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3.52.65.195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5:10 川蔡熱線來源的《蘋果日報》是不是過度連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13.52.65.195在话题“川蔡熱線來源的《蘋果日報》是不是過度連結?”中的最新留言:8年前

此頁面探討條目模板主題相關議題;与条目是否符合中立的观点有关的问题,亦可在此探讨。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誤用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Qqqyyy惡作劇內容的書籍 22 10 Ericliu1912 2025-04-25 16:55
2 细分中国文化遗产专题 24 7 MintCandy 2025-04-24 19:18
3 電力/電功率/电能 2 2 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 2025-04-24 12:37
4 越南行政區劃改制 1 1 Jimmy-bot 2025-05-01 00:14
5 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皇帝谥号 5 3 Ericliu1912 2025-04-25 15:49
6 请留意Thần Đồng Cổ Nhạc创建的谥号消歧义页面 2 2 糯米花 2025-04-22 15:10
7 关于设立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专题及举办残奥编辑松的建议 9 5 CreeperDigital1903 2025-04-26 09:33
8 各國最低工資列表 4 3 Ericliu1912 2025-04-25 15:44
9 请求将阿尔贝特·施佩尔移动至阿尔伯特·施佩尔 5 3 Kurgenera 2025-04-21 10:04
10 「丁先皇」的本名說法 2 2 阿南之人 2025-04-28 12:09
11 “最后一次的讲演”条目问题 6 3 Liulyxandy 2025-04-23 22:26
12 基本電學 4 2 P1ayer 2025-04-22 20:58
13 命名一致性判決請求:「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中文翻譯 5 4 Happyseeu 2025-04-28 09:32
14 像这种自然村是否符合收录准则? 22 5 糯米花 2025-04-26 02:27
15 关于新闻动态 5 3 Ericliu1912 2025-04-25 14:00
16 關於各虛構作品的列表因為關注度被大量提刪 59 15 Saimmx 2025-05-01 04:40
17 更名程序的基準 3 3 Ericliu1912 2025-04-30 20:39
18 哪些周深歌曲符合收录标准 1 1 糯米花 2025-04-30 01:55
19 請求搬出沙盒條目:戰神賽特(War God Seth) 2 2 糯米花 2025-04-30 10:38
20 关于闽越都城的争议 4 3 自由雨日 2025-05-01 06:54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議題清單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傳記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經濟、貿易與公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歷史與地理

Talk:西库翁 § 译名

这些古希腊人名地名和现今希腊地名的译名真是头疼。我从现今地名入手:西基翁,其现今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α,按照音译表来翻译的话,好像是“锡基奥纳”,但谷歌搜索基本一无所得。地名大辞典、地名词典和新华社资料库里用Sikion来搜索的话都是“西基翁”,其中地名词典里有坐标,跟现今城镇的坐标一致。因此可以确定现今城镇的译名就是“西基翁”了。

而该镇是根据希腊古城邦来命名的,古城的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拉丁转写就是Sikyón。按照维基百科:外語譯音表/古希腊语来翻译的话应该是“西库翁”或“西库昂”(我不知道译音表里注释“翁不合用时,改用昂”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叫不合用?)。而此古城邦是根据同名神话人物命名的,那是否该人物也是应该译为“西库翁”?根据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古城邦是译为“西库翁”的。

而权威来源把现今地名译为“西基翁”,而不是按照一般音译规则译为“锡基翁”或“锡基奥纳”,那表明对应古希腊语名也应该译为“西基翁”吗? 而此条目最初创建时命名为“西基昂”,后来移至“西库昂”,再被移至“西锡安”,又移回“西库昂”。译为“西锡安”的理由不是很清楚。现在各个译名好像都可以找到正规论文或文章的来源。

偶然在网上找到《辞海》第六版的信息:“西息昂”(Sicyon)亦译“西基昂”。

到底选用那个译名为好?各位有何高见?@Aronlee90 @BigBullfrog--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20:50 (UTC)

Talk:教宗 § “papa”的中国大陆译名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WikiProject talk:中国 § 關於兩岸分治後的「XX年中國」條目


目前1949年後的「XX年中國」頁面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重定向至「XX年中國大陸」。私以爲應該改爲指向「XX年中國大陸」、「XX年臺灣」、「XX年香港」以及「XX年澳門」的平等消歧義,理由如下:
  1. 根據MOS:中國:「在描述國家或政權時,應儘量以確切的國家或政權名稱取代『中國』一詞……在1949年之後的相關條目中,應儘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等全稱。」是故「中國」一詞在分治後的語境並不適合用於直接指代「中國大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均(曾)在國際上代表「中國」,故兩者均可以「中國」稱之。
  3. 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前是否屬於中國有待商榷(有觀點認爲中國從未交出香港主權;無論如何,中國的治權在回歸以前均未作用於兩地),但和中國關係密切,故建議在回歸前的條目記載於「參見」章節,回歸後歸入平等消歧義項目。
先前已經建立少量消歧義,可作爲建立消歧義的模板,請見1996年中國(均未回歸)、1997年中國(香港已回歸)以及2025年中國(澳門也已回歸),現有重定向列表請見本人的追蹤用用戶頁。謹提交此提案與社羣討論,希望能得出是否建立(若不建立,應當作何處理)的共識。另副知機器人作業申請的參與者@0xDeadbeef。--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4月6日 (日) 14:38 (UTC)
Talk:迪斯托莫 § 译名

一看就觉得“迪斯托莫”是根据英语发音翻译过来的。2023年时还可以从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搜索到,但现在已经搜索不到了,看来是从数据库里删除了。相反,现在按照纯正希腊语的拼法(或直接中文)可以搜索到“季斯托蒙”的译名,也可以在《世界地名译名词典》里搜索到。《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则两者都搜索不到。

现在“季斯托蒙”虽然符合现代希腊语的发音,但基本没有别的来源在使用。而其他来源都是使用“迪斯托莫”。那现在维基里是该按照常用名原则把“迪斯托莫”作为约定俗成的译名作为条目名呢?还是把权威来源的“季斯托蒙”作为条目名为好?这个还牵涉到其所属市镇及相关条目的命名。--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4月15日 (二) 13:42 (UTC)

語言及語言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數學、科學與科技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媒體、藝術與建築

Module talk:CGroup/Music § 主唱的轉換

Lead Vocal:cn及tw為「主唱」;hk為「主音歌手」,這個轉換針對的是一個演唱團體的Lead Vocal(名詞)。然而「主唱」一語不止這個用法,其他地區我不熟悉,至少香港人就經常把「主唱」用於描述一首歌曲是誰唱的,「主唱」可以是動詞(歌曲由誰「主唱」),也可以是名詞(「主唱者」之省略),這種用法的出現機率比描述一個演唱團體要大得多。我早年發現這問題後,自己便採用「演唱」或「原唱」或「所唱」去避免動詞變為「主音歌手」,但事實上中維音樂相關條目內存在不少歌曲由誰「主唱」這樣的語句,編寫的人根本不清楚需注意轉換問題,而該些音樂相關條目又未加入NoteTA公用轉換,才未有引起注意。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12:58 (UTC)

政治、政府與法律

WikiProject talk:中国 § 關於兩岸分治後的「XX年中國」條目


目前1949年後的「XX年中國」頁面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重定向至「XX年中國大陸」。私以爲應該改爲指向「XX年中國大陸」、「XX年臺灣」、「XX年香港」以及「XX年澳門」的平等消歧義,理由如下:
  1. 根據MOS:中國:「在描述國家或政權時,應儘量以確切的國家或政權名稱取代『中國』一詞……在1949年之後的相關條目中,應儘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等全稱。」是故「中國」一詞在分治後的語境並不適合用於直接指代「中國大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均(曾)在國際上代表「中國」,故兩者均可以「中國」稱之。
  3. 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前是否屬於中國有待商榷(有觀點認爲中國從未交出香港主權;無論如何,中國的治權在回歸以前均未作用於兩地),但和中國關係密切,故建議在回歸前的條目記載於「參見」章節,回歸後歸入平等消歧義項目。
先前已經建立少量消歧義,可作爲建立消歧義的模板,請見1996年中國(均未回歸)、1997年中國(香港已回歸)以及2025年中國(澳門也已回歸),現有重定向列表請見本人的追蹤用用戶頁。謹提交此提案與社羣討論,希望能得出是否建立(若不建立,應當作何處理)的共識。另副知機器人作業申請的參與者@0xDeadbeef。--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4月6日 (日) 14:38 (UTC)
Talk:赫尔松州城市列表 § 条目命名问题

现在俄乌都有“赫尔松州”,如果只建一个“赫尔松州城市列表”却在条目中只以乌克兰的角度叙事,是否有地域中心或者不中立的问题?因为我前面有提到过相关问题,且条目主编也按照我提到的观点解决了相关争议,但仍有用户在未有任何讨论和通知的情况下把条目移回。现把此情况征求社群意见,希望社群能形成相关共识。另通知@仁克里特MykolaHK。--—동양성신✍️ 2025年4月24日 (四) 07:51 (UTC)

宗教與哲學

Template talk:耶稣 § 建议删除或更改耶稣模版图像


目前模板的题图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耶稣」模版使用的标准图像系一BBC创作的复原图,其可靠性并未被普遍接受。经考察,其他语言维基百科多数只是在介绍耶稣历史的条目中作为资料提及,并未将其接受为「耶稣标准像」。直接在模板中使用此图像,恐令读者误解为此形象可靠或被广泛接受。故此提议删去或变更,请教社群意见。

Xsgzjmxs留言) 2025年3月5日 (三) 05:02 (UTC)

Talk:教宗 § “papa”的中国大陆译名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社會、體育運動與文化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关于“非第三方来源指控”滥用及内容审查的问题

某些用户长期在涉及FLG等相关条目上采取双重标准,大量添加FLG控制的媒体内容(除非其他用户指出,不然不会改进),同时对与中国政府观点相同的中国来源以“非第三方来源”指控并进行内容审查和删除。这种选择性执行维基百科方针的行为已经损害了维基百科的中立性,提请社区注意。--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1日 (四) 03:29 (UTC)回复

原则上两者都不能使用。--4Li 2016年9月1日 (四) 04:58 (UTC)回复
都不能用+1。--Antigng留言2016年9月1日 (四) 05:02 (UTC)回复
樓主好,(1)FLG相關的,已陸續改善替換大量來源了,(2)在下就是提醒對方改用第三方可靠來源,(3)即便非FLG、人權敏感條目,若涉及中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利害相關的主題,也應注意避免使用非第三方來源。(4)對於有些用戶,連第三方可靠來源、國際主流媒體都大量刪除,也希望樓主能關注。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1日 (四) 05:52 (UTC)回复
我曾专门去Google等网站专门进行搜索,发现(仅供参考):支持/同情法轮功的言论,去掉法轮功相关来源之后(明慧、大纪元新唐人等),仍然能在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纽约时报等与法轮功毫无关系、符合可靠来源要求的媒体上面找到;但是,质疑、批评、反对法轮功的言论,去掉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来源之后(例如凯风网环球网人民网等),很难再找到什么符合要求的资料了,毕竟在中国大陆能发声的东西(媒体、出版物、国内网站等)全让中国共产党给控制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言论审查)。以上结果仅供参考。如果在港澳台或西方等方面发现了不一样的情况,请帮忙指正。
也就是说,一旦严格执行“第三方来源”,结果自然就成了一片支持法轮功的正面言论。因此,问题不是“某些用户”搞双重标准(正好相反,是严格执行标准),而是来源本身就不平衡。因此,与其在那里和「某些用户」互煮,或者打编辑战,不如认真地去找一些符合要求的资料。很难找的,需要下很大工夫。现在法轮功相关条目都不中立,因为缺少质疑、批评、反对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事实上都存在,尤其是中国大陆。所以呀,都去找资料、找资料、找资料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vjudge1留言舉報封禁 2016年9月1日 (四) 07:36 (UTC)回复
这笔编辑,就算添加的内容全都是事实(我相信添进去的大部分内容是有价值的),在维基百科里也属于原创研究。我想“原创研究”这一点应当没有争议,而“明显事实”这一点会有很大争议(两岸四地观感肯定不同),所以仍然需要来源。一旦严格认真地执行起“第三方来源”的标准,这笔编辑显然要被回退,无论回退者的政治立场如何。所以说,真心想解决问题的话,不要通过编辑战来维护这个版本,而是应当去找符合要求的资料来证明这些话是真的(媒体也好、学术论文也好,得去好好地找一找)。只是找资料会非常辛苦--vjudge1留言舉報封禁 2016年9月1日 (四) 07:48 (UTC)回复

请问诸位,

  1. 和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来源就不是第三方,这个“有关”如何界定呢?另外上文列举的西方媒体就和FLG无关?这个“无关”又是如何界定呢?
  2. 正如上面所说的,“一旦严格执行‘第三方来源’,结果自然就成了一片支持法轮功的正面言论”,这不正说明“非第三方来源指控”在FLG相关议题上存在滥用么?--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1日 (四) 11:07 (UTC)回复

  1. WP:DUCK,媒体是否有法轮功/大陆官方背景一目了然。上文列举的好几个境外来源出现的时间都远远早于法轮功出现的时间,不少也是在1949年以前成立的,所以一定没有法轮功/大陆官方背景。另,如果是独立媒体纯粹转载法轮功媒体文章仍然不能算是独立来源,诸如“据大纪元时报报道...”、“明慧网称...”都在此列。
  2. WP:NPOV对中立的定义是“在尽可能没有任何偏见的前提下,平等地表达出任何曾在可靠来源中发表过的重要观点”。如果可靠来源本身就存在倾向性,维基百科没有任何义务/也不允许“拨乱反正”。
  3.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无论WP:NPOV还是WP:V都是方针,“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开的来源。这些来源应具有事实查证与正确性的声誉。”,没有不严格执行的道理。

--Antigng留言2016年9月1日 (四) 11:17 (UTC)回复

(扯得远一点)事实上,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话语权是不同的,发达的地区话语权大,落后的地区话语权小,这样即使人数众多的落后地区都持A观点,人烟稀少的发达地区都持B观点,那么根据WP:NPOV方针,条目中依然要把B当作多数观点,把A当作少数观点(尽管实际的数字未必如此)。这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不应该由维基百科来解决。--Antigng留言2016年9月1日 (四) 11:35 (UTC)回复

A大啊,你这就留下“案底”了呀,将来有人要以给FLG撑腰提罢免你的话这些都是“铁证”啊。--4Li 2016年9月1日 (四) 12:26 (UTC)回复
A大向來只認方針,鞋正不怕腳歪[開玩笑的]--vjudge1留言舉報封禁 2016年9月1日 (四) 12:32 (UTC)回复
(?)疑問
  1. 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國大陸境內的媒體與官方資料(官方:六四沒死人)---與國際社會、各國政府、國際媒體的版本都有很大差異,是否「一片為了同情六四而誇大扭曲事實」?
  2. SARS疫情:中國大陸境內的媒體與官方資料----與國際版本差異很大,是否「一片為反華而誇大SARS疫情及死亡人數」?
  3. 中共在八年抗日戰爭角色:中國大陸境內的媒體與官方資料----與中華民國國軍版本、國際及各國戰史版本的差異,是否「一片為反共而誇大國民政府軍隊貢獻」?
  4. 法輪功:普立茲獎美聯社記者就曾說「中共方面說法不被支持、從不允許法輪功受害者單獨受訪」,聯合國、美國國會、中華民國立法院、不少人權組織,都說法輪功被污衊....。歐洲議會、美國國會等...這些全都是「一片為同情法輪功的境外反華勢力」?
  5. 中共的新聞自由排名...中共就許多事件的宣傳「一貫偉光正」的「主旋律」,在國際社會本來就不都是「主流」。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1日 (四) 11:20 (UTC)回复
如果反法輪功編者都像A君和W君那麼想,也犯不上互煮了。法輪功受到迫害/鎮壓/取締,中共有着嚴格而廣泛的言論審查,這些都是無可置疑的事實。總結我前面所講的要點,再提出一個疑問:
  1. (對樓主的回應)法輪功相關條目的來源正在朝向符合要求的方向發展。「某些用戶」不是「雙重標準」而是「符合方針」。
  2. (個人觀點)但是,即使所引文獻都符合要求,在總體上仍然不中立,因為缺少質疑和批評等反面聲音。與其互煮不如去尋找符合方針的資料以擴充與平衡條目。
  3. (個人提出的疑問):中共控制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着嚴密的審查制度,用隔離了與外界的聲音,而且(至少長者)還是法輪功的「宿敵」,對法輪功的發展有直接影響。如果法輪功相關條目缺少了中共方面的聲音,是不是很奇怪啊?如果把凱風網人民網環球網來源都補充上……[補充:第二方來源,不能這樣做]
再講兩個與本討論無關的:1.媒體的立場可以改,例如過去解放前後的新華日報(參見《歷史的先聲》),還有現在的香港媒體(例如南華早報等)、澳洲中文媒體等正在受中國資本影響而逐漸改變政治立場。2.「FLG『控制』的媒體」並不準確,例如大紀元就是法輪功學員自己開的,而用「中共『控制』的媒體」表述倒是很貼切,因為中國大陸媒體最終都是由中宣部來控制的。--vjudge1留言舉報封禁 2016年9月1日 (四) 12:19 (UTC)回复
纠正一下,关于64,官方从未说过没杀人(没杀人这个概括太简练了,事情没那么简单)。此外,关于法轮功的批评,我认为中国大陆在封杀法轮功之前,对他的批评文章完全可以视为第三方可靠来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9月1日 (四) 13:53 (UTC)回复
(1)謝謝書生提醒,因為在下印象深刻的是,1989年六四事件隔天,當時的中共國務院發言人袁木說:「我很負責地向全世界說天安門廣場『沒死一個人』」。1996年中共國防部長遲浩田在美國,也稱天安門廣場上 「沒死一個人」。(2)中共鎮壓法輪功,實際上從1996年就開始。美國自由之家人權機構引用學者(劍橋大學出版專書):1996年的法輪功書籍剛出版成為暢銷書不久,就被禁止出版;嘗試在各種政府機構登記被拒絕。零星的文章開始出現在國營新聞媒體抹黑法輪功。公安特務開始監控煉功人,有時驅散煉功群眾。(3)此外,早年大陸媒體的正面報導,基本在網站上都被刪除了。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1日 (四) 23:04 (UTC)回复
没在天安门杀人,不等于没杀人(至少97,98年的时候,在网上对法轮功的支持和反对是非常公开的,政府没有干涉)。而且如果对中国体制了解的话,被禁止出版并不能证明什么。登记被拒绝更是正常(没有挂靠单位不会给任何社会团体登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9月2日 (五) 02:13 (UTC)回复
书生兄好久不见!在下不太同意你的观点。中文中使用代指是一种常见修辞,天安门实际上已经有具体地点变成了广义的含天安门在内的代称。在天安门都能杀人,更别说其它周边;否定天安门杀人,难道会承认在别的地方杀人?因此,天安门没杀人的意味就等于说是没杀人。至于99年镇压FLG之前,对其批评可视为第三方可靠来源,也很值得商榷。是否可理解为:从老蛤镇压第一天起,中国就被他彻底变天了,过去新闻自由可靠,之后就没自由只替中共发声了?中宣系统对新闻的管制是一贯的,不同的只是对某个事件在不同时期的松紧程度有所不同。但中共是以无神论基础,某件事情在完全党化了的党棍眼中,一旦触及了无神论,会被视为迷信等而遭到挑刺和反对,中宣部系统的标准就是支持这种声音。而质疑无神论的论调,基本不能发声。那么镇压之前,偶尔有报道法轮功的消息,那也只是作为一种健身活动报道,实际是记者打擦边球,而打擦边球讲真话,是新闻记者在体制下试图突破禁制的一种方式,并非是中共新闻的改变了其不可靠的本质。就好比大陆新闻可以报道反对台独人的观点,而你哪怕是疑似支持台独的人,新闻也不能为其公开发声。中国是一党专制的独裁极权体制,它的媒体性质是维护其政治的正确,对一切涉及政治理论、思想文化、宗教信仰之类的东西极其敏感,控制尤为严格,中共以政治眼光来评判和消灭的对象,无一不是以谎言为基础。打击之前,舆论先造势,让下面闻风而动,自动站队。这也是惯例。只后,就是对那些所谓顽固分子下狠手了。因此,镇压法轮功之前的新闻可靠的看法是很肤浅幼稚和偏颇的。那些受命出来为中共政治意识形态发声的人,其本身就没有中立性可言。新闻不自由,社会就没真相。是否符合维基第三方可靠来源,不难拿捏。--維基準天使-诗琳童留言2016年9月5日 (一) 01:44 (UTC)回复

(:)回應——

  1. 鸭子测试并不适用于条目内容,这点无需科普;
  2. 中立、非原创和可供查证才是维基百科的方针,清晰而明确;但目前“第三方来源”的严格定义并不明确,所以“非第三方来源指控”被滥用,这破坏了条目的中立性,违反了百科的方针,何来“严格执行方针”之说?
  3. 在对来源的认识有分歧的情况下,滥用指控,进行内容审查,损害相关条目的中立性,不是对维基百科的破坏么?

ps:某管理员推行话语权霸权,还自以为符合方针,真真令人诧异,难道不知道“可供查证只是一项内容标准。中立的观点才是维基百科的核心方针:它是强制性的、不可协商的且必须为所有条目遵循的标准”?--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2日 (五) 11:32 (UTC) ---回复

  1. “鸭子测试决不适用于普通的条目内容”,意思是即使条目所述内容显而易见,也应当引用来源使之符合WP:NPOVWP:VWP:NOR的要求,不能以WP:DUCK为由躲避三大内容方针。这和判断条目中的来源是否可靠,条目是否符合WP:G11,条目中的图片是否侵权是两回事,后三者向来是WP:DUCK适用的范围。我以“判断条目中的来源是否可靠”为例,事实上,对于维基百科人来说,完全弄清楚一篇新闻报道背后有没有仔细的求证过程(比如在新闻公司的办公地点装摄像头,窃听器,拦截记者的所有通信记录)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判断可靠来源时只是看一下来源,老牌新闻社,所办报纸以严谨著称,看一下作者,知名新闻记者,读一下,不像新闻稿。于是这报道出现在可靠的地方,是可靠的人写的,看起来可靠,根据鸭子测试,该报道被认为是可靠的。
  2. 你可能会说,无论是英文维基还是中文维基,WP:IS都不是方针,甚至连指引都不是。然而,在相应的可供查证方针中,又无一例外地要求条目主要依赖第三方可靠来源;在相应的关注度指引中,也无一例外要求关注度来源独立于主题实体。但一个概念的内涵不清晰并不妨碍它出现在方针之中,最好的例子是WP:IAR,它只有一句话,何谓“规则妨碍了改进维基百科”完全谈不上是“清晰而明确”,具体解释它的WP:何谓忽略所有规则同样不是方针。方针指明的是大方向,大方向正确,即使内涵模糊同样也可以出现在方针之中。那么要求条目主要依赖第三方来源这个大方向是否正确呢?你现在看到中文维基百科的WP:V中,对第三方来源的要求,其实翻译自英文方针en:WP:SOURCE:"Base articles on reliable, third-party, published sources with a reputation for fact-checking and accuracy.",这句话是经过2006年一个讨论之后有共识地加入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以了解为什么WP:V需要有这个要求。其实道理非常清楚,如果有一个公司,维基百科条目应该成为该公司和竞争对手吵架言论的聚集地,还是第三者观察记录的存放处?
  3. 三大内容方针(WP:NPOVWP:VWP:NOR)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一位编者声称,某项事实是可查证且可列明来源的,因此应该收录。”这是拿可供查证方针凌驾于中立方针之上,是不允许的。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位编者声称由于条目不加入某非第三方可靠二手来源的内容就无法使条目看上去中立(尽管此中立未必符合维基百科关于中立的定义),所以应该加入这些内容”,这是拿该编者理解的中立方针凌驾于可查证方针,同样也是不允许的。在维基百科上,中立的观点不等于支持和反对的观点各占50%。(事实上,这恰恰是WP:DUCK不适用的情形,不能说一个条目看起来反对的观点远远大于支持的观点,就认为条目不符合中立性原则。)应该研究不同观点在独立可靠来源中的重要程度然后按比例加入条目。正所谓“中立性要求条目应该公平地表达所有以可靠来源发表的重要观点,并应与每个观点的显著性成比例。”我说话语权的目的在于维基百科条目应当反映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重要程度,而非在普罗大众中的重要程度,两者有可能是相反的。

--Antigng留言2016年9月2日 (五) 12:46 (UTC)回复

(!)意見--WP:方針與指引:「为推动创造一个自由百科全书目标的实现,维基百科已经形成了一套方針與指引,實際上而言是一套硬性規則,用戶強制需要遵循。方針是我们认为所应当遵循的标准,指引则用於指导具体情况下标准的执行。它们是社区共识的反映,适用於所有编辑者。」
  1. WP:可供查證#可靠來源方針:「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开的来源。这些来源应具有事实查证与正确性的声誉。为证实条目内容,必须采用可靠来源,并标明作者与出版者以避免剽窃和侵犯版权。来源应可直接支撑条目中的信息,并应与断言相匹配,特殊的斷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
  2. WP:中立的觀點是需要透過可供查證等方針去操作。來源是第一關,基於【「第三方」且「可靠」來源】,來組成中立的觀點。
  3. WP:可靠來源是指引。---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2日 (五) 11:40 (UTC)回复

@Lisan1233,我建議,我們不妨列舉一下所要採用的中國方面文獻(我目前能夠想到人民網環球時報凱風網和中國方面學術文章[回應:第一方和第二方來源應當避免使用],還有前面User:Shizhao提到的鎮壓之前的學術文章),然後我們共同討論一下這些文獻如何才能被採用,就像一位編者在互助客棧:其他裏面說的那樣我相信條目本身明顯不中立,因為缺少中國方面聲音。[補充:「明顯不中立」斷言基於在中國大陸所接受的宣傳教育,如果文獻出現偏向性,維基百科不應承擔責任]中國的事兒,沒有中共的聲音肯定是不行的(如果非要缺少中共方面聲音,也請討論一下為什麼)。我們不妨討論一下如何符合方針地把中國方面聲音加進去以平衡條目。維基搗蛋鬼vjudge1留言2016年9月2日 (五) 13:06 (UTC)回复

在下不認為「缺少中國方面聲音」 (1)中共的聲音,對法輪功的一些攻擊標籤與事件就是,在條目中也有。(2)況且,中共不等於中國,但大陸媒體與學術都有中共的新聞與出版審查,對法輪功的鎮壓也擴及教育界等全面,中國過去存在的正面評價內容都被過濾移除封殺。被封殺掉的聲音不算中國的聲音?(3)中國改革派的喬石、鮑彤、林牧等人,律師高智晟、滕彪等人的聲音,這些也是中國的聲音。只不過並非與中共主旋律保持一致。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3日 (六) 04:50 (UTC)回复
如果認為「某些用戶」所引的某些文獻不是第三方來源,不妨也列舉出來,我們再討論討論。維基搗蛋鬼vjudge1留言2016年9月2日 (五) 13:08 (UTC)回复
理想情形下,条目应当把法轮功的声音和发生冲突以后中国大陆的声音压到最低,大部分内容应当让位于第三方的研究。--Antigng留言2016年9月2日 (五) 13:21 (UTC)回复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十几亿人没有话语权了?必须经过西方媒体内容审查后才能发声?--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26日 (一) 11:16 (UTC)回复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A君和W君的意見:①「某些用戶」的行為符合方針,之所以有人認為不符,是因為——②對於中國大陸維基人而言,法輪功相關條目的觀感與自身經驗不符(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中國大陸人普遍認為法輪功是邪教,但它實際上並沒有被政府認定為邪教……),這是中共言論審查、宣傳教育和思維控制的責任,不是維基百科的責任;③法輪功相關條目看起來「像是宣傳」,這是西方媒體和學者的事情,不是維基百科的問題;④法輪功來源作為第一方,只能少量地用於簡要介紹,不能用於評論等;而中共作為當事人,即使是「宿敵」,其所控制的來源也應當避免使用;⑤只要法輪功的批評或質疑等聲音是來源於第三方的,例如港澳台或西方媒體和學術研究(當然,跟中共和法輪功都沒有利益關係),還有中共實施鎮壓之前的中國大陸來源,就可以加入到條目中。維基搗蛋鬼vjudge1留言2016年9月3日 (六) 10:13 (UTC)回复
①首先我对宗教/气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相关的问题没有任何研究。但如果你所说“支持/同情法轮功的言论,去掉法轮功相关来源之后(明慧、大纪元新唐人等),仍然能在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纽约时报等与法轮功毫无关系、符合可靠来源要求的媒体上面找到(当然要排除掉纯粹转载信息的报道);但是,质疑、批评、反对法轮功的言论,去掉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来源之后(例如凯风网环球网人民网等),很难再找到什么符合要求的资料了”确为实际情况,那么条目的中立性就没有严重违背方针——②在这种假设下理想的法轮功条目观感确实很可能会与大陆用户认知不相符。源于大陆用户的认知与主流独立可靠来源对同一问题认知的差异,③确实是西方媒體和學者的事情,维基百科不能去纠正它。科学史上有一段时间日心说已经出现但被视为异端学说,而地心说在学术界仍然占有主流地位。如果维基百科出现在那个年代,毫无疑问地心说在条目中所占比重会更重。④、⑤只要符合了独立可靠第二手来源的条件,就可以按比例加入条目,否则能少用尽量少用。--Antigng留言2016年9月3日 (六) 11:18 (UTC)回复
Vjudge1您好,Wetrace試著提個人意見切磋:②您這句「中國大陸人『普遍』認為法輪功是邪教」的認知或假設,在下持保留態度,因為有「異見」的大陸人不一定敢公開表述、也上不了中共控制審查的媒體,因此這一句話極可能與事實偏誤。大陸用戶"觀感與經驗"多來自中共主旋律下的環境,觀念上「先入為主」,而大陸是唯一鎮壓、禁止法輪功的地方,與國外差異甚大。③您提到「法輪功相關條目看起來『像是宣傳』,這是西方媒體和學者....」,在下冒昧以為,這可能是基於中共主旋律的認知角度,(3A)這不僅限於法輪功議題及條目,您可看Talk:路德維希-特拉里奧國際人權獎,只是在下目前心力尚未擴編到更大量人權議題條目。(3B)對於中共來說,即便是西方國家、臺灣社會許多對中國的善意關心,都變成「境外反華勢力別有用心的惡毒詆毀」,例如強摘囚犯器官問題(中共2001年還絕對否認使用,幾年來已經至少「六度變換說詞」,從0→95%,中央及地方、各醫院的公開移植數據也都對不上)。(3C)其實這樣「中共眼中的宣傳」觀點報導來源,不只「西方」,「東方」的臺灣、香港、韓國、日本、以色列、馬來西亞等許多國家地區的主流媒體也都有,只是沒有更大範圍引用。④依據方針考量,宜盡量避免;⑤批評/質疑聲音其實條目中已有,但需考慮(5A)不同來源/說法之間也有相比對的問題,例如事實前後的比對推翻、聲譽及可靠性、利害關係等因素,(5B)關於中共未實施鎮壓前的大陸來源----〈i.〉中共鎮壓實際開始於1996年,江澤民人馬的公安及宣傳機構已有規劃性的「做輿論先行安排」(例如1998攻擊法輪功的何祚庥與策劃執行鎮壓的中共政法委書記羅幹是連襟親屬,何祚庥的攻擊是表面導火線之一),這部分的內容蠻有爭議,當時只是尚未擴大到全面全國鎮壓,〈ii.〉從國外與臺灣第三方來源的閱讀,1999「全面鎮壓」前,法輪功在大陸的聲譽評價應該算普遍正面,在1999後,各領域(1999全面鎮壓前原本存在)的正面內容基本被過濾刪除、難以查詢到,如何體現 1999全面鎮壓前的WP:Due?是個難題。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4日 (日) 00:56 (UTC)回复
我提出的假設就是基於中共的宣傳教育的。你知道的,言論審查、信息控制,加上長期的宣傳,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也不願意深入知道法輪功到底是啥玩意兒[需要解释],即使他們經常罵共產黨(既罵共產黨又把法輪功當作邪教)。維基搗蛋鬼vjudge1留言2016年9月4日 (日) 02:47 (UTC)回复
  • 實話。我幫忙翻譯一下:有些人無法區分也不願意區分法輪功組織本身、法輪功學員、人權問題關注者(媒體、學者等),以為凡是跟法輪功有關的東西都是法輪功組織本身搞的,而事實上很多東西與法輪功組織本身無關。互煮起來會打錯靶子的。貌似還有人喜歡當作是國際反華勢力們沆瀣一氣。維基搗蛋鬼vjudge1留言2016年9月3日 (六) 10:28 (UTC)回复

(:)回應,继续探讨——

  1. 本章节主题是某些用户“非第三方来源指控”滥用的问题,不要离题太远;
  2. 可供查证才是方针,“第三方”并非方针,不能将可供查证的方针极端化为第三方来源,并进而依据某些用户的个人观点对条目进行内容审查,大量删除条目内容;
  3. 和中国官方有关系的来源和内容,已经列明来源的情况下当然符合可供查证,至于是不是可靠来源,不同人也许存在认知分歧,至于是不是第三方,可能分歧更大一些(况且,第三方来源虽多为可靠来源,有些非独立第三方来源有时候也可靠);但有分歧并不可怕,观点不一致也没有关系,可以通过讨论等途径沟通,但不应该简单的进行内容审查并删除完事;
  4. 有人说“条目明显不中立,因为中国的事却缺乏中国的声音”,在下也是这么看的,而其中的原因,我想多半是部分活跃用户在小众和低关注度条目上进行内容审查的结果,毕竟普通用户无法做到内容审查者那种强度的持续关注;
  5. 对于来源使用上的分歧,目前的确无很好的评判标准,我想,可以把取缔FLG之前就存在的来源作为可靠来源,而将之后的新出现的来源依据与FLG的关联度进行可靠性判断,这当然不见得人人认同,但毕竟是一种选择。

--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3日 (六) 13:47 (UTC)回复

(!)意見
  1. WP:可供查證方針:「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开的来源。这些来源应具有事实查证与正确性的声誉。为证实条目内容,必须采用可靠来源,并标明作者与出版者以避免剽窃和侵犯版权。来源应可直接支撑条目中的信息,并应与断言相匹配,特殊的斷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
  2. 在下四年前參與維基百科時,因為不瞭解方針,Google搜索就一大堆大紀元,初時經常使用;結果當時幾位大陸用戶激烈的反對,說在法輪功議題「非第三方」---當時在下有些納悶:因為被中共控制媒體的來源,在中共利害關係相關的條目「普遍而大量的使用」。兩相比較,何以要求標準不一?但是,在閱讀各方針、以及一些用戶建議下,在下就主動尋找第三方來源、參考英文維基百科,盡可能替換。(但大陸IP用戶、疑似傀儡帳戶常添加中共來源)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3日 (六) 21:59 (UTC)回复
(&)建議:拿個具體例子討論吧。幾天之前在香港開了個世界器官移植大會,我恰好看到了CCTV相關報道,裏面播出了一個老外支持中國的言論,還特意提到了「某些組織」[備註:我是外行,恰巧看到相關內容而已]。看看大家能否認同加入紐約時報報道的這部分編輯吧,假如不合適的話,看看應當怎樣改善。
我覺得吧,如果有什麼不合適的,就是我感覺中方說法本身的字數稍微有點少(所占篇幅比重稍微有點小),但是,前面討論也提到了,不能用中國官媒來源進行補充[原創研究?],囧。[補充:斷言源於對基本事實的不瞭解。](對了,我發現中國官媒喜歡對外國人講話斷章取義[來源請求]維基搗蛋鬼vjudge1留言2016年9月4日 (日) 02:47 (UTC)回复
vjudge1您好,其實不當然能只以「字數」來說。例如:您所舉紐約時報這篇報導,報導最重要的是「中共說法 與 移植學會不符」,移植學會出面澄清。(1)中共代表說「中國器官移植已獲世界移植學會認可」這一句話沒多少字卻「意味很大」;相對應的,世界移植學會的兩 位領導層解釋釐清他 們的意思與被中方忽略的各種事證過程,以證明移植學會沒有這一意思,字數自然多的多。(2)另外個訊息是,8/18中國移植專場會議,不屬於世界器官移植 協會大會,是中共自己加開的。國際媒體、主辦方都說不包括18日,但中共官媒說的是「18日中國專場 是器官移植大會第一天,這場會議代表中國器官移植(倫理等問題)被認可」。而且,18日的專場,竟然只提供中共媒體進場,禁止外媒進場,引發外媒抗議。 (3)中共媒體的說法確實斷章取義嚴重,例如某人權組織分支機構說「器官指控還未確證」,結果共媒把「法輪功炮製謊言」塞到人權組織嘴巴裡。共媒就拿幾個 大做文章,但國際主流大量的質疑聲音就都不見了。(4)以器官指控這議題來說,國際主流媒體的報導不少,聯合國報告、各國人權報告、獨立調查報告大量的詳 細論證,但中共方面的「理據/事證」回應一直是非常「少」;這不是國際不報導,而是中共方面不提出,聯合國幾任酷刑專員 都公開對中共表達了不滿。中共明的回應極少,暗的動作很多,經常施壓各國政府與民間別碰此議題、取消相關研討會,有些事件被公開報導;例如幾年前「台北律 師公會」要開研討會、公開發譴責及呼籲獨立調查的聲明,中共官員直接打電話到公會施壓,結果被媒體報導出來,類似例子很多。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4日 (日) 03:02 (UTC)回复
我承認我沒深入地去瞭解相關內容,也沒搞清基本事實,就是碰巧看到這個話題然後找了一下相關條目。看看討論的提議者@Lisan1233等等對那筆編輯的看法吧。我覺得找個具體實例比光在那裏談方針強。維基搗蛋鬼vjudge1留言2016年9月4日 (日) 03:17 (UTC)回复
央視、環球時報等共媒的報導中,其中最關鍵的「中國器官移植系統被國際接受」說法,隔天就被器官移植學會兩任主席透過《紐約時報》公開駁斥是「自說自話」並說學會要求中國政府調查器官來源問題。其他的是否有斷章取義問題?再想想前面提到的「某人權組織分支機構說『器官指控還未確證』,結果共媒把「法輪功炮製謊言」塞到人權組織嘴巴裡」的例子;還是要使用第三方可靠來源為宜。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4日 (日) 03:24 (UTC)回复
怎么又扯到器官移植上去了,这又是另一码事情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9月4日 (日) 05:58 (UTC)回复
書生好,不好意思,因為vjudge1舉的具體編輯例子,正好是強摘器官移植的問題;所以就把相關看到的報導情況,向他做個說明。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4日 (日) 07:53 (UTC)回复

(&)建議,既然被「内容審查」了,建議給出一個被「審查」之後的差異連結,也好讓第三方維基人評評理。我匿了|ω°`) 維基搗蛋鬼vjudge1留言2016年9月5日 (一) 17:07 (UTC)回复


(:)回應——

  1. 某些用户提及的维基百科:独立第三方来源仅仅是一篇论述,不等同于维基百科:可供查证方针本身,也不应该因为对某些来源是否是第三方的分歧而进行内容审查,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在维基百科:游戏维基规则,因为内容审查者在违反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这一核心方针。
  2. 看一个例子,[1]。个别用户以其自认为“皆為第一手且非第三方來源”的理由将其他用户四千余字节的贡献内容完全删除,对内容和观点有分歧就直接删除,请问这是不是滥用方针进行的内容审查?
  3. 我对上面内容审查案例的列举并非仅仅认为内容审查只是出现在上面的一个条目,实际上很多条目都不同程度地被一些用户进行内容审查,而这些违反中立观点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因此在此提请社群关注。
  4. 我的观点是,对内容和来源上的分歧和存在不同观点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用户不应该因为存在分歧就一律采取内容审查的方式将他人的贡献删除了事,可以通过广泛讨论、补充更多内容、悬挂相关模板彰显问题等方式处理,虽然不一定将所有分歧立刻消弭,但也比内容审查更符合“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之精神。

--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6日 (二) 13:23 (UTC)回复

(!)意見--Lisan1233您好,
  1. 如同上面已貼過WP:可供查證方針:「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开的来源。这些来源应具有事实查证与正确性的声誉。为证实条目内容,必须采用可靠来源,并标明作者与出版者以避免剽窃和侵犯版权。来源应可直接支撑条目中的信息,并应与断言相匹配,特殊的斷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方針明確要求第三方可靠來源。
  2. 維基百科,不內容審查、也不被作為宣傳工具。中共控制些媒體喉舌。方針要求「第三方可靠來源」,考量來源與主題的利害衝突,也是避免「宣傳」的問題。
  3. Lisan1233所指這一筆添加內容四千字元,明顯是中共凱風網(鎮壓一方、也顯非可靠)內容,大量負面「斷言」(方針尤其要求:「特殊的斷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經過條目討論頁彼此溝通,原添加者也同意遵守方針使用第三方可靠來源,自行到海外網路尋找,在下還於討論頁與該用戶交流如何翻牆等等。中共封鎖訊息、也阻擋記者獨立查證中共對法輪功或異議人士的指控,中共自己控制媒體說自己的話;最近,維權律師張凱 也透過微博表示,之前鳳凰媒體專訪「張凱批評周世鋒律師」是張凱在壓力下違心之論。
    1. 相較之下,也請Lisan1233注意到,經常有許多「真正第三方可靠來源」內容,在一些條目,被少數大陸用戶以各種奇特理由全數刪除,這樣的例子不少,而且刪除者常沒什麼方針理由。
  4. 關於懸掛模板,是懸掛者要依據模版規範提出具體理由、負舉證說理責任;而非「A以模糊理由掛模板,B要來舉證說服A沒這些問題」。若認為違反中立,可以舉出實據、來源(盡量以第三方來源)進行比對與交流。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6日 (二) 14:08 (UTC)回复

上面用户的双重标准真是令人无语——

  1. 曲解方针,一方面说要有高质量来源匹配内容,一方面大量添加FLG媒体和知名度极低的网站作为来源;
  2. 一方面宣称不内容审查,也不宣传,另一方面大量添加类似自由亚洲电台这种美国宣传机器的内容;
  3. 更可笑的是,其他用户提出条目问题,就反复以“不具体”为理由刷屏,并自以为自己的内容无可争议的正确,通过高强度的巡查进行某些条目的内容控制,纵然条目的中立性被经年累月的质疑,依然毫不松懈地进行内容审查。

--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10日 (六) 14:01 (UTC)回复

(:)回應--Lisan1233您好,謝謝您的意見,在下一一回應如下:
  1. WP:可供查證方針提到「特殊的斷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一般內容則要求「该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开的来源。」(1)請問哪裡有您所說「大量添加FLG媒體」?有些條目或有留存,但早已大幅改善,與一般條目相比(尤其中共與中國大陸條目),FLG相關條目 的第三方可靠來源比例應該算蠻高的;在下也認為可以繼續改善。
  2. 美國自由亞洲電台 是美國國會出資;美國之音,是由白宮一個獨立委員會撥給預算監督運作,而且規定不能對美國本土播送;臺灣的公共電視、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台,也是國家出資、國會監督預算;英國BBC、日本NHK、韓國KBS都是;德國之聲、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俄羅斯之聲(RU可能政府介入會強些)等等,各國常有這類公共媒體。但是在民主國家,這些是「全民公共媒體」而不是「政府喉舌」的概念,並且原則在新聞自由及監督系統下運作著;這些媒體若報導有問題,還會被其他自由媒體監督糾正。即便這些公共媒體是「親民主價值」立場,但有媒體自主性、獨立新聞倫理原則。-----(1)在下個人以為,這些媒體的國際信譽應該還可靠,(2)況且,就FLG議題上,這些媒體是第三方。(3)您提到引用「知名度極低的網站」,還請您指出,可以討論。
  3. 其他用戶若提出條目問題、添加模板,(1)本來依照模板規範,就明白寫著 請在討論頁寫上原因,「不提理由」要怎麼討論?(2)既然討論,就應具體而聚焦,哪個段落、哪句話、哪個來源有怎樣的問題。若模模糊糊幾句,只是表明了「立場」而非指出「事證」,要如何討論?(3)關於中立性的討論,問題之一是在於來源的使用;若一直引用中共控制來源(中共片面說法),本身就不符合維基對來源的要求。其實條目中也有第三方來源的負面表述內容。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10日 (六) 14:29 (UTC)回复

双重标准更新一条——

  1. ...
  2. ...
  3. ...
  4. 一方面要求他人“具体说明”问题不能模糊,一方面自己大量刷屏弱相关内容泛化和转移话题。

--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14日 (三) 10:01 (UTC)回复

樓上Lisan1233您好,(1)在下要求具體說明,是因為條目溝通所需,也是模板規範或方針的要求吧。(2)在下於上面一一具體回覆各相關議題,並未迴避。不知何以被您認為是「大量刷屏弱相关内容泛化和转移话题」?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19日 (一) 13:32 (UTC)回复
我说自由亚洲电台是美国宣传机器,你说的是什么?这不是转移话题?--LISAN12330留言 2016年9月26日 (一) 11:21 (UTC)回复
Lisan1233您好,在下於本討論串很上面就已經回覆您這一疑問,您後來又提出其它疑問;在下只是循序回答,並沒有轉移話題的問題。
-----(節錄上方留言)「美國自由亞洲電台 是美國國會出資;美國之音,是由白宮一個獨立委員會撥給預算監督運作,而且規定不能對美國本土播送;臺灣的公共電視、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台,也是國家出資、國會監督預算;英國BBC、日本NHK、韓國KBS都是;德國之聲、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俄羅斯之聲(RU可能政府介入會強些)等等,各國常有這類公共媒體。但是在民主國家,這些是「全民公共媒體」而不是「政府喉舌」的概念,並且原則在新聞自由及監督系統下運作著;這些媒體若報導有問題,還會被其他自由媒體監督糾正。即便這些公共媒體是「親民主價值」立場,但有媒體自主性、獨立新聞倫理原則。-----(1)在下個人以為,這些媒體的國際信譽應該還可靠,(2)況且,就FLG議題上,這些媒體是第三方。(3)您提到引用「知名度極低的網站」,還請您指出,可以討論。」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9月28日 (三) 02:56 (UTC)回复
我说“自由亚洲电台是美国宣传机器”,你说“美國自由亞洲電台 是美國國會出資”之后又些了一大堆其他的,正是说明了你在转移话题。--LISAN12330留言 2016年10月4日 (二) 06:30 (UTC)回复
您好,在下並非轉移話題,而是正面回應。與您探討:民主國家(相當程度獨立的公共媒體)與共產黨政權(受嚴格監管的黨喉舌)下,同樣是公費媒體,光譜卻是很不同的。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10月6日 (四) 14:39 (UTC)回复
政治宣传为目的的媒体会独立?就因为自称是“民主”国家的政府出的钱?这双重标准真是不要太666。--LISAN12330留言 2016年10月15日 (六) 07:12 (UTC)回复
您好,在下上面已經說的清楚,並非雙重標準。(1)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才是正當標準。(2)BBC、臺灣公共電視、德國之聲也是政府出資,都是宣傳嗎?不是因為「民主國家出的錢」,而是民主國家下的「公共媒體」 以及「普遍性的新聞倫理及自由」、以及「沒有中宣部」,讓政府出資媒體會跟 中共政權下的「政府出資媒體」有所不同。(3)公共媒體若發生新聞造假,在中國大陸發生、在美國發生、在臺灣發生,結果會如何?也很不一樣。(4)公共媒體新聞是否要接受當局審查,在中國大陸、在美國、在臺灣,也很不一樣。-----因此,在下哪裡有雙重標準呢?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10月15日 (六) 15:07 (UTC)回复

請管理員先生(小姐)審理。--Whitlocker24留言2016年10月22日 (六) 02:19 (UTC)回复


继续探讨——

  1. 按照某些人的逻辑,说不同的媒体“不同”“不一样”“很不一样”,应该具体说明,而不能含糊其辞。
  2. 对于“自由亚洲电台是美国宣传机器”的疑问,始终不正面回应而是转移话题,不知是什么原因?
  3. 不承认双重标准,那划分媒体的标准是什么?按照某些人的说法是按照政治制度划分?还是按照政治阵营划分?难道要对维基百科的内容进行政治审查?不知道维基百科秉承中立观点

--LISAN12330留言 2016年10月27日 (四) 01:12 (UTC)回复

(:)回應-在下上面已經說的很清楚,(1)中共治下的中國,有嚴格的新聞審查,新聞自由度排名世界倒數,更何況是官方/黨直接營運的媒體?在下不是「按照制度/政治陣營劃分」,而是「制度」也導致了「新聞自由度」的不同;同樣是民主國家,新聞自由排名也有不同。(2)相較下,民主國家的「公共媒體」是不同概念,若您認為自由亞洲電台是宣傳機器,也請您舉證說明是否有違反新聞倫理、新聞審查等問題?不然,您也會說BBC是英國政府/西方的宣傳機器。(3)維基百科的來源要求是「第三方」,實在不知道何以會拉到這些來...。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10月30日 (日) 14:01 (UTC)回复
呵呵,某些人反复把维基百科要求极端化为“第三方”只是方便进行内容审查而已,试想连维基百科最核心的中立性都能视而不见,怎么会真执行维基百科的标准?另外什么“新闻自由度”就是个笑话,西方媒体选择性的偏见报道不要太多。--LISAN12330留言 2016年11月6日 (日) 12:01 (UTC)回复

您这么说话,您的“敌人们”一定非常高兴:“看见没,这哥们开始嘲讽人,说明已经理屈词穷了。看来我们赢定了。” 打仗讲究稳、准、狠。所以,应当制定好周密的计划,仔细研究Wetrace的漏洞,只出一记重拳就把Wetrace打趴下。现在这种打法,不仅没把Wetrace打疼,还处处暴露了自己的漏洞——这样子是打不赢的。 顺便提一下:关于笑话的问题吧,除了西方的笑话,现在还有不少香港、台湾、俄罗斯和中国大陆异见者等来自东方的笑话。理应一块儿嘲笑嘲笑。--維基搗蛋鬼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14:34 (UTC)回复

我再出几个主意,肯定能把这些“敌人们”给打趴下:
  • 用敌人的武器对付他们自己
    • 提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法轮功或法轮功修炼者曾给某家媒体施与好处,让他们说好话;
    • 提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某个来源的作者信仰法轮功;
    • 提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某个来源的质量实际上不高——我给他们两块钱的话我也能让他们发表(不可靠来源);
    • 提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个来源是伪造或被曲解的;
    • “blahblahblah……”这句话有多个不同来源来佐证对吧?好的,我能提出一个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他们其实是同一伙人,或者互相有合作,或者归同一个部门管;(前面说了那么多“宣传机器”,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惜只下了断言没拿出证据)
    • 证明被删除或替换的来源实际上是独立第三方的;
  • 我们才是主流观点
    • 既然凯风网是可靠来源,其观点是有16亿人口支持的主流观点,那么在中国大陆之外肯定会有利益无关的人去以不同口吻来阐述同样的事情。真相不可能止于中国国内,世界各国也不可能统统反华,我们也找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的、专门反法轮功的,让敌人们闻风丧胆。
    • By the way,不是说这个条目不中立吗?如果确实把上面提到的各种不合适的来源都去掉,再多补一些这样的来源,条目自然就逐渐中立了。只要我们始终符合“敌人”提出的要求,“敌人们”还能说什么。
对付狡猾的敌人,不能东一拳西一拳地打。一拳直接朝向要害打,何愁打不赢呢?--維基搗蛋鬼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16:06 (UTC)回复
(:)回應-Lisan1233您好,(1)您說「某些人反复把维基百科要求极端化为“第三方”只是方便进行内容审查」,但您口中的「第三方」要求,是維基百科的基本要求,而非極端。(2)維基百科核心的「中立性」,正是建立在「第三方可靠來源」的基礎上。正本清源,第三方可靠來源是構成條目的「基本主構」。(3)新聞自由度...臺灣、香港、日本,包括中國大量民眾,應該沒有多少人看好中共統治下的新聞自由度;否則又何必翻牆?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11月12日 (六) 00:49 (UTC)回复
逆襲的天邪鬼,我觉得这个话题应该严肃点-- 晴空·和岩 讨论页·协作计划 2016年11月13日 (日) 06:23 (UTC)回复
不必在w这个人的回复下严肃,在大戏院听四大名旦的戏听多了,在天桥看人撂地耍猴也不赖不是。气绝仇怨终须报,忠介清明坞不回。越士三人湔闽耻,建德城外艳阳晖留言2016年11月14日 (一) 01:00 (UTC)回复
呵呵,“第三方”和“可靠”有什么必然关联么?本来就是两个有交集但不互为真子集的集合,把维基百科的标准简单说成“第三方”不就是极端化么?至于某些人挂在嘴上的“新闻自由度”,只是他们自己的爱好,不是进行内容审查的理由。另外,“非第三方来源指控”也被滥用,将与中国官方趋同的观点指控为“非第三方”,内容审查的意图非常明显。--LISAN12330留言 2016年11月29日 (二) 13:38 (UTC)回复
(:)回應-在下已經在前面的討論中詳述了,其他用戶也說明了。您不願聚焦回應,在下也不知道該再怎麼說。某來源,在此議題是「第三方」(利害關係),在另議題可能就不是第三方。一個來源,是第三方,但不一定可靠;是可靠,但不一定是第三方;而維基百科要求「第三方可靠來源」。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11月29日 (二) 14:01 (UTC)回复
(!)意見-您好,在下以為並不適合,應使用第三方可靠來源。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12月4日 (日) 06:07 (UTC)回复
  • 425上訪事件有一句話:“據美聯社報導,法輪功學員在達成協議後即解散,離去時並將馬路上的垃圾撿起帶走,相當有序地離開了現場[26]。”,我谷歌一下 [ site:cctv.com OR site:people.com.cn 法轮烟头 ]、[ site:cctv.com OR site:people.com.cn 法轮纸屑 ],結果很少,這句話的真實性值得懷疑。—John Doe 120talk2016年11月30日 (三) 07:31 (UTC)回复
(!)意見-您好,(1)您搜尋的是中共官方媒體,當時官方媒體沒有報導425上訪。在幾天後,中共官方媒體才提出「圍攻中南海」說法。(2)美聯社有駐北京記者。很多各種議題的中國大陸新聞,美聯社、BBC有的,在中共官媒、甚至中共管制的互聯網上都搜尋不到的。(3)中共官方媒體的一些片面說法,在第三方國際主流媒體經常是「看不到的」;所以維基百科,才要求使用第三方可靠來源,從規則、程序上來避免「涉及利害關係」可能衍生的問題。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16年12月4日 (日) 06:07 (UTC)回复

綜觀臺鐵的車站等級各條目,除了簡易站寫得比較詳細與深入、擁有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等級所沒有的內容以外,其餘的五個條目的內容在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等級都有。為了避免重複,想把一等站 (台鐵)二等站 (台鐵)三等站 (台鐵)招呼站 (台鐵)號誌站重定向到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等級(如同特等站 (台鐵)一樣),各位覺得如何?-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0月24日 (一) 13:41 (UTC)回复

順道建議,是否可以建立Category:台灣鐵路車站 (按等級)?--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0月26日 (三) 12:15 (UTC)回复
名稱不對,臺灣的鐵路車站未必是臺鐵的車站,臺鐵的分級總不適用於北捷與高捷吧?所以應該叫Category: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 (按等級)。-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0月26日 (三) 12:36 (UTC)回复
至少我已經把Category:德國鐵路車站 (按等級)建立(嚴格來說是移動到這個名字)了。德國也有許多地鐵,雖然沒有甚麼條目就是。--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0月26日 (三) 14:43 (UTC)回复
  1. 您有進入到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等級一等站 (台鐵)看過了嗎?後者所有的內容在前者都找得到,包括一等站的定義(積分幾分等等)、臺鐵目前有哪些一等站、分別屬於哪些路線,且前者寫得已很詳細,使得後者難以擴充前者所沒有的內容,既然如此,為何要保留?
  2. 再說特等站 (台鐵)也是重定向,總不能說數量極少(只有4座)就重定向,數量比較多就不重定向,這不是篇幅大小的問題,而是寫作方法的問題。一等站 (台鐵)只是把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等級寫過的東西再寫一遍而已。
  3. 再說在下並沒有要將簡易站重定向,因為它的部分內容是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等級沒有的。
-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0月26日 (三) 15:02 (UTC)回复
大陸好像也有類似的情況(),而他們看來也沒有合併各等級條目的意向。--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0月26日 (三) 15:04 (UTC)回复
問題是大陸有類似臺灣鐵路管理局車站等級這樣把所有車站都寫入一個條目的總表嗎?-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日 (三) 13:40 (UTC)回复
数量较少是可以合并,没必要单独每个条目。--Qa003qa003留言2016年11月9日 (三) 01:06 (UTC)回复
@Qa003qa003不太懂你的意思。-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18日 (五) 16:01 (UTC)回复
還有沒有人對此有意見的?-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8日 (一) 07:22 (UTC)回复

紐約地鐵車站

IP 2001:DA8:201:3512:B0DB:1149:A90B:7B1511月3日所建的近百條紐約地鐵車站條目,內容大部份一模一樣,且完全沒有來源,關注度成疑。可以一次過掛關注度嗎?沒時間逐條處理。--Nivekin請留言 2016年11月4日 (五) 06:40 (UTC)回复

先挂着吧,然后到期时再检查一下那些能满足的到时不提请,其他的直接全提请就是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4日 (五) 08:00 (UTC)回复
不只紐約地鐵了,以2001:DA8:201:3512開頭的IP還大量開設了倫敦地上鐵車站(以2001:DA8:201:3512:C44F:18A9:2D7B:5A7D名義)橫貫鐵路及部分紐約地鐵(以2001:DA8:201:3512:CD3D:4FC1:E000:51E4名義)巴黎RER車站(以2001:DA8:201:3512:1909:462B:6383:FC49名義)、PATH,史泰登島鐵路,連北京、成都、重慶等地的地鐵站還有中國其他鐵路車站都受到影響。我記得一個用戶Georgialwtowen也曾做過類似的事,但他的條目至少也有數百位元組。這實在太過份了。@AirScott,如果你有空可以去處理一下受影響的RER車站。--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5日 (六) 07:43 (UTC)回复
他昨天还搞了一堆标题繁简混用的条目,害得我跟在他后面收拾了一个小时。--Antigng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08:29 (UTC)回复
原來稍早前已經有人在Wikipedia talk:鐵道專題#關於最近大批量建立條目的一個ipv6用戶提出。我已經把提出的人召了過來,希望比較多人合力解決這些毫無質量可言的條目。@Datou 1996可以幫忙解決其他受影響的中國鐵路車站、地鐵站條目嗎?謝謝。--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5日 (六) 08:32 (UTC)回复
是否需要考慮封禁整個2001:DA8:201:3512開頭的IP地址段來讓他先停下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5日 (六) 08:40 (UTC)回复
把我们学校IP封禁那我可能没法编辑了。--Antigng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08:47 (UTC)回复
那把那個人找出來啊,反正同一學校很易找(笑)。可以要用手機或者桌上電腦編輯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5日 (六) 08:51 (UTC)回复
先去要个IPBE --达师 - 334 - 554 2016年11月6日 (日) 06:34 (UTC)回复
管理员不是自带ipbe吗?根据Wikipedia:用户权限级别的表格。--Tiger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09:45 (UTC)回复
我有一些刷新缓存的机器人是不登录的,不知道被封禁以后还能不能刷新。--Antigng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06:09 (UTC)回复

跑个题,这种尤斯頓車站还是尤斯頓站的命名现在有统一共识吗?方便的话给个链接,我就是问一下以后方便处理--淺藍雪 2016年11月5日 (六) 10:38 (UTC)回复

樓上,參見Wikipedia talk:鐵道專題#有關站、車站的命名。--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5日 (六) 11:52 (UTC)回复
地区词转换的问题啊,zh-cn:站,zh-hk:站,zh-tw:車站 --Antigng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12:32 (UTC)回复
絕對沒有地區詞這麼簡單。車站作為概念使用,站作為站名使用。--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5日 (六) 12:40 (UTC)回复
台灣可不是這樣分的,在台灣的習慣是對於鐵路系統,如果只有提及站名時習慣使用「車站」的稱呼(例如習慣上會說「台北車站」而不是說「台北站」),但當稱呼中包含系統前綴時,反而習慣不加「車」字,例如「捷運大安站」而不是「捷運大安車站」。所以如果其他地區沒有類似的用語習慣時,這的確是個地區用詞轉換問題。--泅水大象訐譙☎ 2016年11月7日 (一) 03:41 (UTC)回复
删了吧,好歹多给点来源连接下wikidata啊,这小条目真迷你。--Qa003qa003留言2016年11月9日 (三) 01:13 (UTC)回复
又來了,這次是京江線沿線車站。在此特別感謝@Datou 1996擴充的努力。--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17日 (四) 07:56 (UTC)回复
這次輪到RER B@Antigng快阻止!封禁整個地址段吧!不能再猶疑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19日 (六) 09:19 (UTC)回复
@owennson,现在每个条目都超过小小作品的要求,我以什么理由阻止他?--Antigng留言2016年11月19日 (六) 09:21 (UTC)回复
這樣吧,全部掛上關注度模板,然後一個月以後全部提刪。反正沒有完善Infobox的條目就該等着被刪掉。看來他是硬要把英文所有存在鐵路車站的條目都一定要全部以劣質方式放到中文來,RER會這樣,那下一個遭殃的應該是Transilien或者馬德里/巴塞隆拿/柏林地鐵。也許以後應該限制IP用戶建立新條目的次數,或者IP用戶禁止開設新條目,只容許註冊用戶這麼做,不過那是後話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19日 (六) 09:26 (UTC)回复
不用谢的(ps抱歉才看到,ping我貌似没收到,好奇怪我明明开着通知的啊 囧rz……)--Jerre Jiang  讨论  2016年12月1日 (四) 03:05 (UTC)回复
這應該是ping模板的缺陷,維基應該要處理一下的。--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2月1日 (四) 04:15 (UTC)回复
又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19日 (六) 10:35 (UTC)回复
我認同掛上關注度模板,一個月後再作提刪。-Neville Wang 奈威 (留言) 2016年11月19日 (六) 11:13 (UTC)回复
他真的很麻煩,全部都是2001:DA8:201:3512開頭的IP,又不肯註冊用戶(所以大條道理不聽勸告),又無止境地開設新的條目(質素如屎),實在是煩死了。對了,現在俄羅斯莫斯科中央環線車站也是他的傑作。--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19日 (六) 12:00 (UTC)回复
不要再挂关注度了,直接提删。 --达师 - 334 - 554 2016年11月21日 (一) 07:18 (UTC)回复

這ip用戶和Georgialwtowen同一個水平,草率翻譯而生的新條目,錯誤挺多的。--Jasonzhuocn留言2016年11月21日 (一) 14:55 (UTC)回复

明天開始就有一堆這些垃圾車站條目關注度到期,我會在明天一口氣提刪所有由這一系列北大IP創建的條目的。提刪的範圍包括紐約地鐵車站、路線、史泰登島鐵路、紐新捷運、倫敦地上鐵、RER、橫貫鐵路的車站條目。--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30日 (三) 08:38 (UTC)回复
已經在WP:AFD發起提刪。請樓上各位到AFD決定該批條目的去留。--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30日 (三) 18:03 (UTC)回复

条目内容比英文版少的条目是否仍符合GFA标准

如题。这个话题大家讨论下-- 晴空·和岩 讨论页·协作计划 2016年11月13日 (日) 07:08 (UTC)回复

{{生物專題}}和{{生物學專題}}應該是沒什麼區別吧,是不是應該合併?

如題。-- Panzer VI-II·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2016年11月20日 (日) 03:51 (UTC)回复

还有界纲科目属等,不全是物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11月28日 (一) 17:08 (UTC)回复
    • ( ✓ )同意區分,Toxonomy是分類學,也別和Phylogeny (支序分類學) 混淆,建議用生物分類專題。

游蕙禎的專業

請問大學主修中文,她的專業可以算是「文學」嗎?--42.98.95.79留言2016年11月21日 (一) 13:49 (UTC)回复

中文不完全等於文學,就算此「中文」是「中國文學」的簡稱,她也只修到學士而已(據您所言),我認為起碼也要修到碩士,寫出一本相關碩士論文,才算是中國文學專業。-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2日 (二) 09:24 (UTC)回复
某用戶堅持因為游蕙禎在網上編寫同人誌,而且大學主修中文,所以她的專業是文學。我不同意,但我的編輯被多次撤回。--42.98.95.79留言2016年11月22日 (二) 14:12 (UTC)回复
同意主修中文,不等於具備文學專業。但可保留大學主修中文的內容。--cca 2016年11月29日 (二) 01:49 (UTC)
同意樓上。No1lovesu留言2016年11月30日 (三) 09:04 (UTC)回复

轉自WP:BOTR subst Template:CopyvioNotice

先尋求共識 :將引用且在User Talk命名空間的{{CopyvioNotice}}替換成{{subst:Template:CopyvioNotice/old}},此版本為建議,因為當初CopyvioNotice並沒有提供條目這個參數,且當初都沒有subst,導致使用現在版本的CopyvioNotice會看起來出錯。--A2093064#Talk 2016年11月25日 (五) 13:42 (UTC)回复

那不是应该修改CopyvioNotice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11月25日 (五) 14:35 (UTC)回复
@Shizhao是舊版本使用時並沒有要求要subst,但隨著CopyvioNotice更新,CopyvioNotice加上了條目參數也要求subst了,導致舊版沒有提供條目參數的使用方法在目前版本錯誤,所以建議應該以舊版本的CopyvioNotice替換引用處理。--A2093064#Talk 2016年11月26日 (六) 08:00 (UTC)回复

在条目讨论页留言可是没有回复

你好。我在某条目的讨论页下留言,可是并没有收到回复。想要询问是不是可以修改页面名称,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在对的地方提出问题呢?谢谢。--Royen118留言2016年11月25日 (五) 15:34 (UTC)回复

那你就直接改吧。有人不服你再和他討論。--Temp3600留言2016年11月26日 (六) 08:41 (UTC)回复

可是条目的名称可以改吗?怎么改?比如说原本的条目名称是 陈小明(某男子组合成员)我想改成 陈小明(男歌手),可以直接改吗?--Royen118留言2016年11月26日 (六) 13:57 (UTC)回复

到底是哪個條目?-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6日 (六) 14:24 (UTC)回复

zhwiki铁路车站模板问题

发现zhwiki车站模板的问题太复杂了。 Template:Infobox_StationTemplate:Station Infobox以及Template:Infobox_Rapid_transit_station三种格式已经头大了,现在还有Template:福州地铁车站信息框虽然做的很漂亮但是我觉得需要统一一下。至少中国大陆的轨道交通车站可以规定使用同一种样式的模板,把这类模板合并了。 --Qa003qa003留言2016年11月22日 (二) 08:55 (UTC)回复

默认应该用Template:Infobox_Station,其他可以作为它的warpper。——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22日 (二) 09:24 (UTC)回复
最好和Wikipedia:鐵道專題Wikipedia:城市軌道交通專題的人讨论,他们应该是这写模板的使用大户。——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22日 (二) 09:29 (UTC)回复
我個人建議不同地區和不同的鐵路系統使用不同的模板,這樣比較可以因地制宜。比如日本專用Template:日本車站資訊、朝鮮半島專用Template:韓國車站資訊等。順帶一提,Template:Infobox China railway station的參數很多,但每個條目給我的感覺資料都很少,甚至比日本、韓國的資料還少,不知道為甚麼,就有這樣的感覺。--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30日 (三) 07:59 (UTC)回复

Dragoon17cc这个用户现在正在大量去除航空公司条目的旗帜

在本人讨论页用户讨论:暖城2016-02-05上,本人正在和 @Gzyeah @loxa6434281 讨论旗帜、空格等格式的使用,很可惜,由于被Antigng封禁一日和@Dragoon17cc阴阳怪气无关主题的话语,讨论没有继续下去,根据Special:用户贡献/Dragoon17cc,此人目前大量在去除航空公司条目旗帜模板,本人觉得,旗帜该使用,我们之前讨论的焦点在于枢纽机场、重点城市等信息是否需要保留国家,Gzyeah说可以把鼠标悬停在旗帜上可以显示国家/地区名,我对此表示赞同。另外,航空公司总部的信息应该是旗帜+国家/地区+城市,比如🇨🇳中国北京。。。这是本人意见,希望可以在讨论中得到共识。另外,请@Dragoon17cc停止修改行为,直至得到共识为止。--暖城2016-02-05留言2016年11月26日 (六) 09:30 (UTC)回复

你忘了簽名,還有你的留言有錯別字,請不要那麼急。-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6日 (六) 09:26 (UTC)回复
差不了這五分鐘。什麼叫"国家/气地区"?什麼叫"共识位置"?總要讓人明白才好。-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6日 (六) 09:49 (UTC)回复

請注意Stylegreen與Kittenholic的破壞

Special:用户贡献/StylegreenSpecial:用户贡献/Kittenholic,極有可能是同一人

破壞方式: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0827==外部連結==(在影歌星條目的外部連結標題前加上不重要網址,使標題失效)

這99%是故意的,不是無心的!!-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6日 (六) 14:56 (UTC)回复

有關中国香港公民签证要求澳门中国公民签证要求

一個標題用「中國香港公民」,另一個用「澳門中國公民」,為什麼會有這差異?--QBear留言2016年11月26日 (六) 16:07 (UTC)回复

因為建立的人不一樣,所以標題沒統一。-—主張特色條目是展現有維基百科特色的完美主義的條目。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6年11月27日 (日) 06:22 (UTC)回复

移動條目請附上理由

注意到用戶@南方的小鳥進行一系列移動,都沒有附上理由。其中,昇陽電腦移動到昇陽,這個移動欠妥,因為昇陽電腦是常見於文獻的名稱,也是經過討論後決定的名稱。康柏電腦被移動到康柏,有類似的問題。像這種移動,希望可以先提出理由跟討論,感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6年11月27日 (日) 04:38 (UTC)回复

該用戶近期大量移動條目,有些是有爭議的。已有多位用戶建議他寫理由,但似乎無效。--Kolyma留言2016年11月27日 (日) 14:07 (UTC)回复

博通有限

博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華高科技,併購博通,博通公司消滅,安華高科技改名博通有限;這間公司並不是直接繼承了博通,不能說是同一間公司,因此我建立這個條目。用戶@南方的小鳥先把條目移動到博通有限公司,清空條目,改為重定向,在原條目再掛上快速刪除。這種作法是在未討論狀況下就直接刪除條目。請先提出合併討論,而不是直接刪掉。--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6年11月27日 (日) 05:38 (UTC)回复

2016年11月江西丰城发电厂坍塌事件的合并与命名问题

条目2016年11月江西丰城发电厂坍塌事件江西丰城发电厂坍塌事件主题重复,因此被提请合并。但是我在英文维基百科上的对应条目的讨论页发现,有人认为“Fengcheng power station collapse”(丰城电厂坍塌事故)是误导性标题,事实上,倒塌的只是在建的冷却塔。所以我想在这里一并把这两个问题一起解决。——星耀晨曦留言|欢迎参与升级授权协议的讨论2016年11月27日 (日) 10:56 (UTC)回复

  • 應當使用「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還是「福島第一核電廠1、2、3號機爐心融毀事故」?當提到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的時候,指的是核電廠的辦公大樓的事故,還是核電廠的發電機組的事故?顯然要求指出事故發生地點並不是一定的。另一個可能會有用的方法是搜尋在標題中提到冷卻塔的新聞佔多少。--—主張特色條目是展現有維基百科特色的完美主義的條目。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6年11月28日 (一) 13:01 (UTC)回复

請求建立MediaWiki:Protect-level-editprotected

理由同MediaWiki:Protect-level-editsemiprotected,於special:diff/42285201需要。--A2093064#Talk 2016年11月27日 (日) 11:10 (UTC)回复

这是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11月28日 (一) 02:04 (UTC)回复
这是显示白纸状态下的保护情况吧。估计是“(站点默认)”?——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28日 (一) 03:12 (UTC)回复
@Shizhaocwek這是白紙全保護的顯示文字。--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1日 (四) 04:48 (UTC)回复

複刻版復刻版上的分別

在維基條目有兩個複刻版復刻版,想問是否有不同意思,有沒有文獻解釋?-日月星辰【留言簿】 2016年11月27日 (日) 16:26 (UTC)回复

两个意思相近吧。不过有特指:前者是特指书籍类而且只是对现存版本进行复制,后者是不特指书籍而且会在原生产版本进行改进再生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28日 (一) 02:35 (UTC)回复

葉金川、馬英九、羅明才算是運動員?

Special:用户贡献/B0858B@B0858B

感覺把{{Infobox sportsperson}}用在葉金川馬英九羅明才他們身上很不恰當,興趣與職業是不同的,而且大部分的欄位都留空,沒留空的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學歷、經歷又與其他模板資訊重複......最佳成績也沒有來源-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8日 (一) 15:42 (UTC)回复

同意,这样的做法不妥。--Wcam留言2016年11月28日 (一) 15:47 (UTC)回复
認同,運動員是屬於職業,上述三位只算是興趣。-Neville Wang 奈威 (留言) 2016年11月29日 (二) 01:09 (UTC)回复
(&)建議:這種明顯不當的修改直接通知用戶並回退即可,溝通有困難再來這裡開版。--Kolyma留言2016年11月29日 (二) 14:38 (UTC)回复
(:)回應:我沒覺得有不當到需要直接回退的地步,所以來此尋求社群共識;我也沒有到用戶討論頁通知的習慣,與其雙方私下論戰,不如一開始就讓社群做決定。何況對方可能根本不理我。-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1月29日 (二) 15:15 (UTC)回复

模板:Location map China地图文件错位

模板:Location map China的经纬度定位在图片上出现了位置错误。详见2016年中国足球乙级联赛条目的定位。——Mildwall留言2016年11月30日 (三) 03:20 (UTC)回复

日本的輕軌電車站

事實上,現時日本的輕軌電車站,目前皆被命名為「XX站」/「XX車站」。但是在日文版皆被命名為「XX停留場」。由於這個命名的落差,導致增加了消歧義的情況(雖然說改成停留場也同樣需要消歧義就是了),也增加了翻譯的麻煩。我建議將所有日本輕軌電車站的條目名稱都從「XX站」/「XX車站」移動到「XX停留場」,順道減少站/車站的移動和地區詞問題,不知大家意下如何?--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1月30日 (三) 06:07 (UTC)回复

  • 經粗略翻查,中文wiki的日本輕軌條目僅發現有富山輕軌,而其它相應日文條目(包括路面電車與輕軌)均用「XX駅」(XX站 / XX車站),並不完全是ja:路面電車停留場的格式,加上「XX停留場」的日文條目貌似大多尚未被翻譯成中文,故個人暫時沒有發現明顯需要消歧義的情況。如果有,那就遵循「名從主人」原則,以其和製漢字對應的「XX停留場」作為條目名稱。--Gzyeah留言2016年12月1日 (四) 02:56 (UTC)回复

黨徽調整式樣的問題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民進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國民

無黨籍無黨

親民黨 親民黨親民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台聯

還有很多,懶得用出來。

我個人認為盡量用政黨官方的,比較清楚,也較無爭議,所以來這邊詢問大家的意見。

因為其他編者一直在修改,舉個例子:

2012年新北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王安娜 TNC 1,292 0.67%
2 錢薇娟 國民 76,768 39.51%
3 林淑芬 民進 114,091 58.73%
4 龔尤倩 民陣 1,428 0.74%
5 計京生 台基 700 0.36%
選舉人數  260,393
投票數  197,279
有效票  194,279
無效票  3,000
投票率  75.76%

--宋仲慧留言2016年12月1日 (四) 07:08 (UTC)回复

如果读者需要了解具体政党的话,前者有链接过去,后者呢?——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1日 (四) 08:03 (UTC)回复
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颜色及内联图像。请不要给文字染色。 --达师 - 334 - 554 2016年12月1日 (四) 14:23 (UTC)回复
對阿!民進游標移過去只能顯示民主進步黨,卻不能連到民主進步黨,且該黨通常簡稱民進黨,很少聽說簡稱民進的。國民親民有類似的問題。台灣團結聯盟倒是可以簡稱台聯,但一樣不能連到該黨條目。-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1日 (四) 16:20 (UTC)回复
  • 實際上格式手冊寫不要在內文中讓文字跟圖片並排,(這也是最近方針討論那邊吵很兇的旗幟問題之一),所以實際上直接寫「國民黨」就好了,為何前方一定要加個黨徽?而這個黨徽被改成底色文字,就我所知,是因為很多黨徽實際上是版權圖片,不能任意使用,但有些黨的黨徽卻又沒版權限制(時間到了或是黨徽很簡潔),這導致很多文字跟黨徽並排時,有些黨可以顯示黨徽,有些則因為不能合理使用而顯示不了。有人覺得不公平,所以乾脆把所有黨徽都移掉改成這種底色文字。但我個人認為,直接寫成「國民黨」這樣的文字就好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12月3日 (六) 14:12 (UTC)回复
如果只顯示文字的話,要寫也該寫「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等全銜。-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4日 (日) 10:06 (UTC)回复
( ✓ )同意:在下也認為使用政黨全名可能較為妥當。-Sleepingstar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0:25 (UTC)回复
在下亦覺得文字方塊左上方使用 gradient fill 產生顏色較淺的背景與白色文字搭配,視覺上似乎有一些吃力。-Sleepingstar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0:25 (UTC)回复

维基百科:修订版本删除请求

很久沒人理會了;已積壓大量問題條目。--Nivekin請留言 2016年12月2日 (五) 03:52 (UTC)回复

User:K79108的足球員條目

該位編輯傾向於新聞報導中抄來整個段落,略加減字詞便加入條目。不少由他創立的條目已掛侵權,但他同時在大量原有的足球員條目中加入侵權文字,請大家幫忙檢查及回退[3]。--Nivekin請留言 2016年12月2日 (五) 07:52 (UTC)回复

關於明月照紅塵的編輯Special:diff/42342540

根據User:Smilelee所提供的來源游陳毛的還債哲學游陳毛的「毛」字元是否為Unicode未收錄漢字,是否要加上{{未收錄漢字}}使得明月照紅塵條目加上Category:含有未收錄漢字的條目?--林勇智 2016年12月3日 (六) 08:40 (UTC)回复

“𤆬”(U+241AC,{{CJK-New-Char|241AC|ver=B}})这个…?--Ninedyz 谈笑风生 · 微小工作 2016年12月3日 (六) 08:51 (UTC)回复
就是這個字--林勇智 2016年12月3日 (六) 09:03 (UTC)回复
(~)補充:已經聯絡管理員編輯明月照紅塵,見Talk:明月照紅塵#編輯請求--林勇智 2016年12月3日 (六) 09:28 (UTC)回复

维基条目的版权属谁?

—此條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于2016年12月4日 (日) 00:42 (UTC)之前加入的。

有关人物信息框模板中的“前缀尊称”字段

在不少人物信息框模板中(例如{{Infobox person}}、{{Infobox officeholder}}),都有一个名为“前缀尊称”(honorific_prefix)的字段,本人亦于今年3月1日将该字段引入{{艺人}}。在{{Infobox person}}的说明文档中,“前缀尊称”被解释为“在人物姓名左侧出现的文字”。可是这是英文中的用法,中文语境中的头衔一般是出现在人物姓名的右侧,例如:

  • Sir Run Run Shaw → 邵逸夫爵士
  • The Honourable Chief Justice Geoffrey Ma Tao-li → 马道立首席法官

但是中文语境中也有出现在人物姓名左侧的头衔(例如马来西亚的拿督),所以在这里要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前缀尊称”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是维持现状,移动到人物姓名右侧还是直接移除?--Dabao qian留言2016年12月3日 (六) 18:35 (UTC)回复

高风险模板

由于Module:Documentation的一个子模块模块:Protection_banner已经实现了添加保护标志的功能,我认为应当将嵌入{{documentation}}的高风险模板中的保护模板删除,以避免右上角出现两个保护模板,不知是否可行?--Antigng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1:18 (UTC)回复

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

我不懂為啥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的內部條目(EX.中華民國駐聖文森大使列表),都要同時置入"中華民國與XX的關係"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XX的關係"(EX.中華民國-聖文森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關係)。明明就是台灣的外交條目為啥還要放入其他國家的外交相關的條目(大部分還是紅鏈)?? 希望可以跟大家討論個共識。2001:288:A001:965:70C8:AAEF:3AEC:1904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2:21 (UTC)回复

有相關性的延伸閱讀,至於紅鏈,則隨時可創建。中國駐外大使列表中,也一樣列入中華民國與XX關係條目。--Tp0910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2:31 (UTC)回复
就是個大使列表。提相關性幹嘛? 相關性就放中華民國與XX關係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XX的關係就好了。
但是我想到的問題...
  1. 中國駐尼加拉瓜大使列表這類的外交條目比較麻煩。現階段維基條目提到中國都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這類國家卻有與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有過建交。這時候中國駐XX大使列表的命名就顯的尷尬了。這個中國無法代表兩個國家違反中立的觀點。
  2. 有些國家大使列表包含了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的外交狀況(甚至之前),像是中國駐巴拿馬大使列表,這時候兩個中國的外交條目都可以去包含這個內容,那之後呢? 這個國家選擇與其中一個中國建交後,對另外一個中國就是屬於斷交了。但是現階段與台灣建交,條目卻被命名為中國駐XX大使列表。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5:39 (UTC)回复
在巴拿馬的眼中,巴拿馬不是與「台灣」維持邦交,而是與「中國」維持邦交。這是因為巴拿馬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因此敝人認為中國駐巴拿馬大使列表的條目名稱沒問題,可以算是名從主人。--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6:19 (UTC)回复
是否統一與中華民國與外交國家的條目命名? 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 這樣比較好管理也不易混淆,這些外交國家有些說斷就斷或,我不想那天又因為態度不同又來改條目名稱。
這些條目大都包含大清的外交官,如果條目名稱改為「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將會與條目內容不符。目前這樣比較一致。--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1:17 (UTC)回复
我的想法是,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大清前的大使列表兩邊條目都可以撰寫(中國駐xx大使列表或是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但至少條目統一命名就可以直接分清楚這是那個國家的大使列表。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3:45 (UTC)回复
順便問一下,模板:中國駐外大使,是否可以將中華民國的外交國拿掉? 這應該不符合中立觀點吧? 頂多曾經建交又斷交的列入已斷交國家分類應該比較合理吧? 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5:48 (UTC)回复
因為中華民國的邦交國仍然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所以不適合將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拿掉。--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6:22 (UTC)回复
@逐风天地請教閣下,為何把大量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底下放入模板:中國駐外大使?? 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6:15‎ (UTC)回复
總是有人想把問題複雜化,一天到晚想這些有的沒的,不累嗎?維基百科就是這樣常搞得烏煙瘴氣,臺灣獨立不就什麼事都解決了!--Tp0910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7:13 (UTC)回复
就算台灣獨立這些複雜的問題還是存在,中國這個詞在大部分國家的眼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為何不把他寫清楚?硬要在中國XX條目下寫中華民國的事或是同時兩個中國的事,又或是在中華人民共合國的條目下寫中華民國的事? 又或是把中國這個定位不清寫入條目誤導大家 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0:33 (UTC)回复
縱使這些複雜的問題還是存在,但也與台灣不再有關係了,因此User:Tp0910所言也不是沒道理的,不過這應該是另一個話題了。
雖然目前中國這個詞在大部分國家的眼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我們不能否認仍然有部份國家承認中國是中華民國。敝人建議條目名稱不更動,但在條目開頭向讀者說明清楚是因為中國代表權的問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1:17 (UTC)回复
ok! 我會在中國駐xx大使列表的條目,註明這個條目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避免使用中國這個字眼。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3:45 (UTC)回复

{{Pathnav}}在條目的使用

討論內提到「一部分的人」這能算共識嗎,既然已修改為條目不使用,若是還是沒有異議,將提WP:BOTR去除條目內的使用。--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4日 (日) 14:02 (UTC)回复

新頭殼的來源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全部變成失效連結

台灣媒體新頭殼預計今年年底結束營業。[4]目前維基百科不少條目有使用這家媒體作為來源,屆時新頭殼的來源可能全部變成失效連結,也請各位近期盡量別再於條目內添加新頭殼的來源。--M940504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2:58 (UTC)回复

根据网页链接搜索来看,有1030个外链。——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5日 (一) 06:09 (UTC)回复
网页链接搜索結果在這裡,另外,想說是否有方式可以快速的找出哪些條目有用到新頭殼的資料,但還沒用archiveurl存檔--Wolfch (留言) 協作計劃進行中 2016年12月5日 (一) 07:27 (UTC)回复

关于Infobox disputed islands模板的使用

如果每个有争议的岛屿都使用template:Infobox disputed islands,那中華民國島嶼列表中的岛屿全都要标明为和中共当局有争议了,显然这样子很不合理。如果不是所有标明,那么哪些该标明,哪些不用标明呢?希望各位都来讨论下这件事情惹。@Matt Smith@Ketsu1213--星巴克女王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7:14 (UTC)回复

那些細小的島嶼也是可以標示爭議,但敝人個人目前傾向於只標示主要的爭議島嶼,即臺澎金馬。說句實話,敝人個人有點懶得處理那麼多細細小小的島嶼。--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7:21 (UTC)回复
(~)補充:抱歉,敝人剛才表現出來的懶惰的態度真是不好。若真要對這些島嶼使用{{Infobox disputed islands}}模板的話,可能會發生行政區劃的資訊不足的問題。以釣魚台列嶼的其中一座黃尾嶼為例,我們目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其劃入「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但關於我們現在討論的那麼多細細小小的島嶼,我們目前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把它們劃入哪個縣市鄉鎮鄰里。如果有這些資訊的話,模板才比較完整。--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7:56 (UTC)回复
(&)建議:嚴格來說,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全都屬於爭議島嶼,就連陸地也是爭議地區,所以都應該標出爭議島嶼及爭議地區,然後,加以清楚說明。我覺得這樣應該不算很不合理,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轄的領土,在中華民國憲法上,全都是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都應該清楚說明才對。Ketsu12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9:44 (UTC)Ketsu1213留言回复
s:中華民國憲法到底哪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轄的領土,全都是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該不會是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0:33 (UTC)回复
@克勞棣:沒錯!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也有規定:「領土變更案,經公告半年,應於三個月內投票複決。」所以,未經投票複決通過變更領土,都應該算主權範圍。Ketsu12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1:19 (UTC)Ketsu1213留言回复
可是何謂「固有之疆域」?-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1:27 (UTC)回复
@克勞棣:「固有之疆域」是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前,所統轄的中國大陸的領土範圍。Ketsu12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1:47 (UTC)Ketsu1213留言回复
所以臺灣、澎湖不算固有之疆域,不是中華民國領土?-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1:51 (UTC)回复
你一定忘了兩岸二戰以後有三年時間是同屬中華民國的。--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2月5日 (一) 12:09 (UTC)回复
臺澎在二戰後是否屬於中華民國,這在法律上是有爭議的。--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2:23 (UTC)回复
中華民國聲稱擁有的土地法理上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爭議地區,達到1100萬平方公里,除了中國大陸,還有外蒙古、唐努烏梁海和一些密集的小型爭議土地(如釣魚台、南海群島)。--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6年12月5日 (一) 12:06 (UTC)回复
(-__-)b,还是先想想这些小岛怎么处理吧,真的每个都要挂争议模板的话,那朝鲜半岛全部岛,中国大陆全部岛,台澎金马全部岛都要挂了,修改可是个不小的工作量。--星巴克女王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2:40 (UTC)回复
这不是给这种特大领土争端准备的。做这样的限制吧:第一,使用这个模板的岛屿上不能住很多人(比如10万以上);第二,使用这个模板的岛屿不能附属于其他更大的争议岛屿或者争议陆地(除非它和它所附属的岛屿、陆地不属于同一国家实际控制)。 --达师 - 334 - 554 2016年12月5日 (一) 12:42 (UTC)回复
模板中沒有那些規定。--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2:48 (UTC)回复
是的,還是應該回歸正題,討論臺灣的附屬小島的處置。--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2:48 (UTC)回复
有爭議的島嶼一定要掛{{Infobox disputed islands}}嗎?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發狂發夢,互相宣稱對方實際管轄的領土為自己的領土,維基也要跟著發瘋嗎?明知廟島列島乃至於該群島所屬的山東省不屬於中華民國,也明知蘭嶼乃至於該島所屬的臺東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不需要掛模板,除非另創一個模板disputed lands,大範圍處理。-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3:41 (UTC)回复
這不能說維基跟著它們如何如何,而是如實的反映出各聲索方的態度。敝人個人倒是沒有主張這些小島現在一定都要掛這個模板,或許過一段時間再考慮也不遲,但User:Ketsu1213則是主張現在應該掛。另外,屬於或不屬於是法律上的問題,無法根據實際管轄者來判定。--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3:56 (UTC)回复
如此此模板幾乎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爭議島嶼在使用了,合理嗎?我不明白可以有爭議島嶼的模板,為何不能有爭議土地(內陸)的模板?反過來講,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沒掛爭議模板,為何廟島列島就非掛不可?有爭議的島嶼一定要掛{{Infobox disputed islands}}嗎?-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4:39 (UTC)回复
使用在爭議島嶼應該都可以算是合理的使用。而目前之所以沒有「爭議土地」的模板,可能是因為還沒想到要製做,但有些土地確實需要這樣的模板。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是政治條目(政權/國家)而非地理條目,無法掛這類模板。其實敝人認為廟島列島不用掛也行,因為中華民國政府現今已經沒有在積極聲索其大陸地區的主權了。敝人認為有爭議的島嶼不一定要掛任何模板,但若要在{{Infobox islands}}和{{Infobox disputed islands}}兩者之中選一者,應該選擇後者。--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6:40 (UTC)回复
「如實的反映出各聲索方的態度」,那麼根據埃爾加蘭-瓦爾加蘭王國的聲索,世界上所有邊境島嶼在{{Infobox islands}}和{{Infobox disputed islands}}兩者之中選一者時,應該選擇後者?[開玩笑的] 囧rz……-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7:16 (UTC)回复
(~)補充:但不管如何,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南沙群島都已經掛上爭議島嶼了,海南島不掛爭議島嶼的話,顯然殊不合理。@Matt Smith@星巴克女王Ketsu1213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1:15 (UTC)Ketsu1213留言回复
海南島若掛爭議島嶼,則基本上兩岸所有島嶼都要按照同一個理由掛爭議島嶼。我認為,爭議島嶼模板應主要用於「爭議方中至少有二方互相承認對方為主權國家」的情形,要不然容易流於無限上綱。-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1:24 (UTC)回复
(:)回應@和平奮鬥救地球:按照同一個理由,若海南島不掛爭議島嶼的話,那麼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南沙群島是否也不必掛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海南島及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在法理上是屬於中華民國海南特別行政區所轄。Ketsu1213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2:27 (UTC)Ketsu1213留言回复
但爭議島嶼模板沒有規定必須「爭議方中至少有二方互相承認對方為主權國家」才能使用。敝人認為只要爭議方是政治實體就能使用。--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2:47 (UTC)回复
(+)支持:爭議方是政治實體可以使用。Ketsu1213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2:52 (UTC)Ketsu1213留言回复
關於這個議題是否可以請@Clear Sky C@Z7504@Liaon98@Signmin大大給個(!)意見做參考。Ketsu1213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2:52 (UTC)Ketsu1213留言回复

深宫计的条目探讨

深宫计的条目有人乱写一通,请修正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这刻向你冲對話貢獻)於2016年12月5日 (一) 07:44‎加入。 —此條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于2016年12月5日 (一) 08:42 (UTC)之前加入的。回复

於今天不停受到IP破壞,暫時申請保護。提報對條目的破壞,可至維基百科:當前的破壞提出小心求証堅持 2016年12月5日 (一) 15:15 (UTC)回复

川蔡熱線來源的《蘋果日報》是不是過度連結?

川蔡熱線來源的《蘋果日報》是不是過度連結?

參考資料一節一堆的《蘋果日報》、《蘋果日報》、《蘋果日報》、《蘋果日報》,是不是該改成無內連的《蘋果日報》,只留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數量的內連即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謝謝!

先前的私下討論請見User Talk:KOKUYO#請減少川蔡熱線的過度連結User Talk:克勞棣#回應-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4:26 (UTC)回复

敝人認為衹需要加入對讀者查找所引用資料之原件有幫助的連結就夠了,其他的連結都不應該加,否則可能會誤導讀者以為列出的連結都對查驗有幫助。就以下框為例:儘管維基上有澳門基金會這個條目,但我通常不會為「澳門基金會」加上連結,因為進入另一個條目對讀者來說基本無用——看澳門基金會這個條目根本不會找到《澳門百科全書》的原件或相關資訊出來。但最後的 ISBN 972-658-078-1 則應該有連結(實際上是系統自配),因為按了ISBN後會有特殊頁面引導讀者在現實中可以到哪裏查找原件。又假設上框的東西都加了連結:我想讀者(尤其是不太熟悉者)看到這個框都會感到很亂,不知應該點按哪個才有助查証。換回這次案例,如果由我來做我就應該不會為台灣蘋果做任何內連,因為讀者進入蘋果日報條目我真的看不出對查驗有何幫助。--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6年12月5日 (一) 14:57 (UTC)回复
(~)補充,要分辨報章的產地正確的格式是:注意「澳門: 市民日報」的部份,地名要另外放在報商名字前。而這個條目卻都衹寫蘋果日報,印在紙上的讀者衹會看到「蘋果日報」四字而不會知道那是香港蘋果還是台灣蘋果。--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6年12月5日 (一) 15:20 (UTC)回复
@KOKUYO君的意見剛好相反:加上蘋果日報是有幫助的,而且讀者每一次滑鼠點到來源都要能提供幫助,所以都要加。我個人是折衷:雖然有幫助,但不必每次都加。-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5:10 (UTC)回复

我認為你們把目的與方法弄混,內部連結是為了「幫助讀者尋找相關訊息」,然而都還沒有幫助查證,就在說不該增添連結,也未提出有效理據。先前已經提出應當提供連結的理據,我另外重新整理後列在下方:

  1. 參考資料之所以要出現連結,是要讓讀者能進一步知道書籍、作者、出版單位的背景,判斷這個來源可信度、所持立場、為何會有此觀點等依據,這些都是重要的來源相關訊息。
  2. 參考文獻提示工具預設開啟後,每個來源都是點選「[1]」之類的才會有提示,根本不會有混淆、阻擋閱讀的情況,除非有人認為參考文獻提示工具就是阻礙閱讀。
  3. 參考來源自然應當是全部都應該添加,在參考文獻提示工具開啟後,難不成我們要在讀者流暢閱讀體驗中,點選來源內部連結的服務竟然是「踩地雷式」的嗎?
  4. 參考段落以後的「Reflist」內容不可能是逐一閱讀的正常文字(以「^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施旖婕. 川普再推文:美國對台軍售 接台灣賀電很應該. 《蘋果日報》. 2016年12月3日 [2016年12月4日] (正體中文).^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張詠晴. 川普與蔡英文通電話 台美關係37年……」這樣觀看),所謂在該段落逐一檢查參考資料乃是極少入人的做法,與絕大部分人閱讀條目內文的習慣明顯有差異。

而街燈的舉例明顯是轉換觀點過後的例子,把連結和讀懂參考資料弄混,照他的講法在下述情況時

不熟悉者在觀看「「五·二九」工潮.」、「《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基金會」時,就會自動不知道哪個才是真正來源指涉的內容。然而只要具備格式判讀能力(除非有人要主張我們應該廢除來源格式),自然就會知道哪個是作者、出版單位、叢書等,提供的連結則能提供上述第一點的更多相關資訊。因此,所謂的混雜根本上就是忽視「幫助讀者尋找相關訊息」這一重要目的,只是基於覺得藍色太多的理由而提出反對意見。--KOKUYO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5:29 (UTC)回复

還有我們在講參考來源的內部連結,街燈還要討論特定來源格式。不過首先,我把這個當作網頁來源看待;再者,列名來源所提的預設參數中,也沒有特別強調新聞應當要加「location新聞來源地」(書籍資料就有),不知道街燈所謂的正確格式的定義從哪裡而來(還是因為你都填寫所有參數,所以把這些省略方法當作不正確);最後,在條目內部連結中,透過連結就能知道是指臺灣《蘋果日報》,這點就是為何要提供連結判讀作者、出處等資訊,恰恰跟你原本的無用論論點相違背。--KOKUYO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5:36 (UTC)回复
所以,您就是要讀者知道蘋果日報 (台灣)是一家什麼樣的媒體,但讀者一路讀下來,一次、兩次、三次,還不了解嗎?需要四次、五次、六次?另外,並不是「每個來源都是點選「[1]」之類的才會有提示」,你要看來源,以及來源出自哪些媒體,參考資料段落全有,來源全匯聚在那裏,媒體的內連也在那裏,不只出現兩三次,不必踩地雷。另外,我不是覺得藍色太多而提出反對意見,而是字節數的浪費,可以只寫《蘋果日報》的,就沒必要寫《[[蘋果日報 (台灣)|蘋果日報]]》-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6:08 (UTC)回复
首先,讀者從上到下閱讀並不代表會點選每個「[1]」、「[2]」、「[3]」,根本不會有重複問題。同時,根本無法預設讀者一開始就想要點,真正方便閱讀的方式是在不妨礙正文閱讀下,能在參考文獻提示工具功能上點選就點選,而非你所謂的到最下方查詢。再者,照你的說法我們應該關閉參考文獻提示工具,因為都只要在參考資料段落看就好,沒必要顧慮閱讀方便性的問題。接著,有關字節數的浪費,請讓我們重新回到內部連結是為了「幫助讀者尋找相關訊息」的目的上,而不要另外新創個標準。最後,我已經提過蘋果日報只是剛好在先刷的第一批資料來源,之後有空自然會補上自由時報、聯合報系、中國時報、中央通訊社、許多新聞台、許多可靠來源,自然也會視情況交雜、替換來源,所謂的不斷重複更只是短暫現象。--KOKUYO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6:23 (UTC)回复
除非你一開始就建立其網頁存檔,不然不要用聯合報系吧!它會刪過時的新聞,只有聯合知識庫的會員才能看。今天你貼一個聯合報來源網址,2個月後這個網址就「找不到網頁嗎?404」了。-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6:45 (UTC)回复
雖然離題,不過聯合報系的部分,我會直接用聯合資料庫查詢近期可用的來源,然後用「cite news」的方式提供來源。--KOKUYO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6:48 (UTC)回复
你聽不懂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要這樣:馮靖惠. 邱議瑩脫口番仔 學者:別老拿無心搪塞 很low. 《聯合報》. 2016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16日) (正體中文). ,比你習慣使用的還要多填上archiveurl與archivedate兩個參數,不然過2個月它就死鍊了。像這樣。-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5日 (一) 17:02 (UTC)回复
喔,我會直接不給連結了。聯合資料庫與聯合新聞網好像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而且我怎麼印象中「archive.is」不推薦使用。--KOKUYO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8:20 (UTC)回复
不給新聞連結是否因噎廢食了?讀者會想看新聞內文的。這是可以網頁存檔解決的。「archive.is」有什麼問題嗎?-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6日 (二) 02:10 (UTC)回复
如果我用紙本《自由時報》、或是書籍資料當參考資料,也沒有絕對必要逐一對照、設法生出連結吧(我把聯合資料庫當作紙本報紙線上存檔,從民國好幾年前的到現在都有)……至於「archive.is」,可以見先前紀錄.不過好像是英語維基百科方面就是了。--KOKUYO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2:27 (UTC)回复
我不認為有搞混,我反而認為您搞混參考資料(以及提示工具)的真正用途——它的功能僅僅衹是很表面地說條目正文源自哪裏,就沒其他的了;如果相關訊息真的對讀者理解條目相當重要甚至有所影響,那麼就應該在正文中表示出來讓讀者立即評估,而不是在參考中用內連然後叫人去看另一個條目來做評估,故此在參考資料「幫助讀者尋找相關者的背景」我覺得是一種多餘的好心做壞事(又或者,可能很難聽,「幫助讀者尋找相關者的背景」在參考資料裏的確不應該如此重視)。所以參考資料裏做一個可以有助找到原文的連結,就夠了。另外,僅僅把東西都當成是網頁來看待而漠視紙印的心態本身就不正確,維基有個功能叫可列印版,給人印在紙上看條目,此時「在條目內部連結中,透過連結就能知道是指臺灣《蘋果日報》」甚至其他要透過連結來評估等等已經不能達到了;而且依您這樣說,因為內部連結已做到可以分辨地區,所以{{cite news}}應該要砍掉location參數?總括而言,我認為您第1點的思路並不適當,相關的背景訊息如果真的對讀者評估很重要的話就應該在當前條目展示妥當以讓人立即便可評估,而不是叫人看別的條目再評估,又或者換過例來說,「台灣蘋果日報是一家什麼樣的媒體」是否對川蔡熱線條目起了作用?如有,請在川蔡熱線條目正文加插相關背景;如無,那就沒有評估的價值,繼而也不應該內連。--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6年12月5日 (一) 17:47 (UTC)回复
直接點列式回答:
  1. 自然有搞混,「連結」一開頭就提到「是維基百科的一項重要特色。透過超連結用來緊密結合維基計畫整體相互串連。」、「提供快速通道前往計畫內部或外部,並增進讀者了解身旁的主題。」,這是目的;而有效提供連結則是方法,結果都還沒有增進讀者了解參考資料相關訊息,就說連結過多。
  2. 我認為你所提出的主張完全違背內部連結所提及的功能「幫助讀者尋找相關訊息」。在正文上,便是「幫助讀者尋找正文某字詞相關訊息」;在模板上,便是「幫助讀者尋找模板某字詞相關訊息」;在參考來源上,它自然就變成「幫助讀者尋找參考來源某字詞相關訊息」。或者你乾脆老實講,你想在指引中加入禁止在來源中加入內部連結的規則算了。
  3. 幫助讀者尋找參考來源作者、出處等背景自然是重要的,如此讀者能夠很快掌握參考來源資訊,這點對於協助讀者判斷參考資料極為有幫助,是你認為不重要而選擇無視它,明顯降低維基百科的知識價值。同時,為了考量參考來源服務讀者的方式,以符合「提供快速通道前往計畫內部或外部,並增進讀者了解身旁的主題。」的要求,明顯地在所有參考來源增添有效的內部連結,既不會影響閱讀、又能夠讓需要者便於取得訊息,是最佳的方法。
  4. 除了無視參考來源中增添內部連結的重要性,還硬是要把參考資料的內部連結跟正文要有必然關係,更因此跳躍式地認為來源的內部連結與正文有關。前面已經說過,參考來源的內部連結是服務參考來源,就有人硬是要嫁接到正文上。
  5. 條目正文、可靠來源和參考註釋之間本身就有差異,條目正文是可靠來源的彙整,參考註釋僅是將可靠來源的「作者、標題名、出處」等另外標記,然而你卻要錯誤要求條目正文和參考註釋有著連結。必須要有可靠來源內容提及,才能出現在條目正文中,這是一件事情。在參考註釋增添內部連結,讓讀者可以理解可靠來源背景,這又是另外一件事情,這也與條目正文並無關係。
  6. 我已經多次說明蘋果日報只是正在撰寫使用的來源,然而你卻把這做為你誇大理據,不知有何理由。同時你也設了許多所謂無意義的標準,若以你所提的「(參考來源的內部連結)相關訊息真的對讀者理解條目相當重要甚至有所影響,那麼就應該在正文中表示出來讓讀者立即評估」,是否也要改成「(正文的內部連結)相關訊息真的對讀者理解條目相當重要甚至有所影響,那麼就應該在正文中表示出來讓讀者立即評估」,而應當刪除所有正文的內部連結囉。另外你也很愛提到列印版,那麼我們也用這個理由刪除所有內部連結好了。
  7. 還有我根本沒說要刪除新聞來源模板參數,我只說指引的建議中就沒有「location」的參數,所以根本不知道你所謂的正確從何而來(要猜測就只有設想你認為每個人都必須使用所有參數)。--KOKUYO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18:15 (UTC)回复
您硬是這麼扭作我的意思我再解釋也沒用,我最後舉一個例子好了:如果您認為上例中第一個內部連結也是合理的話(因為這也是「幫助讀者尋找參考來源某字詞相關訊息」),那我也無話好說。我還是重申:參考資料的連結不論內外都要對讀者找到來源原件有幫助,而不是要絕對禁止內連。--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6年12月5日 (一) 19:46 (UTC)回复
把你的話逐段分析,就是如此。而關於最後一點,我以為我們對話的基礎都是在現行案例、極相似案例(如使用中央通訊社、三立新聞台等來源)中,我自然不會認為你最後的舉例是正常的。同時我前面也已經提到,是作者、出版處這種資訊,而你突然提出根本不可能發的事情,我本人也是無言了。最後,「參考資料的連結不論內外都要對讀者找到來源原件有幫助」,首先我不知道這是出自哪個方針,再者就字面含義來看,也跟所謂在每個參考來源提供適當的內部連結(我已經提到,是作者、出版處,而不是你最後舉的根本沒意義的連結)沒有衝突。--KOKUYO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1:01 (UTC)回复
用"台灣: 蘋果日報"都應該比用"蘋果日報"更快看懂吧,馬上看出是台灣的不用按連結,而且我看參考來源也絕對會想看來源的本體,而不會想看作者和出版社有什麼歷史,KOKUYO對內部連結的功用是有些偏激了,參考來源是為了可供查證,不是要秀條目以外的更多知識,拿上面第二個例子那幾個內部連結根本是玩弄人,所以真的不應該加內部連結。--113.52.65.37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21:02 (UTC)回复
首先,我已經講過我是用「cite web」、而不是「cite news」,同時指引中對於「cite news」沒有規定要用地名;再者,我已經多次重申蘋果日報只是當前刷資料的出處,然而還不斷堅持在這上面,我不知道你想幹嘛。如果這討論的理據,我只要全部改成中央通訊社、三立新聞台、bbc中文網,就能夠躲過你的質疑,那麼是否更可見你提的意見在玩弄人呢。最後,如果你「看參考來源也絕對會想看來源的本體」,不代表沒有人會習慣必要時看作者和出版社的資訊。如果真有那麼絕對,同如上面所述請去推動來源不應該增添任何內部連結。--KOKUYO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1:01 (UTC)回复
引用新聞竟然是用cite web也真是奇葩了,其實現在你說這堆話我也不知道你現在也是想幹嘛,雖然沒規定,但是看"台灣: 蘋果日報"比你用連結不是來得更平易嗎?而且幾個連結寫在一起,真的叫人怎樣看啊?尤其是當你沒有外部連結的,我按了幾個內部連結原來沒有辦法查驗,我也會感到被玩弄。--113.52.65.195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3:25 (UTC)回复
沒有出版紙本的,自然用網頁連結即可。然後既然沒規定,你的理由就只是新增的自訂規則,而沒有強制性。最後,照你的邏輯這樣就叫做被玩弄,那麼都不給連結你也無法理解作者、來源標題、出版社的差別。--KOKUYO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4:35 (UTC)回复
根本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我不理解作者出版社我才不會感到被玩。--113.52.65.195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5:10 (UTC)回复
這樓似乎歪了。原本我討論的是「參考來源中相同的內部連結可不可以太多」,現在變成「參考來源中可不可以有內部連結」,我是支持參考來源中可以有內部連結的,但是反對將同一條目"每一條"相同媒體的來源都加上該媒體的內連。-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12月6日 (二) 04:03 (UTC)回复
同此處第一次點列式見解的第三點,如果能夠直接透過參考文獻提示工具,那麼每個增添內部連結既沒有視覺上的阻礙,也不需要麻煩讀者拉到最下方的參考資料段落。其中,它既沒有違反「多餘的連結會使得頁面變得凌亂並造成往後難以維護」(所有內容都包含在模板中,僅提供作者、出版社等重要連結,且透過參考文獻提示工具等有秩序地列出),且更能達成「提供快速通道前往計畫內部或外部」的重要目的。--KOKUYO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4:35 (UTC)回复

在進行條目的同行評審可是沒有回覆

請問我在臺灣省臺灣條目進行同行評審,但都沒有得到(:)回應(臺灣條目也只有一個(:)回應而已),該怎麼處理。Ketsu1213留言2016年12月6日 (二) 03:16 (UTC)Ketsu1213留言回复

同行评审。。好冷{{(>_<)}}——星耀晨曦留言|欢迎参与升级授权协议的讨论2016年12月6日 (二) 03:19 (UTC)回复

移動香港回歸到香港主權移交

本人認為,香港主權移交比較中立。同時,英文條目的意譯亦是主權的移交。至於應否添加中國一詞(即意指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本人則保持中立。 在此,本人Ping以下曾經在該頁面移動時參與討論的用戶:

@Kaige61FxqfPavehawkWildcursive蘇州宇文宙武 @JackacSpeedyspeedoMcyjerryBobby Leejsjsjs1111 @StewartJusjihCarrotkitBobby Leejsjsjs1111

歷史上的問題:

在明朝時,葡萄牙曾經佔領香港,那香港回歸是否指香港從葡萄牙的手上回歸明朝?

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是指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 (免得某些民國派說成中華民國),而非香港回歸中國

命名上的問題:

本人認為,可以有以下的解決方案:

  1. 不移動頁面
  2. 不移動頁面,但是在地區轉換時,尤其特別在zh-hk / zh-tw 手工轉換為香港主權移交
  3. 移動頁面至香港主權移交
  4. 移動頁面至香港回歸中华人民共和國
  5. 移動頁面至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
  6. 移動頁面至香港主權移交,在部分的地區轉換時將香港主權移交的名稱轉換為香港回歸
  7. 移動頁面至英屬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在地區轉換時將香港主權移交的名稱轉換為香港回歸

以上,--1233C|嚴禁互煮|T 2016年12月6日 (二) 03:27 (UTC)回复

(!)意見:美其名曰“中立”,但一句“港共政府”,就说明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坚决(-)反对移动,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移动,必奉陪到底!——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6年12月6日 (二) 04:5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