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owew留言 | 贡献2019年4月1日 (一) 14:09 关于条目中“中共”一词的使用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Howew在话题“关于条目中“中共”一词的使用”中的最新留言:6年前

此頁面探討條目模板主題相關議題;与条目是否符合中立的观点有关的问题,亦可在此探讨。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建議整頓部分主題和專題 74 14 Owennson 2025-10-02 23:52
2 赖清德「團结国家十讲」条目的合併悬案 35 9 Srapoj 2025-11-02 23:07
3 名人暱稱收錄及刪除準則 168 12 Tisscherry 2025-11-04 15:05
4 genre和type的翻譯及相關分類 33 7 Nostalgiacn 2025-11-04 11:55
5 对中国境内高速公路的移动请求 40 9 PexEric 2025-10-31 17:54
6 关于游戏玩家分类的问题 9 4 Easterlies 2025-10-26 14:09
7 VTuber是否獨自成新專題或是作為工作組納入現有專題 13 5 Cwek 2025-10-17 11:37
8 偶像條目整體探討 17 4 薏仁將 2025-10-26 18:48
9 萬事發與七星香煙 3 2 Factrecordor 2025-10-29 12:01
10 請求解除保護頁面山景邨,可表達意見 10 5 ATannedBurger 2025-10-28 13:42
11 任天堂在新加坡 5 5 Ericliu1912 2025-10-30 10:24
12 党员的有关分类和翻译的问题 9 2 重庆轨交18 2025-11-04 05:10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議題清單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傳記

Template talk:藝人 § 別名與暱稱欄目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名人暱稱收錄及刪除準則討論期間發現,藝人資訊框顯示的「別名」欄目,描述實是其他藝名(other_name):「曾使用或在外地發展時所使用的藝名」。另有「暱稱」(nickname)欄目。暱稱、綽號雖都常譯為nickname,但在中文用語裡暱稱、綽號含意實有分別(如同日語的「愛称」及「異名」),而藝名與它們的性質分別更大,嚴格來說實應分為暱稱、綽號、藝名。 WP:BLPBALANCE有一句:「人物的別稱除需可靠來源支撐外,亦需證明此別稱並非一時收錄標準。」現時成為修訂目標,其指的「別稱」應是暱稱、綽號。藝名不應受到此條文限制,藝名只會是傳主自己官方所定,它用於辨別傳主身份,就算只在一個作品中用過一次,就算不是廣為人知,只要有可靠來源(包含可靠的一手來源)就應該全部列出。像Template:Infobox_writer,「筆名」(pseudonym)與「別名」(other_name)是分開的。

不管修訂是否達成,「別名」欄目應改作直接顯示為「其他藝名」,以免造成混淆。在修訂討論未有共識前,暱稱、綽號應列於「暱稱」(nickname)欄目,事實上現在通常就是這樣。如果能增加欄目,將來應討論暱稱、綽號分作兩個欄目。--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5年9月30日 (二) 03:10 (UTC)
Template talk:满族姓名 § 应解释清楚

应提供来源或章节链接,为读者清晰解释缘由根据,避免读者感到平白冒出个规矩。滿族人名#历史有介绍,但无来源。 应考虑与汉族文化融合后的现代用法是否一定不可出现,建议设相关指引。

另据相关介绍,蒙古族也有此习俗。--YFdyh000留言) 2025年10月7日 (二) 23:15 (UTC)
Talk:威廉四世 (卢森堡大公) § 威廉四世→紀堯姆四世?
似乎類似「查理二世」、「查爾斯三世」的譯名問題又發生了。新任大公纪尧姆五世最近即位,既然兩位大公都叫Guillaume,是不是中文譯名應該一致?也就是「威廉四世、威廉五世」,要嘛「紀堯姆四世、紀堯姆五世」。而且說起來,Guillaume是法語,而盧森堡語(Lëtzebuergesch)中的Wëllem很明顯是威廉比較接近。還有字詞轉換問題,目前看到紀堯姆在台灣會被轉換成「紀歐姆」,目前我先改成「紀堯姆」(根據華視新聞)。至於Template:盧森堡君主上,前三位威廉大公身兼荷蘭國王,我打算不移動條目本身,但是模板上的名稱依序改成「紀堯姆一世」、「紀堯姆二世」、「紀堯姆三世」(跟前面一樣的辦法,全部紀堯姆或者全部威廉)。——George6VI留言) 2025年10月8日 (三) 05:41 (UTC)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 VTuber是否獨自成新專題或是作為工作組納入現有專題

最初曾討論過Vtuber條目是否屬ACG專題,社群傾向認為「虛擬主播其實算是偶像經濟的子類,一直被算作宅經濟#御宅族市場的一部分。相關概念並不合適與ACGN混為一談。」、「除非虛擬主播參與到ACGN作品中才歸到ACG專題。不認同Vtuber工作組歸類於ACG專題下。」,故另行建議「Vtuber建成獨立專題,或是以工作組直接歸到PJ:傳記下。」、「認同有關工作組可以由多個專題共管,並應納入專題組織系統;工作組子頁面本身則放在傳記專題或YouTube專題為宜。」。

根據上述討論內容,小弟想藉此徵詢各位閣下的意見,是否能將VTuber獨自建立成「虛擬主播專題」或是作為「虛擬主播工作組」共同納入PJ:傳記PJ:YouTube下。--英國皇家歐拉夫王子留言) 2025年10月14日 (二) 11:37 (UTC)
Wikipedia talk:收錄標準/音樂 § 修訂選秀五強,定義釐清

據知香港選秀節目《聲秀》今晚將進行決賽,其賽制很可能沒有明確的「五強」,加之想起以往因《校花校草2022》參賽者的討論,及設立演藝選秀標準的想法,有人提出了《全民造星系列》會否不屬於音樂選秀節目的迷思,因此提出修訂。

※ 此處原有{{CMP}}模板內容,因節省徵求意見摘要篇幅而省略,請至有關討論頁查看
--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11月2日 (日) 12:05 (UTC)

經濟、貿易與公司

Talk:亚美尼亚德拉姆 § 不知道应不应该更名?还是设地区词转换标签?
偶然间搜到GB/T 12406-2022某份在线阅读版,里面将亚美尼亚货币译为“亚美尼亚达姆”,不知道港澳台怎么翻译的。--Liuxinyu970226留言) 2025年9月17日 (三) 10:18 (UTC)

歷史與地理

Talk:解放台湾 § 该条目介绍以及正文中有不公正之处
本条目部分区域偏袒台湾方面,选择性报道了台湾方面的声称,对大陆透露出明显的主观恶意。另一部分则明显偏袒大陆,以大陆正统官方说法为依据。应当加以修改--Karl.Engles留言) 2025年4月22日 (二) 07:29 (UTC)
Talk:威廉四世 (卢森堡大公) § 威廉四世→紀堯姆四世?
似乎類似「查理二世」、「查爾斯三世」的譯名問題又發生了。新任大公纪尧姆五世最近即位,既然兩位大公都叫Guillaume,是不是中文譯名應該一致?也就是「威廉四世、威廉五世」,要嘛「紀堯姆四世、紀堯姆五世」。而且說起來,Guillaume是法語,而盧森堡語(Lëtzebuergesch)中的Wëllem很明顯是威廉比較接近。還有字詞轉換問題,目前看到紀堯姆在台灣會被轉換成「紀歐姆」,目前我先改成「紀堯姆」(根據華視新聞)。至於Template:盧森堡君主上,前三位威廉大公身兼荷蘭國王,我打算不移動條目本身,但是模板上的名稱依序改成「紀堯姆一世」、「紀堯姆二世」、「紀堯姆三世」(跟前面一樣的辦法,全部紀堯姆或者全部威廉)。——George6VI留言) 2025年10月8日 (三) 05:41 (UTC)
Talk:錫安主義 § 「锡安主义」的序言
近期我将英文维基百科「en:Zionism」条目的序言翻译过来,不过当时没有搬运参考资料。今天@~2025-29105-26~2025-29075-60(可能是一个用户也可能是两个)认为英文维基百科版本有问题,不应该直接搬运,删去了部分段落并标注了内联标签。我暂时补回了争议段落,并将所有参考资料搬过来。现征求社群意见。另外参注系统好像坏了,我没用过这个系统,请求修复,感谢。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0月17日 (五) 12:55 (UTC)
Talk:特货贸易 § 关于“非简中环境下大多数时候特货都是关于鸦片贸易,不能以百度搜索标准为准”
@Nanniwan提供相应佐证说明这一点。根据我在Google的高级搜索(仅限繁体中文),特貨 - Google 搜索的前十条结果(如"淘寶集運: 普貨,特貨,到底怎麼分?怎麼買? - 網路購物板"、"【特貨教學】10大特貨常見問題,馬上解答你的疑問。"、"常見賣家附贈特貨及特貨說明"、"普貨傻傻分不清】買淘寶一定要懂的貨運遊戲規則!")都没有出现“鸦片贸易”内容。故请阁下停止回退编辑,参与讨论,并援引相关来源论证“特货大都指中共毒品贸易”的非中立观点,谢谢合作!--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留言) 2025年10月19日 (日) 05:04 (UTC)

語言及語言學

Talk:Transformer架构 § 關於Transformer拼寫的大小寫

@魔琴您好!我注意到您回退了我關於"Transformer"拼寫的編輯。

作為專有名詞,我感覺Transformer保持首字母大寫似乎較優?我參照了以下材料:

  • 英文維基[1]:英文維基百科以小寫transformer為主,亦有夾雜句中大寫的情況。
  • 提出架構的原論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2],其中只有冠以定語(如big,4-layer)時使用小寫。
  • DeepSeek V3技術報告[3],其中只有使用"transformers"(即復數形式)或在前冠以其餘定語(如Enhanced)時使用小寫。
  • GPT-4技術報告[4],正文全部採用大寫T,惟正文提及次數較少,主要出現在引用。
  • Llama 3[5],主要採大寫T,惟“40 transformer blocks”之類地方採小寫。
鑒於英文維基的書寫未必足夠formal,我個人傾向於參考學術文獻的寫法。考慮到原論文的表述形式未必在後續會被沿用,參考了DeepSeek技術報告與英文維基的Reference[6]小節,感覺採用"Transformer"似乎是更正式的寫法。--Michael nju留言) 2025年10月21日 (二) 03:41 (UTC)
Talk:國 (政治實體) § 重定向目标
本页面原条目在今年稍早时候并入「国家」,近期有IP将重定向目标改为政权,考虑到重定向目标是存废讨论决定的,修改似乎应该征求社群共识,因此现征求社群共识。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0月23日 (四) 20:23 (UTC)

數學、科學與科技

Talk: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nicode區段) § 是否应该改标题为「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区」?
中文似乎没有人会用这個名字指代基本区。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0月19日 (日) 22:06 (UTC)
Talk:Transformer架构 § 關於Transformer拼寫的大小寫

@魔琴您好!我注意到您回退了我關於"Transformer"拼寫的編輯。

作為專有名詞,我感覺Transformer保持首字母大寫似乎較優?我參照了以下材料:

  • 英文維基[7]:英文維基百科以小寫transformer為主,亦有夾雜句中大寫的情況。
  • 提出架構的原論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8],其中只有冠以定語(如big,4-layer)時使用小寫。
  • DeepSeek V3技術報告[9],其中只有使用"transformers"(即復數形式)或在前冠以其餘定語(如Enhanced)時使用小寫。
  • GPT-4技術報告[10],正文全部採用大寫T,惟正文提及次數較少,主要出現在引用。
  • Llama 3[11],主要採大寫T,惟“40 transformer blocks”之類地方採小寫。
鑒於英文維基的書寫未必足夠formal,我個人傾向於參考學術文獻的寫法。考慮到原論文的表述形式未必在後續會被沿用,參考了DeepSeek技術報告與英文維基的Reference[12]小節,感覺採用"Transformer"似乎是更正式的寫法。--Michael nju留言) 2025年10月21日 (二) 03:41 (UTC)

媒體、藝術與建築

Module talk:CGroup/音樂劇 § 音樂劇、歌劇、話劇等轉換組應分立抑或合體?

音樂劇(現有)、歌劇(未建)、話劇(未建)等應否分立各轉換組?或是以本組為基礎擴建為舞臺劇轉換組?

若能實現子板塊的設想,並能將各劇種轉換組設爲舞臺劇轉換組(相當於容器/空殼)的子板塊,似乎是以各劇種分立轉換組爲宜?

但若不能實現子板塊的設想,則合為一個轉換組更便利?--— Gohan 2025年10月28日 (二) 08:39 (UTC)

政治、政府與法律

Talk:解放台湾 § 该条目介绍以及正文中有不公正之处
本条目部分区域偏袒台湾方面,选择性报道了台湾方面的声称,对大陆透露出明显的主观恶意。另一部分则明显偏袒大陆,以大陆正统官方说法为依据。应当加以修改--Karl.Engles留言) 2025年4月22日 (二) 07:29 (UTC)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 赖清德「團结国家十讲」条目的合併悬案

这並不是一個非常複杂的问题,但是拖了一個月都没有解决,被迫来到互助客栈请求合作。

涉及三個页面:

按照建立顺序,应當合併到页面「1A」,但是「1A」被删,且常用名称是「2」。另外三個页面的内容质量都堪憂,需要删掉很多东西,但是各有一些东西是有用的。

为什麼我不在条目讨论页提出?待会被删了怎麼办。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8月10日 (日) 07:16 (UTC)
Talk:国家 § 国家的定义/解释

目前本条目对国家的定义/解释是“广义而言,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宗教、领土、政权或历史之社会群体;狭义而言,国家为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这一说法确实常见,但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无法区分一个群体是国家或不是国家。国家符合上面条件,但符合上面条件的不一定是国家。虽然使用国家一词并不总是有关政治,但对国家的界定似乎总与政治有关。我们只会说有政府的或者有主权的是国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因为有着共同的语音文化什么的就去说它是一个国家。(基于本人阅历,也有可能是个人所在地区地缘政治紧张才导致。我个人是真没见过其他用法的,不同的感受欢迎补充)

我尝试网上查询一些词典,供大家参考,我感觉是符合实际运用的:

漢典:1.長期佔有一塊固定領土,政治上結合在一個主權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實體;一種特定形式的政府、政體或政治上組織起來的社會 2.由一個民族或多個民族組成並且具有或多或少確定的領土和一個政府的人民的共同體 3.由人民共同體所佔據的土地

(忽略所谓阶级压迫的工具这类用法)--SoAnnoyedToName留言) 2025年8月17日 (日) 16:36 (UTC)
Talk:錫安主義 § 「锡安主义」的序言
近期我将英文维基百科「en:Zionism」条目的序言翻译过来,不过当时没有搬运参考资料。今天@~2025-29105-26~2025-29075-60(可能是一个用户也可能是两个)认为英文维基百科版本有问题,不应该直接搬运,删去了部分段落并标注了内联标签。我暂时补回了争议段落,并将所有参考资料搬过来。现征求社群意见。另外参注系统好像坏了,我没用过这个系统,请求修复,感谢。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0月17日 (五) 12:55 (UTC)
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 § 船艦命名格式
船艦名稱是否加引號(包含標題字詞轉換)?希望就此專題範圍達成共識,提出命名一致決議。參見「南瑞号无防护巡洋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3日 (四) 13:05 (UTC)
Talk:國 (政治實體) § 重定向目标
本页面原条目在今年稍早时候并入「国家」,近期有IP将重定向目标改为政权,考虑到重定向目标是存废讨论决定的,修改似乎应该征求社群共识,因此现征求社群共识。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0月23日 (四) 20:23 (UTC)
Talk:臺灣光復節 § 有關臺灣光復節移動到臺灣光復日一事,想確認是否有共識

臺灣光復節一條目,在2025/10/25移動到臺灣光復日,我覺得這不是小修改,我想應該要在維基人有共識的情形下再修改。

"臺灣光復節"是中華民國以前對此節日的正式名稱,在2025年已更名為"臺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 不過在台灣仍習慣使用"臺灣光復節"此一名稱。

"臺灣光復日"是2025年10月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訂立節日的名稱。

我覺得在沒有討論的情形下,將兩個政權下的節日直接移動到某一政權較晚才訂立的節日,是不合適的。(另外,依上述所述,我不贊成此一移動)

因此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意見,另@静魔魔女,謝謝大家--Wolfch (留言) 2025年10月25日 (六) 05:59 (UTC)
Talk:盧秀燕 § 不限期半保护
现建议根据WP:CTOP/BLPWP:CTOP/1945TWP对本条目执行不限期半保护。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1日 (六) 10:23 (UTC)

宗教與哲學

Talk:起源謬誤 § 本頁面的舉例,存在嚴重問題。

不想一個邏輯學條目的頁面,居然帶有那麼多私貨。

邏輯教材應盡量選用中性、清楚、且容易理解的例子,避免政治、文化、性別爭議。

將焦點限定在邏輯結構上,不暗帶風向。


先釐清定義:

起源謬誤(genetic fallacy) 指在評斷某一主張時,因為它的「來源」或「背景」就予以贊成或駁斥,卻不去檢視這個主張本身的內容與證據。

例如:

「這理論是拖鞋黨提出的,所以一定錯。」

「這藥是古希臘發明的,所以一定好。」

清清楚楚,無涉爭論。


現下頁面的三個舉例,不僅有攜帶私貨之嫌,例一和例二甚至自帶邏輯形式上的問題。

例證一:嘉南大圳

甲:「嘉南大圳造福了台灣西南部地區,使當地的農業生產力大增」

乙:「別忘了嘉南大圳是日據時代的產物,而設計嘉南大圳的人八田與一是大日本帝國軍國主義的支持者,崇拜一個軍國主義者搞出來的東西,說明了你根本是個皇民。」

乙認為甲不該贊同嘉南大圳,但他的論述是嘉南大圳起源自日本軍國主義支持者八田與一,而不是從事實和學理來說明為何嘉南大圳不該受激賞;另外乙在後半段稱甲是「皇民』這點可能涉及人身攻擊。

勘誤結果: 乙並未否定「嘉南大圳提升生產力」這一事實命題,而是在進行價值層面的判斷:

「嘉南大圳帶有殖民性與軍國主義色彩,因此不該被歌頌。」

「即便有功效,但它帶有殖民性與軍國主義色彩,因此不該被歌頌。」

如上所述,乙方的反駁,針對的不是「事實命題(是否造福)」而是「價值命題(是否應被稱頌)」。 這不是什麼起源謬誤,如果乙的主張是:

「因為八田與一是殖民者和軍國主義者,所以嘉南大圳並沒有造福農業。」

那樣才是典型的起源謬誤。

此處乙談的是道德層面的正當性,屬於倫理價值辯論範疇,不構成邏輯謬誤。

⚠️ 條目頁面在此誤將「價值觀之爭」視作「邏輯謬誤」,這是類型錯置(category mistake)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問題。

例如「激賞」不是中文的日常用語,「日據時代」、「八田與一」、「軍國主義」、「大日本帝國」、「皇民」……

一個那邏輯學的小頁面,放那麼多和邏輯學無關的內置連結,不妥當。

最後它還是個「混雜型」的例證,涉及人身攻擊(ad hominem)和 情感訴求(appeal to emotion),教學上容易混淆焦點。

例證二:Ben Barres

「Ben(Ben Barres)今天的演講真的很棒,不過他的研究實在比他作為女生的妹妹(Barbara Barres)好太多了。」 起源自女生的研究不表示比起源自男生的研究差,這除了訴諸起源外,亦為訴諸性別;況且Ben和Barbara其實是同一人。[1]

勘誤結果:

這句話在中文來講有語病,英文原文是“Ben Barres gave a great seminar today, but then his work is much better than his sister's.”

從譯句上看,存在不少問題:不合中文的表達習慣、「不過」的轉折邏輯不通順、缺乏上下文背景等。

綜合起來,很不明瞭,說到上下文背景,那就更複雜了

事實上Ben Barres在該領域內(神經生物學)沒有一個妹妹,他是一位轉性者。

當初編寫這段的人,顯然也知道一些內情,所以註明Ben和Barbara其實是同一人,還專門加了來源:

一位跨性別科學家之死 – 記 Dr. Ben Barres. [2022-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3).

再次說明,根據網絡材料,Ben Barres在真實世界中,有兩個姊妹和一個兄弟,但沒有一個做相關科研的妹妹。

本人是同情並支持,提高人們對於同性乃至轉性,這方面的公共探討和社會認知的。

但是我反對,故意把相關課題,植入一個邏輯學科普頁面的做法。

畢竟真實的情況和例句的陳述,太容易引起誤解和爭執,要考慮到這一層。

若要用於邏輯教材,應該改寫為:

「你知道那個Barres吧?他現在變成男人後,研究比以前當女人時好多了。」

這樣才能準確展示「以性別作為研究品質依據」的邏輯謬誤。

補加一句,「性別偏見(Gender Bias)」和「訴諸性別謬誤(Appeal to Gender)」會導致起源謬誤。

綜上所述,例二雖涉及爭議性議題,經過文句的修改後,是可以作爲起源謬誤(Genetic Fallacy)的一個舉例。

要不要保留,可置於公論。

例證三:「女子無才便是德」

甲:「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根本是歧視女性的用語,希望大家以後不要再使用。」

乙:「但『女子無才便是德』本來的意義不是歧視女性,而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不要忘了原文的上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

乙藉由聲稱「女子無才便是德」在最一開始時並無歧視女性的意思這點來試圖辯駁甲的說法。

勘誤結果:

甲的發言,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從**根本**上就是歧視的用語。

乙的回應,也是從**根本**來和甲討論,該句話是否一定就是歧視用語。

由於甲既沒有確定時代語境,也沒有提供前因後果,可能會被解讀爲,這句話本質上、從起源到現代都是歧視女性。

乙恰好補充了時代背景,並試圖引入時間的語境因素,他的回應,是切題的針對性的,更是因於命題的內容本身所展開的。

在學理上,乙的回答是一種標準的語用辯證(pragmatic clarification/pragmatics):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context contributes to meaning 語用學是研究語境(context)如何影響意義的學科

相反,如果乙說:

「因爲古人原本沒有歧視意圖,所以這句話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是歧視。」

這才是起源謬誤,即錯誤地假設一個事物(例如一個詞、一句話或一個概念)的起源,會必然決定它現在的性質、意義或價值。

例三話題的核心,就在一句古話到底什麼性質、意義或價值的認定上。

而這方面的認定(焦點對象是一句話),離不開語境的討論。

英文版的頁面上,有個相似的例子,用它倒是可以很好地訓練我們的思維並甄別:

You're not going to wear a wedding ring, are you? Don't you know that the wedding ring originally symbolized ankle chains worn by women to prevent them from running away from their husbands? I would not have thought you would be a party to such a sexist practice. 你不會真的要戴婚戒吧?你難道不知道,婚戒最早象徵的是女人腳上的鎖鏈,用來防止她們逃離丈夫嗎?我真沒想到你也會參與這樣帶有性別歧視的做法。

婚戒是物件,古話是言語,不相同。

婚戒的性質、意義或價值,在當事人,並不代表防止女方逃跑的腳鐐,而且他也未必知道這一典故(可視為編撰者的一種幽默,婚戒起源於腳鐐是個梗),所以不能以他不知道的一個起源,來冤枉他有性別歧視。

一句話的性質、意義或價值,卻不是孤立,隨便可以被賦予意義的,現代語義往往承接古代語義

假如有人討論古代原意,提供歷史背景,分析語源。

這不是什麼起源謬誤,而是讓對方理解語義演變的脈絡,幫助判斷現代用法是否仍有歧視意味。

任何一句話的定性,必然要有語境,否則便是空中樓閣。

反觀甲先以自己的道德標準直接判定古語為「歧視」,反是「語境忽略謬誤」的絕佳例子:

甲:「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根本是歧視女性的用語」

上面明顯是一種武斷式的價值判斷,缺語境。 那我們幫他圓個場,拿掉「根本」兩字,再加入現代語境的標註,看看會發生什麼:

甲:「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在當代來說是歧視女性的用語」

發現沒有,仍嫌是一種過於武斷式的價值判斷。

我們會這樣覺得,衹因爲我們心底下多少曉得一點,語言的性質。

最後,我們來復習一下,為什麼乙的回答不構起源謬誤(Genetic Fallacy):

乙沒有否定現代語境中可能的歧視現象,他衹是討論了語源事實。

乙沒有說「既然原始意義不是歧視,所以今天也不能說是歧視」。

補充語源與語境,是對一句話本身內容的直接討論,有助於判斷其真實語義。

拿一個涉及語句語境解析的例子來教「起源謬誤」,豈不笑話?

它本身就犯了語境忽略謬誤(Contextomy)的問題,並且過度解讀(Over-Interpretation)。

若按此例,語境忽略謬誤和起源謬誤兩種非形式謬誤,甚至會相互抵牾。


綜合以上:

例證一、例證三本身存在邏輯缺陷,讓別人誤以為「乙犯了邏輯謬誤」。

教材本意是教「起源謬誤」,摻雜那麼多爭議,這究竟是邏輯教學,還是意識形態的輸出?

檢視歷史,有編輯者移除了其他相對單純、中立的示例,考慮到大規模改動,可能會引發編輯戰,先付與社區討論。

畢竟一個教人邏輯謬誤的頁面,本身不能充滿邏輯謬誤吧?

--Bluewhalie留言) 2025年10月31日 (五) 20:10 (UTC)

社會、體育運動與文化

Talk:耶稣基督的女生 § 对现有翻译不太满意
感觉现有翻译一味硬译并不好,而且按这个方式,不是应该写成女孩们女孩们女孩们事工吗--∮♩♪♫♬♭♮♯☧⚧☦︎ 2025年10月28日 (二) 01:45 (UTC)

关于条目人才中介经纪公司等条目的对应问题。

目前中文维基下的经纪公司词条对应的日文词条是ja:芸能事務所,但没有对应到英文条目en:Talent agent上;相反en:Talent agent所对用的中文条目则是人才中介

不过就ja:芸能事務所en:Talent agent各自的描述内容来看,en:Talent agent跟更符合中文语境下“经纪公司”的描述,而且带有普世性;相反ja:芸能事務所则日本中心的地域性非常明显。

因此我觉得应该将中文条目经纪公司en:Talent agent对应,并参考这个英文条目进行内容增补。而ja:芸能事務所则建议新建中文条目“经纪公司 (日本)”或“艺能事务所”来对应。

另,剩下的人才中介算不算是人才仲介的大陆简体用法?就我这个大陆人的观感来说,大陆喜欢用“中介”,而台湾喜欢用“仲介”。

以上,想了解下大家的看法。

--冰心相談室✉ 2019年3月11日 (一) 15:45 (UTC)回复

应该说“经纪公司”是“人才中介”的一种。“经纪公司”好像偏重于娱乐业,而“人才中介”偏重于体力类型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7日 (三) 03:20 (UTC)回复

1991年臺鐵造橋列車對撞事故是否應該要改名?

1991年臺鐵造橋列車對撞事故是否應該要改名?因為明明是「側撞」,而不是「對撞」。-游蛇脫殼/克勞 2019年3月18日 (一) 06:06 (UTC)回复


(&)建議:以官方事故公告中的命名为准。可以在条目中增设实际的“侧撞”与名称“对撞”的区分的相关解释。 user:屠龙勇者终作龙

請問官方事故公告在哪裡呢?-游蛇脫殼/克勞 2019年3月23日 (六) 13:18 (UTC)回复

(?)疑問:更改为相撞是否合适?——Huangsijun17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03:36 (UTC)回复

但是側撞更準確,況且相撞有點過於口語化了。我看了一段YouTube上的回顧報導,它說當年山線鐵路還是單線,南下莒光號本來應該在側線停車待避,與北上自強號會車,待自強號通過後,莒光號再進入正線行駛,誰知莒光號還沒完全進入側線,自強號就開進來了,然後悲劇就發生了。所以莒光號被撞的是它的後面幾節,由於不是車頭撞車頭,所以不是「對撞」,而是「側撞」。如果我說錯了,尚請各位先進指教更正。-游蛇脫殼/克勞 2019年3月26日 (二) 20:03 (UTC)回复

羅列未有條目的集團成員是否有宣傳問題?

本人認為聯合報系中羅列出各式各樣集團成員的連結實屬多餘且具有宣傳性質 然而TP君堅持:「聯合報系加入集團成員並非廣告」。然而Wikipedia:格式手册/链接#通常不應該連結的對象:可能永遠不會建立條目的次要標題紅字連結(連結目標不存在)、無來源支持。因此本人認為應該刪除。事實上,方針本身即為社群的共識,無奈TP君屢次執意添加,因此來此尋求解決之道。--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9年3月21日 (四) 03:28 (UTC)回复

一併討論It's gonna be awesome!對於聯合報系聯合報好讀周報每隔一段時間的重複性、特殊觀點編輯(詳見該修訂歷史)。聯合報系既然屬於集團,加入各事業體是完善條目本身,而非廣告宣傳,且若看紅鏈不順眼,可以取消[[ ]]。容我非善意推定,It's gonna be awesome!對於這些條目「不定期造訪」,其目的非常可議。--Tp0910留言2019年3月21日 (四) 04:13 (UTC)回复

這麼多紅連是過年喜氣喔?既然沒有人要創,那也可以先不要放連結,就像樓上It's gonna be awesome!說的,這段也可以添加來源,我個人覺得要寫好歹要像這樣Rockstar Games,當然這是我個人喜好。 --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2019年3月21日 (四) 04:20 (UTC)回复

針對標題所提,在條目中列出集團成員的問題,我覺得既然是報業集團,建議著重在報紙相關的介紹,相關報紙(不論是否已有建立條目)建議保留。其他沒有連結的內容(例如上海書店_(台灣)聯合互動聯經數位有行旅聯合報寫作教室聯合數位教育聯合數位文創聯合報民調中心民聲文化有故事鼎世股份有限公司鼎合企業),我覺得是瑣碎內容,不論有沒有加連結,也許都可以再作精簡。--Wolfch (留言) 2019年3月21日 (四) 04:34 (UTC)回复

联合报系#集團成員的红链项目可以不加内链,而且现在的样子完全是点列,还不如改用散文描述一下,把这一节现在内容的细节放到{{UDN Group}}里。 --Ujui Uju Mandan留言2019年3月21日 (四) 05:39 (UTC)回复

若類似列表內容不適合放在條目中,也不一定適合放在{{UDN Group}}裡--Wolfch (留言) 2019年3月22日 (五) 03:23 (UTC)回复

若覺得佔用空間,精簡為下列如何,不用像現行版本細分:

報紙/雜誌

已停刊

網路/其他

我不是該條目的主編,我的志向也不在此,若要改為像Rockstar Games表格式,或散文式,我都沒意見,但求有志者加以改良。既然是集團成員,就應該完整列出,否則何者須保留,何者要刪除的標準在哪?--Tp0910留言2019年3月21日 (四) 10:43 (UTC)回复

(*)提醒:若無異議,或多數同意,將在3月28日解除保護後,按照上述的精簡方式編輯、不用紅鏈。--Tp0910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20:53 (UTC)回复

寻秦记

头疼了,有人把琴清往巴清上面套,这两个有关系么?一个是商人,经商的。另一边,寻秦记这么写“被封为秦国太傅”好吧,这有什么关系?找个人来帮忙梳理梳理。

人家影射(现在轻小说等中改叫neta,反正都一样,还是那个意思)都是很明显的,一眼看过去就知道那种。

寻秦记最后,项少龙儿子说我要改名叫项羽...(这样的还差不多好吧)--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3月23日 (六) 06:52 (UTC)回复

这什么鬼(国旗模板)

{{CHN-1949}} 这模板哪里冒出来的?不是已经有{{CHN}}了?而且我没有发现模板使用中有任何问题,意义何在?{{HKG-1959}}这种是有明显区别的,按这么说,{{ROC}}是不是也要分出个1949年前大陆时期的?

--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3月23日 (六) 07:00 (UTC)回复

{{CHN-1928}}倒是有了,不过ROC作为一个国名的话应该不需要(除非湾湾们真打算改国号了(笑)),作为CHN即中国的主体的政权变更到到没什么问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3日 (六) 10:11 (UTC)回复

統派媒體 (台灣)

請各位查看該條目的內容有否改進之處?例如:

  • 統派媒體的規模龐大長期以來主導台灣的輿論。← 包括現在?
  • 目前台灣的傳統媒體仍有多數被中共把持
  • 這些被稱作「統媒」的臺灣問題媒體大多跟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有關連,這些媒體也接受國共兩黨的置入性行銷。
  • 若此案通過則可讓旺旺集團成為媒體集中率遽增的「跨媒體巨獸」,變相協助陸資併購臺灣傳媒界的大半江山,有箝制媒體的新聞自由之虞。← 鄉民評論?
  • 但統派媒體如同香港的主流建制媒體一樣,會報道反中國大陸當局及其他勢力的消息,故仍不可以入口中國大陸。← 與上述自相矛盾
--Tp0910留言2019年3月23日 (六) 19:59 (UTC)回复
「臺灣問題媒體」應該不算中立觀點吧,另外,該條目的首段提到「臺灣的統派媒體指的是台灣社會中主張親共、促統的媒體」,而參考資料[13]中所寫的是「持特定立場的統派、中資媒體親中促統」,參考資料的腳註19有列出「台灣佔據主流論述空間的統派媒體」,腳註19引用的是2002年的資料。感覺上參考資料不是特別要定義「什麼是統派媒體」,在條目中就變成了統派媒體的定義。
「跨媒體巨獸」不一定是鄉民評論,不過條目中也沒有提到類似論述的來源。--Wolfch (留言) 2019年3月24日 (日) 16:16 (UTC)回复
同類型條目的該名創建暨主編者最大的問題,是只有正方觀點,而沒有(幾乎沒有)反方觀點,使得條目內容淪為偏聽的一家之言,獨派媒體 (台灣)也是。此外,衍伸、曲解來源之意也是一大問題,如您所言所知。--Tp0910留言2019年3月24日 (日) 22:50 (UTC)回复
上述「正方觀點」,是否是指支持條目中內容的觀點,而不是贊成統派媒體 (台灣)的正方觀點?--Wolfch (留言) 2019年3月25日 (一) 00:27 (UTC)回复
取材偏頗,沒有做到平衡報導,閱讀起來,統派媒體條目裡的統派媒體真可惡,獨派媒體條目裡的獨派媒體好可憐。雖然其他編者可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條目的創建暨主編者須負最大責任,因為其他編者沒有義務幫忙善後。--Tp0910留言2019年3月25日 (一) 12:51 (UTC)回复
这个“中共”指啥就是个问题。—以上簽了名的留言由Ngguls對話貢獻)加入。 2019年3月29日 (五) 15:15 (UTC)回复

模板存廢調查

基於{{Honor}}、{{Honorfull}}及{{Wikihonor}}的功能大同小異,因此僅須存留常用模板,特此調查。--MeritTim留言-給予警告 2019年3月24日 (日) 07:23 (UTC)回复

讨论是否独立维基百科:反向代理页面以区别“镜像”与“反代”

由于防火长城的存在,中国大陆网民常无法顺利访问中文维基百科等项目。使用未受污染的域名反向代理维基百科后,大陆网民能通过此域名正常查阅维基百科上的资料,而无需对设备做额外配置。简单而顺利的网站访问体验能让新访客更好的体验与了解维基百科,也便于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与潜在编辑者快速获得访问维基百科本站的方法。出于上述好处以及其他未列举的缘由,互联网上许多人提供了公开或私有的维基百科反向代理站点。中文维基百科的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拷贝网站条目收录了其中一些站点的链接。

从语义上讲,“Mirror”指的应该是“镜像”,比如“USTC Mirror”。镜像站一般通过rsync等工具从源站同步数据,并以一定频率更新,主要起到分流、加速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源站故障时,镜像站常能够作为备份继续提供服务。“Reverse proxy”指的是反向代理,比如www.wikipedia-z.gq。反代站一般在接到来自用户的请求时才替用户向源站请求数据,可能以某种规则缓存源站数据但通常只是被动缓存,主要起到隐藏用户IP与帮助用户突破网络限制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源站故障时,反向代理站也无法工作。

指向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拷贝网站的快捷方式有WP:MFWP:FORKWP:MIRRORWP:镜像这几个,它们的语义均与条目的实际内容——维基百科反向代理,不相符。查看英文维基百科项目中相关快捷方式对应的条目,亦是对应“镜像”的内容。所以我认为应该将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拷贝网站移动至维基百科:反向代理,并拟定更合适的缩写。

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拷贝网站这一条目本身内容过于凌乱,缺乏规划。我曾打算将其录入Wikidata,使其能够自动生成列表。但因不熟悉维基数据而作罢。希望能与熟悉维基数据,知道如何在维基百科项目中引用维基数据生成表格的编辑取得联系。

--Argon Pub留言2019年3月24日 (日) 10:46 (UTC)回复


    • @User:Argon Pub(*)提醒,现在的WP:MF着实是太过凌乱,但是我们也需要想到,国内(指大陆)真正意义上的维基百科的“镜像”站的存在数量,或许可以直接把WP:MF换成WP:RPS(个人建议的反向代理列表的名称,全称Reverse proxy station且该链接目前是空闲状态)--------来自一个 温暖的胖子 ,还有,User:胡葡萄 是我的搭档! 2019年3月24日 (日) 15:11 (UTC)回复


@橙子木 我认为,若将维基百科:反向代理页面独立,作为一个针对大陆用户而专设的页面,那么WP:MIRROR等可以回归其本意,用来收录维基百科的镜像站。这样不会使其他语言项目的浏览者通过边栏“其他语言”链接访问WP:MIRROR条目时产生困扰;对维基百科的Mirror与Fork感兴趣的访问者也可以看到介绍相关内容的中文版本。维基百科是个全球性的项目,因此即便是在中文维基百科项目,收录的“一般意义上的镜像站”也不一定必须是中文站。当然,若有以中文为主的镜像站,我赞成在排序上令其靠前一些。
我觉得WP:RPS这一缩写没问题,或可再添上H:RPS,这个条目的内容应该有一个来自“帮助”名字空间的快捷方式。
@94rain 我也觉得存档子页面是有必要的。虽然通过查阅修订历史可以获得反代站添加者的信息,但是存档页面毕竟更方便一点;设立存档子页面也是维基媒体项目站内的通用做法。
不过设立子页面这事最好先别忙做。最好是讨论一下描述一个站点需要几个字段,便于重新绘制表格。另外,这一表格是否要录入维基数据,或者制成模板以便在其他条目中引用,站内都缺乏讨论,难以找到可供参考的讨论记录,希望有人能提出建议和意见。
我近日突然获知一种叫“响应式表格”的纯CSS写法[14],目前尚未验证能否在站内模板中正常工作(MediaWiki程序可能会过滤某些CSS写法),想来应该不会有问题。此技术应可以用于优化表格在移动设备的显示效果。维基媒体项目本不推荐在条目中使用太过花哨的技术,也是为了在不同媒体(比如印刷品)上都能有较好呈现而做出的取舍,对于本讨论提到的条目,我觉得应从实际需要出发,该用就用上。
对于维基百科:反向代理是否应该包含“如何建立一个维基百科反代站”的内容,我不太拿得准,希望有人能参与讨论。
另,希望温暖的胖子及时雨用冒号来缩进。星号会产生列表型的HTML代码。话又说回来,冒号缩进会产生定义型的HTML代码,也是不太好的东西。只能说Wikitext和MarkDown在排版上都比较弱…
--Argon Pub留言2019年3月25日 (一) 03:13 (UTC)回复

有关潘汉年的生日

有不少可靠来源说潘汉年的生日是1月12日(农历12月18日):[15][16][17],也有一些来源说他的生日是1月18日:[18][19]。哪个更可信?--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24日 (日) 12:04 (UTC)回复

个人感觉,说他生日是1月18日的媒体可能是参考了维基百科的资料。因为维基百科把他的生日填写为1月18日。--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24日 (日) 12:07 (UTC)回复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这本传记和中共官方的平反通知等都没有写具体出生月日。我看了一下,1月18日这个生日是这个条目在2009年就有了的内容,英文条目在2016年也采用了这个信息,俄语目前和中文也是一致保持1月18日。政协新闻网那篇报道发表的时间是2005年12月31日,应该不会受到维基百科影响;而且这个网站有一定官方性质,关于人物生日等基本信息可信度应该大一些。现在很惊讶这个条目居然过了DYK,DYK讨论的时候其实还有些问题没解决的,给大家带来麻烦了,抱歉。--Unravel17留言2019年3月24日 (日) 12:37 (UTC)回复
  • 1月12日更可信。
    • 取1月12日的有:《上海英烈传 第7卷》张义渔主编;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民政局编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1 第317页,《潘汉年在上海》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553页,《潘汉年传奇》张云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潘汉年传》尹骐著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6,《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 第6卷 民运篇、隐蔽战线篇》陈志凌主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第924页,《潘汉年的一生》张云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中共党史人物传 精选本9 隐蔽战线卷》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第384页,《潘汉年全传》武在平著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
    • 取1月18日的有:《潘汉年非凡的一生》陈修良著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民国人物小传 第12册》刘绍唐主编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6 第317页,此书列出各种出生日期及出处,采信1月18日。
    • 另外,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922页,此书的说法是1906年2月11日。
  • 就权威而论,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最为权威;就数量而论,取1月12日的远多于1月18日,因此取1月12日为妥。Fire Ice 2019年3月24日 (日) 13:23 (UTC)回复
    • 同样认为取1月12日为妥。本条目在改成1月18日之前,一直显示潘汉年出生于2月,百度百科亦显示为2月,但都没有出处。现在Fire-and-Ice亦找出了相关的出处,再考虑到众多取用1月18日的资料,我认为不如先改成本次讨论结果认定的较为权威的日期,再以注释形式说明其中争议。--Unravel17留言2019年3月24日 (日) 14:47 (UTC)回复
    • 应当取1月12日。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在《中国统一战线》发表《有大功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忠诚战士——纪念潘汉年同志诞辰100周年》(2006,第2期,23-27)特别提到此日,应该是中共中央关于此问题的最高级别认定。同日,上海举行“纪念潘汉年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说明上海市委也认可此说法。选用1月18日的来自于李福义《潘汉年同志年表(初稿)》,但是这个初稿并没有正式公布。🌜山西特产批发零售™️🌽🌶️🍎🍠🐓🐐留言2019年3月25日 (一) 05:50 (UTC)回复
    • 没看到Ping,来晚了。首先同意上面的判断,应当取1月18日说。其次建议在注释里写明关于生日有多种说法。(已经很好了)差了几天而不是几年的话,其实对历史事实基本没影响,所以尽力就好。不过仍然想按发表时间简单整理下:
      • 目前已知的是:1月18日说最早的材料来自1989年陈修良《潘汉年非凡的一生》(李福义的年表时间不明),1月12日说最早的材料来自1991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此后较多作品采用1月12日说(是否来自1991年的著作未确认),然后2016年刘绍唐《民国人物小传》中很可能在已知1月12日说的情况下经过研究支持1月18日说。 --Ujui Uju Mandan留言2019年3月27日 (三) 07:44 (UTC)回复

潘汉年,化名潘健行、胡星、彭一清、严灵、严凌、萧开、萧叔安、萧淑安,诨号小开,笔名汗、汗牛、汉牛、小K、小孩、健行、亚灵、何往、鲍刚、天长、爱仙、萧恺、泼皮、泼皮男士、水番三郎、听车楼主,江苏宜兴人,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九〇六年一月十八日,此据李福义《潘汉年同志年表(初稿)》;陈修良《潘汉年》作生于一九〇六年二月,四川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四分册、夏衍(沈端先)《纪念潘汉年同志》、陈修良《潘汉年同志在上海的历史功绩》、潘可西(铜伯)《怀念三叔潘汉年同志》等俱作生于一九〇六年;霞山会《现代中国人名辞典》、霞关会《现代中国人名辞典》俱作生于一九〇一年,李立明《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周锦《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本名笔名索引》作生于一九〇二年,陈子善、王自立《潘汉年早期文学活动年表》作生于一九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一九五六年刊行之张大军《中共人名典》作现年五十二岁,以虚龄计算,上溯生年为一九〇五年)生于宜兴县陆平(陆林)村。(《民国人物小传 第12册》 刘绍唐主编 第317-318页)

  • 补充一下《民国人物小传》的原文。另外有资料说潘汉年出生在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八,换算成公历是1906年1月12日。但是实际上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八换算成公历是1906年2月11日。还有当年审判潘汉年的彭树华写的《潘汉年案审判前后》第111页说他生于农历十二月十八日。--zy26 was here. 2019年3月30日 (六) 06:43 (UTC)回复

“AA people in BB area”的翻译问题

现在中文维基百科中对此类条目有着各种不同的翻译模式:

标题类型 条目 说明
A裔BB人 日裔韩国人、日裔中国人、日裔埃及人、华裔美国人、哈薩克裔俄羅斯人 命名主题为现有国籍,XX裔为血统修饰
BB A人 或 BB A族 柬埔寨華人、伊朗哈薩克族 命名主题为血统、民族,前缀国别限制
BB的AA人 朝鮮的日本人、越南的日本人
BB AA人 中国巴基斯坦人 “中国巴基斯坦人”的命名我认为有问题,条目的主体为临时旅居中国的留学生和商人
在B AA人 在港日本人

我认为:

族群类别 标题类别 示例 说明
A族群在B地主要为世居少数族裔 BB A人/族 中国哈萨克族 适用于中国、俄罗斯等多民族国家
A族群在B地主要为近现代移民 A裔BB人 华裔美国人 适用于美国、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
A族群在B地主要为侨居者、临时旅居者 AA人在BB 在BBAA人 在BB的AA人 

--苞米() 2019年3月25日 (一) 01:35 (UTC)回复

召唤大家讨论,如有打扰先行道歉。@哲里白布飘扬Jasonzhuocn西安兵马俑Iokseng也请协助召唤其他可能感兴趣的朋友--苞米() 2019年3月25日 (一) 01:48 (UTC)回复

还有一个问题,“在华韩国人”不属于中国朝鲜族,但也是一个人数众多,完全可以建立条目的群体,重要的是两者相互的联系不多。但“美国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这个界限不明显的怎么整?--苞米() 2019年3月25日 (一) 06:53 (UTC)回复

可将“中国巴基斯坦人”改为“在中国的巴基斯坦人”,原因正如您所说。--西安兵马俑主义好!🔞 2019年3月25日 (一) 09:41 (UTC)回复

我觉得俗约定成即可,比如东南亚华人最常用的还是XXX华人,例如印尼华人比华裔印尼人常用。相反的,像越南裔美国人会比美国越南人常用,就以前者为主,至于像华裔美国人及美国华人这种同样常用的,则先到先得即可,所以可以各别处理。——白布飘扬留言2019年3月25日 (一) 10:26 (UTC)回复

解决问题1

@西安兵马俑白布飘扬Huangsijun17UjuiUjuMandan先解决最简单的问题,条目主题为“A族群在B地的侨居者、临时旅居者”,应当怎么命名?如“中国巴基斯坦人”应当改为“在华巴基斯坦人”、“在中国的巴基斯坦人”和“在中国巴基斯坦人”中的哪一个?--苞米() 2019年3月26日 (二) 01:14 (UTC)回复

地名间应当有“的”

可用简称

个人其他看法

Holocaust in XX 的翻译问题

有些地方将Holocaust in XX 翻译成“XX犹太人大屠杀”,譬如Holocaust in Poland 会被翻译成“波兰犹太人大屠杀”。然而根据波兰集中营条目的说法,目前国际社会的共识是“波兰集中营”属于错误用词,因为淡化了“集中营”和“纳粹”的联系。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波兰大屠杀”或者“波兰犹太人大屠杀”也存在歧义的可能,而且事实上“波兰大屠杀”的说法已经被用来嘲讽波兰人且遭到批评了(尽管用的是Polish Holocaust而不是Holocaust in Poland)。那么Holocaust in XX应当如何翻译?我能想到的译法有:

  1. XX犹太人大屠杀
  2. XX的犹太人大屠杀
  3. 纳粹德国在XX的犹太人大屠杀
  4. 犹太人大屠杀在XX

--ErwinTATP留言2019年3月25日 (一) 11:41 (UTC)回复

个人认为做标题等,可以使用 犹太人大屠杀在XX ,而在文内第一次出现,建议用 纳粹德国在XX的犹太人大屠杀 ,以说明大屠杀的详细。再往后,可以用 XX的犹太人大屠杀 作为简称。毕竟 纳粹德国在XX的犹太人大屠杀 偏长,可能影响阅读。 至于 XX犹太人大屠杀 长得太像专有名词了,不建议使用。——Huangsijun17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01:34 (UTC)回复

認為標題與正文應用「納粹德國在XX的猶太人大屠殺」,「犹太人大屠杀在XX」我認為是歐化中文。--Aizag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01:48 (UTC)回复

我个人认为XX犹太人大屠杀属于错误,而犹太人大屠杀在XX也不太合适。目前我的想法是:

  1. 对于纳粹德国直接占领的地方,以纳粹德国在XX的犹太人大屠杀作为正式标题,以及正文中第一次提到时的称谓;在下文中以“XX境内的犹太人大屠杀”指代。
  2. 很多地方的犹太人大屠杀并非纳粹德国实行的,比如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地的大屠杀实属亲纳粹的傀儡政权所为;这种情况统一直接以“[政权名]的犹太人大屠杀”指代。
  3. 还有很多地方情况复杂,比如希腊就同时遭到了德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的占领,屠杀行为由不止一个政府参与。我比较倾向于“轴心国在XX的犹太人大屠杀”。也考虑过“法西斯在XX的犹太人大屠杀”,但罗马尼亚这样的政体仍属于王国,称为法西斯国家或许不严谨?

--ErwinTATP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12:41 (UTC)回复

三點皆同意,不過若以政權名,如舉例的羅馬尼亞王國採用「羅馬尼亞王國的猶太人大屠殺」是否有些拗口?畢竟會發生猶太人大屠殺的時間點僅有一個羅馬尼亞政權。就算是被德軍分裂的「匈牙利國」(劍十字黨)和「匈牙利王國」(攝政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德國傀儡)和「義大利王國」,兩個的前者存在時間都很短,論猶太人大屠殺的內容我認為都尚不能支持一個獨立條目,兩者的情況合併寫入「匈牙利的猶太人大屠殺」和「義大利的猶太人大屠殺」即可。--Aizag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12:56 (UTC)回复
综合閣下的三點想法和英文的原標題,本人認為標題劃一為「XX境內的猶太人大屠殺」為佳,這樣既盡量照顧英文的原標題的意思,也不會出現拗口和閣下的第二三點想法的擔心。-- 约翰同志 - 條目裱糊匠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13:18 (UTC)回复

关于条目中“中共”一词的使用

各位编者大家好,本人近日在维基百科搜索相关条目时,发现许多条目滥用“中共”一词,在下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首先“中共”一词应该为“中国共产党”之简称,即中共代指中国共产党,但是以“对于六四事件的反应”一文为例,文中有“……只有与中共政治立场相近的朝鲜、巴基斯坦、古巴、东德、阿尔巴尼亚等国政府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镇压……”“部分亚洲国家基于与中共的关系……”“……中断各自与中共的双边外交关系。”等字句,这些文字明显将“中共”与其他数个国家并列,由是可知,此文的中共应该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就在同一段,出现了一句“并对中共实施各方面的制裁”,这句话到底想表明什么?如果没有上下文,依照常识可以判断这里所说的是中国共产党,但是上下文中的“中共”却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这段话到底是何意?对事实都描述不清,这个条目的素质不禁令人担忧。

同上还有“連戰”条目。该条目中曾有“中共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一句,然而在大陆上过初中的人就知道,中国共产党只能政治上领导立法和参与立法,无权“通过”法律,通过法律是立法机关也就是人大的职权,“中共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可能会使读者误以为中国共产党具有立法权。恐怕只有把文中“中共”一词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能解释得通。

还有“中共政府”一词,政府就是政府,偏偏在前面冠上党派名称的行为实在令人费解。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县境内可能有两个甚至数个政府,有的地区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以及日本均各自建立了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一词前加上“中共”或“国民党”一词有区分这些政权的作用,然而对今天的中国大陆的政府加上“中共”则没有任何意义,在下也很少见到“古共政府”、“越共政府”以及“朝劳政府”、“朝共政府”、“苏共政府”、“德共政府”的称呼,如若要强调中国政府,使用“中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足矣,何必再冠上执政党的名称?这岂不是画蛇添足?

作为维基百科众多读者的一员,我无权代表所有读者,但我相信应该有不少读者为“中共”一词的具体指代对象而困惑。 可能有些维基人养成了用“中共”代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政府或甚至中国其他机关的习惯,然而维基百科是写给读者看的,维基百科各位编者均应该本着读者是上帝的态度,在写条目尽可能使用表意清晰的词汇,与其把啥都称为“中共”然后留给读者去猜或者让读者误解,不如在写的时候就写的明确一点,“中国”就写“中国”、“政府”就写“政府”、“人大”就写“人大”、“中国共产党”就写“中国共产党”,让条目的意思明明白白,读者读的舒坦,这样多好。

本人对方针指引的产生流程不了解,但在下诚挚的社群能尽早对“中共”等词汇的使用达成共识,在下希望不滥用“中共”这类万能词汇的条文能尽早被添加到方针指引中。

以上。

谨祝编安。

以上簽了名的留言由Ngguls對話貢獻)加入。 2019年3月26日 (二) 06:31 (UTC)回复
  • 事實上使用中共指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國家級機關都是不妥的,有時甚至是一種貶稱。好好用個全名或是適當的特定簡稱不行嗎,偏要每個跟中國共產黨有關的中開頭的東西都用中共當簡稱,那跟用共匪稱呼中國共產黨本質上是沒啥差別的。——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CUCC 2019年3月26日 (二) 06:42 (UTC)回复
经常性问题,党政不分的认识。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也有类似的“中共当局”避免使用的说法。看情况自行修正。——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6日 (二) 08:23 (UTC)回复
  • (+)支持对方针指引进行更明确的修订。不仅“中共”被滥用,在报道诸多中国地方新闻的时候,许多媒体都会冠以“中共”“中国政府”而实际上中央政府与之毫无相关,以前我在维基百科上就有纠正过。在提及中共时候,最好应当指明到底是地方党委还是中央党委;如果在提及政府时,应当指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还应指明是作为立法机关的人大,还是行政主体的政府;在提及国家时,不应当使用中共代指中国,但某些情况下更不能省略的简称为中国。三者都不应当混淆,因为厘清政府权力对读者判断一个政府是否越权滥权很重要。
以中共称呼中国者,需要了解:就官方名义而言,中国甚至不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而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实际意义上,和斯大林式或者苏联式的共产党治理有很大差距,曾经我有一个来自东欧的老师就对我说“中国这根本就不是共产党,而我来自一个前社会主义国家”;在实际执行层面,大量事项事务,尤其是和民生相关的事项,是由地方政府直接决定的,而不经过中央政府的提前批准,这也是为什么上访者会向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申诉的原因。
--Unravel17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08:36 (UTC)回复
我觉得没问题,用执政党代指某政权的政府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国民党政府、美国民主党政府、日本自民党政府、台湾民进党政府等,都是常见的用法,甚至还有蔡英文政府、马英九政府、安培内阁、奥巴马政府等等以主要领导为代称的,都是现代中文媒体常用的手法。中共作为中国大陆目前唯一的执政党,以“中共政府”代指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也是无可厚非。——白布飘扬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09:19 (UTC)回复
“国民党政府”一词本就暗含该政府是一党专政的贬义,因此同样不适用于维基百科。Fire Ice 2019年3月26日 (二) 09:28 (UTC)回复
贬义之说前所未闻,在多党政治、不时政党轮替的地方,点出当权的执政党是客观中立的用法。像马来西亚这样多党政治的地方,用吉兰丹伊党州政府、彭亨国阵州政府、柔佛希盟州政府等等,只是为了让读者知道谁是哪里的执政党、谁是政府的负责人而已,根本就无褒贬之义。——白布飘扬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09:43 (UTC)回复
那如果像台湾民进党政府一样说成中国中共政府或者中国共产党政府我也没意见。--Unravel17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10:58 (UTC)回复
(▲▲)同上上,那個是在執政黨常常更迭時為了方便稱呼而起的,然而中共當局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而直接被引用來指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等,這兩個不能混為一談。還有如果真要比照也應該是「中國大陸中共政府」吧==——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CUCC 2019年3月26日 (二) 11:56 (UTC)回复
此外,也应该从中国中共政府拓展到浙江中共政府、江苏中共政府、杭州中共政府等,而这些不同的中共当局和中共本身又是有区别的。台湾的民进党内不是也是派系繁多,支持反对当政的蔡英文还未有说?民进党当局就能等同民进党了?民进党当局就能等同中华民国了?同理,中共内部的差异性极大,当政与不当政也有很大差异,刚去世的李锐就是一个例子。希望不要以政党轮替就掩饰这种忽视。--Unravel17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14:18 (UTC)回复
地方政府根本不可能有出现歧义的情况。完全没有必要。在地方中共政府。中国政府有歧义仅仅只是因为还有中华民国存在而已。在地方上,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 viztor 2019年3月26日 (二) 19:53 (UTC)回复
(:)回應:声称地方政府根本没有歧义这类绝对的说法,不够事实求是:就算阁下不会产生误判,而媒体又会如何引用呢?各类人权事件中,媒体指责中国政府或者中共如何如何,但是这个中国政府真的是中央政府吗?这样辩解不能掩盖这些词语歧义的本质。中共可能是其中最具歧义性的,这一词语本身就混淆了基层党组织和执政者,没有区分政府与基层,没有区分中央与地方。而且按照前面马来西亚的例子,吉兰丹伊党州政府、彭亨国阵州政府、柔佛希盟州政府等都是地方政府,而如果按照同样说法,中国的地方政府难道不是也应如此?--Unravel17留言2019年3月27日 (三) 14:03 (UTC)回复
如果像是六四这样开篇就是中国大陆事件的主题,行文中的“中国”或“大陆”可以视情况省略,毕竟“中共政府”也只是一种通俗用法,并不会有严格的格式规范,同样的还有“中国当局”、“大陆当局”、“北京政府”、“中南海”,只要不引起混淆,基本上就没大问题。——白布飘扬留言2019年3月27日 (三) 03:49 (UTC)回复
涉及通常为政府或议会的行为时,可以考虑使用“中共当局”或者“北京当局”的说法,毕竟中共并没有必然的合法性,用中共代替中国并不符合中立原则。--Aronlee90留言2019年3月26日 (二) 15:02 (UTC)回复
當指代的是「中國共產黨所主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時,簡稱「中共政府」可以接受,但「中共」不能接受;政黨是政黨,政府是政府,不應混為一談。比方通過反國家分裂法的是「中共政府」,而非「中共」,不知各位認同否?-游蛇脫殼/克勞 2019年3月26日 (二) 20:23 (UTC)回复
但是有权通過反國家分裂法的人基本都是中共党员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3月27日 (三) 03:06 (UTC)回复
党可以通过党内指令要求政府的工作人员做些什么,但名义上还是以政府的身份发布法令。这就是党和政府的区别:党没有这个身份去发布国家法令,但国家政府可以。——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7日 (三) 03:14 (UTC)回复
也就是说,平时口语上经常说“中共当局”(或者带有讥讽意味地)指代国家政府,但在百科的编写上避免犯这样的逻辑错误。——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7日 (三) 03:16 (UTC)回复
如果主题是在介绍正式的官方机构或法律,可以用正式的称呼,比如介绍中国政府机构,就避免用中共代称;在介绍政党机构时,则避免与政府官职混淆。反之,在不需严格区分党、政职能的主题,用“中共当局”、“中共官方”这些俗称应可以接受。——白布飘扬留言2019年3月27日 (三) 03:49 (UTC)回复
何谓不严肃,写条目算不算需要严肃的场合?如果现在交谈的话,的确出于语义方便,的确可以这样简便使用,但对于条目描述主体需要明确或已经明确下,应该注意区分政府与政党的区别。所以简而言之,如果主语是以政府为准的话,避免使用“中共”这个代表政党的用语,而是用“中国政府”或者如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所推荐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7日 (三) 05:47 (UTC)回复
“中共政府”对我而言就是“中共执政时期的政府”这样而已,并不会有党、政不分的混淆。——白布飘扬留言2019年3月27日 (三) 08:14 (UTC)回复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提及其他政党时,基本“中国政府”足矣描述。过分强调反而有特指意味。——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7日 (三) 09:37 (UTC)回复
其他人並不一定知道「中共」代表中國共產黨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CUCC 2019年3月28日 (四) 07:09 (UTC)回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简称为中共。凡是这么用的都是语文错误。 --Ujui Uju Mandan留言2019年3月29日 (五) 01:35 (UTC)回复
如果害怕读者不懂,可以放上链接,他们就会知道中共是中国共产党了(除了小学生、中文初学者,真的会有人不懂吗? 囧rz……)——白布飘扬留言2019年3月31日 (日) 09:38 (UTC)回复
我感觉得是你不懂,为什么一个政府行为要以一个政党做叙述主语?(黑人问号)——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31日 (日) 09:48 (UTC)回复
在下只聽過「黨國不分」(例如以前中國國民黨的「黨庫通國庫」)是錯誤的行為,沒聽過要合併才是對的。-游蛇脫殼/克勞 2019年4月1日 (一) 11:08 (UTC)回复
所以中共這樣用,你就要跟著照做,繼續誤導讀者?——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CUCC 2019年4月1日 (一) 12:01 (UTC)回复
“不合事實”,缺乏指向,不知是在讲哪一个事实。而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不可以越俎代庖履行政府权限。按照现行规定中纪委作为党务部门,不可以留候拘留非党员,相关事务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和相关规定处理:中纪委和监察委实际上是合署办公,但是以不同名义行使权责时权限不同,如果党政一体,则不需要这么麻烦——中共组织领导的机构尚有如此的分异,如果提到有着大量非中共成员的人大政协,其中差异不言而喻。同时,我们在批判中共过去几十年里面犯过的党政不分的错误时,同样也需要分清楚哪些是党务,哪些是政务,如果二者不需要区分,那么中共在形式上也没有犯过这些错误,这岂不是荒谬?综上,中共代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或者国家机构,无疑是不妥且不符合事实的。--Unravel17留言2019年4月1日 (一) 12:13 (UTC)回复
  • (+)支持对“中共”一词的使用进行规范。“中共”即中国共产党的简称,如代表中国共产党这一个政党来使用是合适的,如果用“中共”当作一个国家政权甚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个国家来使用,既不合逻辑,又容易引起歧义,可能引起诸多问题,甚至是编辑站。故我认为应该对“中共”一词使用进行规范。最后说一句,维基百科是中立的,而不是一种政治的工具,一个党政的平台。--Howew留言2019年4月1日 (一) 14:09 (UTC)回复

简繁:怎么让一段正文仅在“台灣正體”下显示

如题-苞米() 2019年3月27日 (三) 03:22 (UTC)回复

现有的转换方法都可以做到。只是什么情况下需要这样处理,可否举例?——白布飘扬留言2019年3月27日 (三) 03:54 (UTC)回复

粵劇特朗普,我打算将“故事以美國第45任總統唐納·川普為藍本”的台湾版改为“故事以美國第45任總統唐納·川普(香港称特朗普)為藍本”--苞米() 2019年3月27日 (三) 11:26 (UTC)回复

@Kerolf666只填一个地区参数是不行的,其他地区会提示“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苞米() 2019年3月27日 (三) 11:40 (UTC)回复

我再次修改過了,雖然不美觀但應該可以呈現這個效果。-KRF留言2019年3月27日 (三) 11:44 (UTC)回复

涉及西藏的条目应避免地域中心

据我观察,有不少与西藏相关的条目均由台湾用户Happyseeu主编,条目的语调可能会缺乏大陆观点。而西藏作为中国大陆的地区,相比较台港澳人以及外国人,大陆人(尤其是西藏本地人)会更加了解西藏。为避免地域中心、维持条目中立性,需要多一些大陆用户参与编辑。--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29日 (五) 04:15 (UTC)回复

不過有個很大問題是西藏要連外網路有可能比中國沿海城市還要艱難(逛貼吧時不時會有新疆人上來伸手求檔只因連中國自己的百度網盤都被新疆當地ISP封鎖不給用,我不敢想像打壓藏族更惡劣、鋪設難度更高的西藏本地人有無翻牆可能)--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19年3月29日 (五) 06:59 (UTC)回复
@Mattc123456c原创研究了--苞米() 2019年3月29日 (五) 07:03 (UTC)回复
@Baomi這裡不是條目,你認真了。--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19年3月29日 (五) 07:13 (UTC)回复
来源为重。如果认为现在的描述有偏颇,应该寻求反方的合适来源作为反方描述的依据,已不是一味地指责,这并不是中立方针或者地域中心所表达的思想。虽然由于信息的封闭,双方对对方的了解真实程度的确成疑。——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9日 (五) 08:37 (UTC)回复
不過有個很明顯的問題是:如果某某事件跟中共政府有關,那麼中國大陸的新聞媒體往往無法成為可靠來源(眾所皆知絕大多數中國媒體都是政府經營),也就難以追加他們的意見。--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19年3月29日 (五) 09:46 (UTC)回复
照阁下这一逻辑,如果某某事件跟美国政府有关,那么美国之音也可能无法成为可靠来源。--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29日 (五) 12:28 (UTC)回复
美國有大量私人媒體,就算不用VOA又有何難度呢。--Temp3600留言2019年3月29日 (五) 13:47 (UTC)回复
我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政府,其實我用那個詞的時候看到上面有人討論"中共"一詞時有在想要不要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但是想太多反而會亂。--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19年3月31日 (日) 01:53 (UTC)回复

读过多少材料写多少。不要纸上谈兵,空对空地指责别人。 --Ujui Uju Mandan留言2019年3月29日 (五) 14:45 (UTC)回复

今天我看到有用户创建了Category:含有日文的條目分类,我想起了Category:含有日語的條目分类,个人认为这两个分类不适合共存,应该合并才对,不过“含有X文的条目”应该是由某一个模板嵌入的吧,建议相关各模板统一使用“含有X文的条目”或者“含有X语的条目”。--№.N留言2019年3月29日 (五) 13:04 (UTC)回复

(~)補充:我发现“含有X文的条目”是在昨天的时候由User:Zy26Template:Lang修改的,然后Category:含有日文的條目也正是在同一天由User:顏嘉佑建立的。--№.N留言2019年3月30日 (六) 04:03 (UTC)回复
Template:Lang的修改导致双重分类的问题已经修复。现在该模板会引用Template:ISO 639 name以避免未来有可能的因为修正文字导致的双重分类。缓存刷新后Category:含有日文的條目里面的条目会自动改到Category:含有日語的條目。--zy26 was here. 2019年3月30日 (六) 05:09 (UTC)回复
我还是希望能够统一一下所有分类的名字,即把所有的名为“含有X语的条目”移动到“含有X文的条目”,其实我也觉得用X文更好,因为以前就有用户说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都用“X语”,偏偏汉语就叫成“中文维基百科”。然而这一系列分类较多,大多数人应该没那么多精力去搞这个(除非有自动维基浏览器或是由机器人代劳)。--№.N留言) 2019年3月30日 (六) 05:49 (UTC)说这话的时候一时理解错误,当我没说……--№.N留言2019年3月30日 (六) 06:09 (UTC)回复
那麼因為cite web的language而產生的CS1含有X语文本以及CS1x语来源呢? --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特色列表野太邊緣了吧 2019年3月30日 (六) 05:56 (UTC)回复
話說Template:Lang不就是language嗎?我不4很清楚有甚麼必要改成「文」。 --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特色列表野太邊緣了吧 2019年3月30日 (六) 06:06 (UTC)回复
語:《說文》論也。文:《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叶圣陶在1964年2月1日答教师的信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语是口语(spoken language)、文是书面语(written language),各有侧重。--zy26 was here. 2019年3月30日 (六) 07:09 (UTC)回复
然而語跟文同時並存的景象真的很怪⋯⋯——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CUCC 2019年3月30日 (六) 09:13 (UTC)回复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確切時間

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7年7月1日0時0分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正式成立」,這描述的時間錯了?用戶TSN789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堅持加上「或1時30分」成立,屢次回退,也不參與討論。為免無止境的爭議,而特區成立的確切時間與香港回歸香港歷史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等條目也有關連,我決定在此尋求共識。

中英兩國政府首腦於1984年在北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1985年生效。《中英聯合聲明》已經寫了: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以下稱香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如下:

(一)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並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20]

香港基本法》也寫了:

……國家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21]

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香港特別行政區已經同時設立了,香港回歸儀式就是英屬香港過渡至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儀式。

除了條約與憲法,說一下現實歷史。在香港回歸儀式中,降旗及升旗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宣布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他在0時3分說:

查爾斯王子,
布萊爾首相,
尊敬的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已在香港莊嚴升起。此時此刻,世界各國人民都把目光投向香港。根據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勝利。[22]

央視的直播錄像(非官方)[23]

至於TSN789引用1997年的香港年報[24],述特區是1時30分成立。那難道《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基本法》無效?第2次宣布才算成立?還是英治時期延長了90分鐘?

我認為已經有充分的依據,說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1997年7月1日0時0分成立,不知各位意見如何?--yZ 📖 2019年3月31日 (日) 03:22 (UTC)回复

根本沒有需要提及幾時幾分。嚴格上英屬香港是在1997年7月1日7時0分(UTC+8)才結束,因為英屬香港結束的法源是英國Hong Kong Act 1985第1(1)條"As from 1st July 1997 Her Majesty shall no longer have sovereignty or jurisdiction over any part of Hong Kong.",而英國法律是以英國時間為準,當時英國時間是UTC+1,所以英國是在1997年7月1日0時0分(UTC+1)失去香港主權。換言之在當日有7小時香港主權同時屬於中國和英國。--42.3.185.41留言2019年3月31日 (日) 14:49 (UTC)回复
不好意思,最初的修改是我引起的,我拜讀了1997年香港年報[25]:「七月一日凌晨一時三十分,副總理錢其琛主持就職儀式。在儀式中,國家主席江澤民向在座 4 000多名嘉賓正式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當初我認為這是來自香港官方刊物,應為可信;而當時維基條目所述「零時零分」未有任何可供查證來源,故小弟大膽改之。至於後來 ZZyXX 君提出數項來自中国的來源,我已不便在此糾纏,一則小弟不熟習閱讀中共文獻,也不熟習維基的小圈子運作,而維基條目是否準確,也非我職責,故吾不願再糾纏於此。此次發言,小弟是要表明我完全不認識 TSN789 君,兩位的編輯戰與我無關。另,我認為 42.3.185.41 的意見非常中肯,根本沒有需要提及幾時幾分,提及「零時零分」或「一時三十分」均屬庸人自擾,宜刪去;然結果何如,吾亦不願糾纏矣。 - winston (lee) 2019年4月1日 (一) 01:36 (UTC)回复

吴青峰的生日应不应该收录?

依据生者传记方针:

倘若知名人士的出生日期同时匹配以下条件,维基百科则可收录之:

1.曾在提及该人物的一个或多个可靠来源中发表过,并可合理推测当事人并未反对过此等公开。

2.在其他情况下,应曾被广泛地报道过。

众所周知,著名歌手吴青峰的生日已公开多年,有大量报道,众多网站资料皆有收录,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另外,吴青峰本人在与粉丝谈及过生日一事的时候,并没有说他不想公开生日,而是说“不喜欢过生日”、“不以庆祝的方式过生日”以及“以后不管是不是我的生日,我希望大家都能无声无息地带过”。

在此,诚邀处理此事的管理员User:Wong128hkUser:Techyan以及其他用户参与讨论,以达成共识,避免今后发生编辑争议。谢谢。--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31日 (日) 04:39 (UTC)回复

  • (~)補充我们不难看出,吴青峰的生日并非个人隐私,而是公开资讯:
  1. 吴青峰的生日有被以下网站资料收录:[26][27][28][29][30]
  2. 有关吴青峰生日的媒体报道:[31][32][33][34]
  3. 吴青峰曾在新浪微博发表生日动态:[35]
  4. 知名艺人给吴青峰的生日祝福:[36]

--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31日 (日) 05:01 (UTC)回复

这么说来,想起件事,习近平胡锦涛等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生日,生前官方是不公开的[37]Fire Ice 2019年3月31日 (日) 05:19 (UTC)回复
因为党规要求领导人不能过生日。--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31日 (日) 05:24 (UTC)回复
  • 这是网上的一段苏打绿2014年新加坡演唱会的录像。演唱会当天正好是主唱吴青峰的生日。吴青峰向歌迷分享了他对生日的看法:[38]。在谈到删除维基百科生日一事时,他说“因为我是一个非常讨厌过生日的人”。可以看出,删除生日之原因并非不想公开生日。--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31日 (日) 13:51 (UTC)回复
說明 倘若是不想公开生日,那么收录他的生日信息的网站就不可能那么多,知道他生日的人也就不可能那么多,甚至一个也没有。--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31日 (日) 23:42 (UTC)回复
  • 個人認為其實北洋君已自行摘錄出重點:
「倘若知名人士的出生日期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维基百科则可收录之:
  1. 曾在提及该人物的一个或多个可靠来源中发表过,并可合理推测当事人并未反对过此等公开
  2. 在其他情况下,应曾被广泛地报道过。」
吳本人既已依正式程序對平台表達其個人意願,反對登載他個人生日詳細資訊,如此一來至少已明確表達不希望維基百科條目記錄他的生日,不符條件一,自不符「同时符合则可收录」之前提。至於其他網站是否可收錄相關資訊,或為何他本人未對其表達反對立場,屬他個人自由及斟酌權利,並非在考量範圍內。--Kriz Ju留言2019年4月1日 (一) 01:23 (UTC)回复
相較於各種網站或論壇,登載於維基百科的資料某種程度而言或有更強大的公信力、代表性、傳播和關注度,因此相關人士更加重視是可以理解的。--Kriz Ju留言2019年4月1日 (一) 05:24 (UTC)回复

香港条目内交通部分的疑问

有关香港地名、设施等条目下交通配套部分的表格,大部分都使用大片黄色背景(如香港大學#交通海港城#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等),感觉阅读起来会很刺眼。想知道当初编辑这些条目时这样安排是有什么含义嘛?如果只是为了和正文区分开,本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Tim Wu留言2019年3月31日 (日) 15:47 (UTC)回复

個人癖好吧? --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特色列表野太邊緣了吧 2019年3月31日 (日) 16:08 (UTC)回复
我看到有相当多条目都使用相同设计的黄色表格…不知道是不是均由同一个人编辑…—Tim Wu留言2019年4月1日 (一) 07:30 (UTC)回复
我也有這個問題,我以為是共識出來的東東 Curtis留言2019年4月1日 (一) 07:44 (UTC)回复

應該真的是個人習慣,基本上會特別把色碼打出來都是刻意行為,看看電視劇還有動漫的資訊框,這些都不用另外再打上色碼,我找了一下紀錄,會有顏色是User talk:ATR50的編輯,@ATR50請問這個是共識嗎?(這東西居然從2017就有了...[39]) --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特色列表野太邊緣了吧 2019年4月1日 (一) 09:58 (UTC)回复

日本总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到底谁才是“临时代理(首相)就任顺位第1位”?

  • 内阁官房长官:“在不设副总理的情况下,官房长官是日本内阁中仅次于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的职位,一般在首相临时代理人选中排名第一位”。
  • 总务大臣:“如没有设置副总理(副首相)的情况下,一般也排在仅次于内阁总理大臣,临时代理就任顺位第1位”。

到底哪个准?--小烈 (找我?) 2019年4月1日 (一) 08:0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