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公告] 互助客栈其他区正在討論廢除SecurePoll,請踴躍參與討論。
- [公告] 對《遊戲維基規則》序言的若干小修訂(二、三)、修訂{{Welcomeip}}以適配臨時賬戶推出、{{PRC admin}}子模板清理方案及拆分及廢除權限申請方針、巡查豁免權立為方針、自動維基瀏覽器授權標準訂為方針、修訂機器人方針已經通過。
- [公告] 從《遊戲維基規則》的定義中刪去「惡意」、爲意向模板的圖示添加class、可採用字词转换模板处理《格式手册·标点符号·逗号》「逗5」所列情况、修訂软件(軟體)使用書名號標示的規定及修订界面管理员有关2FA的内容正在公示,如有意見請盡快提出。
- [公告] 临时账号功能已在本站部署,如发现技术问题请于此处汇报,其他意見及疑問歡迎在此处提出。
- [討論] 互助客栈技术区正在討論本地安全投票,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社群正在討論放寬存廢覆核臨時恢復制度事、修改優良條目、典範條目、特色列表以及特色圖片等典優評選的「投票程序」、事實修訂用戶頁的預見性半保護及將不要製造惡作劇升格為內容指引,歡迎踴躍參與。
- [人事] 1F616EMO的管理人員申請意向調查舉行中,請踴躍參與討論。
- [協作] 第二十三次動員令於7月5日正式開啟,9月7日結束,歡迎踴躍參與!
![]() 存檔 | ||||||||||||||||||||||||||||||||||||||||||||||||||||||||||||||||||||||||||||||||||||||||||||||||||||||||||||||||||||||||||||||||||||||||||||||||||||||||||||||||||||||||||||||||||||||||||||||||||||||||||||||||||||||||||||||||||||||||||||||
---|---|---|---|---|---|---|---|---|---|---|---|---|---|---|---|---|---|---|---|---|---|---|---|---|---|---|---|---|---|---|---|---|---|---|---|---|---|---|---|---|---|---|---|---|---|---|---|---|---|---|---|---|---|---|---|---|---|---|---|---|---|---|---|---|---|---|---|---|---|---|---|---|---|---|---|---|---|---|---|---|---|---|---|---|---|---|---|---|---|---|---|---|---|---|---|---|---|---|---|---|---|---|---|---|---|---|---|---|---|---|---|---|---|---|---|---|---|---|---|---|---|---|---|---|---|---|---|---|---|---|---|---|---|---|---|---|---|---|---|---|---|---|---|---|---|---|---|---|---|---|---|---|---|---|---|---|---|---|---|---|---|---|---|---|---|---|---|---|---|---|---|---|---|---|---|---|---|---|---|---|---|---|---|---|---|---|---|---|---|---|---|---|---|---|---|---|---|---|---|---|---|---|---|---|---|---|---|---|---|---|---|---|---|---|---|---|---|---|---|---|---|---|---|---|---|---|---|---|---|---|---|---|---|---|---|---|---|---|
| ||||||||||||||||||||||||||||||||||||||||||||||||||||||||||||||||||||||||||||||||||||||||||||||||||||||||||||||||||||||||||||||||||||||||||||||||||||||||||||||||||||||||||||||||||||||||||||||||||||||||||||||||||||||||||||||||||||||||||||||
早於10日的討論將會由Jimmy-bot存檔。 |
發言更新圖例 |
---|
|
|
|
|
|
特殊狀態 |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
手動設定 |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 | 您可在回饋請求系統訂閱以收取特定主題相關討論通知。 |
本条目目前对传主名称的处理是不转换,即简繁都使用“茅以升”,将“茅以昇”视作原名,十年前User:Chiefwei给出的《辞海》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原文确实是把“茅以昇”当作原名的(见上方讨论),但今天User:Kcx36分享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中学语文教材茅以昇名称写法的解释[1],文中说“茅先生为了顾全大局,同意在出版物上把名字写成‘以升’,并不是说要改名为‘以升’,实际上老人家在个人信函、题词中,还是常常写‘以昇’”,与工具书的说法不同。人教版的回复虽然可靠性不如《辞海》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重新讨论一下本条目中茅以昇名称的写法,尤其是繁体写法。——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6月23日 (一) 17:58 (UTC) 1
非常反對在這三位小皇帝用這個明顯不符史實的圖,目前分別用的是Song Gongdi2.jpg、ZhaoShiDuanzong.png、Song Modi.jpg。以往曾經撤掉不用,但都被加回去,記得提刪後甚至都還有人繼續上傳。無論是不是真的沒有其他文獻的圖可用,假如檔案描述屬實,那麼也不該用民國年間才出現的族譜(腦補)版本。寧可沒有圖,沒圖也不至於影響條目;真要使用,也應該放在下面的段落,明確說明這是什麼時候的人畫的想像作品——也更好解釋,為什麼其他皇帝御容都不會像這三張大大地寫「XX御容」、套色不合服制,趙昺甚至還衣服左右穿反了。其他語言維基不懂,就全部照搬,那這些在Commons的檔案不如都提刪算了。——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13日 (日) 14:49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歷史與地理
Talk: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重提拆分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1996-2001的政權和2021-今的政權差異比較大,當前合併在同一個條目中,衹是形式上合併,實質上每一章節都是按時間拆開寫的。還有章節看起來有東西,其實講的是1996-2001的事情,有點「濫竽充數」的感覺,事實上根本不能給希望瞭解2021-今的政權的讀者提供什麼有效信息。因此我提議將「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拆分成「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1996年—2001年)」及「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2021年)」。條目《阿富汗》仍然保持當前的寫法不變。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6日 (日) 15:49 (UTC)
非常反對在這三位小皇帝用這個明顯不符史實的圖,目前分別用的是Song Gongdi2.jpg、ZhaoShiDuanzong.png、Song Modi.jpg。以往曾經撤掉不用,但都被加回去,記得提刪後甚至都還有人繼續上傳。無論是不是真的沒有其他文獻的圖可用,假如檔案描述屬實,那麼也不該用民國年間才出現的族譜(腦補)版本。寧可沒有圖,沒圖也不至於影響條目;真要使用,也應該放在下面的段落,明確說明這是什麼時候的人畫的想像作品——也更好解釋,為什麼其他皇帝御容都不會像這三張大大地寫「XX御容」、套色不合服制,趙昺甚至還衣服左右穿反了。其他語言維基不懂,就全部照搬,那這些在Commons的檔案不如都提刪算了。——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13日 (日) 14:49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數學、科學與科技
Talk:AK-47突擊步槍 § 条目名称维基百科:官方名称: 所有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
对比“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AK-47突击步枪”显然更符合“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同一条目的,也并未选用官方名称“Avtomat Kalashnikova”而是更为人熟知的“AK-47”作为条目名称。
因此,我认为编辑56477068的理由“‘AK-47’是樣槍的名稱,定型投產後被蘇軍正式命名為‘AK’,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并不符合维基百科相关政策。综上,建议撤销移动“AK-47突击步枪”至“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
zypA13510 2021年2月17日 (三) 07:13 (UTC)
@運命カエル:请回应。@ZypA13510:请确保签名有内部链接。--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17日 (三) 07:23 (UTC)
- 个人认为“基地面积”应改为“基底面积”,并未听说过“基地面积”这一说法;
- 建议添加“设计师”参数;
- 建议添加“占地面积”参数,显然“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是两个不同的参数,而且对于建筑物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信息,且两者常会相提并论。
眾所周知,金門馬祖自從1948年底中華民國《全國戒嚴令》頒布實施後就開始進入戒嚴狀態。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被廢除的時候,沒有任何單位出來宣佈中華民國《全國戒嚴令》也隨之失效。換言之,《全國戒嚴令》是否仍是有效法令??若仍屬有效,金門馬祖在法理上是否仍受到《全國戒嚴令》之影響而處於戒嚴狀態?
維基百科的原則就是需要來源,那有沒有1948《全國戒嚴令》中止失效的任何政府公文公告??如果都沒有任何權威公告,某個人自己認為它已經失效了,這是不是就屬於個人原創研究?--~2025-124020(留言) 2025年7月3日 (四) 16:41 (UTC)
1996-2001的政權和2021-今的政權差異比較大,當前合併在同一個條目中,衹是形式上合併,實質上每一章節都是按時間拆開寫的。還有章節看起來有東西,其實講的是1996-2001的事情,有點「濫竽充數」的感覺,事實上根本不能給希望瞭解2021-今的政權的讀者提供什麼有效信息。因此我提議將「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拆分成「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1996年—2001年)」及「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2021年)」。條目《阿富汗》仍然保持當前的寫法不變。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6日 (日) 15:49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社會、體育運動與文化
Talk:第59屆百想藝術大獎 § 關於得獎作品顯示方式参考資料
Template:藝人
沒有認證的音樂作品銷量
近日Mimi197208君向我提起過去一些台灣或香港媒體所報道的歌手專輯銷量數字,實未獲權威機構(如IFPI)認證,質疑百科是否應該收錄這些數字。過往我亦見過一些娛樂新聞聲稱香港某歌手某專輯銷量達金唱片/白金唱片,但並未能在IFPI香港會的紀錄中找到。印象中以往有討論過,但我已想不起何時何處,及討論是否有結果。故再開此討論。 我建議以下兩個方案,討論哪個更可取:
- 沒有權威認證的銷量記載,不管來源為何,均作不可靠論,不應收錄。
- 出自可靠第三方來源但沒有權威認證的銷量記載,仍可收錄,但必需指明只是聲稱,未獲認證。--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6月19日 (四) 17:59 (UTC)
- @Mimi197208、Milkypine、银色雪莉、Tombus20032000、李李一、Apple v、Sammypan、克勞棣、Lienwingyan、Will629、Underconstruction00、Abcet10、Keroropizza、Atomic crazy bee、Yohusenofyipyuesuen、Con2023:邀請各位參與討論。--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6月19日 (四) 18:22 (UTC)
- 若然沒有ifpi 認證的話,第三方來源一定是要可靠,例如知名的雜誌及報章報道,列明年月日,而且要註明是聲稱有這個銷量,但聲稱的銷量數字太誇張,而且不合理的話,也不建議收錄。
- 維基頁面有很多歌手的專頁,例如王菲,有很多唱片銷量數字,沒有可靠來源。
- 以下兩隻碟說成銷量十五萬都是錯誤的,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討好自己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胡思亂想
- 特別是《討好自己》,張學友《這個冬天不太冷》同期推出,張學友這張專輯上到香港ifpi銷量榜冠軍,當時九五年報道寫約十萬銷量,https://i145.photobucket.com/albums/r212/nelson320/1994SellersMale.jpg ,但《討好自己》沒有登上香港ifpi銷量榜冠軍,而且很快跌出十大,那《討好自己》怎會有十五萬?
- 《討好自己》屬於跨年大碟,計算在1995年銷量裏頭,當年ifpi提供的十大暢銷唱片,https://ibb.co/j9nzNzJ3 沒有這一張專輯,當年十大暢銷唱片有李蕙敏《秘密》,這張專輯當年的報道指出有十萬,如果 《討好自己》有十五萬,為什麼沒有入ifpi十大暢銷唱片之列?--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2:22 (UTC)
- 不過,如果己經提供可靠官方數字,例如有Ifpi認證的話,但編輯者仍然沿用失實報道的誇大銷量,我認為需要作進一步提點。--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4:46 (UTC)
- (!)意見傾向後者--Tom......(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3:54 (UTC)
-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用不着论,WP:V等方针是可以把这个问题解释明白的。像1这种排他性做法是不符合方针要求的——这还且不说IFPI也可能出错(且有过类似新闻)的问题了。总体而言,2是相对妥当的(尽管我个人不认为这还需要专门论一次,因为利用“称”等第三方表述是很常见也很合理的做法——当然,我完全尊重和理解各位认为有必要就此说清楚的看法)。但在阅读本话题下的讨论后,我要补充指出的是,虽然我完全赞成应该多方来源比较信息,但这必须建立于WP:NOR的基础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就存在冲突的来源或争议大的表述作出必要调整,但这不能建立在自行推算的基础之上。遇到冲突或争议时,要么根据权威性的相对高低来写其中一个(来源直观反映的信息),要么就都不写,要么就分别写(来源直观反映的信息),这当中不会有“汇集、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来作出OR的选项——不要搞WP:TRUE这一套。--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5:11 (UTC)
- Ifpi 過往是的確有存在爭議,我有保存過往的報道。90年代初就由寶麗金唱片集團控制,主席是鄭東漢,後期由英皇集團控制,主席是吳雨,近一兩年轉了主席,但仍然是英皇集團的人。香港有另一個銷量榜香港唱片商會核實銷量,普遍樂迷認為具有可信性,但近期的可信性就減低了不少。
- 至於唱片銷量,香港ifpi 或者香港唱片商會甚少提供實際數字,過往只會以金唱片/白金唱片/雙白金唱片,大約說給樂迷知道銷量是怎樣。 雖然過往Ifpi也有關於寶麗金/新藝寶歌手爭議,不過有認證總比沒認證好,始終都是一個實在的成績。
- 過往香港唱片具體數字都是媒體自行估計,又或者唱片公司因造勢而提供誇大的銷量數字(出貨量的數字)。
- 我認為維基頁面上的唱片銷量,要有多方面的來源,而且要具備可信性,最理想的唱片銷量來源,應該是唱片發行後一兩年內的報道,這樣才看到當時的市場反應。往後報道所指的累計銷量都沒有可靠數據參考,亦不知道真偽。若然真的要寫上所謂的累計銷量,就要清楚列明累計銷量的數字以及累計銷量的年月日。--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5:58 (UTC)
- 我赞成“过往香港唱片具体数字都是媒体自行估计,又或者唱片公司因造势而提供夸大的销量数字(出货量的数字)”这一情况是存在的——所以我也提出了“要么写一个有认证的,要么就都不写,要么就分别写”的说法,但是我还是要指出,这里的“写”,也只能是写来源本身能支撑(也就是直观反映)的内容,不能综合内容来自行研究来源没有表述的内容。--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6:06 (UTC)
- 對,我也贊同你的觀點,來源一定要有可取性,要麼不要將銷量寫出來。--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7:25 (UTC)
- 其實我不是針對一個歌手,而是我是對事不對人。王菲頁面某些的唱片銷量沒有來源參考,而編輯者寫的銷量數字又不可信,而且其歌迷又經常散布一些不實消息。若然不經管理員修正資料的話,肯定會掀起罵戰。
- https://ibb.co/zVCrYQZF
- 以上有王菲不同唱片銷量列表,是同一集團的雜誌報道。提及的所謂東南亞銷量都沒有可靠數據參考, 王菲東南亞的市場只有星加坡以及馬來西亞,兩地華人人口佔比不算很多,很難有一張華語唱片超過十萬,特別是星加坡人口少。
- 另外,當中提及王菲的粵語唱片 《Di dar》銷量高達一百二十萬張?會不會太誇張?di dar 英文維基頁面也將這些不實資料寫出來, 粵語歌市場沒有這麼大,張學友粵語唱片也未必有這個數字,這一張當時香港樂壇並不是十分流行的專輯,居然有?當時香港十大暢銷唱片沒有這一張唱片。
- 最搞笑的事情來了,雜誌竟然自打嘴巴,列出唱片銷量誇大的名單,指出唱片實際銷量沒有人知道,唱片公司為了做造勢而把銷量誇大。當中指出王菲 《唱遊》唱片公司聲稱的全球二百萬銷量,實銷四十三萬。時而全球銷量,時而東南亞銷量,可靠性低。
- 既然實際銷量沒有人知道,亦即代表雜誌所說的王菲銷量也是虛構的。
- 最後,想帶出的事情,就是有時傳媒所報的唱片銷量未必準確。--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1日 (六) 03:42 (UTC)
- 對,我也贊同你的觀點,來源一定要有可取性,要麼不要將銷量寫出來。--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7:25 (UTC)
- 我赞成“过往香港唱片具体数字都是媒体自行估计,又或者唱片公司因造势而提供夸大的销量数字(出货量的数字)”这一情况是存在的——所以我也提出了“要么写一个有认证的,要么就都不写,要么就分别写”的说法,但是我还是要指出,这里的“写”,也只能是写来源本身能支撑(也就是直观反映)的内容,不能综合内容来自行研究来源没有表述的内容。--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6:06 (UTC)
- 我對於銷量的數字非常沒有概念,但是這篇《聯合報》的報導說1977年的〈我是一片雲〉專輯賣了45萬張,我查詢當時的臺灣人口,相當於平均每37.5個臺灣人就買了一張,各位覺得這銷量數字算是誇大的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5年6月20日 (五) 07:55 (UTC)
- 先讲不离题的,这种情况下不应该靠感觉或自行推算(包括
相当于平均每37.5个台湾人就买了一张
这种也是自行推算——除非你算到每一个人有两张)来判断可靠性,来源本身可靠性疑虑不大,不会说不能写;如果对数字确实有疑虑时,可以用第三方引述方式来陈述这件事;如果有其他来源对冲,那么可以采取不写、分别写和写一个权威较高的(不过第三种可能到最后还是会演变成第二种)。接下来讲( π )题外话——可能也不是很题外——它这来源也没有说是“台湾卖了45万张”吧,您这个计算本身就站不住脚;就算台湾卖了45万张,讲真,37.5算是8个五口之家,有一张凤飞飞,以其知名度,加上在那个唱片工业还不是黄昏行业的年代,也不算很离谱——当然,这些也是自行推算,我并不会将这些观点用于写条目,只是恰好谈到了,就稍微聊一句。--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8:03 (UTC)
- 抱歉!是我沒表達清楚,造成誤會,但我沒要把「相当于平均每37.5个台湾人就买了一张」寫入條目,這與您的「五口之家」(您怎麼知道一家有「五口」?您知道當時的臺灣的戶量嗎?)同樣是原創的題外話。我認為基於來源可以寫的內容,已經被寫入條目中了,就是這張專輯賣了45萬張。---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5年6月20日 (五) 08:40 (UTC)
- 没事没事,我了解您这部分谈的也是题外话,因此我前面也以题外话(包括五口之家论)回复,既然聊题外话,不免原创研究一下。我完全赞成您
基于来源可以写的内容,已经被写入条目中了,就是这张专辑卖了45万张
的看法,这本身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它基于来源且直观描述。--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8:44 (UTC)
- 没事没事,我了解您这部分谈的也是题外话,因此我前面也以题外话(包括五口之家论)回复,既然聊题外话,不免原创研究一下。我完全赞成您
- 抱歉!是我沒表達清楚,造成誤會,但我沒要把「相当于平均每37.5个台湾人就买了一张」寫入條目,這與您的「五口之家」(您怎麼知道一家有「五口」?您知道當時的臺灣的戶量嗎?)同樣是原創的題外話。我認為基於來源可以寫的內容,已經被寫入條目中了,就是這張專輯賣了45萬張。---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5年6月20日 (五) 08:40 (UTC)
- 按我理解,IFPI是要申請之後,經核實才會有認證吧,有些年份找不到也是正常吧。銷量數字準確性按來源自行判斷吧。--Abcet10(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11:45 (UTC)
- 香港有兩間機構核實銷量。一間是香港唱片商會,由香港唱片商會核實,然後知會唱片公司。另一間就是ifpi,由唱片公司呈報銷量,若然符合條件,便會頒發唱片銷量認證。
- 如果沒有經ifpi核實的話,就表示沒有大約的銷量數字。
- 香港唱片銷量從來都不會交代具體數字。
- 若然多張唱片認證為雙白金(十萬),總會有一張唱片銷量數字高一點,有一張唱片銷量數字低一點,未必會完全一樣的。
- 另外,報章雜誌所寫的唱片銷量數字亦不能盡信,特別是寶麗金/新藝寶/正東唱片公司所提供的銷量,都不一定是準確的。
- 好像新藝寶唱片 ,九七年的時候就聲稱林海峰的唱片《的士夠格》達白金,並頒贈白金唱片,去到九八年Ifpi金唱片頒獎典禮就只有金唱片認證。同年,王菲的玩具當時聲稱達到三白金(十五萬),最後到九八年Ifpi金唱片頒獎典禮就只有白金認證。
- 正東唱片 97年亦聲稱經唱片公司核實陳慧琳《星夢情真》達雙白金,最後到九八年Ifpi金唱片頒獎典禮就只有白金認證。
- 若然要在頁面寫上唱片銷量,應該要提供多個可靠的來源,至少要有多個報道寫上同一個銷量,而且銷量數字要合理,太誇張的話都不建議寫出來。報道來源最好要有時限,唱片發行後三年內的報道,這樣才能看到當時的市場反應。有一些歌手的唱片在往後的報道,銷量突然間暴升,令人質疑真實性。--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7日 (五) 05:04 (UTC)
- 以兩張王菲粵語唱片《執迷不悔》以及《10萬個為什麼》為例,九四年及九七年的報道都是一共六白金,各有十五萬。
- [1]
- [2]
- [3]
- 但近十多年的報道就誇大了銷量,聲稱有廿五萬,廿萬等等.. 為何會報上這一個銷量,翻查歷史就是她的大陸歌迷在十多年前的網絡開始不斷去散布一些假消息,假消息散布了超過100次就會當成真,這是最佳例證。
- 我可以講就是沒有可能會多了十萬張銷量,Ifpi 2001年6月正式停榜,可以用HMV唱片銷量榜作參考 ,雖然有時HMV造假嚴重,但每年每周頭20名,都沒有這兩張唱片再次入銷量榜的消息,那怎會累積到十萬銷量?
- 就算去到後期,她的復刻版唱片,巜夢遊》單曲,上過一次香港唱片商會銷量榜,也不見得銷量會很高,頂多售出百幾張。--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7日 (五) 05:26 (UTC)
- 其實不是特別針對一個歌手,而是真的是對事不對人,過往王菲真的有很多誇大唱片銷量的報道。
- [4]
- 以上就是一個例子,2003年11月13日新力唱片聲稱王菲《將愛》全亞洲銷量達一百萬,而且新力唱片還頒贈二十白金唱片銷量獎予王菲,最後有一些傳媒提出質疑,並解釋為何該唱片沒有這一個銷量數字。
- 因此若然專輯頁面寫上唱片銷量,而又沒有任何認證記錄的話,所提供的來源要可靠,而且要寫聲稱有這個銷量,要麼就不寫。--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7日 (五) 09:55 (UTC)
- 先讲不离题的,这种情况下不应该靠感觉或自行推算(包括
- 添加參考來源模板—— Matt Zhuang表示有事按「此」留言 2025年6月27日 (五) 06:19 (UTC)
- 最保險的作法是寫成「據X報導,某作品累計售出Y份」,另外銷量不等於認證,不是IFPI頒發的認證不建議收入。話說按IPFI 2019報告內容,HKRIA也會認證,但不論是HKRIA還是香港IFPI都許久未更新(明面上)認證...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6月27日 (五) 13:55 (UTC)
- 認同你的觀點,另外,現在的唱片很難認證,主要不夠銷量,就算夠銷量也不一定要認證。
- 以2015年Ifpi頒獎典禮為例
- 當年只有三張大碟有五位數字,兩張為鄭秀文,一張為石詠莉。
- 以前歌手會依照唱片銷量看人氣如何。
- 現在會依照演唱會場次及售票情況來定斷。--Mimi197208(留言) 2025年6月28日 (六) 03:06 (UTC)
- 縱觀上述討論,第2選項「出自可靠第三方來源但沒有權威認證的銷量記載,仍可收錄,但必需指明只是聲稱,未獲認證」是大家都認同的大方向。
- @Milkypine君指出銷量不等於認證,參考樣板為「據X報導,某作品累計售出Y份」。意思是在文中不需/不宜具體標註「未獲認證」一類語句以提醒讀者?認證機構一般不會公布銷量數字,而是頒發象徵達到某個數字的金唱片等獎項,我構想中的標註是:「未有與此銷量數字吻合的認證獎項紀錄(由當地具公信力機構頒發)」,或「該年代當地音樂界仍未有銷量認證制度」。
- @Mimi197208君指出有銷量數字就算獲得可靠第三方來源報道,但如果數字太誇張,達到不合理的程度,仍不建議收錄。具體操作應該會是有用戶質疑某個數字,發起討論,看看獲得多少認同,但怎樣才叫合理恐怕只會爭論不休。及後@克勞棣君與@银色雪莉君就討論了一個這樣的例子。所以要起草正式的共識,這一點適宜寫進去嗎?
- 最後,我想起條目的序言,是條目中最廣為傳播,影響深遠的部分,而且也不宜寫得那麼累贅。是否應作出限制,不得把沒有認證的銷量紀錄概括於序言中?
- @Abcet10@Matt Zhuang@Tombus20032000
- 這個討論好像應開在方針,位置錯了。--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04:53 (UTC)
- 不要輕信現在的娛記,他們現在常抄WIKI或其他平台,很可能沒查証就照抄,最好小心來源日期。
- 在鄧麗欣有一句
Dating Stephy取得白金唱片成績。更入選《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 2007》的十大銷量廣東唱片
。Dating Stephy取得白金唱片沒錯是放了傳媒來源,那個來源是2018年的,說發過《Coloring Stephy》和2007年推出的《Dating Stephy》都取得白金唱片成績,而且可以找到好幾個傳媒,但他們同一句的行文很像,像抄出來。翻查鄧麗欣條目2013年版本[3]就已經有相像的一句而且當時是未有來源的。後半句入選《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 2007》的十大銷量廣東唱片確有其事,IFPI頒的是年度十大唱片,但IFPI沒有頒發她白金唱片的紀錄,WIKI還好,沒有把兩事混淆,但在外面一些地方就成了IFPI白金唱片[4][5]。 - 所以我支持只有傳媒報的銷量要加警告字眼。--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4:31 (UTC)
- 向來傳媒都是不能盡信的,有時唱片公司作暗盤交易,透過傳媒誇大銷量造勢,我曾在Ifpi的條目,引用來源例子說明了。
- 另外,其實當時唱片市道好差,白金變三萬,雙白金變六萬,當時最高銷量是鄭秀文《Show Mi 鄭秀文2007 演唱會》,截至2007年12月銷量,才突破6萬張。向來不是暢銷的鄧麗欣《dating Stephy》一定沒有白金,唱片發行後過多兩三個月一大堆減價貨。ifpi 十大暢銷唱片,根本就是分豬肉,入到不代表銷量高,十張唱片入面可能得一兩張有五位數字,就是看看唱片公司有沒有配額爭,去到後期根本就是英皇集團銷量頒獎典禮,毫無公信力。
- 鄧麗欣唱片公司當時應該是Paco,Paco 吹牛之王,他在2002年都可以對外宣稱楊千嬅上下半場專輯,一共八白金,請問誰會相信呢?https://zh.wikipedia.org/wiki/M_vs_M_下半場及M_vs_M_總決賽--Mimi197208(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7:32 (UTC)
- 陳慧琳以下這一個唱片銷量描述,是不是應該要刪除呢,因為沒有可靠來源? 二千年唱片市道差,誰會相信《戀愛情色》 有25萬?雖然當時的報道失傳了,但我記得截至二千年四月才得九萬,若然用一個正常的腦袋去分析,沒理由會暴升到25萬,一張唱片過了熱賣期,尤其是粵語唱片,很難會有強大的銷量增進。25萬這一個唱片銷量數字,在二千年的香港樂壇來說是有點天方夜譚。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陳慧琳#概述
- 她憑着新曲加精選專輯《戀愛情色》奪得 IFPI《全年最高銷量大碟獎》及《全年最高銷量本地女歌手》,此專輯銷量於香港範圍內超過25萬,並在IFPI銷量榜停留長達14週。--Mimi197208(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16 (UTC)
- @Underconstruction00@Mimi197208@银色雪莉,循环报道時有發生,也不限於銷量報道,若有發現可因應情況直接刪除或掛上需要更好來源的模板Template:Better source needed,我想在此不需特地討論一個針對銷量的處理方法。看完今天關於鄧麗欣的訊息後,我本想掛需要更好來源的模板,附註早於何時的來源才能減低被循环报道的機會,所以開始追溯舊版本。但追查後只感到很頭痛,2007年11月的版本中[6]已有一些沒來源的銷量記載,內容為
鄧麗欣首張個人大碟Coloring Stephy在2005年推出,銷量超越2萬5千張;第二張個人大碟Stephy Fantasy則在2006年推出,碟中歌曲所有詞都是她本人所寫的,銷量約為2萬張;而在2007年的情人節推出第三張個人大碟Dating Stephy,銷量達3萬5張
,據此說Coloring Stephy尚未達白金唱片,Dating Stephy則已達Mimi197208君所說的下調了的白金界線。大約在2009年後期就大變為另一種版本[7],點列每張專輯連同相關獎項,沒有銷量,也沒有白金。到了2012年初的版本[8],就開始出現2005年Coloring Stephy及2007年Dating Stephy均為白金唱片,當然都是沒來源的。大家認為在沒有社群認同的合適來源前,是否直接刪除更好?老實說,我覺得需要借幾個例子以嚴厲準則去祭旗/殺一儆百,警剔隨便的愛好者及隨便的傳媒。--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3:26 (UTC)- 我覺得似是愛好者自己編寫的銷量,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可靠來源。若然有ifpi 認證的話,肯定會有記錄。最近的認證紀錄是2019年 張敬軒的兩張大碟 https://www.ifpihk.org/zh/gold-disc-award-presented#2019
- 2007年也有認證記錄,都只不過是金唱片(一萬五千),https://www.ifpihk.org/zh/gold-disc-award-presented#2007 ,惟未見有鄧麗欣《Dating Stephy 》認證的紀錄。種種因素令人覺得鄧麗欣的白金銷量有點不可信,既然沒有可靠來源,而呈報的銷量,又令人質疑真實性,建議刪除,只提及是ifpi十大暢銷廣東唱片就行。
- 因此我認為若然發覺有一些歌手頁面,所寫上的唱片銷量數字不可靠的話,就刪除,以免誤導他人,除非能夠提供令人信服的可靠來源,但何謂令人信服的來源,亦都需要討論。是不是有雜誌或者一些網上媒體報上某一張唱片有某一個銷量就代表是事實?
- 之前有一本香港雜誌叫jet, 做了一個唱片銷量專題,但我發現娛記竟然是在網上抄寫了一些誇大的唱片銷量,所有的唱片銷量來源是在某香港討論區又或者維基上抄寫,完全未經查證,十分不專業。--Mimi197208(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6:15 (UTC)
- 沒意見。--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7:59 (UTC)
- 赞成“在此不需特地讨论一个针对销量的处理方法”。不妨选一个较为近期的例子来审视,受各种历史因素的干扰均较少。--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4:03 (UTC)
- @Underconstruction00@Mimi197208@银色雪莉,循环报道時有發生,也不限於銷量報道,若有發現可因應情況直接刪除或掛上需要更好來源的模板Template:Better source needed,我想在此不需特地討論一個針對銷量的處理方法。看完今天關於鄧麗欣的訊息後,我本想掛需要更好來源的模板,附註早於何時的來源才能減低被循环报道的機會,所以開始追溯舊版本。但追查後只感到很頭痛,2007年11月的版本中[6]已有一些沒來源的銷量記載,內容為
- “未获认证”可能不宜。假定(假定,假定)IFPI数据相对地可靠时,最多也就以notetag加上“X年IFPI的XX记录未有列入该作品”的标注,会比以作品为主语的表述会更安全且不会踏入OR和POV的泥潭。编者要判断的其实应该是用不用这个来源,信息归入来源(但不要写到一地都是“据X报导”2333我自己倾向于“有报道称...”以及加上来源,这就已经是信息归入源头;“据X报导”主要是行文问题,看多了都让我感觉我自己不是在读百科全书了)和弱化价值判断的标注等解决方式会更妥当(这不是说我就要大家咽下去一些不好的东西,而是我们要走在桥的中间,不能因为这边是不好的东西或想象中的不好的东西就走到桥的另一边——也就是OR和POV——不讳言地说,我觉得有些朋友似乎在这一点上有些偏离)。我觉得很难在序言约束不加入具体的某项内容,只能多以WP:LEAD(虽然很多尚是论述)作约束,但我赞成不累赘是理所当然的。--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01 (UTC)
- 如只針對IFPI,大概不會查不到,不反對以「X年IFPI的XX記錄未有列入該作品」作為標註。但各地具公信力的認證機構不一定只有IFPI,其他機構的各年紀錄不一定輕易查到。且再想一想,我們將來的實際操作很大機會是每見一個就立即處理一個,在沒時間查核的情況下,先標註「當地(其他)具公信力機構的銷量認證是否有列入該作品,有待查證」這一類語句。--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3:55 (UTC)
- 沒有細閱以上討論,但個人較支持2的處理方案(出自可靠第三方來源仍可收錄,但需指明只是聲稱,未獲官方認證。)--Con2023(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0:36 (UTC)
- 也可以改为“X年X机构的XX记录未有列入该作品”,我也只是举个例子。我个人会疑虑后面一种表述会被评价为OR——毕竟,如果未能查证,本就不该提,因为这回不符合WP:V和WP:OR;说“有待查证”,会让人觉得是OR了一个悬疑——可能我确实是个比较保守的人,会感觉百科全书不应该带给读者由编者创造的未解之谜。--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4:07 (UTC)
- 查證與有待查證的狀態,只是維基的日常,即閱讀與評估現有內容的不足、找來源、按來源增加或修正內容,版本會不斷變化對我們來說也是家常便飯,「有待XX」只是預知還未完滿時的一個標註,預知現有版本容易引起誤解時的一個提醒。不能算OR的「原創」,也許應稱為Category:维基创作奖的「創作」的一部份。不過我也不特別堅持,再想一想。--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15:49 (UTC)
- 可能是因为我对Template:Citation needed这个模板的态度问题——我认同它是个协作的工具,但我还是会对把这个模板一挂就是一个世纪的状况感到不安。不过表述的事情其实还好,关键在于把来源归因确认下来就好了。--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00:44 (UTC)
- 查證與有待查證的狀態,只是維基的日常,即閱讀與評估現有內容的不足、找來源、按來源增加或修正內容,版本會不斷變化對我們來說也是家常便飯,「有待XX」只是預知還未完滿時的一個標註,預知現有版本容易引起誤解時的一個提醒。不能算OR的「原創」,也許應稱為Category:维基创作奖的「創作」的一部份。不過我也不特別堅持,再想一想。--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15:49 (UTC)
- 如只針對IFPI,大概不會查不到,不反對以「X年IFPI的XX記錄未有列入該作品」作為標註。但各地具公信力的認證機構不一定只有IFPI,其他機構的各年紀錄不一定輕易查到。且再想一想,我們將來的實際操作很大機會是每見一個就立即處理一個,在沒時間查核的情況下,先標註「當地(其他)具公信力機構的銷量認證是否有列入該作品,有待查證」這一類語句。--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3:55 (UTC)
参考資料
- ^ 王靖雯 保留自我寧願不當「天后」. Sing Tao magazine . January 1994.
- ^ 王靖雯性格怪異. Hong Kong magazine . January 1994.
- ^ 王菲大事回顧年表. Hong Kong magazine . November 1997.
- ^ 探熱針 : 踢爆王菲新碟篤數. sina . 20 Nov, 2003.
提议将条目「无政府主义者烹饪手册」题目去掉「者」字,改作「无政府主义烹饪手册」
参见讨论页Talk:无政府主义者烹饪手册的讨论结果,采用钦州公检法官方所用名称「无政府主义烹饪手册」,出处[9]。原标题多了一个「者」字。从学理上说,英文原题的「Anarchist」也可以作形容词表示与无政府主义有关的,官方不加「者」字也并非无理由。其他译名则多见于媒体,且可能产生歧义。--KeKeKe7321(留言) 2025年6月22日 (日) 12:05 (UTC)
- 你這討論應該移去討論頁,然後提出移動請求。——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8日 (六) 03:02 (UTC)
- 收到。我遵行。--KeKeKe7321(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3:21 (UTC)
「伊莎貝拉」→「伊莎柏拉奇」過度轉換
公共轉換組中,「貝拉」↔「柏拉奇」還有存在必要嗎?目前看到似乎是為了配合柏拉奇一世在台灣叫柏拉奇、香港叫貝拉的關係,或許只要在這天主教領域單獨轉換即可,排除出公共轉換組。「貝拉」不論繁簡,在其他不相關條目會顯示成:
- 「瑪麗是亞拉岡的斐迪南二世和卡斯提亞的伊莎柏拉奇一世的外孫女」——玛丽一世 (英格兰)
- 「葡萄牙的伊莎柏拉奇」——腓力二世 (西班牙)、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1日 (二) 03:53 (UTC)
- 顯然應該取消的過度轉換。——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1日 (二) 08:27 (UTC)
- 目前已經去掉Module:CGroup/Popes「柏拉奇↔貝拉」的轉換,並在柏拉奇一世、柏拉奇二世另外加上轉換組。另外查了一下,原來前年就提過這問題。——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2日 (三) 00:50 (UTC)
建议在台湾车站条目采用日本格式
现在个别台湾铁路车站拥有多个运营公司,但这些条目内容不是杂乱地堆在一起就是过于分散在各条目。鉴于台湾铁路车站跟日本有很多共通点,因此本人建议采用日本车站的格式,即尽可能把各运营商并到一个条目中,并分开成独立章节,这样条目的编排会改善很多。最后附上台北车站现有版和我改写的日本格式版。
需改写的条目:南港車站、松山車站 (台灣)、臺北車站、紅樹林站、十四張站、板橋車站 (臺灣)、新北產業園區站、三重站、鶯歌車站、中壢車站、高鐵桃園站+高鐵桃園站 (桃園捷運)、六家車站+高鐵新竹站、松竹車站+松竹站 (台中捷運)、大慶車站+大慶站 (台中捷運)、新烏日車站+高鐵台中站+高鐵台中站 (台中捷運)、高鐵台南站+沙崙車站、新左營車站+高鐵左營站、橋頭車站 (台灣)、美術館車站、鼓山車站、高雄車站、科工館車站。
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1日 (二) 09:01 (UTC)
- 附知@Matt Zhuang @Alexwikix @Sinsyuan @S8321414 @Bigmorr 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1日 (二) 09:08 (UTC)
- 所以是把台北車站 (桃園捷運)併入現有的臺北車站並加以改寫?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內容上不反對,但值不值得這樣合併以及改寫我就不是很確定了……--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5年7月1日 (二) 09:31 (UTC)
- 不只是改写台北车站,我上方列的条目都会改写。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1日 (二) 09:50 (UTC)
- 認同,並期盼到乙等以上。--Sinsyuan✍️ 2025年7月1日 (二) 10:25 (UTC)
- 我知道,不過有試過
{{Excerpt}}
的效果嗎?也不見得要直接把兩個或更多條目的內容合併。--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5年7月1日 (二) 12:12 (UTC)
- 不只是改写台北车站,我上方列的条目都会改写。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1日 (二) 09:50 (UTC)
- 原則上認同,但建議先解決「一個共站,多個條目」的問題。例如高鐵台中站,因為3家業者採用的站名不同,導致3個站區各有自己的條目。機場捷運台北車站則需要再討論,因為該站雖名義與台北車站(台鐵、高鐵、台北捷運)共站,但其實與台北車站站區並不相鄰,因此需要確認是否符合共站標準。--bigmorr -一起往前走- 2025年7月1日 (二) 13:22 (UTC)
- 什麼叫「日本格式」呢,莫名其妙的。新烏日車站+高鐵台中站+高鐵台中站 (台中捷運)都可以混成一條條目的話,難道梅田站、難波站也要混在一起寫嗎?名古屋站也要一起寫嗎?反過來說,日維和中維的新岩國站和清流新岩國站、岐阜羽島站和新羽島站也是分開寫的呢。這個問題已經討論過數次了,比如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19年4月#關於台灣換乘車站的合併、WikiProject_talk:鐵道#关于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清河站的地铁站部分、WikiProject_talk:鐵道#關於火車站配套地鐵站是否合併還是分拆的事宜。我是不覺得分拆還是不分拆對於條目編排有什麼大分別,像北京西站也不是滿好的。--Ghren🐦🕙 2025年7月1日 (二) 14:54 (UTC)
- 日本格式是指把各运营公司分开,独自一个infobox。这也是这次改写的核心,合并条目只是顺便的事。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2日 (三) 13:38 (UTC)
- 覺得台北車站改寫後的版本改善非常多。桃捷的台北車站跟其他鐵道的台北車站整座站體都是連通的,重點是車站名稱也相同,同樣(+)支持合併。
- 至於其他留言提到「日維和中維的新岩國站和清流新岩國站、岐阜羽島站和新羽島站也是分開寫的呢」,個人認為車站名稱不同的話分開寫算合理,但同站名的台北車站實在是沒必要去拆分,如果說因為桃捷共站不共構就要拆分的話,那這邏輯也該有「台北車站 (板南線)」的條目。--アレックス Alexwikix 2025年7月1日 (二) 16:24 (UTC)
- 反對合併,原本的條目讀起來簡單明瞭,就是臺鐵的臺北車站的演化史,這樣合併的做法等於是把臺北車站當成是各個營運商的集合站,會造成讀者誤解,臺北車站的組成結構和東京車站等不一樣,例如事實上板南線和桃園機場線都是在離臺北車站有段距離的地方,不是共構站。合併以後可能需要大量徵求車站周圍照片,這實在是太鐵道迷了,如此條目內容反而更顯混亂,不覺得能重回評選。補充要注意的是,列舉出來看起來可以合併的車站條目,物理上都是轉乘車站,每個都要掐好腳程轉乘,不是檯面上全部放一起就可以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日 (二) 17:09 (UTC)
- 另外邀請@鐵路1、Olaf8940,我記得有參與交通方針討論的使用者參與討論。--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日 (二) 17:16 (UTC)
- 反對合併,原本的條目讀起來簡單明瞭,就是臺鐵的臺北車站的演化史,這樣合併的做法等於是把臺北車站當成是各個營運商的集合站,會造成讀者誤解,臺北車站的組成結構和東京車站等不一樣,例如事實上板南線和桃園機場線都是在離臺北車站有段距離的地方,不是共構站。合併以後可能需要大量徵求車站周圍照片,這實在是太鐵道迷了,如此條目內容反而更顯混亂,不覺得能重回評選。補充要注意的是,列舉出來看起來可以合併的車站條目,物理上都是轉乘車站,每個都要掐好腳程轉乘,不是檯面上全部放一起就可以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日 (二) 17:09 (UTC)
- 感謝@Tisscherry閣下的邀請,小弟認為各相同名稱車站的條目內容和大小,均不適合進行合併處理。再加上居住在臺灣的讀者也不一定能完全區分出相同名稱車站的不同,還是維持各條目獨立,不然又會走回頭路成為交通迷才能理解的條目。--英國皇家歐拉夫王子(留言) 2025年7月2日 (三) 12:35 (UTC)
- (-)傾向反對:還覺得應該反過來,除非單獨一站關注度太薄弱不足成為獨立條目,否則既然高鐵、台鐵、捷運是不同系統,一條路線就一種統一條目名,格式上也比較連貫。例如像「台北車站」這類有共構/共站就改成重定向,區分重名或者名字有細微差異的站名。( π )题外话:在Google地圖上同樣是台鐵的車站,格式也不統一,例如有「台北」「板橋車站」「頂埔火車站」,提報修正還不見得會接受(而且也不知道要統一改成哪一種),機場捷運站名也有「新北產業園區」「A11 坑口站」「桃園機場捷運 A18高鐵桃園站」,但願維基在格式上不致這樣。而在中國大陸,至少就條目名來說似乎不太說「車站」,而是一個字「站」,例如「平潭站」——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3日 (四) 02:44 (UTC)
- 我的建議是看情況決定合併與否,不要一刀切。大陸地鐵與國鐵分家是因為地鐵跟國鐵甚少貫通,故而拆分。而日本經常出現直通運行,也只能合併。目前來看,台鐵跟各大捷運關係介於兩者之間,偏向日本多一點。這種情況,我建議還是分開看待:如果是整體建築一體化的(比如一體化建築,從建築設計上就能看出來),就合併條目,如果只是單純相鄰/相鄰,就拆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3日 (四) 12:59 (UTC) 1
- @Owennson请问阁下比较两个版本的台北车站后有何看法?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3日 (四) 14:37 (UTC)
- 你的參考日本版的台北車站我覺得還OK,不過建議把現在完全散落於各個鐵路部分的歷史整合成為完成的段落。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台鐵歷史、捷運歷史、高鐵歷史各自列出,要的是合併成一整個完整段落。--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3日 (四) 15:34 (UTC)
- 我認同,高鐵台北站的動工時間可列在「台灣高鐵#招標與興建」(目前內容改修中)。--Sinsyuan✍️ 2025年7月6日 (日) 05:21 (UTC)
- 你的參考日本版的台北車站我覺得還OK,不過建議把現在完全散落於各個鐵路部分的歷史整合成為完成的段落。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台鐵歷史、捷運歷史、高鐵歷史各自列出,要的是合併成一整個完整段落。--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3日 (四) 15:34 (UTC)
- @Owennson请问阁下比较两个版本的台北车站后有何看法?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3日 (四) 14:37 (UTC)
- 以上面編者舉出的各種複雜案例來看,恐怕祇能以個案討論,難有定則。——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3日 (四) 13:38 (UTC)
- 那么我分开来谈好了。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6日 (日) 03:06 (UTC)
第一部分:分拆(也是最没争议的一部分)
具体页面:
- 南港->(台铁+高铁)+台北捷运
- 松山->台铁+台北捷运
- 台北+台北(桃捷)->(台铁+高铁)+台北捷运+桃园捷运(这个稍后再谈,只是为了完整性才放在这)
- 板桥->(台铁+高铁)+板南线+环状线
- 红树林->台北捷运+新北捷运
- 十四张->台北捷运+新北捷运
- 新北产业园区->台北捷运+桃园捷运
- 三重->台北捷运+桃园捷运
- 鶯歌->台铁+新北捷运
- 中坜->台铁+桃园捷运
- 桥头->台铁+高雄捷运
- 美术馆->台铁+高雄捷运
- 鼓山->台铁+高雄捷运
- 高雄->台铁+高雄捷运
- 科工馆->台铁+高雄捷运
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6日 (日) 03:15 (UTC)
- 做法:顾名思义,像日本车站一样,导言部分先放个列出营运者的资讯框,在车站结构一章根据营运者拆成多个章节和资讯框。台北铁路地下化段因台铁和高铁共用站房但系统完全分开,会采用一个章节两个资讯框的方式编写。阿里山林业铁路嘉义车站完全使用台铁车站,因此不用拆分。副知@S8321414 @Bigmorr @Ghren @Alexwikix @Sinsyuan @Tisscherry @Olaf8940 @George6VI @Owennson @Ericliu1912 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6日 (日) 03:24 (UTC)
- 這麼說吧,先不管文書作業,只看Google地圖,比如科工館站,就知道哪些可以合併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4:16 (UTC)
- @Tisscherry 先看清楚这里讨论什么吧……这里是讨论分拆章节和infobox的问题。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6日 (日) 15:28 (UTC)
好吧科工館車站,但這個拆了會出事吧,輕軌站馬上面臨存廢討論。誒我還真不能理解為甚麼要分開,還是認為不用像日本複線車站的做法,會造成太長不看以及容易過度瑣碎,例如南港車站,雖然歷史章節點列了但這樣是簡潔的。--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5:45 (UTC)- @Tisscherry 不是拆成两个条目,而是分拆章節和infobox,谢谢。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6日 (日) 16:05 (UTC)
- 您的寫法太容易讓人誤會了。您最好改動一下您的表達方式。--Ghren🐦🕐 2025年7月6日 (日) 17:06 (UTC)
- 誒不是,我懂,但以我舉例科工館站,我不覺得這個條目有必要分章節和列表,這樣會變成鼓勵交通迷擴充非百科內容。再來說南港車站,目前條目讀起來我認為是剛好的狀態,而且可以看出先前的使用者的努力,把可能混亂的狀況減至最小。--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7:10 (UTC)
- 認同,WP:DC23有交通類,可藉由這樣的機會做內容品質提升,但前提是不希望IP與新用戶刻意竄改這些內容,以免讓過去主編的心血付之一炬。--Sinsyuan✍️ 2025年7月10日 (四) 06:22 (UTC)
- @Tisscherry 反对,科工馆站台铁车站和轻轨车站完全分开,南港车站台铁车站和捷运车站之间也隔着Global Mall,在相隔比较远的情况下并在一起写反而更显混乱。(我今天晚上做了南港车站的初稿,看看这种格式是不是你口中所说的“混乱”)另外请问
而且可以看出先前的使用者的努力
是什么意思?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10日 (四) 14:37 (UTC)- 以南港車站來說,內容已經很精簡了、科工館站看起來是因為輕軌站關注度不足才合併介紹的?能整併的內容已經整併、您這樣拆開,沒去探討為何整併的歷史,把已經簡單的內容再度複雜化?--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4:44 (UTC)
- 話說回來,日本是日本,為什麼要把臺灣這幾個車站抽出來跟日本的寫法,百思不解🤔--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4:47 (UTC)
- 因为就这几个车站有多个营运者啊😅其他的都只有一个 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10日 (四) 15:18 (UTC)
- 話說回來,日本是日本,為什麼要把臺灣這幾個車站抽出來跟日本的寫法,百思不解🤔--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4:47 (UTC)
- 以南港車站來說,內容已經很精簡了、科工館站看起來是因為輕軌站關注度不足才合併介紹的?能整併的內容已經整併、您這樣拆開,沒去探討為何整併的歷史,把已經簡單的內容再度複雜化?--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4:44 (UTC)
- 誒不是,我懂,但以我舉例科工館站,我不覺得這個條目有必要分章節和列表,這樣會變成鼓勵交通迷擴充非百科內容。再來說南港車站,目前條目讀起來我認為是剛好的狀態,而且可以看出先前的使用者的努力,把可能混亂的狀況減至最小。--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7:10 (UTC)
- 您的寫法太容易讓人誤會了。您最好改動一下您的表達方式。--Ghren🐦🕐 2025年7月6日 (日) 17:06 (UTC)
- @Tisscherry 不是拆成两个条目,而是分拆章節和infobox,谢谢。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6日 (日) 16:05 (UTC)
- @Tisscherry 先看清楚这里讨论什么吧……这里是讨论分拆章节和infobox的问题。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7月6日 (日) 15:28 (UTC)
- 這麼說吧,先不管文書作業,只看Google地圖,比如科工館站,就知道哪些可以合併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4:16 (UTC)
请求审核
各位维基编者好,我正在草拟人物条目“马一木”,目前已在用户沙盒页撰写并根据上一次的审核意见: 替换了非可靠来源; 使用 {{tsl}} 模板修正了跨语言链接; 草稿链接如下,烦请有经验的志愿者协助再次审核与指正,非常感谢! 草稿地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User:Lea_Xie/沙盒 ~2025-111303(留言) 2025年7月2日 (三) 02:05 (UTC)
- 一些建議:
- 可以把「動畫與影視作品」、「出版與媒體工作」、「舞台劇創作」、「創業經歷」併成「經歷」,按照年份先後排序或許不用分段,這人知名度、作品似乎還沒大到需要分節敘述。有幾句若是我編寫會刪去,評論性。
講述一條小龍在充滿誤解的人類世界中尋找歸屬感的故事《南方周末》稱該劇展現了「沉默中國」的日常吸引大量年輕讀者下載使用。《第一財經》指出該平台成功整合了內容與產品思維。《i黑馬》稱其是「內容創業探索的先行者」之一該項目獲得IDG資本天使輪投資,是中國早期的移動短視頻平台之一。36氪報道指出,該平台曾主打「60秒短片+個性推薦」的分發機制→ i黑馬、36氪不確定能不能在維基百科上作為參考來源,如果不適合就最好不用
- 「报道」在台灣作「報導」,建議加入地區詞處理的語法轉換。
- 有點翻譯腔。
- 獲獎紀錄可以改成表格,除了得獎的,有其他的獲獎提名但未獲獎的報導嗎?參見Table cell templates。
- cite news模板裡,把發文作者名稱補上,並加上存檔網址、日期。
- Reflist最好寬度分欄。
- 文中非中文外語,要加上Lang模板。
- Galway Film Fleadh在英文條目有,可用Le模板連結。
- 可以把「動畫與影視作品」、「出版與媒體工作」、「舞台劇創作」、「創業經歷」併成「經歷」,按照年份先後排序或許不用分段,這人知名度、作品似乎還沒大到需要分節敘述。有幾句若是我編寫會刪去,評論性。
- ——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2日 (三) 02:47 (UTC)
关于广州地铁车站列表的车站排序问题
荒谬的回退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完全理解不了,回退的理据是什么?成吉思汗条目中,“托雷”是“拖雷”的打字错误,被修正过来了,为何回退?术赤条目中,“必克秃忒迷失”是“别土出迷失”的打字错误,被修正过来了,为何回退?也立安敦条目中,记载她的丈夫因家中有妻而推迟与她的婚姻,是记载于《史集》中的,《五族谱》是当初的打字错误,被修正过来了,为何回退?而且《新元史》并非可靠来源,不知道为何要替换掉质量高的来源,用质量低劣的来源。亨利一世 (英格兰)条目中,“学者亨利”是可靠来源的中文绰号译名,为何要回退?--(節刪)2025年7月5日 (六) 02:25 (UTC)
-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理念問題
Anthem譯名
Chuengrungrueangkit的翻譯
各級學校校友(著名/傑出校友)章節以及各級學校校友列表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22年11月#校友列表條目是否能收錄,這是我能找到的討論,因為我看臺灣大部分的各級學校已經都用分類代替,大部頭學校如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只有分類,清华大学#校友除了分類外,另外用了連續文字做有來源的介紹(我覺得這讀起來很好很符合可供查證人物也都是收錄標準)。
列表方面,搜尋存廢討論記錄看來有兩種標準,一種是沒有來源無法查證還是保留了,見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9/01/19,另一種是全刪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11/12,先說我沒有全面查證,只是舉了兩處存廢討論。
提出討論的用意是,我原本最近想要用共識整理香港的學校,但@Gnonich挪來挪去,沒有辦法溝通,原先的共識看來也不夠有力所以沒辦法讓他明白共識。一下挪到學院,或未經討論就建立列表,這兩天又莫名復原,復原的時候也沒有再進行確認,比如點列的人名是否為真,可否查證,舉例聖伯多祿中學#著名/傑出校友。
如果社群決定不保留用分類代替,那就全面整理不分哪裡的學校,所有的學校主條目校友章節只用分類顯示。要建立列表請符合收錄標準,確認條目內的人名都有來源可供查證,不要列一堆紅連,沒有之前先全面刪除,重建要走存廢覆核。--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4:07 (UTC)
- 我不知道要ping誰,邀請@Rastinition君,最近和Gnonich有諸多討論。--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4:10 (UTC)
- 中央戏剧学院校友列表,說不上合不合標準。武汉大学#校友分了兩個很難查證的列表。--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4:25 (UTC)
- 1. 原先所謂共識不具備約束力,內文所提及的意見並非強制要求其他維基人必須要跟從此等「共識」去編輯。
- 2. 校友分類跟校友列表可以共存,兩者沒有衝突。關鍵在於要補充來源證明列表內容的真偽。維基百科不是1人擁有,可做的是協助查證,未能證實不等於是假資訊。對此,可以「Refimprov」及「Citation needed」標示。
- 3. 紅鏈只反映未開條目的狀況,不足以以此去迫使所有維基人必須要以校友分類去代替整個校友列表。校友分類只反映有條目的狀況,某程度上是避沙蟲,純粹捨難取易。很多真實資訊或會被埋沒。
- 4. 校友列表資料在很久之前已經存在,外語條目(包括維基發源地)都沒有硬性規定要以分類取代。中文百科以一個沒有取得一致且廣泛、只得寥寥幾人說了算的「共識」去規限維基人全面以校友分類概括有關資料,道理上說不通。
- 5. 資料被移到學院,是因為在百科條目層面有用戶容不下把列表記錄在條目內的做法,於是就算嘗試另立新條目記載,亦同被刪除。而移到學院的方案最終又被學院管理員推倒,以致兩邊都無法處理好資料記錄的問題。因此,只能回復列表,不存在莫名復原的說法。
- 6. 中國大陸、台灣及香港平台都沒有統一做法,各自為政。會出現只有分類是預期之內的事。若非寫入編輯守則,自然意味著不需要盲目跟從。
- 7. 這是會不會去查證的問題,而不是不能夠查證。維基開出來的本意就是讓所有有志之士皆可作出貢獻,令條目向好方面發展,包括群策群力整理好條目資訊。--Gnonich 2025年7月6日 (日) 14:52 (UTC)
- 維基百科是用共識做事,無視共識的行為是破壞。--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4:54 (UTC)
- 第4點已說明。有關引用的共識沒有人正式投票通過,何來共識。--Gnonich 2025年7月6日 (日) 15:01 (UTC)
- 2019年7月社群共識--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5:07 (UTC)
- 還有此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瑣碎章節#大學姐妹學院,也是缺少執行。--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5:10 (UTC)
- 我現在重新發起討論就是,希望能得到更明確的共識。希望社群不要漠視或是用兩套標準做事。--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5:12 (UTC)
- 還有此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瑣碎章節#大學姐妹學院,也是缺少執行。--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5:10 (UTC)
- 2019年7月社群共識--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5:07 (UTC)
- 第4點已說明。有關引用的共識沒有人正式投票通過,何來共識。--Gnonich 2025年7月6日 (日) 15:01 (UTC)
- 維基百科是用共識做事,無視共識的行為是破壞。--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4:54 (UTC)
- 方針指引
- 討論記錄
- 2005年2月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5年2月#校友录?
- 2007年9月WikiProject_talk:大学#大學著名校友
- 2007年11月Wikipedia_talk:收錄標準/存檔1#學校條目內的"傑出校友"及"傑出老師"之類,_應否收納為條目內容?
- 2012年10月Wikipedia_talk:格式手冊/列表/存檔1#「XX人列表」的存廢
- 2012年11月Wikipedia_talk:格式手冊/列表/存檔1#列表内容方针
- 2017年1月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17年1月#学校、日期等条目中校友、某人诞辰内容的收录标准
- 2021年10月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21年10月#人物列表(例如XX校友列表)的收錄標準究竟是什麼
- 2022年6月Wikipedia_talk:独立列表#建议将维基百科所有“校友列表”全部删除
- 2022年11月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22年11月#校友列表條目是否能收錄
- 2023年4月WikiProject_talk:學校#學校條目「校友」章節規範
- 指引已經敘明"人物本身就具備關注度,且有獨立第三方來源提及這位人士與學校的關係時,才被列入學校條目中",各年份的討論及陳述大致上結論並未脫離指引過多。稍再追加要求的僅關注度(現名收錄標準)部分提及需建有獨立人物條目。更嚴格的是確認是否完全不收錄。
- 衍伸的問題是,是否需要修改指引,是否需要擴充指引,以及想推翻哪些"基於共識形成的方針指引"或"尚未形成方針指引的共識"。--Rastinition(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6:26 (UTC)
- 感謝提取整理,我還沒這麼認真,2022年的共識我覺得是很好的依據了。我不覺得這共識要推翻,推翻的話先前整理好的都要復原了。列表部分建議一視同仁全面刪除,要復原都請準備好來源走存廢覆核。--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6:43 (UTC)
- ( π )题外话原來行政區劃的名人章節人名列表也應該要清理的。--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6:53 (UTC)
- 我的立場是只要學校/地方的列表內,或連結的條目內有來源提及有關資訊,就適合保留。學校的校友並不構成宣傳(僅是事實性陳述、列出人物),此可跟人物獲得獎項比擬(也同樣是事實陳述)。觀過往討論有些人過於簡單地將「正面事蹟」歸類「宣傳」,但維基百科上的「宣傳」並非僅是因為一件事的正負面而判斷,而是從使用的措辭而決定;應從標題內移除「著名」、「知名」等不中立字眼,以確保僅是不帶觀點的事實陳述。
- 至於使用分類替代列表這方面,個人認為僅適用於只列出人名而無額外說明的列表,如果帶有說明跟來源就可以保留,跟WP:SAL的要求一致。--路西法人 2025年7月7日 (一) 04:06 (UTC)
- 還是用此例聖伯多祿中學#著名/傑出校友來看好了,幾乎一排紅連,還有歧義的人名,當然沒有附上來源,連畢業紀念冊都省了,更不用說外部來源無法查證。如果堅持這些添加的人名未來可期符合收錄標準的,那麼都多久了第三方可供查證的來源應該很好補充,因為他們都是有名望的人物,自然爭相被探訪報導,預期心理可以是這樣的吧?沒有來源的狀況下不准人刪除,還要無差別保留,繼續維持無法查證的狀態,這應該就是不同標準看待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1:54 (UTC)
- 刪啊。毫無疑問該刪的刪了。--路西法人 2025年7月8日 (二) 08:33 (UTC)
- 因為只是張貼過往的討論,還沒有提到我現在的觀點。僅針對LuciferianThomas的概念提出觀點
- 沒有建立條目而設置簡要介紹,這些介紹內容必定是來自來源和學校直接相關的介紹文。像是"site:www.singtaousa.com/2023-01-26/74歲許冠傑公開與李小龍極珍貴賀年照-二人原來早/4395038"如果不追加這個限制,會產生2種結果A.條目會變成多個生者傳記小小作品的集合區B.設置的內容全部和條目本身離題(離題程度高及低的問題不探討)。這除了不符合WP:NOT的精神(不經篩選的陳列),且收錄的資料過多時,條目"X"會逐漸變成條目"X人物列表",且收錄愈多愈嚴重。
- 如果拆分會有幾種拆分方式(純照LuciferianThomas的概念"帶有說明跟來源"時)A.被拆成多個獨立小小作品人物條目B.被拆成1個"X人物列表"條目。C.A及B的拆分同時進行。
- 我認為LuciferianThomas會提及WP:独立列表即已表示他的原始概念不純粹只是""帶有說明跟來源"",而是包含同時並行WP:LSC,導入的目的正如原文陳述"防止維基百科成為一個不加選擇的列表,並且防止列表過長,降低條目的可讀性。"(避免anti WP:NOT及WP:DUE)。
- 針對上面的生者傳記小小作品,這意味著第一手來源(用類WP:COI的概念採認)不能成為主要構成,如果降低到第一手來源即可收錄,這意味著各屆含簡要介紹的官方發行名冊的所有內容也符合標準,而這顯然幾乎等同沒有篩選,也不符合WP:BLP要求。
- 沒有建立條目而設置簡要介紹,這些介紹內容必定是來自來源和學校直接相關的介紹文。像是"site:www.singtaousa.com/2023-01-26/74歲許冠傑公開與李小龍極珍貴賀年照-二人原來早/4395038"如果不追加這個限制,會產生2種結果A.條目會變成多個生者傳記小小作品的集合區B.設置的內容全部和條目本身離題(離題程度高及低的問題不探討)。這除了不符合WP:NOT的精神(不經篩選的陳列),且收錄的資料過多時,條目"X"會逐漸變成條目"X人物列表",且收錄愈多愈嚴重。
總結要提及的概念是,必須要有收錄的標準,資訊量愈多,條件設置愈多。大致上"列表每個項目都符合維基百科方針的收錄標準標準,在中文維基百科上擁有條目而非重定向。紅字連結僅在其成員關係可以被證實,並且有足夠理由認為知名度足夠,未來會有對應條目被創建時可以加入。"及"應該只在人物本身就具備關注度,且有獨立第三方來源提及這位人士與學校的關係時,才被列入學校條目中。"即已是原本的基礎原則,不能小於這個原則。(~)補充"在學校條目內提及這些人物時,請以敘事散文為主,盡量避免使用表格或列點"這段原始文字也說明陳列資訊的概念會與WP:廣告代言要求的陳列模式相似(似可對應我自己提出的"和學校直接相關的介紹文")。--Rastinition(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4:25 (UTC)
- 還是用此例聖伯多祿中學#著名/傑出校友來看好了,幾乎一排紅連,還有歧義的人名,當然沒有附上來源,連畢業紀念冊都省了,更不用說外部來源無法查證。如果堅持這些添加的人名未來可期符合收錄標準的,那麼都多久了第三方可供查證的來源應該很好補充,因為他們都是有名望的人物,自然爭相被探訪報導,預期心理可以是這樣的吧?沒有來源的狀況下不准人刪除,還要無差別保留,繼續維持無法查證的狀態,這應該就是不同標準看待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1:54 (UTC)
- 感謝提取整理,我還沒這麼認真,2022年的共識我覺得是很好的依據了。我不覺得這共識要推翻,推翻的話先前整理好的都要復原了。列表部分建議一視同仁全面刪除,要復原都請準備好來源走存廢覆核。--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6日 (日) 16:43 (UTC)
根據 LuciferianThomas 的意見,資料及分類應同時暫時保留,到有共識才決定是否刪除。此外,Citation needed 的語法用來標示需要其他編輯者協助證明真偽的內容,證明了真偽就能決定是否要刪去資料。當中有部分已知是真確,但缺乏一個可靠來源佐證,因此先放上語法。Rastinition 曲解語法用意,並試圖妖魔化其他人的編輯做法。--Gnonich 2025年7月7日 (一) 14:20 (UTC)
- 在2022年時曾經參與討論,我知道走向已定,現在沒什麼好說的。當時何以只清理台灣的這類列表,主因當然是由台灣用戶發起,但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首批被拿出來的台灣列表,它們真的太過像校友通訊錄,意思是比其他地區的校友列表收錄得更濫,他們不僅紅連多,而且所描述的身份有更強的雪球關注度感,例如某家公司的副經理,相對來說其他地區的校友列表所收錄的紅連人物,所描述的身份會多點覺得可能真有關注度,只是暫時沒人建條目。而且收錄人數太多以致當時台灣學校的獨立校友列表數量也較多,以香港來說,中小學其實只有老牌名校才出現獨立校友列表,這一波處理的主要是學校條目中的校友章節。我好像曾提出過這些分別可否從方針層面上劃界,忘了,當時一定敵不過分類取代的意見。
- 以往的討論基本上和很多其他話題一樣,各家自掃門前雪,某些的東西被提刪時,珍惜同類型東西的人不意識到唇齒相依,到被包圍時發現只剩自己一座孤城,為時已晚,喜歡保留的人最好銘記這些教訓。--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5:01 (UTC)
- WP:GAME請Gnonich停止曲解他人意思及自行解讀,Citation needed放置不是無限期的免死牌,我沒記錯enwiki的作法是壓日期一個月後全數清理。您如果堅持要保留並且為往昔所有的不可查證背書,您可以為每位傑出人名附上可供查證的第三方來源,例如私人牙醫,他在甚麼時候接受訪談列出自己的學習歷程,那麼就能往各級學校全面添加,就不會有人反對您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5:08 (UTC)
- 譬如我想起當時一個支持保留那些台灣校友的人說,大約只是每屆精選X個校友,他覺得不算濫,那個數量是5至10個吧,當時我去找一個香港百多年歷史的中學校友列表,收錄人數大約是等同每屆1.5個人之內,可想而知那個差別。--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5:31 (UTC)
- Factrecordor不登入編輯。在過去的討論中,我曾提出當時的教育機構關注度(今稱收錄標準)作為理據[10],條文很簡單,主要就是哪級學校自帶關注度,哪級學校不自帶,唯一個特別條件就是初中(不自帶關注度)可以看多少校友有個人條目,當時我指出這一點可以間接反映過去社群認為看校友介紹就是學校條目之重點。但這個理由沒法動搖以分類取代列表的意見,而且那個條件後來在標準修訂中還被刪除了。當時的修訂討論有多廣泛徵詢呢,我已沒有一點印象。--~2025-151175(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6:07 (UTC)
- 我不認為要差別看待。我的想法一直都是,若能夠做到像像清華大學校友的行文整理,且列出人物都是1.符合收錄標準,2.有第三方來提及自己出身於該校,那麼就可以用連續文字做有效介紹篩選保留,而不是沒有分別的未有再確認的保留,我曾看到,有所連非此人的、列出的校友一整排紅連只有一人zhwiki有條目、最多的是某某私人醫生列名(?)就這麼寫進來誰知道真假來源呢?若果先前社群已經有大共識,應該先清理,G君或其他使用者想要重寫,之後再慢慢找資料補回。目前這樣的行文狀態自然是不適宜再保留的。--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47 (UTC)
- 如果要求是校友本身必須符合收錄標準(已有個人條目或足以証明能建立個人條目),我認為第三方來源提及出身於該校這點沒有必要,我心目中的非第三方來源包括兩大方面,其一是校友本人的自述,其二是校方公開的文獻,如校刊、官方網站,在寫人物條目時這一類資訊不少是通過Wikipedia:可靠来源#在关于作者自己的条目中采用他们自行发表的来源去補充的,下文會逐一談論。換言之,我主張和一般寫條目的方式差不多,由第三方來源佐證符合收錄標準,由非第三方但可靠的來源佐證部份事實,兩者並行。
- 假設A君與B君都是妥妥滿足收錄標準的名人,成就相當,有第三方來源提及A君是哪所學校的校友,而沒提及B君,往往只是出於偶然,或關於A君的陳年第三方來源剛好被發掘了出來,關於B君的剛好未被被發掘,若非第三方來源明明存在卻不能使用,只會令人感到不完整及不公。
- 校友本人的自述是否可疑?我覺得一般是視乎什麼學校,如果自稱是一家普通學校的校友,一般不會有誰會置疑吧?但如自稱在名校畢業則比較值得置疑,越有名越可疑,因此這點我不置可否。至於校方文獻,我相信是這種內容的最大來源,而且是通常可靠,很能佐證事實。還有一些情況是該校教師憶述自己的學生、校友憶述其他同學等。
- 反倒是有些較特別的例子可能會出現,一名校友本身未達收錄標準,但他和母校的特別聯繫獲得第三方來源的專題介紹,則亦應考慮收錄。--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2:37 (UTC)
- 收錄標準是用WP:收錄標準處理WP:NOT。校友的事實則是處理WP:VERIFY。
- 滿足WP:NOT卻無法WP:VERIFY,用極端的案例舉例,像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被歸入东京大学。確實WP:收錄標準已處理WP:NOT,但WP:VERIFY不被滿足,這個案例被認為極端是因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事蹟相對較多人知道,較不需要其他佐證即可發現惡作劇。但其他符合WP:收錄標準的,要達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這種不需要查證即能確認的程度較困難,仍需要考量是否滿足WP:VERIFY,亦即需要WP:CITE--Rastinition(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4:17 (UTC)
- 我先回應這裡,然後把diff放上編輯摘要。因為我看聖伯多祿中學有整理,那進一步用有效來源以及連續文字介紹,分類連結我還是放上,只有8位符合收錄標準。黃靈新有來源保留。陳興濤我只找到臉書來源,所以暫不放入。王卓祺只有校友獎學金不確定是否為同一人。林明沒有條目依條目敘述查無來源先移除。陳宇峰所連非此人,使用第一手來源。陈子明所連非此人。李俊威查無來源也是先移除。羅鈺文是不合格的,因為來源無法檢視,只要有人一一檢查就是我虛構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5:38 (UTC)
- 羅鈺文已改有效連結,不過只有一個名字,不確定是否為同一人。--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03:01 (UTC)
- Factrecordor不登入編輯。公共圖書館藏有不少學校自己出版的紀念特刊,通常會有校友介紹章節。我委託了要去圖書館的朋友順道查看聖伯多祿中學的金禧特刊記載了什麼校友,見Talk:聖伯多祿中學#校友。--~2025-151175(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2:32 (UTC)
- 維基百科不應該作為學校的花名冊,也不是為學校的另一個宣傳網站,你有成就就是我的成就,你做壞事了就撇清不是咱學校的,要收錄就要有個標準依據,沒有人說不可以,要以紀念特刊做標準,重點來了這些人物根本上就不符合維基百科建立條目的標準,雙標成這樣我也真的服了,硬要寫進來的意義是甚麼?先前的共識已經很明顯,要編寫就要符合收錄標準,就算此指引還是草案Wikipedia:中小學條目指引#教職員、學生與校友,大前提之前就是不符合收錄標準的人物不應該羅列。--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3:41 (UTC)
- 如果各位認為學校的第一手來源全為可靠可以大用特用,那不用管宣傳語調,儘管複製貼上搞定收工。--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3:44 (UTC)
- @Factrecordor不符合WP:BLPNAME的"他們本身未達維基百科條目的收錄標準"內容,請你自己移除,即使你是發佈在talk空間。(WP:BLP不僅適用於生者傳記條目,還適用於在其他頁面中出現的生者傳記內容。)--Rastinition(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3:58 (UTC)
- 抱歉,我沒有時間檢查他們誰有個人條目,或有可能建條目(如稅務局局長),或在上述提到的存疑名單,你們檢視後可刪除。而且這是舉例一個找來源的方法。@Gnonich@Rastinition@Tisscherry@Underconstruction00--~2025-151175(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4:57 (UTC)
- 黃靈新上面已說確定。王卓祺上面說不確定是同一人,現確定身份符合。區家盛有條目,是一個被刪列表也沒有的新發現。這個陳炳洋不能按那簡短介紹肯定,如是同一人,也是新發現。詹華強、紀治興、張少華、袁耀輝、鄭德富似能建條目,正好在想如何完成動員令。
- 原本被刪的校友列表中一部分可能來自百度文庫收錄的圣伯多禄中学校长的话[11],可確定陳興濤、精神科醫生林明。退休股評人鄺民彬應能建條目。盧鐵榮今年成為聖方濟各大學署理校長,或能建條目。從新聞可知林明退休前是香港主要精神病院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的行政總監,他和退休稅務局局長黃權輝初步看都是只在任免新聞有簡單履歷介紹,如建條目和那些少將中將差不多。--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01:34 (UTC)
- Factrecordor不登入編輯。據朋友所述,那個校刊至少用兩頁記載一人的專訪,其中有一個方格列出履歷,短句只是我朋友速看履歷後記下的撮要,以便確認身份。有些也列出讀過什麼其他學校。這種來源可適度採用,有助於對現有條目或準備創建的條目補完人物經歷。關於陳炳洋,朋友說記得文中提過謎米,應為同一人,遲些我會抽時間自己去看一遍。--~2025-151175(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15:09 (UTC)
- 我認為現在已經是離題討論了,過長的內容請注意比重,要另外建立列表條目,不應過度於主條目內陳述,硬要在學校條目內羅列人物列表,已經是相悖於目前的共識。我依舊是傾向用分類代替,如果有列表可用參見或直接連結,老實說每個學校都過度運送官網內容,不認同再搬紀念冊內容進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15:19 (UTC)
- 上海市荣誉市民列表,是完全第一手來源,有明確界定範圍。如果500多間香港學校都要另建立列表條目沒人可以阻止,反正都打算用第一手來源,線下來源說句不好聽的也要有人確認,哪個帳號來新增個未有關注度的人物,把條目內的ref name用上了也只能自由心證。這樣的列表要放進條目內我是反對的。--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15:32 (UTC)
- 如果仍以分類取代列表,只是留一段章節概述,舉例個別代表性校友,或者可容許列表但又想收緊人數,你們純粹從站務角度/維基百科用語式思維想出來的簡易限制辦法,像Wikipedia:中小學條目指引#教職員、學生與校友草案,是比較膚淺的,缺乏經驗之談的紙上談兵,忽略了我上述所說的那種不完整或不公的感覺。一個有個人條目的校友,有沒有第三方來源順帶一提他讀那所學校,很可能只是出於偶然,甚至不是順帶提及,一個人物專訪大篇幅談及自己的母校,就算這樣也不見得此人一定特別具代表性(如數量因各種限制被壓縮到很少)。
- 譬如上述提到的稅務局局長黃輝權及青山醫院行政總監林明,他們很可能是該校校友中成就最高的幾個人之一,但他們的身份低調,相反有些職業成就不高但很能吸引第三方來源。我見過1990年代東週刊曾經有一個人物專訪系列,是與藝人回到其母校拍攝,分享校園點滴,不僅是第三方來源,而且人與學校的關係就是主題而非順帶一提,但被專訪的通常是二三線藝人,想必記者要約到當紅巨星做這種專訪也不易。以前我曾經和喜歡看百科的朋友閒談過某校校友名單特別多幕前人物,朋友不以為然,他認為只要不是老牌名校,很易出現這種錯覺,這只是傳媒的注意力傾斜於幕前人物,導致資訊較多。
- 我不是說校方寫了什麼就維基百科就跟着寫什麼。如果目標是進行概述,從實際角度,參考學校文獻是需要的一步,更勝於搜集以個別人物為出發點的第三方來源。事實上維基的諸多話題中,所呈現的現象就是一些沒做足或沒能力做足在維基百科留下內容,然後一群根本也不清不楚憑着觀察這些人的內容瞎子摸象式商量對策,雙方處於一個井底混戰。--~2025-17713-9(留言) 2025年7月12日 (六) 04:15 (UTC)
- 上海市荣誉市民列表,是完全第一手來源,有明確界定範圍。如果500多間香港學校都要另建立列表條目沒人可以阻止,反正都打算用第一手來源,線下來源說句不好聽的也要有人確認,哪個帳號來新增個未有關注度的人物,把條目內的ref name用上了也只能自由心證。這樣的列表要放進條目內我是反對的。--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15:32 (UTC)
- 我認為現在已經是離題討論了,過長的內容請注意比重,要另外建立列表條目,不應過度於主條目內陳述,硬要在學校條目內羅列人物列表,已經是相悖於目前的共識。我依舊是傾向用分類代替,如果有列表可用參見或直接連結,老實說每個學校都過度運送官網內容,不認同再搬紀念冊內容進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15:19 (UTC)
- Factrecordor不登入編輯。據朋友所述,那個校刊至少用兩頁記載一人的專訪,其中有一個方格列出履歷,短句只是我朋友速看履歷後記下的撮要,以便確認身份。有些也列出讀過什麼其他學校。這種來源可適度採用,有助於對現有條目或準備創建的條目補完人物經歷。關於陳炳洋,朋友說記得文中提過謎米,應為同一人,遲些我會抽時間自己去看一遍。--~2025-151175(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15:09 (UTC)
- 抱歉,我沒有時間檢查他們誰有個人條目,或有可能建條目(如稅務局局長),或在上述提到的存疑名單,你們檢視後可刪除。而且這是舉例一個找來源的方法。@Gnonich@Rastinition@Tisscherry@Underconstruction00--~2025-151175(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4:57 (UTC)
- 維基百科不應該作為學校的花名冊,也不是為學校的另一個宣傳網站,你有成就就是我的成就,你做壞事了就撇清不是咱學校的,要收錄就要有個標準依據,沒有人說不可以,要以紀念特刊做標準,重點來了這些人物根本上就不符合維基百科建立條目的標準,雙標成這樣我也真的服了,硬要寫進來的意義是甚麼?先前的共識已經很明顯,要編寫就要符合收錄標準,就算此指引還是草案Wikipedia:中小學條目指引#教職員、學生與校友,大前提之前就是不符合收錄標準的人物不應該羅列。--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3:41 (UTC)
- 我先回應這裡,然後把diff放上編輯摘要。因為我看聖伯多祿中學有整理,那進一步用有效來源以及連續文字介紹,分類連結我還是放上,只有8位符合收錄標準。黃靈新有來源保留。陳興濤我只找到臉書來源,所以暫不放入。王卓祺只有校友獎學金不確定是否為同一人。林明沒有條目依條目敘述查無來源先移除。陳宇峰所連非此人,使用第一手來源。陈子明所連非此人。李俊威查無來源也是先移除。羅鈺文是不合格的,因為來源無法檢視,只要有人一一檢查就是我虛構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5:38 (UTC)
- 清华大学#校友沒有連結去清华大学校友列表,清华大学校友列表的介紹段落比清华大学#校友更好。清华大学校友列表說包括曾於清華大學任教和就教的人士,我沒有研究過校友的定義是怎樣,但在WIKI分類通常校友分類(學生)和教師分類是對等關係,互不從屬。我不反對在同一個頁面有學生和教師,但一定要分開,一個名人是學校培養出來的,還是去培養人才的,完全是兩回事,清华大学校友列表沒有分開。--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02:14 (UTC)
- 我不認為要差別看待。我的想法一直都是,若能夠做到像像清華大學校友的行文整理,且列出人物都是1.符合收錄標準,2.有第三方來提及自己出身於該校,那麼就可以用連續文字做有效介紹篩選保留,而不是沒有分別的未有再確認的保留,我曾看到,有所連非此人的、列出的校友一整排紅連只有一人zhwiki有條目、最多的是某某私人醫生列名(?)就這麼寫進來誰知道真假來源呢?若果先前社群已經有大共識,應該先清理,G君或其他使用者想要重寫,之後再慢慢找資料補回。目前這樣的行文狀態自然是不適宜再保留的。--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47 (UTC)
有关站内一些举人与官员条目的问题
近日巡查的时候注意到有不少新创建的古代举人小条目,进而才注意到站内更多的举人和官员条目,发现有很多都来源稀少,无法满足收录标准要求,还有一些掺和着文言文,或是内容空泛短小,如周宗本、皇甫文聘、林昂、陶贞一、楊世芳 (康熙進士)、楊正 (東漢)、閻詠、塞楞额、王夔龙、朱文運。这些条目的品质和关注度真的足以能让它们被收录吗?
我相信站内应该还有很多这样的条目,我的看法不是赶尽杀绝,而是能否增强对这些条目的巡查把关?它们或许适合文言维基大典,但我不认为它们真的适合中文维基百科。 -- Pathfinbird🦅 2025年7月6日 (日) 18:27 (UTC)
- 能写成文言文自然就能改写成现代文,如果改写成现代文后,阁下是否还认为不适合中文维基百科呢?--Teetrition(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1:52 (UTC)
- 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都没有写成现代白话文,如果能够改写的话,那我相信还是可以保留住相当一部分条目的,更主要的问题还是这些条目来源稀少的条目是否符合中文维基百科的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5:17 (UTC)
- 在下愚见,以上例子除朱文运外,似未见“很多都没有写成现代白话文”——行文不太好倒是可能有,但又不是前面这个原因导致的——有,但应不到很多的地步,能否请您就您的这个判断举些具体的例子?来源的数量不会影响对收录标准的判断,来源的质量、独立性等才是收录标准判断的依据。--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7:39 (UTC)
- 本人看来这里面很多都是“半白不白”,只是因为短小的介绍所看起来不像是文言文,但肯定不是或不完全是现代白话文。--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7:46 (UTC)
- 私以为(( π )题外话:不知道“私以为”在您看来算不算半白不白)所谓现代文与所谓文言文之间其实并不那么泾渭分明,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或特定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流传至今的现状,它当然可能不能被归入“大白话”,但是不应该说就是不容于现代文的。当然,像朱文运里头“遗橐萧然”这种,确实应该改改。--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09 (UTC)
- 嗯.....或许是本人的语文水平还不足以完全分辨出现代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的界限,至少像是杨世芳 (康熙进士)一文中的“生平”一段本人就认为是文言或是半文言。--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17 (UTC)
- 个人认为条目行文应该是要能尽量的写成能够让任何读者都能轻松理解的,而非精简或是追求文风,百科全书就应当是通俗易懂,不过个人也没找到站内有任何方针或是论述来讨论这一方面的内容。--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25 (UTC)
- 我大致理解您的意思。我自己的观点的话,如果说有用户在这个条目中要把“旋”改成“不久”,我不会反对;但我也不会认为写“旋”是品质不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所谓白话文与文言文两者之间的过渡带——我认为这个过渡带其实相当广阔,这从侧面说明了两者之间的传承性——像成语,它就完全在这个过渡带的中心位置,因此不会起争议;其他的,可能就偏这边或那边一点,因此也许会有不同意见;但这种意见应该不至于是对品质的。文风则是一个更广义的问题了,我想这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而不会变化为静态的规范。--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29 (UTC)
- 我认为易理解性应该也是品质的一部分,所以最好就是能先从改一些字眼开始。--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44 (UTC)
- 易理解性可能仍是一个没有精确解只有近似解的问题。举个例子,像“旋”解“不久”这个义项仍在现代文中常用(工具书应该都查得到,虽然更多用于“旋即”等词),如果说改成“不久”,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别人改回来“旋”,然后如果称这个改回不妥——因为不是现代文或者不易理解——可能这个论点论据不容易站住脚或者不容易获得共识。所以,我也认为可以改一下字眼,只是可能以改一些已经非改不可的为主,接受度高,也没有争议。--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9:04 (UTC)
- 我认为易理解性应该也是品质的一部分,所以最好就是能先从改一些字眼开始。--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44 (UTC)
- 我大致理解您的意思。我自己的观点的话,如果说有用户在这个条目中要把“旋”改成“不久”,我不会反对;但我也不会认为写“旋”是品质不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所谓白话文与文言文两者之间的过渡带——我认为这个过渡带其实相当广阔,这从侧面说明了两者之间的传承性——像成语,它就完全在这个过渡带的中心位置,因此不会起争议;其他的,可能就偏这边或那边一点,因此也许会有不同意见;但这种意见应该不至于是对品质的。文风则是一个更广义的问题了,我想这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而不会变化为静态的规范。--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29 (UTC)
- 个人认为条目行文应该是要能尽量的写成能够让任何读者都能轻松理解的,而非精简或是追求文风,百科全书就应当是通俗易懂,不过个人也没找到站内有任何方针或是论述来讨论这一方面的内容。--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25 (UTC)
- 嗯.....或许是本人的语文水平还不足以完全分辨出现代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的界限,至少像是杨世芳 (康熙进士)一文中的“生平”一段本人就认为是文言或是半文言。--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17 (UTC)
- 私以为(( π )题外话:不知道“私以为”在您看来算不算半白不白)所谓现代文与所谓文言文之间其实并不那么泾渭分明,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或特定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流传至今的现状,它当然可能不能被归入“大白话”,但是不应该说就是不容于现代文的。当然,像朱文运里头“遗橐萧然”这种,确实应该改改。--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09 (UTC)
- 本人看来这里面很多都是“半白不白”,只是因为短小的介绍所看起来不像是文言文,但肯定不是或不完全是现代白话文。--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7:46 (UTC)
- 在下愚见,以上例子除朱文运外,似未见“很多都没有写成现代白话文”——行文不太好倒是可能有,但又不是前面这个原因导致的——有,但应不到很多的地步,能否请您就您的这个判断举些具体的例子?来源的数量不会影响对收录标准的判断,来源的质量、独立性等才是收录标准判断的依据。--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7:39 (UTC)
- 不行,除非有其他現代文獻引用、解釋這些文言,不然編者自行翻譯,可能構成原創研究。光引用原文不夠,原文若只是文言文不屬於獨立的二級來源,如果一段話找不到其他現代文獻引用,就可能表示它關注度不足。——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7:41 (UTC)
- 反對上面George6VI的觀點,顯然是隨意擴大原創研究的解釋。文言文和現代文之間有固定的翻譯,翻譯文言文不屬於原創研究。如果按照這一邏輯,那外語條目若翻譯均屬於原創研究,除非有現代中文文獻解釋。二級來源也和是不是文言文無關,若是一個明朝人去寫宋朝的歷史,哪來的利益關聯?強行要添加現代文獻,也是等於要來源對其持續報道,不符合Wikipedia:收錄標準#符合收录标准的资格不是一时的的精神。--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7:54 (UTC)
- 假如是以類似「根據(某文獻),(文獻論述如何如何)」,這樣還差不多,因為對同一件事,就算都用文言文,都可以有好幾種一家之言的解讀。二十四史都算文言,但是以現代語言標準來看「白話」程度也不同。因此之前就有人提議不直接當作「事實」使用、不建議古文「直接翻譯」到條目,「間接引用」誰的學術論著如是說,這樣是比較穩的辦法。——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16 (UTC)
- 我想提出另一個觀點,會不會這些直接複製文獻內容入zhwiki的使用者,認為已經沒有版權疑慮,所以幾乎都是原文(文言文)狀態?另一個可能會不會是,根本不會翻譯?--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25 (UTC)
- 上面并不都是“直接复制”;用户的心思我们没法猜测了,我们能谈的也只是“何种程度的才需要‘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不会有精确解但会有近似解的问题。--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33 (UTC)
- 如果是已經過期的,那就是為什麼有的完整文本會被移去維基文庫的原因(WP:NOTMIRROR)。相應地,還有著作權考量的文獻,就要拿捏「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了。——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40 (UTC)
- 「同一件事,就算都用文言文,都可以有好幾種一家之言的解讀」,這句話本身似乎就已說明這件事已經爭議較大,這樣的話現代人也會有不同解讀;而且這不限於古代事件,近現代的事件,也有可能不同來源也會有不同的解讀。--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37 (UTC)
- 你這個標準我比較傾向適用於DYK或者優良條目,但對於最基本的收錄標準,我覺得太嚴苛,上面的理由已說明,而且有點歧視文言文文獻的感覺。--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43 (UTC)
- 我想提出另一個觀點,會不會這些直接複製文獻內容入zhwiki的使用者,認為已經沒有版權疑慮,所以幾乎都是原文(文言文)狀態?另一個可能會不會是,根本不會翻譯?--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25 (UTC)
- 假如是以類似「根據(某文獻),(文獻論述如何如何)」,這樣還差不多,因為對同一件事,就算都用文言文,都可以有好幾種一家之言的解讀。二十四史都算文言,但是以現代語言標準來看「白話」程度也不同。因此之前就有人提議不直接當作「事實」使用、不建議古文「直接翻譯」到條目,「間接引用」誰的學術論著如是說,這樣是比較穩的辦法。——George6VI(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8:16 (UTC)
- 反對上面George6VI的觀點,顯然是隨意擴大原創研究的解釋。文言文和現代文之間有固定的翻譯,翻譯文言文不屬於原創研究。如果按照這一邏輯,那外語條目若翻譯均屬於原創研究,除非有現代中文文獻解釋。二級來源也和是不是文言文無關,若是一個明朝人去寫宋朝的歷史,哪來的利益關聯?強行要添加現代文獻,也是等於要來源對其持續報道,不符合Wikipedia:收錄標準#符合收录标准的资格不是一时的的精神。--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7:54 (UTC)
- 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都没有写成现代白话文,如果能够改写的话,那我相信还是可以保留住相当一部分条目的,更主要的问题还是这些条目来源稀少的条目是否符合中文维基百科的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5:17 (UTC)
- 有些來源百來字或者幾十字,但是介紹了完整生平,應該也算構成有效介紹。品質的話有些是寫的比較短,但不是A1也不是小小條目,沒覺得不能收錄(如果對條目要求過高,可以去DYK或者參加優良條目評選)。摻雜文言文不應該,應該盡量用白話文寫。--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02:06 (UTC)
- 我覺得至多也是合併為列表(進士部分)。「短」不一定不適合收錄,有時不過是歷史上紀錄確實較少。——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7日 (一) 08:45 (UTC)
- 嗯.....依本人所见,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其实我觉得这些进士们其实和今天的高考状元没有区别,只是他们都会流向官场,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一定能符合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53 (UTC)
- 也有進士因為官位太小,在古代都達不到有效介紹的,這種可以不收錄。--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0:01 (UTC)
- 這種就是我覺得可以合併(重新導向)到列表的情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7日 (一) 12:58 (UTC)
- 也有進士因為官位太小,在古代都達不到有效介紹的,這種可以不收錄。--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0:01 (UTC)
- 嗯.....依本人所见,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其实我觉得这些进士们其实和今天的高考状元没有区别,只是他们都会流向官场,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一定能符合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53 (UTC)
- @Dirrival:,见到您自己把本人昨天草稿化的一篇过一次AFC又自行移了出来,我想我还有诸多不懂的地方,例如您说的“典雅汉语和文言文”之间的区别,以及您笔下的“典雅汉语”是否适合中文维基百科,个人还是认为这些“典雅汉语”在易读性上还是有些问题,不过我个人的水平可能还不足以评判,所以我想我们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再进一步的探讨一下?-- 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08:18 (UTC)
- 首先,維基百科並沒有標準的“文風”或者“可讀性”要求,更沒有要求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普通話語法為依據。畢竟這裡是全體中文使用者共同的平臺,兼容並包,這也是維基百科的初衷,從來也沒有也並不需要一批教師爺或者仲裁官來決定某種文風“是否適合”,打著維護維基百科質量的旗號用模糊的規則來隨意提刪或者任意移動他人的條目,無論是五大支柱還是編輯建議都沒有明確支持您這些移動理由的。而且,古人傳記是很特殊的一類條目,涉及當時特定的制度,時代的用詞,有個別大家不熟悉的詞的很正常,比如推官、同知這類已經消失的職位,並不需要非得翻譯成“負責法律的官員”、“副的知府,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副市長”之類拙劣又冗長的句子,也有些常用詞像“中式”、“歸里”、“丁憂”、“外放”這類,也只是初看略顯生疏,一查可知。我不會在其他條目中用這種文風,也不會用文言文寫條目。如果您仔細看注釋引文就會知道,我已經把“司理”、“郡丞”這種古人喜歡的雅稱改成了標準的官職名稱,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寫出來在這裡探討。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36 (UTC)
- 應該是要用現代標準漢語寫條目,不然的話就是Template:NotMandarin。如果有些概念看上去是文言用法,但是有條目,可以加內鏈。--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44 (UTC)
- 回應Dirrival,這裡不是文言文維基百科,看來閣下20年來都待錯地方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51 (UTC)
- 目前的版本:“隆慶四年(1570年),孫鳴教中式庚午科湖廣鄉試舉人。萬曆十一年(1583年),出任廣東惠州府推官。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朝廷增設淮安府徐屬河務同知,専管徐、蕭、豐、碭四州縣的黃河南岸水利工程,孫鳴教為首任。後免官歸里,時年五十,又家居約二十年卒。”我不認為是文言文。如果誰非要看到“隆慶年號的第四個年頭,孫鳴教考中了庚午年科次的湖廣鄉試的舉人。在萬曆十一年,也就是1583年這一年,他上任廣東的惠州府的推官,也就是負責法律的官員。萬曆二十二年,朝廷在淮安府設立了一個名叫“徐屬河務同知”的職位,負責專門管理徐州、蕭縣、豐縣和碭山這四個地方所轄的黃河南岸的水利工程,孫鳴教成為了首任同知。後來,他被免職回到故鄉,當時年齡五十歲,又在家里居住了二十年以後去世”才能讀懂,那我們真的應該學習“simple English”建立一個“簡單中文”的維基百科版本了。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9:02 (UTC)
- 是的,我认为您下面给出的版本明显会更好,既然是百科全书,那么就应该要通俗易懂。--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09:06 (UTC)
- 起碼最後一句肯定是文言文。皇家水手 2025年7月8日 (二) 09:32 (UTC)
- 现有版本总体无大碍,最后一句可以改,“家居”在这里的语法结构与现在的语法不大兼容了(特别是如今的表述中它有一个更常用的意思),写“在家赋闲”应该就好了。——但我仍然想指出,某些词组搭配与用法不应该就被视为文言,就被视为NotMandarin。矫枉过正,只恐过犹不及。白话文是一个区间,不是一条线;文言是一个区间,不是一条线;白话与文言之间的重叠也是一个区间,不是一条线。此类问题,整体语法应严,生僻词应换,但并不生僻的固定词组,不宜求全责备——“乞归”可以写成“请求辞官回乡”,但这决不代表“乞归”就是到了要以NotMandarin清算的田地;我们要处理的,是像朱文运里“遗橐萧然”这种表述。--银色雪莉(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0:43 (UTC)
- 我呆沒呆錯地方這豈是閣下這樣中文理解能力的人能說了算的:)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9:06 (UTC)
- @Dirrival您這是訴諸人身嗎?--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0:51 (UTC)
- 对阁下诉诸人身的回应。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0:57 (UTC)
- 那要不上ANM互煮呢?讓社群判斷判斷。--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01 (UTC)
- 你們冷靜一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9日 (三) 05:32 (UTC)
- 那要不上ANM互煮呢?讓社群判斷判斷。--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01 (UTC)
- 对阁下诉诸人身的回应。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0:57 (UTC)
- @Dirrival您這是訴諸人身嗎?--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0:51 (UTC)
- 目前的版本:“隆慶四年(1570年),孫鳴教中式庚午科湖廣鄉試舉人。萬曆十一年(1583年),出任廣東惠州府推官。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朝廷增設淮安府徐屬河務同知,専管徐、蕭、豐、碭四州縣的黃河南岸水利工程,孫鳴教為首任。後免官歸里,時年五十,又家居約二十年卒。”我不認為是文言文。如果誰非要看到“隆慶年號的第四個年頭,孫鳴教考中了庚午年科次的湖廣鄉試的舉人。在萬曆十一年,也就是1583年這一年,他上任廣東的惠州府的推官,也就是負責法律的官員。萬曆二十二年,朝廷在淮安府設立了一個名叫“徐屬河務同知”的職位,負責專門管理徐州、蕭縣、豐縣和碭山這四個地方所轄的黃河南岸的水利工程,孫鳴教成為了首任同知。後來,他被免職回到故鄉,當時年齡五十歲,又在家里居住了二十年以後去世”才能讀懂,那我們真的應該學習“simple English”建立一個“簡單中文”的維基百科版本了。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9:02 (UTC)
- 回應Dirrival,這裡不是文言文維基百科,看來閣下20年來都待錯地方了。--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51 (UTC)
- 我想到最接近「專有名詞很多」的情況,大概就是@AT寫的那些日本神社條目了,如果沒有內部或跨語言連結,那是根本看不懂XD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9日 (三) 05:32 (UTC)
- 很多時候是有些人寫日本條目不會譯。比如DYKC那裏的「山科家」:「別業」明明可以寫「別莊」、「落飾」明明可以寫「出家」,「密通」也明明可以寫成「私通」。非得直搬。有些詞語是只是單純的日語有更加準確的說法而已,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直譯,什麼「敕勘」、「出奔」根本簡單寫成「受天皇責備而失蹤」就好,有需要再注明專有名詞就好。AT那些條目有些我也已經批評過了,根本是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引入太多日本語的專有名詞。--Ghren🐦🕕 2025年7月9日 (三) 10:39 (UTC)
- 應該是要用現代標準漢語寫條目,不然的話就是Template:NotMandarin。如果有些概念看上去是文言用法,但是有條目,可以加內鏈。--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44 (UTC)
- 根據维基百科:草稿命名空间,頁面創建者是有權移回頁面空間的。--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42 (UTC)
- 的确是这样,我主要想说的还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类型的行文是否能被接受,再举一篇新近见到的田时震作为例子吧,这里面的“仰迄罢去。时震以发鸿训私,进秩一等”就算是以我目前的语文水准都没办法做到一眼望去便能读懂。--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08:51 (UTC)
- 這樣直接把原文丟上去寫我也十分反對,我曾盡量翻譯過很多,但實在精力有限,不能一一修改。我自己至少能做到不會這樣寫條目。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9:11 (UTC)
- @Eliot、Tombus20032000、佛祖西来、立足东方,邀請幾位我知道的主要貢獻者參與討論。--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10 (UTC)
- 上文「仰迄罷去。時震以發鴻訓私,進秩一等」就真係太文言了……我自己會盡量翻譯後才寫得,並保留原文在來源供他人修正,我寫的條目已經被某IP用戶「跟蹤」修正了不知多少次😂😂--Tom......(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3:01 (UTC)
- @Eliot、Tombus20032000、佛祖西来、立足东方,邀請幾位我知道的主要貢獻者參與討論。--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10 (UTC)
- 這樣直接把原文丟上去寫我也十分反對,我曾盡量翻譯過很多,但實在精力有限,不能一一修改。我自己至少能做到不會這樣寫條目。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9:11 (UTC)
- 的确是这样,我主要想说的还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类型的行文是否能被接受,再举一篇新近见到的田时震作为例子吧,这里面的“仰迄罢去。时震以发鸿训私,进秩一等”就算是以我目前的语文水准都没办法做到一眼望去便能读懂。--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08:51 (UTC)
- 首先,維基百科並沒有標準的“文風”或者“可讀性”要求,更沒有要求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普通話語法為依據。畢竟這裡是全體中文使用者共同的平臺,兼容並包,這也是維基百科的初衷,從來也沒有也並不需要一批教師爺或者仲裁官來決定某種文風“是否適合”,打著維護維基百科質量的旗號用模糊的規則來隨意提刪或者任意移動他人的條目,無論是五大支柱還是編輯建議都沒有明確支持您這些移動理由的。而且,古人傳記是很特殊的一類條目,涉及當時特定的制度,時代的用詞,有個別大家不熟悉的詞的很正常,比如推官、同知這類已經消失的職位,並不需要非得翻譯成“負責法律的官員”、“副的知府,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副市長”之類拙劣又冗長的句子,也有些常用詞像“中式”、“歸里”、“丁憂”、“外放”這類,也只是初看略顯生疏,一查可知。我不會在其他條目中用這種文風,也不會用文言文寫條目。如果您仔細看注釋引文就會知道,我已經把“司理”、“郡丞”這種古人喜歡的雅稱改成了標準的官職名稱,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寫出來在這裡探討。余兮(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08:36 (UTC)
- 杨世芳 (康熙进士)一文中的「生平」一段……这種文体要是放在文言大典是会因为「非文言」被删的。也就只有「旋又坐以征税不足额,免官」、「祀乡贤祠,又于义口漕馆塑像祀之」这两句话像是文言。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8日 (二) 12:38 (UTC)
- 这一篇条目的问题更多是没有文内来源引注和是否符合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12:56 (UTC)
- 地方志會有專門的章節講述這種人物生平的,篇幅不見得短。--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4:20 (UTC)
- 我想知道有人將同治《平江縣誌》或者隨便一本老縣誌裏忠義、孝義、善行、列女、孝女、考婦、貞女、烈婦傳、節婦的裏面寫的人物,寫成條目,我們就要收嗎?這些縣志、方志寫的內容真偽參半,沒有現代學者背書,我們怎敢寫呢?--Ghren🐦🕕 2025年7月9日 (三) 10:15 (UTC)
- 現代學者有幾個會和盧弼那樣能指出原典籍的錯誤的?怕不是都是拿著這些地方志搞原創研究吧,得出關隴集團這種奇奇怪怪的結論,或者這種[12](本文以 《 古 今 圖 書 集 成 • 閨 孝 部 》 所 收 4 8 0 名 明 代 孝 婦 為 核 ⼼ , 分 析明 代 的 孝 婦 形 象 及 其 ⽂ 化 史 意 義)-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10:22 (UTC)
- 當然明清地方志去寫漢朝的人物基本上可信度很低,但是寫本朝人物不見得就是胡寫,就跟新華社對人物的報道差不多,會稍有美化。--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10:24 (UTC)
- 根本不需要指出錯誤。本身寫的人就不可信。無非是為了宣傳傳統儒家價值,編些內容出來,故此有真也有假。那些內容大體可以反映當時社會面貌,作為「女性史」、「文化史」、「社會史」的史料是夠用的,可以接受的。但是具體到每個人,他們的經歷不一定是真實,我們也沒有能力判別他是否真實。所以最好就是不寫。--Ghren🐦🕖 2025年7月9日 (三) 11:14 (UTC)
- 不見得,古代地方志是官府組織人寫的,年代相近的人物。除非有明確證據是瞎編,一般默認是真的。不然任何材料都能被質疑真實性,陷入虛無主義。--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11:21 (UTC)
- 「他們的經歷不一定是真實,我們也沒有能力判別他是否真實。」這本來不需要判別,判別不是編者的工作,如實指出什麼來源講了什麼便是。除非有其他可靠來源明確指出造假,那卻是另一回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11日 (五) 12:07 (UTC)
- 根本不需要指出錯誤。本身寫的人就不可信。無非是為了宣傳傳統儒家價值,編些內容出來,故此有真也有假。那些內容大體可以反映當時社會面貌,作為「女性史」、「文化史」、「社會史」的史料是夠用的,可以接受的。但是具體到每個人,他們的經歷不一定是真實,我們也沒有能力判別他是否真實。所以最好就是不寫。--Ghren🐦🕖 2025年7月9日 (三) 11:14 (UTC)
- 我想知道有人將同治《平江縣誌》或者隨便一本老縣誌裏忠義、孝義、善行、列女、孝女、考婦、貞女、烈婦傳、節婦的裏面寫的人物,寫成條目,我們就要收嗎?這些縣志、方志寫的內容真偽參半,沒有現代學者背書,我們怎敢寫呢?--Ghren🐦🕕 2025年7月9日 (三) 10:15 (UTC)
- 地方志會有專門的章節講述這種人物生平的,篇幅不見得短。--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4:20 (UTC)
- 这一篇条目的问题更多是没有文内来源引注和是否符合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12:56 (UTC)
- 所以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整理出一些掺杂大量文言文,或是关注度有问题的条目来集中提删,然后需要在新条目巡查中加强把关。--Pathfinbird🦅 2025年7月10日 (四) 17:21 (UTC)
- 為什麼要集中提刪?目的就是想刪除條目而不是改善條目?而且平時讀條目的時候發現某個條目文言文太多,或者關注度有問題,掛相關模板就行了?--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22:39 (UTC)
- 维基百科:删除:「我们应该尽量保留所有合乎百科全书目标的页面,删除应该是最后的选择。」上來就想著刪除的主張一概不認同。--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22:41 (UTC)
- 如果说“集中处理”、“删除或删后重建是较可行选择”呢?如果长期存在但无人编写,原地改善的可能性有限。--YFdyh000(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22:50 (UTC)
- “集中处理”、“删除或删后重建是较可行选择”,看上去和Pathfinbird的建議實質上沒區別。如果自己看到某個條目,覺得質量太差,掛相應模版或者提刪,這沒問題。如果涉及的條目太多,不應該特意管,不改善都沒事。如果想在新條目巡查裡面加強把關我沒意見。--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01:01 (UTC)
- 集中處理非得存廢討論?可不可以在傳記專題或歷史專題長期討論?--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06:33 (UTC)
- “集中处理”、“删除或删后重建是较可行选择”,看上去和Pathfinbird的建議實質上沒區別。如果自己看到某個條目,覺得質量太差,掛相應模版或者提刪,這沒問題。如果涉及的條目太多,不應該特意管,不改善都沒事。如果想在新條目巡查裡面加強把關我沒意見。--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01:01 (UTC)
- 要提删重点的主要应该是关注度有问题的,这一类条目确实应该被提删,而且很多这类条目都资料稀少模糊,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也不会有很多被改进的可能性。--Pathfinbird🦅 2025年7月11日 (五) 06:03 (UTC)
- 如果说“集中处理”、“删除或删后重建是较可行选择”呢?如果长期存在但无人编写,原地改善的可能性有限。--YFdyh000(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22:50 (UTC)
美國海軍陸戰隊
雖然中文中很習慣把海軍陸戰隊五個字連在一起講,但美國的陸戰隊就是陸戰隊,不歸海軍管轄。所以美國海軍陸戰隊這是什麼東西?中文思考下的產物?
陸戰隊的「四等人」外號就很清楚說明了這是陸海空以外的兵種。其他各國的陸戰隊是否歸屬海軍我不清楚,但請大家停止用中文想當然耳。
--~2025-147871(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6:17 (UTC)
-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7日 (一) 16:21 (UTC)
- 美國海軍陸戰隊歸海軍部管轄。MILITARY UNITS: MARINE CORPS: "The U.S. Marine Corps falls under the Department of the Navy"--歡顏展卷(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18:31 (UTC)
- 日文譯海兵隊,更脫不了關係--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06:35 (UTC)
塞尔维亚各行政区的条目名
我刚理顺了一下塞尔维亚的行政区划,参见塞爾維亞行政區劃,发现有个问题。这个条目塞尔维亚行政区根据塞维和英维来翻译的话都应该是“行政区”,那么简称就应该是“区”。但各区的条目名却是以“某某州”来命名的。斯拉夫语里的округ应该都是翻译为“区”的,不知为什么中维里之前译为“州”。中文资料里对塞尔维亚行政区划的描述特别混乱。我稍微找了一些资料的说法:
- 中国外交部国家概况:30个州,下辖198个区。
- 国贸会国别指南2020年:29个行政区和首都贝尔格莱德直辖区,下辖198个自治市。
- 商务部国别指南2017年:29个大行政区、首都贝尔格莱德直辖区。其中辖有24个市、197个县(区)。
- 商务部国别指南2021年:150个区、23个城市、首都贝尔格莱德市。
- 商务部国别指南2024年:贝尔格莱德市和29个行政区。145个县和24个县级市。
-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附录一:29个州,州下设189个区。
- 行政区划网:30个县(含贝尔格莱德市),县下为189个区(市镇级)。
可见中国外交部和地名大辞典称为“州”,但新进出版的国贸会及商务部的国别指南称为“区”或“行政区”。行政区划网的可靠性不高,可以忽略。现在中维里科索沃对应的行政区划单位名也是译为“区”的(科索沃区份)。我没有找到台湾的相关资料,感兴趣的编辑可以帮助找找看。我建议把中维里现有的塞尔维亚“某某州”统一移至“某某区”。不知其他编辑有何意见?
而下一级的општине在前南斯拉夫解散后的其他国家里好像都译为“市镇”,对应的英语municipality在欧盟各国也都是译为“市镇”的,所以我觉得塞尔维亚的општине也应该译为“市镇”(参见塞尔维亚市镇和城市)。--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7月7日 (一) 21:09 (UTC)
有關條目狀態的存檔問題
現時條目因典範條目、特色列表或優良條目狀態登上首頁,或登上首頁「歷史上的今天」欄位時,不會自動整合至條目討論頁。這導致條目監視者未能及時得知相關狀態,且相關狀態無法被Alertlivebot記錄至條目狀態通告,導致專題參與者也無法及時得知。另一方面,DYK存檔時,150b02-abot使用{{DYKtalk}}模板,而非{{Article history}}模板,導致需手動更改,造成不便。
因此,本人有以下建議:
- 參考英維AnomieBOT,使用機械人把上述狀態自動整合至條目討論頁的{{Article history}}模板。
- 更新150b02-abot,讓其存檔DYK時改用{{Article history}}模板,並記錄dykentry參數。
@Cdip150、Tisscherry、Shizhao:在此邀請閣下參與討論。皇家水手 2025年7月8日 (二) 03:09 (UTC)
- 抱歉沒收到訊息🤔️
- 我有點不太確定,您是希望能接收到何時登上首頁的訊息,像DYK那樣嗎?--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14 (UTC)
- 我是想自動把相關狀態記錄至討論頁,讓條目監視者和專題關注者可留意到。(可參考Talk:Elizabeth II,所有On This Day的日期均被記錄)皇家水手 2025年7月8日 (二) 11:21 (UTC)
- 若是其實有的| maindateGA,只是我看往昔都沒有使用。
- 另外邀請@Kanashimi。--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22 (UTC)
- 如果是的話,機械人沒準備好前我手動補一下好了,沒多少很快的XD--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24 (UTC)
- @Tisscherry:
只是我看往昔都沒有使用。
,哪有,隨便找都上百次使用--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簽到☘️) 2025年7月8日 (二) 11:44 (UTC)- 誒豆至少大半年下來我沒遇過啊,我也困惑很久了為何不用,優良條目3千多目前🤔️,我先把今年目前為止的補上吧--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49 (UTC)
- @Tisscherry:
誒豆至少大半年下來我沒遇過啊
那是因為你根本沒看(這是今天早上的)。--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簽到☘️) 2025年7月8日 (二) 11:52 (UTC)- Alertlivebot基本上对此无能为力,因为其本质上是追踪分类变化,所以才能达到接近实时的更新。登上首页不会产生分类变化,所以无法实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7月9日 (三) 02:54 (UTC)
- 所以這就是條目第二度成為DYK時則無法更新的原因嗎?皇家水手 2025年7月9日 (三) 05:13 (UTC)
- 那我们可以,在各種流程中设置一個专门的分类来加入以造成分类变化??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9日 (三) 08:14 (UTC)
- Alertlivebot基本上对此无能为力,因为其本质上是追踪分类变化,所以才能达到接近实时的更新。登上首页不会产生分类变化,所以无法实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7月9日 (三) 02:54 (UTC)
- @Tisscherry:
- 誒豆至少大半年下來我沒遇過啊,我也困惑很久了為何不用,優良條目3千多目前🤔️,我先把今年目前為止的補上吧--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8日 (二) 11:49 (UTC)
- 我是想自動把相關狀態記錄至討論頁,讓條目監視者和專題關注者可留意到。(可參考Talk:Elizabeth II,所有On This Day的日期均被記錄)皇家水手 2025年7月8日 (二) 11:21 (UTC)
- 再ping一pingCdip150,希望bot存檔DYK時使用{{Article history}}模板,而不是{{DYKtalk}}模板。皇家水手 2025年7月10日 (四) 05:35 (UTC)
宮殿文章中的聖彼得堡名稱問題
在宮殿文章中在著名宮殿這一節,在閱讀模式下有關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名稱會顯示成聖彼得波羅/聖彼得伯勒,但在編輯介面中他是顯示成聖彼得堡,我找不到能修改的地方,所以想請其他編輯協助修改成聖彼得堡--~2025-16310-7(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21:55 (UTC)
- 那是因为条目里加了UK Places转换组,而那个转换组里有这条转换规则:“原文:Peterborough;大陆:彼得伯勒;香港:彼得堡;臺灣:彼得波羅;”。简单修改的话就在条目里地名中间添加“-{}-”来阻止转换(我已添加)。我再看看能否在UK Places添加防止过度转换的规则。--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22:31 (UTC)
- 了解,感謝閣下協助--~2025-16275-1(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22:35 (UTC)
- 我也在模組:CGroup/UK Places里添加了防止过度转换的规则了。--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7月9日 (三) 22:41 (UTC)
請注意梁素綾的編輯
梁素綾(讨论 | 貢獻)在固伦荣宪公主和烏爾袞的編輯,根據格式和内容,嚴重懷疑是侵權自其他網站的,請給予留意。-Lemonaka 2025年7月10日 (四) 08:54 (UTC)---Lemonaka 2025年7月10日 (四) 08:54 (UTC)
- 如果是這樣,應該要開著作權調查。--Sinsyuan✍️ 2025年7月10日 (四) 09:21 (UTC)
Template:金銀淑作品這個是整理這個編劇的作品,我不懂為什麼藝人的頁面要放這個模板,刪除又會被回退。藝人僅是參與作品,跟這個模板內的內容沒什麼關係吧。--~2025-16752-6(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0:37 (UTC)
建議在阿薩德政權應用場景下批量替換{{SYR}}為{{flag|Ba'athist Syria|name=叙利亚}}
瀏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時見,巴沙爾·阿薩德前掛的是現在敘利亞的國旗:
應當將此處的 t:SYR ( 叙利亚) 改為
叙利亚 (
{{flag|Ba'athist Syria|name=叙利亚}}
)。想必其他條目還有類似舛誤,因此建議批量更替。另發現t:flagicon的敘利亞情形也出現錯誤,例如令參數 variant
為 2022
或其他阿薩德掌權年份,結果仍是敘利亞現國旗: (
{{flagicon|Syria|variant=2022}}
)。—— 桁霽 ↹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025年7月10日 (四) 19:07 (UTC)
- 阿富汗也是一樣的情況。其實這幾年來社群討論過好幾次,最後都沒有下文。——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11日 (五) 11:52 (UTC):
- 理论上,flag系列模板应當要求任意用例都该标註variant。假设所有国家都不会倾覆確实有点天真,假设所有国家都不会换国旗更是愚蠢。很遗憾我们的Country data系列就是在这個天真又愚蠢的假设上跑了这麼多年。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11日 (五) 13:56 (UTC)
P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請問P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中文名稱應該是什麼?根據內文,我以為應當是參議院青少年參訪團,但一點把握都沒有。關鍵在於,此處的Page究竟何所指?是pager中的page?是學校中有好幾班一如一本書裡好幾頁的page?是sesssion中有好幾團猶如年鑑中的page?是名字直接拿來套,像Frisbee?如果是這樣就難譯了。
從沒想過連這麼基本的單字都要拿來問人,真是學無止境。 --~2025-17062-0(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02:55 (UTC)
- en:wikt:page#Etymology 2、en:wikt:pageboy;粗俗來説就是個聽差,但不曉得如何更文雅表達。説是隨從、侍從又不是,秘書又好像遠高於這個級別,或者可以説是見習生?--路西法人 2025年7月11日 (五) 03:16 (UTC)
- 美國官方文件有否存在「Page」這一名稱的中文翻譯?--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7月11日 (五) 05:50 (UTC)
- 《牛津英漢漢英辭典》有這個義項:「page2... ... ② US (in Congress) 青年助理 qīngnián zhùlǐ」,標明了適用於美國國會,也許可以作為閣下翻譯參考。—— 桁霽 ↹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025年7月11日 (五) 08:28 (UTC)
- 謝謝各方高明為這個無釐頭的問題找答案。此處對大家一併致謝,包含可能有沒找到答案而沒有發表出來的編輯們。
- 我個人對此條目先放一陣子看看。有想法的各位有空的話先試試吧。--~2025-17062-0(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17:44 (UTC)
建議將台北捷運的各分段頁面併入本線
例如將中和線/新蘆線合併到中和新蘆線內,並列小標題分別介紹,其他路線亦同。未來這些線路沒有拆分也沒有獨立運營的可能性,建議將這些頁面合併,補充這五條營運路線的內容,將過於冗長的內容刪除--~2025-17115-5(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04:2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