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专题讨论:传记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专题依照页面评级標準无需评级。
本维基专题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专题級不适用重要度
这个页面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专题级专题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维基专题无需评级。

加入性向等分類是否需要條目本人出櫃?

[编辑]

原标题为:加入性向等分類是否需要條目本人確認?

例如這筆編輯,羅文是同性戀算是公開的秘密,但本人從未確認過,應否加入?CCU:Will629-某人 2025年3月30日 (日) 16:37 (UTC)回复

羅文本人還可以如何確認?既然是人所共知,我一直認為不加相關分類實在是有所欠缺。--Will629留言2025年3月30日 (日) 16:43 (UTC)回复
既然本人從未出櫃就不需要被出櫃--某人 2025年3月30日 (日) 23:13 (UTC)回复
断言的来源?——暁月凛奈 (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23:30 (UTC)回复
可參考個人生活章節。龙阳君也不可能有本人確定。--Factrecordor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1:20 (UTC)回复
(-)反对,这类性取向分类如能根据条目中的可靠来源合理推断即可,“需要本人确认”这个要求完全莫名其妙,甚至在绝大多数传记上都不可能达到。(总不可能把王尔德从坟里刨出来让他确认自己是不是LGBTQ人物吧?)——Mirfaek 2025年3月31日 (一) 20:05 (UTC)回复
我想起了「你怎能假定我的性別?」這個梗,算是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學者考據前人,我感覺有待商榷,例如屈原是同性戀一說,個人認為是非主流觀點,反而這類要不要加相關分類,值得一說。--Nostalgiacn留言2025年4月2日 (三) 08:40 (UTC)回复

人物信息框不用挂国旗了?

[编辑]

我看很多人物条目信息框里的国籍、政党、居住地等内容不再挂国旗了,例如带国旗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变成了纯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出了什么新的方针指引吗?求教。--侧耳·倾听 2025年5月5日 (一) 13:28 (UTC)回复

MOS:信息框旗帜,另见该指引的讨论页。--YFdyh000留言2025年5月5日 (一) 13:35 (UTC)回复
那豈不是和MOS:NATL衝突?--自由米花🌾🌼 2025年5月12日 (一) 18:50 (UTC)回复
怎么会冲突呢?不用带有旗帜的模板不就好了。--Cygz留言2025年5月12日 (一) 20:44 (UTC)回复
如果是体育竞技等赛事代表的国家/地区,仍建议添加旗帜模块。该方针是参照英维翻译而来。--Cygz留言2025年5月8日 (四) 18:22 (UTC)回复
@YFdyh000Cygz谢谢两位指教,原来信息框的人物信息本来就不应该挂国旗的,只是大家都不遵守罢了。。。--侧耳·倾听 2025年5月10日 (六) 08:45 (UTC)回复

籍贯与出生地 0521

[编辑]

籍贯与出生地。发现Coddlebean可能将多个人物从出生地分类中移除,比如将黄杨钿甜深圳人分类中移除,生在深圳、长在深圳,这都不算是深圳人?--Kethyga留言2025年5月21日 (三) 07:14 (UTC)回复

生卒日分类问题

[编辑]

注意到目前依然有不少按日期的分类(如Category:8月14日出生),也许再过一轮讨论思考一下如何处理会好很多?附知User:SanmosaUser:重庆轨交18。--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5年6月6日 (五) 12:56 (UTC)回复

這個更多涉及內容政策問題,應該拿去條目探討區。——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6日 (五) 14:19 (UTC)回复
@Ericliu1912:如果您觉得合适,您可以直接移动。--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5年6月7日 (六) 12:48 (UTC)回复
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17日 (二) 07:41 (UTC)回复
我個人還是比較希望留住這些分類的,而且也希望{{bd}}恢復自動歸類至相關分類的設置,畢竟1年前的AFD的主流意見已經相當顯然了。此外,這個意見也很值得參考。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6月7日 (六) 14:02 (UTC)回复
主要是按同年出生較之按同日出生,分類關聯要顯然得多。甚至可以說按同日出生分類一般沒有特別意義。——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7日 (五) 03:01 (UTC)回复
@Ericliu1912(针对编辑差异87948580顶风作案? ——自由雨日🌧️❄️ 2025年6月27日 (五) 03:41 (UTC)回复

有关站内一些举人与官员条目的问题

[编辑]

近日巡查的时候注意到有不少新创建的古代举人小条目,进而才注意到站内更多的举人和官员条目,发现有很多都来源稀少,无法满足收录标准要求,还有一些掺和着文言文,或是内容空泛短小,如周宗本皇甫文聘林昂陶贞一楊世芳 (康熙進士)楊正 (東漢)閻詠塞楞额王夔龙朱文運。这些条目的品质和关注度真的足以能让它们被收录吗?

我相信站内应该还有很多这样的条目,我的看法不是赶尽杀绝,而是能否增强对这些条目的巡查把关?它们或许适合文言维基大典,但我不认为它们真的适合中文维基百科。 -- Pathfinbird🦅 2025年7月6日 (日) 18:27 (UTC)回复

能写成文言文自然就能改写成现代文,如果改写成现代文后,阁下是否还认为不适合中文维基百科呢?--Teetrition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1:52 (UTC)回复
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都没有写成现代白话文,如果能够改写的话,那我相信还是可以保留住相当一部分条目的,更主要的问题还是这些条目来源稀少的条目是否符合中文维基百科的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5:17 (UTC)回复
在下愚见,以上例子除朱文运外,似未见“很多都没有写成现代白话文”——行文不太好倒是可能有,但又不是前面这个原因导致的——有,但应不到很多的地步,能否请您就您的这个判断举些具体的例子?来源的数量不会影响对收录标准的判断,来源的质量、独立性等才是收录标准判断的依据。--银色雪莉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7:39 (UTC)回复
本人看来这里面很多都是“半白不白”,只是因为短小的介绍所看起来不像是文言文,但肯定不是或不完全是现代白话文。--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7:46 (UTC)回复
私以为(( π )题外话:不知道“私以为”在您看来算不算半白不白)所谓现代文与所谓文言文之间其实并不那么泾渭分明,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或特定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流传至今的现状,它当然可能不能被归入“大白话”,但是不应该说就是不容于现代文的。当然,像朱文运里头“遗橐萧然”这种,确实应该改改。--银色雪莉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8:09 (UTC)回复
嗯.....或许是本人的语文水平还不足以完全分辨出现代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的界限,至少像是杨世芳 (康熙进士)一文中的“生平”一段本人就认为是文言或是半文言。--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17 (UTC)回复
个人认为条目行文应该是要能尽量的写成能够让任何读者都能轻松理解的,而非精简或是追求文风,百科全书就应当是通俗易懂,不过个人也没找到站内有任何方针或是论述来讨论这一方面的内容。--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25 (UTC)回复
我大致理解您的意思。我自己的观点的话,如果说有用户在这个条目中要把“旋”改成“不久”,我不会反对;但我也不会认为写“旋”是品质不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所谓白话文与文言文两者之间的过渡带——我认为这个过渡带其实相当广阔,这从侧面说明了两者之间的传承性——像成语,它就完全在这个过渡带的中心位置,因此不会起争议;其他的,可能就偏这边或那边一点,因此也许会有不同意见;但这种意见应该不至于是对品质的。文风则是一个更广义的问题了,我想这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而不会变化为静态的规范。--银色雪莉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8:29 (UTC)回复
我认为易理解性应该也是品质的一部分,所以最好就是能先从改一些字眼开始。--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44 (UTC)回复
易理解性可能仍是一个没有精确解只有近似解的问题。举个例子,像“旋”解“不久”这个义项仍在现代文中常用(工具书应该都查得到,虽然更多用于“旋即”等词),如果说改成“不久”,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别人改回来“旋”,然后如果称这个改回不妥——因为不是现代文或者不易理解——可能这个论点论据不容易站住脚或者不容易获得共识。所以,我也认为可以改一下字眼,只是可能以改一些已经非改不可的为主,接受度高,也没有争议。--银色雪莉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9:04 (UTC)回复
不行,除非有其他現代文獻引用、解釋這些文言,不然編者自行翻譯,可能構成原創研究。光引用原文不夠,原文若只是文言文不屬於獨立的二級來源,如果一段話找不到其他現代文獻引用,就可能表示它關注度不足。——George6VI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7:41 (UTC)回复
反對上面George6VI的觀點,顯然是隨意擴大原創研究的解釋。文言文和現代文之間有固定的翻譯,翻譯文言文不屬於原創研究。如果按照這一邏輯,那外語條目若翻譯均屬於原創研究,除非有現代中文文獻解釋。二級來源也和是不是文言文無關,若是一個明朝人去寫宋朝的歷史,哪來的利益關聯?強行要添加現代文獻,也是等於要來源對其持續報道,不符合Wikipedia:收錄標準#符合收录标准的资格不是一时的的精神。--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7:54 (UTC)回复
假如是以類似「根據(某文獻),(文獻論述如何如何)」,這樣還差不多,因為對同一件事,就算都用文言文,都可以有好幾種一家之言的解讀。二十四史都算文言,但是以現代語言標準來看「白話」程度也不同。因此之前就有人提議不直接當作「事實」使用、不建議古文「直接翻譯」到條目,「間接引用」誰的學術論著如是說,這樣是比較穩的辦法。——George6VI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8:16 (UTC)回复
我想提出另一個觀點,會不會這些直接複製文獻內容入zhwiki的使用者,認為已經沒有版權疑慮,所以幾乎都是原文(文言文)狀態?另一個可能會不會是,根本不會翻譯?--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8:25 (UTC)回复
上面并不都是“直接复制”;用户的心思我们没法猜测了,我们能谈的也只是“何种程度的才需要‘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不会有精确解但会有近似解的问题。--银色雪莉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8:33 (UTC)回复
如果是已經過期的,那就是為什麼有的完整文本會被移去維基文庫的原因(WP:NOTMIRROR)。相應地,還有著作權考量的文獻,就要拿捏「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了。——George6VI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8:40 (UTC)回复
「同一件事,就算都用文言文,都可以有好幾種一家之言的解讀」,這句話本身似乎就已說明這件事已經爭議較大,這樣的話現代人也會有不同解讀;而且這不限於古代事件,近現代的事件,也有可能不同來源也會有不同的解讀。--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8:37 (UTC)回复
你這個標準我比較傾向適用於DYK或者優良條目,但對於最基本的收錄標準,我覺得太嚴苛,上面的理由已說明,而且有點歧視文言文文獻的感覺。--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8:43 (UTC)回复
有些來源百來字或者幾十字,但是介紹了完整生平,應該也算構成有效介紹。品質的話有些是寫的比較短,但不是A1也不是小小條目,沒覺得不能收錄(如果對條目要求過高,可以去DYK或者參加優良條目評選)。摻雜文言文不應該,應該盡量用白話文寫。--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2:06 (UTC)回复
我覺得至多也是合併為列表(進士部分)。「短」不一定不適合收錄,有時不過是歷史上紀錄確實較少。——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7日 (一) 08:45 (UTC)回复
嗯.....依本人所见,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其实我觉得这些进士们其实和今天的高考状元没有区别,只是他们都会流向官场,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一定能符合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7日 (一) 08:53 (UTC)回复
也有進士因為官位太小,在古代都達不到有效介紹的,這種可以不收錄。--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10:01 (UTC)回复
這種就是我覺得可以合併(重新導向)到列表的情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7日 (一) 12:58 (UTC)回复
@Dirrival,见到您自己把本人昨天草稿化的一篇过一次AFC又自行移了出来,我想我还有诸多不懂的地方,例如您说的“典雅汉语和文言文”之间的区别,以及您笔下的“典雅汉语”是否适合中文维基百科,个人还是认为这些“典雅汉语”在易读性上还是有些问题,不过我个人的水平可能还不足以评判,所以我想我们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再进一步的探讨一下?-- 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08:18 (UTC)回复
首先,維基百科並沒有標準的“文風”或者“可讀性”要求,更沒有要求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普通話語法為依據。畢竟這裡是全體中文使用者共同的平臺,兼容並包,這也是維基百科的初衷,從來也沒有也並不需要一批教師爺或者仲裁官來決定某種文風“是否適合”,打著維護維基百科質量的旗號用模糊的規則來隨意提刪或者任意移動他人的條目,無論是五大支柱還是編輯建議都沒有明確支持您這些移動理由的。而且,古人傳記是很特殊的一類條目,涉及當時特定的制度,時代的用詞,有個別大家不熟悉的詞的很正常,比如推官、同知這類已經消失的職位,並不需要非得翻譯成“負責法律的官員”、“副的知府,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副市長”之類拙劣又冗長的句子,也有些常用詞像“中式”、“歸里”、“丁憂”、“外放”這類,也只是初看略顯生疏,一查可知。我不會在其他條目中用這種文風,也不會用文言文寫條目。如果您仔細看注釋引文就會知道,我已經把“司理”、“郡丞”這種古人喜歡的雅稱改成了標準的官職名稱,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寫出來在這裡探討。余兮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8:36 (UTC)回复
應該是要用現代標準漢語寫條目,不然的話就是Template:NotMandarin。如果有些概念看上去是文言用法,但是有條目,可以加內鏈。--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8:44 (UTC)回复
回應Dirrival,這裡不是文言文維基百科,看來閣下20年來都待錯地方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8:51 (UTC)回复
目前的版本:“隆慶四年(1570年),孫鳴教中式庚午科湖廣鄉試舉人。萬曆十一年(1583年),出任廣東惠州府推官。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朝廷增設淮安府徐屬河務同知,専管徐、蕭、豐、碭四州縣的黃河南岸水利工程,孫鳴教為首任。後免官歸里,時年五十,又家居約二十年卒。”我不認為是文言文。如果誰非要看到“隆慶年號的第四個年頭,孫鳴教考中了庚午年科次的湖廣鄉試的舉人。在萬曆十一年,也就是1583年這一年,他上任廣東的惠州府的推官,也就是負責法律的官員。萬曆二十二年,朝廷在淮安府設立了一個名叫“徐屬河務同知”的職位,負責專門管理徐州、蕭縣、豐縣和碭山這四個地方所轄的黃河南岸的水利工程,孫鳴教成為了首任同知。後來,他被免職回到故鄉,當時年齡五十歲,又在家里居住了二十年以後去世”才能讀懂,那我們真的應該學習“simple English”建立一個“簡單中文”的維基百科版本了。余兮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9:02 (UTC)回复
是的,我认为您下面给出的版本明显会更好,既然是百科全书,那么就应该要通俗易懂。--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09:06 (UTC)回复
起碼最後一句肯定是文言文。皇家水手 2025年7月8日 (二) 09:32 (UTC)回复
现有版本总体无大碍,最后一句可以改,“家居”在这里的语法结构与现在的语法不大兼容了(特别是如今的表述中它有一个更常用的意思),写“在家赋闲”应该就好了。——但我仍然想指出,某些词组搭配与用法不应该就被视为文言,就被视为NotMandarin。矫枉过正,只恐过犹不及。白话文是一个区间,不是一条线;文言是一个区间,不是一条线;白话与文言之间的重叠也是一个区间,不是一条线。此类问题,整体语法应严,生僻词应换,但并不生僻的固定词组,不宜求全责备——“乞归”可以写成“请求辞官回乡”,但这决不代表“乞归”就是到了要以NotMandarin清算的田地;我们要处理的,是像朱文运里“遗橐萧然”这种表述。--银色雪莉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10:43 (UTC)回复
我呆沒呆錯地方這豈是閣下這樣中文理解能力的人能說了算的:)余兮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9:06 (UTC)回复
@Dirrival您這是訴諸人身嗎?--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10:51 (UTC)回复
对阁下诉诸人身的回应。余兮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10:57 (UTC)回复
那要不上ANM互煮呢?讓社群判斷判斷。--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11:01 (UTC)回复
你們冷靜一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9日 (三) 05:32 (UTC)回复
我想到最接近「專有名詞很多」的情況,大概就是@AT寫的那些日本神社條目了,如果沒有內部或跨語言連結,那是根本看不懂XD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9日 (三) 05:32 (UTC)回复
很多時候是有些人寫日本條目不會譯。比如DYKC那裏的「山科家」:「別業」明明可以寫「別莊」、「落飾」明明可以寫「出家」,「密通」也明明可以寫成「私通」。非得直搬。有些詞語是只是單純的日語有更加準確的說法而已,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直譯,什麼「敕勘」、「出奔」根本簡單寫成「受天皇責備而失蹤」就好,有需要再注明專有名詞就好。AT那些條目有些我也已經批評過了,根本是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引入太多日本語的專有名詞。--Ghren🐦🕕 2025年7月9日 (三) 10:39 (UTC)回复
根據维基百科:草稿命名空间,頁面創建者是有權移回頁面空間的。--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8:42 (UTC)回复
的确是这样,我主要想说的还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类型的行文是否能被接受,再举一篇新近见到的田时震作为例子吧,这里面的“仰迄罢去。时震以发鸿训私,进秩一等”就算是以我目前的语文水准都没办法做到一眼望去便能读懂。--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08:51 (UTC)回复
這樣直接把原文丟上去寫我也十分反對,我曾盡量翻譯過很多,但實在精力有限,不能一一修改。我自己至少能做到不會這樣寫條目。余兮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9:11 (UTC)回复
@EliotTombus20032000佛祖西来立足东方,邀請幾位我知道的主要貢獻者參與討論。--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11:10 (UTC)回复
上文「仰迄罷去。時震以發鴻訓私,進秩一等」就真係太文言了……我自己會盡量翻譯後才寫得,並保留原文在來源供他人修正,我寫的條目已經被某IP用戶「跟蹤」修正了不知多少次😂😂--Tom......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13:01 (UTC)回复
杨世芳 (康熙进士)一文中的「生平」一段……这種文体要是放在文言大典是会因为「非文言」被删的。也就只有「旋又坐以征税不足额,免官」、「祀乡贤祠,又于义口漕馆塑像祀之」这两句话像是文言。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8日 (二) 12:38 (UTC)回复
这一篇条目的问题更多是没有文内来源引注和是否符合收录标准。--Pathfinbird🦅 2025年7月8日 (二) 12:56 (UTC)回复
地方志會有專門的章節講述這種人物生平的,篇幅不見得短。--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14:20 (UTC)回复
我想知道有人將同治《平江縣誌》或者隨便一本老縣誌裏忠義、孝義、善行、列女、孝女、考婦、貞女、烈婦傳、節婦的裏面寫的人物,寫成條目,我們就要收嗎?這些縣志、方志寫的內容真偽參半,沒有現代學者背書,我們怎敢寫呢?--Ghren🐦🕕 2025年7月9日 (三) 10:15 (UTC)回复
現代學者有幾個會和盧弼那樣能指出原典籍的錯誤的?怕不是都是拿著這些地方志搞原創研究吧,得出關隴集團這種奇奇怪怪的結論,或者這種[1](本文以 《 古 今 圖 書 集 成 • 閨 孝 部 》 所 收 4 8 0 名 明 代 孝 婦 為 核 ⼼ , 分 析明 代 的 孝 婦 形 象 及 其 ⽂ 化 史 意 義)-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10:22 (UTC)回复
當然明清地方志去寫漢朝的人物基本上可信度很低,但是寫本朝人物不見得就是胡寫,就跟新華社對人物的報道差不多,會稍有美化。--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10:24 (UTC)回复
根本不需要指出錯誤。本身寫的人就不可信。無非是為了宣傳傳統儒家價值,編些內容出來,故此有真也有假。那些內容大體可以反映當時社會面貌,作為「女性史」、「文化史」、「社會史」的史料是夠用的,可以接受的。但是具體到每個人,他們的經歷不一定是真實,我們也沒有能力判別他是否真實。所以最好就是不寫。--Ghren🐦🕖 2025年7月9日 (三) 11:14 (UTC)回复
不見得,古代地方志是官府組織人寫的,年代相近的人物。除非有明確證據是瞎編,一般默認是真的。不然任何材料都能被質疑真實性,陷入虛無主義。--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11:21 (UTC)回复
「他們的經歷不一定是真實,我們也沒有能力判別他是否真實。」這本來不需要判別,判別不是編者的工作,如實指出什麼來源講了什麼便是。除非有其他可靠來源明確指出造假,那卻是另一回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11日 (五) 12:07 (UTC)回复
所以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整理出一些掺杂大量文言文,或是关注度有问题的条目来集中提删,然后需要在新条目巡查中加强把关。--Pathfinbird🦅 2025年7月10日 (四) 17:21 (UTC)回复
為什麼要集中提刪?目的就是想刪除條目而不是改善條目?而且平時讀條目的時候發現某個條目文言文太多,或者關注度有問題,掛相關模板就行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10日 (四) 22:39 (UTC)回复
维基百科:删除:「我们应该尽量保留所有合乎百科全书目标的页面,删除应该是最后的选择。」上來就想著刪除的主張一概不認同。--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10日 (四) 22:41 (UTC)回复
如果说“集中处理”、“删除或删后重建是较可行选择”呢?如果长期存在但无人编写,原地改善的可能性有限。--YFdyh000留言2025年7月10日 (四) 22:50 (UTC)回复
“集中处理”、“删除或删后重建是较可行选择”,看上去和Pathfinbird的建議實質上沒區別。如果自己看到某個條目,覺得質量太差,掛相應模版或者提刪,這沒問題。如果涉及的條目太多,不應該特意管,不改善都沒事。如果想在新條目巡查裡面加強把關我沒意見。--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7月11日 (五) 01:01 (UTC)回复
集中處理非得存廢討論?可不可以在傳記專題或歷史專題長期討論?--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2025年7月11日 (五) 06:33 (UTC)回复
我还是认为很多这一类条目存在问题,但是长期讨论到最后也很可能会是在各方多番争执之后无疾而终,最重要就是要明确让这类条目的文体更加通俗易懂,以及厘清相关的关注度问题。--Pathfinbird🦅 2025年7月18日 (五) 08:45 (UTC)回复
要提删重点的主要应该是关注度有问题的,这一类条目确实应该被提删,而且很多这类条目都资料稀少模糊,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也不会有很多被改进的可能性。--Pathfinbird🦅 2025年7月11日 (五) 06:03 (UTC)回复
竊以為古文獻也未必不能作為來源。另外,很久沒見@Dirrival兄!唉在這裡看見兄,一則以喜,一則以一言難盡....請兄和一眾同道繼續堅持啊!....--Will629留言2025年7月13日 (日) 19:37 (UTC)回复
因為篇幅較長,先移來有關專題討論頁,社群可以繼續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23日 (三) 13:41 (UTC)回复

江澤民已經死掉了,應該用什麼照片,以及中國由於現代化進程的歷史因素,應該優先採用黑白還是彩色照片

[编辑]

我听说人一死掉,在维基百科上的照片就要尽可能的从本来的老年照片换成经典青壮年时期的照片,伊丽莎白二世就是这样,但是与伊丽莎白二世同年出生的江泽民却仍然在用2002年的老年照片。给江泽民选用什么照片比较好?是大学毕业照还是60年代那张好像也很经典?

以及,我顺便想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许多人,如习近平这一代,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彩色照片,但是按照这种标准,其最经典的年轻时候的照片仍然是黑白照片。假设是习近平死掉了,我们应该给他用他年龄高一点的彩色照片还是要年轻的黑白照?或者是否有没有版权问题的可以将黑白照片转换成彩色照片的方案?--∮♩♪♫♬♭♮♯☧⚧☦︎ 2025年7月25日 (五) 13:55 (UTC)回复

个人倾向用最知名、最有辨识度的照片为题图,而不只是最新照片(经常有人这样改动)或者黑白等考虑。黑白转彩色,是否有失真而原创研究问题。--YFdyh000留言2025年7月25日 (五) 14:01 (UTC)回复
对于生者来说当然是用最新的照片为宜,因为我们看生者的条目更需要知道他现在活跃的样子,而死者则恢复到最能表达他的样子,我也希望您能探讨一下江泽民个案您觉得何种照片为宜@YFdyh000--∮♩♪♫♬♭♮♯☧⚧☦︎ 2025年7月27日 (日) 04:20 (UTC)回复
我没有用条目看生者近况照片的习惯,最能代表一般要有长跨度的代表性或特别意义(如某次知名专访),而不仅仅最新的某张时讯照(如合照截出),如果随着更新的照片而价值显著降低,我可能怀疑是否是个好照片。Wikipedia:使用文件#使用守則“条目应仅保留具代表性之文件,而文件数量应保持适中,使文件不影响文章排版和读者阅读观感,亦不违反维基百科不是文件集与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信息收集处等方针。”,从读者阅读观感来说,如果替换的照片的场景、配文不能体现其在生命中的特殊性,仅仅是最新,我认为是个追新但缺乏价值、不经筛选的照片。逝者照片以个案讨论为准,我暂无想法。--YFdyh000留言2025年7月27日 (日) 06:52 (UTC)回复
我觉得一个人的照片应该用他最知名的时期的照片,就江而言应该用总书记时期的照片。(当然我支持在任期中找一个年轻点的照片)--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7月25日 (五) 23:31 (UTC)回复
江泽民另有两张经典的照片,一张是他的大学毕业照,另一张是他60年代拍的,这两张都进入公有版权了,钢铁雄心4的很多历史假想mod都用的那张60年代的照片以表示江泽民。--∮♩♪♫♬♭♮♯☧⚧☦︎ 2025年7月27日 (日) 04:18 (UTC)回复
两张照片分别拍摄于1947年与1960年代,二者均有较高的提删风险,详见维基百科:非美国著作权
因此,根据《乌拉圭回合协议法案》,这两张都进入公有版权了仅在中国大陆成立,在遵守美国著作权法的维基共享媒体不成立。--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留言2025年8月1日 (五) 06:11 (UTC)回复
现在infobox用的是File:Jiang_Zemin_2002.jpg,同YFdyh000大致意见,先考量版权适用性,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像这类人物一般都有infobox引用的图片,可以选加入时对应的infobox引用图片。——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7月27日 (日) 09:05 (UTC)回复
重點不是「年輕」,而是「知名」。江澤民作為「中共」領袖時間較晚,應優先考慮選用其「總書記」任內照片。——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27日 (日) 16:00 (UTC)回复
至於彩色相片問題,我個人的意見是,對於早期人物,儘量不要使用後期上色版本,這可能失真。——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28日 (一) 02:55 (UTC)回复
现在遗照也有用彩色的。——Fthasdd留言2025年7月28日 (一) 02:52 (UTC)回复

藝人條目的資訊框裡是否應該置入諸如新城勁爆頒獎禮此類獎項資訊?

[编辑]

近期看到某編輯者在多個藝人條目的資訊框的獎項欄位中置入新城勁爆頒獎禮的獲獎資訊,本人曾給出不適合放入藝人資訊框的理由,但對方仍執意置入,而對方的理由則是認為此獎項在香港具備代表性。本人認為此獎項是商業性非常濃厚的獎項,含金量不高,且其條目更是明確描述其「分豬肉」的性質,因此本人認為不適合故意置入每位藝人的資訊框中。其次,依據模板:藝人裡的欄位說明,「獎項欄位建議隻放置全國性或國際性,爲權威機構髮放……網路票選、蒐尋排行、人氣排行、商業活動……等獎項不宜放置於此」,而諸如此類的獎項在華人世界數不勝數,如果此獎項允許被置入,恐會引起其他此類獎項的擁護者上行下效?本人認為此類獎項更應該謹出現在藝人的獎項列表裡,或根據每位藝人自身不同情況而定,若藝人獲得的獎項屈指可數,則可作置入,但若藝人獲得的獎項不計其數,則不作置入。望各位指教。--Leehsiao留言2025年8月1日 (五) 04:39 (UTC)回复

根據WP:CON/RULES#PAGE移動討論,並已於相關討論頁(專題、模板以及條目)發送討論通知。@Leehsiao可考慮邀請爭議各方參與討論。--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2025年8月1日 (五) 10:11 (UTC)回复
(-)反对。新城是香港流行樂壇主流頒獎禮之一,亦即傳統的所謂四台或近年的所謂五台之一。當中每一個台或多或少都受到坊間某一派聲音的質疑,但從未達成廣泛的公認定論,最大公因數是四台/五台並行,若在維基分孰輕孰重,我認為是宣揚個人偏好。對於香港本地歌手而言,四台/五台這些本地獎項都很重要,但如果偶有外地歌手獲得這些獎項,而其本身infobox中已羅列了不少其主要活躍地區的主流獎項或世界性獎項,需要作出取捨的話,不列出香港獎項我沒有意見。由於不知你說的是哪些藝人,所以沒法給出更具體意見。--Factrecordor留言2025年8月1日 (五) 11:10 (UTC)回复
@Factrecordor:例如周杰倫蔡依林這類藝人。另外,如果如您所說它是那麼具備代表性,為什麼它沒有在藝人資訊框模板裡像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一樣單獨設置一個獎項欄目?--Leehsiao留言2025年8月2日 (六) 06:13 (UTC)回复
2000年代的十大中文金曲同樣有被指分豬肉而自嘲[2]。大原則上,我認為可以考慮台灣歌手INFOBOX不收錄香港獎項,亦可視乎台灣傳媒對香港幾個頒獎禮的報道量有沒有分別。豬肉獎的表現在於一個獎項獲獎人數往往沒上限,以及在某一年因應情況突然加開獎項,新城的情況至為任意誇張,但十大中文金曲又何嘗沒發生過十大變十二[3]?其中長期存在的較重要獎項還是有的,亦可由此判斷個別獎項是否值得列於INFOBOX。--Factrecordor留言2025年8月2日 (六) 08:58 (UTC)回复
@Factrecordor:您可能並沒有理解我的重點是什麼,我的意思是藝人資訊框的模板裡面目前並沒有給新城勁爆頒獎禮單獨設置一行欄位,因此是否需要像某人一樣刻意地在獲得過此獎的全部藝人的資訊框裡面置入獎項紀錄,它是不是「分豬肉獎」只是其中一個考量因素。還有,如果此獎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是具備代表性的,那自然有其他人可能認為其他獎也具備代表性(只要給理由),那這樣的話是不是到時候每個人都各執一詞,弄得一大堆獎都放進資訊框裡了?像某些資深藝人他們此生獲得過幾百個獎項,可以全部放進去嗎?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有被單獨設置一行欄位的(例如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就放,如果沒有,盡可能不要放,盡可能只寫在正文或者藝人的獎項列表條目(如有)裡。--Leehsiao留言2025年8月3日 (日) 04:50 (UTC)回复
那要視乎設置欄位時經過怎樣的討論,香港地區只設十大中文金曲的理由如何?還是其實未經過什麼討論,只是設置者所知不詳,其他人又懶得新設,反正有「其他」可用。我有時也覺得INFOBOX欄位怪怪的,有些應該有的項目卻沒有。既然容許放置「其他」,自然也有其道理,我的意見仍然是考慮新城或其他頒獎禮的個別獎項是否有價值,維基層面不宜片面否定整個頒獎禮的價值。--Factrecordor留言2025年8月3日 (日) 05:14 (UTC)回复
@Factrecordor:我當然知道允許放置其他獎項,現在不是在討論有沒有必要全部得過新城的藝人都要放嘛,那個人的意思就是因為他覺得這個獎在香港是具代表性的,所以全部都得放,誰也沒說新城毫無價值。你說考慮個別獎項是否有價值,你怎麼定義哪個獎有價值沒有價值呢?你怎麼能讓每個人都跟你的價值觀一樣呢?法律也有時不合理,那是不是有人認為不合理我可以違反法律呢?既然現有的資訊框目前只建議放置那些獎項,為什麼不盡可能先遵守,等提出對模板的質疑且經過修正之後再作編輯,而不是自己先自做主張?--Leehsiao留言2025年8月3日 (日) 23:55 (UTC)回复
提出某個不合理的狀態,植入表格後,表格資訊是-、n/a、 ,等符號其中一個,這時沒有陳列的必要,部份頁面曾經看到為了湊出4台或5台,其中2台以上產生-、 、n/a資訊內容。不應該為了植入資訊而植入。如果沒有資料就不要塞入。又或者在N年以後有資料,但N年以前無資料的情形,這也是一種不合理。不應該要求所有特定類別頁面都要放入某些資訊,"尤其是確實沒有資訊時"--Rastinition留言2025年8月3日 (日) 12:16 (UTC)回复
@Rastinition:您是在討論我們這件事情?😓--Leehsiao留言2025年8月3日 (日) 23:57 (UTC)回复
我是針對"藝人條目的資訊框裡是否應該置入諸如新城勁爆頒獎禮此類獎項資訊"這個標題提出意見,所以沒有使用回覆功能,因為和內文關聯性較低,僅是留下A認為B條目有U資訊,所以E條目必須要有U資訊,新建頁面或干預頁面時固定會植入某些欄位或章節,即使是空標題或空表格。僅是因為資訊框無資訊預設不顯示這個問題就相對不嚴重。不過已經有認為太過題外話的問題,這部份就用刪除線處理--Rastinition留言2025年8月4日 (一) 23:27 (UTC)回复
@ShizhaoAbcet10MilkypinesinsyuanATYFdyh000ShawwwwEricliu1912Factrecordor克勞棣SeanetienneSugarBite請各位有空的話參與討論給予意見,謝謝!--Leehsiao留言2025年8月4日 (一) 00:26 (UTC)回复
我是不知道新城勁爆頒獎禮對於香港演藝圈到底重不重要,但我的看法是:就算新城勁爆頒獎禮很重要,那也只是可以寫入資訊框,而不是必須寫入資訊框。
如果那位藝人得獎眾多(比方10項以上),我認為較好的做法是:在內文開一個「獎項」章節,把他所有的獎項都寫進去,而資訊框的「獎項」欄位應寫獎項=[[#獎項|詳見「獎項」章節]],將之連結到內文的該章節。這樣就不必爭論哪些獎項更加具有代表性,應優先在資訊框列出來,尤其甲心目中的大獎可能只是乙認為的小獎。---游蛇脫殼/克勞 2025年8月4日 (一) 15:51 (UTC)回复
這是否代表我們這些志工內中有人或單位(假設性的)給予特定獎項或稱號給藝人,也是被收錄的對象。僅針對"所有的獎項都寫進去"這項表述提出(?)疑問。不能排除志工內的成員仍包含藝人的經紀公司及合作廠商僱員、藝人本人或親友、相關線上線下活動從業人員等。--Rastinition留言2025年8月4日 (一) 23:16 (UTC)回复
我支持排除网络票选、搜寻排行、人气排行、商业活动,但是新城劲爆颁奖礼好像不在排除的范围内?--Shawwww留言2025年8月4日 (一) 17:3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