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 | 目前此頁面已過於龐大,可能影響載入及儲存效率,建議優先使用徵求意見制度發起討論(↓查閱相關議題)。 |
![]()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人事] 2025年4月管理人员申请投票正在进行中,参见投票列表,欢迎参与。
- [公告] 規範序言羅列別名、將WP:擾亂性編輯更名WP:擾亂并正式確立為指引、正式确立仲裁委员会选举规则及仲裁方針不信任條款的修訂已經通過。
- [公告] 調整兩岸四地用語格式手冊中國籍表記的規定、將禁止歧視方針替換為軟重新導向、修正Wikipedia:界面管理员及提議將Mediawiki保護改名正在公示,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 [討論] 互助客栈方针区正在討論凍結定期批量提刪小小作品的規定、有關申請權限與申請解除權限的方針條文與申請區的放置問題及提升巡查員的門檻,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技术区正在討論Module:ISO 3166/data的子頁面的地名設置事宜及Jpn、Kor等模板是否應改以langx等模板為基礎的事宜,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其他区正在討論重新引入用戶查核,請踴躍參與討論。
- [協作] 第二十三次動員令正在討論相關籌備事宜及固化未來部分動員令籌備事項,請踴躍參與討論。
- [调查] 互助客栈其他区正在进行一项对社群是否了解监票员在安全投票机制中作用的简易调查,欢迎各位参与调查并加入讨论。
![]() 存檔 | ||||||||||||||||||||||||||||||||||||||||||||||||||||||||||||||||||||||||||||||||||||||||||||||||||||||||||||||||||||||||||||||||||||||||||||||||||||||||||||||||||||||||||||||||||||||||||||||||||||||||||||||||||||||||||||||||||||||||||||||
---|---|---|---|---|---|---|---|---|---|---|---|---|---|---|---|---|---|---|---|---|---|---|---|---|---|---|---|---|---|---|---|---|---|---|---|---|---|---|---|---|---|---|---|---|---|---|---|---|---|---|---|---|---|---|---|---|---|---|---|---|---|---|---|---|---|---|---|---|---|---|---|---|---|---|---|---|---|---|---|---|---|---|---|---|---|---|---|---|---|---|---|---|---|---|---|---|---|---|---|---|---|---|---|---|---|---|---|---|---|---|---|---|---|---|---|---|---|---|---|---|---|---|---|---|---|---|---|---|---|---|---|---|---|---|---|---|---|---|---|---|---|---|---|---|---|---|---|---|---|---|---|---|---|---|---|---|---|---|---|---|---|---|---|---|---|---|---|---|---|---|---|---|---|---|---|---|---|---|---|---|---|---|---|---|---|---|---|---|---|---|---|---|---|---|---|---|---|---|---|---|---|---|---|---|---|---|---|---|---|---|---|---|---|---|---|---|---|---|---|---|---|---|---|---|---|---|---|---|---|---|---|---|---|---|---|---|---|---|
| ||||||||||||||||||||||||||||||||||||||||||||||||||||||||||||||||||||||||||||||||||||||||||||||||||||||||||||||||||||||||||||||||||||||||||||||||||||||||||||||||||||||||||||||||||||||||||||||||||||||||||||||||||||||||||||||||||||||||||||||
早於10日的討論將會由Jimmy-bot存檔。 |
# | 💭 話題 | 💬 | 👥 | 🙋 最新發言 | 🕒 (UTC+8) |
---|---|---|---|---|---|
1 | 誤用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Qqqyyy惡作劇內容的書籍 | 22 | 10 | Ericliu1912 | 2025-04-25 16:55 |
2 | 细分中国文化遗产专题 | 24 | 7 | MintCandy | 2025-04-24 19:18 |
3 | 電力/電功率/电能 | 2 | 2 | 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 | 2025-04-24 12:37 |
4 | 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皇帝谥号 | 6 | 4 | Babaibiaobin | 2025-05-02 14:15 |
5 | 请留意Thần Đồng Cổ Nhạc创建的谥号消歧义页面 | 1 | 1 | Jimmy-bot | 2025-05-02 16:14 |
6 | 关于设立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专题及举办残奥编辑松的建议 | 9 | 5 | CreeperDigital1903 | 2025-04-26 09:33 |
7 | 各國最低工資列表 | 4 | 3 | Ericliu1912 | 2025-04-25 15:44 |
8 | 「丁先皇」的本名說法 | 2 | 2 | 阿南之人 | 2025-04-28 12:09 |
9 | “最后一次的讲演”条目问题 | 6 | 3 | Liulyxandy | 2025-04-23 22:26 |
10 | 基本電學 | 1 | 1 | Jimmy-bot | 2025-05-03 00:14 |
11 | 命名一致性判決請求:「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中文翻譯 | 6 | 4 | Nebulatria | 2025-05-01 14:35 |
12 | 像这种自然村是否符合收录准则? | 22 | 5 | 糯米花 | 2025-04-26 02:27 |
13 | 关于新闻动态 | 5 | 3 | Ericliu1912 | 2025-04-25 14:00 |
14 | 關於各虛構作品的列表因為關注度被大量提刪 | 62 | 15 | 1F616EMO | 2025-05-03 00:21 |
15 | 更名程序的基準 | 3 | 3 | Ericliu1912 | 2025-04-30 20:39 |
16 | 哪些周深歌曲符合收录标准 | 1 | 1 | 糯米花 | 2025-04-30 01:55 |
17 | 請求搬出沙盒條目:戰神賽特(War God Seth) | 3 | 3 | Babaibiaobin | 2025-05-02 14:00 |
18 | 关于闽越都城的争议 | 32 | 4 | 自由雨日 | 2025-05-02 13:14 |
19 | 「冨」 | 4 | 4 | Kethyga | 2025-05-02 18:44 |
20 | 主席的玉照没了 | 3 | 3 | The Puki desu | 2025-05-02 14:08 |
發言更新圖例 |
---|
|
|
|
|
|
特殊狀態 |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
手動設定 |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 | 您可在回饋請求系統訂閱以收取特定主題相關討論通知。 |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經濟、貿易與公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歷史與地理
Talk:西库翁 § 译名这些古希腊人名地名和现今希腊地名的译名真是头疼。我从现今地名入手:西基翁,其现今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α,按照音译表来翻译的话,好像是“锡基奥纳”,但谷歌搜索基本一无所得。地名大辞典、地名词典和新华社资料库里用Sikion来搜索的话都是“西基翁”,其中地名词典里有坐标,跟现今城镇的坐标一致。因此可以确定现今城镇的译名就是“西基翁”了。
而该镇是根据希腊古城邦来命名的,古城的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拉丁转写就是Sikyón。按照维基百科:外語譯音表/古希腊语来翻译的话应该是“西库翁”或“西库昂”(我不知道译音表里注释“翁不合用时,改用昂”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叫不合用?)。而此古城邦是根据同名神话人物命名的,那是否该人物也是应该译为“西库翁”?根据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古城邦是译为“西库翁”的。
而权威来源把现今地名译为“西基翁”,而不是按照一般音译规则译为“锡基翁”或“锡基奥纳”,那表明对应古希腊语名也应该译为“西基翁”吗? 而此条目最初创建时命名为“西基昂”,后来移至“西库昂”,再被移至“西锡安”,又移回“西库昂”。译为“西锡安”的理由不是很清楚。现在各个译名好像都可以找到正规论文或文章的来源。
偶然在网上找到《辞海》第六版的信息:“西息昂”(Sicyon)亦译“西基昂”。
到底选用那个译名为好?各位有何高见?@Aronlee90 @BigBullfrog--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20:50 (UTC)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一看就觉得“迪斯托莫”是根据英语发音翻译过来的。2023年时还可以从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搜索到,但现在已经搜索不到了,看来是从数据库里删除了。相反,现在按照纯正希腊语的拼法(或直接中文)可以搜索到“季斯托蒙”的译名,也可以在《世界地名译名词典》里搜索到。《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则两者都搜索不到。
现在“季斯托蒙”虽然符合现代希腊语的发音,但基本没有别的来源在使用。而其他来源都是使用“迪斯托莫”。那现在维基里是该按照常用名原则把“迪斯托莫”作为约定俗成的译名作为条目名呢?还是把权威来源的“季斯托蒙”作为条目名为好?这个还牵涉到其所属市镇及相关条目的命名。--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4月15日 (二) 13:42 (UTC)详见我与@御坂雪奈:在User_talk:御坂雪奈#闽越都城的讨论。争论焦点是城村汉城是否是闽越都城--Perinbaba(留言) 2025年4月30日 (三) 17:10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數學、科學與科技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媒體、藝術與建築
Module talk:CGroup/Music § 主唱的轉換Lead Vocal:cn及tw為「主唱」;hk為「主音歌手」,這個轉換針對的是一個演唱團體的Lead Vocal(名詞)。然而「主唱」一語不止這個用法,其他地區我不熟悉,至少香港人就經常把「主唱」用於描述一首歌曲是誰唱的,「主唱」可以是動詞(歌曲由誰「主唱」),也可以是名詞(「主唱者」之省略),這種用法的出現機率比描述一個演唱團體要大得多。我早年發現這問題後,自己便採用「演唱」或「原唱」或「所唱」去避免動詞變為「主音歌手」,但事實上中維音樂相關條目內存在不少歌曲由誰「主唱」這樣的語句,編寫的人根本不清楚需注意轉換問題,而該些音樂相關條目又未加入NoteTA公用轉換,才未有引起注意。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12:58 (UTC)
现在俄乌都有“赫尔松州”,如果只建一个“赫尔松州城市列表”却在条目中只以乌克兰的角度叙事,是否有地域中心或者不中立的问题?因为我前面有提到过相关问题,且条目主编也按照我提到的观点解决了相关争议,但仍有用户在未有任何讨论和通知的情况下把条目移回。现把此情况征求社群意见,希望社群能形成相关共识。另通知@仁克里特、MykolaHK。--—동양성신✍️ 2025年4月24日 (四) 07:51 (UTC)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耶稣」模版使用的标准图像系一BBC创作的复原图,其可靠性并未被普遍接受。经考察,其他语言维基百科多数只是在介绍耶稣历史的条目中作为资料提及,并未将其接受为「耶稣标准像」。直接在模板中使用此图像,恐令读者误解为此形象可靠或被广泛接受。故此提议删去或变更,请教社群意见。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有關注度但没有影響和没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
Wikipedia:關注度_(熱帶氣旋)只是論述而非正式方針與指引,而先前在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和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再提修改關注度_(熱帶氣旋)當中社群並没有達成共識,但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就引發了一個刪了,一個卻要留的現象,當在社群判定為刪除的時候,如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09/25#強烈熱帶風暴鴻雁_(2012年),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2/19#強烈熱帶風暴奇洛基_(2012年)和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09/25,卻要因符合關注度而復還(見[1][2][3][4][5][6])(再見一見[7][8]),而存廢覆核未能反映社群支持復還的共識,亦有爭議,其中強烈熱帶風暴莫柏 (2011年)、熱帶風暴摩羯 (2013年)、熱帶風暴麗琵 (2013年)、強烈熱帶風暴塔巴 (2014年)、強烈熱帶風暴北冕 (2014年)、熱帶風暴莫拉菲 (2015年)、強烈熱帶風暴彩雲 (2015年)、颱風薔琵 (2015年)、強烈熱帶風暴科羅旺 (2009年)、強烈熱帶風暴瑪瑙 (2010年)、熱帶風暴玫瑰 (2011年)、熱帶風暴奧鹿 (2011年)、颱風桑卡 (2011年)、熱帶風暴奧麥斯 (2010年)、颱風馬勒卡 (2010年)、熱帶風暴聖帕 (2013年)、颱風康妮 (2007年)、熱帶風暴溫比亞 (2000年)、熱帶風暴瑪瑙 (2016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布 (2013年)、強烈熱帶風暴馬力斯 (2012年)、熱帶風暴康森 (2016年)、熱帶風暴圓規 (2016年)、颱風珊瑚 (2017年)、熱帶風暴馬鞍 (2016年)、颱風莫蘭蒂 (2004年)、強烈熱帶風暴悟空 (2006年)、颱風暹芭_(2010年)、強烈熱帶風暴瑪莉亞 (2012年)、颱風利奇馬 (2013年)、颱風范斯高 (2013年)、颱風米雷 (2016年)、颱風肯特 (1995年)、颱風勞娜 (1961年)應否成為獨立條目有爭議。
同時,因社群並没有達成共識,所以就出現一些已刪除但正納入存廢覆核請求,以覆核相關存廢決定的情況(如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熱帶風暴海燕_(2007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颱風康妮_(2007年)、熱帶風暴溫比亞_(2000年)、熱帶風暴瑪瑙_(2016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布_(2013年)、強烈熱帶風暴馬力斯_(2012年)、熱帶風暴康森_(2016年)、熱帶風暴圓規_(2016年)、颱風珊瑚_(2017年)、熱帶風暴馬鞍_(2016年)、颱風莫蘭蒂_(2004年)、強烈熱帶風暴悟空_(2006年)、颱風暹芭_(2010年)、強烈熱帶風暴瑪莉亞_(2012年)、颱風利奇馬_(2013年)、颱風范斯高_(2013年)、颱風米雷_(2016年)、颱風肯特_(1995年)、颱風勞娜_(1961年)(已撤回),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強烈熱帶風暴奇洛基_(2012年)(已復還)等)。
所以還是有請user:Karta0800900、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Michael Chan、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A2569875、user:Tenbeens、user:AT、user:Wong128hk、user:維多利亞-伊恩、user:3ATENU、user:Theodore Xu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例如有其他有關注度但没有影響和没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條目,煩請諸位提供意見,亦歡迎其他用戶參與此討論,謝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09:43 (UTC)
- 别人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品质低劣非有效复核理由。中二少年西奥多 批判 2018年1月27日 (六) 09:46 (UTC)
- @Theodore Xu:本人已撤回,待客棧共識[9]。--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09:54 (UTC)
- 有關注度就可以創建條目,没人说过热带气旋条目对象必须“有影響和有研究價值”,也没有规定“没有影響和没有研究價值”的条目必须删去。--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09:52 (UTC)
- 你這樣説一千年都不會達成共識的,到時一個刪了,一個卻要留的現象只會無止境地延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0:05 (UTC)
- Wikipedia:关注度#通用关注度指引已列明「「假定」,意味着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只構成必要條件,而不能保證某主題一定能收入維基百科。即使某個主題符合上述標準,編者們也有可能達成共識,認為不應該為其另立一篇條目。例如,當條目違反維基百科不是什麼方針的時候。」--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09:56 (UTC)
- 有些文章甚至品質低劣,不合關注度要求和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的結構品質標準。--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0:15 (UTC)
- 反对。没有看到删除的必要性。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1月27日 (六) 11:15 (UTC)
- @hat600:再説一次,你這樣説一千年都不會達成共識的,到時一個刪了,一個卻要留的現象只會無止境地延續,一個只會為留而留,一個只會為刪而刪。--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1:33 (UTC)
- 不了解此主题,仅就该论述的准则评论:第一条,需专业者评论,编号所覆盖的数量、关注度和资料可用率,仅“所在地机构”编号是否良好,它们是否都能满足关注度等要求。“对人类社会造成显著的影响”可能理解为相当大,应该缩小或去除“社会”的区域限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缺乏举例参考。“成为数个教育机构或研究所课程中的案例”的是否要求过多(三个或以上?)而使此条罕用,“多个”(两个或以上?)是否足够。“拥有长期的存活时间或经过、路径有特别或能与其他热带气旋实例作比对。”缺乏举例参考。--YFdyh000(留言) 2018年1月27日 (六) 12:17 (UTC)
- @Michael Chan、Theodore Xu、hat600:其實只要命名風暴,TD甚至擾動生成,所有命名風暴,所有TD甚至所有擾動都會有關注度(NASA有很多),但實際真正有影響和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有多少呢?由1945年太平洋颱風季開始至現在有1920個風暴(1891個命名風暴,單計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至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就有434個命名風暴,還有無數不少的TD甚至擾動,這些全部都會有關注度,這是不是等同在這1920個風暴(包括1891個命名風暴)當中被刪除的所有相關獨立條目都要憑DRV手續恢復?無疑維基百科有接近一百萬個條目,但是多條目就一定代表它們的質素好?不一定!AT君早就在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關注度指引#非霎時說了六件事,一是「火星、筆的學術研究多到數不清啊...反而百度百科不能證明關注度,資料多不等於要建條目,這一點已經提過很多次。」,二是「完全看不出有「只需要有官方機構給予的編號就可讓一個氣旋條目達到關注度」這樣的共識。這跟一開始M君的主張何謂無任何分別,甚至是擴大了,與關注度的原意背道而馳,縱觀反對用戶眾多,不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三是「請先理解何謂關注度,不要以一般字義來進行推論,這樣對討論一點幫助都沒有。您的說法等同於叫維基效法百度,無法認同。」,四是「「只要有足夠內容便應可創建主條目」這不符合維基精神。如果只按內容多少便收錄的話,維基只會跟普通論壇沒有分別,缺乏規律和統一性,主題更是雜亂無章,什麼都行。關注度是維基重要的指引,沒有合理理據的話沒有豁免的可能性。」,五是「「如果一個主題得到了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而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則可假定該主題或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也就是說沒有可靠的第三方來源的話,便不符合收錄標準,而參與編輯的用戶的多寡、章節完整性等等則並不是關注度的判定基準。」,六是「這個標準,將氣象換上其他事物,也可以全部套用。也就是說,這樣的論理是不能成立。如果要定標準,個人建議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對人類造成影響, 有學術文獻以其為題材,要知道數字關注度也不是容許所有數字均可以創建條目,氣象條目也是同理。」,以上。如果只憑關注度就可以收錄的話,那維基百科就要收錄所有TD甚至所有擾動(因為有NASA關注度)了吧,不好意思,這些情況只會在氣象愛好者論壇或討論區上出現,維基百科不是氣象愛好者論壇或討論區!你們只會使維基百科的地位貶值至淪為一個氣象愛好者論壇或討論區!--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6:57 (UTC)
- 「關注度」是有一個可操作的定義來客觀判別「有/沒有」的,「影響」和「研究價值」要怎麼判斷「沒有」而不淪為個人主觀拼人頭?在沒有明確的定義之前,很難去討論這個規則足不足以阻卻關注度這道值不值得收錄的門檻。--Reke(留言) 2018年1月29日 (一) 08:54 (UTC)
- 閣下是否錯誤解讀了NASA在熱帶氣旋的關注的部分,NASA並不會隨意的使用GSM發布監測公報,更不會是只要命名風暴就會有關注度。另外閣下指稱他人「你們只會使維基百科的地位貶值至淪為一個氣象愛好者論壇或討論區!」是一個不實的指控,別人沒有做的事怎麼能說別人有做呢?閣下要求別人要以新人的身分看待你並要求他人WP:GF,我還滿想問閣下用如此偏激的口吻質詢其他維基人是否過當以及是否違反WP:GF?--🍫|留҉言҉ 2018年1月29日 (一) 09:08 (UTC)
- 另外(~)補充,我相信在WP:DRV的討論當中,有許多優秀的維基人,像是R96340君、林天蓬君、安迪君、B dash君、M.Chan君、天秤君、西奧多等人都很積極的在處理相關的關注度部分,有礙於維基社群在近幾年的人力不足,我們只能不斷的努力去擴充條目以及防止條目惡化,對於相關編輯的進度可能沒有辦法很完善,所以敝人會建議閣下可以前去社群討論頁尋求編輯共識在做編輯以避免編輯爭議,而不是在互助客棧這樣引起編輯與編輯之間的對立。--🍫|留҉言҉ 2018年1月29日 (一) 09:15 (UTC)
- AT君早就在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關注度指引#非霎時和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10-12月#熱帶低氣壓22W_(2017年)_→_熱帶低氣壓南度_(2017年)說了「「只要有足夠內容便應可創建主條目」這不符合維基精神。如果只按內容多少便收錄的話,維基只會跟普通論壇沒有分別,缺乏規律和統一性,主題更是雜亂無章,什麼都行。關注度是維基重要的指引,沒有合理理據的話沒有豁免的可能性。」和「我對氣象認識不多,但是如果威力強至可以有相當數量的學術研究(而不是單純的氣象報告),我認為可以有。正如您舉出例子的颱風利奇馬我也不會提請關注度處理。實際上,所有風暴也會有氣象部門的紀錄或報告,絕大多數亦有例行報導,因此不可能全數都收錄,那要怎樣去界定是否適合作為條目來收錄,我想威力與造成傷亡是重要的指標。而這篇熱帶低氣壓,顯然兩項均不符合。」--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 容我提醒閣下,NASA不是氣象部門。--🍫|留҉言҉ 2018年1月29日 (一) 09:35 (UTC)
- 如果你看一看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10-12月#強烈熱帶風暴珊瑚_(2012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10-12月#熱帶風暴聖帕_(2013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10-12月#熱帶風暴奧鹿_(2011年)至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10-12月#颱風馬勒卡_(2010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7-9月#熱帶風暴玫瑰_(2011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7-9月#熱帶風暴海神_(2015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7-9月#颱風閃電_(2015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7-9月#熱帶風暴莫拉菲_(2015年)至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7-9月#颱風薔琵_(2015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7-9月#強烈熱帶風暴塔巴_(2014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7-9月#強烈熱帶風暴風神_(2014年),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7年7-9月#強烈熱帶風暴北冕_(2014年)全部都説有NASA資料,因而經DRV手續恢復,本人想風暴有NASA資料只是代表風暴有關注度,但不代表需要建立獨立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10:13 (UTC)
- 其實AT君的那句話只能說明「不是符合關注度就一定要收錄」,但這不代表「符合關注度但品質不佳就不應該收錄」。容我提醒一下,「符合關注度但不應該收錄」的判別標準,目前我看不到一個比較具體可行、不會淪於大家主觀表述,同時也理由充分的提案。如果希望討論聚焦,建議不要針對細節或個案反覆的糾纏,直接提出可以操作的規範(例如要用威力跟造成傷亡,就提出具體的定義),然後說明這個定義如何能夠正確篩選出值得/不值得收錄的條目。
- 另外順帶一提,其實我也看不太出來已經建立的條目持續存在會對維基百科造成什麼負面影響。通常維基百科被批評的是錯誤記載或品質不佳的資訊來源,甚少是因為「收錄太多沒什麼研究價值的條目」。--Reke(留言) 2018年1月29日 (一) 11:23 (UTC)
- (※)注意: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颶風波羅_(2014年)又一因有關注度而復還的例子,而AT君都說過「只要有足夠內容便應可創建主條目」這不符合維基精神。如果只按內容多少便收錄的話,維基只會跟普通論壇沒有分別,缺乏規律和統一性,主題更是雜亂無章,什麼都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11:25 (UTC)
- @Reke:其實這樣很難有共識可言。--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11:27 (UTC)
- 好像我的話語被曲解了,解釋一下。所謂有關注度的來源,必須符合的條件是:一,可靠來源、二,獨立來源、三,對主題有詳細介紹。因此,像上方提到的NASA,已經滿足了這三個要求,那些條目便應該保留。品質不佳則從來不是刪除標準。威力與影響只是基於沒有關注度來源時的個人考量標準,如果有關注度來源的話,則無需理會。以上。—AT 2018年1月29日 (一) 14:19 (UTC)
- @AT:但根據關注度指引,「「假定」,意味着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只構成必要條件,而不能保證某主題一定能收入維基百科。即使某個主題符合上述標準,編者們也有可能達成共識,認為不應該為其另立一篇條目。例如,當條目違反維基百科不是什麼方針的時候。」,而Wikipedia:關注度_(熱帶氣旋)只是論述而非正式方針與指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06:25 (UTC)
- 「不是符合關注度就一定要收錄」,意思不是说「不符合關注度就一定要削除」。--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30日 (二) 08:16 (UTC)
- 我們從來都没有「只要風暴一命名就會有關注度」和「只要風暴有關注度就可以建立條目」這一共識!--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08:22 (UTC)
- 我從來都沒有「只要風暴一命名就會有關注度」這一意思,可是「只要風暴有關注度就可以建立條目」,建了條目便別刪,但未來大家(相信大家會)確保條目的品質,維基百科不是資訊擺放場,也再一次強調建了條目便別刪。--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30日 (二) 09:45 (UTC)
- 其實這樣很難有共識可言。--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09:53 (UTC)
- 一是就刪後重建。--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09:55 (UTC)
- “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只構成必要條件,而不能保證某主題一定能收入維基百科”,所以想要一个充分条件是吗?没问题。WP:NOT#PRINT:“维基百科並未有限制條目或者主題數量,只要條目能夠獲得查證並符合以下條件,即可寫成維基百科條目。”--Antigng(留言) 2018年1月30日 (二) 09:58 (UTC)
- 即使某個主題符合上述標準,編者們也有可能達成共識,認為不應該為其另立一篇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10:00 (UTC)
- 我讲的是WP:NOT方针,您讲的是WP:GNG指引,没有任何矛盾之处。--Antigng(留言) 2018年1月30日 (二) 10:02 (UTC)
- 編者的確可以達成共識,決議不建立部分符合關注度的條目。問題在於,有這個共識嗎?—AT 2018年1月30日 (二) 10:21 (UTC)
- 有些人反建議『收錄所有熱帶氣旋』,並稱「《關注度指引》在命名風暴方便完全是廢紙。」[10]--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10:26 (UTC)
- 如果确实这些气旋都有二次文献有效介绍的话,确实关注度指引在气旋方面是废纸,除非有其他的问题,比如侵权,否则确实没有任何理由删除这些条目。然后呢?--Antigng(留言) 2018年1月30日 (二) 10:29 (UTC)
- 品質不佳就要刪除條目?「即使某個主題符合上述標準,編者們也有可能達成共識,認為不應該為其另立一篇條目」敢問何來共識之有?感覺上閣下就只是在強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已吧。--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1月30日 (二) 10:58 (UTC)
- 為了忽略關注度指引,而無所不用其極,事實上,為何會有可供查證方針,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之維基百科不是新聞報導方針和關注度指引?基於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之建立條目的時機論述,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意見區Weather Synchronize的論述,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和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09/25#熱帶風暴玉兔_(2013年)至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09/25#颱風娜基莉_(2008年)有人所說「玉兔是有少許獨特性,但作為零影響的短命遠洋風暴,條目應該也保不了。況且溫帶氣旋變熱帶氣旋已有2008年颱風白海豚的先例。」「聖帕有吹襲日本,但條目沒有描述對日本破壞,應該影響甚微。」「根本沒辦法擴充,刷字數也不行,零影響兼太弱,沒救。」「英文版連條目都沒有。不是說要看齊,但想從英文版拿資料來改善中文版都不行。除非找到珊瑚帶來的破壞,否則它即使曾達颱風強度也沒用。遠洋風暴真的很難寫⋯⋯」「又是想改善也做不到,遠洋風暴是很麻煩的事,沒充足資料和內容根本不宜開條目。」「還可以做到些甚麼?又是沒甚麼可以擴充,撐不起獨立條目。」「一個颱風級熱帶氣旋,還要曾吹襲日本,竟然寫得如此垃圾級,不可救藥。況且又是沒英文版供應資料。」「可以做的根本有限,遠洋風暴條目很難事後補救⋯⋯」「沒救了,找到多些資料也擴充不了多少。遠洋風暴要麼即時寫好,否則別指望事後補救是可以起死回生。」(雖以關注度不足為由提刪,但意見仍有參考價值),根本不能得出『收錄所有熱帶氣旋(1920個風暴,包括1891個命名風暴)』的結論,基本上如果這樣就足以成為刪除或併兼的理據。--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8:49 (UTC)
- MCC214為了刪除條目,無所不用其極。在有來源的情況下《關注度指引》根本不存在。用論述挑戰方針指引,毫無勝算。--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8:59 (UTC)
- 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強烈熱帶風暴奇洛基_(2012年)、強烈熱帶風暴鴻雁_(2012年)又一因有關注度但沒有影響和沒有研究價值而復還的例子。--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9:14 (UTC)
- MCC214君,不如閣下解釋一下為何一定要有影響才可建條目?--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9:18 (UTC)
- 當時你發起Wikipedia_talk:关注度#保留所有熱帶氣旋條目的討論,其他用戶普遍認為『收錄所有熱帶氣旋』不可行,加上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意見區當中天秤君已說「「收錄所有熱帶氣旋」的話,那還要關注度幹嘛?」,故此恕不能得出你所說的結論。--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9:25 (UTC)
- (~)補充:即代表有關注度但没有影響和没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不一定要建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9:27 (UTC)
- 情況大有不同,其實當時Antigng君都說了,「如果所有有編號的熱帶氣旋都有文獻,那麼當然所有熱帶氣旋都可以收」。--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9:34 (UTC)
- 首先天秤君就不會同意「收錄所有熱帶氣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9:37 (UTC)
- MCC214君:他不同意無所言謂,反正我們是按照方行事。--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9:44 (UTC)
- 根據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M.Chan的方案,「不論是否獲得命名,正文部分(未計首段)篇幅最少弄得像今年苗柏的發展過程這樣。注意是「發展過程」和「影響」合共計算,以可擴充的篇幅計算,不以現有篇幅計算。熱帶風暴梅花、熱帶風暴馬鞍、熱帶風暴盧碧和2011年熱帶風暴蝎虎可能不符合此準則。」和你在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意見區當中說「在下的方案就是以可撰寫的內容作為收錄的準則。估計林天蓬君是想達成共識然後立為指引。」,再者天秤君在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意見區當中回應林天蓬「撰寫再多能影響關注度?」時說「當然可以,正因為在內容上有豐富內容和來源,才能顯現該條目的閱讀價值,那就是關注度了。」,可不可以解釋一下呢?況且人是活的,規則是死(板)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9:53 (UTC)
- 你想說甚麼?--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9:57 (UTC)
- 自己說過的你不會不知道,再將此與上文比較,如自相矛盾。--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01 (UTC)
- 不容許我改變主意?--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09 (UTC)
- 根據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修订删除方针的第二部分:「或許不需要提交刪除的條目問題」的修改,「如果一個條目具有關注度,但含有違反內容方針(例如中立的觀點、可供查證)的內容,除了將它提交存廢討論之外,也可以考慮刪除條目中違反內容方針的內容,或是按照下一小節中給出的建議,給條目掛上維護模板。」--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22 (UTC)
- 違反了那個內容方針?--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25 (UTC)
- 可供查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27 (UTC)
- 《可供查證方針》只是允許刪除內容而非條目。--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31 (UTC)
- 《可供查證方針》說明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這就是「一個條目具有關注度,但含有違反內容方針(例如中立的觀點、可供查證)的內容」。--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42 (UTC)
- 然而編者沒有承担舉證責任不代表條目要被刪除。--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45 (UTC)
- 基於天秤君在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意見區當中回應林天蓬「撰寫再多能影響關注度?」時說「當然可以,正因為在內容上有豐富內容和來源,才能顯現該條目的閱讀價值,那就是關注度了。」(內容上没有豐富內容和來源),在Wikipedia_talk:关注度#保留所有熱帶氣旋條目當中「其他用戶普遍認為『收錄所有熱帶氣旋』不可行」,「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意見區當中天秤君已說「收錄所有熱帶氣旋」的話,那還要關注度幹嘛?」」,「遠超刪除為最後手段的範疇」,「編者沒有承擔舉證責任」,條目就可被刪除。--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59 (UTC)
- 如何隨便說一句說話就可以挑戰規則,那麼規則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1:05 (UTC)
- WP:别管那么多。--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1:18 (UTC)
- 請說明如何改善維基百科。--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1:20 (UTC)
- 只有你和AAAA不同意WP:IAR。--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1:25 (UTC)
- 首先請勿誤解MC君與4A君之意見,他們何來「不同意《忽略所有規則》方針」?還有薇子的言論是絕不能拿來規則抗辯的,僅能以意見參考之用。首先薇子須承認,自己真的不能苟同將所有熱帶氣旋都創建條目,薇子認為創建條目的確是需要收錄價值,並且在適當情形下使用《忽略所有規則》方針(注意不是隨時都能運用)。再者,改善維基百科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而刪除所謂無價值頁面僅是消極手段,積極處理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內容編修、來源增豐、在合理使用的範疇中上傳影音資料等,但刪除頁面絕不能作為積極手段來處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日 (四) 12:30 (UTC)
- 要不要考慮為天氣系統(熱帶氣旋、溫帶氣旋...等)定一個類似WP:关注度_(数字)中的WP:1729規範?WP:1729這個規範有效的讓數字條目能有限度地收錄,WP:1729裏頭立了一個問卷討論1729可否收錄,並適用於其他數字,比如立一個叫做WP:熱帶風暴蠍虎立一個問卷討論熱帶風暴蠍虎可否收錄,並能夠適用於其他天氣系統。-- 宇帆(2/28加入維基將滿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聯絡) 2018年2月1日 (四) 11:33 (UTC)
- 「我從來都沒有「只要風暴一命名就會有關注度」這一意思,可是「只要風暴有關注度就可以建立條目」,建了條目便別刪,但未來大家(相信大家會)確保條目的品質,維基百科不是資訊擺放場,也再一次強調建了條目便別刪。」「不是符合關注度就一定要收錄」,意思不是說「不符合關注度就一定要削除」。你只是在不斷擴大解釋方針指引的意思。--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1日 (四) 15:14 (UTC)
- 如果開了條目,而條目裏面只是寫升降格時間,那本人寧願刪除它們(即使條目有關注度,但没有影響和没有研究價值)。--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日 (五) 05:37 (UTC)
- (-)強烈反对:就算只有升降格時間,至少讀者知道何時升格,何時降格,刪了就甚麼都不知道了。--M.Chan 2018年2月2日 (五) 06:41 (UTC)
- 引用AT君在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的話「所以?那不正正代表着那些幾乎都是愛好者內容嗎?」--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日 (五) 07:14 (UTC)
- 「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那麼自然可以寫。」--M.Chan 2018年2月2日 (五) 07:19 (UTC)
- 你所説的無一符合。--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日 (五) 07:20 (UTC)
- 如果條目裏面只是寫升降格時間,那寫在XXXX年太平洋颱風季當中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開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日 (五) 07:24 (UTC)
- 未見有方針容許這樣做。--M.Chan 2018年2月2日 (五) 07:28 (UTC)
- 所以還是那句「根據社群透過討論達成共識決定是否將其刪除。」+適當時候使用《忽略所有規則》方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日 (五) 07:32 (UTC)
- 本次共識趨向保留。--M.Chan 2018年2月2日 (五) 07:38 (UTC)
- 你只是在不斷擴大解釋方針指引的意思。--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2日 (五) 08:38 (UTC)
- 關注度不是一時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3日 (六) 09:28 (UTC)
- 有些人只是為了「為留而留」,而没有說明如何通過非刪除的手段有效地提高條目的品質。--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4日 (日) 03:49 (UTC)
- MCC214君:根本維基百科就是容許品質差的條目。--M.Chan 2018年2月4日 (日) 04:02 (UTC)
- 你還未回應「如何通過非刪除的手段有效地提高條目的品質」。--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4日 (日) 04:14 (UTC)
- MCC214君:在下無法通過非刪除的手段有效地提高條目的品質,不過刪除就一定不是提高品質,而根據現規則,如無違反《快速刪除方針》或《小小作品指引》,則不可至刪。--M.Chan 2018年2月4日 (日) 04:22 (UTC)
- 「如何通過非刪除的手段有效地提高條目的品質」改善條目。--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4日 (日) 05:11 (UTC)
- 就是,如果不提供「如何通過非刪除的手段有效地提高條目的品質」的任何理由,那就是只是為了「為留而留」。--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4日 (日) 06:38 (UTC)
- 其實《刪除方針》都說得很清楚「如果條目有問題,用戶可以不需要提交刪除。」「或許不需要提交刪除的條目問題:需要改進的文章,解決方法:將條目列入Category:維基百科清理中」「刪除應該為最後手段」
- Antigng君亦都說了「這沒有意義。維基百科沒有最後期限。『但刪除方針卻沒有相關條文』,完全錯誤。WP:DP#REASON第一條即「符合快速刪除守則任一標準的內容」
- 根據公告攔「現有1493個頁面需維基化」,而且有1940篇小作品。
- 所以MCC214想展開條目大屠殺。不,因為维基百科永远不会是高质量的,所以MCC214想刪除整個維基。
- 以上。--M.Chan 2018年2月4日 (日) 09:36 (UTC)
- Michael Chan,你曾想刪南北綫 (香港),東西綫 (香港),北港島綫 ,北環綫 ,南港島綫(西段) ,屯門南延綫 ,東涌綫延綫 ,東九龍綫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和環保連接系統這些已獲香港政府通過(或已興建中的)未來城市公交(見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2/27#南北綫_(香港)(雖由你撤回),當時你提議刪後重建,原因為「其一沒有關注度,其二引言不足以概括全文,其三大部份內容只得相關數據,其四水晶球,其五隻得三個來源,其六來源非第三方,其八全文違反可供查證方針。」)和堅持掛關注度模版[11][12][13][14] ,你就反而没有説,原來你寧願要刪除這些已獲香港政府通過(或已興建中的)未來城市公交,都不肯刪除已成歷史且沒有影響和沒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5日 (一) 11:03 (UTC)
- 這是不是對鐵路迷進行大屠殺?不,Michael Chan想刪除所有與鐵路相關的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5日 (一) 11:08 (UTC)
- 簡而言之,有關注度的留,沒有的刪。和品質完全無關。--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3:45 (UTC)
- 以前颱風條目破壞者的傀儡就是希望條目只是寫升降格時間[15][16],以維持相當差劣的條目品質,因而遭到社群反對[17][18],所以本人想「去颱風條目破壞者化」。--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6日 (二) 06:38 (UTC)
- 在下當然不喜歡只寫升降格時間,但是就算没人改善都不代表要刪削。況且沒有條目比有條目更差,颱風條目破壞者只會更高興。--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6:41 (UTC)
- 那就請劃去「就算只有升降格時間,至少讀者知道何時升格,何時降格,刪了就甚麼都不知道了。」那句。--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6日 (二) 06:59 (UTC)
- 亦請你提供「如何通過非刪除的手段有效地提高條目的品質」改善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6日 (二) 07:01 (UTC)
- 不如閣下先提供「刪削條目如何提高品質」--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7:05 (UTC)
- 為何要刪削?就如一個蘋果(維基百科的全部條目)裹面的蟲和蛀了的地方(某些條目的品質相當差劣),一旦蘋果裹面有蟲和蛀了的地方,那蘋果就只有丢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6日 (二) 07:11 (UTC)
- 其他一個有蟲和註了的地方(應該是在維基百科符合《快速刪除方針》或《小小作品指引》)固然要刪削。但如果蘋果本身很只是酸(其他品質不好的條目),而閣下很餓,閣下會選擇丟棄嗎?--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7:21 (UTC)
- 蘋果(維基百科的全部條目)酸了(某些條目的品質相當差劣)你吃下去(通過非刪除的手段改善條目品質)亦吃不下(改善不了多少),就惟有丟棄(刪削)。--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6日 (二) 07:35 (UTC)
- 大家的標準不同。目前規則是符合《快速刪除方針》或《小小作品指引》方可刪削(蘋果有蟲方可丟棄),而閣下建議刪除其他條目(酸的蘋果)。但閣下的標準是不可行的,因為隨便按一個隨機條目都很難達到以上標準。--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7:57 (UTC)
- 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Wikipedia_talk:關注度_(熱帶氣旋)#再提修改關注度_(熱帶氣旋)和這裏的討論當中,暫時而言大多都認為不應為所有熱帶氣旋建立條目,只可以保留未刪除的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2日 (一) 11:40 (UTC)
- (?)疑問: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B dash、user:CHING WAI KONG、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維多利亞-伊恩、user:3ATENU,其他人呢?下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3日 (二) 10:26 (UTC)
- 亦歡迎user:和平至上、user:nivekin等人參與討論。--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3日 (二) 10:30 (UTC)
- 投票不能代替討論。既然刪除方的刪除理據不存在,則意見視為無效。--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11:05 (UTC)
- (:)回應:其實我覺得,就算有關注度但没有影響和没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條目,都有他們的保留的原因,一但删除,氣象迷只能自行找回該熱帶氣旋資料。--TY.Hato2018年2月18日 (日) 01:26 (UTC)
- 問題是現今的颱風條目資料失實(如熱帶風暴溫比亞 (2000年)有為所經過的國家造成災害甚至有人命傷亡,但條目卻寫沒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1日 (三) 10:00 (UTC)
- @MCC214:其實仍然沒有共識顯示這可以成為刪除的理由。--M.Chan 2018年2月21日 (三) 10:22 (UTC)
- @MCC214:閣下身為熱帶氣旋相關條目參與者,看見條目不足之處是可以協助完善條目的編輯,而不是做為提刪的理由。當然閣下是可以提出刪除申請,但綜上討論顯然是沒有共識顯示這可以成為刪除的理由。--🍫|주인공~✿ 2018年2月21日 (三) 23:41 (UTC)
- @MCC214:没有影響和没有研究價值是重要度的問題,Wikipedia:重要度只是論述,和Wikipedia:關注度_(熱帶氣旋)一樣,都不是刪除的理由,關注度才是。--M.Chan 2018年2月22日 (四) 07:34 (UTC)
- 我認為影響程度和研究價值不是決定刪除與否的依據。天蓬大元帥※會客歡迎參加熱帶氣旋創作競賽 2018年2月24日 (六) 10:57 (UTC)
- 本人認為基於「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維基百科不是網誌、網站空間提供者、社交網絡或追思網站」和「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故收錄所有熱帶氣旋其實就與NOT方針的條文所抵觸,如是者Michael Chan的「如果所有有編號的熱帶氣旋都有文獻,那麼當然所有熱帶氣旋都可以收」的理據是没有被接受的可能(因Michael Chan的提案與NOT方針的條文有所抵觸),本人之所以建議有關注度但沒有影響和沒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條目要刪除,就是某程度上基於NOT方針,再者刪除方針亦說「任何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內容」是可以刪除的,而不適合百科全書的連結就是NOT方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6日 (一) 07:56 (UTC)
- @MCC214:通過《關注度指引》就已經代表符合《收錄準則》上述條文。--M.Chan 2018年2月26日 (一) 08:36 (UTC)
- 收錄準則表明「然而,维基百科的目标是一部高品质百科全书,我们希望它收录的每一个条目都有发展成为完美条目的潜力。这要求其收录的条目同时符合包括中立的观点、可供查证、非原创研究和維基百科不是什麼在内的各内容方针。」--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6日 (一) 09:00 (UTC)
- @MCC214:所以呢?--M.Chan 2018年2月26日 (一) 09:04 (UTC)
- 所以為何不能收錄所有熱帶氣旋和要刪除有關注度但沒有影響和沒有研究價值的熱帶氣旋條目吧。--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6日 (一) 09:06 (UTC)
- @MCC214:有沒有影響和沒有研究價值都不會影響熱帶氣旋條目是否符合上述條件。--M.Chan 2018年2月26日 (一) 09:19 (UTC)
貴為FA的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為一個FA,本人打算完善FA,卻獲告知「請說明其他風暴條目的格式有甚麼好處值得本條目跟隨」,這代表FA要原封不動了吧。
譲不讓完善FA取決於社群共識,所以還是有請user:Karta0800900、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Michael Chan、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A2569875、user:Tenbeens、user:AT、user:Wong128hk、user:維多利亞-伊恩、user:3ATENU、user:Theodore Xu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亦歡迎其他用戶參與此討論,謝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0:50 (UTC)
- 各文相异,为什么一定要跟隨其他条目的格式呢?--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0:55 (UTC)
- 对,FA就是有他的独特之处。--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1:01 (UTC)
- 另外,请勿不停提及众多的用户,拜托,没有意见才提及(ping),这个已经是众多用户监视的页面,否则列入黑名单。--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1:01 (UTC)
- 例如有紅鏈,字眼不妥當(加羅林群島附近的季候風槽催生出一股熱帶擾動)(季候風槽在馬紹爾群島附近催生出一股熱帶低氣壓)(南海有環流形成,其南部還關聯有對流)(季候風槽中催生出一股規模很小的熱帶低氣壓)(帛琉西北方向的對流區出現增長,半伴隨有微弱環流。中等強度的風切變令雷暴四下分散,但系統還是逐漸組織起來)(對流和外流都有增長)(這天接下來的行進路徑在琉球群島和北馬利安納群島之間形成大型環路)(環流周圍有深層對流和外流持續存在)等,Milenyo在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热带风暴黄蜂(米伦约)中是(0214)卻没寫[19],和没有國際官方英文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1:07 (UTC)
- MCC214,有谁规定条目不能有红莲?红莲是可以存在的 对这就是红莲 可以接受的--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1:17 (UTC)
- 維基百科:典範條目標準表明:
一篇典範條目展現出我們最好的作品,並以專業的寫作標準和介紹且大致附有可靠來源可供查證。除了滿足所有維基百科條目的內容方針,它具有以下特徵:
- 它是—
- 編寫良好:它的行文具有吸引力和專業水準;
- 全面:它沒有忽略主要事實或細節,並將主題置於內文中;
- 考證充足:針對相關文獻進行全面而有代表性的調查。聲稱可以由高質量的可靠來源進行驗證,並在適當的情況下得到內文引用的支持;
- 中立:它公正地展現觀點,沒有偏頗;
- 穩定:它不受正在進行的編輯戰影響,除了回應典範條目評選外,其內容每天都沒有明顯的變化。
- 它遵循格式手冊,包括提供—
- 序言:一個簡明的序言章節總結了主題,並為讀者準備了後續部分的細節;
- 合適的結構:一個實質但不是蓋過一切的分級章節標題系統;
- 引用一致:在標準1c要求下,使用腳註進行內文格式的內文引 (<ref>Smith 2007, p. 1.</ref>)或哈佛參考(Smith 2007, p. 1)—請參閱有關格式參考的建議的列明來源。不需要使用引文模板。
- 媒體。它在適當情況下有圖像和其他媒體,簡潔的題注和可接受的版權狀況。圖像遵循文件使用方針。非自由圖像或媒體必須符合包含非自由內容的標準,並附上相應的標籤。
- 長度。它始終聚焦於主題,而不會深入不必要的細節,並使用摘要格式。
你們認為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符合了FA標準那一/幾條甚至全部,或是沒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1:37 (UTC)
- 重审讨论说明了一切。个人来说,广义上,符合全部标准。狭义上,不完全符合。--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2:07 (UTC)
- 條目所有權問題(任何人對條目都沒有所有權),方針寫得很明白了,個人覺得沒有在這裏討論的必要。-- ρ α ν ζ ε υ!·Ϟ Ϡ 2018年1月28日 (日) 14:10 (UTC)
- 閣下在編輯該條目前應詳細閱讀維基百科各項規則,同時應確實瞭解WP:GA及WP:FA相關要件,敝人在詳細閱讀該條目後合理懷疑閣下並不承認相關投票結果及相關討論,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敝人認為閣下應與相關編輯用戶達成共識後再行編輯以避免發生編輯衝突為佳。--🍫|留҉言҉ 2018年1月28日 (日) 15:53 (UTC)
- 如果这个条目没有达到FA标准,当时参与FA评审的用户不会投出支持票,上述问题不存在。中二少年西奥多 批判 2018年1月29日 (一) 05:04 (UTC)
- @Michael Chan、卡達、Theodore Xu:其實就這個FA來看,本人只能認為此為低至中等的FA,此FA本身都有翻譯腔(如本人以上所寫),語句不當(如本人以上所寫),並且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的問題未解決,就貿然通過FA重審,本人認為通過FA重審,則變相承認菲律賓非官方華語釋名的問題没有爭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5:10 (UTC)
- 所以这和您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有何关联?重审:如果这个条目没有达到FA标准,当时参与FA评审的用户不会投出支持票。如果您觉得不符合标准,敬请提交重审。中二少年西奥多 批判 2018年1月29日 (一) 05:12 (UTC)
- 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的問題一日未解決,一日都會可能發生編輯戰,那就已不符合FA標準。--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5:13 (UTC)
- MCC214君:在中文維基百科在非首段位置寫英文名本身就應該非常小心,除非英文名的重要度很高,否則是不應該在條目使用的(首段除外)。撫心自問,有中文媒體會用在提及天鴿時在旁邊括上Hato的麼?非官方譯名本身就受到《原创研究方針》支持「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且如果有爭議,由可靠來源發表的譯名優先使用,其次先到先得。如果想挑戰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首先要挑戰前述方針。--M.Chan 2018年1月29日 (一) 05:38 (UTC)
- 英文名為官方譯名,你這樣説即是否定英文名為官方譯名的公信力,使該條目的公信力下降,並且間接承認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的問題没有爭議!@Michael Chan:--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6:47 (UTC)
- MCC214君:英文原名的公信力當然沒有問題,然而在中文圈子重要度較低。本人重申,菲律賓非官方華語釋名為《原創研究方針》所容許,閣下認為一篇連方針都不遵守的條目能夠成為FA?典範條目標準之一為「它沒有忽略主要事實或細節」,閣下認為忽略了菲律賓非官方華語釋名算不算是忽略了細節?--M.Chan 2018年1月29日 (一) 07:56 (UTC)
- 維基百科條目並不依據中文媒體對颱風的說法,否則維基百科只會淪為新聞報道。--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7:58 (UTC)
- 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是有爭議,而非没有爭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8:00 (UTC)
- (~)補充:而且英文原名是包含意義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8:01 (UTC)
- MCC214君:既然符合方針,你說甚麼也是徒勞。除非閣下提議修改方針。--M.Chan 2018年1月29日 (一) 08:04 (UTC)
- 中文圈子會在提及天鴿時在旁邊括上Hato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8:07 (UTC)
- 沒有見過這樣做的,如你所說,那麼每個段落都可以標註英文,到時這裹就變英文維基了。--M.Chan 2018年1月29日 (一) 08:11 (UTC)
- 中文維基都可以有英文來源,為何每個段落就不可以標註英文?難道中文維基有英文來源就變英文維基了嗎?--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9:20 (UTC)
- (*)提醒M.Chan君,我建議閣下可以邀請MCC214君前往熱帶氣旋專題的討論頁就菲律賓的華語名稱進行討論,先前天秤君在Talk: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典範條目重審有提出條目命名要素優先次序如下:
- 國際名稱(1999年以前則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
- 菲律賓熱帶氣旋名稱,如熱帶低氣壓威爾瑪 (2013年)。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編號,如熱帶低氣壓WP012016。
- 具其他機構編號或其他慣用稱呼者,如熱帶低氣壓618、丁丑風災。
- 無特殊稱呼者,則以「公元年份+月份+侵襲處+热带低压」稱之,如2009年9月越南热带低压。
另外,我必須(~)補充關於菲律賓華語譯名的部分,PAGASA的華語譯名屬非官方譯名,如果有更進一步有官方所認可的華語譯名會更加理想。雖然華語譯名具有關注度問題,但這個名稱的本身就受到《原創研究方針》支持「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且如果有爭議,由可靠來源發表的譯名優先使用,其次先到先得。--🍫|留҉言҉ 2018年1月29日 (一) 09:26 (UTC)
- 本人認為應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始終強塞一個非官方譯名是沒有意思的,明明官方就没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06:34 (UTC)
- 閣下指出「應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是否適用於整個熱帶氣旋獨立條目,若是的話,那麼包含氣旋、颶風的條目名稱勢必會回歸到原文,這影響數量不可小看。另外,若按照閣下的標準,冬季風暴、歐洲風暴、亞熱帶氣旋、溫帶氣旋等的獨立條目亦會受到影響,閣下若沒有任何的配套措施或是其他解決方案,不應該提出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留҉言҉ 2018年1月30日 (二) 08:10 (UTC)
- 純太平洋颱風季忽略原創研究方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08:18 (UTC)
- 可不可以別再ping人了!還有一直以「官方無譯名」作為藉口,在下看來6+的所有颶風條目都該被提出撤銷FA和GA。先前閣下說只管太平洋颱風條目,那或許只是藉口要逃避,其他氣象優典條目都有使用非官方譯名的事實吧。--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1月30日 (二) 10:50 (UTC)
- (?)異議@Tenbeens:閣下是否不了解兩岸氣象部門對於其他洋域的追蹤概況,其他洋域的譯名包括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國氣象局都會針對部分的氣旋進行翻譯,這類的部分由於係屬官方氣象部門,亦可視為是官方譯名,閣下的都有是否言之過重?--🍫|留҉言҉ 2018年1月31日 (三) 02:01 (UTC)
- (:)回應@卡達:更正,大部分的其他洋域熱帶氣旋條目。--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1月31日 (三) 02:05 (UTC)
- 再者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叫颱風而不是叫颶風。--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7:34 (UTC)
- (?)異議@Tenbeens:閣下是否不了解兩岸氣象部門對於其他洋域的追蹤概況,其他洋域的譯名包括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國氣象局都會針對部分的氣旋進行翻譯,這類的部分由於係屬官方氣象部門,亦可視為是官方譯名,閣下的都有是否言之過重?--🍫|留҉言҉ 2018年1月31日 (三) 02:01 (UTC)
- 什麼叫"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Temp3600(留言) 2018年1月30日 (二) 13:09 (UTC)
- 本人認為應在西北太平洋太平洋颱風季上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7:31 (UTC)
- 當年的FA評審的用戶只是認為劉嘉改了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之後「譯自英語特色條目,來源充足,可供查證,內容全面/充足/豐富,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寫的不錯」才評選成為FA的,而非格式没有問題和應該有紅鏈甚至翻譯腔,再者基於先到先得原則,劉嘉改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之前的格式的確為強度+颱風譯名(英文官方譯名)[20],而颱風季只有一個FA條目「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相反颶風季有22個FA條目。(見[21])--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7:29 (UTC)
- @MCC214:我與Aotfs2013君的立場相同,不喜歡將維基百科的貢獻視為是一個量化的評比。同時我必須強調,維基百科的條目的評選從來不會要求條目按照編輯的慣例進行提名,而是必須要符合維基百科的編輯守則。否則,許多採用颶風模板的颱風條目(如:颶風奇羅)豈不是都要重新被檢視?若回顧當初的評選,格式若有問題早已被提出,不會等到現在重審過後仍未被提出。經過首次候選到二次重審這段期間也歷經了不同的評選人,符合公開、透明、民主的原則,不知道閣下的問題是從何而生?--🍫|留҉言҉ 2018年2月1日 (四) 07:48 (UTC)
- 分條目標題包含有爭議的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8:15 (UTC)
- 請在援引《忽略所有規則方针》時解釋如何改進維基百科。如果閣下認為《原創研究方針》有所錯誤,應提案修訂。--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8:39 (UTC)
- 你知道為何TD君會移除有爭議的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22][23]?Weather Synchronize為何在Wikipedia_talk:热带气旋专题#有關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條目名稱的若干建議説「雖則以PAGASA命名作為條目名稱是有先例,但PAGASA命名只限菲律賓使用,且不會有官方的中文翻譯,小弟不認為PAGASA命名比JTWC編號理想。熱帶低氣壓南度 (2017年)就是這個情況,我不知「南度」是誰給的譯名,內文甚至沒有PAGASA命名該熱帶低氣壓為「Nando」的來源,以「南度」為命名是無法服眾。小弟建議把JTWC編號的比重移至PAGASA命名之上,最少氣象愛好者都知道是甚麼,在討論區/Facebook專頁上大多亦樂意用此編號作識別。至於通用和正式編號,考慮到一般討論都以通用編號為準,而正式編號亦要到出了Best Track才確認,小弟的提議是先以通用編號及年份作命名(必須和使用國際命名的做法一致,包括年份,否則會被以無獨特性為由提刪),到出了Best Track時才轉用正式編號,例如先開「熱帶低氣壓01W (2016年)」,後再重新命名為「熱帶低氣壓WP012016」。......」--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9:00 (UTC)
- 然而天秤君卻說「問題是JTWC編號無媒體使用之,PAGASA名稱則有(菲律賓媒體會使用),若媒體與氣象機構相較,後者顯然更親近於大眾,所以反而是PAGASA名稱會更通俗一些,JTWC編號亦僅研究氣象的人或是氣象迷才看得懂,而非閣下所謂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甚麼」,會閱讀條目的人又不是只有氣象迷或研究氣象的人。還有個人認為應該訂立一套標準,免得後續出現編輯戰,不能因為2013年熱帶低氣壓威爾瑪是過去的條目而不改,放在那兒總有一天,還是會有人特意去改成「熱帶低氣壓WP302013」或「熱帶低氣壓30W (2013年)」而引發爭議。」--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9:03 (UTC)
- 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是有爭議,而非没有爭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01 (UTC)
- 不停重複這句是沒用的。除非《原創研究方針》相關段落消失。--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04 (UTC)
- 想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的爭議消失,除非你說服了我,TD和Weather Synchronize。--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07 (UTC)
- 就算說服不了你們,因為你們的理據是違反了方針,所以都沒用。--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15 (UTC)
- 如上「除非你說服了我,TD和Weather Synchronize」,否則繼續就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忽略所有規則方针》,因為不見共識。--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20 (UTC)
- 這解釋這樣如何改善維基百科。--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22 (UTC)
- 根據Wikipedia:非原创研究#翻译,「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如果自行翻譯的版本受到了質疑,眾編者就應協力改善,以達成眾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遵守版權限制的前提下,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和根據Wikipedia:命名常规#命名冲突:
- 根据之前的社群投票共识:
- 如果:
- 发生由于现有的命名原则不足造成的移动战;
- 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
- 则:
- 使用條目符合命名方針的最初使用名稱(即將條目名稱恢復為爭議發生或移動戰之前的狀況);
- 在共识產生之前,作為該條目的名稱。
- 如果:
- 根据讨论达成的共识:
- 如果:
- 命名中,在可靠来源没有中文译名,或可靠来源的中文译名均不符合命名方针时,可以根据工具书或其他可靠来源译出中文译名。当循此方式译出的中文译名造成移动战,且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时;
- 则:
- 使用条目符合命名方针的原文名称;
- 在共识产生之前,作为该条目的名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31 (UTC)
- 如果:
- 另外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最早使用且符合方針的名稱是強度+颱風譯名(英文官方譯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34 (UTC)
- 這是格式爭議,不是翻名爭議。--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39 (UTC)
- 天秤君說「關於「原創譯名」使用與否的討論,亦可參閱此討論串。」(見[24]),實指Wikipedia:非原创研究#翻译和Wikipedia:命名常规#命名冲突。--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59 (UTC)
- 僅參閱討論內容。--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日 (四) 11:23 (UTC)
- 煩請閣下改善簽名格式、勿濫用粗體字強調,還有閱讀排版也都被閣下弄亂了,這討論串簡直是視覺上的浩劫!首先,格式和譯名是兩碼子事。前者無任何規則指出,加上方才卡達君明言「從來不會要求條目按照編輯的慣例」,當然不能成為所謂該條目「品質差」的藉口,「主觀認知上的不習慣」又何時成了妨礙條目品質進步的理由?至於後者則有《非原创研究.翻譯》、《命名常規》等規則作援引,原則上閣下應該針對這兩者的內容提議修正,而非公然挑戰、遊戲規則,不斷跳針主觀認知對於爭議解決可是一點幫助都沒有。還有閣下另提及有關Weather Synchronize君(以下簡稱WS)及Typhoon Destroyer君(以下簡稱TD)的言論與舉動,TD君是因為該譯名不符合編輯慣例而作出之,而WS明明就是針對PAGASA名稱僅限於菲律賓使用、中文氣象圈鮮少使用、無官方譯名等理由進行批判,希望使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來稱呼,根本不是因為「非官方譯名」本身有爭議,閣下很明顯是在偷換概念!--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日 (四) 11:23 (UTC)
- 如你所說以後格式就會是颱風蘇迪羅(蘇迪勒)(漢娜)了吧(超強颱風蘇迪羅 (2015年))。--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1:40 (UTC)
- 閣下會引用他人言論卻不懂得照字面上理解言下之意也罷,但不該選擇性忽視薇子曾在重審提名中所言「條目命名要素的優先次序」!--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日 (四) 11:53 (UTC)
- 如果叫他們將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更換至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本人相信他們不會支持此更換。--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日 (五) 06:04 (UTC)
- 閣下偏見真的不少,薇子會支持更換。--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3日 (六) 05:12 (UTC)
- 簡而言之,英文名不應出現在中文維基百科的標題上,如果可以的話,以後寫「發展過程」就變成「發展過程(Meteorological history)」了。--M.Chan 2018年2月2日 (五) 06:48 (UTC)
- 學術性名称可以。--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2日 (五) 08:35 (UTC)
- 如果叫他們將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至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除外)的格式更換至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幾可肯定會發生編輯戰,到時就會因全保護而無法編輯!--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3日 (六) 09:33 (UTC)
- 閣下又知道這樣改會有編輯戰了?還是這場編輯戰將由閣下發起?--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3日 (六) 11:59 (UTC)
- (*)提醒@MCC214::在討論相關條目編輯手段時,請不要預設「肯定會發生編輯戰」的既定立場,這樣的說法是無助於討論,在座的編輯都在等待您回應所有的問題,而不是就方針、規則等內容擴大解釋與迴避問題,這樣子是無助於所有問題的討論,也不會有任何的結果。同時,我在此必須提醒閣下,任何的討論都必須遵照維基百科的規則進行,請不要假定其他編輯的立場或是表示其他編輯與閣下同一陣線,這些都無助於閣下討論的立場,亦有可能違反善意推定原則。在此,我必須重申過去Tenbeens君所言:「閣下應對重審討論進行動態追蹤,並合理解讀討論內容,而非對相關討論內容置之不理或誤解。還有,不是自己覺得這格式和其他條目不統一,而以不合自己的胃口為由來提刪,並強迫大家對此條目討論出共識。事實是,在該次重審討論中亦無產生任何共識。」--🍫|留҉言҉ 2018年2月3日 (六) 12:14 (UTC)
- (:)回應@Tenbeens:請不要跟著闖紅燈閣下所指「這場編輯戰將由閣下發起?」嚴重違反善意推定原則,請閣下發表言論應更加謹慎,應就事論事而非針對特定維基人以偏概全。--🍫|주인공~✿ 2018年2月18日 (日) 07:18 (UTC)
- 閣下又知道這樣改會有編輯戰了?還是這場編輯戰將由閣下發起?--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3日 (六) 11:59 (UTC)
- 根據小弟長時間的參考和推斷之後,將發表其個人的言論和見解。小弟強烈譴責MCC214不負責任的言論,雖說我跟他的立場是一樣,並不代表我有跟他同一陣線的意思,小弟所有的編輯都是根據其他條目的參考而進行修改。反之,有人卻在背後打小報告/故意自行修改而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是誰我就不點名,自己心照吧。我說出來大家都不好過。--TD 2018年2月3日 (六) 13:36 (UTC)
- 本人只是根據推測說編輯戰有可能發生,並不是一定會發生,而且本人以「他們」作稱呼,而不是本人,我或閣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4日 (日) 03:58 (UTC)
- MCC214君:《命名常規方針》定曰:「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可供參考。既然條目名都不標註英文,章節標題也是同理。--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6:53 (UTC)
- 等待TD君回應,本人不再補充。--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6日 (二) 07:32 (UTC)
- 「如果叫他們將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至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除外)的格式更換至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幾可肯定會發生編輯戰,到時就會因全保護而無法編輯!」,2月3日所説的一語中的,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已被半保護,現時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編輯戰仍在進行,Tenbeens和卡達,一早本人已預知會發生編輯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5日 (四) 07:53 (UTC)
- (!)抗议: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請閣下不要預設本人之立場!只要在社群間達成共識的事情,本人是會遵照社群共識進行編輯,請閣下不要隨意預測我的立場。天秤君同樣會是依照和平、理性的方式尋求社群共識,而不是透過大量的辯解要求所有編輯達成自身的利益或共識!--夫怦R주인공~✿ 2018年2月18日 (日) 03:08 (UTC)
- 忘了自己說過什麼,還說大家誤解閣下語意?「幾可肯定會發生編輯戰」和「不是一定會發生」兩種說法是否有所出入?回歸正題,之所以出現此次編輯戰,乃因共識仍未產生所致,大家都很努力集結出共識,縱然規則可以忽視,但共識必須是諸位編者有目共睹,望閣下理解。--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7:16 (UTC)
- (?)疑問: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B dash、user:CHING WAI KONG、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維多利亞-伊恩、user:3ATENU、user:Typhoon Hato,其他人呢?--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5日 (四) 07:58 (UTC)
- (:)回應:為什麼不使用以下方法?
熱帶氣旋中文名稱 (熱帶氣旋英文名稱) PAGASA: PAGASA英文名稱 (PAGASA中文名稱) 這樣應該可以解決問題?--TY.Hato2018年2月16日 (五) 05:13 (UTC)
- Typhoon Hato君:因為這樣完全違反方針。《命名常規方針》規定了:「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如果這樣的格式可以的話那麼以後就會出現了「颱風季預測(Seasonal forecast)」、「香港(Hong Kong)」,可能日文,法文都爭着列出了。--M.Chan 2018年2月17日 (六) 07:24 (UTC)
- (:)回應:其實你能不能斷章取義?M.Chan因為《命名常規方針》表示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但該氣象局在菲律賓,並該地人民使用英語和菲律賓語,而中文翻譯只在華人區使用,所以英語比中文翻譯更加常用,因此希望你能不能從多方面思考--TY.Hato2018年2月17日 (六) 15:13 (UTC)
- 「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這句是在為條目命名提供限制,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這句則在限制條目內文。況且如果閣下說的成立,那麼颱風天鴿就真的要移動到Typhoon Hato了。--M.Chan 2018年2月17日 (六) 16:25 (UTC)
- (:)回應:《命名常規方針》表示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大部分熱帶氣旋條目的命名都有加外文原文在條目的首行,卻你是否跟從英文版的例子進行修改,而出現這個名稱翻譯問題M.Chan?--TY.Hato2018年2月18日 (日) 0:33 (UTC)
- 所以附在條目的首行就夠了,無必要附在章節上。而且首篇太平洋颱風季條目本來就是這樣子的。--M.Chan 2018年2月18日 (日) 02:38 (UTC)
- 要是大部份颶風季條目又該怎麼辦?也要如此辦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7:16 (UTC)
- 颱風季只有一篇是FA。--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1日 (三) 10:03 (UTC)
- 個人認為颱風季條目應與颶風季條目分開來看,再者命名常規已強調「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英文官方譯名原自菲律賓,而菲律賓人民普遍使用英語和菲律賓語,而中文翻譯只在華人區使用,此符合命名常規當中「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的原則。--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6日 (一) 08:08 (UTC)
- @MCC214:錯。「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這樣曲解方針完全是Point的行為。--M.Chan 2018年2月26日 (一) 08:33 (UTC)
- 那中文譯名呢?符合關注度嗎?--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6日 (一) 08:57 (UTC)
- @MCC214:在中文根本完成沒有人會以Hato稱呼天鴿。--M.Chan 2018年2月26日 (一) 09:03 (UTC)
- 在菲律賓不會有人用阿加頓來稱呼Agaton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6日 (一) 09:11 (UTC)
- @MCC214:中文維基百科是給全世界華人閱讀的。--M.Chan 2018年2月26日 (一) 09:16 (UTC)
- 建議將現行格式改為「熱帶氣旋中文名稱(菲律賓華語譯名)」,由於反對方理據消失,公示七日。--M.Chan 2018年3月2日 (五) 05:34 (UTC)
- (菲律賓華語譯名)不符關注度!--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日 (五) 05:38 (UTC)
- @MCC214:《關注度指引》表明不限制條目內容!--M.Chan 2018年3月2日 (五) 05:41 (UTC)
- 此公示有極大爭議,即使此通過本人和Typhoon Destroyer亦不會承認(Typhoon Hato有可能不會承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日 (五) 08:04 (UTC)
- @MCC214:因為你們的理論違反方針,故不能指納,更連一個合理的理論都舉不出。--M.Chan 2018年3月2日 (五) 08:30 (UTC)
- (菲律賓華語譯名)公信力不足!那以後就會有亞加頓,亞嘉頓,阿嘉頓(Agaton),巴施洋,巴施揚,巴施楊,巴斯洋,巴斯楊(Basyang),甚麼都可以。--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日 (五) 09:24 (UTC)
- @MCC214:不要再point了!維基百科上沒有公信力方針,你應該去挑戰《原創研究方針》!--M.Chan 2018年3月2日 (五) 09:52 (UTC)
分段A
基於名從主人,以及現時看似無共識,再不用WP:SNOW就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戰了[開玩笑的]。使用菲律賓華語譯名之提案无共识,故仍應避免使用或提及。另:@MCC214、Michael Chan:該是时候提议设立《公信力方針》了[可能不是開玩笑的]。— 卍・〇・卐 2018年3月4日 (日) 14:00 (UTC)
- Sanmosa君,注意名從主人原則僅限於中文,否則英國條目要用英文命名,法國條目要用法文命名。--M.Chan 2018年3月4日 (日) 14:16 (UTC)
- @Michael Chan:請勿
過份狹隘解釋扭曲《名從主人》。— 卍・〇・卐 2018年3月4日 (日) 14:27 (UTC)- 然而的而且確白紙黑字,明文規定了,又如何算是過份狹隘?--M.Chan 2018年3月4日 (日) 14:31 (UTC)
- @Michael Chan:《名從主人》有言:
- @Michael Chan:請勿
“ |
如果一個條目所描述的主體事物,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裡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 |
” |
既然菲律賓華語譯名不是官方译名,則不應採用。至於你所爭论之点(菲律賓華語译名比英语更應優先採用),个人看過一份菲律賓華語報章(菲律賓商報),未見有採用菲律賓華語为译名者。— 卍・〇・卐 2018年3月4日 (日) 23:43 (UTC)
- 「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裡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並不代表沒有官方中文資料的時候可以使用英文名稱,事實上《原創研究方針》規定了「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02:53 (UTC)
- @Michael Chan:「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裡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並不代表沒有官方中文資料的時候不可以使用英文名稱,事實上《原創研究方針》規定了「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並无表明必須。—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08:32 (UTC)
- 同意,可以不等同必須,「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不等於「維基百科編者必須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5日 (一) 08:38 (UTC)
- 「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如果自行翻譯的版本受到了質疑,眾編者就應協力改善,以達成眾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遵守版權限制的前提下,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現在有人已證明菲律賓華語譯名不太有可靠來源支持,何來「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和「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之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5日 (一) 08:43 (UTC)
- 据《命名常規》:
“ | 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最常見的名稱,但是不要和其他的人或物的名稱混淆。如果存在同名事物,可以使用消歧義頁面。 | ” |
在存在官方中文译名,並已作为条目名称时,在阐釋一事物时,當英文本名比中文译名更能有效阐釋该事物时,应當採用英文本名,而非不可供查证的中文译名。另外,請@Michael Chan君不要因過分固執於方針而忽略人類常規。沒有人会知道你是指那个「阿加頓」或「必行(Bising)」(你查了也不知道是哪个),但正常人一查「Hato」就知那是「天鸽」。—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08:48 (UTC)
- 劣質條目的存在,或許還可以接受;但把優質條目劣質化,則絕不可接受!—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08:55 (UTC)
- @Sanmosa、MCC214君:「優先使用」,即是沒有了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的話自行翻譯都沒有問題。而且在中文維基百科使用中文是常識,如果真的按照你們的說法「可以不等同必須」,即是你們認為整個條目通篇外文都沒有問題?而且不單是菲律賓世界日報,連台灣自由時報也有使用,反之沒有找到中文媒體直接使用英文名來稱呼之。--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09:49 (UTC)
- @Michael Chan:
在菲律賓,竟然只有菲律賓世界日報使用?真神奇!在菲律賓也幾乎沒人用的名,在台灣用,不算是例子(我也提過《菲律賓商報》的)。另外,请勿扭曲本人原意:「可以不等同必須」並非指整個條目通篇外文都沒有問題(絕對性),而是指间中使用外文並沒有問題(相對性),否則我也不会在WP: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8/03/05#Kwu Tung North表達了「应移入英文維基」的意見了(如果英文維基已經有該英文條目的話,我早就投刪除票了)。—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09:59 (UTC) - 請以中文為準。至少在中文媒體阿加頓比Agaton更常用。Agaton甚至沒有中文媒體使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0:27 (UTC)
- @Michael Chan:未見在中文媒體「阿加頓」比Agaton更常用。兩者一樣形蹟罕至。—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0:32 (UTC)
- 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就有一些。那麼也請你舉出一些中文媒體便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的例子。--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0:36 (UTC)
- @Michael Chan:你又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指中文媒體会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而是中文媒體既不会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亦不会用菲律賓華语译名稱呼。还有,你提及了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请直接提及该(等)來源。你真的要我舉出一些中文媒體便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的例子的话,那我就惟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台灣自由時報也有括著「Agaton」。—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11 (UTC)
- 為何臺灣用的不算?[25][26][27]。--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1:21 (UTC)
- @Michael Chan:上面那句「台灣不算」,我已經刪除了。但除了《菲律濱世界日報》和台灣《自由時報》以外,還有沒有其他?(不一定要從条目中找)。—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26 (UTC)
- Sanmosa君:這些已經足夠了。--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33 (UTC)
- @Michael Chan:個人認為認受性仍然不足。内地呢?港澳呢?星洲呢?大馬呢?—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3:39 (UTC)
- Sanmosa君:在沒有找到相關資料時仍然應該中文優先。--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50 (UTC)
- @Michael Chan:個人認為認受性仍然不足。内地呢?港澳呢?星洲呢?大馬呢?—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3:39 (UTC)
- Sanmosa君:這些已經足夠了。--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33 (UTC)
- @Michael Chan:上面那句「台灣不算」,我已經刪除了。但除了《菲律濱世界日報》和台灣《自由時報》以外,還有沒有其他?(不一定要從条目中找)。—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26 (UTC)
- 為何臺灣用的不算?[25][26][27]。--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1:21 (UTC)
- @Michael Chan:这……基礎未免不太穩了。—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3:52 (UTC)
- 事實上菲律賓華語譯名符合《原創研究方針》和《命名常規方針》。--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4:24 (UTC)
- 建議在太平洋颱風季條目上WP:IAR《原創研究方針》和《命名常規方針》,如Sanmosa所說,「阿加頓」和Agaton均非常用,但(菲律賓華語譯名)不符關注度是事實,Michael Chan,你試用来源搜索:“"阿加頓"”——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和来源搜索:“"Agaton"”——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找一找,如以中文優先,那以後就會有亞加頓,亞嘉頓,阿嘉頓(Agaton),巴施洋,巴施揚,巴施楊,巴斯洋,巴斯楊(Basyang),甚麼都可以。--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6日 (二) 07:58 (UTC)
- 菲律賓華語譯名本身只是胡亂譯出來的,没有認受性和公信力。--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6日 (二) 08:06 (UTC)
- 要忽略也要有個理由,中文維基百科上沒有認受性和公信力。不斷重複自己的觀點是沒用的。--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09:12 (UTC)
- (:)回應:那你也是一樣M.Chan!--TY.Hato2018年3月6日 (二) 10:33 (UTC)
分段B
- @Typhoon Hato、MCC214、Sanmosa:請提出有被反對理據。--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2:49 (UTC)
- @Michael Chan:在上面,不再重提。—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00 (UTC)
- @Sanmosa:所以「這……基礎未免不太穩了。」算是一個很好的反對理據嗎?「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已經說得很清潔,現時無辨法證明「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反而有來源證明「中文翻譯比原文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再加上沒有理據可以導致例外。--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07 (UTC)
- @Michael Chan:例外理據:名称欠关注度。—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19 (UTC)
- @MCC214、Sanmosa:《關注度指引》首段指出了「在維基百科中,關注度決定了一個主題是否有編寫獨立條目介紹的必要。條目的主題應當證明為受關注和值得注意的,否則便不應單獨稱為一個條目。」、「關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規定了適宜為什麼樣的主題創立專門論述它的條目,它們沒有直接限制條目的內容。」故此這個例外理據也是不存在的。--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24 (UTC)
- @Michael Chan:我看到你现在是有一种动机把非官方譯名先歸入內容,然後标题化。—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50 (UTC)
- 我沒有這樣說過。--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54 (UTC)
- @Michael Chan:你是有這樣的傾向(動機=傾向),不過沒有說出來而已。—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56 (UTC)
- 我沒有這樣說過。--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54 (UTC)
- @Michael Chan:《關注度指引》雖然有言「關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規定了適宜為什麼樣的主題創立專門論述它的條目,它們沒有直接限制條目的內容」,但并不表示沒有間接限制條目的內容。—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4:21 (UTC)
- @Sanmosa:這樣根本是直接限制。--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4:25 (UTC)
- @Michael Chan:請指出如何“直接限制”,完全看不到。—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4:27 (UTC)
- @Sanmosa:我想間接限制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主題有獨立條目,那麼其他條目在提及該條目時,可以加上該條目的連結。--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4:34 (UTC)
- @Michael Chan:請指出如何“直接限制”,完全看不到。—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4:27 (UTC)
- @Sanmosa:這樣根本是直接限制。--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4:25 (UTC)
- @Michael Chan:我看到你现在是有一种动机把非官方譯名先歸入內容,然後标题化。—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50 (UTC)
- @Michael Chan:在方針優先於指引的情況下,根據《命名方針》〈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非官方譯名並非熱帶气旋的常用名稱,故不应使用。—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46 (UTC)
- 只是不應該用在條目命稱而已,在條目提及沒問題吧?--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50 (UTC)
- @Michael Chan:我看到你现在是有一种动机把非官方譯名先歸入內容,然後标题化。怕你看不到,所以重複一次。—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54 (UTC)
- 總之,我也沒有這樣想過,我只是想爭取在條目提及而已。--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58 (UTC)
- @Michael Chan:啊,這並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潛意識的問題。—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4:00 (UTC)
- 本次討論的目標只是想爭取納入條目,應該閣下也只是反對在條目標題使用而已,對不。我的潛意識想不想並不重要。--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4:05 (UTC)
- @Michael Chan:啊,這並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潛意識的問題。—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4:00 (UTC)
- 總之,我也沒有這樣想過,我只是想爭取在條目提及而已。--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58 (UTC)
- @MCC214、Sanmosa:《關注度指引》首段指出了「在維基百科中,關注度決定了一個主題是否有編寫獨立條目介紹的必要。條目的主題應當證明為受關注和值得注意的,否則便不應單獨稱為一個條目。」、「關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規定了適宜為什麼樣的主題創立專門論述它的條目,它們沒有直接限制條目的內容。」故此這個例外理據也是不存在的。--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24 (UTC)
- @Michael Chan:例外理據:名称欠关注度。—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19 (UTC)
- @Sanmosa:所以「這……基礎未免不太穩了。」算是一個很好的反對理據嗎?「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已經說得很清潔,現時無辨法證明「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反而有來源證明「中文翻譯比原文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再加上沒有理據可以導致例外。--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07 (UTC)
- @Michael Chan:在上面,不再重提。—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00 (UTC)
- @Michael Chan:聲明:本人是慎防引狼入室主義者,您的潛意識對我來説非常重要。—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4:19 (UTC)
分段C1
- @Typhoon Hato、MCC214、Sanmosa::如果不容許編者自譯,那麼1958年前的大部份太平洋颱風條目,以及2007年前的颶風、氣旋條目將改用英文命名,因為菲律賓名稱和很久以前的國際命稱同樣沒有官方名稱。--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8:15 (UTC)
- @Michael Chan:有国际名称的官方译名則已足夠,不见得一定要有非官方的菲律賓名称的华语译名。在有官方的国际名称的情況下,应经常使用该官方的国际名称的官方译名(如无官方名称則可自行翻译国际名称,而不是菲律賓名称)。—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8:44 (UTC)
- @Michael Chan:40年代二戰後的颱風英格瑞(香港稱「無名」)中「英格瑞」是官方译名,而英文名是美国官方给的,不见得要用英文。—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8:36 (UTC)
-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不是官方機構,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從來沒有成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該機構更加沒有提供官方譯名。有關名稱只有立場親美的國家才會採用。香港天文台會為1947年以後的襲港風暴提供譯名;而臺灣中央氣象局會為1958年以後的風暴提供譯名。所以1945—57年的非襲港風暴沒有官方譯名;而1945—99年更是沒有官方名稱!且為何同樣是編者自譯和非官方名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就可以作為條目名稱,菲律賓氣象局就連放在文中的不行?--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13 (UTC)
- @Michael Chan:根據我所理解:
-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不是官方機構,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從來沒有成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該機構更加沒有提供官方譯名。有關名稱只有立場親美的國家才會採用。香港天文台會為1947年以後的襲港風暴提供譯名;而臺灣中央氣象局會為1958年以後的風暴提供譯名。所以1945—57年的非襲港風暴沒有官方譯名;而1945—99年更是沒有官方名稱!且為何同樣是編者自譯和非官方名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就可以作為條目名稱,菲律賓氣象局就連放在文中的不行?--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13 (UTC)
“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英語: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 | ” |
怎會不是官方?而且,菲律賓名称只有菲律賓使用,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可見歷史上多採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而不是菲律賓名称。請君切勿試圖篡改歷史:歷史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23 (UTC)
- @Michael Chan:另外,我從來不反對把菲律賓名称的原文名放在條目內容中。—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25 (UTC)
-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並無使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風暴名稱,而且世界氣象組織未曾指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故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和菲律賓名稱同樣為非官方。--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45 (UTC)
- @Michael Chan:我也提過了,菲律賓名称只有菲律賓使用,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可見歷史上多採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而不是菲律賓名称。—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52 (UTC)
- 我從來無否認此點。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與世界氣象組織未曾指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沒有衝突。--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55 (UTC)
- @Michael Chan:我也提過了,菲律賓名称只有菲律賓使用,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可見歷史上多採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而不是菲律賓名称。—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52 (UTC)
-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並無使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風暴名稱,而且世界氣象組織未曾指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故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和菲律賓名稱同樣為非官方。--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45 (UTC)
- @Michael Chan:另外,我從來不反對把菲律賓名称的原文名放在條目內容中。—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25 (UTC)
- @Michael Chan:(?)疑問:為什麼一定要加菲律賓名称的中文譯名?加原文其實我並不反對。—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0:00 (UTC)
- 中文維基百科為何不能有中文?--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0:09 (UTC)
- @Michael Chan:你在这为iPhone翻译一个名呗。能翻译得合理的话我对你改觀。—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0:12 (UTC)
- 菲律賓華語譯名有中文媒體採用,但IPhone的譯名沒有被中文媒體採用。而且中文媒體在提及菲律賓名稱時通常會譯為中文,而IPhone則不然。--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0:20 (UTC)
- @Michael Chan:你在这为iPhone翻译一个名呗。能翻译得合理的话我对你改觀。—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0:12 (UTC)
- 中文維基百科為何不能有中文?--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0:09 (UTC)
分段C2
- @Michael Chan:於常規而言,菲律賓華語譯名並未被中文媒體广範採用。—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05 (UTC)
- @Sanmosa:的確很少,但根據MCC214君在上方提供的搜索連結,「阿加頓」尚有數項搜索結果,「Agaton」甚至完全沒有被中文媒體採用。--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1:09 (UTC)
- @Michael Chan:我給你看看「Bolaven」的搜尋結果:来源搜索:“"Tropical Storm Bolaven"”——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12 (UTC)
- 所以只在條目中提及沒有問題吧?--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1:15 (UTC)
- @Michael Chan:我要同時提及該「Bolaven」是熱帶風暴,而不是布拉万高原。—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20 (UTC)
- 從中可見,首25個來源都是指今年吹襲越南的「布拉萬」。—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23 (UTC)
- 我從來沒有否認布拉萬比阿加頓常用,但這並非不在文中提及的原因。--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1:31 (UTC)
- @Michael Chan:菲律賓名稱原文已足以表意,无须中文译名。「布拉萬」不同,英文名不是原文名,須中文作輔助表意。相近例子有「天鴿」(日文)、「苗柏」(馬來文)、「杜蘇芮」(韓文)等。如原文乃中文如「三巴」、「榕樹」等,反倒是英文作輔助表意了,更無必要使用菲律賓华語譯名。—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41 (UTC)
- 使用菲律賓華語譯名是方便稱呼,不是表達原意。--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3:50 (UTC)
- @Michael Chan:菲律賓名稱原文已足以表意,无须中文译名。「布拉萬」不同,英文名不是原文名,須中文作輔助表意。相近例子有「天鴿」(日文)、「苗柏」(馬來文)、「杜蘇芮」(韓文)等。如原文乃中文如「三巴」、「榕樹」等,反倒是英文作輔助表意了,更無必要使用菲律賓华語譯名。—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41 (UTC)
- 我從來沒有否認布拉萬比阿加頓常用,但這並非不在文中提及的原因。--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1:31 (UTC)
- 所以只在條目中提及沒有問題吧?--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1:15 (UTC)
- @Michael Chan:我給你看看「Bolaven」的搜尋結果:来源搜索:“"Tropical Storm Bolaven"”——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12 (UTC)
- @Sanmosa:的確很少,但根據MCC214君在上方提供的搜索連結,「阿加頓」尚有數項搜索結果,「Agaton」甚至完全沒有被中文媒體採用。--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1:09 (UTC)
- @Michael Chan:那「布拉萬」、「天鴿」、「苗柏」、「杜蘇芮」、「三巴」、「榕樹」不是更方便稱呼嗎?弄一个菲律賓華語譯名,可谓自找烦扰。—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23:23 (UTC)
- @Sanmosa:因為內文中可能有需要提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阿加頓』(Agaton)」在這種情況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阿加頓』(Agaton)」是比「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Agaton』」更好的表達。--M.Chan 2018年3月8日 (四) 07:09 (UTC)
- @Michael Chan:現在開始有些改觀了。问问MCC214君意見。— 卍・〇・卐 2018年3月8日 (四) 07:56 (UTC)
- 建议:可在內文有关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为氣旋命名部分提及,但不是在首段。首段只給出原文。在其他情況下,於內文以其國際名称(已有国际命名时)或「一(个)/某熱帶氣旋」(未有国际命名时,可替换为相对应熱帶氣旋级別,如:熱帶低气壓)称呼之。— 卍・〇・卐 2018年3月8日 (四) 08:05 (UTC)
- 見User:Sanmosa/沙盒/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我就直接在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为氣旋命名部分(括号內)放了把熱帶風暴称为「亞加顿」的來源。个人认为还算是可接受水平。— 卍・〇・卐 2018年3月8日 (四) 08:14 (UTC)
- 這樣「超強颱風天鴿(英文:Super Typhoon Hato,國際編號:17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Isang,菲律賓華語譯名:伊桑)」可不可以?--M.Chan 2018年3月8日 (四) 09:02 (UTC)
- @Sanmosa:因為內文中可能有需要提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阿加頓』(Agaton)」在這種情況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阿加頓』(Agaton)」是比「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Agaton』」更好的表達。--M.Chan 2018年3月8日 (四) 07:09 (UTC)
有用户把后者移去前者,不过莫哈末是普遍人名,而且英文维基也只有Najib Razak,后者会比较简洁。大家认为是采用前者还是后者好呢,同样的东西也应用在其他首相。 angys 讨留奖 2018年1月30日 (二) 13:15 (UTC)
- 很久以前有類似討論過,馬來西亞馬來人名字以「本地常用名稱」優先,「逐字進行翻譯的中新社譯名」被視為不尊重本地華語語範、「不常用的名稱」反而有可能涉嫌自行原創。東姑阿都拉曼、阿都拉·巴達威比照處理。--O-ring(留言) 2018年2月1日 (四) 22:31 (UTC)
- 上边这回覆似乎有些跑题。该问题是是否使用全名的问题,一般如无重名,是可以使用诸如“纳吉·阿都拉萨”之类,但如有重名的问题则必须用全名。没有重名但使用全名,如本例加上莫哈末,也不违反任何维基规定。加上也就加上了。Sgsg(留言) 2018年2月5日 (一) 08:12 (UTC)
- 馬來西亞的政治人物是有官方指定的中文譯名的。納吉就是納吉,沒有別人;我還看到東姑阿都拉曼移動成什麼全名。東姑一詞就是馬來王族名稱中極為重要的部分,移動的人缺乏東南亞人名的知識,以維基的全名規範,擅自進行更換,實在魯莽之極。馬來西亞歷任首相,分別為東姑阿都拉曼、敦拉薩、敦胡先翁、敦馬哈迪、敦阿都拉、現任納吉。敦也是名字的一部分。有民族有名無姓,有民族必須加上官爵,不斷隨著官歷爵位更名,馬來民族就是這樣民族。更何況中文有官方指定譯名,為何要擅自更換呢?納吉還是他在北京外來語大學的孩子季平所取,難道連季平也要來個,季平·納吉布嗎?Cherjau(留言) 2018年2月8日 (四) 08:03 (UTC)
那么就应该移回去,@Iokseng:看到了吗?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14日 (三) 04:43 (UTC)
- (!)意見+@*angys*、O-ring、Cherjau:我对于马来西亚本地华文用字没有任何意见,完全尊重,但对于“逐字进行翻译的中新社译名被视为不尊重本地华语语范”一说表示疑惑。中文维基百科既然分成大陆、港、澳、台、新马五种区域用词,那么就应该尊重五地的习惯,对于不同地方的用字需要用区域用词转换,比如马来西亚说“纳吉”,但大陆说的就是“纳吉布”。我记得以前各个马来西亚条目都是有的,为什么现在没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03:19 (UTC)
- 我的意思是指當不同地區有不同譯名時,以當地譯名為條目命名、其他地區譯名做重定向(如:馬新社有為馬來政治人物/地名等翻譯名字、聯合早報有為新加坡政治人物/地名等翻譯名字,就以此為主),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針對命名常規,不是指刪除地區轉換詞組。--O-ring(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6:13 (UTC)
- @蘇州宇文宙武、白布飘扬:纳吉还是他在北京外来语大学的孩子季平所取,而且他本身也表示不解为什么中国会在他的中文名加一个“布”,所以最好是先名从主人,然后再地区词。还有就是穆罕默德/莫哈末或者阿末在马来西亚是常见人名,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移动去什么莫哈末纳吉的,马来西亚传媒也没有使用这样的译名。而姑曼的更不可以随便移动,要知道马来西亚历史课本不管什么语言都用这词,或Tunku Abdul Rahman,而不是所谓的Abdul Rahman Abdul Halim Shah....等,也会使读者搞不清楚。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06:56 (UTC)
- 我不反对以马来西亚华文标准用词来命名条目,只是以前纳吉布总理条目确实有地区用词转换的,不知道谁删除了?所以有此一问。——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07:19 (UTC)
- 这我不清楚,可能是其他编者吧,若阁下真心想为马来西亚的Prine Minister安总理一词,我无能为力,但是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和马来西亚传媒都普遍使用首相,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地区词(当然我不建议这样做)。至于地方译名请跟随马来西亚方的中译,这点绝对不能妥协,如兰卡威、哥打基纳巴卢、沙捞越这些中方安的译名是不可以接受的。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08:01 (UTC)
- 这没啥不可以接受的,大陆简体用总理,马新简体用首相,井水不犯河水,反正你在马新简体模式也看不到大陆用的是什么词。——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10:21 (UTC)
- 我说的是地名,人名你要转换我没问题,请先搞清楚。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10:40 (UTC)
- 地名也是一样的,马来西亚的华语用词管不了大陆和其他地区的中文用词,你在马新模式也看不到。——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11:02 (UTC)
- 我说的是地名,人名你要转换我没问题,请先搞清楚。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10:40 (UTC)
- 这没啥不可以接受的,大陆简体用总理,马新简体用首相,井水不犯河水,反正你在马新简体模式也看不到大陆用的是什么词。——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10:21 (UTC)
- 这我不清楚,可能是其他编者吧,若阁下真心想为马来西亚的Prine Minister安总理一词,我无能为力,但是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和马来西亚传媒都普遍使用首相,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地区词(当然我不建议这样做)。至于地方译名请跟随马来西亚方的中译,这点绝对不能妥协,如兰卡威、哥打基纳巴卢、沙捞越这些中方安的译名是不可以接受的。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08:01 (UTC)
- 我不反对以马来西亚华文标准用词来命名条目,只是以前纳吉布总理条目确实有地区用词转换的,不知道谁删除了?所以有此一问。——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07:19 (UTC)
- @蘇州宇文宙武、白布飘扬:纳吉还是他在北京外来语大学的孩子季平所取,而且他本身也表示不解为什么中国会在他的中文名加一个“布”,所以最好是先名从主人,然后再地区词。还有就是穆罕默德/莫哈末或者阿末在马来西亚是常见人名,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移动去什么莫哈末纳吉的,马来西亚传媒也没有使用这样的译名。而姑曼的更不可以随便移动,要知道马来西亚历史课本不管什么语言都用这词,或Tunku Abdul Rahman,而不是所谓的Abdul Rahman Abdul Halim Shah....等,也会使读者搞不清楚。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06:56 (UTC)
- 我的意思是指當不同地區有不同譯名時,以當地譯名為條目命名、其他地區譯名做重定向(如:馬新社有為馬來政治人物/地名等翻譯名字、聯合早報有為新加坡政治人物/地名等翻譯名字,就以此為主),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針對命名常規,不是指刪除地區轉換詞組。--O-ring(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6:13 (UTC)
- 好吧,只是有官方的请使用回,不然会误导读者,比如吉隆坡总不可能翻译成瓜拉隆坡吧,请尊重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以及马来西亚华社,以当地名称为主,WP:名从主人,同样应用在姑曼,名字不是你们喜欢叫就可以叫的。2018年2月22日 (四) 11:31 (UTC)
- 从来没有人把吉隆坡翻译成瓜拉隆坡的,马来没有,大陆也没有。至于你上面提到的哥打基纳巴卢、沙捞越等词,大陆还真的是有官方的翻译,见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馆官网、驻古晋总领馆官网对沙捞越州的介绍。——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12:22 (UTC)
- 我真的也是醉了,马来是指马来人,马来西亚的简称是大马。(科普一下,马来西亚是多民族国家,马来人最多,其次华人和印度人,当然外籍劳工已经超过华人,华人占4分之一,所以您不能叫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人,同样的马来西亚也不能简称马来)大陆用的翻译其实早在8、90年代的地图就有了,而当时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还未成立。既然现在已正名,那么就应该沿用马方之名称,比如砂拉越曾经被大陆译为沙捞越,但是据说砂州政府官员近年来已经有和中国使领馆提出正名意见,而当初设立亚庇领事馆也是如此,至于成不成功还是得看中共。吉隆坡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如果中方使用瓜拉隆坡不就贻笑大方。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14:21 (UTC)
- 既然你知道成不成功看大陆自己,现在仍然翻译成沙捞越,那大陆的版本就应该继续用沙捞越,这有错吗?吉隆坡从来没人翻译成其他名字,哪来的什么“贻笑大方”?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不管大马小马,你看得懂就好,又有什么好激动的?(多民族又怎么样,还不是“马来人至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14:29 (UTC)
- 我自认说的客气,但是请尊重各位用户,维基百科不是只有大陆编者,而且维基百科有WP:名从主人规则,您不能反驳官方所承认的名称,况且这也不是我一个人定的,早在2017年之前就有这套规则,即以马来西亚语范为依归。还有吉隆坡只是打个比方,我还说的很客气,如果你认为被冒犯了我也无话可说(马来人至上又怎样,那个是议程,又不是宪法,新马华人还不是会汉语,没被同化)。@Cherjau、白布飘扬、O-ring、玄云翼:这三位是编辑已久的大马编辑,如果他们也同意你就做你喜欢的,我只是一个1年次维基人。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14:45 (UTC)
- 1、「WP:名從主人」當地有中文譯名,以當地譯名命名,其他譯名做重定向;2、「地區用詞轉換」,針對不同地區的閱讀習慣。這兩項共識行之有年,彼此尊重,這兩位應該沒有爭議。A君可能對地區用詞轉換的如何運作、功能和操作還不熟悉,蘇州君毋須太過責備,提醒A君不要移除NoteTA就好了。--O-ring(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15:33 (UTC)
- 既然名從主人,如某君之香港譯名與官方名稱不同,在條目開首應表述為:『「官方名稱」,香港又稱「香港譯名」』,而非『「香港譯名」,馬來西亞稱「官方名稱」』。在下認為在其他不同地區詞顯示亦應如此。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09:53 (UTC)
- 我觉得苏州君所言甚为持平的了,的确各地按照各地的个别译名NoteTA就是最佳办法,並在条目开头处,注明各地译名不同,A君倒是不要那么激动。至于条目原本的译名,我想这才是争议的重点,建议以马来西亚的为本,供非中台港澳地区的人使用即可解决。Cherjau(留言) 2018年2月24日 (六) 08:23 (UTC)
- 1、「WP:名從主人」當地有中文譯名,以當地譯名命名,其他譯名做重定向;2、「地區用詞轉換」,針對不同地區的閱讀習慣。這兩項共識行之有年,彼此尊重,這兩位應該沒有爭議。A君可能對地區用詞轉換的如何運作、功能和操作還不熟悉,蘇州君毋須太過責備,提醒A君不要移除NoteTA就好了。--O-ring(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15:33 (UTC)
- 我自认说的客气,但是请尊重各位用户,维基百科不是只有大陆编者,而且维基百科有WP:名从主人规则,您不能反驳官方所承认的名称,况且这也不是我一个人定的,早在2017年之前就有这套规则,即以马来西亚语范为依归。还有吉隆坡只是打个比方,我还说的很客气,如果你认为被冒犯了我也无话可说(马来人至上又怎样,那个是议程,又不是宪法,新马华人还不是会汉语,没被同化)。@Cherjau、白布飘扬、O-ring、玄云翼:这三位是编辑已久的大马编辑,如果他们也同意你就做你喜欢的,我只是一个1年次维基人。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2月22日 (四) 14:45 (UTC)
- 既然你知道成不成功看大陆自己,现在仍然翻译成沙捞越,那大陆的版本就应该继续用沙捞越,这有错吗?吉隆坡从来没人翻译成其他名字,哪来的什么“贻笑大方”?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不管大马小马,你看得懂就好,又有什么好激动的?(多民族又怎么样,还不是“马来人至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14:29 (UTC)
- 抱歉插一下話,即使語系轉換,現也沒開放"zh-my"參數吧?以簡體優先順序"zh-my"會被"zh-cn"、"zh-sg"涵蓋。近年來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落實推廣官譯華語,與新加坡用詞逐漸顯示差異,像最近整理聯合國際影業條目,馬新譯名就出現「聯合國際影業」(馬來西亞)、「聯邦影業」(新加坡);更別說去年馬來西亞規定Facebook用「臉書」,也異於新加坡常用的「面簿」,馬新華語用詞差異越來越大[28],是不是該考慮啟用"zh-my"參數了?--Justice305(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14:14 (UTC)
- (!)意見一些地区词转换是我拿掉的,我认为,对于没有正式译名的,可以使用地区词转换,但如果有官方译名,而且是当地常用的,内文应该直接名从主人,不需要再转换。——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6日 (二) 02:03 (UTC)
- 个人同意@白布飘扬君所言:据《名從主人》:「如果一個條目所描述的主體事物,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裡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既然有官方译名,我也改口把「沙撈越」叫「砂拉越」了。—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2:37 (UTC)
颶風模板之錯誤及修正
在下發現颶風模板若用於非太平洋颶風季或大西洋的熱帶氣旋條目中,會顯示「X級颱風/熱帶氣旋」等的字眼,例如條目颱風百合顯示了「三級颱風」,熱帶氣旋艾娃則顯示了「2級 熱帶氣旋」。據我所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各位認為是否需要更改?我提議統一改成「CAT 1/2/3/4/5」,如有更佳方案歡迎提出,現邀請颱風季專題的參與者@Weather Synchronize、AndyAndyAndyAlbert、Michael Chan、林天蓬、Tenbeens、@卡達、B dash、Typhoon Destroyer、TYKENNETH、R96340、@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C933103等用戶討論,亦歡迎其他用戶給予意見。--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09:07 (UTC)
- (:)回應@Winter Moment:其實美國當地稱呼東北太平洋、北大西洋颶風,習慣上也不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颶風名稱」,以2016年馬修為例,AccuWeather就稱之為Major Hurricane Matthew,倒是未嘗聽過有哪個機構或媒體會使用「Category 5 Hurricane Matthew」這種稱呼。--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5日 (一) 09:36 (UTC)
- (:)回應:在下明白,但使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好處是有一個適用於各大洲的統一標準,容易比較強度。而且颶風模板所顯示的也只是「X級颶風/颱風/熱帶氣旋」,不會與熱帶氣旋的名稱並列,如果要修正的話未嘗不可,故想徵集各位的意見。--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14:12 (UTC)
- 但是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更加仔細。本人建議若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的評級,應該用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等級。--M.Chan 2018年2月5日 (一) 10:03 (UTC)
- (:)回應:M. Chan君的意見也可行,但至於讀者習慣看SSHS還是JTWC的評級,小妹就不太清楚了。--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14:12 (UTC)
- 英文級的讀者較習慣看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然而將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用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风速上本身就錯。--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5:30 (UTC)
- (:)回應:M. Chan君的意見也可行,但至於讀者習慣看SSHS還是JTWC的評級,小妹就不太清楚了。--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14:12 (UTC)
- 另外,其實現時「熱帶風暴 (JMA)」用括號並不適當,而且有違《格式手冊§縮寫》「縮寫的形式出現的頻率多於以全稱出現的頻率」故建議將格式改為「日本氣象廳:熱帶風暴」。--M.Chan 2018年2月12日 (一) 08:42 (UTC)
- (=)中立,改了似乎不好看,但換掉縮寫其實是支持的,畢竟非氣象愛好者可能看不懂,可是「JMA」似乎有連結?至於「日本氣象廳:熱帶風暴」此部格式可稍後再議。--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12日 (一) 09:18 (UTC)
- 那部分不好看?就算有連結,也不是使用縮寫的理由,否則內文也可以使用縮寫。--M.Chan 2018年2月12日 (一) 09:59 (UTC)
- 閣下是指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如果顯示效果換成「熱帶風暴(日)」不知如何?--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2日 (一) 10:14 (UTC)
- 將日本氣象廳簡稱成日的話讀者就更加一頭霧水。在原名比簡稱更常用的話沒理由用簡稱。--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08:34 (UTC)
- 簡稱成JMA,對於不諳氣象的讀者而言無法理解,要點連結才知道是指日本氣象廳,表現上並不直觀。如果顯示效果換成「熱帶風暴(日)」,以下機構參數亦跟進(如臺、港、美),依合理推論來說,讓任何讀者皆能以中文直接識讀,還能明白那些簡稱是指各國家或地區的官方氣象機構評級。再者,媒體自己也常用這些簡稱,若直接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使用機構全稱,將有妨礙閱讀之虞,望請閣下三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3日 (二) 10:42 (UTC)
- 就算有媒體簡稱成「日」,概率也比全稱低。--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11:12 (UTC)
- 何以推定?--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3日 (二) 16:59 (UTC)
- 上網找一下就知道了。--M.Chan 2018年2月16日 (五) 13:55 (UTC)
- 要別人上網找與自己立場不一樣的論據?這會不會有點不負責任?--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9:16 (UTC)
- 這個簡稱只有將多個機構放在一起評論時才會使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09:56 (UTC)
- 要別人上網找與自己立場不一樣的論據?這會不會有點不負責任?--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9:16 (UTC)
- 上網找一下就知道了。--M.Chan 2018年2月16日 (五) 13:55 (UTC)
- 何以推定?--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3日 (二) 16:59 (UTC)
- 就算有媒體簡稱成「日」,概率也比全稱低。--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11:12 (UTC)
- 簡稱成JMA,對於不諳氣象的讀者而言無法理解,要點連結才知道是指日本氣象廳,表現上並不直觀。如果顯示效果換成「熱帶風暴(日)」,以下機構參數亦跟進(如臺、港、美),依合理推論來說,讓任何讀者皆能以中文直接識讀,還能明白那些簡稱是指各國家或地區的官方氣象機構評級。再者,媒體自己也常用這些簡稱,若直接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使用機構全稱,將有妨礙閱讀之虞,望請閣下三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3日 (二) 10:42 (UTC)
- 將日本氣象廳簡稱成日的話讀者就更加一頭霧水。在原名比簡稱更常用的話沒理由用簡稱。--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08:34 (UTC)
- 閣下是指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如果顯示效果換成「熱帶風暴(日)」不知如何?--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2日 (一) 10:14 (UTC)
- 那部分不好看?就算有連結,也不是使用縮寫的理由,否則內文也可以使用縮寫。--M.Chan 2018年2月12日 (一) 09:59 (UTC)
- (=)中立,改了似乎不好看,但換掉縮寫其實是支持的,畢竟非氣象愛好者可能看不懂,可是「JMA」似乎有連結?至於「日本氣象廳:熱帶風暴」此部格式可稍後再議。--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12日 (一) 09:18 (UTC)
- (+)支持,沒有所謂的幾級颱風。天蓬大元帥※會客歡迎參加熱帶氣旋創作競賽 2018年2月24日 (六) 11:00 (UTC)
- (:)回應:在下建議先改掉錯誤的說法,但是我不太知道該如何修改,操作上有困難,未知天蓬君能否協助?--Win. M. 2018年2月24日 (六) 14:39 (UTC)
思源埡口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
- 思源埡口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我看條目給出的這個來源是寫:「思源啞口海拔1948公尺,為宜蘭縣與台中縣之交界點」,既然是寫宜蘭縣與台中縣之交界點,條目卻寫成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不按照來源寫是為何?
- 我知道這問題在Talk:思源埡口/存檔1、Talk:思源埡口/存檔2曾被討論過,但是討論的方式是拿資料去討論「思源埡口是否在縣市界上」,我疑問的是:沒有一個資料是記載「思源埡口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如果說,地圖可以當成是「有記載」思源埡口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我建議是要先通過Wikipedia:可靠来源、Wikipedia:非原创研究考驗,否則就會像思源埡口#位置寫成這樣子,難道沒問題嗎?--Kai(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02:58 (UTC)
- 剛才查了一下,那個來源是用戶 IP 114.46.8.17 在2015年11月10日 修改的,來源本身是錯誤的,已參考舊版本更正來源為大同鄉公所官網頁面,上面明確寫著「行政區域屬南山村」。如果您不相信鄉公所官網、不相信地圖、不相信Google街景的照片,建議您不妨親自到現場勘查;如果沒空去,也可以參閱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278)。--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06:57 (UTC)
- @Kolyma:來源本身是錯誤的?我不是不相信,而是Wikipedia:可靠来源的問題,現場勘查並不是在查來源。如果思源埡口是位在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別的來源應該會有類似的記載,問題是只有大同鄉公所官網頁面才這樣寫。你可以試想,假設每一個來源之中,只有大同鄉公所官網頁面獲得有第三方來源佐證(見Wikipedia:可靠来源),這不就說明了剩下的其它來源會給人存疑;但現在不是,所以引用哪一個來源都會是問題,包括了大同鄉公所官網頁面。Kolyma,我想你會被選為管理員,方針指引應該比我更瞭解才是,可是當我看到你這些話之後,我對你留下疑問:「你真的瞭解方針指引嗎?」--Kai(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13:33 (UTC)
- 「只有大同鄉公所官網頁面才這樣寫」是錯誤的說法,上面就已經提到好幾個來源;而且條目討論頁的歷史紀錄也有。建議您弄清楚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14:46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15:01 (UTC)
- 至於方針指引,提醒您维基百科:可供查證#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有寫:「來自於可靠來源的內容亦可能有误,而若該內容能被其他可靠来源證明為錯誤,則亦有可能被刪除。」--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14:53 (UTC)
- 原視的這篇報導也有提到:「為了更有效巡守全長4公里的羅葉尾溪,居民希望宜蘭縣府與鄉公所能將附近閒置已久的舊思源派出所,作為巡護隊的管理基地……」請注意提到的行政區是「宜蘭縣」。--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15:16 (UTC)
- 雖然思源派出所是以思源埡口命名,但就算思源派出所在宜蘭縣,也不代表思源埡口也在宜蘭縣;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林口長庚醫院以新北市林口區命名,但它並不在新北市。-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2月11日 (日) 09:58 (UTC)
- 不好意思,這是寫給知道羅葉尾溪、思源埡口、思源派出所與縣市界相對位置的人看的,所以並未詳細說明(羅葉尾溪、思源派出所都在思源埡口的南側)。如果您有興趣,敬請參閱前述 Tony 的文章,最好邊讀邊對照該文最後面的地圖。--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1日 (日) 15:45 (UTC)
- 簡單地說,思源埡口比思源派出所離臺中市更遠、在宜蘭縣更裡面是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2月11日 (日) 16:03 (UTC)
- 是的。Google Map也標示得很清楚,不過有勝溪上游在宜蘭縣境內的河段應標為「羅葉尾溪」才對。--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1日 (日) 16:09 (UTC)
- 自從南山部落組巡守隊在羅葉尾溪護魚後,該地區已經引起宜蘭縣政府、大同鄉公所及諸多媒體的重視,並已產出許多報導。雖然其重點並非在於思源埡口與縣市界的相關位置,但多多少少都會提到羅葉尾溪流域屬於南山部落的傳統生活圈,而且也是在宜蘭縣轄區內。如此一來,如同有更多的證據說明思源埡口在宜蘭縣境內。--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1日 (日) 16:22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2日 (一) 04:50 (UTC)
- 如果地理程度夠好(有能力在等高線圖上自行找出鞍部位置)的話,參閱有等高線的地圖就明瞭一切了。--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1日 (日) 16:40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2日 (一) 04:50 (UTC)
- 簡單地說,思源埡口比思源派出所離臺中市更遠、在宜蘭縣更裡面是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2月11日 (日) 16:03 (UTC)
- 不好意思,這是寫給知道羅葉尾溪、思源埡口、思源派出所與縣市界相對位置的人看的,所以並未詳細說明(羅葉尾溪、思源派出所都在思源埡口的南側)。如果您有興趣,敬請參閱前述 Tony 的文章,最好邊讀邊對照該文最後面的地圖。--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1日 (日) 15:45 (UTC)
- 雖然思源派出所是以思源埡口命名,但就算思源派出所在宜蘭縣,也不代表思源埡口也在宜蘭縣;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林口長庚醫院以新北市林口區命名,但它並不在新北市。-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2月11日 (日) 09:58 (UTC)
- @Kolyma:
- 怎麼會錯誤的說法?我只看到臺灣原住民資訊網南山部落以及你給我看大同鄉公所官網頁面這二個來源所寫,這樣說沒錯呀!只不過我沒看到別的來源是寫什麼,而你有看到罷了。我不太明白為何有需要我弄清楚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我看到這問題純屬來源問題,是不是因為维基百科:可供查證#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如果是,那麼這篇報導、大同鄉公所官網頁面也會面臨到,所以重點還是回來到我最初說Wikipedia:可靠来源。
- 你可以看見Wikipedia:可靠来源#评估可靠性,如果思源埡口確實位於宜蘭縣,而「沒有半個」還在臺中市,這必須要找到哪一個來源是具備調查、試驗去驗證其理論(考究前人文獻)所得出的是「事實」。我認為這種來源存在於地理方面的實地調查,所以我找到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可是作者並不是調查思源埡口是位於宜蘭縣或縣市界,只是張貼一張地圖,在文章上將地點寫「宜蘭縣大同鄉思源埡口」,我不太確定這來源是否可靠,因為作者是有老師領隊在思源埡口上課,說明思源埡口的地形是河川襲奪的證據。--Kai(留言) 2018年2月14日 (三) 19:14 (UTC)
- 我在跟您講的是「這個議題」的各種參考來源,包括本討論串先前提到的「地圖」、「Google街景的照片」、「《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278)》」,以及條目討論頁的歷史紀錄所述者;而不僅僅是條目中有列出來的來源。您要談這個議題,怎能不弄清楚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如果只是人云亦云,那就不用再多談了。--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14:44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9日 (一) 03:39 (UTC)
- 我所舉的來源都有大比例尺地圖及相關文獻佐證。您如果真的想質疑其正確性,那麼請您提供比例尺夠大且明確畫出埡口位置與縣市界的地圖;或有縣市界標誌及埡口位置的照片,亦或其他能「充分說明」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的可供查證之可靠來源。如果只是一句話而已,之前見多了,那就不用再多談了。--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14:59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15:11 (UTC)
- 埡口位置的判斷並不是什麼大學問,高中地理課本讀通就具備此一能力了。事實上,《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也是證明「思源埡口在宜蘭縣境內,而非在縣市界上」的一個寶貝,只是看您會不會用而已。第一、如果地理程度夠好(有能力在等高線圖上自行找出鞍部位置),光看那張等高線地圖就知道埡口位置不在縣市界上;第二、地圖下方註解有寫「兩溪分水嶺位於開路紀念碑附近的七二零林道叉路口附近」,就已明確指出埡口的位置。--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14:44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15:22 (UTC)
- 我在2011年4月14日首次就此議題發表意見時,也是參考同一篇文章所引用的同一張地圖,只是文章網址不同而已。--Kolyma(留言) 2018年2月19日 (一) 06:32 (UTC)
- 既然你拆成三次說,我就拆分次去逐一回應:
- 根據來源去寫,怎麼會是你說的「人云亦云」,你的邏輯我不懂。如果按照你說的,只因為我問這問題,所以我就要弄清楚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請問這與「條目按照來源寫」是有何關連,你還是沒有回答到呀!你一再地說我要弄清楚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但是寫條目是按照來源去寫條目,我自己又不是來源,不懂你要我弄清楚是做什麼用?
- 我問題並沒有質疑正確性,因為我原本問題只是對條目引用這個來源,卻沒有按照來源去寫,如此才來問。不懂為何你認為我在質疑「正確性」,你是否知道我在問什麼嗎?
- 你要在討論裡搞研究,我不會干預,但是你不要用這種態度對我說話(註1),請你就事論事!這當中我看到你提到很多來源,如果來源裡並沒有寫明它以調查、試驗等方式證明(駁斥),我們只能按照來源去寫,比如《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 它是有寫「宜蘭縣大同鄉思源埡口」,但是我沒看到過程中有何方式在證明,而你卻說它有證明,你如何知道?
- 我們是可以按照它去寫「宜蘭縣大同鄉思源埡口」,相對在沒有可靠來源之前,還是有可能出現別人引用「思源埡口位於宜蘭縣與台中縣之交界點」這種來源,所以我們無法光憑地圖(註2)或自己的地理程度(註2)去寫入條目,因為Wikipedia:非原创研究。
- 註1:指「……的判斷並不是什麼大學問,高中地理課本讀通就具備此一能力……只是看您會不會用而已」這種表達,給人感受就是……。
- 註2:對已發表材料進行的未發表分析或總結,並產生了新的立場。(我知道這一種規則或許有爭議,地圖能否被合理的引用,我也不知道!)
- 註3:未發表的事實、爭論、觀點、推論和想法。--Kai(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9:38 (UTC)
- (:)回應再次提醒维基百科:可供查證#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有寫:「來自於可靠來源的內容亦可能有误,而若該內容能被其他可靠来源證明為錯誤,則亦有可能被刪除。」在本討論串及該條目討論頁面(請參見存檔)中已經有很多證據證明縣市界不經過埡口,而且幾乎都是WP:可供查證的WP:可靠來源。建議您還是好好讀讀,若有疑問我願意說明。不想弄清楚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就沒有辦法理解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 在等高線地圖上研判地形,的確是台灣的高中地理教材,網路上就有以等高線圖研判鞍部的師大附中地理考題。我是就事論事,別無他意,請閣下勿多所聯想;況且我是用「讀通」的字眼,這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有兩個證據:第一是等高線地圖,建議您比對前述考題的附圖,應可理解鞍部的位置就在開路紀念碑與720林道路口之間。第二是地圖下方註解有寫「兩溪分水嶺位於開路紀念碑附近的七二零林道叉路口附近」;兩溪分水嶺原本是一連串的山脊線,這篇文章是在談溪谷,所以意指(兩山之間)山脊線的最低點,那就是鞍部,也就是埡口啊!所以該註解等同「埡口位於開路紀念碑附近的七二零林道叉路口附近」。
- 地圖也是文獻的一種,而且在某些地理議題上,其參考價值遠非文字可比擬。本議題是探討鞍部(埡口)與行政區邊界關係,除了現場勘察、現場照片,就非地圖莫屬,尤其是大比例尺的等高線地圖。不是說文字描述一定不行,但極費功夫。
- 至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所有錯誤描述本議題的文獻,大多只是簡單的一句話而已,少數附地圖的都是極為簡略的示意圖,而且印象中都沒有附上參考來源。「套用」維基百科的術語,算是缺乏「可供查證」的「可靠來源」。--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5:52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6:02 (UTC)
- (:)回應我知道,但是维基百科:可供查證#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有寫:「但如果該內容是重要的少數觀點,則一般不應當刪除,而應按比重提及該內容,並同時提供有關理據說明其被其他可靠來源認為有誤。」只要你表達有顧及別人的感受,你說就事論事、用「讀通」的字眼就不是重要了。另外,我想確定一下。你去對我證明這些,如果是符合可靠來源,你應該將這些話去寫在條目,但是我不懂你為何一直對我上地理的證明課?至於地圖,沒有人說不可以用,像我寫條目也會引用地圖,但是就會像我問題中所說:受到Wikipedia:可靠來源、Wikipedia:非原創研究的考驗。--Kai(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6:26 (UTC)
- 本議題是對錯分明的事,不贊同以「觀點」的角度思考。我的確就事論事,也提供相關的高中地理考題,還是建議您不必多所聯想。「讀通」是很高的境界,我也只能這樣說。我在您的個人討論頁面上已經說明(過去)不想碰條目本身,不知您為何再問?--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6:42 (UTC)
- 我在您的個人討論頁面上已經說明(過去)不是在問埡口位置,因為我當初問題是這樣說,重點是放在「思源埡口#位置」這章節上,所以我才會詢問它這樣寫是否有Wikipedia:可靠來源、Wikipedia:非原創研究的問題。但是,我看到你一再向我證明「縣市界不經過埡口」,並要求我弄清楚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這應該不是我多所聯想吧?所以真的很抱歉,我對你「讀通」還不是很高的境界,只好再問:如果我按照你說的話去做,這是否能處理「思源埡口#位置」這章節的問題?--Kai(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8:59 (UTC)
- 那是個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來源,也刪除掉了。我已經提過不想碰條目本身,因此沒興趣回答您的問題。--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00:41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04:16 (UTC)
- 但是我沒有叫你碰條目!我回應你提供的每一個來源:
- 除了地圖,剩下都是文字記載的,這些來源是有寫思源埡口在宜蘭縣,但是所謂「被證明」是指這個來源有用調查、試驗等方式得出結果,進而發表在來源上而成為我們看見的記載;因此,我在記載上看到的是:這麼多來源所出現二種版本的記載,一個寫宜蘭縣,一個寫臺中市與宜蘭縣交界,它們二者之間沒有一方在「文字記載」上反駁另一方,只是各自寫自己的。
- 如果是引用地圖作為來源,當自己看到什麼就寫什麼,這是沒問題的,但是你也知道的,地圖有很多種,精確的定位圖與旅遊的交通簡圖都可被引用,由於前者通常是政府或軍方航測,又或是為了學術研究而實地勘查才繪出精確地圖,這樣地圖本身的可靠程度是比較高。
- 以上二點可知,我們是引據自己看到的地圖顯示,對文字記載的二方來源去判斷哪一方是寫錯的,這種證明方式會有Wikipedia:中立的观点的問題,因為「這是我們判斷去對來源做出來的篩選」,除非有一個文字記載的來源在介紹,作者自己引用地圖去描述思源埡口的位置,我們才能從他寫的知道是位在縣市交界,因而採用他。當有人質疑為什麼排除另一方所寫「臺中市與宜蘭縣交界」的來源,我們就可以引據他寫的來源有用地圖描述思源埡口的位置,根據他所寫的而修改;但是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是寫:「思源埡口附近地圖,可從道路形式看出北側(蘭陽溪)源頭處非常的陡,南側(大甲溪)則相對來的直。兩溪分水嶺位於開路紀念碑附近的七二零林道叉路口附近」,他引據地圖而沒有提及到縣市交界或宜蘭縣的問題,我們無法憑空得知,所以我們就不能違背Wikipedia:中立的观点,用自己看到地圖去篩選什麼來源寫錯而刪除。--Kai(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09:08 (UTC)
- 「憑空得知」?閣下的見解頗為特殊。--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09:29 (UTC)
- 你有看到嗎?如果有,請指出它寫在哪裡,就像我將原文如原封不動地列出來,那我就會知道是不是被證明。--Kai(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10:16 (UTC)
- @Kolyma:你不用跑去樓下留言:「台灣行政區劃邊界的定義採用地圖描繪方式,並無文字描述。」,我查歷史看到留言時間的前後順序,就知道你在隔空回應我問你的問題。至於「硬要追求不存在的文字描述,有如舍本逐末,實不可取」此話,請你掌控一下你自己發言,那些話都是形容「人」才會用的言辭,請你就事論事。--Kai(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2:30 (UTC)
- 重要的階段性結論或具獨立性議題另立章節並無不妥。我用這些成語是形容做事方法。另外,建議您不必列出我刪除掉的發言,意義不大。--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7:36 (UTC)
- 1.我沒認為不妥。只是你另立章節都是在回答我,如果不是因為你先對我說明之後才這麼做,表面上看到可以說是向大家說明範例。我意思是想對你說:
- 2.形容做事方法?即使如此,「追尋不存在的東西,有如舍本逐末、緣木求魚」這句話仍存在問題:在引用來源時,我不知道方針指引有哪一個是叫我們自己證明,才能引用這一個來源的記載而寫入條目。
- 以上二點,我說的都還是在於詢問方針指引的問題。至於你另立章節的用意,對照我的問題來看,還有你之前對我說的話,顯然你是在說:這問題就是要透過我的範例,自己去弄懂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對我的問題而言,即使我對你那三個範例都弄懂,我還是不知道可不可以這麼做,或者是能像思源埡口#位置這樣寫嗎?--Kai(留言) 2018年3月2日 (五) 10:33 (UTC)
- (*)提醒:不是我們證明,而是地圖上就是如此標示。--Kolyma(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4:39 (UTC)
- 我知道,我只是對這種做法提出疑問。--Kai(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22:08 (UTC)
- (*)提醒:不是我們證明,而是地圖上就是如此標示。--Kolyma(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4:39 (UTC)
- 重要的階段性結論或具獨立性議題另立章節並無不妥。我用這些成語是形容做事方法。另外,建議您不必列出我刪除掉的發言,意義不大。--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7:36 (UTC)
- 「憑空得知」?閣下的見解頗為特殊。--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09:29 (UTC)
- 但是我沒有叫你碰條目!我回應你提供的每一個來源:
- 那是個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來源,也刪除掉了。我已經提過不想碰條目本身,因此沒興趣回答您的問題。--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00:41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04:16 (UTC)
- 我在您的個人討論頁面上已經說明(過去)不是在問埡口位置,因為我當初問題是這樣說,重點是放在「思源埡口#位置」這章節上,所以我才會詢問它這樣寫是否有Wikipedia:可靠來源、Wikipedia:非原創研究的問題。但是,我看到你一再向我證明「縣市界不經過埡口」,並要求我弄清楚埡口位置與縣市界關係,這應該不是我多所聯想吧?所以真的很抱歉,我對你「讀通」還不是很高的境界,只好再問:如果我按照你說的話去做,這是否能處理「思源埡口#位置」這章節的問題?--Kai(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8:59 (UTC)
- 本議題是對錯分明的事,不贊同以「觀點」的角度思考。我的確就事論事,也提供相關的高中地理考題,還是建議您不必多所聯想。「讀通」是很高的境界,我也只能這樣說。我在您的個人討論頁面上已經說明(過去)不想碰條目本身,不知您為何再問?--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6:42 (UTC)
- (:)回應我知道,但是维基百科:可供查證#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有寫:「但如果該內容是重要的少數觀點,則一般不應當刪除,而應按比重提及該內容,並同時提供有關理據說明其被其他可靠來源認為有誤。」只要你表達有顧及別人的感受,你說就事論事、用「讀通」的字眼就不是重要了。另外,我想確定一下。你去對我證明這些,如果是符合可靠來源,你應該將這些話去寫在條目,但是我不懂你為何一直對我上地理的證明課?至於地圖,沒有人說不可以用,像我寫條目也會引用地圖,但是就會像我問題中所說:受到Wikipedia:可靠來源、Wikipedia:非原創研究的考驗。--Kai(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6:26 (UTC)
- 其實一些地圖判讀原則是沒有文獻的。在過去存檔的討論期間,我有去問專業人士有助於釐清一些說法(比如說埡口的位置應該只計算地圖上標註的地理特色點,或者要計算一定的區域;還有地圖在不同比例尺下是否都是「對的」,例如思源埡口可以在尺度較大時視為在縣市界、尺度較小時視為宜蘭縣內)的文獻來源,但沒有人給出相關的文獻。只能說中文學界對這類的東西似乎不太重視,覺得大家有默契就好了。--Reke(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12:39 (UTC)
- @Reke: 你是在對我說嗎?--Kai(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5:24 (UTC)
- 我對地圖沒有意見,要引用是可以引用。我只是就可靠來源、中立觀點這些方針去回答而已。如果地圖本身的問題所造成,那就是涉及可靠來源,如果地圖是夠可靠,因為被證明是錯的,藉此理由刪除原有引用來源的內容,這涉及中立觀點。現在情況是,地圖不算是被證明,有人認為是證明,這當中缺少有來源引用地圖以文字記載的方式介紹思源埡口的位置,我們才能知道被證明,既然缺少了,卻要以维基百科:可供查證#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規定「若該內容能被其他可靠來源證明為錯誤,則亦有可能被刪除」,藉此合理刪除原有引用來源的內容,這就涉及遊戲維基。--Kai(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10:38 (UTC)
- @Reke: 你是在對我說嗎?--Kai(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5:24 (UTC)
- 既然你拆成三次說,我就拆分次去逐一回應:
台灣行政區劃邊界定義
據本人所知:台灣行政區劃邊界的定義向來採用地圖描繪方式,並無如下個討論串那樣的文字描述方式(若有敬請告知)。研判一個地點與邊界的關係不透過地圖(最好是高比例尺的地圖),硬要追尋不存在的東西,有如舍本逐末、緣木求魚。--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02:07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08:45 (UTC)
- 原來你在這則回應告訴我見解特殊是這個意思呀!既然你說追尋不存在的東西,想必你看地圖可以不必透過文字描述,自有一種方法知道思源埡口在哪裡,請問你是用什麼方法呢?如此一來,就知道是不是舍本逐末、緣木求魚。--Kai(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2:21 (UTC)
- 教材範例就在下下個子標題。--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5:30 (UTC)
文字描述邊界的範例
這些年來每當有人探討此一議題,我多半會提到那些以介紹地景為主的文字文獻並沒有充分描述鞍部(埡口)與縣市界的關係;剛才也提到文字描述邊界的不容易。先前在編輯中國西南邊境河流條目時,有查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陆地边界条约》,條約中以文字描述邊界的方式,頗值得參考。不過用語雖然已經很精確,但還是得對照地圖才比較容易理解。--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7:02 (UTC)--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04:19 (UTC)
- 我印象中,玉山國家公園的計畫書對於劃設的範圍是用文字描述,雖然是有附圖,但如果是寫入條目,我是不清楚以文字描述為主還是以地圖為主,因為我看到Wikipedia:可靠来源是寫:「和文字類型的內容相關」,如果是以文字描述為主,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是以地圖為主?這問題一旦清楚,便很容易視情況能判斷出怎麼引用來源會符合方針指引。--Kai(留言) 2018年3月2日 (五) 10:54 (UTC)
- 「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規則「沒述及」或「明顯不適用」的時候,就應該用常識或專業知識來判斷。有關地理學上的地形、方位等議題,地圖是最佳的參考文獻,「遠非文字文獻之所能及」。況且,本議題中的「縣市邊界」,根本就沒有文字文獻。--Kolyma(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3:06 (UTC)--Kolyma(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5:44 (UTC)
- 是呀!所以我才會來問。你有說「專業知識來判斷」,這我從來沒想過,因為我沒遇過本議題的情況,像是翹翹板:二邊記載不一。那麼你意思就是說:來源本身的問題,我們只能自己多方查證(包括地圖),以尋求來源當中哪一邊記載是符合我們的查證結果,而且這方法沒有被任何規則所不允許?--Kai(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21:37 (UTC)
- 我直覺認為很合理。不過還是查了維基規則,得知维基百科:可靠来源#评估来源有寫:「編輯者必須謹慎地評估來源並且決定哪一個是最可靠、最權威的。」--Kolyma(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4:22 (UTC)
- 是呀!所以我才會來問。你有說「專業知識來判斷」,這我從來沒想過,因為我沒遇過本議題的情況,像是翹翹板:二邊記載不一。那麼你意思就是說:來源本身的問題,我們只能自己多方查證(包括地圖),以尋求來源當中哪一邊記載是符合我們的查證結果,而且這方法沒有被任何規則所不允許?--Kai(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21:37 (UTC)
- 「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規則「沒述及」或「明顯不適用」的時候,就應該用常識或專業知識來判斷。有關地理學上的地形、方位等議題,地圖是最佳的參考文獻,「遠非文字文獻之所能及」。況且,本議題中的「縣市邊界」,根本就沒有文字文獻。--Kolyma(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3:06 (UTC)--Kolyma(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5:44 (UTC)
等高線圖研判地形特徵教材範例
由等高線圖研判地形特徵,是地形學的基本技能,甚至在台灣高中地理課本也有述及,並有師大附中高一地理考題為證。因此,所謂「地圖判讀原則是沒有文獻」的說法大有問題。由於網路上相關教材一找就有,我就直接列於此處,不想再到圖書館找書面資料佐證了。
- 壹讀網站的《一分鐘教你看懂等高線地圖》(因該網站被維基百科列為黑名單而無法提供連結,麻煩自行搜尋)
- 每日頭條網站的《速看!高中地理等高線地形圖各專題匯總複習!》:開頭表格中有寫「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
第三項表格內文為簡體字,明顯不是來自台灣,故修改本議題開頭文字。 --Kolyma(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04:10 (UTC)--Kolyma(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7:04 (UTC)
- 縱然地圖可以引用,從等高線的曲線變化與間距密度,判讀符合定義「鞍部」的地形,此一方法是很容易的;但問題是,這裡是討論,要是引用地圖寫入條目,此一方法會被維基百科允許我們這麼做嗎?--Kai(留言) 2018年3月2日 (五) 10:44 (UTC)
- 關於您問的:要是引用地圖寫入條目,此一方法會被維基百科允許我們這麼做嗎?
- 請見台3線第3條來源《桃園市龍潭區行政區域圖》,這幅地圖很清楚地顯示出台3線由東北往西南方向離開桃園市大溪區後,先是短暫地通過龍潭區,然後短暫地通過平鎮區最南端的狹長尾巴,才二度進入龍潭區,由此證明了台3線是有通過平鎮區的(這也使得平鎮區成為極少數台1線、台3線皆有通過的鄉鎮市區,不過光是這幅地圖無法證明後面這一點),至今也沒人說這個來源或它所支撐的內文不可靠,畢竟它來自內政部臺灣行政區域圖網站,雖然這個網站後來掛了。
- 還有外埔區的第1條來源《臺中市神岡區行政區域圖》,它指出臺中市外埔區與神岡區有著約25公尺長的邊界,而非僅交於一點,證明了外埔區與神岡區是相鄰的,至今也沒人反對這個來源與它所支撐的內文。
- 所以看不出來以可靠的地圖作為來源有什麼不被允許的。-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2日 (五) 18:41 (UTC)
- 那麼剩下的可能就是二種:第一種、因為個人的語文造詣,影響到編者(寫手)對地圖所見的描述;第二種、編者(寫手)對地圖所見的理解與別人是不同,產生判讀誤差。如此一來,如果條目問題是發生第二種,編者(寫手)自己很容易會誤以為是地圖造成,因為無論地圖的尺度到多麼精確,即使是用上地形圖、等高線圖去佐證,不一定能知道為什麼他自己看到是如此,非得經由更多人的親眼驗證才能知道。--Kai(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22:05 (UTC)
- 第一種在文字文獻也會發生,遲早會有他人察覺而出面修正。第二種我覺得發生機率不大,因為這些方法都非常明確,否則也不會列入高中教材及考題。倘若真的有人誤判,遲早也會有他人察覺而出面修正。--Kolyma(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4:38 (UTC)
- 那麼剩下的可能就是二種:第一種、因為個人的語文造詣,影響到編者(寫手)對地圖所見的描述;第二種、編者(寫手)對地圖所見的理解與別人是不同,產生判讀誤差。如此一來,如果條目問題是發生第二種,編者(寫手)自己很容易會誤以為是地圖造成,因為無論地圖的尺度到多麼精確,即使是用上地形圖、等高線圖去佐證,不一定能知道為什麼他自己看到是如此,非得經由更多人的親眼驗證才能知道。--Kai(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22:05 (UTC)
列內容農場的網頁不是可靠文獻啊 @@--Reke(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9:32 (UTC)
- 網站被列為不可靠,並不代表上面的每一篇文章都不可靠。況且列舉這些網頁的目的只是當作教材而已,並沒有要寫入條目,不必受限於維基規則。不過既然我質疑「地圖判讀原則是沒有文獻」這句話,還是得花些時間作進一步說明。
- 「能判釋等高線地形圖」已列入《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地理」課程綱要》的「具體目標」,前面的討論也列舉師大附中高一地理考題連結為證,而且恰好就是「鞍部」考題。如果您覺得這樣還不夠,建議到書店翻翻高中地理課本或參考書,或是到圖書館翻翻大學地理學或地形學書籍,很容易就可以找得到相關內容。當然,提出質疑的是我,勞您大駕有點太過強求,所以我也找了一些應該足夠可靠的網路資料並列舉如下。不過說實在,都沒有像上面的所謂「內容農場」網頁那麼容易理解。
- --Kolyma(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14:08 (UTC)
- 按上面的文獻,鞍部除了一個小點,是否至少還要加上兩側數條朝著此點的等高線的「面」才算呢?這些文獻沒有解決我所說的,鞍部到底只能計一個點,還是有一個區域的問題。縣市界若有經過地鞍部標記旁V字型等高線,但沒通過那個標記點,這樣到底算不算在界上。這是我一直找不到說明的問題,不是看不懂鞍部定義。--Reke(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07:28 (UTC)
- 鞍部範圍的問題困擾您很久了。事實上,與您有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上面列舉的教材中就有,而且還不只一個。我列舉這些教材用意在於質疑「地圖判讀原則是沒有文獻」這句話,倒沒有針對「鞍部」定義正確與否刻意篩選。不過有時間會慢慢更換,以免誤人子弟。我「猜想」會有這種問題,這是因為人們借用日常生活中形狀最相近的馬鞍來形容這種地形,然而馬鞍是指整套鞍具,而非指單指「鞍點」,所以才會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對此,建議您姑且「相信」如下幾個比較正確的定義:
- 《速看!高中地理等高線地形圖各專題匯總複習!》開頭表格中「鞍部」欄最下方的文字「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這兩條線相交就是一個點)
- 《三省堂 大辞林》「鞍部」釋義:「(地形)峰と峰の間の尾根の最も低い地点。」(山峰與山峰之間山脊線最低的地點)
- 另外,鞍部理論上雖是一個點,但受到風化、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踩踏、施工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形成一小塊平地,但通常不會太大。這一點,經常登山的朋友一定很清楚。--Kolyma(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5:08 (UTC)
- 在思源埡口案例裡,省道台7甲線上的縣市界牌已經距離鞍部(鞍點)約五百公尺,而且所有的證據都指出這之間是一段大甲溪水系的「無能河」谷地。您心目中的鞍部再怎麼大,都不應該跨越到大甲溪流域來,因為那已經違反「鞍部是分水嶺的一部分」之地理常識。--Kolyma(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6:04 (UTC)
- 建議您參閱《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278)》,裡面寫得清清楚楚。--Kolyma(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6:52 (UTC)
- 至於您的「鞍部範圍說」,2012年4月30日我就曾經質疑過,在此重述:請問範圍如何定義?是相對於鞍點的距離、高度、斜率、曲率、周圍面積、……的哪一個?數值區間是多少?可供查證的參考資料又在哪裡?--Kolyma(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6:57 (UTC)
- 已經好幾年了,如果還是找不到、問不出,會不會是根本就不存在呢?--Kolyma(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7:11 (UTC)
- 鞍部範圍的問題困擾您很久了。事實上,與您有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上面列舉的教材中就有,而且還不只一個。我列舉這些教材用意在於質疑「地圖判讀原則是沒有文獻」這句話,倒沒有針對「鞍部」定義正確與否刻意篩選。不過有時間會慢慢更換,以免誤人子弟。我「猜想」會有這種問題,這是因為人們借用日常生活中形狀最相近的馬鞍來形容這種地形,然而馬鞍是指整套鞍具,而非指單指「鞍點」,所以才會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對此,建議您姑且「相信」如下幾個比較正確的定義:
- 按上面的文獻,鞍部除了一個小點,是否至少還要加上兩側數條朝著此點的等高線的「面」才算呢?這些文獻沒有解決我所說的,鞍部到底只能計一個點,還是有一個區域的問題。縣市界若有經過地鞍部標記旁V字型等高線,但沒通過那個標記點,這樣到底算不算在界上。這是我一直找不到說明的問題,不是看不懂鞍部定義。--Reke(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07:28 (UTC)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修改”命名是否违反中立原则
建议改名为“对中国共产党修改历史的质疑”--苞米(☎) 2018年2月10日 (六) 05:45 (UTC)
- (+)支持:的指称、的宣称也可以。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12:03 (UTC)
- (!)意見:目前感觉还好,“的质疑”不够中立,将限定为质疑与回应,而无法收录主动进行的修改,如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一些观念、表述或立场的改动。--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10日 (六) 16:41 (UTC)
- 已移动到中国共产党修改历史的质疑。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2月14日 (三) 04:03 (UTC)
- (-)反对。中国共产党修改历史是學界共識,反對者只有中国共产党統治地區下的人。「當事一方的否認」不應考慮,否則維基百科連「南京大屠殺」都要因為某些日本人否認而改名成「對南京大屠殺的质疑」。--歡顏展卷(留言) 2018年2月14日 (三) 17:15 (UTC)
- 我在条目讨论页留下了评论,欢迎各方用户(@721tx、Aoke1989、Bin2232578、Cq521、Ds950524:@DukeAnt、Happyseeu、heart、InSb、JW19335762743:@Lichenbo、Liflon、Mengheng、Poptangtwe、Randy.ryan:@Ronalde~zhwiki、Shirakawa、Skyfiler、SzMithrandir、Tony419c:@Zetifree、东方之鲲、水思、蘇州宇文宙武:)进行讨论。--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2月15日 (四) 03:44 (UTC)
- (+)支持:有毒,不存在的(网络用语)不是修改历史,明明是创造历史,开创历史也算修改吧,但修改的是未来Happy New Year 2018 新春快乐 2018年2月16日 (五) 13:46 (UTC)
- (&)建議把这个条目删除,依据“wp:维基百科不是什么”--苞米(☎) 2018年2月16日 (五) 16:30 (UTC)
- 我在讨论页发表的评论证明,条目很多内容与主题不相关,应该移动至相关条目。建议支持保留的编者找出文中符合所谓
柏克莱加大新闻学院院长夏伟教授在讨论《天安门文件》真伪时说:“马列主义政府经常大胆修改事实,有时甚至伪造纪录,以让历史为其利益服务。”[136]
- 的内容保留,否则应当(×)删除条目。--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08:21 (UTC)
- (×)删除:苞米的删除提议我认为是合理的。目前该条目内容庞杂,而且这么多东西堆在一起也缺乏条理。应在各相关条目内有针对性地说明介绍即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都堆放在一处。历史作为意识,本来就充满争议,中共方面的意见也只是各种意见中的一种,既没必要抬高,也没必要贬低,作为各具体条目的各种意见之一而已。Sgsg(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09:03 (UTC)
- (+)支持: 如果有对某段历史的修改有论据支撑,应当放在某个具体的条目下。更确切的说,存在真实唯一的“历史”吗?违背了它就是修改,符合它就是正史。各方意见应当是平等的,不应当单独拎出来个条目来创建。凝紫明(留言) 2018年2月20日 (二) 13:12 (UTC)
- 现今的条目就是个大杂烩,支持(×)删除——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2日 (四) 02:36 (UTC)
- (+)支持改名(-)反对刪除,現在Category:對政黨的評價哪個條目不是大杂烩?只要符合Wikipedia:删除方针#或許不需要提交刪除的條目問題就沒刪除的必要。--M940504(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03:02 (UTC)
- (!)意見:刪除問題應至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這裡就算一面倒的支持刪除也不會有管理員刪條目。--M940504(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04:09 (UTC)
- 我在讨论页提出问题已有10日,无人做出有效反对回应,如果再没人提出,我会删除条目中我认为不符合主题的内容。--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2月25日 (日) 15:21 (UTC)
已经删除条目中我认为不符合主题的内容,原因已经在讨论页提出10日,无人做出有效反对回应。对剩余部分内容进行了评价,写在了讨论页。--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05:47 (UTC)
已经删除条目中剩余我认为不符合主题的内容,原因已经在讨论页提出6日,无针对性的有效反对回应。--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1:10 (UTC)
- (-)強烈反对删除。强烈抗议维基小霸王擅自对维基百科内容审查。--Fxqf(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16:09 (UTC)
- 删除并非为了审查维基百科,而是删除不符合条目主题的内容。原因已经解释并且公示一段时间,同时我还ping了所有在其讨论页留言的注册用户。没有人指出,其中有特定内容其实是符合条目主题的内容的。如果反对删除特定内容,请对讨论页中我对特定内容提出的理由进行反驳。--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5:28 (UTC)
关于{{lang}}与{{lang-xx}}的设置,兼论中文维基百科的非现代汉语注与汉语的注音
在这几天的阅读中,我发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那就是: 很多时候用括号引用他语言的时候不标注源语言,引用某一拼音方案的时候不标注是何方案。
这就很让人伤脑筋。
众所周知,拉丁字母被数千种语言当作书写系统,单纯放一串拉丁字母谁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编者可能会说:“我知道这是什么,而且作为一个读者它应当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就大错特错了。
维基百科计划是面向读者的,中文维基百科则是面向“世界上所有使用或学习现代标准汉语的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不要去预设他人的文化水准,作为一个编者只能预设的就是一件事:你所书写的这篇文章的读者使用或正在学习现代标准汉语,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字形或中华民国标准字体或HKSCS或东南亚的现代标准汉语文标准来书写文本。
吉米威尔士有云:“想象一个世界中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自由的使用人类所知的所有知识。”而这种刻意制造理解门槛的行为则与维基百科的精神相悖。
可能有人会认为我“立靶自击”,然而我现在立刻就能举出例子。
比如:{{lang}}的所谓“主要语言”为由去掉参数为en时候的“英语:”标示。这就很让人伤脑筋。譬如刘梦琼在我编辑之前的版本那个开头注,一眼过去我下意识想的是“这是粤拼还是广拼来着”,结果一看代码,嚯,是英语,那种感觉真是“肏蛋之情无以言表”。 这个在很多使用该模板的条目都有体现。 延伸一下问题,某些方言相关的条目给某字注音时,没用IPA、没标注用得何方案,直接撂上来一串拉丁字母,谁知道怎么拼?谁知道是什么发音? 也符合我上述描述。
再延伸一下,某些“宅维基人”在撰写条目的时候,使用“动画、漫画、游戏圈子黑话”的行为也符合上述论述。
当然提出问题自然要有解法:
- 首先把{{lang}}里面的所有没有注明的相关语文全部添加回来。
- 其次将“用括号将非现代标准汉语文文本作为注的时候必须使用{{lang}}并正确选用相关参数”作为一条编辑规则,当然很多人还是不会使用,不过这就应该允许其他人向添加类似行为的人求得源语言以资添加,例如:原文是“数学”,被某人改成了“数学(math)”,那么其他人可以要求编辑者说明这个括号里是什么语文,如果他说了那么就改成“数学(英语:math)”,如果是IP用户或这个编辑者不回答,其他人有权改回“数学”。
-
- (+)支持--丁子君~和我說話~維基風紀委員 2018年2月14日 (三) 18:00 (UTC)
- “没有注明的相关语文”是指什么,语言名?语言的内部链接?是否意味着要禁用或不建议使用纯{{lang}}模板,以及要求所有非中文都使用lang系模板反复注明所属语言。要求标注不反对,但不能过频,常用是否标注也有争议,另见Template_talk:Lang-en的讨论,社群对常用语言、文化水平的预设是存在的。--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14日 (三) 18:27 (UTC)
- 相关语文是为了涵盖那种多种通行文字共存的语言对应的文字,譬如哈萨克文就有三种通行的正字法。而且对文化水准过高的预设严重违背维基精神。-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2月14日 (三) 18:42 (UTC){{
- 相关语文是为了涵盖那种多种通行文字共存的语言对应的文字,譬如哈萨克文就有三种通行的正字法。而且对文化水准过高的预设严重违背维基精神。-
- (+)支持設想周到並能預先避免可能發生的爭議及誤會。--NHC、才不是NPC呢哼!。:.゚ヽ(*´∀`)ノ゚.:。 2018年2月14日 (三) 18:49 (UTC)
- 我秉持預設拉丁字母就是英文,其他的才要註明是那一語言,可以變相要求把拼音和粵拼要加註解那一種,而且原名是漢語的事物、人民非必要不加英文或其他國家名稱,但英文不要在變成「英語:XXX 」一冗長,二把讀者當笨蛋。--Zest 2018年2月14日 (三) 19:52 (UTC)
- (&)建議,除了所谓“设立门槛”的评价有待商榷之外,其余论点皆对维基百科有一定益处。这里提出一疑点:维基百科有大量跨语言链接不符合维基百科格式手册需求的条目:而大量条目在内文中会使用如下的撰写方式:
[[大卫·史密斯]]([[:en:David Smith|David Smith]])
- 显示为 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
- 以核军备竞赛一条目为例,在修正的时候,如果中文已有该条目的情况下,用户会试图修正为
[[大卫·史密斯]]({{lang|en|David Smith}})
- 显示为 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
- 如果将所有的lang|en的语言标志都拿回来,我相信可能会有这样的条目出现:
在某某(英文:moumou)情况下,责任人啊(英文:a)向责任人波(英文:b)请示某(英文:mou)...
- 即,内文中可能会出现过多的{{lang|en}}模板而导致
- 条目的美观度下降。
- 过多的“英文”字样很可能会使得读者认为自己被当作傻瓜。
- 由于其link style已被修正,这类条目除非再有看到,否则很难集中处理。
- 长文以上,不知其他用户怎么看?--Innocentius Aiolos 2018年2月14日 (三) 20:03 (UTC)
- 我觉得这种标注并不会导致让读者产生自己被当成了傻瓜的错觉,反而会有“德国油布纸”的贴心感。_(:з」∠)_-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2月17日 (六) 14:26 (UTC)
- 我觉得这种标注并不会导致让读者产生自己被当成了傻瓜的错觉,反而会有“德国油布纸”的贴心感。_(:з」∠)_-
- (+)支持:但若有外語條目存在、中文維基無條目時,比較建議直接使用 (可是綠連的使用似乎有點爭議,到時或許也能合併討論吧)。-- 宇帆(2/28加入維基將滿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聯絡) 2018年2月15日 (四) 03:49 (UTC)
- (※)注意:lang模板不一定用在括号内。有的非拉丁字母系语言(日语,韩语,
拉丁语:etc)很好辨别。不只是英语,lang是什么参数都不会显示语言名称。若要加入是什么语言,直接用lang-xx就可以,区别使用多一种选择;要不然日语韩语之类还好(有jpn/jp、kor系模板),其他小众语言怕是要改用英语:HTML代码了。另外还有众多日本相关信息框,为避免日文汉字被繁简转换,使用了lang|ja处理诸如“日语原文”一类的参数。举例来说,页面显示成下面这样完全是多此一举(分别改自t:Infobox 日本的町村、星期一的丰满、日语:へのへのもへじ、摇曳百合和点兔),尤其是第二段和表格内日文标题那一部分,还有人名“和遥キナ”被切割成“和遥日语:キナ”:
日文原名 | 日语:田無町 |
平假名 | 日语:たなしちょう |
羅馬拼音 | Tanashi-chō |
最早该作以「日语:月曜朝の社畜諸兄にたわわをお届けします」为标题在作者Twitter账户上发布了第一部作品[1]
類似的文字組合還包括了「日语:へのへのもへの」、「日语:へめへめくつじ」、「日语:へめへめしこじ」、「日语:へねへねしこし」和「日语:しにしにしにん」(前兩個「日语:し」橫寫作為雙眉、「日语:ん」則是臉的輪廓及微凹的下巴)等。
話數 | 日文標題 | 中文標題 | 劇本 | 分鏡 | 演出 | 作畫監督 | 片尾插畫 | 原作 |
---|---|---|---|---|---|---|---|---|
第1期 | ||||||||
第1羽 | 日语:ひと目で、尋常でないもふもふだと見抜いたよ | 我一眼就看穿這不是普通的毛茸茸 | 筆安一幸 | 橋本裕之 | 奧田陽介 | 原悠衣 Cloba・U 半泽香织 |
第1話、第2話 | |
第2羽 | 日语:小麦を愛した少女と小豆に愛された少女 | 熱愛小麥的少女與紅豆所愛的少女 | 江口大輔 | 兵渡勝 | 日语:ウロ 日语:しらたま 和遥日语:キナ |
第3話、第4話、第5話 |
参考資料
- ^ 「月曜朝の社畜諸兄にたわわをお届けします」 Twitterの人気コンテンツ“月曜日のたわわ”はどうやって生まれたか、漫画家・比村奇石さんに話を聞いた. 日语:ねとらぼ. 2016-08-01 [2016-10-10] (日语).
- --27.142.172.248(留言) 2018年2月15日 (四) 17:14 (UTC)
- 感谢这位匿名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和所举出的示例,其实一开始是想谈到{{lang-xx}}的但是后来说着说着就没有提及,我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这些扩注要有提示语文,其他地方使用这么多是我欠考虑和调查不足,我致歉,但是{{lang-xx}}是不现实的,因为ISO 639代码数量很多,造这么多模板不如只弄一个模板并提供参数,但是鉴于{{lang}}模板在他处用处这么多,那么增加一个专用的新模版来代替现有的{{lang-xx}}系列模板我认为必要。因在春节期间,网络不可常续,因此详述几天后再放出,先行致歉。-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2月17日 (六) 14:26 (UTC)
- 感谢这位匿名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和所举出的示例,其实一开始是想谈到{{lang-xx}}的但是后来说着说着就没有提及,我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这些扩注要有提示语文,其他地方使用这么多是我欠考虑和调查不足,我致歉,但是{{lang-xx}}是不现实的,因为ISO 639代码数量很多,造这么多模板不如只弄一个模板并提供参数,但是鉴于{{lang}}模板在他处用处这么多,那么增加一个专用的新模版来代替现有的{{lang-xx}}系列模板我认为必要。因在春节期间,网络不可常续,因此详述几天后再放出,先行致歉。-
- (-)反对:同意此IP的留言;很明显,如果简单粗暴的全站替换lang|xx为lang-xx,一定会出现如上的搞笑情况。 所以,话说回劉夢瓊的例子,我认为问题并不是lang|en的错,而是应该用内文叙述来说明是该人物的英文名。 劉夢瓊(英文名:Lau Mung King,1990年6月4日—),生於香港。 劉夢瓊(1990年6月4日—),英文名为Lau Mung King,生於香港。 这两种都比简单粗暴的『英语:』强多了。--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8年2月19日 (一) 17:21 (UTC)
- 你说的没错,是我考虑不够周全,不过扩注内带有语种提示我认为有必要,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读懂所谓“默认”。而且你所说的(英语:xx)这一形式简单粗暴我不认同。-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2月22日 (四) 08:08 (UTC)- 那你应该只对汉语(及方言)拼音方案、俄语转写方案等误导性强的情况做模板替换/扩充,大多数比如lang|en、lang|ja都存在IP 27.142所说的问题,不要为了个别情况的方便而导致多数情况的麻烦。我所说的简单粗暴是指 前兩個「日语:し」橫寫作為雙眉、「日语:ん」則是臉的輪廓及… 这种情况,请你不要曲解。 另外,你如果非坚持全部标注(例如对日本音乐相关的条目里的片假名平假名全部注明)的话,这会牵扯到一大片条目的外观,我觉得你应该寻求社群共识。--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8年2月22日 (四) 22:29 (UTC)
- 你说的没错,是我考虑不够周全,不过扩注内带有语种提示我认为有必要,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读懂所谓“默认”。而且你所说的(英语:xx)这一形式简单粗暴我不认同。-
- (-)反对:目前lang|xx的用法不显示语言种类,lang-xx系列显示语言种类,区别使用很清晰。虽然lang-xx要为每种语言做一个模板,如果真的需要就做吧。另外可以考虑鼠标悬停在lang|xx的内容上时显示语言种类。 --犬風船(“我不认识的字就不是字”)※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2月21日 (三) 09:30 (UTC)
- 如果你觉得有全面扩充{{lang-xx}}的必要那我就去弄咯,反正找人拿机器人跑一发也没多麻烦,不过这样会产生一堆模板页面,真的算是好方法么?-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2月22日 (四) 08:08 (UTC)- 如果嫌弃模板多,可以改建{{lang-long}}。但是,这不利于统计链入。可以仅对少数语言用-long形式。--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9:06 (UTC)
- 这个-long有什么特别涵义么?-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2月22日 (四) 13:06 (UTC)
- 这个-long有什么特别涵义么?-
- 如果嫌弃模板多,可以改建{{lang-long}}。但是,这不利于统计链入。可以仅对少数语言用-long形式。--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9:06 (UTC)
- 二位似乎认为lang-xx意味着要创建很多模板,但实际上真的有那么多吗?根据语言列表,世界现存约7000种语言,其中大多数在站内估计都没有,有相当一部分(目测约30%)甚至连条目都没有;根据special:前缀索引/T:lang-,目前站内仅有300多个lang-xx的模板。从中可以大致推断,稍微常用点的语言都已经建立了lang-xx,剩下需要新建的屈指可数。 另一方面,不要忘记,lang-xx并不是中文WP独创的用法,而是各个WP都已使用多年。维基百科当然鼓励“创新思维”,但首先应该咀嚼消化前人已有的、流传下来的方法。--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8年2月22日 (四) 22:29 (UTC)
- 膜sZm大佬,看来是我多此一举咯_(:зゝ∠)_,说句题外话,这么多语言都没人写条目,语言相关主题真是凋敝...-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2月23日 (五) 11:25 (UTC)
- 膜sZm大佬,看来是我多此一举咯_(:зゝ∠)_,说句题外话,这么多语言都没人写条目,语言相关主题真是凋敝...-
- 如果你觉得有全面扩充{{lang-xx}}的必要那我就去弄咯,反正找人拿机器人跑一发也没多麻烦,不过这样会产生一堆模板页面,真的算是好方法么?-
- 在有较多外语的条目中,这样会显得很乱。比如日语。--Leiem(签名·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06:11 (UTC)
- 我的初衷是在无明显提示的非现代汉语文本中增加上语种或文种的提示,对于语文自述的条目除首段扩注外,在描述条目所述语文时不注应该没多大影响,也谢谢雷姆提出我的这一盲点(つ°ω°)つ 。-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2月23日 (五) 11:25 (UTC)
- 我的初衷是在无明显提示的非现代汉语文本中增加上语种或文种的提示,对于语文自述的条目除首段扩注外,在描述条目所述语文时不注应该没多大影响,也谢谢雷姆提出我的这一盲点(つ°ω°)つ 。-
- (+)支持,广东很多地名存在这种情况。例子:中山市(官方音译:Zhongshan;传统外文:Chungshan)。将汉语拼音称为官方音译,是这个圈子的人不知道汉语拼音吗?还有传统外文到底是什么拼音?--Fxqf(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16:02 (UTC)
- 傳統外文一般指的是郵政式拼音,如果能求證,那麼就應該改成郵政式拼音。順便感謝支持_(:зゝ∠)_-
七个点 (留言 ) 2018年3月5日 (一) 13:56 (UTC)
- 傳統外文一般指的是郵政式拼音,如果能求證,那麼就應該改成郵政式拼音。順便感謝支持_(:зゝ∠)_-
有用戶移動「中港矛盾」至「中國內地與香港矛盾」
香港多數傳媒使用「中港矛盾」,亦有用「陸港矛盾」。綜合兩者,在下建議用「中國大陸與香港矛盾」。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2月17日 (六) 20:56 (UTC)
- 这种说法不适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应使用“内地”与“香港”对称。“内地”是法定名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遵照基本法的规定,使用的也是“内地”。香港律政司、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等政府部门也均有详细说明。而“大陆”则是相对“台湾”的称呼,并不适用于香港。传媒言论并无法律效力。Sgsg(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08:39 (UTC)
- 其實應該用中港矛盾吧,畢竟是最常用的名稱,命名常規也就指要用通用名稱。--【和平至上】💬📝 2018年2月18日 (日) 11:14 (UTC)
- 涉及爭議的條目移動本應先行討論,而不是單方面擅自移動,查條目討論頁Talk:中國內地與香港矛盾,是經過討論後移動為中港矛盾,所以用戶如需要再次移動也應先通過討論。--Thomas.Lu(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2:25 (UTC)
- 中港矛盾是在2/10由user:RickyKao移動到中國內地與香港矛盾,有需要回退嗎?--Wolfch (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3:30 (UTC)
- 帶有地域名稱的條目移動前應先討論,所以應先移回經討論後採納的條目名,否則會助長這類地域性條目的單方面移動,日後有個別用戶認為香港不夠,還要用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條目勢必又被擅自再次移動。--Thomas.Lu(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3:43 (UTC)
- @user:RickyKao建議先復原至上次討論結果,再展開新一輪命名討論。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09:42 (UTC)
- 帶有地域名稱的條目移動前應先討論,所以應先移回經討論後採納的條目名,否則會助長這類地域性條目的單方面移動,日後有個別用戶認為香港不夠,還要用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條目勢必又被擅自再次移動。--Thomas.Lu(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03:43 (UTC)
- 现在的中國內地與香港矛盾反而是最标准,没有歧义,也政治正确的名称。——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23日 (五) 09:50 (UTC)
- 目前條目名稱並非本人原創,而是在討論頁已有之內容,不過原作者命名為「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私以為根據兩岸三地政治用語慣例,一般香港與內地對應,而大陸則是與台灣對應,且該提議下方並未有明確異義。考慮到該條目長期以來爭議不斷,甚至出現條目開頭與條目名不對應的情況。「陸港」符合兩岸三地政治用語規範,而「中港」則符合部分民眾長期以來之稱呼習慣,因此難論對錯或恰當與否。私以為用現有名稱可以規避爭議情況,若有更好的提議歡迎提出討論,但不支持改回原名稱,否則又會是改名風波不斷。--RickyKao(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13:29 (UTC)
- (&)建議更名为“内地与香港矛盾”,去掉“中国”。--Fxqf(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16:12 (UTC)
徵求意見:應否將SiuMai曾提報的香港街道條目還原
SiuMai曾提報至WP:NP而刪除的香港街道條目應否還原?3ATENUW1 UE 9558 2018年2月20日 (二) 06:07 (UTC)
- 看情況,實際有關注度的條目可以考慮還原。--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20日 (二) 06:13 (UTC)
- AT,你對此建議有甚麼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1日 (三) 09:51 (UTC)
- 反對,對事不對人。—AT 2018年2月21日 (三) 09:56 (UTC)
- 如果覺得關注度沒有問題大可申請存廢覆核。--5.10.77.61(留言) 2018年2月21日 (三) 10:05 (UTC)
- 同意AT的說法,應就條目而論。--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1日 (三) 10:07 (UTC)
- 如果覺得關注度沒有問題大可申請存廢覆核。--5.10.77.61(留言) 2018年2月21日 (三) 10:05 (UTC)
- 反對,對事不對人。—AT 2018年2月21日 (三) 09:56 (UTC)
- AT,你對此建議有甚麼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1日 (三) 09:51 (UTC)
- 同意。3ATENUW1 UE 9558 2018年3月3日 (六) 04:29 (UTC)
- 如该等SiuMai曾提報至WP:NP的条目有符合关注度者,同意恢復;不符者,看一看有沒有合併的可能性,沒有的话,就惟有说「沒资源的救不了」。—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23:47 (UTC)
- 過去被SiuMai提刪的香港道路,在沒有找到二次文獻之前,可循德文版方式,如de:Liste_der_Straßen_und_Plätze_in_Berlin-Haselhorst,每區成立一個道路列表,照片和相關資料都有現成材料,向User_talk:Bluedeck申請查詢舊版可以找回源碼。待有相關文獻出現,個別道路再獨立成條。3ATENUW1 UE 9558 2018年3月8日 (四) 05:29 (UTC)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發生編輯戰
- 大量刪除有來源的內容仍然在進行中,同樣的動作。——219.85.177.206(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16:45 (UTC)
以下是AsharaDayne(對話 | 貢獻)所堅持「回退大量无来源内容」:
“ | (扎巴依喀勒山空難),前蘇聯解體後部份檔案解秘,此事件並非「空難」而是史達林與毛澤東共同進行政治謀殺,三区革命的领导者是被KGB關在原沙皇的馬廄裡,隨後遭到處決。國民政府資料則顯示,史達林為排除地方民族勢力(多非馬列主義者)協助中共進軍新疆,用「陰謀手段平定三區之亂」,「空難」的消息在兩個月之後才公佈。曾在新疆敵後游擊的國軍張達鈞則表示中共強行要求解散東突國、改編三區武裝,迫使伊斯阿克江殺害中共駐疆地下人員300人,蘇聯則派兵平亂[1][2]。 | ” |
“ | 中共為鞏固漢民族統治權而背棄原本支持新疆民族自決的承諾[3],且中共也不打算改變國民政府時期追求領土完整、邊疆整合、地方自治的政治目標,並沿襲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的民族分類方法來反制維吾爾民族自決[4][5]。 | ” |
“ | 11月下旬,蘇聯派出雅可夫列維奇.頗里諾夫擔任新疆三區游擊隊指揮官,並成立「一號房子」(紅軍符拉基米爾.柯茲洛夫領導)、「二號房子(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斯特潘諾維奇領導)」,另在阿拉木圖派遣貝利亞為蘇聯軍對中國新疆的督戰[6]。 | ” |
「給予減刑或釋放」遭刪,是原出處內容
“ | 中共宣稱「該起事件是建政以來規模最大、組織最嚴密的分裂集團武裝叛變,涉案人數達五千人」;1975年8月,因文革動亂中共中央從寬認定,除暴亂中已遭擊斃之外,其他1165名東突黨成員以「政治錯誤」改判非該黨黨員,給予減刑或釋放[7]。 | ” |
“ | 伊寧市公園內有紀念疆獨三區革命烈士墓與紀念碑,由毛澤東題詞,並設立新疆三區革命歷史紀念館,占地6公頃。 | ” |
——219.85.156.253(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09:48 (UTC)
- IP君采取夹杂有来源内容和无来源内容一并添加的方法可谓妙哉。
“ | 泛突厥主義之一的穆罕默德·伊敏其思想著作〈東突厥斯坦史〉(1940年):「東突厥斯坦革命不獨立就沒有結束。中國的政治是侵略、不人道和奸邪的政治。每個東突厥斯坦人民都會抗戰到底,視死如歸,光榮犧牲。」 | ” |
,有来源吗?
“ | 1954年新疆和田事件。1956年新疆墨玉事件、5月洛甫事件(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主席阿不都拉·依米提,副主席艾伯都拉哈日)。1957年新疆和田事件。 | ” |
这段没有谓语、宾语,语法完全不通顺。
关于扎巴依喀勒山空難那一段,让你提供引文提不出来,引用格式也是错误的,页码也没有。内中提到的前苏联档案,能提供任何俄文来源吗?此外,还有诸如“·”号变成“.”等格式错误。伊斯阿克江、雅可夫列维奇.颇里诺夫、符拉基米尔.柯兹洛夫是谁(明显的人名错别字)?斯特潘諾維奇有姓无名?东突党不是正式名称,为什么不加引号?红军为什么不作消歧义?多处中共,属于过度连结。“國軍張達鈞”,将领、军事顾问还是士兵?一会儿KGB一会儿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且不作说明,又是为何?(1954年才有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称呼,而原文描述的是40年代,可谓关公战秦琼)再者,不敢登录账号,可谓心虚。--AsharaDayne(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10:31 (UTC)
- 事情沒這麼複雜。如果認為來源內容有疑慮可「要求第三方來源」,逐條修正討論也行,以上您所說的都不構成「回退大量无来源内容」的理由。這種事後以格式不對、人名可能有錯、沒事先說明、沒見過此人的理由刪文真的適當嗎?東突議題中國官方還沒完全開放,你該懂的——219.85.169.173(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11:18 (UTC)
参考資料
- ^ 霍爾.唐日塔格,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人的真實世界,前衛出版,2016年9月,isbn:9789578018075
- ^ 中華民國外交部編印,中華民國外交部檔案叢書,第四冊,新疆卷二,第414頁
- ^ 國共合作時期中共高唱民族自決與聯邦制(蘇維埃化)為解決中國民族问题的原則:「唯有無產階級的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決才是實質的平等與解放,資產階級、帝國主義口中的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決,不僅虛偽且有害。」「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實行自治,成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聯邦制,統一中國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到建政後改成:「各民族的平等地位與其自治權」。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統一戰線工作部編,民族問題文獻彙編,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15-19頁,1037頁
- ^ 李丹慧,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 ^ 賽福鼎.艾則孜,我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人民日報,1995年9月28日
- ^ 王欣登,蘇新關係與三區革命(續),伊犁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第14頁
- ^ 馬大正、許建英,東突厥斯坦國:迷夢的幻滅,新疆人民出版社,第118頁
- 關於穆罕默德·伊敏著作未附來源是我錯,直接引用大陸文章(pdf第6頁)行嗎?http://www.sachina.edu.cn/library/tx/txmz/txmz0178.pdf——219.85.132.8(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11:44 (UTC)
- 跟隨至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打編輯戰,按此仁兄的編輯模式會一直出現「編輯衝突」根本無法繼續。上方討論也沒回應——27.105.54.119(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07:16 (UTC)
除了會尾隨在後進行編輯戰之外,還發現新的動作
- --AsharaDayne(留言)前幾日宣稱查閱過該書無此內容,現要改口要求俄文原文,執意刪除扎巴依喀勒山空難內容——219.85.169.178(留言) 2018年3月8日 (四) 09:02 (UTC)
關於Wikipedia Commons File:History Gallery of Chien-Chiao Air Force Academy in Axiation Museum 20130928.jpg
這張照片是原桃園國際機場航空科學館的展示物,攝於2013年,框內內容是介紹1930年代杭州筧橋空軍官校的歷史,所以分類於Category:Republic of China Air Force Academy,但是有編輯者認為因為這是Category:Republic of China Air Force Academy下的照片,就堅持加入Category:2013 photographs of Kaohsiung(2013 年高雄市照片),即使再三解釋也不能接受,不知是雙方認知差距太大,還是小生理解不足,願聞其詳。--玄史生(留言) 2018年2月22日 (四) 22:54 (UTC)
- @玄史生:你跑來這裡告狀我?可見我對你說的話,你沒有從事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我的認知問題。
- 照片的事:
- 你自己看你上傳照片時,你既添加「空軍官校」類別,也添加「航空科學館的內部」類別,請問是誰的問題?一個類別是在高雄,另一個類別是在桃園,然後對大家說:「有編輯者認為因為這是……就堅持加入……」這種話,是我的問題嗎?
- 發生這種事的原因,我都在你的維基共享資源討論頁有說過,解決方法是建立更準確的類別去區分空軍官校(它是地點也是學校建築)與空軍官校的歷史,但問題是你早在去年對我在這裡表明你立場:「分類貴在簡潔實用」,你還說:「往下查好幾層才找得到,實在太過瑣碎」,顯然是在反對建立更準確的類別去區分。你既想說展示物是1930年代,並在2013年於桃園拍攝,卻不願建立更準確的類別去區分展示物與你拍攝是不同的時間、地點,所以你拍攝的照片不給別人編輯的意思嗎?
- 我覺得你這個人太難搞了,反正這是我最後一次幫你解決:
- 請你看這一筆與另一筆編輯,我添加「空軍官校的歷史」、「2013年桃園市的照片」類別,反而被你說我堅持加入「2013年高雄市的照片」類別,而且你在我那裡留言只有解釋一次,卻被你誇大成「再三解釋也不能接受」?
- 我幫你解決不是因為你這次告狀才這麼做,而是你在維基共享資源多次以反對立場回退或修改我的編輯,我只好被迫幫你解決。因為我有告訴過你,你對我的編輯有意見,可以在客棧或在諮詢台發問,你非但不聽,反而把事情拿來這裡說,明明維基共享資源有中文討論!
- 你自己看你上傳照片時,你既添加「空軍官校」類別,也添加「航空科學館的內部」類別,請問是誰的問題?一個類別是在高雄,另一個類別是在桃園,然後對大家說:「有編輯者認為因為這是……就堅持加入……」這種話,是我的問題嗎?
- 關於你:
- 有合適的資源就該正確利用!我在維基共享資源編輯,請你在維基共享資源發問或解決。
- 你在維基共享資源多次以反對立場回退或修改我的編輯,我都有看到。現在,你已經進化了,會來中文維基百科告狀。既然我在維基共享資源對你說的沒用,我之後不會再理會你,更不會幫你解決,一律全視為騷擾處理。
- 每個人眼中只會編輯自己要做的事,不會去管別人家的閒事(你認為照片在桃園拍的,展示物是1930年代筧橋拍的),你怎麼不從事情的方向思考?正確態度是看照片,而上傳者本身就有責任解決自己上傳照片的問題,並不是用「看誰編輯就是誰的問題去找他麻煩」這種態度,卻坐著讓自己問題去發生而使別人誤觸雷區。就像這次告狀,你的用意就是強迫對方聽從,如果是對事情而言,一般人不會用告狀來解決,所以你自以為自己是對的,萬一你弄錯了,你只是敷衍過了,你做出來的事也是別人去收拾,徒增別人的工作量,我不是你的清潔工(聽你的話去幫你解決你照片的問題)。--Kai(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23:12 (UTC)
- 照片的事:
关于日文平文式罗马字的求助
我正在试图用lua从假名自动生成罗马字(Module:沙盒/Hat600/2,效果见Module talk:沙盒/Hat600/2)。遇到一些问题,希望能得到解答。
- 关于长音:
- あ行有无长音(除了外来语之外)?如果有,写作aa还是ā?
- 类似于おおい、おねえさん这类以お、え表示的长音,有无常见的例外情况?(即お/おい中间断词,罗马字要写ooi而非的ōi情况)
- おねえさん的罗马字是怎么写的?
- 关于を,现在直接默认を的罗马字是o,这样的话代码暂时无法生成wo,有无问题?
以上。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2月23日 (五) 13:03 (UTC)
- 從我學日文的經驗:第一個,沒有聽說過;第二個,有,比如說地名「大岡」ōoka,第三個,Onesan,e上應有一橫,第四,を現在除了助詞以外沒有其他用途,而其助詞音只發o,用於現代日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將歷史假名遣也列入考慮就不可以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8年2月23日 (五) 15:15 (UTC)
- @owennson:お母さん(おかあさん)不就是あ行的長音嗎?還是我誤會了什麼?-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2月27日 (二) 12:56 (UTC)
- 平文式在长音处理上有不同变体。有用aa表示长音a的,也有ā的。ā的情形是单词边界内的长音用ā。所以你得判断单词边界,得有个字典。 --犬風船(“我不认识的字就不是字”)※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3月1日 (四) 02:02 (UTC)
- 断词由用户来断。就好比我不可能分辨は是ha还是wa一样。但不论如何,比自己处理还是省事得多。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3月1日 (四) 13:23 (UTC)
- 用了一下感覺還是很好用的。關於上面的問題我來試著回答一下。平文式比較混亂,也說不好應該統一寫成怎麼樣,歸根結底看您覺得哪一份資料比較權威吧。
- 日本國內的話按照外務省關於護照的規定以及國土地理院關於地名英文表示法的規定,正常情況下人名與地名中的うー、おー長音在表示的時候是不加任何特殊符號,也不寫成uu、ou的,除非像「せのお」這種お在最後一個字的才寫成oo。ああ、いい、えい長音則直接寫成aa、ii、ei。然後美國跟英國用的修正平文式您也可以參考一下。英美的規定都是長音就是在a、i、u、e、o上加上橫線(ビードロ bīdoro、お姉さん Onēsan),但是いい寫成ii、えい寫成ei。
- 還有一些問題,比如どう、ぼう轉換成dou、bou了,「通り」的「とおり」也沒表示成長音,んあ、んえ之間沒加間隔號變成na、ne了,しぇ、ちぇ、ふぁ、ふぇ、くゎ之類的也沒辦法轉換。另外有一些專有名詞使用的是特殊的羅馬字,比如「王貞治」最常用的羅馬字表示方法是「OH Sadaharu」,大阪府箕面市的官方羅馬字是「Minoh」,福井縣大飯町的官方羅馬字是「Ohi」等等。--そらみみ(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5:47 (UTC)
分類管理一問
不知道維基百科是否有檢視使用某一模板的條目是否有特定分類的功能?因為我希望找出各國鐵路車站哪些條目沒有列出分類:XX年啟用的鐵路車站或者XX線/XX鐵路鐵路車站等。--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8年2月23日 (五) 15:18 (UTC)
- @Owennson:我在 wmflabs 上找到了一个高级查询的功能,应该能满足你的要求。举个例子:找出Category:俄羅斯鐵路中没有加入Category:各年启用的铁路车站的条目。例子:俄罗斯铁路&&未加入年份分类。俄罗斯铁路共633条,经筛选后有294条俄罗斯铁路没有加入年份的分类。具体的参数选择:
- 要查看哪个国家/地区的铁路,就找相应的最大的分类。然后把深度(Depth)选到10或更大,这样就确保所有子分类以及其包含的条目都进入搜索范围
- 然后取非(Negative categories)xxx年份与当前范围的交集(子集/Subset),即为结果
- 更多参数的选择参见Manual for PetScan
- ——Woclass(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7:52 (UTC)
E-道拆分?
因察觉到在中国内地的不同口岸均设有称为“E-Channel”的自助通关系统(如首都机场、浦东机场、广州东站等非深港口岸),因此本人在E-道条目中于这个编辑中挂入{{globalize}}模版。然而将近一年过去后,条目内容基本没有更改,故提报至互助客栈供各位维基人一起讨论。
由于时间有限,我并没有对内地和香港“自助通关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因此就我目前对该系统的了解提出以下几个疑问及建议:
- 中国内地的“E-Channel”于2009年开始于各大口岸安置,最初仅限于港澳通行证和电子回乡证,2014年开始新增电子护照、电子台胞证旅客使用,与香港E道容许的证件是否完全一致?
- 内地的E道与香港E道是否师出同门?是否有共同政策指引下产生?
- E道条目及自助出入境檢查系統条目中将E-Channel视为香港专属,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当然中国内地的E-Channel中文名似乎并不是E道)?
以上疑问基于本人对于该系统的不了解而产生,因此希望对此有研究的维基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继而讨论对于E-道条目进行改写或是分拆消歧义处理。<span style="color:#脚本错误:没有“MTR”这个模块。;">MNXANL 贡献 讨论 2018年2月23日 (五) 15:56 (UTC)
- (+)支持分拆,並以自助出入境檢查系統消歧義,但要先確定中國大陸自助通關檢查之名稱。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2月24日 (六) 19:49 (UTC)
- (!)意見广州东站来源未见“E”,以及三个来源都是往来港澳通行证相关,无法脱离与香港E-Channel的关系。后续证件支持可能是设备兼容和更新,为兼容E道。各地情况可能不一,单独创建内地的“出入境自助查验通道”可能难有效总结。设备信息--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25日 (日) 17:13 (UTC)
- 先撇开内地的系统不论。只看我上面提出的第三点,如果E道只有香港的话是不是就WP:地域中心了?我觉得无论是否创建内地的自助系统条目也应该先修正香港的E-道条目。当然达到该目的需进一步查证内地E道与香港E道之间的关系(如上文提到点2) <span style="color:#脚本错误:没有“MTR”这个模块。;">MNXANL 贡献 讨论 2018年2月26日 (一) 04:59 (UTC)
- 如果其他方面没有正式、明确的使用“E道”为名称,那么我认为不会,但条目阐述可改善。内地的通道名为“E道”仍不明确,新闻提及也可理解为兼容或类似“E道”。--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09:27 (UTC)
- 先撇开内地的系统不论。只看我上面提出的第三点,如果E道只有香港的话是不是就WP:地域中心了?我觉得无论是否创建内地的自助系统条目也应该先修正香港的E-道条目。当然达到该目的需进一步查证内地E道与香港E道之间的关系(如上文提到点2) <span style="color:#脚本错误:没有“MTR”这个模块。;">MNXANL 贡献 讨论 2018年2月26日 (一) 04:59 (UTC)
- 关于点2,可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2012版通行證 <span style="color:#脚本错误:没有“MTR”这个模块。;">MNXANL 贡献 讨论 2018年2月26日 (一) 05:10 (UTC)
请社群审视此笔编辑是否合理
Special:Diff/48429442。開工紅包条目为本人日前的作品,以九票支持、零反对、零中立这种全票支持的情况下通过DYK评选,条目亦未见任何内容问题,严格按照格式指引编写。然而,有用户今天在此条目挂上维护模版,认为此条目语句不通。请社群协助审视此条目是否确实存在问题,以及此笔编辑是否合理,谢谢!--⌬胡蘿蔔 贺祖国冬奥夺金,扬威四方 2018年2月24日 (六) 09:36 (UTC)
- 先聲明「個人不太理解維基的標準」,不過開工紅包應該屬於民俗學,以網路新聞建立的條目並不嚴謹,尤其是現今媒體錯誤敘述過多,或說開工紅包並非時事追蹤,內容實用性薄弱。——219.85.31.1(留言) 2018年2月24日 (六) 10:48 (UTC)
- 後來有將加模版的二個理由放在討論頁中了(PS 剛剛查了一下才發現,好多條目有"派發"一詞,台灣較常見的語詞是發放)--Wolfch (留言) 2018年2月24日 (六) 10:56 (UTC)
- 利事是地區詞而非額外譯名,沒有noteTA也能DYK也是笑了。JC1 2018年3月6日 (二) 09:08 (UTC)
- 後來有將加模版的二個理由放在討論頁中了(PS 剛剛查了一下才發現,好多條目有"派發"一詞,台灣較常見的語詞是發放)--Wolfch (留言) 2018年2月24日 (六) 10:56 (UTC)
IUPAC有機物命名法 (A部)應否提刪
關於IUPAC有機物命名法 (A部),其內容似為直接翻譯IUPAC有機物命名法(英文),唯本人不熟悉維基中文版方針,不肯定此情況會否構成侵權,或其內容應否移動至維基教科書。還望諸位指教。--ネイ(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0:42 (UTC)
- 1-版权问题:TA 翻译的就是 IUPAC 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法(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Blue book)),你指出的出处是这本书的一个在线版本,这本书的版权属于 IUPAC。不过 IUPAC 对待版权问题比较宽容,更多的是希望尽可能广泛的传播这本书,所以一般不收取版权费,允许复制,也支持翻译。不过翻译或许需要IUPAC的批准(或许是处于翻译准确性的考虑)。参见 PROCEDURES FOR HANDLING COPYRIGHT 。2-关于是否将文章移动到维基教科书:(+)傾向支持有机物命名法本来就是一本参考手册和规范,内容很多,适合于放在维基教科书。不过内容组织可能需要调整,变成一本教科书,而不是手册。——Woclass(留言) 2018年2月26日 (一) 14:26 (UTC)
- 謝謝!我先提刪了。--ネイ(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15:22 (UTC)
龍運巴士A36線於維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8/01/15關注度刪除後,有編輯把所有內容加入[29]龍運巴士NA34線並移動成龍運巴士A36、NA34線條目。但目前內容並沒有顯示A36線與NA34線的任何關係。這種移花接木的合併方式是否妥當?@3ATENU、Sanmosa:--Nivekin※請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10:35 (UTC)
- 主要是原龍運巴士NA34線是有關注度來源的條目,現寄生了一另一條未有關注度條目,而且條目資料比例明顯以後者為主。--Nivekin※請留言 2018年2月27日 (二) 10:39 (UTC)
- A36和NA34線為同一系列,如果不是的話,會有其他人還原頁面。3ATENUW1 UE 9558 2018年3月1日 (四) 10:06 (UTC)
- (:)回應根據甚麼來源而定的同一系列?--Nivekin※請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5:30 (UTC)
- 不過,您說的「條目資料比例明顯以後者為主」的說法不正確,因為A36線的資料遠比NA34線的為多。3ATENUW1 UE 9558 2018年3月1日 (四) 10:11 (UTC)
- (:)回應 「後者」是指「寄生了一另一條未有關注度條目」,即A36線...--Nivekin※請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5:30 (UTC)
- 不過,如果有人未找到合格來源的話,怎能手動合拼呢?
囧rz……。3ATENUW1 UE 9558 2018年3月1日 (四) 10:14 (UTC)
- (:)回應 手動合拼都是你做的[30],你不如解釋一下@3ATENUW1: --Nivekin※請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5:32 (UTC)
- 不過若使用此網站來搜尋的話,便有很多合格來源。3ATENUW1 UE 9558 2018年3月1日 (四) 10:18 (UTC)
欲重新移动诸如库页岛一类俄罗斯地名条目名称
2007年曾有过此讨论,但个人认为仍未得到共识,需进一步探讨。
具体建议举于此:命名常规处的讨论。--Saλya 2018年2月27日 (二) 13:57 (UTC)
- 感谢,现已无异议。-Saλya 2018年2月28日 (三) 06:54 (UTC)
- 一些以前的討論:Talk:1972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名变更--Liaon98 我是廢物 2018年2月28日 (三) 10:08 (UTC)
- 感谢,现已基本达成共识。之前翻过类似讨论。--Saλya 2018年2月28日 (三) 16:55 (UTC)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評論引用問題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當前版本),有編者在評論章節複製貼上極大量(共加入約40000byte,加入前整個條目為20000byte)中國各種小官、不知名律師等人士對該事件支持性評論的直接引用,平均每條150字(自稱),且以WP:CENSOR為由拒絕刪除。請問加入部分是否過於冗長、瑣碎或無關緊要,以至於需要刪除、清理或改寫,或者可能侵犯著作權/違反wp的合理使用原則,或是造成條目出現不合理的比重?如是,可否有人幫忙處理?(IP不好編輯戰,見諒)
--111.83.49.79(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5:20 (UTC)
- 太过琐碎,Wikipedia:格式手冊/瑣碎章節。只应摘选有重要度、代表性或总结性的列出或并入叙述。--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5:47 (UTC)
- 若合并请把支持和反对意见都合并总结,不要只合并总结我加入的。--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6:07 (UTC)
- 這個議題現今在中國很火紅,建議只刪監委、常委、書記一類的評論,其他評論稍篩選,等熱頭過再大幅度刪修(現在的版本內容太少了吧)——219.85.133.86(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4:39 (UTC)
这样的消歧义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
某人日常吹水习惯了,今天又自行创建了一个所有以「天籁」二字开头的电视节目的消歧义页面(see 天籁 (电视节目)),而里面列出的各档界面之前却毫无关联性。请问这类消歧义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Dabao qian(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5:33 (UTC)
- 那要起什么名字好呢?或者归纳成什么消歧义页面好呢?如果有更好名字的话可以移动页面啊。本人罗列的起码都是音乐选秀节目,你看到我把什么漫画之类等无关内容写进去吗?况且这也是避免一些网友搞错啊。(表示我自己都差点搞错“天籁之声”、“天籁之音”、“天籁之战”名字)--Mico121(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5:43 (UTC)
- Wikipedia:消歧义#消歧义的意义,不太符合消歧义的用途。既然漫画等也有“天籁”,只有“有关带‘天籁’两字的电视节目”岂不是很怪。“天籁”消歧义可能最好(并勉强附带些易混淆条目),但“同名不同义的条目”尚无,建立可能被提删。--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5:56 (UTC)
- @YFdyh000:那我觉得要取名什么条目名称最好呢?因为目前我所罗列的都是音乐选秀电视节目啊,能有个更好听的这样可以移动页面啊。--Mico121(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6:04 (UTC)
- Wikipedia:消歧义#消歧义的意义,不太符合消歧义的用途。既然漫画等也有“天籁”,只有“有关带‘天籁’两字的电视节目”岂不是很怪。“天籁”消歧义可能最好(并勉强附带些易混淆条目),但“同名不同义的条目”尚无,建立可能被提删。--YFdyh000(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5:56 (UTC)
- 這樣的消歧義不該存在,因為三檔節目的名稱都不是「天籟」。如果因為分不清楚而要查詢,應該用Special:前缀索引功能搜尋天籟 -KRF(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6:00 (UTC)
- @Kerolf666:那我觉得要取名什么条目名称最好呢?因为目前我所罗列的都是音乐选秀电视节目啊,能有个更好听的这样可以移动页面啊。--Mico121(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6:04 (UTC)
- 如果要查詢,用Special:前缀索引功能,如果要防混淆,在各頁頂設連結,例如我想可能有人搞不清楚國王企鵝、皇帝企鵝和皇家企鵝,所以我在三個頁面頂設了連結,而不是使用消歧義,因為消歧義不是這樣用的 -KRF(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23:16 (UTC)
- @Kerolf666:那我觉得要取名什么条目名称最好呢?因为目前我所罗列的都是音乐选秀电视节目啊,能有个更好听的这样可以移动页面啊。--Mico121(留言) 2018年2月28日 (三) 16:04 (UTC)
- 那要不改个更好的名字,我也想好该更好的名字,不过这回先挂个建议模板看看。--Mico121(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00:58 (UTC)
- 个人认为没必要消歧义,建议用{{distinguish}}、{{otheruses}}等。毕竟这几个节目不是同名,只是某些时候难以辨别。--Yeλets 2018年3月2日 (五) 14:11 (UTC)
北方四島爭議條目名稱
北方四島爭議條目是我於去年創建的一個條目,當時事實上也曾猶豫究竟要依英文版將名稱翻譯為「千島群島爭議」(或「庫里爾群島爭議」)還是依日文版逕自命名為「北方領土問題」,當然後者的地域性色彩較為濃厚;後來在一處相關條目(貌似是南千島群島,已記不太得)看到已有前人在文內以綠鏈的方式指稱其為「北方四島爭議」,即現名,當下遂決定尊重先到先得,採用此名稱。可是後來卻又發現北方四島這個稱呼似乎也不夠中立,恐怕不具有普世通用性,因此特來徵詢社群意見:是否應該將系爭條目的名稱改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議」或其他更為中立的名稱,抑或是尊重先到先得原則、維持現狀即可?謝謝。--Der NoobWayne™他奪門而出,於是家裡沒有了門。 2018年3月1日 (四) 03:02 (UTC)
- 我个人认为您原来备选的“千岛群岛争议”比现在的“北方四島爭議”或者“南千島群島領土爭議”都中立。首先,今天从占守岛到国后岛的群岛日文称千岛列岛,英语称Kuril Islands,俄语称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这个是放诸四海皆准没有异议的。而把千岛群岛定义成得抚岛以北18个岛屿,把择捉岛等四岛分出单列为南千岛群岛(1955年日苏交涉起改称北方四岛问题),是1951年日本签《旧金山和约》的时候吉田茂等为了将其说成“固有领土”,钻合约的文字漏洞“炒”出来的概念(依据是1855年的《日俄和亲通好条约》和1875年的《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是日本单方面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广泛承认。无论是叫“南千島群島領土爭議”还是叫“北方四島爭議”,事实上都已经是在用日本一厢情愿的思维模式(即“这四个岛的归属问题在于‘我们日本人’如何定义千岛群岛这个概念,而非和约的有效性等其他原因”)来想问题,等于辩论还没开始就已经拿自己想要的结果当论据。如果单论中立性和普世性,就应该跳出这个思维,从别人别国的角度分析,所以“千岛群岛争议”是比较合适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Medalofdead(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5:08 (UTC)
- 個人認為使用常用名比較重要。據我認知,北方四島在中文語境遠比千島或南千島常用,而北方四島本身也未見有不中立之處,就算不中立,不中立的標題在維基上也是比比皆是,個人認為不成問題。—AT 2018年3月1日 (四) 15:48 (UTC)
- 嗯,这我同意,所以我之前说的只是中立性方面的问题。从常用的角度来看“北方四岛”比“南千岛群岛”常见多了,不失为一个合理的名称。综合各方面因素,不改比改好。--Medalofdead(留言) 2018年3月2日 (五) 01:56 (UTC)
非常纠结,到底是要用全形括号还是半圆弧括号?
之前我剪切移动内容单独开个“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港澳版)”条目从“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条目分离,但之前尝试移动页面“福建中學(小西灣)”条目改成半圆弧括号,之后又被Iokseng移动回来并告知“消歧義外均使用全形標點符號”,后来想了下脑子发热了就把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港澳版)标题的括号改为了全形標點符號。然而央视海外戏曲频道的条目“中国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海外)”(也是曾经移动过的,毕竟真正电视呼号没有体现“海外”两字,仅仅通过卫星传输通道和平台才知道的版本划分)却没更改(我也忘记更改,但想了想还是先搁置下)。不知道像这种条目到底是用半圆弧还是全形標點符號呢?毕竟电视广播频道分版的就如同学校分校那样相同逻辑吧……--Mico121(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04:42 (UTC)
- 如果添加用于消歧义后缀的话,则使用半角圆括;如果事物名称自带括号则按照原名称的括号计算,也有部分这类情况会将半角圆括调为全角圆括,但不一定是必要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3月1日 (四) 06:08 (UTC)
- 不过电视频道的分版究竟要用啥括号好呢?我是参考学校(分校)的条目才这么搬来的思维……这下尴尬了。--Mico121(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06:39 (UTC)
- “如果添加用于消歧义后缀的话,则使用半角圆括。”,后者因为本身括号就是名字的一部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3月1日 (四) 07:34 (UTC)
- 不过电视频道的分版究竟要用啥括号好呢?我是参考学校(分校)的条目才这么搬来的思维……这下尴尬了。--Mico121(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06:39 (UTC)
这个好几年没有人做了,这里在下整理了2018年1月与2月的生物学新建条目,占新建条目最大部分的还是物种分类,感谢多位维基人的贡献,不过在下可能接下来很忙,不继续下去了 --Htmlzycq(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07:16 (UTC)
- 辛苦了,感谢贡献(除了造小条目别的什么都不会的我)燃 灯 2018年3月2日 (五) 23:25 (UTC)
- 关于录入标准,比如“研究机构”通常“某某医院”都会有科研科室,所以列入,而“某某疗养院”不会有,故不列入。--Htmlzycq(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6:47 (UTC)
Category:斯洛文尼亚城市中的“镇”
Category:斯洛文尼亚城市中有大量近期建立的,后缀为“镇”的条目。查这批条目的英文版本,对应英文为Municipality。在下不是此领域专业人士,查询词典得知此词一般意为“自治市”,译为“镇”应属不妥。例如“魯舍鎮”对应“en:Municipality_of_Ruše”。甚至出现“伊格是斯洛文尼亚的城镇,位于该国中部,处于内卡尼奥拉地区,是伊格镇的首府”这样的句子。请诸位查看是否应修改标题。--Tiger(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0:37 (UTC)
- Municipality可譯為「市鎮」[31]或「市」[32];在斯洛文尼亚行政区划條目譯為「區」。--Mewaqua(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0:58 (UTC)
- Try君所建的斯洛維尼亞「城鎮」皆為Občine(=municipality),屬於行政區,其性質類似台灣的縣。這些地區既非城市也非城鎮,條目當然也不能收錄在Category:斯洛文尼亚城市中,只能收錄在en:Category:Municipalities of Slovenia的中文分類中。由於斯洛維尼亞還有11個「自治市」(Mestna občina),為了區隔開來,我認為這些應該屬於「自治區」或「區」,所以Try君所建的斯洛維尼亞「城鎮」,必須都要修改。--Steven |_-。) 2018年3月1日 (四) 11:38 (UTC)
- 既然občina译为“镇”,那 Mestna občina 不是应该译为“自治镇”吗?Municipality和别的欧洲国家一样译为“自治市”好了--Htmlzycq(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6:45 (UTC)
旅游网站是否属于可用来源?
有编者在条目[33]中加入穷游网景点介绍的网址作为资料来源,是否符合要求?--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18年3月2日 (五) 14:21 (UTC)
- 個人意見,這就要看這旅遊網站是旅行社經營的,還是雜誌社經營的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2日 (五) 16:21 (UTC)
- 作者身份不明、无同行评审、内容非稳定(可能随时变更),所以非可靠来源。类似Wikipedia:可靠来源#BBS、wiki和新闻组的帖子中的wiki。--YFdyh000(留言) 2018年3月2日 (五) 17:00 (UTC)
- (-)反对:内容估计要么是抄来的,要么是用户贡献的。前者应该引用来源内容,后者不可靠。--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5:34 (UTC)
去年12月,@Gfabbh:作出了这次移动,理由是“更為適當的譯名”。请问这一译名在中文世界使用程度如何?--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18年3月2日 (五) 17:12 (UTC)
- 已經回退,這次移動設計地區詞破壞(臺灣用大英國協,香港、大陸用英聯邦)--【和平至上】💬📝 2018年3月3日 (六) 07:22 (UTC)
- @和平至上:還有新西蘭境域,以及各英聯邦王國對應的君主條目的用詞均被改成了“境域”。--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1:41 (UTC)
X国人列表
讨论之前提醒各位,下文User:燃灯所述中的“Jasonnn观点:1. 这类列表不会无限大收录。”和“4. 此列表不会产生原创研究”并非Jasonnn的观点,乃是燃灯编造,请不要被误导。Jasonnn已经提醒User:燃灯,但是User:燃灯拒绝修改文字,打算继续靠编造的他人观点进行讨论。--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4:23 (UTC)
- 虽然我觉得我对您的观点理解没有偏差(列表只收录X国人且这些人必须符合关注度标准,即这些人必须有自己的条目)而且引号中引述的也都是您上一次的发言,不过反正我的目的是列出您的观点,为了避免违反方针中“篡改他人言论”我允许您删改一回主留方1、4条言论,但别太长就行,完事之后在下面给个diff链接即可。修改完、开始讨论了之后就不要再改了——这是“前情提要”,本次讨论新产生的论点单独搁在别的地方。燃 灯 2018年3月3日 (六) 19:27 (UTC)
- @Jasonnn~zhwiki:感觉您可能没看到,Ping一次,请看上方留言。燃 灯 2018年3月4日 (日) 18:15 (UTC)
- 希望您解释一下为什么您自己不删?我已经很具体的指出哪几个字不是我的观点,我也具体的说了请您删,为什么您一直不删?这个讨论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客观和中立,没有产生任何有益的价值,充满了虚假的,故意歪曲他人的言论。这样的话还是结束这个讨论吧。--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5:38 (UTC)
- @Jasonnn~zhwiki:我不自己删是因为我不觉得我哪里写得有问题,当然可能是我对您的话有所误解,所以希望您能够删改一下让我明白自己具体错在哪里。无限大和原创研究这两点都是上一轮讨论中大家对“X国人列表”最反对的部分之一,所以我觉得如果把上一轮针对列表变大、主管收录的问题放进来,或许可以加快达成共识,但显然现在看来这都是徒劳。燃 灯 2018年3月5日 (一) 06:28 (UTC)
- 希望您解释一下为什么您自己不删?我已经很具体的指出哪几个字不是我的观点,我也具体的说了请您删,为什么您一直不删?这个讨论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客观和中立,没有产生任何有益的价值,充满了虚假的,故意歪曲他人的言论。这样的话还是结束这个讨论吧。--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5:38 (UTC)
- @Jasonnn~zhwiki:感觉您可能没看到,Ping一次,请看上方留言。燃 灯 2018年3月4日 (日) 18:15 (UTC)
燃灯 观点:
- 1. 这类列表不会无限大收录。
- 收录者均为在维基百科中建立了条目的人士,符合中文维基百科收录标准,因此不会把某国家所有的人都收录进去。“美国演员列表全部收录Category:美国电影演员200多页所有人物,我认为并无不妥。”前一次讨论。
- 2. “X国人列表”与“Category:X国人”的功能有所区别。
- X国人列表中,每个人都有简短的一句话介绍,比如“小明,著名足球运动员,19XX年金靴奖获得者。”这一点是分类所不可比拟的。此外,列表还按照职业对X国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比如建筑师、运动员、歌手等。
- 3. 此列表能够令人产生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家的人的探索欲。
- 「另外我想知道“芬兰有哪些名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去哪里找答案呢?要知道我们是在一个百科网站编写条目,如果百科网站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要什么网站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就是百科类网站该解决的么?」,前一次讨论。
- 4. 此列表不会产生原创研究。
- 和之前的一样,如果维基百科不予以收录,那么“X国人列表”也不会收录这个人。“……就算没有列表,‘如果喜欢这个明星’照样会产生原创研究,比如可能建立条目或者直接添加到其他条目。”,前一次讨论。
--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4:23 (UTC)
前情提要:@Jasonnn~zhwiki建立了若干形如“葡萄牙人列表”、“巴西人列表”等X国人列表之类的条目,希望将中文维基百科全部的X国人全都收入到列表里,并依照职业稍作细分,辅以简短的一句话介绍,但均被提删,管理员的删除理由是因为收录范围过大。Jasonnn上诉至存废复核,未果。现在整理双方的观点,以便接下来的讨论:
- Jasonnn观点:
- 1
这类列表不会无限大收录。Jasonnn表示这不是他的观点,应要求删。2018年3月5日 (一) 06:28 (UTC)- 收录者均为在维基百科中建立了条目的人士,符合中文维基百科收录标准,因此不会把某国家所有的人都收录进去。“美国演员列表全部收录Category:美国电影演员200多页所有人物,我认为并无不妥。”——Jasonnn~zhwiki,前一次讨论。
- 2. “X国人列表”与“Category:X国人”的功能有所区别。
- X国人列表中,每个人都有简短的一句话介绍,比如“小明,著名足球运动员,19XX年金靴奖获得者。”这一点是分类所不可比拟的。此外,列表还按照职业对X国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比如建筑师、运动员、歌手等。
- 3. 此列表能够令人产生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家的人的探索欲。
- 「另外我想知道“芬兰有哪些名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去哪里找答案呢?要知道我们是在一个百科网站编写条目,如果百科网站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要什么网站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就是百科类网站该解决的么?」——Jasonnn~zhwiki,前一次讨论。
- 4.
此列表不会产生原创研究。Jasonnn表示这不是他的观点,应要求删。2018年3月5日 (一) 06:28 (UTC)- 和之前的一样,如果维基百科不予以收录,那么“X国人列表”也不会收录这个人。“……就算没有列表,‘如果喜欢这个明星’照样会产生原创研究,比如可能建立条目或者直接添加到其他条目。”——Jasonnn~zhwiki,前一次讨论。
- 其他主张保留者的观点:
- 5. 使用搜索功能,出来的结果并不适合读者去“探索”,这种列表更合适。
- 就算使用Special:Search/incategory:美国演员,“search毕竟会浮动,而且简介其实是有点过多,假设点成单页查看200个人,那就会很长的滚动才能到底,而列表条目则会好很多,基本都控制在单行了;以及,search in category的话,又会丢失“可跳转性”,丢失了cat本身向上向下点击的操作——换句话说,(这种)列表的角色正好是介于cat和search/incat之间的。”——SzMithrandir,前一次讨论。
- 主张删除方的观点:
- 1. 这种列表没有明确收录条件。
- 如何界定谁是X国人?如果X国出生,Y国长大,Z国成名,又取得W国国籍,要怎么算?“不是名人就要被开除某国国籍?”——Bxxiaolin,前一次讨论
- 2. 探索某个国家,应该去维护该国对应的Portal。
- 如果读者对X国感到好奇,我点开一个列表发现这个列表要翻好久才能翻完,容易失去探索的乐趣。但是如果放到 Portal:X国 里就能适合读者探索、查阅。
- 3. 与自动化工具相比(比如搜索),这类列表不好维护。
-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浏览方式(每页条目的多少等,也能排序),此外“当条目导言发生变化时(比如当事人突然逝世,殁年已经确定)“Special:Search/incategory:”可以即时更新,请问您的列表可以吗?”——Antigng,此前的讨论
- 4. 列表容易变得过长。
- 超过一定长度的列表,失去了探索的功能,也不方便查阅,加载也会很缓慢。
- 5. 维基百科的定位不是让读者探索的。
- “我不认为作为百科全书具备回答问题的功能,比较像是查阅更详细人、事、物资料的数据库,更何况是这种主观意识极强的问题。”——Aizag,此前的讨论
- 6. 子分类的问题,也能引入小工具来搜索。
- “……(可以)引入德语维基的工具de:MediaWiki:Gadget-DeepCat.js,直接搜索芬兰人分类的所有子分类。”————Antigng,此前的讨论
我能整理出来的就这么多了,欢迎各位补充、参与讨论。燃 灯 2018年3月2日 (五) 23:15 (UTC)
- User:燃灯 请你不要编造我的观点,我从没表达过“1. 这类列表不会无限大收录。”和“4. 此列表不会产生原创研究。”,不论你是否有意,但你客观上在误导其他人,其他人看到这两条第一反应就是他怎么这么傻,这样的不合理的话也会说。通过编造观点你分明是在丑化我,进而达到你的目的。我的观点我自己说不需要你代理,更重要的是大家需要你的观点,而不是你“认为别人是什么样的观点”--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05:46 (UTC)
- (!)意見:如果標題是“葡萄牙人列表”、“巴西人列表”等,那麽應該要收錄所有該國的人,這樣明顯不合理(根本不可行),而且,萬一有個“臺灣人列表”,然後有一個臺灣編者把自己的名字加進去了,那麽你說刪還是不刪?但是那編者的確是臺灣人啊,有什麽理由刪掉他的名字?所以,這種列表根本不可行。--【和平至上】💬📝 2018年3月3日 (六) 07:06 (UTC)
- 警告您不要恶意推定谢谢,我本人不想参与这个讨论,只是您在那边发送解任联署、我觉得这个问题没讨论清楚才重开的。有什么写的不对的请直接提出您的观点,不要上来就说我在丑化,这样很没劲。燃 灯 2018年3月3日 (六) 07:49 (UTC)
- 你一面说“有什么写的不对的请直接提出您的观点”一面继续保留了上文的“Jasonnn观点:1. 这类列表不会无限大收录。”和“4. 此列表不会产生原创研究”;不要恶意推定但是你实际上仍然在恶意捣乱。现在我明确说出来有什么不对的,请马上去掉“Jasonnn观点:1. 这类列表不会无限大收录。”和“4. 此列表不会产生原创研究”这几个字,那些不是我的观点,是你编造的。--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4:23 (UTC)
- 所以閣下是要繼續惡意推定他人,為無謂的事爭吵,還是繼續討論?--【和平至上】💬📝 2018年3月3日 (六) 14:53 (UTC)
- 在 燃灯 将编造的观点删除之前,无法进行有效讨论,其他用户会被误导。至于您所担心的收录问题,X国人列表收留的标准是:【符合维基百科收留标准(包含已经拥有页面和尚未拥有页面)的,拥有该国国籍或者曾经拥有该国国籍的,人物】。如果您想继续讨论请一起要求 燃灯 删除其文字中编造的我的观点,不然任何人都可以编造其他人的观点,讨论将无法正常进行。--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5:05 (UTC)
- 反正別人知道那不是你的觀點就好了,但@燃灯:既然對方堅持要閣下刪除,那就刪了吧。但是這收錄標準是誰定的?我的意見:收錄標準不是主編說了算,明顯的文不對題(有說是XX人列表但卻不是所有該國人都可以錄入),「知名」的定義?所有都是主編自說自話,明顯的原創研究,加上有沒有實質作用。--【和平至上】💬📝 2018年3月4日 (日) 09:05 (UTC)
- 还没有删哦,这是我第四次要求燃灯删除其编造的言论,目前燃灯仍然没有任何作为。根据 维基百科:讨论页指引 [34],“不能接受的行为”中的“不要误导别人或歪曲别人的言论”“请注意以下的一些规定有足够的重要性成为维基百科的正式政策,违反规定的用户(特别是重复违规的用户)会受到维基百科的封禁。”燃灯 和 和平至上 二位显然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11:00 (UTC)
- 反正別人知道那不是你的觀點就好了,但@燃灯:既然對方堅持要閣下刪除,那就刪了吧。但是這收錄標準是誰定的?我的意見:收錄標準不是主編說了算,明顯的文不對題(有說是XX人列表但卻不是所有該國人都可以錄入),「知名」的定義?所有都是主編自說自話,明顯的原創研究,加上有沒有實質作用。--【和平至上】💬📝 2018年3月4日 (日) 09:05 (UTC)
- 在 燃灯 将编造的观点删除之前,无法进行有效讨论,其他用户会被误导。至于您所担心的收录问题,X国人列表收留的标准是:【符合维基百科收留标准(包含已经拥有页面和尚未拥有页面)的,拥有该国国籍或者曾经拥有该国国籍的,人物】。如果您想继续讨论请一起要求 燃灯 删除其文字中编造的我的观点,不然任何人都可以编造其他人的观点,讨论将无法正常进行。--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5:05 (UTC)
- (×)删除这种列表全删了吧,似乎没有什么意义。限定收录标准,就是原创研究,不限定就是个无限大。--苞米(☎) 2018年3月4日 (日) 11:07 (UTC)
- (×)删除全部。列入标准太主观,反映了编者喜欢谁。又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列入。--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6:01 (UTC)
- 不就是两个问题吗。太长,如果压缩长度就是OR。主张保留者否认自己觉得这两个问题不存在(双重否定)或可解决,那真没什么好说的了。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3月5日 (一) 08:50 (UTC)
- 谢谢你证明了燃灯在误导社群用户,因为你的言论“主张保留者否认自己觉得这两个问题”显然是被误导了。总之关闭这个讨论吧,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编造和误导。--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6日 (二) 05:03 (UTC)
- 上方您自己列出的“燃灯观点”之1和4被您认为不是您的观点,那么您到底是否认为无限收录和OR是问题?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3月7日 (三) 08:54 (UTC)
- 谢谢你证明了燃灯在误导社群用户,因为你的言论“主张保留者否认自己觉得这两个问题”显然是被误导了。总之关闭这个讨论吧,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编造和误导。--Jasonnn~zhwiki(留言) 2018年3月6日 (二) 05:03 (UTC)
- 為何又要關閉討論,燃燈不是改了嗎……。--【和平至上】💬📝 2018年3月6日 (二) 11:25 (UTC)
- (×)删除,且不覺得此類條目只是你們兩個之間的問題,還能因此任意關閉討論。--Aizag(留言) 2018年3月6日 (二) 11:38 (UTC)
- (○)保留:本意见只针对芬兰人列表。理由一是该条目已有其它七种语言的版本,既然在维基其它语言版本都可以存在,那么在中文版也应该可以存在。理由二是有关芬兰主题的维基条目大多数是冷门条目,日访问量不会太多,有些人物的条目在创建后的很长时间内可能都没有链接至该条目的页面,因此保留这个列表至少可以让对芬兰感兴趣的读者有机会阅读到这些条目。当然列表的收录标准较难把握,但可以在编辑者之间讨论。退一步来说,这种列表本来就是动态未完成列表,收入标准也没有必要太高。--万水千山(留言) 2018年3月6日 (二) 19:00 (UTC)
- (-)反对:保留中文版会给外语版做出坏榜样。--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2:51 (UTC)
- (×)删除:参考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8/01/20#葡萄牙人列表讨论。删除理据是列表的概述方针,没有合理的列表收录准则。“只收录在维基百科有条目的”不是一个合理的标准,不符合可供查证的要求:没有可靠来源能验证某个条目是否符合关注度标准。另一个保留理据“维基百科:分类、列表与导航模板”只是论述。--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 2018年3月7日 (三) 16:59 (UTC)
百科是否容许留白?
配音 | 角色 | ||
---|---|---|---|
美國 | 台灣 | 香港 | |
伊迪娜·曼佐 | 劉小芸 | 艾莎(Elsa) | |
克莉絲汀·貝爾 | 曾詩淳 | 安娜(Anna) | |
強納森·葛洛夫 | 張騰 | 阿克(Kristoff) | |
喬許·蓋德 | 阿Ken | 雪寶(Olaf) |
配音 | 角色 | |||
---|---|---|---|---|
美國 | 台灣 | 香港 | 大陸 | |
安東尼·岡薩雷斯 | 陳俊穎 陳律寬(配唱) |
陳健御 | 刘奕中 洪伟嘉 (配唱) |
米高·李維拉(Miguel Rivera) |
蓋爾·賈西亞·貝納 | 蕭敬騰 | 許志安 | 张震 彭博(配唱) |
海特(Hector) |
班傑明·布萊特 | 林谷珍 | 鄧建明 | 冯盛 刘世超(配唱) |
德拉库斯(Ernesto de la Cruz) |
阿蘭娜·烏巴赫 | 崔幗夫 | 邵美君 | 李世荣 | 伊美黛祖奶奶(Mama Imelda) |
芮妮·維克托 | 王華怡 | 譚錦萌 | 伍凤春 | 愛蓮娜奶奶(Abuelita Elena) |
安娜·奧費莉亞·穆爾吉亞 | 李娟 曾詩淳(幼年) |
謝月美 | 可可太婆(Mamá Coco) | |
愛德華·詹姆斯·奧莫斯 | 林谷珍 | 黃文偉 | 齊恰龍(Chicharrón) | |
阿方索·阿勞 | 孫中台 | 李忠強 | 高增志 | 胡立歐太公(Papá Julio) |
莎倫娜·露娜 | 李直平 | 馬慧琪 | 蘿西塔太婆(Tía Rosita) | |
迪亞娜·柯德利 | 杜素真 | 維多莉亞姨婆(Tía Victoria) | ||
埃韦尔特·西古恩薩 | 陳宗岳 | 蔡忠衛 | 林强 | 奧斯卡 & 菲利培舅公(Tío Oscar & Tío Felipe) |
傑米·卡米爾 | 王辰驊 | 關信培 | 凌云 | 亨利克爸爸(Papá Enrique) |
索菲亞·伊斯皮諾薩 | 龍顯蕙 | 潘麗芳 | 徐静 | 路易莎媽媽(Mamá Luisa) |
路易斯·巴爾德斯 | 馬伯強 | 柏特叔叔(Tío Berto) | ||
波羅·羅哈斯 | 阿貝爾(Abel) | |||
隆巴多·博伊爾 | 夏治世 | 李建良 | 墨西哥街頭樂手(Mariachi) | |
奧克塔維奧·索利斯 | 陳旭昇 | 入境官員(Arrival Agent) | ||
加百利·伊格萊西亞斯 | 周寧 | 龍天生 | 主管職員(Head Clerk) | |
切奇·馬林 | 監獄官(Corrections Officer) | |||
卡拉·梅迪納 | 陳季霞 | 葉嘉敏 | 出境官員(Departure Agent) | |
布蘭卡·阿拉西利 | 杜素真 | 主持人(Emcee) | ||
納塔利婭·科爾多瓦-巴克利 | 鄭仁麗 | 蘇青鳳 |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 |
薩爾瓦多·雷耶斯 | 陳旭昇 | 警衛(Security Guard) | ||
約翰·雷森伯格 | 胡安(Juan Ortodoncia) |
来自《雪宝的冰雪大冒险》、《寻梦环游记》,这水平够高的,我看着好像是没有配音员表,硬听出来的。这里暂且不说地域中心和无来源问题,只是想问一下贵百科是否容许这种“留白”行为,在以后处理时能有理可依,免得某管理员面对所有问题都“谨慎中立,保护参与热情,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集數 | 播出日期 | AGB收視率 | TNmS收視率 | |
---|---|---|---|---|
大韓民國(全國) | 首爾(首都圈) | 大韓民國(全國) | ||
1 | 2017/12/23 | 5.290% | 5.933% | 4.9% |
2 |
2017/12/24 | 4.849% | 5.292% | 5.4% |
2017/12/25 | 5.623% | 6.659% | 6.2% | |
3 | 2018/01/06 | 5.614% | 6.125% | 7.1% |
4 | 2018/01/07 | 6.060% | 6.439% | 7.0% |
5 | 2018/01/13 | 6.102% | 6.473% | 6.2% |
6 | 2018/01/14 | 6.942% | 7.749% | 7.2% |
7 | 2018/01/20 | 5.131% | 5.044% | 6.1% |
8 | 2018/01/21 | 5.822% | 5.949% | 6.4% |
9 | 2018/01/27 | 5.054% | 5.539% | 5.8% |
10 | 2018/01/28 | 6.271% | 6.987% | 6.6% |
11 | 2018/02/03 | 5.705% | 5.702% | 6.5% |
12 | 2018/02/04 | 5.605% | 6.122% | 6.1% |
13 | 2018/02/10 | 4.397% | 4.365% | 5.0% |
14 | 2018/02/11 | 5.517% | 5.810% | 6.2% |
15 | 2018/02/17 | 3.586% | 3.516% | 4.5% |
16 | 2018/02/18 | 4.250% | 4.565% | 4.6% |
17 | 2018/02/24 | 3.821% | 3.819% | 5.0% |
18 | 2018/02/25 | 5.472% | 5.708% | 6.2% |
19 | 2018/03/03 | % | % | % |
20 | 2018/03/04 | % | % | % |
平均收視率 | % | % | % |
再引一个,来自《和游记》,虽然说明天就填满了,但这样也太……大家可以看看评DYK时的。--10³(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02:27 (UTC)
- 迪士尼的電影不用硬聽,配音版片尾就列出配音人員,但配音角色不會每個都列出來或沒人注意,所以才有空白情形。另外有些資訊也是散見於其他專業人士blog,只是非官方或關係者blog不能當可靠來源。--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03:24 (UTC)
- 想想也是,水平要真这么高应该全台湾知名了,问题是有的是一竖行都空着,难道是配音版片尾没有列出配音人员,还是配音角色每个都没列出来或没人注意?感谢当事人如此迅速的回复。欢迎大家继续对“留白”本身行为的看法。--10³(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05:25 (UTC)
- 配音卡司表格是大家行之有年的做法,不是個人偏好,大陸跟香港的配音資訊仍需兩地維基人編寫,這我無法代為置喙。--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06:03 (UTC)
- 不要叙述离题的话题,“行之有年”?请举例。--10³(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2:29 (UTC)
- Category: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電影、Category:皮克斯動畫--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2:56 (UTC)
- 回可可翻看了一下,Justice君不是留白而是填空,好,行之有年我认了。这里先放过去,可以继续讨论了。--10³(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3:06 (UTC)
- Category: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電影、Category:皮克斯動畫--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2:56 (UTC)
- 不要叙述离题的话题,“行之有年”?请举例。--10³(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2:29 (UTC)
- 配音卡司表格是大家行之有年的做法,不是個人偏好,大陸跟香港的配音資訊仍需兩地維基人編寫,這我無法代為置喙。--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06:03 (UTC)
- 想想也是,水平要真这么高应该全台湾知名了,问题是有的是一竖行都空着,难道是配音版片尾没有列出配音人员,还是配音角色每个都没列出来或没人注意?感谢当事人如此迅速的回复。欢迎大家继续对“留白”本身行为的看法。--10³(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05:25 (UTC)
配音 | 角色 | |||
---|---|---|---|---|
美國 | 台灣 | 香港 | 中國大陸 | |
约翰·C·赖利 | 破壞王雷夫(Wreck-It Ralph) | |||
莎拉·席爾蔓 | 雲妮露·凡史威茲(Vanellope von Schweetz) | |||
傑克·麥克布萊爾 | 阿修(Fix-It Felix) | |||
珍·林奇 | 卡轟(Sergeant Calhoun) | |||
泰拉姬·P·漢森 | Yesss | |||
阿蘭·圖代克 | ||||
詹姆斯·柯登 | ||||
安娜·歐提茲 | ||||
茱蒂·班森 | 愛麗兒(Ariel) | |||
佩吉·奧哈拉 | 貝兒(Belle) | |||
琳達·拉金 | 茉莉(Jasmine) | |||
艾琳·貝達爾德 | 寶嘉康蒂(Pocahontas) | |||
溫明娜 | 木蘭(Mulan) | |||
阿妮卡·諾尼·羅斯 | 蒂安娜(Tiana) | |||
曼蒂·摩兒 | 樂佩(Rapunzel) | |||
凱莉·麥當勞 | 梅莉達(Merida) | |||
伊迪娜·曼佐 | 艾莎(Elsa) | |||
姬絲汀·貝兒 | 安娜(Anna) | |||
奧莉伊·卡拉瓦爾侯 | 莫娜(Moana) | |||
仙杜瑞拉(Cinderella) | ||||
白雪(Snow White) | ||||
奧蘿拉(Aurora) | ||||
C-3PO(C-3PO) | ||||
R2-D2(R2-D2) | ||||
莉亞公主(Princess Leia) | ||||
鋼鐵人(Iron Man) | ||||
葛摩菈(Gamora) |
结果我又翻到一个连原产地配音都不全的,服。Justice君认为到底是在这里留着空让读者猜好,还是等着完整人员出炉再填好。注:这里不涉及方针问题或者影片上没上映、配没配音(肯定不会配)。--10³(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3:12 (UTC)
- 这里可以和“有关模板的问题”一起回复,想听听看法。--10³(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3:17 (UTC)
- 配音員部分,電視台或配音工作室沒有配音名單的作品,只能靠配音員自己的網站或觀眾去聽,雖然來源不可靠,但加個來源請求或改善來源,我想會比完全留白好一點,但如果整排都是空白的,那應當刪除那一列(或欄)。收視率表格部分,我個人偏好比較通行於美劇條目的、和劇集列表一併寫入的格式,例如醫神_(第一季)、通靈少女_(電視劇),而不是中台日韓電視劇條目比較通行的、上述的純收視率表格,建議刪除而非留空。 -KRF(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13:39 (UTC)
- 和我的看法一致,都是主张“不留白”。--10³(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06:43 (UTC)
- 一整行或一整列都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的话,应当考虑删除。--苞米(☎) 2018年3月4日 (日) 11:05 (UTC)
{{鐵路車輛}}模板的「減速度(正常)」、「減速度(緊急)」欄位是否應該正名為「負加速度(正常)」、「負加速度(緊急)」,以避免誤導民眾?
有國民中學物理的運動學基本知識的人應該都知道,只有加速度,沒有減速度;俗稱的減速度其實是反向的加速度,也就是與速度方向相反的加速度。
或許有人會說,改成「負加速度」會使得沒有運動學知識的讀者看不懂,但在下卻認為,看得懂km/h/s這個單位的人就具有上述的基本知識,相反地,如果要維持「減速度」這個稱呼,那麼是否也需要解釋5.5 km/h/s代表「每過1秒鐘,時速就減少5.5公里」呢?即使這樣解釋,恐怕還是有讀者看不懂呢!
由於在下的運動學知識僅剩連國民中學畢業的程度都不到,所以若有謬誤,尚請指教。以及我想知道諸位關於把「減速度」正名為「負加速度」的意見。謝謝!-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3日 (六) 13:52 (UTC)
- 應該是減速度和負加速度也是對的,減速度的英文就是「deceleration」,而負加速度就是負的「acceleration」,但負加速度之類的詞彙比較專業,不及減速度來的淺白,因此我認為在鐵路條目中用減速度會比較好,用負加速度怪怪的。而且km/h/s這單位其實也不難理解,其實就是「公里每小時每秒」。--【和平至上】💬📝 2018年3月3日 (六) 14:43 (UTC)
- 分數的分子本身也是分數,或說速度相對於時間的變化量,我想這對普羅大眾來說,是有一點理解困難。若是把km/h/s誤會成或是理解成就更難理解了。而且我記得減速度不是被承認存在的物理學名詞,就好像離心力、冷度一樣!?-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3日 (六) 15:43 (UTC)
- 物理学确实没有“减速度”这种说法,但不排除这是一种铁路车辆的专用术语。“负加速度”也没有必要,因为直接在“加速度”里面写成负的就行了,而且这样不能凸显“减速时的加速度”。“减速速率”?单位的话,(km/h)/s 就可以理解了吧。--Tiger(留言) 2018年3月3日 (六) 23:35 (UTC)
- 那還是要修改模板,因為km/h/s這個單位是模板自動添加的,不是手工寫的。-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4日 (日) 01:53 (UTC)
- 負加速度和加速度裏加負數只會以為是reverse gear的速度,而且會看這些數字資料的人本身也會大致明白其意思吧。JC1 2018年3月4日 (日) 03:53 (UTC)
- 負加速度就是使列車逐漸減速、最後停止的加速度啊!關倒車齒輪(reverse gear是這個意思嗎?)什麼事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4日 (日) 04:12 (UTC)
- 就是會以為負加速度是倒車的加速度,而不是減速時的加速度呀。之所以不使用negative acceleration,而是用deceleration就是為了分辨速度變0後會不會向後加速。JC1 2018年3月4日 (日) 04:32 (UTC)
- 負加速度就是使列車逐漸減速、最後停止的加速度啊!關倒車齒輪(reverse gear是這個意思嗎?)什麼事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4日 (日) 04:12 (UTC)
- 負加速度和加速度裏加負數只會以為是reverse gear的速度,而且會看這些數字資料的人本身也會大致明白其意思吧。JC1 2018年3月4日 (日) 03:53 (UTC)
- 那還是要修改模板,因為km/h/s這個單位是模板自動添加的,不是手工寫的。-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4日 (日) 01:53 (UT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道车辆词汇 第3部分:制动装置》(GB/T4549.3-2004)之2.35写“平均减速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之第四十条写“常用制动减速度”“紧急制动减速度”。供参考,及,勿原创研究。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3月5日 (一) 08:59 (UTC)
- 好,既然是國家標準,我也就不堅持了。但是請問哪裡有原創研究?謝謝!-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5日 (一) 10:11 (UTC)
裡面的裡和公里的里是兩回事
裡面的裡和公里的里是兩回事--40.83.117.13(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04:47 (UTC)
- 请留意我给你的留言。希望理解这个转换系统的小毛病。——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3月4日 (日) 08:39 (UTC)
维基文库底色是黑色,不是白色。
恢复默认设置也没用,怎么办?--Fxqf(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16:14 (UTC)
- s:Special:参数设置#mw-prefsection-gadgets←去这里,在【用户界面选项】中将【以旧的黄/绿颜色和设计显示差异】关掉即可。另:你貌似发错地方了--重度中二病患者梦蝶葬花→留言 2018年3月4日 (日) 23:36 (UTC)
- 不是“以旧的黄/绿颜色和设计显示差异”,而是“使用黑色背景和绿色文本”,把这个取消就恢复正常了。--Fxqf(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20:21 (UTC)
{{學術研究工作者}}之"學歷"欄位無法顯示
{{學術研究工作者}}之"學歷"欄位無法顯示,如這裡,請問是出了什麼問題?-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3月5日 (一) 01:13 (UTC)
- 奇怪,“| 學歷 =”就没问题。--YFdyh000(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5:06 (UTC)
- 你把它複製到word看 會發現有不分行空格存在,跟這個問題類似,只要刪除之後在按空白鍵即可--Qqkuro66541(留言) 2018年3月5日 (一) 08:02 (UTC)
關於風季條目的「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章節
建議合併「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章節,首先這兩個章節的名稱完全錯誤,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是熱帶氣旋,熱帶低氣壓就是其他的嗎?另外沒有區分的需要,熱帶低氣壓的知名度不一定低於熱帶風暴,而且在當熱帶低氣壓被升格為熱帶風暴,會比較麻煩。故建議將兩個章節合併,並改名為風暴。--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0:59 (UTC)
- 反建議分別改名為「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低氣壓」:盡量避免章節合併,否則会過份冗長。個人認為應該盡量以最輕微的改動方式改動條目。—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18 (UTC)
- 另外:分章節是基於方便閱讀,而非基於「关注度」或「知名度」。—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21 (UTC)
- 还有,@Michael Chan:維基百科沒有「知名度」概念,除非你所指的「知名度」是指「关注度」。—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21 (UTC)
- Sanmosa君:冗長不一定要分章節,也可以分離到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風暴。而且這樣分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令讀者覺得混亂。--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32 (UTC)
- @Michael Chan:我是指章節冗長,分拆的话又有人以关注度提刪,然後又鬧上存废覆核,看來不是太好…… —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3:37 (UTC)
- 風季有的關注度,風暴列表也有。目前已有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風暴、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風暴可供參考。而且根據日本氣象廳紀錄,1967有39個命名風暴,而2010年所有熱帶氣旋也只有32個,如果拆分,是否曾拆成「熱帶風暴和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48 (UTC)
- @Michael Chan:个人认为这样分拆不太好,反倒分拆一个熱帶低氣壓列表會好一些(按年分也好,按年代也罷)。現在反倒認為分拆並沒有問題,只不過是分拆的對象的問題而已。—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3:56 (UTC)
- Sanmosa君:不折分真的那麼大問題嗎?--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59 (UTC)
- @Michael Chan:个人认为这样分拆不太好,反倒分拆一个熱帶低氣壓列表會好一些(按年分也好,按年代也罷)。現在反倒認為分拆並沒有問題,只不過是分拆的對象的問題而已。—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3:56 (UTC)
- 風季有的關注度,風暴列表也有。目前已有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風暴、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風暴可供參考。而且根據日本氣象廳紀錄,1967有39個命名風暴,而2010年所有熱帶氣旋也只有32個,如果拆分,是否曾拆成「熱帶風暴和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48 (UTC)
- @Michael Chan:我純粹是舉一個分拆的例子而已,不拆分也沒有問題。
囧rz……—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4:01 (UTC)
- 建議將「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分別改名為「已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和「未被命名的熱帶氣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6日 (二) 08:09 (UTC)
- 完成沒有分拆的必要。--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5:10 (UTC)
如题--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正在努力提高知识水平 2018年3月6日 (二) 09:39 (UTC)
The nuclide concept emphasizes nuclear properties over chemical properties, whereas the isotope concept emphasizes chemical over nuclear.—— Isotope
- 看英文维基的解释,这两个的着重点不一样,一个关注原子核的性质,另一个关注化学性质。——Woclass(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07:36 (UTC)
- (:)回應同位素和核素是不同事物,(±)合併與(►)重定向皆不合適,@CopperSulfate:相信我不需要再把存廢討論的長篇論證再貼一次。--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試用小工具]) 2018年3月7日 (三) 07:50 (UTC)
- 明顯不合適:不同事物。—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8:53 (UTC)
关于条目名称的请教(卒中vs.中风)
原来想要直接建一个“卒中”页面重定向至中风,但是研究发现这里面水很深。关于这个问题,本人做了一些研究,以供参考。
1.除了中风这种说法之外,有“脑中风”这种说法。例如在中风条目下介绍中就写: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一种是由出血所造成的出血性脑中风。
此外,在台湾有专业协会就叫做台灣腦中風學會;但在Google搜索到香港保健学会关于中风的介绍里却使用了中风。[1]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资料显示,中医中中风的定义与我们通常所认知的全然不同。其中讲到:中风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是受风邪所导致的,在《伤寒论》成为中风;内风则是内伤,即我们通常所知的中风,在中医看来则应属于类中风。[2]而且网上甚至还能查得到胃中风和肠中风等。
2.在中国大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会下属的术语在线网站中,中风多是中医药词汇,且对译均为apoplexy[3];而卒中无法在该网站上查到结果,只有一系列关于脑卒中的介绍,并且指出脑卒中的对译为stroke,也就是中风条目中的英文名称。[4]
在英文维基百科中,en:stroke和en:apoplexy是两个独立条目,而且有各自中文对应条目,en:apoplexy的中文条目显示为内出血,而en:stroke则对应中风。
但内出血条目内又写了:“Apoplexy一词以前曾用来表示中风。不过现代一般会区分内出血的种类,例如脑部内出血、卵巢内出血或垂体中风。”(注:垂体是脑的一部分)
基于以上混乱的局面,本人有个想法:该病应当叫做脑中风或者脑卒中更为准确,中风应当是民间对这种疾病的借称,虽然大部分都知道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中风应当就是指脑中风或者脑卒中,但是本人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使用中风是不准确而且有非常大歧义的,不是非常适合作为条目的名称。
但是条目命名里面又要求常用名称与最初名称,对于专业术语却没有规定,而且是否专业也不能由我来决定,所以对于是否需要提出更名请求感到非常困惑,所以请求指正。--Unravel17(留言) 2018年3月6日 (二) 09:46 (UTC)
参考资料:
- (其它参考,关于en:apoplexy与en:stroke的比较问题)POUND, PANDORA; BURY, MICHAEL; EBRAHIM, SHAH. From apoplexy to stroke. Age and Ageing. 1997, 26 (5): 331–337. doi:10.1093/ageing/26.5.331.
参考資料
- 比较支持脑卒中,似乎更容易专业和准确的撰写。常用名称要求“但是不要和其他的人或物的名称混淆”,如您所述,“中风”有多种含义,适合阐述各含义及差异的条目。中国规范术语有载“卒中”,其中包括“腹卒中”、“[脑]卒中”等。其他地区及专业用法未查证。--YFdyh000(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00:28 (UTC)
- WHO有用「中風」([35]"中风,脑血管意外",英文版是"Strok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也有用「腦卒中」([36]"避免冠心病发作和脑卒中",英文版是"Avoiding heart attacks and strokes")。--Mewaqua(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02:32 (UTC)
請問把一篇「維基百科:何謂獨立於主題實體」加入在維基百科:論述 (Template:Wikipedia essays) 的模版內是否需要有任何程序?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寫一篇加入模版中? [37] @Sanmosa:--Nivekin※請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02:41 (UTC)
- 理论上论述只是用户的见解,而且可能普遍认同,比方针的不具效力(除非被方针提及或附属)。简单来说,的确可以随便写随便加。——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3月7日 (三) 03:06 (UTC)
- 若是可以随便写随便加,那也沒有機制判斷是否「可能普遍认同」,要不要大家商量一下?BTW,這兩個月內似乎該模板十分活躍,加了不止一兩篇[38]。--Nivekin※請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03:15 (UTC)
- 理论上,你将其移除掉也不影响。
囧rz……——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3月7日 (三) 07:02 (UTC)
- 理论上,你将其移除掉也不影响。
- 若是可以随便写随便加,那也沒有機制判斷是否「可能普遍认同」,要不要大家商量一下?BTW,這兩個月內似乎該模板十分活躍,加了不止一兩篇[38]。--Nivekin※請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03:15 (UTC)
“ | 論述可能只代表個人或少數觀點。 | ” |
商量可能并不必要。我另外添加了Wikipedia:本來1940年就該在東京辦夏季奧運的!和《你需要引用天空是蓝色的》的中文版。Wikipedia:維基百科論述也有以下说法:
“ | 但是在他們的論述末加入自己撰寫的相反觀點論述連結,則是常見的作法。 | ” |
所以我也在考虑是否把《你需要引用天空是蓝色的》的中文版分拆。—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5:53 (UTC)
- 我已据Wikipedia:維基百科論述:
“ | 撰寫一篇新的論述並提出不同或是相反的看法,會比在現有的論述中加入反對意見來的好。 | ” |
把《你需要引用天空是蓝色的》的中文版分拆了。—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6:00 (UTC)
- 论述只要不是普遍不认同(纯破坏或者WP:POINT)就可以。--YFdyh000(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2:58 (UTC)
關於明朝條目導言中“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的問題
我和另一名用戶在明朝條目導言中的這個變動上有點爭議,他的版本是【後世史學家評價明朝是“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而我的是〖後世史學家如商傳和閻崇年評價明朝皇帝明成祖是“天子守國門”和崇禎帝是“君主死社稷”〗,我的修改理由如下:
- “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最早出於史學家閻崇年,從條目中的來源可見商傳也有用,但顯然這兩名史學家並不能代表「(所有)後世史學家」;
- 閻崇年所說的“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指的是明朝兩名皇帝的行為[1],而不是指整個明朝;商傳的來源還未看,但估計一名史學家不會將一名皇帝的功德跟整個朝代的評價拉上等號;
- 從導言後面的詮釋可見,有一些古籍和史學家也指出了「君主死社稷(在社稷危難之時沒有逃跑)」的不實之處(亦可見其他來源[2][3][4]),可見“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也不是「(所有)後世史學家」都認同。
以上。--No1lovesu(留言) 2018年3月7日 (三) 13:16 (UTC)
参考資料
- ^ 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咸豐帝奕》:「咸豐沒有身守社稷。面對英法聯軍6000餘人犯八里橋,咸豐沒有動員兵民「勤王」,全力守衛京師,而是准備逃跑。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哀歎,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咸豐皇帝在大敵侵入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卻帶領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豐皇帝鑄成了歷史之大錯、特錯!」
- ^ 樊樹志《崇禎傳》:李明睿講得頭頭是道,南遷以後才有中興的希望,思宗心裡也明白,但是他顏慮光時亨的諫阻已經在外廷引起反響,一面召見光時亨,當面訓斥他: 「一樣邪說,卻專攻李明睿何也?顯是朋黨。」 並且下旨:「光時亨阻朕南遷,本應處斬,姑饒這遭」。一面礙於廷議,把南遷之事擱置了下來。南遷阻力之大於此可見一斑。
- ^ 《崇禎十七年: 社會動盪與文化變奏》:李明睿引經據典,其道理氣勢均壓倒了保守的光時亨,給皇帝創造了裁決的機會。思宗馬上責備光時亨: 「一樣邪說,卻專攻李明睿,何也? 」光時亨無言以對,思宗又大罵光時亨「顯是明黨」 ,並宜布:「光時亨阻朕南遷,本應處斬,姑饒這遭。」
- ^ 《平寇志》:「朕有此志久矣,無人贊勷,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朕志決矣。諸臣不從,奈何?爾且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