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4.0.180.138留言2021年4月13日 (二) 11:1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Jared-li在话题“苏联勋章与奖章条目名称”中的最新留言:4年前

此頁面探討條目模板主題相關議題;与条目是否符合中立的观点有关的问题,亦可在此探讨。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皇帝谥号 6 4 Babaibiaobin 2025-05-02 14:15
2 「丁先皇」的本名說法 1 1 Jimmy-bot 2025-05-08 16:14
3 命名一致性判決請求:「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中文翻譯 6 4 Nebulatria 2025-05-01 14:35
4 關於各虛構作品的列表因為關注度被大量提刪 90 18 1F616EMO 2025-05-09 07:44
5 更名程序的基準 3 3 Ericliu1912 2025-04-30 20:39
6 哪些周深歌曲符合收录标准 6 3 19 2025-05-08 19:51
7 請求搬出沙盒條目:戰神賽特(War God Seth) 3 3 Babaibiaobin 2025-05-02 14:00
8 关于闽越都城的争议 32 4 自由雨日 2025-05-02 13:14
9 「冨」 7 6 神秘悟饭 2025-05-06 11:21
10 主席的玉照没了 3 3 The Puki desu 2025-05-02 14:08
11 标题已修改 8 7 Kurgenera 2025-05-08 08:03
12 籍贯与出生地 11 7 Seanetienne 2025-05-09 00:29
13 模板爆炸 3 2 Kurgenera 2025-05-05 11:30
14 人物信息框不用挂国旗了? 3 3 Cygz 2025-05-09 02:22
15 Alzheimer's 臺灣用語 7 4 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 2025-05-08 15:25
16 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这样的区划能不能算市辖区? 7 3 Hamish 2025-05-07 03:36
17 新聞局登記證號等純審查/分級編號可否納入資訊框? 5 4 糯米花 2025-05-08 21:03
18 是否加入球形地圖 1 1 Gdagys 2025-05-06 22:04
19 關於徵求來源系列維護模板的字句修訂 2 2 自由雨日 2025-05-08 21:20
20 有关在建城市轨道交通条目中的计划通车时间 2 2 Cygz 2025-05-09 02:19
21 歷任教宗譯名 4 3 Ericliu1912 2025-05-09 02:28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議題清單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傳記

Template talk:藝人 § imdb字段
要麽默認從wikidata抓數據,要麽移除這字段,必須手動輸入頗為反智。另貌似沒人用的{{藝人/Wikidata}}居然也沒有imdb。--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不姓 2025年5月4日 (日) 02:10 (UTC)

經濟、貿易與公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歷史與地理

Talk:西库翁 § 译名

这些古希腊人名地名和现今希腊地名的译名真是头疼。我从现今地名入手:西基翁,其现今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α,按照音译表来翻译的话,好像是“锡基奥纳”,但谷歌搜索基本一无所得。地名大辞典、地名词典和新华社资料库里用Sikion来搜索的话都是“西基翁”,其中地名词典里有坐标,跟现今城镇的坐标一致。因此可以确定现今城镇的译名就是“西基翁”了。

而该镇是根据希腊古城邦来命名的,古城的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拉丁转写就是Sikyón。按照维基百科:外語譯音表/古希腊语来翻译的话应该是“西库翁”或“西库昂”(我不知道译音表里注释“翁不合用时,改用昂”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叫不合用?)。而此古城邦是根据同名神话人物命名的,那是否该人物也是应该译为“西库翁”?根据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古城邦是译为“西库翁”的。

而权威来源把现今地名译为“西基翁”,而不是按照一般音译规则译为“锡基翁”或“锡基奥纳”,那表明对应古希腊语名也应该译为“西基翁”吗? 而此条目最初创建时命名为“西基昂”,后来移至“西库昂”,再被移至“西锡安”,又移回“西库昂”。译为“西锡安”的理由不是很清楚。现在各个译名好像都可以找到正规论文或文章的来源。

偶然在网上找到《辞海》第六版的信息:“西息昂”(Sicyon)亦译“西基昂”。

到底选用那个译名为好?各位有何高见?@Aronlee90 @BigBullfrog--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20:50 (UTC)

Talk:教宗 § “papa”的中国大陆译名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WikiProject talk:中国 § 關於兩岸分治後的「XX年中國」條目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5月13日 (二) 23:16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目前1949年後的「XX年中國」頁面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重定向至「XX年中國大陸」。私以爲應該改爲指向「XX年中國大陸」、「XX年臺灣」、「XX年香港」以及「XX年澳門」的平等消歧義,理由如下:
  1. 根據MOS:中國:「在描述國家或政權時,應儘量以確切的國家或政權名稱取代『中國』一詞……在1949年之後的相關條目中,應儘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等全稱。」是故「中國」一詞在分治後的語境並不適合用於直接指代「中國大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均(曾)在國際上代表「中國」,故兩者均可以「中國」稱之。
  3. 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前是否屬於中國有待商榷(有觀點認爲中國從未交出香港主權;無論如何,中國的治權在回歸以前均未作用於兩地),但和中國關係密切,故建議在回歸前的條目記載於「參見」章節,回歸後歸入平等消歧義項目。
先前已經建立少量消歧義,可作爲建立消歧義的模板,請見1996年中國(均未回歸)、1997年中國(香港已回歸)以及2025年中國(澳門也已回歸),現有重定向列表請見本人的追蹤用用戶頁。謹提交此提案與社羣討論,希望能得出是否建立(若不建立,應當作何處理)的共識。另副知機器人作業申請的參與者@0xDeadbeef。--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4月6日 (日) 14:38 (UTC)
Talk:迪斯托莫 § 译名

一看就觉得“迪斯托莫”是根据英语发音翻译过来的。2023年时还可以从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搜索到,但现在已经搜索不到了,看来是从数据库里删除了。相反,现在按照纯正希腊语的拼法(或直接中文)可以搜索到“季斯托蒙”的译名,也可以在《世界地名译名词典》里搜索到。《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则两者都搜索不到。

现在“季斯托蒙”虽然符合现代希腊语的发音,但基本没有别的来源在使用。而其他来源都是使用“迪斯托莫”。那现在维基里是该按照常用名原则把“迪斯托莫”作为约定俗成的译名作为条目名呢?还是把权威来源的“季斯托蒙”作为条目名为好?这个还牵涉到其所属市镇及相关条目的命名。--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4月15日 (二) 13:42 (UTC)
Talk:閩越 § 闽越都城

详见我与@御坂雪奈User_talk:御坂雪奈#闽越都城的讨论。争论焦点是城村汉城是否是闽越都城--Perinbaba留言) 2025年4月30日 (三) 17:10 (UTC)

Talk:多多尼 § 译名
在《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Dodoni译为“多多尼”。新华社资料库、《世界地名译名词典》及《21世纪世界地名录》里没有Dodoni,但有Dodona译为“多多纳”,坐标跟此条目的坐标很接近。按理说这些地名资料书里收集的地名应该是现今的地名(特别注明的除外),难道是以古希腊语的拼法来翻译的?另外,作为考古遗址的Dodona神谕处的条目名现为多多纳,在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却译为“多多那”。这个神谕处算是希腊神话地名吗?这两个条目的名称不知该如何处理?有谁能看看地图出版社的译名为何?--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5月6日 (二) 18:34 (UTC)

語言及語言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數學、科學與科技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媒體、藝術與建築

Module talk:CGroup/Music § 主唱的轉換

Lead Vocal:cn及tw為「主唱」;hk為「主音歌手」,這個轉換針對的是一個演唱團體的Lead Vocal(名詞)。然而「主唱」一語不止這個用法,其他地區我不熟悉,至少香港人就經常把「主唱」用於描述一首歌曲是誰唱的,「主唱」可以是動詞(歌曲由誰「主唱」),也可以是名詞(「主唱者」之省略),這種用法的出現機率比描述一個演唱團體要大得多。我早年發現這問題後,自己便採用「演唱」或「原唱」或「所唱」去避免動詞變為「主音歌手」,但事實上中維音樂相關條目內存在不少歌曲由誰「主唱」這樣的語句,編寫的人根本不清楚需注意轉換問題,而該些音樂相關條目又未加入NoteTA公用轉換,才未有引起注意。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12:58 (UTC)

Template talk:藝人 § imdb字段
要麽默認從wikidata抓數據,要麽移除這字段,必須手動輸入頗為反智。另貌似沒人用的{{藝人/Wikidata}}居然也沒有imdb。--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不姓 2025年5月4日 (日) 02:10 (UTC)

政治、政府與法律

WikiProject talk:中国 § 關於兩岸分治後的「XX年中國」條目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5月13日 (二) 23:16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目前1949年後的「XX年中國」頁面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重定向至「XX年中國大陸」。私以爲應該改爲指向「XX年中國大陸」、「XX年臺灣」、「XX年香港」以及「XX年澳門」的平等消歧義,理由如下:
  1. 根據MOS:中國:「在描述國家或政權時,應儘量以確切的國家或政權名稱取代『中國』一詞……在1949年之後的相關條目中,應儘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等全稱。」是故「中國」一詞在分治後的語境並不適合用於直接指代「中國大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均(曾)在國際上代表「中國」,故兩者均可以「中國」稱之。
  3. 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前是否屬於中國有待商榷(有觀點認爲中國從未交出香港主權;無論如何,中國的治權在回歸以前均未作用於兩地),但和中國關係密切,故建議在回歸前的條目記載於「參見」章節,回歸後歸入平等消歧義項目。
先前已經建立少量消歧義,可作爲建立消歧義的模板,請見1996年中國(均未回歸)、1997年中國(香港已回歸)以及2025年中國(澳門也已回歸),現有重定向列表請見本人的追蹤用用戶頁。謹提交此提案與社羣討論,希望能得出是否建立(若不建立,應當作何處理)的共識。另副知機器人作業申請的參與者@0xDeadbeef。--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4月6日 (日) 14:38 (UTC)
Talk:赫尔松州城市列表 § 条目命名问题

现在俄乌都有“赫尔松州”,如果只建一个“赫尔松州城市列表”却在条目中只以乌克兰的角度叙事,是否有地域中心或者不中立的问题?因为我前面有提到过相关问题,且条目主编也按照我提到的观点解决了相关争议,但仍有用户在未有任何讨论和通知的情况下把条目移回。现把此情况征求社群意见,希望社群能形成相关共识。另通知@仁克里特MykolaHK。--—동양성신✍️ 2025年4月24日 (四) 07:51 (UTC)

宗教與哲學

Talk:教宗 § “papa”的中国大陆译名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社會、體育運動與文化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

分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内的列表可能需要关注,尤其是2000年以后的列表。

  1. 大量内容缺乏来源、脚注,部分内容难以核实(如民族、执行方式等)。
  2. WP:NOTDIR
  3. 202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等列表的部分案情长文复制自新闻报道,侵权问题。
  4. 格式不统一,例如200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
  5. 国籍/户籍误用 中国大陆,应当是 中国,或纯文本。

--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10日 (日) 05:23 (UTC)回复

邀請@Changnick吕涵102Peter-bomb king參與討論。--Kolyma2留言2021年1月11日 (一) 05:38 (UTC)回复
是否考慮改成分類?——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2月16日 (二) 14:29 (UTC)回复
看起来寻衅滋事罪条目的内容和本讨论串讨论的问题有些类似,详见Talk:寻衅滋事罪Ŋguls讨论·贡献2021年3月14日 (日) 00:52 (UTC)回复
我认为应该把新闻一列全部移除,或者将内容移动至新的段落。--Johnson.Xia讨论·贡献·成就2021年3月21日 (日) 21:14 (UTC)回复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infobox照片(大頭照)

最近我希望把大部份過時的infobox照片換成新的照片。結果遭到User:Wpcpey的反對,說只要周圍環境沒變化就應該維持。我是堅決反對這樣的做法的,有些地區從拍攝技術出現至今都沒有變化,難道要用150年前的照片?這論點顯然是荒謬的。因此我希望社群能討論一下,infobox照片應該要多久更換一次,或是更換要多頻繁。我個人認為5年是合適的分界線,不過3年也可接受,10年以上就該直接更換了不必討論了。大家認為呢?--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3:39 (UTC)回复

這裡ping一下常常進行鐵路照片拍攝的User:FoampositeUser:N509FZUser:BIT0865User:MNXANLUser:そらみみUser:Datou 1996User:Outlookxp。--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3:44 (UTC)回复
既然User:OwennsonPing到,我簡單的意見是我會採用最新的照片,而且在infobox內的照片會以車站入口為主,月台為副,不過我只集中在日本鐵站車站的處理,我會先比較日本維基的相片和Commons的照片,有時日本維基的照片並不是最新的,我就會在Commons找,至於Wpcpey所講「拍攝的照片水平質素不是太好」,不外乎是主觀因素,我自問沒有資格去論斷何謂質素好與否,只要不是out-focused的,在我看來已經沒有問題,我過往多年到日本旅遊,其實也影了不少車站相片,但鮮有擺上維基上,除非是我剛去到一些四、五線城市,而日本維基的相片實在太舊(即如JR轉換了的公司,日本維基仍然掛着JR標誌的相片)又順道經過了,就會拍下,我仍有很多於2019年在山口縣、島根縣的車站相片,不過是沒有時間擺上Commons而已。
至於香港的鐵路相片和條目,抱歉,直接的講,我認為這些條目的作者比Owennson所指的老資格鐵路維基人更頑固,甚麼改動都不可以,而且條目內容既冗長又很多不切實際的內容,以及塞入大量的全景圖片而非善用Commons,我單單整理日本鄉郊的車站,內容大同小異都已經被個別維基人指重覆乏味,但香港的鐵路條目有時連雞毛蒜皮的有甚麼店舖都羅列出來,以及一大堆為整而整的圖案、圖片(如英文字母出口標誌),忘記了維基的初心是提供合適的資訊而已,用文字寫「C1」比 出口C1  沒差兩樣,所以有關香港鐵路的條目,我大都乾脆不參與好了。--Foamposite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4:22 (UTC)回复
User:Foamposite,沒錯。其實光是把島式月台的照片合併成一張過(例如在電梯/樓梯口拍攝)已經可以大大省去照片佔用的空間。全景圖也是。除非條目內容真的是缺乏到無事可寫,才要用這麼多照片濫竽充數。不過港鐵出口的圖片不只用於港鐵,也用於北京地鐵、深圳地鐵、杭州地鐵等地,刪除影響極大,建議避免。--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5:00 (UTC)回复
@owennson还请讲清照片的主题(似乎是铁路线)。勇于编辑没错,没坏别修也没错。即便不列在条目信息框,标记好、上传到维基共享资源也是好的。如果适合图片很多,条目中新增“图片”章节也是好的,展示年代变化或多个视角也不错。我不认为更换前后的图片相差无几是拒绝修订的合适理由。--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3:48 (UTC)回复

是認為照片以有最有美觀、代表性為作置換考量,由其同好們商討票選決定放那張,就如日本的鐵道攝影比賽般。—-Outlookxp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3:52 (UTC)回复

個人認為新的照片不一定好,特別是香港大多的維基人拍攝的照片水平質素不是太好(拍攝好的圖片很少在維基出現,鐵路大典反而有好多高水平的圖片),應該以拍攝角度好的圖片角度作為代表。(如觀塘線infobox照片,反映了附近的周邊環境)東鐵線的圖片最好拍攝的地方不是大埔滘,就是元嶺村行人天橋。再且目前港鐵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只有8列,28列的中期翻新列車列車仍然是主流。更值得心思的問題,反而是如何讓拍攝水平好的人,願意在維基貢獻照片。--Wpcpey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3:53 (UTC)回复
User:YFdyh000,我當時更換荔景站的照片也是這麼想的,我還刻意模仿舊照片的角度來拍攝,結果卻被Wpcpey回退了。後來我是再回退,Wpcpey不說話才維持至今。剛剛東鐵綫大頭照情況也類似。Wpcpey,我不認為會有比月台上拍攝列車更好的地方(當然前提是沒有月台門阻礙)。如果是嫌維基人拍攝水平欠佳,正確的做法是合力抬高所有維基人的拍攝水平,而非用老掉牙的照片過一輩子。當然也可以合力搞維基人攝影比賽,用拍得最好的放上infobox,不過這種方法是有一些問題的,因為維基人的加入是源源不絕的(總不能把新人擋在門外),新照片就算不是以時間為由替換,自然有其他理由。另外,有多少人願意參與?照片認受性大嗎?解決了這些問題的話也許可以,但在此之前,那些200X年的照片,我先換掉再說。--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3:56 (UTC)回复
鐵路大典有數張圖片是在天橋拍攝下來的,如這個,而觀塘線模板的那張更是不少攝影燒友拍攝的熱點。要提高維基人的拍攝水平,恐怕會被部分人說:“為何一定要提高?”這些心態功利的說話。--Wpcpey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4:09 (UTC)回复
何以見得會有人拒絕提升自己拍攝技術水平?這種事我聞所未聞。--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4:12 (UTC)回复
回退编辑应至少在编辑摘要中解释。如果有人不解释您可以去对方讨论页询问亦或警告,依旧不解释并回退有WP:VIPWP:3RR风险,同时令人怀疑宣示条目所有权荔景站条目上Wpcpey只回退了一次。東鐵綫也只是编辑争议。@Wpcpey也请考虑其他人的积极性,如果新图片并无大问题,请讨论解决,考虑审美角度的不同。--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4:15 (UTC)回复
得罪講句,維基人的审美角度不是太好,網絡上不少的圖片較維基Commons更好已經反映了這個問題。--Wpcpey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4:21 (UTC)回复
捐赠版权和上传维基是一项无报酬且可能默默无闻的工作,建议怀着感恩的心看待上传行为、评估图片品质,而不是与网上的热门图片、专业摄影对比。另外,就東鐵綫,我认为更换后的图片更能体现这是一条现代铁路线,比之前的风景照片更具信息量、更符合普通人视角。--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4:41 (UTC)回复
就是因為不少用戶對圖片質素「無所謂」和沒有要求的心態,結果維基圖像水平多年來都不能進步。現時模版的照片,其實在大多車站也能拍攝相關的角度,不能真正代表東鐵線穿梭郊區的特色。這個圖片適合放在列車條目更有效。--Wpcpey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4:50 (UTC)回复
User:Wpcpey,最能反映路線特色的圖片,其實是軌道。沒錯列車可以經常更換,但軌道一般是不會變的。但也沒理由只拍軌道這麼dry。到今天我還是找不到有甚麼東西能反映路線特色的,也許只有路線圖了。還有我還真想問,為甚麼只能用你定義的審美,不能用別人定義的審美?--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5:03 (UTC)回复
如果您认为维基图片的拍摄和选用很有必要提升,请自行筹建相关的评价体系、主题,而不要以个人感官宣布特定图片不合格、不适用,在相关照片是由您提供时注意避嫌。如果您希望体现该特色,建议在相关章节列明来源、介绍并附图片,没有详细说明的原信息框照片我只能感觉是一条乡野铁路线。--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5:08 (UTC)回复
User:YFdyh000,我記得某些條目的討論頁會掛着XX專題模板,裡面會有評價「此條目為X級」。可以考慮用在commons的照片上。--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5:35 (UTC)回复
维基共享资源的专题和评级情况我不了解,与条目选用图片的评价是不同概念,不过观念和团队可以重合。--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5:39 (UTC)回复
User:Wpcpey,你和DarkWizard21的口吻一模一樣,都是說誰誰的的照片拍得不好,毫無審美,說得好像只有自己才符合審美,別人毫無審美一樣。要不是你拍過那麼多照片,我早已經發火了。既然你們這些自認為自己審美觀才正確的人拒絕教導別人如何拍更好的照片,爛大街的照片不是可預期的嗎?--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4:52 (UTC)回复
如何拍更好的照片?在Google、YouTube、書本、Facebook攝影群組、instagram和鐵路大典等可以自學。--Wpcpey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5:00 (UTC)回复
User:Wpcpey,commons的照片比網絡上的照片差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卡在版權上。要照你這麼說,我只能說無解。沒錯,commons的圖片永遠也不會有網絡上的那麼好。
anyway,照片質素與更新頻率無關,更新頻率這個問題就算放進圖片庫也一樣會存在的,無論如何都得解決。--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5:12 (UTC)回复
等一下,owennson,我由始至終也沒有說你審美不行,我只是說你的審美有待改善,而且你確實需要鍛鍊自己的攝影技巧,你的確是一步登天,「未學行先學走」。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7:06 (UTC)回复
User:DarkWizard21,你答我審美不行和審美有待改善有甚麼差別。我是看不出有差別。另外與其吱吱咋咋我的照片不行,為何你不自己去拍好的照片來說服我?你在commons上載了照片沒有?還有,審美是非常主觀的,用審美作為判斷圖片的標準=我說對的就是對的。你說構圖、比例、角度、光線不行還比較好。--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7:57 (UTC)回复
我發現這些自以為自己審美觀很好的人都不知道commons的圖片,是可以下載下來改相修圖然後貼回去的。已經有熱心人士用這樣的方法來改善我的照片了。優秀審美觀的人真是令人無言。--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5日 (一) 18:12 (UTC)回复
此等操作早已有之,如Ymblanter拍摄的宣武门站,以及本人拍摄的苹果园等。--N509FZ TXN -TXQ 2021年2月16日 (二) 02:09 (UTC)回复
  • (!)意見 如果該地方多年前的模樣與現時的差異並不大,其實未必需要更換新的圖片。至於應選取哪張圖片於條目中使用,個人認為應先使用具百科全書價值的圖片,其後再考慮圖片質素及拍攝技術等因素。謝謝。--SCP-0000留言2021年2月17日 (三) 04:47 (UTC)回复
User:SCP-2000,這是不是故意阻礙其他人更新照片的理由?這有WP:OWN的嫌疑。--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7日 (三) 10:45 (UTC)回复

User:FoampositeUser:N509FZUser:WpcpeyUser:OutlookxpUser:SCP-2000
你們認為該兩張圖片可否適合作為其條目的大頭照嗎?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17日 (三) 13:29 (UTC)回复

這兩張圖片拍攝得不好,天水圍站那張有傾斜問題,拍攝時間和位置也不是太好(看不到藍天);而何文田站的圖片也是有同一個問題,放大後也不清(與這個手機有關),還是原本的照片較好。--Wpcpey留言2021年2月17日 (三) 13:38 (UTC)回复
User:Wpcpey,無論是天水圍站還是何文田站的外觀照我都是沿用原有照片的風格和角度等來拍攝。天水圍站的圖傾斜是因為原圖就是傾斜,何文田站拍不到藍天是因為已經6點鐘。根據Outlookxp的建議,我已經修圖調高亮度。BIT0865表示天水圍站的構圖沒有問題。還有,我沒你們這麼有米,可以用Canon和Panasonic。如果我拍的是垃圾而駁回,而你又堅決拒絕更新照片,這是OWN行為。是你們一手毀了維基百科歡迎所有人編輯的本意。--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7日 (三) 13:58 (UTC)回复
我認為這些全是借口,人家替你指正問題,而你仍然在狡辯,不正視自己的技術問題,就算你聽取了其他編輯的專業意見,但我認為你依然還是未夠開竅。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17日 (三) 14:11 (UTC)回复
我沒有責任聽你命令!輪不到你多言。--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7日 (三) 14:14 (UTC)回复
我可沒有命令你,不正視和改正自身問題,並一直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人,那是不明智、偏激的舉動。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17日 (三) 14:37 (UTC)回复
你現在就是居高臨下的命令我的語氣。我知道我有很多不足,我也會請教其他人,Wpcpey、Outlookxp、BIT0865給了我很多實質性的建議,N509FZ還主動幫我修輕鐵圖,對於他們的幫助我表示感謝。只有你,從頭到尾都是你在說我你不行你廢你垃圾,聽起來我自殺是最佳解決方法。你一句實質建議都欠奉,一張照片也不願上傳,一張我的圖都不肯修圖,然後說我在狡辯、戴有色眼鏡、不理智、偏激、自大狂、自我中心。我在此摘錄你的名言,我表示聽不懂邏輯,感到莫名其妙,請大家來評評是甚麼邏輯:
「你覺得這些照片的可信性高嗎?你要明白的是維基百科的對象是大眾,如果有多疑的讀者不太相信你的內容的話,你就是要承擔責任的那位。」拍地鐵站外觀照不可信?多疑的讀者不相信我的照片?拍所謂不可信的地鐵站外觀出口照片要承擔法律道德責任?你跟我開玩笑嗎?ridiculous。
「我可沒有說到我不相信這張圖片,而且有些人是不會理會你對一幅作品作出多少犧牲,你自己幹了怎麼,後果亦是要你自己承擔。It's a cruel world, Owen. 還有你實在太自我中心了。」莫名其妙,我要承擔甚麼後果?還cruel world呢。
對於這種垃圾命令,我不會理會,也不會聽。也許這就是你所謂的有色眼鏡,因為我的有色眼鏡只對你,因為我受夠了你指指點點。--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7日 (三) 14:45 (UTC)回复

原圖:

我還真搞不懂,你們這群人如此執著於藍天幹甚麼?難道你們閒到可以等到藍天的到來?對不起,我要上班,下班時已經沒有藍天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7日 (三) 14:10 (UTC)回复
呃......酸言酸語並不能使維基更好的。敝人也很想反問閣下,您如此執著於更新幹甚麼?如果新的照片既沒有比較賞心悅目,也不能提供更多當前的車站外貌資訊,那為什麼要更新?何況,閣下堅持的似乎不是「新的」照片,而是「你拍的」照片吧!?-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2月17日 (三) 15:30 (UTC)回复
User:克勞棣,照片本來就應該與時俱進,硬要用上十年前廿年前的照片然後說這是好圖,然後罵我的圖垃圾沒審美,請問罵人沒審美能使維基更好嗎?我超級不願意更新圖片。只是我覺得有些照片拍了都快10年了,無論如何也該重新拍一拍吧,沒理由現在還用著2010年前的照片。難道你想一張照片用一輩子?我從來沒有說「只有我拍的照片」才能放上去。我一直呼籲Wpcpey去拍新的,可他就是不幹。我只好自己去拍,結果被他回退。這多多少少有點反映這種心態:「這張照片是神級的,我這種優秀審美觀的人都覺得這張照已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我這張照片就用一輩子吧,甚麼?模仿者?不准有模仿者!模仿者的東西就是垃圾!」如果Wpcpey主動去拍攝新照片,這一整段VP根本不需要存在,我可以完全不去拍攝爛照片,還省下去不少車費,DarkWizard21也無從指責我了。從這個角度看,Wpcpey從不拍新的照片卻阻礙別人拍新照片,然後不高興照片素質越來越差,那是他活該。Qwer已經不知道潛水哪裡去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7日 (三) 15:33 (UTC)回复
个人观点,最重要的是能完整展现条目主体的特征,简而言之就是照的要完整,其次是照片拍摄的美观性,在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照片当然是越新越好,哪怕是一天换一次我都认可,换下来的老照片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间隔(如每张照片拍摄时间距当下时间三到五年的间隔)放到条目的内容当中。--Jerre Jiang  讨论参与清理积压站务  2021年2月18日 (四) 03:31 (UTC)回复
@Owennson君:如果某座車站當前的樣子與十幾二十年前幾乎一樣,為什麼要「為更新而更新」呢?閣下與其呼籲某幾位擅長攝影的維基人去拍新照片,還不如呼籲港鐵當局該整修或重建那些十幾二十年來外觀都沒有變化的車站建築,這樣不用您呼籲,自然會有人搶著去拍新的車站照片。至於您說「沒理由現在還用著2010年前的照片」,這正反映您為更新而更新的心態。File:神龍蘭亭序全.JPGFile:Kunyu Wanguo Quantu (坤輿萬國全圖).jpg這兩張照片湊巧都是從2010年到現在都沒有重拍的,而File:The Calligraphy Model Sunny after Snow by Wang Xizhi.jpg也將近十年了,但閣下會去呼籲兩岸的故宮博物院重拍嗎?這種老照片「居然」還能成為特色圖片!?我應不應該、能不能請求把它們從特色圖片除名?-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2月18日 (四) 04:42 (UTC)回复
我姑且就不說有的條目每個月都更新照片了。光是Qwer每兩三年就更換一次月台大堂圖片就值一贊。故宮博物院當然應該重拍。既然別人有意願也無償進行,你無權阻止,否則是在霸佔條目。請自行閱讀OWN方針:「一旦您將自己的作品放上維基百科,就不能阻止任何人修改您編寫的內容。每個編輯頁面已清楚表明了:維基百科內容均容許他人編輯、使用和重製」。真是奇怪,甚麼時候開始維基百科的圖片要由這麼優秀審美觀的人審查了?另外成為特色圖片又如何?特色圖片有特權嗎?除名倒是不必。--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8日 (四) 04:48 (UTC)回复

個人建議:我認為如果是要更換車站圖片的話,最好是每隔半年更換一次,當然如果該車站設施和外貌沒有明顯分別的話可無須更換,亦希望 User:FoampositeUser:WpcpeyUser:Outlookxp如果有時間的話可抽空前往拍攝,但我亦不建議Owennson繼續進行相關拍攝,始終也是缺乏經驗。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19日 (五) 08:15 (UTC)回复

無論如何,我拍攝嚴重過時(尤其十年之上,港鐵重鐵站倒是不多)的照片不會因為你們這些自以為審美很好的人而停止。就算我很窮只用得起華為手機來拍,犧牲了一些解像度,我也不會因此作罷,只會選更少人關注的車站條目繼續拍照。當然如果有人願意幫助我改善攝影水平固然更好。--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9日 (五) 09:58 (UTC)回复
可能有不少人覺得我在2月6日拍的照片尤其糟糕。我來告訴一下當日我的行程:中午12點:紅磡拍東鐵綫新車,12點半跑到尖東拍出口,1點多在柯士甸拍出口,1點半南昌出站拍了外觀照,但太糟糕連上傳都沒傳,之後買了全日通,短暫在荃灣西出了但沒有能拍的就回站,錦上路拍外觀但到處是工程拍不了甚麼,元朗拍出口但漏拍了外觀,朗屏、天水圍拍外觀,兆康拍出口,屯門拍出口,3點在屯門市中心吃飯,之後在4點多拍兆禧,再步行到蝴蝶拍攝,在輕鐵車廠天橋拍但上天橋太累之後就沒再在天橋拍,龍門拍暗的,青山村拍,鳴琴下車步行至山景南拍再步行至山景北拍,剛好有505就跳上車到良景拍,507來了到田景迴圈還要步行回主月台,之後再拍建生、青松、麒麟,到兆康6個月台,換614P拍鳳地、景峰、何福堂、新墟、杯渡(開始天黑),再回市中心再拍,轉回屯門站拍,最後在晚上拍了澤豐和屯門醫院後,回到兆康坐車回美孚出站,再坐車回家。這一天,我拍了33個站。這裡應該也沒幾個人像我一樣如此同一天批量上載這麼多個站的照片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19日 (五) 18:53 (UTC)回复
其實就算閣下提及當日有多努力也好,說那麼多也好,但始終也是未能掩飾閣下攝影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有些人是不會因為憑著閣下當日的努力而對你產生共鳴。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0日 (六) 01:26 (UTC)回复
DarkWizard21Owennson,先聲明我不希望我的意見會被你們用作互相攻擊的憑據。
實話實說,如果Owennson你真的希望聽意見的話,針對這兩張相來講的話,我個人的意見都是上一張較好。
天水圍站方面,個人認為兩張相都只是影向那被石屎圍封的外圍,就我而言,都不是十分有代表性的照片。因為對於非香港人來說,跟本第一眼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架空車站。然而,我所以講上一張較好,是我至少看到了港鐵的標誌,那我最基本知道這定和港鐵車站有關,而不是當是一座被隔音屏遮閉的架空道路,至於閣下的相,我欣賞的是近處的路面沒有影到其他車,其他車都在遠處,沒被其他景物所干擾,同樣,原來User:WiNG那張,巴士和輕鐵在後,前面路面清空,都是不錯的構圖,或許你較失分是當天影的天氣實在較陰沉,像是有一陣煙霧在空中積聚般,以及我覺得應有一些標記證明它是港鐵車站。對我而言,我寧會選擇一張影到「天水圍站」的出入口作為infobox圖片更有代表性,不過我都估計到我的想法唔會俾香港鐵路條目維基人所認同。另外,我查了Commons一下,撇除了還掛上九鐵標誌的不可用外,就只有你和WiNG的相片可作比較,二者擇其一,無疑WiNG那張是佔優的。
至於何文田站,對比天水圍站那一張,我認為相片中的兩架巴士似乎會帶來干擾,雖然我會明白漆咸道北任何時間都會十分多車,這倒卻讓我更覺得,好像B2出口人不多,但又能清楚表示這是何文田站,有何不可?為甚麼非要在蕪湖街天橋上影過去?我倒覺得Qwer132477那張B2出口相更值得作為infobox之用。回到兩相之間的差別,除非是逼不得以,否則就算參考其他維基的圖片,儘量都會避免在黃昏、晚上或有街燈時拍攝,而你那張的頂部正正就影到很接近的街燈,的確會打了折扣,天色也是因素之一,當一個對相片沒有深究的人看到User:Wpcpey的照片和你的照片,直接的反應都會覺得Wpcpey的相片看來比較明亮,感覺會舒服一點,自然就會喜歡多一點,儘管這張相是3、4年前影下的。
況且,我相信對比日本那些鄉郊小站(我只是在日本維基要求一些連站房都換掉了的車站求圖,等了一年半都沒有任何回應,最近搞緊琴電更加只有十多年前的相片,但commons卻只是近一兩年才有日本維基人基於舊有條件換轉,才能把一些本來只在日本維基上張貼的圖片轉到Commons,但都已是200X年的相片),2017年對我來講不算太舊,2011年那張我亦覺得未嘗不可(反正影不到最新的屏欣苑就讓它過骨好了),再者香港車站相片不愁沒有貨量,我亦相信總會有比現時更新、更好的相片會出現,不過另一個現實是因為不愁貨量,必然會引來很大的競爭和無可避免的比較,所以在玩這個遊戲之前,必須先認清這一點,這也是我為何不參與香港交通條目事宜的原因之一。--Foamposite留言2021年2月19日 (五) 23:22 (UTC)回复
Foamposite說了維基百科一直有的問題,不少的維基人對照片的構圖和美感是不太理會。而這個情況不限在鐵路條目出現,也在街道和建築條目也有這個問題,如File:Siu Hei Shopping Centre & Ocean Walk in October 2020.jpg。個人認為港鐵車站條目圖片的更新已經很快,也非常多。反而不少其他題材的條目還未有照片,如元朗綠色「時光隧道」,香港迪士尼樂園新城堡,和近期熱門的將軍澳跨灣「雙拱鋼橋」。而海外不少網紅熱點,維基人反而也沒有拍攝上載。--Wpcpey留言2021年2月20日 (六) 01:08 (UTC)回复
User:Foamposite,我不介意實質建議。不過用出口照當大頭,感覺有點奇怪,我見很多條目都寧可用月台照代替外觀照。事實上我就曾經用月台照全數取代外觀照,結果就是被Wpcpey回退了(難道Qwer132477的月台照也審美不行?)。閣下既然說天水圍站外牆缺乏港鐵標誌,想必我拍朗屏站的照片算是不錯?說起來香港還有的是沒人更換照片的鐵路車站條目,舉個例子,有人會去山頂纜車各站拍攝嗎?梅道站的照片已經是2004年的了。電車各總站還得靠我年初二的照片。先說有沒有,再說好不好。不知道User:Cwek說「不用你掛更新模板,照片舊了自然會有人去更新」還可不可信。照片舊了還真不見所有人都接受更新,樓上已有一人反對沒有外觀改變下一切形式的圖片更新。--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01:57 (UTC)回复
人多、車多,一度是我的考慮因素,但我後來放棄列入考慮,凌晨最少車最少人,為甚麼不在凌晨拍攝?--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04:49 (UTC)回复
在下懷疑owennson君可能沒有點進去看我舉例的File:神龍蘭亭序全.JPGFile:Kunyu Wanguo Quantu (坤輿萬國全圖).jpgFile:The Calligraphy Model Sunny after Snow by Wang Xizhi.jpg拍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另外在下也懷疑owennson君可能誤會了我的意思,故宮博物院的「外觀」及「內部景觀」要不要重拍我不置可否,但我說的是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拍攝人員」現在沒必要重拍這三件「古文物」,一來這三件古文物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二來現有的照片已經把它們拍得很清楚。我不反對更新,但我反對「為更新而更新」,僅僅因為一張車站照片已經10年了就要重拍,我認為這不合理;車站又不是樹苗,十年之後就會長成大樹,導致外觀完全不一樣;當然車站也不可能永遠不變,它們會老舊、會破敗、會整修甚至重建然後重新啟用,而其周邊景觀時間久了也會變,不能等那時再拍嗎?-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2月20日 (六) 06:13 (UTC)回复
我再說一次,既然別人有意願,你就不能也不應阻止。為更新而更新又如何?有人就喜歡這樣,你要阻礙嗎?維基百科有強制別人更新照片嗎?你能解釋一下港鐵每兩三年更換一次月台大堂照片的理由嗎?--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07:12 (UTC)回复
其實owennson說得對,故宮和文物有長久歴史價值,不可以隨意變動,故不適合與變動率高的車站設備作比較。P.S. Owen,上環站你弄錯了月台。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0日 (六) 07:27 (UTC)回复
User:DarkWizard21,謝謝提醒。User:克勞棣,如果你把輕型文物和車站建築相比,那實在是沒有可比性。所以我不會再跑到博物館裡去,也不會邀請博物館的人拍文物。但是如果有人這麼做,你應當欣然接受。不過我一直說的都是建築。--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07:35 (UTC)回复
您問為更新而更新又如何?我會答這樣做對維基百科既無壞處也無好處。但請注意,為外觀沒有明顯變化的建築拍攝更有美術價值或歷史價值或細節更清晰的照片就不算「為更新而更新」,而是「為提升品質而更新」;換句話說,我並沒有表示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便不能拍攝並更新,只要拍攝者能提升或至少維持舊照的品質即可。如果有人能拍攝品質更高的新照片去替換舊照片,我是要反對什麼呢?這與我堅持反對「為更新而更新」一點都不矛盾。-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2月20日 (六) 08:34 (UTC)回复
如果您像我一樣沒什麼拍照技術,可以去拍即將拆除或改建、但是又沒多少人要拍的事物啊!這樣雖然攝影的品質不高,但是有歷史價值(一旦拆除,技術再好的攝影高手也拍不出來了),同樣不算「為更新而更新」。-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2月20日 (六) 08:34 (UTC)回复
恰恰是一張照片擺在Infobox超過10年都沒更新,反映了沒甚麼人在拍。要是有很多人在拍,早就被替換掉了,怎麼可能還留到10年後?舉個台灣的例子吧,台鐵深山裡或是鄉郊的車站和阿里山林業鐵路車站,請問有多少人去拍呢?你會去拍嗎?我今天已經去拍山頂纜車的各站了,預計今晚就會上傳。--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08:40 (UTC)回复

User:owennson,山頂纜車的圖片你暫時不要上載到相關條目,把這些圖片放在這讓專業的拍攝維基人給予意見。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0日 (六) 09:10 (UTC)回复

User:DarkWizard21,我覺得與其把照片放在這讓你們審查,還不如讓你們來修圖。山頂纜車的照片是不是很熱門呢?拍是很多人拍,但上傳的寥寥無幾。--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09:23 (UTC)回复
沒錯是熱門,但因為你仍然是拍攝新手,缺乏經驗,如果你也想相關條目的圖片美觀好一些的話,建議你這樣做。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0日 (六) 09:29 (UTC)回复
User:DarkWizard21,也就是說我放山頂纜車圖片上來的時候你不會幫忙修圖,只會罵我為甚麼拍得這麼垃圾嗎?--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09:49 (UTC)回复
你想得太多了,我可沒有說我會提供意見。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0日 (六) 09:58 (UTC)回复
我如今終於明白為甚麼會有巴士迷敗類、鐵路迷敗類了。就是為了這種病態審美,每每都要跑到馬路中央拍巴士,跨越黃線拍地鐵,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以求得一張「很美的」照片。這樣的風氣,我極不認同。--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10:04 (UTC)回复
Anyway,我歡迎各位點進我在commons的用戶貢獻,看看能不能修圖。山頂纜車車內我拍了兩張

Wpcpey表示原圖比較wide,能夠拍攝到車內全貌。大家覺得呢?--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0日 (六) 15:10 (UTC)回复

我本來以為Wpcpey的審美水平很高,但是這個這個顯示了也不怎麼樣嘛。還對人說教。--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1日 (日) 04:08 (UTC)回复

個人認為右方的新圖角度較好吧,可以拍攝到周邊的環境。--Wpcpey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04:51 (UTC)回复

可笑,都起角了還說比較好。到底是誰沒審美啊?還有,照片只需要拍重點焦點,拍環境幹甚麼?--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1日 (日) 04:56 (UTC)回复
為什麼要修圖?-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2月21日 (日) 04:13 (UTC)回复
因為我不拍山頂纜車各站照片就沒人拍了。而我知道我技術不足,修圖後就可以解決。--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1日 (日) 04:16 (UTC)回复
大家覺得那個比較好?--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1日 (日) 04:53 (UTC)回复
個人認為海之戀不需要是這出口的重點,而且顯示車站名文也較上一張不清楚,不過原來Qwer的都沒有換掉,作為Commons內圖片我覺得可以接受。--Foamposite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12:49 (UTC)回复
@owennson君:在下是說,你為什麼要為了放置你的新照片,而去迎合他人?-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2月22日 (一) 01:52 (UTC)回复
User:克勞棣,因為你們異口同聲地罵我拍照沒審美,並直接回退。為甚麼不直接放?你看看如果我直接放後果會如何?我的技術不足所以需要修圖。我甚至把何文田站的外觀照都換回去了,反正也不是很久之前。--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2日 (一) 04:53 (UTC)回复

Baycrest的意見

先聲明,以下意見是從讀者利益出發,如果任何人覺得是保護Wpcpey及我的照片,大可不必採納。

  • 1.要先問一下,為什麼infobox照片必然要使用新照片而不能使用已有照片,甚至需要每隔幾年更新一次(owennson更提到要討論「更換要多頻繁」)?對於建築物、鐵路站而言,它們一旦建成啟用,通常不會頻繁改建、加建、改動。假如它們有重大改動,更新infobox照片理所當然,否則頻繁更新infobox照片有何好處?
  • 2.即使有人親自拍攝新照片,或在網上找到版權合適新照片,如果新照片比已有照片拍得更差,這時候仍以新照片替換已有照片(如天水圍站及何文田站的例子),會降低條目質量(有重大改動者除外),因此應繼續使用已有照片。
  • 3.許多編者一直以來都有意無意間忽視歷史圖片,往往只用新照片替換已有照片,沒有考慮有些被替換照片有一定歷史價值,正確的做法是把有一定歷史價值的照片置於條目合適位置,讓讀者了解建築物、鐵路站有何重大變化。剛建成時的照片其實歷史價值最高,因為這是該建築物、鐵路站的「原始狀態」,可惜許多編者都忽略了。
  • 4.owennson說「你們這些自認為自己審美觀才正確的人拒絕教導別人如何拍更好的照片」,必須指出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言詞。Wpcpey及我都是從一開始互相學習對方照片的拍攝方式,也會參考其他人、Commons、其他網站的優秀照片,以提高自己拍攝技巧。我在對話頁看過一些你與其他編者之間的拍攝技巧討論,別人都已經十分客氣地指出你照片拍得不好的地方,如果這樣你都認為他們拒絕教導你,那只好不客氣地說,拒絕學習的人是你。
  • 5.owennson認為其他人以自己的審美觀不讓別人更換照片是霸佔條目,那麼owennson認為必須使用新照片不讓別人使用已有照片,又是否屬於霸佔條目?
  • 6.從根本的角度去說,維基百科好比一間大型媒體機構、圖庫,應適當地考慮營運效率,對於已有合適照片的條目,實在不必頻繁更新照片,反而應鼓勵人向沒有照片的條目貢獻,如此這圖庫才有足夠多、足夠廣的題材使更多人免費獲得合用照片。照片拍攝者作為捐贈者,在個人有限成本(車費及空閒時間)下也應優先拍攝沒有照片的條目,而不是為頻繁更新而對同一題材重覆拍攝。

Baycrest (作客) 2021年2月21日 (日) 17:09 (UTC)回复

我有強制過任何人以更新照片為由更換新照片了嗎?顯然沒有。我有拒絕學習如何拍好照片嗎?你去問問Wpcpey、BIT0865、N509FZ,看看我留了多少言。DarkWizard21斥責我「狡辯」、「自大狂」、「自我中心」、「你要為拍不可信的照片負責」,請問是否很客氣的用詞?最後一個我還感到莫名其妙。雖然我對DarkWizard21的做法不大感冒,但我不認為我的審美會比其他人差,何況上述荃灣西站和何文田站出口照片比較圖已可見,以糟糕照片代替原有照片的人到底是誰。我就不說有些人的審美變幻莫測了。舊照片的存在雖有一定歷史價值,可放在歷史圖庫裡,但是不應該放在Infobox裡。User:Cwek也說了「有意願更新圖片的人自然會去更新」,而我更新了卻被回退很多次,這才會讓我感到有人在霸佔條目。沒有照片/缺乏照片的條目很多情況下恰恰是有一些少量的照片,而且往往是10多年前的。比如說如果我年初二不去拍香港電車總站照片,上週六不去拍山頂纜車各站的新照片,根本沒人去拍,照片括號的年份居然還有2004年的。山頂纜車都停駛改建了,花園道站也沒有任何文字提及,我到現場才發現車站沒了。熱度和港鐵不能比。但是也請注意,是少量照片。我是否又因為補充冷門車站照片又霸佔了冷門條目呢?你來說說?如果你說頻繁更新照片從根本上是錯誤,那請問Qwer132477每兩三年就更換月台大堂等照片是甚麼回事?港鐵車站外觀照片前九鐵部分自兩鐵合併後無大變動,前地鐵部分自2006年安裝月台幕門、2011年安裝月台閘門後無大變動。按照閣下所說的,車站照片為甚麼不停留在那時?換這些照片的人不是我。我為甚麼又要應DarkWizard21的要求把冷門照片放上來審查?--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1日 (日) 23:22 (UTC)回复
User:Baycrest,強烈建議你把這一番話向Qwer132477再說一遍。如果Qwer132477接受了「沒改建不更不換」,那我就接受。--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2日 (一) 05:05 (UTC)回复
你還是沒有回答更新照片的必要性。你自己一開始便說「10年以上就該直接更換了不必討論了」,這樣算不算強制?山頂纜車其中一些站點已經翻新,的確需要更新,你願意抽空去拍當然是好事,值得讚賞。但頻繁更新照片實在沒有必要,特別是當新照片比已有照片更差的時候,反而降低條目質量。Qwer132477照片整體來說比較優秀,令條目生色不少,雖然如此,也確實沒有必要純粹為了有最新照片而每兩三年更換照片。既然你說沒有拒絕學習,就請不要再因為得到負面意見而批評別人有自己審美觀、拒絕教導別人,你不採納他們的意見,大可把照片拿給其他人、其他網站去評審,Commons也有Photography critiques,你可以嘗試請那邊的人評審一下你的照片。你更新被回退,一些是因為新照片比已有照片差,還有一些是你在許多車站條目的infobox濫加{{更新}}模板,沒有達到通知別人更新照片的目的反而造成讀者瀏覽不便,Cwek也曾因此事在你對話頁提醒過你[1]。紅磡站在2018年照片2008年我拍的照片之間選擇的話,因為兩張都不能反映目前狀態,暫時應使用較具代表性照片,即2008年我拍的照片,直至有更好的新照片為止。—Baycrest (作客) 2021年2月22日 (一) 17:50 (UTC)回复
那一次Cwek還留言了想更新的人自然會去更新,而我也認同,所以刪去了更新模板。另外,我更新照片的起因,是因為看到太多車站已經安裝月台幕門,卻沒有在照片中顯示這一點,台北捷運的情況尤為嚴重,因此我才決定要定期更新照片。若論外觀改變,港鐵在2019年以後把所有玻璃外牆全部以圍板封起,全部車站都受影響。不知道算不算外觀改變。--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2日 (一) 23:17 (UTC)回复
说到“改动”,北京地铁近期对车站也大多是“小修小补”,几年间有显著变化的也不过是站内“开往***”的导向牌,而最近可能发生的变化也无外乎将站内标识全部按2020年12月公布的新版站名英文译法修改,“市交通委将协调相关单位根据新版译法,结合地铁系统升级改造与标牌更新,逐步替换”,对站台全局照片的效果影响不大(当然现在本人暂未发现既有站大规模换标的情况),但也不排除像13号线各站那样大规模更换导向版式的可能。还有一部分像7号线菜市口站这张图这样把导向放在图片明显位置且涉及线路延长的(7号线及八通线“花庄”→“环球度假区”,以及8号线、14号线的拉通,一八贯通),在调整完毕后确有必要重拍,但在首末站稳定下来且车站大局无更多改动的情况下,重拍后的图片不存在欠曝、地平等问题就完全可以维持现状。另外,北京市交通委近期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既有运营线路设施设备改造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5.3.1 土建”一节提到“当站台高峰小时客流密度常态化超过2.5人/m2时,应扩建站台土建设施”,但这一技术文件目前仍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暂未定稿。--N509FZ TXN -TXQ 2021年2月22日 (一) 04:05 (UTC)回复
User:WpcpeyUser:DarkWizard21User:BaycrestUser:克勞棣User:FoampositeUser:OutlookxpUser:BIT0865,其實事情本來應該很簡單,沒有圖就加圖,很舊就更新,尤其沒人關心的條目。昂坪360兩個總站照片已經很舊了,轉向站更舊,而且沒人更新,還蓋了港珠澳大橋改變了背景,理應是我這種技術缺乏的人的理想更新點。只是我窮,花不起單程$160,坐不起這些遊客的玩意。昂坪纜車的生日免費坐優惠9月就結束,我也不合資格。你們會去拍嗎?--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2日 (一) 05:59 (UTC)回复
沒人拍彌勒山轉向站嗎?另外機場島轉向站要不是沒新圖片我就回退了,沒之前的圖好。--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2日 (一) 12:51 (UTC)回复

(!)意見 User:Owennson User:N509FZ User:Wpcpey User:Baycrest 我自己觉我们应该用最新的照片,因为现代的相机比老的相机好。如果新得照片不好,我们就用老得照片。

森林公园南门站有3个照片。最近N509FZ去这个站,招到一个很好的站台照片。如果N509FZ没去这个站,我就用Hat600的2009年照片,因为2010年照片不好(特别黑暗的)。

所以,我觉得除非新照片不好,我们应该用最新的照片。我看到Owennson的照片,他照的OK。我觉得Baycrest没有一个好的原因不用他的照片。用老照片是就好像要是用Windows 95电脑。老相机没有现代特色。很多次,老照片的质量特别不好。

Eti15TrSf留言2021年2月24日 (三) 02:47 (UTC)回复

Baycrest的原因不用新照片特别愚蠢的。他说这个照片不是很明亮的。这个照片有很多光。如果你不喜欢他的照片,你就去这个站照到一个好的照片。那就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Eti15TrSf留言2021年2月24日 (三) 03:13 (UTC)回复

所以Eti15TrSf其實也同意要同時考慮照片拍得好不好,而不是只考慮新舊吧。森林公園南門站用新照片的原因只是N509FZ的新照片拍得比較好而已,在未有N509FZ的新照片前,你在2009年與2010年照片之間也選擇了2009年照片,也就是比較舊的一張。再以香港條目為例,雖然沒有infobox照片,但天際線照片仍然使用2008年的File:Hong_Kong_Night_Skyline.jpg、2010年的File:Kowloon_Panorama_by_Ryan_Cheng_2010.jpg和2008年的File:Hong_Kong_Skyline_Panorama_-_Dec_2008.jpg,即使算上歷史一節,近期的也只有2009年的File:Hong Kong Island Skyline 2009.jpg和2014年的File:Overlook Hong Kong Island north coast and Kowloon (improved version).jpg,你可看到即使是10多年前的舊照片,其質量到今天仍然未有新照片能超越。紅磡站最近Owennson拍了File:Hung_Hom_Station_exterior_20210223_182834.jpg,我的評價是「照片嚴重傾斜,光線不足,只能說勉強可以接受。」[2],並沒有說不可使用,歡迎Owennson及其他編者決定是否取代。—Baycrest (作客) 2021年2月24日 (三) 17:03 (UTC)回复
那就要看Owennson君想用他這張照片取代哪張照片了,才能對照評比。-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2月24日 (三) 17:31 (UTC)回复
有一些還真的沒法子。美孚站外觀照本來是有港鐵標誌的,但我去重拍的時候已經有樹木擋著視線看不到了。我能怎麼辦?換到另一個角度。但我不知道美孚站外牆還有哪裡有港鐵標誌。--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5日 (四) 00:24 (UTC)回复
很多上海地铁照片很老(2008年)。上海地铁1号线、3号线、6号线、15号线、16号线、和18号线快要招新的照片。1号线、3号线、和6号线的站台有已安装月台幕門了。15号线和18号线没有照片。3号线的照片招墙、没招站台。这个照片不可以接受的。[3][4][5] 16号线的照片特别不好。[6][7] 15号线和18号线是新地铁线,所以Commons没有照片。但是在4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我不知道站台已经改变。如果站台没改变,Baycrest的2008年照片在那个线是可以接受的。质量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如果我们有新得照片、我们就用[8] 除非新得照片不好。Eti15TrSf留言2021年2月25日 (四) 01:44 (UTC)回复
我的建議是,已安裝站台門或者已翻新的車站,如照片未有反映,當然需要更新,然後把歷史照片置於條目適當地方。其他未有重大變動的車站,除非有人拍攝了或在網上找到版權合適的更好照片,否則無需更新。所有站在列車內向站台拍攝的照片,除非有特殊原因,都不是合格照片,需要更換更好照片。如果大家的共識是更新照片應同時考慮新照片是否比已有照片更好,以及更新照片不宜頻繁,不應為更新而更新,建議關於各城市地鐵站的討論可在XX地鐵的討論頁內繼續進行。—Baycrest (作客) 2021年2月25日 (四) 17:16 (UTC)回复
User:Baycrest,上面主流的意見,看來幾乎都是不反對不改變外觀下更新照片,只是反對更新降低質量的照片。也就是說,我提倡的不改變外觀下更新照片仍然是獲得認同的,只是有不降低質量的前提,而非一刀切反對不改變外觀下的照片。--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7日 (六) 15:01 (UTC)回复
請問哪裡看到主流的意見不反對不改變外觀下更新照片?請再看一次我最上方第1、6點。再說一次,不應為更新而更新。如果你是真心希望維基條目有更多照片,應該盡量拍些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主題照片,而不是對同一角度、同一位置、同一主題照片反覆重拍然後更換其他人沒有問題的照片。過於執著用新照片,只會令維基百科失去很多在網上找到可能不是最新但更好照片的機會。—Baycrest (作客) 2021年2月27日 (六) 17:11 (UTC)回复
User:Baycrest,我看只有你才這麼抵觸。Wpcpey、克勞棣都沒這麼誇張。克勞棣也說「只要更新照片質量保持就不算是為更新而更新」。至於更換角度,我在紅磡站拍的照片難道不是更換角度嗎?我在朗屏站拍的照片角度也跟之前不一樣吧?出口照角度更是明顯有差別,只是很多人回退而已,說甚麼出口照片不應放入口照片。--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8日 (日) 02:13 (UTC)回复
我最上方第1、6點已清楚交代理由,你未能回應之餘更指我對你的建議抵觸,在我看來似乎你的建議才正確了,如果是這樣請不要採納我的建議,你和Eti15TrSf完全可以按照自己計劃更換你們喜歡的照片。紅磡站你的新照片拍得太差,朗屏站明顯File:Long_Ping_Station_Outside_View_201107.jpgFile:Long Ping Station exterior 20210206.jpg[9]更好,因為前者拍攝者站得高,角度較佳。另外,你說DarkWizard21用詞不客氣,我給你看看更加不客氣的評論,這是一位很久沒有再編輯的編者曾經在用戶頁發表的評論,由於該編者已不再展出有關評論,我姑且以不存檔方式列出(連結已刪除),當中「獻醜不如藏拙」仍然是我發表照片的其中一個重要考慮。—Baycrest (作客) 2021年2月28日 (日) 11:05 (UTC)回复
User:Baycrest,根據Foamposite的建議,有港鐵標誌的照片會比較好。2011年朗屏站的照片雖然也能看到港鐵標誌,但距離太遠,跟看不到一樣。故此我認為我的照片更為優秀。站得高不代表拍得好。上水站我已經是站在天橋上拍攝,結果就是被樹木擋視線。紅磡站我已經比上一張早一些拍了(下午3點),如果不是今天天氣差完全是好照片來的。真要優秀的照片還不如全部改成月台照,至少光線、天氣不需考慮。--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8日 (日) 11:50 (UTC)回复
朗屏站其實兩張都能清楚看到港鐵標誌,相信Foamposite的建議是指港鐵標誌會更佳而不是必須。我建議你有機會再去朗屏站站於天橋再拍,相信能拍到比你這一張更好。紅磡站你最新的照片的確是比前一張好(其實還可以更好),既然你能於幾天內拍到一張更好的紅磡站照片,連你自己也不再使用前一張,正好說明我之前對此照片的評價十分合理,Eti15TrSf之前說「我看到Owennson的照片,他照的OK。我覺得Baycrest沒有一個好的原因不用他(前一張)的照片」是明顯不對的了。再比較上水站你的新照片與Wpcpey的舊照片,就外觀照來說,兩張都站在天橋上拍攝,相信你也不能不承認是你拍得差了吧,所以還是不要為更新而更新,應等到有更好照片才考慮是否替換。再來大學站,你的新照片把Chong Fat的舊照片換掉了,新照片由於有樹木遮擋,明顯比舊照片差得多,更重要的是,舊照片能清楚交代南行月台與北行月台相差多少車廂,以及月台盡頭的情況,新照片就做不到,你把Chong Fat的舊照片換掉,沒有在條目其他地方放置舊照片,非常不尊重其他編者放置照片的權利,也剝奪讀者了解月台佈置情況的機會。你說要改成月台照,純粹是迴避問題,難道因為infobox照片改成月台照你就不會去更新外觀照嗎?—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1日 (一) 15:56 (UTC)回复
User:Baycrest,天氣的問題尚且可以等到藍天白雲的日子進行拍攝。樹木呢?難道把樹木砍掉來拍照?當然也可以用無人機拍攝,但我沒錢用不起。改成月台照就不是我的照片,而是Qwer132477的照片了,知道有甚麼差別嗎?--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日 (二) 11:06 (UTC)回复
你可以自己想辦法避開樹木啊,航拍是一個好方法。如果你沒有能力拍攝好照片,或沒有時間和金錢到處拍,可以請你的朋友做,也可以在網上找照片。你上面infobox改成月台照,但條目其他位置仍放置了外觀照,所以問題並沒有消失,除非你斬腳趾避沙蟲,不放置外觀照。—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日 (二) 17:17 (UTC)回复
User:Baycrest,大學站和上水站遮擋視線樹木多到躲不開。我是不會請別人幫忙或在網上找圖片的,版權問題已經足以判這條路死刑。還有我一般只更新Infobox照片,條目內的照片,我甚少進行更新。月台大堂等照片我幾乎沒更新過,出口照如果有拍得好的我也懶得更新。--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日 (二) 23:05 (UTC)回复
其他編者需要照片的時候,而自己不能拍攝或拍不好,也如常請別人幫忙(例如英文維基一位香港條目編者、Commons一位橋樑編者)或在網上找照片(Wpcpey、MNXANL等等),奇怪就是你rejection特別多。為免誤人子弟,拍攝方面的建議請另找高明。—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3日 (三) 15:27 (UTC)回复
我的rejection?莫名奇妙。只要照片不是自己親自拍攝的,必然會遇上版權問題,這是常識。我也想在網上找到美孚站仍稱荔灣站時候的月台站名照片,你能否找找看?--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4日 (四) 07:47 (UTC)回复

出口照裡拍外

我早些時候用修圖軟件把這張梯形構圖修正回矩形後,打算用回中環站H出口照片,卻遭到Wpcpey反對,說通往大廈地下出入口的照片應該向大廈方向拍攝(即拍出口而非入口),稱難以識別。我不認同,除非完全沒有地鐵車站標誌,否則大廈地庫等必將比地鐵入口還要難以識別。大家認為呢?--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5日 (四) 12:47 (UTC)回复

條目寫明出口,應該展示出口的目的地,才容易讓讀者識別。反之地鐵入口每一個環境都差不多,降低條目可讀性,柯士甸站的圖片更被玻璃門阻檔。其實再說,個人認為每一個出口都要加上照片,感覺有點多餘。--Wpcpey留言2021年2月25日 (四) 12:56 (UTC)回复

我見差不多所有的出口照片都是在拍入口,地庫出口等不應該有例外,尤其有車站標識的情況下。我不認為拍出口(在大堂拍綠底白色出字牌子等)的比拍入口更好。說起來港鐵照片太多的問題似乎是只有港鐵才有,台北捷運、北京地鐵等同樣把出口照全部羅列於表格,卻沒有照片太多的感覺。這純粹是港鐵車站條目編者的問題。--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5日 (四) 13:21 (UTC)回复
我的建議是,如果不影響排版就兩張都採用,否則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張,無需硬性規定入口照片或出口照片。況且這兩個出口設計上毫無特別之處,難以像月台能拍攝比較有特色的照片,因此只要照片本身沒有明顯問題已可以接受。建議Owennson再看一下你柯士甸站那張有甚麼不妥的地方。—Baycrest (作客) 2021年2月25日 (四) 17:16 (UTC)回复
也可以把出口照和入口照都加入表格。不過我會表示質疑,港鐵照片已經太多的情況下是否仍有需要再加一欄照片。柯士甸站出口我是貼著右邊線的,因此我對左邊垂直歪掉其實有點意外。玻璃門本身不就是出口嗎?有甚麼問題?--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5日 (四) 23:14 (UTC)回复
很多人說我的圖片很糟糕,那是因為他們未見過真正的糟糕是怎樣的。我來讓你們見識見識。
但是這張圖是真的沒辦法,誰都不可能把這出口拍得好,因為小販居然能開在地鐵出口正前方,真是虧他想得出來。我總不能把人家小販趕走來拍出口吧。--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5日 (四) 23:23 (UTC)回复
柯士甸站的玻璃門嚴重反光,站名牌並很昏暗。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6日 (五) 01:28 (UTC)回复
User:DarkWizard21,站名牌昏暗是港鐵不維修燈箱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至於玻璃門反光的話,我在黃昏的時候再去拍,反正我在紅磡上班近得很。--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6日 (五) 04:52 (UTC)回复
但仍然是不好看,I'm sorry!況且我察覺不到這外觀有怎麼特色。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6日 (五) 04:56 (UTC)回复
柯士甸站B4出口
User:DarkWizard21,這樣總不會反光了吧?燈箱也不暗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6日 (五) 10:34 (UTC)回复
還是不行,焦點不夠突出,最好還是聽取W君和B君建議。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6日 (五) 13:20 (UTC)回复
User:DarkWizard21User:Wpcpey,既然如此我就把出口照片表格拆成兩列,一列入口一列出口了。這樣就皆大歡喜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6日 (五) 13:35 (UTC)回复
我認為這做法根本是多此一舉,一來沒有意義,二來就是有機會讓條目淪為愛好者條目。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2月26日 (五) 15:41 (UTC)回复
我想了想,柯士甸站B4出口最佳拍攝時間應該是早上,香港西九龍站在柯士甸站西側,如果在下午拍西側的B4出口加上玻璃門就會反光,上午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懂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6日 (五) 18:23 (UTC)回复

User:WpcpeyUser:BaycrestUser:克勞棣User:DarkWizard21,請問有沒有人把全世界所有缺圖、環境有改變而沒有更新的條目在一個頁面列出?如果有的話,我完全可以親自去拍。當然目前我只能在香港拍。--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7日 (六) 14:52 (UTC)需硬性規定入口照片回复

圖片請求Wikipedia requested photographs in Hong Kong。對比所需人力,我不認為把全世界所有缺圖及沒有更新條目整合有甚麼好處,你看看圖片請求,列表很長但回應的人似乎不多。如果你目前只能拍攝香港照片,完全可以先整合香港缺圖條目,其他短期內不會去拍的地方就暫時不應整合了。—Baycrest (作客) 2021年2月27日 (六) 17:11 (UTC)回复
我想你理解錯了,我是想親自去缺圖的地方拍照,不會整合甚麼缺圖條目。香港真沒幾個缺圖的地方。不過我見香港缺圖的少數幾個項目已有一半拍了還上載使用了,不必我去拍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2月27日 (六) 18:05 (UTC)回复

Owennson在中環站和紅磡站‎仍然硬性使用入口照片,但相關的圖片可讀性非常低。再說缺圖,問題是不太多人願意使用自由版權,而中維的用戶也不願意花時間去請求更多媒體改用自由版權。--Wpcpey留言2021年3月5日 (五) 16:24 (UTC)回复

大家覺得哪張更好?拍歷山大廈那張還是歪的。--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5日 (五) 16:32 (UTC)回复

    • 當然是我選用的好,可以見到出口連接紅隧天橋,美中不足是歪了。而拍攝者更拍攝得有動態,反映了車站日常非常多人流。--Wpcpey留言2021年3月5日 (五) 16:43 (UTC)回复
      • User:DarkWizard21,你覺得人多的出口照比較好還是人少的比較好?btw那個出口離我上班的地點很近,所以我也拍了一張照片File:Exit A1 Hung Hom Station 20210126.jpg,不過因為人太多放棄使用。照我說,外觀照、出入口照、大堂、月台照,最好是拍到零人流車流。我們拍的是建築物和景色,不是人流。請搞清楚重點。--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5日 (五) 16:45 (UTC)回复
      • 這次真的很難選擇,但我會選擇Wpcpey建議的圖,新圖與該圖相比確實比較乏味;As well as 中環站H出入口,so I'm sorry, owennson.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5日 (五) 17:20 (UTC)回复
        • 好吧,我認輸。原來乏味也可以是審美的理由。那我完全應該多玩一點花巧的東西。不過User:DarkWizard21以後也不要再質疑我的照片人太多了,User:Wpcpey以後也不要再質疑我的照片光線不足和歪歪斜斜了,是你們說這樣好的。說我審美差和有待改善的人居然寧可選用圖片質素比我用的還差的照片,我只想到四個字,官官相衛。--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5日 (五) 17:25 (UTC)回复
        • 本身紅磡站A1出入口的整體環境是比較乏味,但正因為照片上的人流互補了該出入口乏味的感覺,所以我唯有選擇該圖;至於中環站H出入口,新圖的拍攝環境太單調了,故選擇舊圖。我也覺得很難選擇,加上這句「我審美差和有待改善的人居然寧可選用圖片質素比我用的還差的照片」,你這樣說即是代表你的圖片質素比任何人更加好嗎?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5日 (五) 17:44 (UTC)回复
          • User:DarkWizard21,首先那張沒甚麼人的紅磡站出口照片不是我拍的而是N509FZ拍的,他拍了幾年的水平肯定比我一個月好。其次,中環站我覺得我的照片甚至可以說是標準照片了,沒人、光線充足、正面拍照、沒東西遮擋、沒歪、焦點非常清楚,總該是一張好照了,沒想到你還是那麼排斥我的照片。其實你們是不是真的在乎圖片質素?還是純粹借機刁難我而已?--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5日 (五) 17:54 (UTC)回复
          • 我覺得你未有抓住我所提及的重點,再說你為中環站圖片的辯解給予一種很目中無人的感覺,@Wpcpey@Baycrest@Qwer132477他們的經驗比較豐富,而作為新手的你卻一直不感到謙虛,確實他們並有自己的缺點,但大家並有自己的缺點,已經有多位編輯對你的作品提出了意見,而你卻一直強調自己的作品是最應該採用,這種不自重的態度是值得被讉責。我可不想讉責你,但是你的態度確實讓人忍無可忍。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02:38 (UTC)回复
            • User:DarkWizard21,一句到底就是我的圖片就該絕跡於維基嘛,廢話那麼多。我的回應是,你別做夢了。你們的那些所謂審美,起角是漂亮的(荃灣西站外觀),暗淡是美的(山頂纜車車內),人潮是好的(紅磡站A1出口),正面照是錯的(何文田站B1出口),喧賓奪主也沒關係的(烏溪沙站外觀),別人的歪照也可以接受,就是我的歪照硬是不能接受(紅磡站A1出口/天水圍站外觀),令人無言。一群經驗豐富的雙重標準。User:克勞棣問我「你為什麼要為了放置你的新照片,而去迎合他人?」我現在的回答是,自恃有審美觀的人以我沒審美打回我的照片,結果他們用的照片質素也不過如此。然而他們卻繼續把持著維基百科的圖片嚴禁讓其他人放上拍攝。這已經與圖片質素無關,是霸佔條目。既然問題是在於別人錯誤的審美觀而不是我的照片,那我真的沒有必要迎合他們錯誤的審美觀,直接換掉就好了,不必多廢話。--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6日 (六) 03:01 (UTC)回复
              這串討論似乎是在討論圖片品質的問題,當然這也很重要。不過,我有另外一個意見,就是圖片普遍過多,過於鉅細無遺,讓人抓不到重點,跟其他地區鐵路條目比較要多很多,感覺像相片展覽多於像條目,我假設出口、大堂和月台均需要照片,但是同一處一張就夠了,內外左右各拍一次什麼的實屬無謂,請精挑細選最合適的相片。謝謝。另外,上面提到有些圖片歪掉的話,其實可以通過CropTool來修復,例如上面的File:MTR HUH (6).JPG,我已經作出調整,大家可以比對一下,因此只是歪掉的話通過技術可以解決,不成問題。--AT 2021年3月7日 (日) 15:08 (UTC)回复
            • 謝謝DarkWizard21 ping我,紅磡站我的意見是兩張都各有不足,File:Entrance_A1_of_Hung_Hom_Station_(20180830165610).jpg雖是正面照,但光線不足、兩名行人出現位置很突兀、沒有多拍一些天橋部分(最好再後退3米吧),的確比較乏味。File:MTR HUH (6).JPG雖光線足夠,也多拍一些天橋(熟悉紅磡站的應該知道此天橋是紅磡站重要部分),但不足的地方是傾斜和模糊,行人是阻礙但照片拍出流動的行人而不太影響照片構圖,因此在這裡不是優點也不是缺點。真要2選1是比較困難,DarkWizard21和Wpcpey最少有認真說出採用File:MTR HUH (6).JPG的原因,但我好像沒有看見Owennson有認真說過採用File:Entrance_A1_of_Hung_Hom_Station_(20180830165610).jpg原因,除了說「人太多」和說「Wpcpey毫無審美」[10]。如果要採用入口照,建議參考File:Hung_Hom_Station_Exit_D1.jpg。回應AT,香港和部分大陸地鐵車站條目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相似的圖片、全景圖太多,歷史圖片又往往被歧視而沒有展示,讀者只看到一堆隨意拍攝的照片而不是精挑細選的照片,實在非常無奈。—Baycrest (作客)
User:Baycrest,我本身在紅磡上班,我隨時可以去拍這個出口。不過這個出口老是人山人海,要拍個沒人的照片不是很容易。我試試中午吃飯的時候順道拍看看如何。我可以把這個出口照片當功課交。另外,記憶之中,港鐵除了少數的幾個車站在裝了月台門後還有翻新,就沒有其他了(東涌綫、西鐵綫、將軍澳綫等車站由通車至今從沒翻新過,市區綫也僅僅是裝了月台門而已)。--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7日 (日) 16:34 (UTC)回复
失敗,中午的人仍然太多,無法拍到沒人的A1出口。--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8日 (一) 05:01 (UTC)回复

上海地鐵照片

User:Eti15TrSf不斷以較差照片取代我及其他編者拍得較好照片,我已換回部分8號線及9號線車站照片,見松江新城站[11]徐家汇站[12]马当路站[13]杨高中路站[14]中华艺术宫站[15],特此通知,如果認為我不應換回這幾個車站照片,歡迎討論。如Eti15TrSf未經討論再次以其他照片取代這些照片,將再次提報Eti15TrSf破壞。—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16日 (二) 14:41 (UTC)回复

由於User:Eti15TrSf仍拒絕參與討論,繼續無故移除我及其他編者拍得較好照片,已提報破壞[16]。—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16日 (二) 16:40 (UTC)回复

您说您的照片更好,但是您仍然没有提供理由。您还可以删除照片的日期。在没有提供原因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编辑具有破坏性。Eti15TrSf留言2021年3月16日 (二) 17:23 (UTC)回复

個人認為用戶Eti15TrSf修改後的圖片較差,欠缺廣角空間感。--Wpcpey留言2021年3月16日 (二) 23:27 (UTC)回复

既然有其他編者認為Eti15TrSf修改後的圖片較差,因此我已回退Eti15TrSf在松江新城站徐家汇站马当路站杨高中路站中华艺术宫站的有關更改。—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17日 (三) 15:49 (UTC)回复

@Baycrest如果Eti15TrSf仍然堅持不聽取其他編輯意見並無理回退的話,這可構成製造編輯戰之嫌。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20日 (六) 14:56 (UTC)回复

感謝DarkWizard21,如果Eti15TrSf仍然無理回退,只好把個案提交至此討論應對方法了。—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0日 (六) 17:01 (UTC)回复
我剛編輯好條目,User:Eti15TrSf立即移除我的照片,見徐家汇站[17]上海火车站站[18]人民广场站 (上海市)[19]上海南站站[20]漕宝路站[21],Eti15TrSf完全是在霸佔上海地鐵條目,請大家討論該如何是好?—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0日 (六) 17:54 (UTC)回复
我可以使用Baycrest的照片。但是删除日期具有破坏性。我知道下面有一个讨论、但是暂时不应该删除日期。Eti15TrSf留言2021年3月20日 (六) 18:53 (UTC)回复
已按Eti15TrSf的意見回退Eti15TrSf移除圖片的相關修改。未有共識前,已被知會的人不應再於條目內加入日期,否則視為不尊重共識。—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1日 (日) 17:13 (UTC)回复

Eti15TrSf不尊重共識繼續加入日期,也不願討論,霸佔上海地鐵條目,多次回退我的修改,移除歷史圖片,見南京西路站[22]曹杨路站[23]徐家汇站[24]镇坪路站[25]。—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3日 (二) 17:03 (UTC)回复

(1)明顯較好,(2)模糊,角度欠佳,應選用(1)。—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6日 (二) 05:10 (UTC)回复

  • 說明:此投票與[26]有關,請鐵路同好能以其專業票選用照片作共識。—Outlookxp留言

(1)明顯較好,(2)角度欠佳,只有一邊站台,應選用(1)。站廳照片兩張都不好,但(3)沒有明顯被擋情況,因此較佳。—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6日 (二) 05:10 (UTC)回复

The photos of N509FZ and SCJiang are clearly better. They show the platform in a more straight angle. The angling of Baycrest's photos are terrible and weird. Also Baycrest has a serious attitude problem. If we don't listen to Baycrest's way he will moan and whine unless we listen to his way. I have faced enough harassment from this keyboard warrior who thinks he is always right and his photos are the best in the world when they clearly are not. Baycrest has taken too much of my time and energy and in addition he has falsely reported me many times. I have faced enough stress dealing with this user and he has reached my limit. Because of this I will be taking a break. I was working on adding references to Shanghai Metro stations but that is not happening soon after being attacked by Baycrest so many times. Have a nice evening. Eti15TrSf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7:32 (UTC)回复

infobox應選用最有代表性照片,(1)明顯更適合,因為拍攝的角度較廣,拍出車站特色,(2)只有一邊站台,未能拍出車站特色,也不能讓讀者得知這是一個島式站台結構,可以作為補充圖片,但不宜選為主要圖片。說到harassment應該是你向我作出harassment行為,動不動就立即回退不作解釋,還指我及其他編者破壞。其他編者也已經指出你不當之處了[27]。—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6日 (二) 17:01 (UTC)回复

中华艺术宫站照片

Eti15TrSf在[28]提到中华艺术宫站的修改[29],(1)能看到站台全貌,明顯較佳,(2)拍得非常差,未能看到站台全貌,明顯不能採用。—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7日 (三) 16:49 (UTC)回复

杨高中路站照片

Eti15TrSf在[30]提到杨高中路站的修改[31],(1)雖未能看到站台全貌,但這樣的拍攝方式一直為其他編者所用,當然最好是可以同時看到兩邊站台,(2)雖能看到兩邊站台,但拍得非常差,連車站名稱也幾乎不可見。要特別指出,(1)是2019年照片,(2)是2015年照片,一直提倡用新照片的Eti15TrSf在本例一反常態不選用新照片,反而選用舊照片,令我感到他只是純粹不喜歡我的照片。—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7日 (三) 16:49 (UTC)回复

马当路站照片

Eti15TrSf在[32]提到马当路站的修改[33],(1)能看到側式站台全貌,明顯較佳,可是被Eti15TrSf移除而沒有在條目展示(2)只拍到站台一部分,沒有前者為佳。—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7日 (三) 16:49 (UTC)回复

徐家汇站照片

Eti15TrSf在[34]提到徐家汇站的修改[35],(1)是9號線站台,能看到站台全貌,明顯較佳,(2)是1號線站台,只拍到站台一部分,角度也欠佳。要特別指出,(1)是2017年照片,(2)是2016年照片,一直提倡用新照片的Eti15TrSf在本例也一反常態不選用新照片,反而選用舊照片,令我感到他只是純粹不喜歡我的照片。—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7日 (三) 16:49 (UTC)回复

松江新城站照片

Eti15TrSf在[36]提到松江新城站的修改[37],(1)能看到站台全貌,明顯較佳,(2)拍得非常差,未能看到站台全貌,明顯不能採用。—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7日 (三) 16:49 (UTC)回复

輕鐵站infobox照

@Baycrest@Wpcpey最近owennson在部分輕鐵站條目更新infobox照,但本人一看見他的作品,我可無語…(詳見其編輯歷史。)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22日 (一) 16:45 (UTC)回复

Owennson的照片絕大部分都拍得非常差,還以為自己是拍攝專家,指導其他編者聽從他的意見拍攝,由於在維基要保持文明,暫時也想不到合適詞語形容了。—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2日 (一) 16:57 (UTC)回复
而且他經常找借口,別人給予他意見,他卻不願意謙虛聽取,仍然繼續反駁他人。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22日 (一) 17:04 (UTC)回复
對於拍攝差劣的照片,請大家勇於回退。—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2日 (一) 17:08 (UTC)回复
我不介意你們回退我的照片。但請你們親自去拍個比我更好的吧,好心你們。為甚麼我說這麼久你們完全不做?連Qwer132477都做比你們更以身作則。你們的動身意願不會連我都不如吧。你們以為我很想去拍照嗎?拍照又不是免費的,還要被你們臭罵。--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2日 (一) 17:10 (UTC)回复
不要為更新而更新。都過了這麼久沒人更新照片,有何必要如此心急以拍攝差劣及代表性不足照片取代拍攝較佳及更有代表性照片呢?—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2日 (一) 17:30 (UTC)回复
如果我的劣照能倒迫攝影專家親赴現場拍攝比我更好的新照片,我想我的照片已經值得,目標已達。看看File:Hung Hom Station 2021 03 part2.jpg,怎麼說都是受了我拍紅磡站的影響才出現的吧。我希望做到的也就是這樣的效果,專家因為受不了我的劣照自己去更新好照片。沒錯,一定程度上我是故意這麼做的。--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2日 (一) 22:53 (UTC)回复
除了Owennson,還有一個比他態度更差劣的編者Eti15TrSf,他不斷在上海地鐵車站條目以拍攝較差的照片替換我沒有問題的照片,還不願與人討論及暫停有爭議修改。我已拍攝了除最近開通的車站其他所有車站,因為他這樣排斥我的照片,我認為已不再需要上傳這些照片到維基百科了。—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2日 (一) 17:30 (UTC)回复

其實不應只針對Owennson,近期用戶@‎姒姓賢寧也更換了拍攝質素比Owennson更差的圖片。用戶以欄河上了油而回退。反映了部分維基人眼中不追求有好的圖片拍攝水平。--Wpcpey留言2021年3月22日 (一) 23:46 (UTC)回复

我覺得先量後質是常態吧,維基百科哪有條目一開始就是如今這麼好的?一開始就全是垃圾,經過後人不斷補充、完善才達到如今的狀態。而輕鐵等香港非熱門條目,和2010年時的狀態幾乎一模一樣,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我的做法如果令大家重視輕鐵站並更新照片的話,那麼我就成功了。然而上個月我拍完屯門輕鐵起已一個多月,仍沒有甚麼專家拍攝輕鐵站。可見這些人不少都是只說不做之人。--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3日 (二) 00:09 (UTC)回复
對於@‎Wpcpey評論我的作品,真的是無言以對,如果你認為我的拍攝角度不夠好,請你自己親自到鐵路站自行拍攝,還有你的行為極之霸道,我為了拍攝美樂站而找了不同的角度,還有拍攝當日湖翠路的車流量實在太多,根本就無法找到一個好的時機拍到好的版本。--賢寧留言2021年3月23日 (一) 08:27 (UTC)回复
所以我已經代替了你拍攝的圖片。如果自己知道拍攝不好,可以不上載/不放在條目內。而大多的輕鐵站空間不大,不需要這麼多圖片。--Wpcpey留言2021年3月23日 (二) 10:59 (UTC)回复
User:姒姓賢寧,從上面我的待遇你也可以看到,他們是不會聽你這番解釋的。我也很討厭這種只說不做居高臨下指責別人的人,讓我感覺我從頭到尾只是在逢迎別人的審美觀,搞得我像乞丐一樣乞求別人認同我的照片似的,但目前毫無辦法。有人還叫囂着獻醜不如藏拙呢。真要這麼說就別編輯維基百科了,當甚麼新手,當甚麼IP編輯者,「獻醜不如藏拙」呢。真是老頑固。--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3日 (二) 10:33 (UTC)回复

@Baycrest@Wpcpey我覺得Owennson最沒有資格說人家老頑固。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23日 (二) 13:08 (UTC)回复

隨便你們怎麼說吧,反正你們唯一能做的也就是這樣了。指指點點的人請以身作則,拍張好照片出來取代我的劣照,讓我服氣。看看DarkWizard連一張照片也從沒上載過上commons卻在這裡呱呱嘈罵我拍得多垃圾,真是無言。若果那些罵我的人真的有心為維基貢獻,光這裡已經有成千上萬張缺圖極待他們拍攝,故意對此視而不見,證明那些罵我的人,連動身都不動,還不如我。--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3日 (二) 13:37 (UTC)回复
@‎Wpcpey我會選擇更好的文件進行上載,還有我不是什麼「近期用戶」,請不要這樣稱呼我,我在2016年5月11日已加入維基百科,根本就談不上什麼「近期用戶」--賢寧留言2021年3月23日 (一) 14:14 (UTC)回复

看來DarkWizard21說Owennson像丁蟹真的形容得好,自己故意把照片拍得差一些,然後希望其他人受不了他的劣照而去更新,這種邏輯就跟寫條目故意寫得爛一些,然後希望其他人受不了而大幅改寫條目,事後反指自己才是促成好條目的人一樣。先量後質是正確,一開始條目沒有圖片,任何人能提供圖片,那怕拍得比較差也是可以接受,有圖總比沒圖好。當條目已有圖片,再新增圖片就應考慮一下質量了,如果一主題已拍了大量圖片,對質量要求就相應更高,這才是先量後質。好的照片早已上傳用於條目,只是有些人(特別是Eti15TrSf)不斷以拍得差的照片取代別人拍得好的照片,當然不會在條目看到好照片。Owennson缺圖及舊圖補充計劃,目前有北京地鐵、天津地鐵、上海地鐵、及港鐵,其中上海地鐵我幾乎所有車站都已拍過,天津地鐵早期線路我也拍了不少,但是Eti15TrSf不喜歡我的照片,那麼我就不上傳維基了。

姒姓賢寧的照片有好有差,我選了幾張,大家來看看。美樂站version1可以用於條目嗎?美樂站version2就正常得多,是可以用的照片。全景圖也有一個對比。大致看過姒姓賢寧的照片[38],姒姓賢寧其實是有能力拍攝好的照片,建議拍攝時多加留意,盡量上傳比較好的照片,那麼就不會有這麼大爭議,自己也不用因為拍得不好而需對同一主題重覆拍攝了。—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3日 (二) 16:26 (UTC)回复

User:Baycrest,但是我看Darkwizard21的態度更像是寧缺毋濫,如果拍照拍得差,寧可沒有照片。這就不是先量後質了。這樣是十分打擊新手的,更令人覺得WP:勇於更新頁面形同虛設。另外輕鐵站除了大棠路以外全都是一式一樣,一點特色都沒有,要將車站特色反映在Infobox內,實屬強人所難。輕鐵月台照的解決辦法還算簡單,分拆月台照到結構部分即可,反正重鐵站都這樣。--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3日 (二) 16:50 (UTC)回复
你說輕鐵站一點特色都沒有只是你拍不好吧,你去看看舊照片如何拍吧。Darkwizard21十分正確,條目本身已有照片,新照片拍得差,寧可沒有,你自己的缺圖及舊圖補充計劃也可指明該站缺圖,這比指明該站需更好圖片更有號召力。現在每人都有相機的年代,如果連相機也拿不穩,最基本的拍攝技巧也沒有,請先好好學習如何能拍一張正常的照片。維基在這方面已算是很開放了,門檻已十分低,有些網站如要上傳照片,是需要通過考核呢。—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3日 (二) 17:16 (UTC)回复
基本上在天水圍和元朗輕鐵拍完後,香港鐵路的部分我要更新的都更新完了,除了昂坪360。以後就不會再這樣大規模的更換了。哦對了,還有部份車站的升降機也缺圖,我接下來看看也處理一下,數量不多不用趕。像香港大學站屈地街出口升降機和朗屏站宏樂街升降機本來也是連圖都沒有的。沒圖都還要寧缺毋濫就過份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3日 (二) 17:39 (UTC)回复
@‎Baycrest我看到Owennson的圖片就終於明白為何要回退他的編輯了,因為他一些輕鐵月台的圖片如果不看圖片名稱的話根本就分不清那一個站。還有上述我所拍的四張圖片,其中比較差的圖片,我也開始在commons上刪除,謝謝對我的評審,我會繼續努力,務求拍一些較好的作品來上載。--鄧武賢寧留言2021年3月23日 (一) 00:28 (UTC)回复
@‎Baycrest「姒姓賢寧拍得差的全景圖」即兆禧苑海翠花園的那張因拍攝當日天色欠佳,還有是在家拍的,當然效果會比較差,經過其他編者移除此圖之後已經沒有再使用。--鄧武賢寧留言2021年3月23日 (一) 00:35 (UTC)回复

User:Owennson的照片有什么不好的?我刚刚看了他们全部。我也阅读了整个主题。没有给出一个单一的原因。在我看来,你们所有人都在攻击Owennson。无缘无故,你只是说他的照片不好。我建议您停止攻击他。Eti15TrSf留言2021年3月23日 (二) 21:35 (UTC)回复

自從2020年以後,橫跨鐵路和幹線公路的天橋幾乎全都裝上了鐵絲網,這也意味著舊的照片很有可能再也無法複製了。我沒有用到條目內的蝴蝶站就是因此無法在同一條天橋上再拍攝被迫移位,之後就放棄了在天橋上拍車站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4日 (三) 00:10 (UTC)回复
@Owennson如果行人天桥被挡住,则无需从那里拍照。从平台级别拍摄照片是可以的。Eti15TrSf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03:30 (UTC)回复

@‎Baycrest@‎Eti15TrSfOwennson的照片呆板乏味,亮度和拍攝角度並相當僵硬,這就是原因;另外如果Eti15TrSf替Owennson辯護的理由只是為了針對個別用戶的話,這做法也相當幼稚。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02:28 (UTC)回复

照片的亮度和角度都很好。平台上没有多少人。该平台很容易看到。DarkWizard21的理由不好。我认为没有理由不使用Owennson的照片。这是Darkwizard21针对Owennson的另一个例子。Eti15TrSf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03:28 (UTC)回复

如果你能夠掌握到重點的話,隨你繼續為他辯護。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04:40 (UTC)回复

你说的没道理。Eti15TrSf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06:04 (UTC)回复
但亦不代表你那些不是不合理。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07:47 (UTC)回复
算了,我不再在這個問題糾纏了。其實我是給自己下達了一個自己的任務,必須在兩天之內把68個輕鐵站全部拍完。如此趕急的情況當然不可能拍得到好照片。其實就是心態問題。這樣其實也加大了我工作量。我決定了,以後採用沒壞不修和存在即合理的心態來對待照片。但是已經換了的圖片,還是請有能之人再去拍一遍吧。--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4日 (三) 09:17 (UTC)回复

Owennson那幾張輕鐵圖片主要問題都是只側重一邊月台,忽略了另一邊月台,所以看起來只是展示了一邊月台,也就比較呆板乏味了。另外,在陰天拍戶外月台照片,好處是不會因角度不好出現背光(向太陽方向拍攝)問題,但壞處是光線容易不足,拍出來的照片色調容易灰暗,之前Owennson拍紅磡站外觀總是拍不好,就是因為拍的時間不對導致光線不足。Eti15TrSf請給出有說服力的理由,不要只說人家沒道理、針對。其實沒壞的確不用修,維基還有很多車站條目需要維護和圖片,為何總要隔一些時間去更新根本沒有更新必要的車站呢?任何人能拍攝更好照片,這是非常歡迎的,因為這能改善條目,但沒有質量提升、甚至更新完比之前更差,這就完全沒有必要了。慢工出細貨,我以前拍攝港鐵和輕鐵車站,也是分很多次才完成的。

@‎姒姓賢寧你的照片就算一開始拍得不好也不要緊,我也是一開始拍得差的,拍得差就去學習其他人如何拍,就算現在我也不敢說自己拍得好,只要一看Commons特色圖片和其他網站的專業照片就知道距離所在。如果你有照片方面的問題,可以在香港維基人佈告板或者我的對話頁留言。兆禧苑與海翠花園全景圖既然是在家拍,應該很容易就可以再拍一張更好的,其他區內地方也歡迎拍攝上傳,建議盡量增加照片、而不是取代別人照片,這樣就可減少爭議,讀者也可以看到更多圖片。那幾張想要刪除的圖片因為格式錯誤無法刪除,我會替你修正格式。—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4日 (三) 16:27 (UTC)回复

Commons已刪除港鐵標誌

不個別知會了,在此通知大家,Commons已刪除港鐵標誌及部分帶有港鐵標誌照片。詳情可參閱Commons提刪頁。如有反對意見,可要求覆核。請有關編者留意,避免上傳帶有港鐵標誌照片,以免因版權問題被提刪。—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2日 (一) 17:01 (UTC)回复

User:Foamposite,如果拍攝帶有港鐵標誌的圖片會違反版權,應否繼續?不過我對此表示相當質疑(無數並非我拍的照片都有)。--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2日 (一) 17:16 (UTC)回复
事隔多日仍然未有用戶在這裡本地重新上載logo,也沒有人要求覆核。--Wpcpey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5:04 (UTC)回复
我認為按香港版權條例,港鐵標誌很可能超越原創性門檻而獲得版權,因此不能上傳至Commons。帶有港鐵標誌的圖片,視乎拍攝方法,如果港鐵標誌是照片主體,就應該刪除,否則可嘗試以de minimis為理由要求保留。我已在Commons提出覆核申請,如有保留理據,請及早提出。—Baycrest (作客) 2021年3月25日 (四) 14:36 (UTC)回复
已上传File:MTR_Logo_with_text.png--Tim Wu留言2021年3月26日 (五) 06:43 (UTC)回复
版權方面的問題,在這裡@Wcam。像拍攝建築物外牆/車站出口的地鐵標誌算不算侵犯版權?希望專家能給予解答。--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26日 (五) 10:01 (UTC)回复
同意Baycrest上方的意见,拍摄照片不应以标志为主体,或将照片中的标志部分单独剪裁成新图片,否则违反c:COM:DM规定。--Wcam留言2021年3月26日 (五) 13:05 (UTC)回复
@Wcam前者应该户外没事吧,毕竟有c:COM:FOP HK的说。--Liuxinyu970226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23:27 (UTC)回复

新照片

@Baycrest@Wpcpey這些是@Qwer132477最新拍的infobox照,你認為如何?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3:19 (UTC)回复

Mei Foo Station 2021 03 part1.jpg主體是美孚站、美孚新邨、還是呈祥道?即使算上Mei Foo Station exterior 20201221.jpgFile:MTR MEF (10).JPG,也都拍不出車站特色,寧可選用月台照片好了。Lai King Station 2021 03 part1.jpg也有同樣問題,主體太小,公路佔照片比例竟比車站多。我認為這兩張都不是infobox合適照片。—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5日 (一) 17:39 (UTC)回复

@Qwer132477一直存在著不擅長掌握重點的問題,這我可無話好說。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3:26 (UTC)回复

User:DarkWizard21User:BaycrestUser:Wpcpey,強烈建議把這些討論那些照片比較適合的討論留到該條目的討論頁。這種雞毛蒜皮的事不值得在VPD討論,還要佔用空間,無法存檔。--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4月6日 (二) 08:49 (UTC)回复
上面也主要是Owennson你用比較圖片的方式提出討論,現在又說不值得在此討論。眾所周知條目討論頁關注的人少,要是有人不認同共識,最後也要在互相客棧再發起討論,倒不如一開始在互相客棧討論。如果不是Eti15TrSf不同意及多次回退我的編輯,我也不想每個條目開一分段討論呢。—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6日 (二) 17:01 (UTC)回复
User:BaycrestUser:WpcpeyUser:DarkWizard21,其實在Infobox用Template:Photomontage就好了,甚至可以一口氣放7張圖片,跟那些城市照片一樣了。莫斯科中央環線更已經比我想到更早實行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4月7日 (三) 00:24 (UTC)回复
這樣還是太瑣碎,且容易讓條目傾向愛好者內容。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2:30 (UTC)回复
我暫不反對在大型車站infobox使用Template:Photomontage多放幾張圖片,但需要與其他編者討論,看看他們意見如何。除了Photomontage,也可以另開一段放置圖片。其實維基條目版面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利用,只要不影響版面編排,應該可以多放一些圖片,做到圖文並茂,那麼大家也有更多機會放置自己拍攝的照片,讀者也可看到更多不同角度圖片了。—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7日 (三) 16:21 (UTC)回复

為何某些編者執意將聯合聲明列作香港的「憲制文件」?這又有甚麼證據支持?

別自欺欺人了,根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當中沒有聯合聲明。--161.81.212.252留言2021年3月11日 (四) 20:59 (UTC)回复

  • 這份文件充其量只能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聯合聲明有憲制地位,英國政府明顯認為聲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政策有約束力。--PastorPsy326留言2021年3月12日 (五) 09:22 (UTC)回复
    • 笑了,現在英國能控制香港嗎?「憲制文件」當然是誰控制香港誰說了算。現實是聯合聲明在香港不被視為「憲制文件」,你們就別再誤導讀者了。這個香港政治模板應該反映現實情況,而不是你們心中的理想。--161.81.157.196留言2021年3月12日 (五) 16:54 (UTC)回复
      憲制文件」當然是誰控制香港誰說了算[來源請求] 不對,是按照可靠來源說的算--葉又嘉留言2021年3月12日 (五) 17:29 (UTC)回复
      • 觉得不是按照可靠来源而是得按照香港实际法律条文吧。这是事实性内容不是观点。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又称宪章或宪制文件、基本法。香港法律中有无明文称《中英联合声明》为宪法或以此建立香港法律?就好比《英爱条约》,它造成了爱尔兰内战但它依旧不是爱尔兰的宪法或「憲制文件」--MINQI留言2021年3月12日 (五) 17:55 (UTC)回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明確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這是可靠来源也同時是香港法律的一部分。

          根據宪法第三十一条,「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既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決定不把联合声明視為宪制基础,你們是不能把聯合声明列為「憲制文件」,誤導讀者

          事實上,終審法院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一案的判案書第310段裏明確指出:「香港特區的法院採用普通法的方法解釋《基本法》,試圖根據《基本法》條文的文意和目的確立條文中的字詞的意思。按照這種方法,像《聯合聲明》和 “1990年的說明” 等 “公布前” 的文件,都可被接納為解釋的補助文件,因為它們都是可闡明《基本法》或其特定條文的文意或目的的外部資料。不過,只有在《基本法》的字詞的意思含糊不清和可合理地作出多過一項解釋的情況下,它們才會被用作輔助文件。」

          聯合聲明的作用是在特定情況下協助法庭解釋基本法的輔助文件,聯合聲明不具備基本法的地位,更不能視為「憲制文件」。你們不要再誤導讀者了。--161.81.157.196留言2021年3月12日 (五) 19:41 (UTC)回复
應該查詢一下「國際條約」的地位。例如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國際條約位階至少等同於法律。《中英聯合聲明》,是約定什麼合意條件下,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且登記在聯合國。無論依據國際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或香港基本法下的法制,《中英聯合聲明》絕對不會是「歷史文件」。Wetrace歡迎參與人權專題 2021年3月14日 (日) 05:00 (UTC)回复
“历史文件”之说就是媒体想“搞个大新闻”,上方讨论提过,中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对此未予承认。--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14日 (日) 05:29 (UTC)回复
不是「歷史文件」不代表是「憲制文件」。类似《英爱条约》、《贝尔法斯特协议》。--MINQI留言2021年3月14日 (日) 09:27 (UTC)回复
你們誤會了,我是在談模板:香港政治的問題。--温大善人留言温大善人talk)在本主題以外只有很少或沒有編輯 2021年3月14日 (日) 20:20 (UTC)回复
好吧,搞错针对条目了。不过《中英联合声明》条目也得储存,以后肯定还会有类似争议的。个人意见还是那个:《中英联合声明》不是「憲制文件」,因为香港实际法律条文没有明文称《中英联合声明》为宪法或以此建立香港法律。类似《英爱条约》、《贝尔法斯特协议》不是爱尔兰「憲制文件」或“宪法”一样。--MINQI留言2021年3月14日 (日) 21:24 (UTC)回复
法院並不會以聯合聲明來審查一部法律是否違憲,只是視其為輔助文件,並不是「憲制文件」,上方有人提到「是按照可靠來源說的算」,那麼請加入相關一項的編者提供明確稱聯合聲明是「憲制文件」、「憲制性文件」、「憲制性法律」等的可靠來源。而且這裏沒有在講它是不是「歷史文件」,不是「歷史文件」的文件多的很,但他們都不是「憲制文件」;屬於「歷史文件」的英皇制誥亦是曾經的「憲制文件」。--【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1年3月20日 (六) 18:16 (UTC)回复
  • (*)提醒:請注意不同地區法律體系的差異。可以說「憲制」在大陸和香港的語義有顯著分別。對「香港憲制」的理解,可能可以參照英國憲法的理解。中文條目憲法與英文條目en:Constitution有巨大分歧。中文條目中,反覆暗示憲制文件是一兩部法律,而英文條目中則稱憲制文件是 "an aggregate of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r established precedents that [...]"。此模板中的「憲制文件」,實際上定義較為模糊。而《聯合聲明》等文件是否在此範疇之內,是一個無法爭論出結果的學術問題,建議直接恢復到最早的版本。有一些法律研究者認為香港的「憲制性法律文件」還包裹相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人大釋法等文件。[1]在一些著作中(如[2])便展示了不同的觀點。第十七章(J. Chan and C.L. Lim)認為香港采成文憲法,而《基本法》便是該成文憲法。但在第十六章(D. Panditaratne)宣稱ICCPR和《基本法》同為憲法權利的來源,而HKBORO是前者在香港的施行方案。大多數法律著作都認同中英聯合聲明、ICCPR及HKBORO同為對憲制有作用的法律。——Yangwenbo99 2021年3月26日 (五) 08:39 (UTC)回复
    另外,T:存在爭議似乎不適用於本問題。這是法律學者的爭議,而此模板是用於標註維基百科編輯之間的爭議。——Yangwenbo99 2021年3月26日 (五) 08:53 (UTC)回复

参考資料

  1. ^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基本法實施研究計劃 (编).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及相關憲制性法律文件. 
  2. ^ Johannes Chan SC and C.L. Lim (编). Law of the Hong Kong Constitution. 

(二度)探討NHK條目的命名

我直接承上次討論好了。我重新看過上次的討論,我留意到NHK條目最一開始的用名是“日本放送協會”,我認為當初執行移動或頁面歷史合併的管理員對條目合併後的用名的選定並不符合命名常規的要求(WP:命名常规:“選擇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所採用並符合本方針的標題作為條目的主要命名方式”;“日本廣播協會”並非常用名稱,然而“日本放送協會”屬於常用名稱),因此我想請該管理員(應該是Iokseng;如判定錯誤,請ping正確的管理員)解釋當初選定並不符合命名常規的要求的名稱作為條目用名的理由。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1日 (日) 08:21 (UTC)回复

我的观点是“日本广播协会”在中国大陆更常用,因为“放送”在中国大陆无使用率、视作日文,而其他地区未作规范使原文“放送”更流行。根据先前讨论,官网使用“日本广播协会”,符合名从主人。按百度学术搜索结果,"日本广播协会" 日本广播协会960条结果,"日本放送协会" 日本放送协会377条结果。故此,依照名从主人+一个地区常用原则命名“日本广播协会”并无不妥,其他地区不常用用地区词转换就可以。名称是“日本放送协会”再作地区词转换我也不介意,只是这样也许违背方针。WP:名从主人也提到未有共识的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10:23 (UTC)回复
WP:名从主人其實是强度過强,既然可以地区词转换,一開始就沒需要移動頁面。不知道提議修改WP:名从主人是否可行。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1日 (日) 10:26 (UTC)回复
一例过少,不要为了特定目的而擅动方针。如果说明“放送”也是中文、在中文地区也普遍常用,或可移回。比如要求中文的场合下使用的名称。--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11:06 (UTC)回复
@YFdyh000剛好遇到另一個例子:馬來西亞-北韓關係(見Talk:馬來西亞-北韓關係)。如果把這例子也牽涉進去的話,WP:名從主人就會變成違反WP:地區詞破壞的方針條文了。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1日 (日) 11:26 (UTC)回复
另外,引述一下Talk:日本广播协会#日本廣播協會克勞棣的原話:“經查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放送」已成為臺灣閩南語的外來語,是臺語的一部份,而且它不是直接沿用日文發音hōsō,而是用臺語唸「放送」這兩個漢字---hòng-sàng(就如同臺北現在在臺語不念Taihoku,而是Tâi-pak),所以至少在臺灣閩南語裡,「放送」不只是日文,也是中文吧?”臺語應該屬於(廣義上的)中文,因此如果真的要説「放送」也是中文、在中文地區也普遍常用的話,之前就已經證明過了。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1日 (日) 11:29 (UTC)回复
中文维基百科应该使用现代标准汉语才对,台语是方言,不是标准书面语,所以证明力不足。公司注册信息、新闻报道等证明力更强,但其他人是否认可我不清楚。--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11:51 (UTC)回复
在中国大陆的视频网站(如bilibili)中有关于“放送文化”的视频(不仅仅局限于日本的电视节目片段,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等地方的电视节目片段也使用“放送文化”作为标题的一部分),不知这是否可以证明“放送”这个词在汉语中也有使用?--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17:24 (UTC)回复
用户生成内容不是可靠来源,证明力欠佳。以及如上所述,我不确定其他人接受这样证明。--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18:41 (UTC)回复
國家教育研究院(日本放送協會)[39]、央視(日本广播协会也有日本放送協會,更有只念NHK)[40],話說放送事故也是常用詞會。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3月21日 (日) 23:40 (UTC)回复
@YFdyh0002021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KBS签署合作协议的时候《新闻联播》的报道对KBS的称呼是“韩国放送公社”。具体可见2021年2月22日新闻联播的国内联播快讯。--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3月22日 (一) 19:55 (UTC)回复
@YFdyh000這裏我可能沒辦法同意你的說法。在香港中文語境之下,部分的英文用詞會直接挪為粵語所用(無論是否轉音),然後直接當成中文書面語(具體的例子有「巴士」、「的士」、「士巴拿」、「咪」等)。就中文維基百科現時的狀態來說,這狀況是獲得容許的,然而粵語並非(狹義上的)「現代標準漢語」。因此,臺語既然與粵語同為(廣義上的)中文,應該具有可與粵語類比的地位,否則我極為懷疑本站香港繁體和澳門繁體的可操作性。另見上。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1日 (日) 23:59 (UTC)回复
用名問題暫且不提,這種更改用名的同時把標題字體也換了的行為是否違反規則?--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3月22日 (一) 10:40 (UTC)回复
1. 名从主人本就规范条目名。2. 您说语言变体?好像名称中混用变体反而会不好,容易转换出错。--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2日 (一) 10:59 (UTC)回复
「放送」和「廣播」並不構成繁簡轉換的關係。而且如同之前的意見,NHK香港支局也有使用「放送」一詞。因此以用詞為由將字體從繁體改為簡體缺乏足夠依據。而且「好像」也缺乏說服力。如果該用戶移動為「日本廣播協會歷史」,我對此並無意見。但改用詞的同時把字體也改了,就有越矩觀感。--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3月22日 (一) 11:04 (UTC)回复
我不会介意变体更动,您可以问一下对方或直接改回。我想原因是很多用户没有简繁皆通的能力,机器转换则有异体字风险。正因为不是简繁关系,更改才有操作上的合理性。如果用户改成“日本广播協會歷史”,一是会难看、不统一,二是有些情况下地区词匹配可能失败。--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2日 (一) 11:22 (UTC)回复
在下的一些意見被Sanmosa君引用了,但因為從昨天清晨到剛才(東八區時間)有一些原因使我不能登入留言,所以直到現在我才能回復,抱歉!有兩點我要聲明
  1. 當初我只是路過順道基於我知道的事實發表一些意見,我並不在意此條目在「臺灣正體」以外的閱覽模式下用什麼標題(但這不代表我堅持臺灣正體模式就要用「放送」,而是要看後續的討論)。
  2. 我要補充當初的留言:......「放送」已成為臺灣閩南語的外來語,是臺語的一部份,就如同「浪漫、巴士、模特兒、麥克風」已成為中華民國國語的外來語,是中華民國國語的一部份。
以上。-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3月22日 (一) 15:39 (UTC)回复
我不涉及命名討論,單純回復上面對於我移動的疑問。當時是因為有用戶剪貼移動所以我合併了編輯歷史,至於對於名稱我並無意見。僅此回復。--Iokseng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0:05 (UTC)回复
@Suicasmo你上面提到NHK香港支局也有使用「放送」一詞,能不能給予來源?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6日 (五) 09:51 (UTC)回复
這份文件的第8頁,或許可以直接打電話給NHK香港求證。另外在中華民國總統府的網站使用的是日本放送協會。--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3月27日 (六) 01:00 (UTC)回复
@Patlabor Ingram見上留言首連結,NHK條目最一開始的用名是「日本放送協會」也是符合「名從主人」規定的名稱,因此我認為宜從「先到先得」規定恢復使用首個符合「名從主人」規定的名稱(即「日本放送協會」)。我將回退所有將「日本放送協會」用詞改為「日本廣播協會」的移動。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7日 (六) 13:27 (UTC)回复
已在Module:CGroup/TV設置轉換,中國大陸模式下顯示「日本廣播協會」,其他模式下顯示「日本放送協會」。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7日 (六) 13:55 (UTC)回复
咱电视上听到的都是“日本广播协会”。--东风留言2021年3月27日 (六) 14:06 (UTC)回复
(1)Sanmosa的说法没有来源支持:“這份文件的第8頁”未体现NHK在香港以“日本放送协会”为官方名称(地址部分为英文的NHK Hong Kong Bureau, RM1101B, 11/F, Hong Kong Arts Centre, 2 Harbour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Tel 852-2509-0238)。相反,其中国总局以及上海、广州支局皆体现“日本広播協会”之名称,与NHK在线中文官网上的表述相符。因此,Sanmosa该次反向移动的理由不成立。
[Suicasmo君只是给出了NHK香港支局的联系电话,并表示“或許可以直接打電話給NHK香港求證”。Sanmosa甚至都没认真看资料,就认为“據https://www.nhk.or.jp/bunken/book/regular/nenkan/pdf19/19_661.pdf第8頁,「日本放送協會」亦符合「名從主人」”(其实第八页根本没体现),并进行了破坏性源代码转换[41]纵使是地区词问题,也决不能对源代码进行此等破坏性转换,维基百科容许源代码繁简混搭,地区词问题应使用转换组解决。此处对Sanmosa的行为表示遗憾。
附:【资料说明】
(a)這份文件的第8頁”原始表述:
(b)NHK在线(NHK之中文官网)
(2)命名常规规定,“当一个事物的名称符合“名从主人”的惯例,但只在某一个或多个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而在其它的中文使用地区并不常用时,仍应当使用符合“名从主人”命名原则确立的名称,而不应当继续使用“时间优先”命名原则确立的首个常用名称。”且已证明官方名称日本广播协会在中国大陆为最常用及规范译名(即上引文述“只在某一个或多个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不论其他地区之地区词状况及本地翻译规范如何,根据方针,皆应采用日本广播协会之官方名称(具体“日本广播协会”六个字的用字繁简可另议,不论繁简我都没有意见)PATLABOR 英格拉姆Ingram Talk 2021年3月27日 (六) 17:09 (UTC)回复
@Suicasmo你重新檢查一下你給出來的來源。@Patlabor Ingram我暫時沒移回,但請注意地區詞轉換需繁簡完全一致方能生效,像「日本广播協會」這樣雜用繁簡的原始碼是不能正常轉換的,這也完全不是轉換組的處理範疇。WP:繁簡破壞也有指明「為了修正系統轉換錯誤或繁簡混雜造成的連結錯誤而將相應內容替換成繁(簡)體的行為不是破壞」。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7日 (六) 23:42 (UTC)回复
(:)回應:本人接受阁下的解释。本人收回先前对您的谴责发言。PATLABOR 英格拉姆Ingram Talk 2021年3月28日 (日) 16:03 (UTC)回复
@Patlabor Ingram既然您沒有意見,那作為移動者,理應將「日本广播协会历史」至少移動至「日本廣播協會歷史」。@Patlabor Ingram大陸使用「廣播」而香港、台灣使用「NHK」,本身就說明「日本廣播協會」不是使用於全中文世界的名稱。--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3月28日 (日) 05:00 (UTC)回复
[42][43][44],用日本文件來闡述台灣習慣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3月28日 (日) 05:21 (UTC)回复
閣下提供的這三個網頁都兼有「日本放送協會」與「NHK」,所以閣下是要說明臺灣常用「日本放送協會」還是常用「NHK」?還是不分軒輊?-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3月28日 (日) 07:03 (UTC)回复
回应@SuicasmoNHK的中文官网体现了该机构的官方中文译名“日本广播协会”。而NHK是该机构的官方英文缩写,这两者不冲突。
回应@Milkypine“台湾习惯”是地区词才需要讨论的问题,而地区词转换问题已经解决了。因此,拿出中华民国总统府或大学的来源没有意义。
这里讨论的主题是命名问题。
命名常规规定,“当一个事物的名称符合“名从主人”的惯例,但只在某一个或多个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而在其它的中文使用地区并不常用时,仍应当使用符合“名从主人”命名原则确立的名称,而不应当继续使用“时间优先”命名原则确立的首个常用名称。”且已证明官方名称日本广播协会在中国大陆为最常用及规范译名(即上引文述“只在某一个或多个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不论其他地区之地区词状况及本地翻译规范如何,根据方针,皆应采用日本广播协会之官方名称。
(简而言之,不论中国大陆习惯、台湾习惯、香港习惯各是什么,只要有一个地区的习惯与官方中文译名重合,条目命名时就应使用该官方中文译名。其他地区习惯通过地区词转换体现。条目命名与地区词转换是两个问题。)PATLABOR 英格拉姆Ingram Talk 2021年3月28日 (日) 16:03 (UTC)回复
但「日本放送協會」也是官方中文译名,這種情況下仍移動不就沒有道理? --Loving You Is A Losing Game 2021年3月29日 (一) 00:33 (UTC)回复
日本广播协会是NHK在其中文官网使用的名称以及在中国大陆注册时使用的名称,NHK并未在两岸三地使用“日本放送协会”作为注册名。故,“日本广播协会”应为该机构唯一的官方中文注册名。而“日本放送协会”则往往作为原文直译出现。
类似地,两岸三地也经常使用“BBC”之英文原文缩写指代该公司,但条目命名时应使用其官方中文译名“英国广播公司”。PATLABOR 英格拉姆Ingram Talk 2021年4月2日 (五) 08:59 (UTC)回复
我看NHK中文官方網站是寫日本廣播協會:NHK在線(NHK之中文官網)浪子魚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3:58 (UTC)回复

就亞洲週刊條目的爭議再度尋求社群協助

討論仍然在討論頁進行中[45],然而本人認為對方沒有誠意解決問題,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故再次尋求第三方協助。事情的起因是user:ES91213堅持在該條目加入以下涉及WP:BIASED及WP:假專家的問題的內容:【亞洲週刊還聲稱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被多次改寫,是綠營網軍惡意增加「負面評價」「扭曲事實」。希望網友一起「修正」中文維基百科。】經過一番討論後,ES91213建議將「綠營網軍」字眼改成「有人」:【亞洲週刊還聲稱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被多次改寫,是有人惡意增加「負面評價」「扭曲事實」。希望網友一起「修正」中文維基百科。 】因為他認為原本的爭議點就在於無法確定是否乃綠營網軍所為,也就是移除綠營網軍字眼,那相關爭議就不再存在。就此我諮詢了曾參與討論的用戶AegonINVICTUS的意見,在此貼上他的回覆:[46]

〖簡述一下我的意見:

  1. 亞洲週刊的信譽、驗證不等同於亞洲週刊臉書小編,所以這有WP:假專家的問題。
  2. 亞洲週刊臉書小編控訴了他人,但沒有提可供檢驗的證據,這很可能是陰謀論,最少也是不該被寫入的偏見。
  3. 雖然es91213意欲新增的段落看起來是陳述性文字,但實際上是把引用內容改寫為陳述性。我認為根據既定論點截取部分引文是不可取的,要把指控寫得清楚,將「綠營網軍」改為「有人」並不妥當。

在我的看法「還聲稱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被多次改寫,是綠營網軍惡意增加「負面評價」「扭曲事實」。希望網友一起「修正」中文維基百科」是為了去除亞洲週刊用字的偏激性,例如:「綠營輿論機器聽令運作,將一切異見抹成紅色,要世界只容下一種綠色」。但即使滿足了文字的中立性,這段內容最終的問題還是在觀點的中立性,也就是前述的第一點和第二點,它是偏激的觀點。

結論就是必須增加另一方觀點,否則沒辦法達到觀點的中立性。沒有觀點的中立性就不應該增加。〗

我建議按照AegonINVICTUS的結論來解決這個爭議,也就是在「另一方觀點」出現之前,ES91213的內容不得加進條目。--No1lovesu2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9:11 (UTC)回复

個人認爲該條目最大的問題是爭議部分多的不成比例,兩撥觀點開列了一大堆就跟菜市場吵架似的,應該稍加節錄。--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8日 (四) 14:16 (UTC)回复

新左營車站高鐵左營站合併

原提案

臺鐵新左營車站和高鐵左營站明明就在隔壁而已,且從外表來看根本是同一棟建築物,應該要合併成同一個條目,而距離上次討論已經相距三年了,所以再次提出討論。--Kevin765432留言) 2021年3月16日 (二) 17:31 (UTC) --Kevin765432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9:24 (UTC)回复

一直以來我都提倡非常接近的車站人併為一個條目,以不同段落顯示不同鐵路系統,像日本那些車站一樣,不過從來沒有人在乎。--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3月30日 (二) 04:10 (UTC)回复

我也很納悶,明明就是同一棟建築物硬要分成兩邊,三鐵共構就應該要合併成同一頁面,類似的還有高鐵台中站新烏日車站高鐵台中站 (台中捷運)三個條目,理因合併在一起。還有臺北車站台北車站 (桃園捷運)臺中車站臺中車站 (台中捷運)等等,都只是因為共站非共構,就把各個系統車站分開,同樣性質的東西就應該歸類在一起,明明就是一樣的東西還要分兩三個頁面,建議合併。Jason520395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4:44 (UTC)回复

個人覺得應該可以參考臺北車站板橋車站高雄車站等台灣共構鐵道車站的條目。同個站體的車站條目內容如果大同小異,其實可以合併成一個。假如要分開建立的話,有發現中國大陸的共構車站條目也是把火車站和地鐵分開建立條目(例如:武汉站武汉火车站 (武汉地铁)),或許可以參考這些條目內容怎麼撰寫。--Su Zhe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5:47 (UTC)回复

  • ( ✓ )同意:不同單位營運、不同系統、不同站體的「台鐵板橋站、捷運環狀線板橋站」也是寫在單一條目,「淡海輕軌紅樹林、台北捷運紅樹林站」、「桃園機場捷運三重站、北捷三重站」、「桃園機場捷運新北產業園區站、北捷新北產業園區站」也是如此,認為本站可比照上述幾項將各系統寫入同一頁面,亦便於民眾參閱。——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6:41 (UTC)回复
  • ( ✓ )同意:在同一地點且有相互連通、存依關係的車站應包括在同一條目內,假如單一營運者車站內容過長可再拆分為子條目。--Will74205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20:10 (UTC)回复
  • (*)提醒:重點在於站名主體不同,高鐵叫「左營」,台鐵叫「新左營」,而且還另有一個「左營」,用哪個名字都不對。再者,兩棟建築物雖然緊臨,但造型不同,而且各有其大門,方向相反,距離也甚遠,搭計程車必須講清楚,不然就得在那條長長的通道上多走一段路,說不定因此就錯過班次;此與台北車站、板橋車站的共構有相當大的差異。--Kolyma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20:09 (UTC)回复
@Kolyma六地藏站表示无语,京阪电铁六地藏离JR六地藏和地下铁六地藏得隔了一条河和好几个街,照样一个条目写完。--Liuxinyu970226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23:20 (UTC)回复
第一、不認同「站名(主體)相同」就硬湊在一起的法。第二、本議題「站名主體不同」。--Kolyma留言) 2021年3月30日 (二) 23:55 (UTC)--Kolyma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7:08 (UTC)回复
那個連通道並沒有很長阿,才走個4、5秒就沒了,而且臺鐵和高鐵的剪票口相距也沒有很遠,不可能就因此錯過班次。--Kevin765432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00:34 (UTC)回复
第一、如果只是單純在此兩站之間進錯站,已持有預購票的乘客平均至少要多走那整條連通道的二分之一,很好奇「一般人」如何在4、5秒之內走完?第二、許多乘客是現場購票(尤其是南下出差無法確定回程時間者),不能只考慮剪票進站而已;高鐵雖在連通道上設有購票櫃台,但規模甚小,尖峰時段會有麻煩。--Kolyma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7:08 (UTC)回复
第一、我指的連通道是指兩個車站中間的10公尺的區域(旁邊有放置物櫃),第二、搭車不是本來就要提早到達車站嗎,而且這個問題跟合併有什麼關係,條目裡是會寫要到2樓哪個位置買票嗎?還要提醒讀者尖峰時要提早到不然會有麻煩?--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8:21 (UTC)回复
不好意思,誤解了。我指的是連接兩棟建築物正面縱向(依製圖慣例指建築物長邊方向,此議題恰與鐵道平行)走廊的橫向長廊,您所指的連通道只是其中一小段。我原本發言的重點在於「站名主體不同」;後面的文字僅用於描述兩者並非「共構」,順便提一下所造成的不便(相較於真正共構的臺北車站)而已,因為後來找到有力文獻可證明並非「共構」,該等文字意義已經不大。為避免失焦,建議這部分就此打住。--Kolyma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19:51 (UTC)回复
突然想到如果你是在海軍左營基地搭計程車要去坐高鐵,司機一定會選擇去近的臺鐵大門下車不可能選繞一大圈到高鐵大門下車;同理從市區要搭臺鐵也不會到臺鐵大門,只會到高鐵大門或經過快速道路到兩站的共構停車場4樓接送區下車吧,那個共構停車場是建在臺鐵和高鐵的軌道上的;就是因為這兩站的驗票口都是設在正中間連通道旁,所以不管從哪一個門進來,到達驗票口都不會差太多時間。--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03:32 (UTC)回复
同前,為避免失焦,建議這部分就此打住。(我的經驗不太相同,稍後會在用戶頁回應。)--Kolyma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19:51 (UTC)回复

如果高鐵站名也叫「新左營」,問題就小很多;日本的「新大阪」就是這樣命名的。當然新幹線也是由JR營運,而台灣高鐵與台鐵是不同公司,才會各行其事。--Kolyma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20:29 (UTC)回复

再從民眾的生活用語來看,在台北地區攔計程車要去搭高鐵或台鐵,通常都會說要到「台北車站」;但在高雄地區該怎麼說呢?前面已經提過了,如果沒有「講清楚、說明白」,往往就會出錯。建議探討此一議題,不宜忽略讀者的實際生活體驗。--Kolyma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21:11 (UTC)回复

@Fcuk1203高鐵台中站與臺鐵新烏日車站確實是有一段距離,所以關於那兩站是否合併我保持(=)中立,但如同owennson說的,如果是非常接近的車站應該併為一個條目,因此我才會發起這個討論,還有其實高鐵左營站是沒經過討論就拆分出去的,且兩站的內容也差不多,高鐵左營站扣掉重複的內容,剩下的條目並不長。--Kevin765432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2:39 (UTC)回复
我不認為不同系統、不同單位又「不同站體」就該分開編寫,「台鐵板橋站、捷運環狀線板橋站」、「淡海輕軌紅樹林、台北捷運紅樹林站」、「桃園機場捷運三重站、北捷三重站」、「桃園機場捷運新北產業園區站、北捷新北產業園區站」都是不同系統、不同單位又「不同站體」,這些也都沒有拆分開來編寫。因此認為本站也應該合併條目----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9:05 (UTC)回复
@Alexwikix君:我不能斷言您說的這些例子是「紅燈」,但如果它們是「紅燈」的話,您的思維就是標準的跟著闖紅燈。也許您應該合併的結論是對的,但您的理由不對。別的條目這樣寫,所以本條目也可以這樣寫,這種「跟著闖紅燈」的理由是不被維基建議的。-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4月2日 (五) 01:46 (UTC)回复
這個理由我覺得也不成立,因為台鐵站和高鐵站僅一牆之隔,不論計程車司機載乘客到那一側都可以搭台鐵或高鐵,這也加深了新左營和高鐵左營站其實是同一座鐵路車站的理由。--Will74205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18:27 (UTC)回复

新左營車站高鐵左營站是「共站」而非「共構」,且建築物「各自興建」

上面支持合併的意見中,不乏「同一棟建築物」、「共構」的理由,其實新左營車站高鐵左營站應屬「共站」,而非「共構」。此議題網路上已有人提出一文《共構 V.S. 共站》(2012),剛才又找到一篇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出版的《臺鐵新左營車站工程紀念文集》(2007),裡面通篇都寫「共站」(19次),始終沒提到「共構」一詞。其中第6頁「緣起」有提到:

因此,該文已證明兩者「共站」而非「共構」(除非有人能夠舉證該單位視「共站」、「共構」為同義詞),而且建築物各自設計、興建;新烏日車站高鐵台中站之關係亦然。--Kolyma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6:27 (UTC)回复

共站也是能寫進同一條目呀,如上面說的「台鐵板橋站、捷運環狀線板橋站」、「淡海輕軌紅樹林、台北捷運紅樹林站」、「桃園機場捷運三重站、北捷三重站」、「桃園機場捷運新北產業園區站、北捷新北產業園區站」,人在站內有連通道不太會受到是否共站或共構影響。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9:05 (UTC)回复
這些都是同名,本議題不同名。--Kolyma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18:56 (UTC)回复
Kolyma您的意思是指只有共構車站才能寫在同一個條目,共站就一定要拆分嗎,如果是這樣會有一堆的車站條目需要拆分,像是板橋站、新北產業園區站、紅樹林站、頂埔站、迴龍站這些,而且拆分後條目會變很短;我認為非常接近的車站就可以併為一個條目,如果每個共站不同系統就要拆分,反而會對讀者造成困擾,且內容會有很多地方重複(像是車站周邊、公車資訊等等)。--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9:26 (UTC)回复
本小節只是點出兩者「非同一棟建築物」、「非共構」而已,並無他意。--Kolyma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18:56 (UTC)回复

@Kolyma:意思是說共站非共構就得分開成多個頁面嗎?維基百科是給大家參考的,不是給你制訂規則的,若是大家認為有共站的車站合併在一起能使參閱者方便閱讀,那建議( ✓ )同意合併,反之則建議維持原狀。目前立場建議( ✓ )同意合併。Jason520395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11:43 (UTC)回复

我在想,如果不同系統、不同單位又「不同站體」的新左營車站與高鐵左營站可以合併編寫,那麼交通部鐵道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智慧財產法院也應該可以併入板橋車站吧?它們甚至不是「相鄰的」建築物,而就是「同一棟」建築物。是的,交通部鐵道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智慧財產法院是政府機關,不是交通單位;然而,高鐵左營站是交通單位,可是它也不能載你去臺鐵路竹車站啊!-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4月2日 (五) 01:31 (UTC)回复
(-)反对:不同營運單位,且不同時啟用應該是分開,不然其他地方共構車站如上述也應合併啊…--鐵路1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08:09 (UTC)回复
@鐵路1主要是因為這兩站的聯外道路問題(如下方的提醒),民眾要搭車會選擇最近的大門,另外這兩站是同時期啟用的,且原本兩站就寫在一起10年,是後來未經討論就分割出去的。--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11:39 (UTC)回复
這些政府單位的關注度是獨立於建物的,所以單獨條目沒有問題。然而新左營是做為一個交通樞紐而受到關注的,所以把台鐵、高鐵、捷運寫在一起並沒有問題,不須強迫分離。--Will74205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18:53 (UTC)回复

看大家的初期討論意見有意點分岐,那我發起一個投票,選擇最高票數執行。Jason520395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09:22 (UTC)回复

(*)提醒:一般民眾在站內有連通道說實在「共構」還是「共站」感覺不出什麼差別吧,就像北捷淡水線轉台鐵也是共站,但一般民眾不會去糾結這是不同站體,寫在同一條目反而方便民眾參閱。—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09:56 (UTC)回复
(?)疑問:「北捷淡水線轉台鐵也是共站,但一般民眾不會去糾結這是不同站體」,您的意思是非共構嗎?可是共構與共站條目寫「臺北捷運淡水線月台與臺鐵/高鐵臺北車站共構」,而且臺北車站條目寫「第四代台北車站興建時,即已經預先建造捷運淡水線車站的穿堂與月台。」--Kolyma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7:25 (UTC)回复
再者,該處一般民眾「感覺不出什麼差別」的關鍵在於三鐵的購票區、出入口匣門都非常靠近,而且還共同一個厠所、同一家超商。請問台鐵新左營車站、高鐵左營站、高捷左營站三者的這些設施有這樣的條件嗎?--Kolyma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7:42 (UTC)回复
(*)提醒:除了連通道的問題,還有此站聯外道路的問題,由於高鐵臺鐵的鐵道在平面平行,再加上北邊高鐵有駐車廠,臺鐵有駐車軌,南邊有高雄鐵路地下化的隧道,所以高鐵大門往臺鐵大門必需往南繞一大圈經崇德路才能前往,不然就是經快速道路到共構的停車場4樓的接送區,因此民眾不管是搭高鐵還是臺鐵會選擇最近的大門,並不會看其大門是臺鐵還是高鐵的。--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10:27 (UTC)回复

日本車站條目不見得相近者寫在一起

前面有用戶提到日本非常接近的車站併為一個條目,另一位則以六地藏站為例表示三個不同系統的車站「隔了一條河和好幾個街,照樣一個條目寫完」。然而,日本車站條目並非全然如此,據我所知,至少大阪ja:梅田地区の鉄道駅就是一個例子,該地區JR西日本的「大阪駅」,阪神的「大阪梅田駅」,阪急的「大阪梅田駅」,以及Osaka Metro的「梅田駅」、「東梅田駅」、「西梅田駅」都很近,甚至JR西日本的「北新地駅」也很近,但日語維基各條目全都分開寫,中文維基亦然。--Kolyma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2:27 (UTC)回复

新方案:台鐵、高鐵兩站維持現狀分立條目,高捷站內容改併入高鐵站條目

其實原方案三(維持原狀)並非本人提出,除非另有人提出,否則建議刪除。本人考量「名稱」與「地點」兩大原則(不是共構/共站,不要再誤會了),提議「台鐵、高鐵兩站維持現狀分立條目,高捷站內容改併入高鐵站條目。」亦即如下所示:

臺鐵:新左營車站
高鐵、捷運:高鐵左營站

此方案優點如下:

  1. 符合維基方針:WP:命名常規#易於識別(詳見下一個小標題)
  2. 與讀者搜尋關鍵字一致或相近
  3. 條目不會有錯誤的「分類」(包括條目頁面底部的分類及使用分類查詢條目)

至於條目內容怎麼寫,本人認為只要定義清楚,不管合併或分拆,有經驗的維基人都可以處理得很好,不必操心。--Kolyma留言) 2021年4月6日 (二) 08:00 (UTC)--Kolyma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6:40 (UTC)回复

高鐵、台鐵條目名稱應符合方針

本人過去並未專注於鐵道領域,剛才看到前面的發言:「原本兩站就寫在一起10年,是後來未經討論就分割出去的」,有點訝異,因而動起查閱維基規章的念頭。方針WP:命名常規#易於識別有云:「條目標題應該易於識別,尤其是對於條目主題有一定認識者應該能夠識別條目主題為何。」未來若將高鐵左營站條目併入台鐵新左營車站條目,除非已經看過維基條目,否則一般讀者可能無法從條目名稱識別出台鐵「新左營車站」條目裡面藏有「高鐵左營站」的資訊;反之亦然。

因此,合併高鐵左營站與台鐵新左營車站兩條目,並不符合該方針。至於捷運條目,因其車站本身的命名方式看起來像是依附其他系統的站名(此例為高鐵站),宜另行討論。--Kolyma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5:53 (UTC)回复

此小標題所期望達成的效果雖與前項相近,但因涉及維基方針,位階較高,故另立,特此說明。--Kolyma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5:58 (UTC)回复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說:本人仍然抱持透過討論達成共識的期望,未來倘若破局,還是派得上用場,因此前一小標題留著無妨。但其內容會視討論狀況而調整,甚至也有可能被較好的合併理由說服而刪除掉。--Kolyma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6:15 (UTC)回复

此段原有文字,因可能影響閱讀故刪除--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6:19 (UTC)回复

提議先行將高捷站內容改併入高鐵左營站條目

目前高捷「左營站」的內容列入台鐵新左營車站條目,並不合理,提議改併入高鐵左營站條目,理由如下:

  1. 高捷站名稱明顯參考高鐵站,而非台鐵站
  2. 高捷站地址(菜公里高鐵路107號B1)與高鐵站(菜公里高鐵路105號)相鄰;而非台鐵站(尾北里站前北路1號)

此修改之爭議理應較小,現階段可先前處理。未來果真連高捷站也要獨立條目,再行拆分。--Kolyma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8:00 (UTC)回复

如果大家認為全部討論完畢再行處理也無妨,至少這裡有提醒:「維持現狀」本身是一個有問題的選項。--Kolyma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16:26 (UTC)回复

條目合併究竟是方便了誰?

前面有人提到「有共站的車站合併在一起能使參閱者方便閱讀」、「一般民眾不會去糾結這是不同站體,寫在同一條目反而方便民眾參閱」,並未見到具體內容或相關論述(若漏看請告知),因而無法判斷是否合理。就此議題,本人觀點略有不同。

合併後條目勢必變長,從讀者的角度來看:

  • 如果只是瀏覽而沒有特定目標:在一個較長的頁面中看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花的時間一定較多;如果已有特定目標:在一個較長的頁面中搜尋到該目標字串,花的時間也會略多一些
  • 如果對這兩個(台鐵、高鐵)或三個(加上高捷)主題的關連性資訊有興趣,是在一個較長條目中前後移動方便呢?還是開分頁各自閱讀方便?值得探討。(本人通常使用後者)
  • 其實讀者最想要的關連性資訊是「時刻表」,因為轉乘經常分秒必爭,而三鐵各自為政,必須自己找APP,也不見得好用。剛才看了一下,目前兩個條目都沒有這類資訊,就算有人好意添加,恐怕很快就會被以違反方針WP:NOT為由移除。

原本以為此舉可能會對編者方便,但仔細想想我自己現在就是將互助客棧的本討論串另開分頁,而且將正在修改或仔細研究的小標題也另開分頁,不只是為了編輯方便,同時也為了閱讀與搜尋字串的方便性,這在在都顯示閱讀或編輯時「另開分頁比直接面對一個長頁面來得方便」。

坦白說這部分本人尚未完全理清頭緒,也還沒有找到佐證資料,原本暫時按住。不過因為其他用戶急著發起投票、下總結,只好先行抛出。不成熟之處,敬請包涵。--Kolyma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9:30 (UTC)回复

方案投票

投票結果無共識,程序亦有疑義,已被建議終止。--Hjh474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2:21 (UTC)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依照上方和Talk:新左營車站#提案:合併回新左營車站討論在下在此進行統整,並發起投票,以下是方案號以及投票區,投票以最高票實行。--Jason520395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09:22 (UTC)回复

(※)注意:此投票不會(應)影響其餘車站是否合併,其餘車站要合併都應該跟本站一樣提出討論。--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11:03 (UTC)回复

(*)提醒:Kevin765432 君已在下面(投票討論區)提議中止投票。--Kolyma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1:47 (UTC)回复

方案一:高鐵左營站合併至新左營車站;頁面將成為臺鐵、高鐵、捷運三鐵的轉乘站。
此意見由Kevin765432於本頁提出。
執行後頁面為:

臺鐵、高鐵、捷運:新左營車站

方案二:新左營車站合併至高鐵左營站;頁面將成為臺鐵、高鐵、捷運三鐵的轉乘站,惟更改後名稱與方案一不同。
此意見由IoksengTalk:新左營車站#提案:合併回新左營車站提出。
執行後頁面為:

臺鐵、高鐵、捷運:高鐵左營站

方案三:維持原狀。
此意見由Kolyma於本頁提出。
執行後頁面為:

臺鐵、捷運:新左營車站
高鐵:高鐵左營站

方案四:新左營車站拆分為新左營車站左營/高鐵站
執行後頁面為:
此意見由アレックスTalk:新左營車站#提案:合併回新左營車站提出。

臺鐵:新左營車站
捷運:左營/高鐵站
高鐵:高鐵左營站

投票

請在下方請留下( ✓ )同意(-)反对(=)中立並簽名;採半同意計票制,( ✓ )同意票計1票,(=)中立票計0.5票,(-)反对票不計票,
將於10日後的2021/04/13日由Jason520395結算並執行方案。

(*)提醒WP:共識不是點票。另關於投票的方式,請參見Wikipedia:投票#投票方法。--Hjh474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01:30 (UTC)回复

(*)提醒:Kevin765432 君已在下面(投票討論區)提議中止投票。--Kolyma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1:36 (UTC)回复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投票討論

參考六地藏站做法。--Liuxinyu970226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09:40 (UTC)回复

臺中車站不同站體的臺鐵新站、國定古蹟-舊站、歷史建築-舊後站、相距逾150M的捷運藍線車站與橘線車站,藍線捷運、橘線捷運與台鐵間目前也未知已否有專屬連通道,臺中車站問題 建議另發起討論;若要以此例結論來處理臺中車站,此處結論若是合併,那請記得要連同舊站體的文化資產條目一同併回去。-福克大叔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10:21 (UTC)回复

@Fcuk1203此討論主要是針對新左營車站和高鐵左營站的特殊構造,並不能影響其餘車站是否合併。--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10:40 (UTC)回复

@Fcuk1203若是需要,會另外發起討論;本次討論僅針對高鐵左營站和新左營車站進行投票與執行方案。Jason520395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11:04 (UTC)回复

@Jason520395 移置我的留言,卻沒一同移置方案二另一位用戶的留言...閣下的作法是否公允公平。-福克大叔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00:01 (UTC)回复

@Kevin765432拍謝沒移到你的留言。不好意思沒看到就刪了。我移植你的留言,沒看到他的就一起刪了,我很抱歉。Jason520395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06:03 (UTC)回复

@Fcuk1203 拍謝他在討論區的留言只有八個字,當下沒看到所以沒一同移置他的留言;在下的作法若是疏忽,讓您覺得不公允公平,深感抱歉。Jason520395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06:03 (UTC)回复

依照目前的投票結果應該會是未達共識的結果,另外還有幾個維基人僅有投票,未敘述其觀點,是否需要先中止此投票? 繼續討論--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05:59 (UTC)回复

(+)支持中止投票:本次投票違反WP:共識(不符「使用者有充足的時間發表意見」)及WP:投票(沒有「按照多數人的意見發起投票」、沒有「事先在公告欄公告1至2日」、不符「投票開始前理應公示投票細則及選項」、沒有「設立數天的冷靜期供人提出意見及就可能的異議取得共識」),應屬無效。--Kolyma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1:30 (UTC)回复

厄,有參與討論的人才能投票?風鳴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12:18 (UTC)回复

@風鳴我主要是針對WP:共識不是點票,繼續下去並不會產生任何結果,如果有針對到您那我就收回。--Kevin765432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19:25 (UTC)回复
@Kevin765432針對是不至於拉,我前天才看到這個討論,全部看下來,我的想法並沒有超出諸位討論的範疇,所以也就沒再多講甚麼,直接投票了。風鳴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03:48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该来源引用是否合适?

已解決
达成共识“調整成‘常被西方輿論用於政治爭議中’并去除争议来源”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近期某编者在电视认罪条目中执意加入来自新浪微博的内容,称“类同推特”,可以使用,是近期中文维基百科变更方针了吗?在此征询其他编者意见。--Aronlee90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5:30 (UTC)回复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作为其本身内容来源适用于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如Facebook、Twitter、人人、微博等--MINQI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6:12 (UTC)回复
@MINQI看電視認罪條目首段的寫法屬於事實性敘述,根據WP:NEWSORG:「社論、評論員文章不應作為事實的首選來源。混有較多評論的報導不應視為新聞報導,其可靠性需單獨討論。」,而孤烟暮蝉似乎就是評論員,這樣的來源我想是不適宜添加的。何況MINQI自己也引了WP:SELFPUB:「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中的材料可以用作说明『其自身』信息乃至条目的参考来源,而不要求是由该领域的专家发表」,就我理解這句話最重要的意旨非是自媒體及個人站點、頁面作為可靠來源運用的開放,反而是嚴格限制此類來源的使用。正如方針原先粗體及我加註引號的部分,此類來源應恰當的被引用在──其自身,而且還是有條件允許。所謂其自身,我想在維基百科最常見的就是:關於生平傳記傳主一些在其他可靠來源語焉不詳或各有參差的個人資料及相關事蹟,再者就是已歸屬的觀點,並且最好是個人發表內容已有被其他可靠來源提及或引述部分。基本上意欲被添加的微博來源不符合「其自身」這一要件,同時也存在著更好的可靠來源,或許MINQI可以說明看看這來源如何輔助了其他可靠來源或是為什麼如此必要-AegonINVICTUS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7:13 (UTC)回复
@AegonINVICTUS1.电视认罪为“专用政治化词汇”是讨论下来的共识(也有后来编者认为电视认罪构成政治化议题,自身无政治化)。此来源印证其他来源的“这是舆论方面”及未明说的“政治方面”即佐证共识。2.“社論、評論員文章不應作為事實的首選來源”,不是不可使用的来源。3.如果仅仅单纯自身信息可使用的话,那么郑国恩说“北京方面显示它在独立于我们之外的情况下拥有完整的墨玉名单”。他说《中国日报》采访的布丽提吉‧巴拉提(Bulitiji Balati)的名字不见于媒体的报道也不见于名单已公开的部分,而是在都未公开的第298行和第590行,并指该名单显示她获准留在社区是因为她配合当地政府。也应删除。4.请阁下帮助寻找更好的可靠来源(以佐证该词汇已政治化),如果能获得我将很乐意将其替换。--MINQI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8:00 (UTC)回复
@MINQI我前面已經說過「再者就是已歸屬的觀點,並且最好是個人發表內容已有被其他可靠來源提及或引述部分」。我沒來得及看完墨玉名單引用資料的全文,但鄭國恩確實是有被提及的。鄭國恩的研究已是被多方獨立來源引用,我認為呈現出尚未被詮釋的一手來源對條目是有積極作用。另外,你也不是第一天編維基了你該知道這樣提其他條目問題來否決其他人是沒意義的。回到電視認罪舒暢一文未明說的概念是屬於你的詮釋,甚至我都認為討論出一個未見於來源、沒有被來源寫出的明確定義,這不是共識,並寫進條目內文,是屬於原創研究吧?但這點由於我鮮少投入討論,著實不清楚,還望社區解答、指教—AegonINVICTUS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8:22 (UTC)回复
@AegonINVICTUS该词汇的政治化并非在下原创,是讨论下来的共识。如果这点被否定,那么在下将不得不要求回复因此共识而被删除的其他内容。所举例子为郑国恩对《中国日报》采访的回应,非其自身关联并且为孤证,若被其他可靠来源提及应使用该来源而非郑国恩的个人推特。在下很明确地表示请阁下帮助找到更好的来源。PS:请问“舒暢一文”是什么意思?中国大陆没有这一用法,所以不明白--MINQI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8:52 (UTC)回复
那微博作者孤烟暮蝉,本名不叫舒暢嘛,「舒暢所寫一文」手急就錯了。舒暢的文章沒有明確、明明白白寫著政治性專用詞彙,也就是這觀點不能歸屬於舒暢,那它被作為證據來源不妥當,除非這種詮釋結果,雖然舒暢沒說,但是有獨立來源幫舒暢這麼解讀。其實吧,我認為如果不過於事實性描述,政治性專用詞彙類似的文句寫入首段是能接受的。—AegonINVICTUS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20:09 (UTC)回复
好的,了解了。原来我写的是“多用于政治性指责”(争议来源中的:借所谓“人权”搞政治上遏制、打压与恶意操弄;《单仁平:所谓“电视悔罪”的来龙去脉》来源中的:中国的司法实践毫无疑问越来越严谨,现在舆论场的争议很大一部分是一些人从价值观和政治角度驱动的。所涉案件的嫌犯大多是抱有同一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的人,而且西方舆论对这类争议的参与度相当高。事实是,所谓“电视悔罪”是舆论的事,法院审理案件根本不会以那些嫌犯在电视上说了什么为依据,而且嫌犯自己认罪和法律定罪本就不是一回事,而法院的这一坚定原则也被一些舆论活跃人士故意忽略了),因为讨论达成共识——该词政治化严重、专用,所以修改为“专用政治性词汇”,以避免更大纷争;或许可以修改为“常被西方舆论用于政治争议中”。--MINQI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21:08 (UTC)回复
@JhstriverAronlee90依我看法調整成「常被西方輿論用於政治爭議中」,這在當前情況是可以接受的了,希望其他編者就此提議發表一下意見。至於原先在這討論提的微博來源,我認為電視認罪所引德國之聲的報導足夠表達了「常被西方輿論用於政治爭議中」這句話,那麼新浪微博來源就可以不用了。—AegonINVICTUS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03:45 (UTC)回复
个人觉得有点模糊和不准确,因为相关讨论并不局限于“西方舆论”和“政治争议”。可以更为中立地描述:“相关的事件/议题常常引发对一些国家法治、司法领域的批评与指责”。--Jhstriver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09:57 (UTC)回复
被西方輿論用於政治爭議中」,并未局限于“西方舆论”和“政治争议”;如果改为“相关的事件/议题常常引发对一些国家法治、司法领域的批评与指责”,反而不符合事实(中国大陆甚至很少使用“电视认罪”这词语;这词语已经被高度政治化,“对一些国家法治、司法领域的批评与指责”很大程度上是从价值观和政治角度,仅仅如此表述无法表明这点。)也无来源佐证(有原创总结之嫌)。--MINQI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0:17 (UTC)回复
@JhstriverAronlee90AegonINVICTUS还继续讨论吗?还是算已经达成共识:“調整成‘常被西方輿論用於政治爭議中’”并去除争议来源?
如果沒有人提出更好的方法,同我之前說的,我認為此提議是可行的-AegonINVICTUS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15:32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三個消歧義頁面的編輯爭議

我與U:AINH兵 (消歧義)笑傲江湖 (消歧义)勞動黨三個頁面的編輯發生爭議,在此尋求社群共識。

兵 (消歧義)

  1. 我依照WP:DWP:DDD,將頁面修改為CaryCheng版本
  2. U:AINH不認同我的編輯(參見UT:CaryCheng#關於閣下在消歧義的修改),將頁面修改為AINH版本

希望社群提供意見,CaryCheng版本AINH版本相比較,哪一個版本更符合WP:DWP:DDD的指引?

笑傲江湖 (消歧义)

  1. 我依照WP:DWP:DDD,將頁面修改為CaryCheng版本
  2. U:AINH不認同我的編輯,將頁面修改為AINH版本

希望社群提供意見,CaryCheng版本AINH版本相比較,哪一個版本更符合WP:DWP:DDD的指引?

勞動黨

  1. 我依照WP:DWP:DDD,將頁面修改為CaryCheng版本
  2. U:AINH不認同我的編輯,將頁面修改為AINH版本
  3. 關於政黨消歧義頁面,之前社群曾有討論,請參閱Talk:共產黨_(消歧義)

希望社群提供意見,CaryCheng版本AINH版本相比較,哪一個版本更符合WP:DWP:DDD的指引?--CaryCheng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6:57 (UTC)回复

①你的版本显然不如AINH版本清晰明了,我反对这种先用一整句话个别描述然后再加上个“也可以指”。②无意见。③你的版本仅保留前端匹配,但你删去的条目与主题明显相关,这与消歧义的原则不符。->>Vocal&Guitar->>留言 2021年4月1日 (四) 13:09 (UTC)回复
@Ohtashinichiro感謝閣下的意見。
①請參見Wikipedia_talk:消歧义#「XXX_(消歧義)」頁面格式共識,這是社群討論後達成的共識,若閣下反對,必須另提討論形成新共識。
③依照Wikipedia:消歧义#消歧义的意义
依照Wikipedia:消歧义#部分題目相符
並請參考Talk:共產黨_(消歧義)中達成的共識,朝鮮勞動黨、瑞士勞動黨、馬里勞動黨等都是「不會引起混淆的較長正確名稱」,因此應該從勞動黨消歧義頁面中刪除。若是勞動黨如同春晚(參見Talk:春晚#一個建議)改成列表條目而非消歧義條目,我就會同意這些項目保留在勞動黨中。--CaryCheng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3:09 (UTC)回复
@AINH感謝閣下的意見。
  1. 請參閱Talk:共產黨_(消歧義)。曾有使用者將共產黨 (消歧義)修改為O-ring版本,在社群討論之後,達成共識採用Saifeng3版本勞動黨的情形與此相似,並非只有我個人採用此看法。
  2. 請參閱Talk:春晚#春晚及春晚_(消歧義)原本春晚也是消歧義條目,列出所有簡稱春晚的項目,在社群討論之後,達成共識將春晚改寫成簡述+列表小作品。
  3. WP:D中明文寫了:「消防車不應該包含在車 (消歧義)」,因此,「朝鮮勞動黨不應該包含在勞動黨」才是符合指引的方式。若是閣下堅持要在勞動黨中放入朝鮮勞動黨,那就比照春晚改成簡述+列表小作品,我就可以接受。
  4. 或者,把勞動黨改成WP:同類索引條目,那我可以接受目前的內容完全不變,只變更條目屬性。只要勞動黨不是消歧義,其內容或格式我就沒有意見。--CaryCheng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7:23 (UTC)回复
  • 朝鮮勞動黨跟勞動黨明顯相關,消防車跟車不是明顯相關,兩個例子根本上差天共地。而且我也反對共產黨現在這樣的狀態,消歧義頁面就是應該吧相關的頁面列出來。你好端端一個消歧義頁面不搞另外跑去搞一個列表搞什麼鬼?這樣只會令讀者混淆。我強烈反對另外跑去創一個什麼列表-某人 2021年4月6日 (二) 07:46 (UTC)回复
  • 此外你的所謂社群共識不包括你就總共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反對的U:O-ring,這算是哪門子的共識?-某人 2021年4月6日 (二) 07:48 (UTC)回复
  • 共產黨你看英維都是這樣的格式。我舉個例子什麼時候才不是明顯相關:如果把「朝鮮勞動黨」放入「共產黨」的消歧義頁面這樣才不是明顯相關-某人 2021年4月6日 (二) 07:53 (UTC)回复
  • 另外我想說一句已經想說很久的話,方針指引存在的意義不是讓你們圍威喂對維基有歸屬感什麼鬼的,使用條目的質素可以有一定保證,使讀者可以找到其想找的資訊,如果對方針指引嘅解讀有分岐,很簡單的方法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常識,代入讀者的角度。如果你想找不同地方的共產黨,究竟是直截了當的消歧義頁面方便,還是拆成好幾個頁面的列表方便?-某人 2021年4月6日 (二) 08:28 (UTC)回复
@AINH感謝閣下的意見。
  1. 在我看來,朝鮮勞動黨跟勞動黨明顯相關,消防車跟車也是明顯相關,兩個例子是可以比較的。打一開始,我們兩人對WP:D的理解就是南轅北轍,所以我才來客棧尋求社群共識。至於列表,只要把勞動黨改成列表即可,沒有要另外創造一個條目。
  2. 閣下漏看了參與討論的人數,在Talk:共產黨_(消歧義)中,包括我在內共有四位使用者參與討論,支持Saifeng3版本的有我、U:LuciferianThomas以及U:Saifeng3,這是符合WP:共識的共識。
  3. 英維的en:Communist Party (disambiguation)我看了也是整個違反WP:D,不過我沒有編輯英文維基百科,那邊的條目怎麼寫我就管不著了。
  4. 我不懂閣下說的歸屬感是什麼?
依據Wikipedia:方針與指引
依據Wikipedia:何谓忽略所有规则#不存在常识的情况
在我看來,依照方針與指引實施編輯,就是改進維基百科最好的方式。--CaryCheng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12:28 (UTC)回复
勞動黨頁面的CaryCheng版本明顯屬於矯枉過正。朝鮮勞動黨、瑞士勞動黨、馬里勞動黨、日本勞動黨、伊朗勞動黨、剛果勞動黨、中國勞動黨、全蒙古勞動黨、危地馬拉勞動黨、巴基斯坦勞動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很明顯都有合理機會被通稱為「勞動黨」。AINH版本的勞動黨頁面是唯一真正符合指引和消歧義的本義的版本。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7日 (三) 05:47 (UTC)回复
兵 (消歧義)頁面和上面的情況差不多,我也是認為AINH版本較符合指引和消歧義的本義,唯一有疑慮的點在於「軍人」一欄,這反而變成有點像文言字詞解釋,所以我會建議移除「軍人」一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7日 (三) 05:51 (UTC)回复

社群共識

整理目前為止的共識:

  1. 兵 (消歧義):多數使用者認為AINH版本優於CaryCheng版本(3:1)。
  2. 笑傲江湖 (消歧义):無共識。
  3. 勞動黨:多數使用者認為AINH版本優於CaryCheng版本(3:1)。

同時,本次社群共識推翻2020年12月Talk:共產黨 (消歧義)中達成的舊共識。--CaryCheng留言2021年4月13日 (二) 02:49 (UTC)回复

香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有关的死亡标题

  • Uranus1781使用的标题:接種科興(克爾來福)後發生的死亡個案
  • 我更改的标题:可能与科興(克爾來福)相关的死亡個案

Uranus1781的标题像是一口咬定有相关性。虽然我也觉得我的标题貌似也不太恰当,请大家发表一下意见。

调查结果已经表明不相关:死亡個案與接種疫苗無因果關係

@Uranus1781 --🌟🌟Talk 2021年3月31日 (三) 11:34 (UTC)回复

  • 不論死亡關聯性如何,都是接種疫苗後發生的死亡個案,這是明確的時序,除非 星星君能夠提供可靠來源證明該等個案的死者實際上並沒有接種肺炎疫苗。此外,就算是 君拿出的外連,內文都是用「認為」兩字指關連性。--Uranus1781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1:43 (UTC)回复
上述链接应该就是政府的调查结果,认为不相关,其实就是不相关了,大家硬要说相关貌似也没什么用。标题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待大家发表意见。🌟🌟Talk 2021年3月31日 (三) 11:50 (UTC)回复
條目表列內容是引用原文「認為不相關」,星星君刪除「認為」已經有違 閣下自己拿出的外連表達。--Uranus1781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1:55 (UTC)回复
就算閣下的外連,每個個案都是用「認為」。--Uranus1781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1:58 (UTC)回复
星星君並非只改標題,連「認為不相關」都改為「不相關」,本身就不符合其拿出的來源,自己可以看看 您的外連的內文全部是「委員會認為」。--Uranus1781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2:02 (UTC)回复
“认为”二字如你认为有必要请自行补充,继续讨论标题,感谢。🌟🌟Talk 2021年3月31日 (三) 12:08 (UTC)回复
死亡和疫苗之間存在時序關係。另外,可以參詳一下中國官媒是怎樣報導外地疫苗的《打辉瑞疫苗后死亡 挪威增至29人》,即使未有證據證明和輝瑞疫苗有直接關係。--Uranus1781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1:55 (UTC)回复
据我所知,此非官媒。🌟🌟Talk 2021年3月31日 (三) 12:08 (UTC)回复
中宣部的,不是官媒都是黨媒。--Uranus1781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2:11 (UTC)回复
近期的報導《長期吸煙男子接種科興後離世 累計13宗打疫苗後死亡個案》,報導已經指出死亡前曾經打疫苗,否則這些人離世也不會被列入接種疫苗後的死亡個案,也不會呈報到衛生署、委員會。--Uranus1781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2:10 (UTC)回复
你所讲的有道理,但放在标题处就会让人觉得表格中的都是因为打针死亡。 我阅读到这个条目时,看见标题,就想死了这么多人?然后搜索,发现尚未证实,就加上“可能”二字。🌟🌟Talk 2021年3月31日 (三) 12:18 (UTC)回复
標題沒有針對某款疫苗,不論科興,還是德國製造的BioNTech,都是相類的標題表達。--Uranus1781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2:24 (UTC)回复
需要取一个令人不会产生误解的标题。因有尚未证实,要表达出可能有关,亦可能无关。🌟🌟Talk 2021年3月31日 (三) 12:35 (UTC)回复
标题过于冗长,对条目质量乃至中立性无益。--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4月1日 (四) 04:30 (UTC)回复
暂按WHO描述更改为接种科兴(克尔来福)后的不良事件。🌟🌟Talk 2021年4月1日 (四) 10:57 (UTC)回复
世衛這份文件是有關MMR、卡介苗、白喉、小兒麻痺疫苗的,卻沒有冠狀病毒疫苗,其所載的不良事件是包括出皮疹、發熱、頭部疼痛等不適,而在章節中列出的是死亡個案,僅稱為不良事件明顯缺乏精確。--Uranus1781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07:49 (UTC)回复
  • 使用不良反應是可以的。經請教過相關醫師,在醫學上,不管是簡單的皮疹還是嚴重至死亡,不管有沒有真的跟疫苗相關,只要時序上符合,皆是稱為「不良反應」,並沒有用詞不精確的問題。現存版本我覺得沒問題。風鳴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12:49 (UTC)回复
該列表只有死亡的個案,並非針口腫痛、覺得疲倦、皮膚出疹都會列入該列表,也只有死亡個案才會轉交委員會判斷死因與疫苗的關係,死亡個案顯然比籠統地叫不良反應清晰。--Uranus1781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8:28 (UTC)回复
( ✓ )同意--PastorPsy326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21:07 (UTC)回复

肖战事件条目重写协助请求

COVID-19疫苗条目命名

疫苗条目命名混乱,个人觉得应该讨论一下,大家有何建议?

WHO用的一个中文名:牛津/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Talk 2021年4月2日 (五) 06:49 (UTC)回复

在下認為這類瀏覽量大及近期編輯多的疫苗條目在移動前應先行討論。中文混有英文和數字的“COVID‑19疫苗”在外界不會是最常用的,但描述上會較清晰。若以常用為準則,“阿斯利康疫苗”在中文媒體必然比更長的牛津-阿斯利康冠狀病毒疫苗常用 [47] [48];“輝瑞疫苗”也比BNT162复必泰更常用,除了較早出現外,在中國大陸媒體報導這款疫苗發生嚴重副作用甚至有死亡事件的時候在內容更是常用 [49] [50],但「太常用了」又是否真的應作為條目名稱。--Uranus1781留言2021年4月2日 (五) 12:16 (UTC)回复
复必泰已经常用到身边朋友都在聊天时候讲,你打科兴定打复必泰,不仅限于新闻报道;也许这个名称仅在香港常用,可以考虑加入地区词转换。其他并不清楚,所以现在正在讨论。使用常用名是方针。🌟🌟Talk 2021年4月2日 (五) 13:08 (UTC)回复
近期中共背景的媒體報導《中国是否会考虑接受世卫组织批准的辉瑞、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外交部回应》,又或是香港媒體報導外國的接種《新西蘭增購850萬劑輝瑞疫苗 最快年中開打》,或台灣主要媒體報導《香港首傳接種輝瑞疫苗後死亡案例》,可見叫做「輝瑞疫苗」一直比復必泰之類更普遍。--Uranus1781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8:56 (UTC)回复
(?)疑問:「復必泰」的「復」相信是源自疫苗的大中華地區代理人復星醫藥,會否有地域中心問題?--PastorPsy326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9:29 (UTC)回复

统一按照WHO命名了。

🌟🌟Talk 2021年4月7日 (三) 05:47 (UTC)回复

有關刪除政黨模板的黨徽

最近在撰写2018年臺北市市長選舉的條目,其中參照了日語維基百科的2020年東京都知事選挙與英文維基百科的2016 London mayoral election條目。因為黨徽涉及版權問題,所以他們的條目中不會出現黨徽,只會有政黨名。反觀中文維基百科,基本上包括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政黨模板都有黨徽(當然中國只有一個政黨有黨徽)。當然像是中國國民黨這種老黨,其黨徽圖案已經進入公有領域,暫且不論。不過,民進黨模板中的黨徽,曾經使用的是民進黨黨旗圖案,但因民進黨黨旗尚未進入公有領域,所以只能拿用戶自己創作的綠底白十字台灣旗。甚者,如果黨徽圖案侵犯版權,機智的維基人們還會幫人做一個近似的黨徽,比如時代力量模板親民黨模板,當然也有我做的相似度連87%都沒有的台灣基進模板。之前我一直以為政黨模板加黨徽是理所當然的,但經過這次條目編撰工作,我覺得根本沒必要。在英文維基百科,美國政治人物的後面只會寫(R)/(D),然而中文維基百科就需要掛上帶黨徽的模板。在去年編輯立法院條目時就有用戶反映:“此處若不顯示黨徽,可節省很多空間,讓版面更加簡潔,閱讀時更為方便。”當時我還無法意識到這一點,於是回退了這位用戶的編輯。現如今,我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我開始在第10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委員會章節中進行嘗試。因為害怕貿然刪除政黨模板的黨徽會導致編輯戰,所以特地在此征集各位意見,以便達成共識。--K·Y·K·Z·K 2021年4月2日 (五) 11:25 (UTC)回复

  • 「中文維基百科就需要掛上帶黨徽的模板」這句並不正確。完全可以使用純文字內部連結,這是編者的選擇自由。另外,刪除政黨模板中的黨徽,不就等於只剩純文字,那還要模板做什麼?假設最後社群決議刪除政黨模板的黨徽,那麼就把那些模板本身全部一併刪除,清理連入,直接使用純文字就好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4月2日 (五) 14:50 (UTC)回复
就算只剩純文字,模板還是有存在意義的,因為輸入{{DPP}}、{{DPP/short}}會比輸入[[民主進步黨]]、[[民進黨]]省事一點點。-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4月3日 (六) 02:43 (UTC)回复
可是樓主說的不只是立法院,還有第10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4月3日 (六) 12:33 (UTC)回复
  • 其實香港不少與時事相關的條目本來有黨徽圖案,只是有個別管理員和用戶對版權過分敏感/盲目跟從規定而刪去相關黨徽。個人認為保留了是美觀一點。--Wpcpey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00:15 (UTC)回复
個人認為保護版權是正當行為。K·Y·K·Z·K 2021年4月4日 (日) 07:29 (UTC)回复
K.Y.K.Z.K.的舉例是以日文維基為例,但根據Wikipedia_talk:合理使用#再談合理使用圖片,日文維基是不允許合理使用的(維基百科:合理使用的日文版本ja:Wikipedia:英語版におけるフリーでないコンテント也有提到英文維基的合理使用不適用於日文維基上)。中文維基還允許合理使用--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5日 (一) 15:26 (UTC)回复
我也举了英美的例子啊(笑),比如Democratic/Republican或Conservative/Labour中文维基百科知名性爱导师 SEX hotline☎️ 2021年4月13日 (二) 07:18 (UTC)回复

加深TalkendH模板的文字顏色

建議移除color: #A9A9A9或加深色彩,文字與背景的對比度過低,目前的文字顏色在閱讀長篇的存廢討論存檔時十分痛苦。--Xiplus#Talk 2021年4月3日 (六) 03:50 (UTC)回复

减少三分之一明度至#545454。--安忆Talk 2021年4月3日 (六) 03:56 (UTC)回复
有達到WCAG 2 AAA等級,還行。--Xiplus#Talk 2021年4月3日 (六) 04:29 (UTC)回复

color:#545454 效果(使用{{TalkendH/sandbox}}):

本討論已經结束,以上页面已刪除。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妥当。--Kirk # 2021年4月3日 (六) 12:18 (UTC)回复

交通事故條目名稱在無歧義下,真有需要加上年份嗎?

最近因為有用戶在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發生後,將臺灣鐵路事故相關條目大規模更名,在條目名稱本身不構成歧義之情形下加上年份,和英國日本鐵路事故相關條目,以及臺灣道路交通事故相關條目之慣用命名模式不符,引發條目名稱之編輯戰。由於交通事故相關條目牽涉頗廣。在此請該討論之參與者@鐵路1葉又嘉Fcuk1203Bigmorr銀河市長Felix.tsaiAlexwikix移駕至互助客棧討論。--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1年4月3日 (六) 09:19 (UTC)回复

就如同上述所言,有用戶在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發生後,才將臺灣鐵路事故相關條目大規模更名,於其名稱加上年份,原本這些條目應該是沒有年份的。還有,如果真要講究「完整性」及「易讀性」,要不要乾脆在標題加上事發地點算了?--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1年4月3日 (六) 14:45 (UTC)回复
但是在更早以前,這些事故的條目有許多是前綴年份的。您可以查閱編輯歷史,看看這些條目剛建立時叫什麼名稱。您所謂的「原本」,其實也是移動後的結果。-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4月3日 (六) 15:28 (UTC)回复
結果15個台灣鐵路事故條目,只有4個條目最初採用年份。-- 2021年4月5日 (一) 13:02 (UTC)回复

(*)提醒: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至少在2012年1月17日已經發生過一次,當時的新聞報導詳見ETtoday華視。--Kolyma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16:17 (UTC)回复

( ✓ )同意命名2021年太魯閣列車出軌事故。--銀河市長☎️2021年4月4日 (日) 08:21 (UTC)回复

(!)意見:在下依照討論狀況,以增加年份佔多數,是否以投票或其他方式進行決議,是否將所有相關條目皆增加年份。--鐵路1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11:48 (UTC)回复

@鐵路1除了加不加年分,似乎還有其他爭議待解決。諸如太魯閣「列車|號|號列車」「脫|出」軌等。--銀河市長☎️2021年4月4日 (日) 12:13 (UTC)回复
@銀河市長感謝提醒,在下忘了還有這個>.<--鐵路1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12:32 (UTC)回复
颱風條目加年份是因為名稱會被循環使用。如果只使用一次(例如颱風賀伯颱風天鴿),條目名稱就不會加上年份了。--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1年4月9日 (五) 17:23 (UTC)回复
  • 首先,Wikipedia:命名常規_(事件)#橋梁與火車在中維只是論述,在這裡討論出的共識也不能修改此論述,且此處根本不是在討論修改指引,我是講請參閱,不是講請遵循。再者,你已在此聲稱三次「大多」鐵路事故條目有年份,臺灣的部分已被打臉,「2021 Hualien train derailment」早在4月2日就被移除年份(en:Special:Diff/1015600349/1015600508),你上方4月4日的發言仍謊稱條目還是「2021 Hualien train derailment」,現在還想繼續謊稱英維「大多」鐵路事故條目有加年份,卻仍然沒提出任何例子以及數據。我就好心幫你算算英維鐵路事故條目(en:Category:Railway accidents by century)。19世紀114個鐵路事故條目,只有19個鐵路事故條目使用年份(16%)。20世紀409個鐵路事故條目,只有75個鐵路事故條目使用年份(18%)。21世紀270個鐵路事故條目(不包括2021年兩個未使用年份的鐵路事故條目),只有88個鐵路事故條目使用年份(32%)。英維鐵路事故條目總計782個(已扣掉1900和2000年跨世紀重複的部分,11個),只有181個鐵路事故條目使用年份(已扣掉1900和2000年跨世紀重複的部分,1個),僅23%。「大多」的意涵是大多數,在這裡不講究7、80%好了,卻連僅僅50%都沒超過還敢講「大多」,請不要在此做出誤導性發言,特別是謊言。-- 2021年4月5日 (一) 07:43 (UTC)回复
  • 抱歉這是在下的誤會了。
1.本次事故的部分,本次事故英文維基百科的命名在下沒發現已經更名了,因此這樣發言。
2.大多都有加年份的部分,可能是在下的搜尋方式錯誤,或剛好遇到有加年份的條目造成誤會。
3.臺灣的部分,在下是透過導航模板的連結在尋找,在尋找的當下確實都有年份。
4.感謝閣下的提醒這裡不是方針討論區,在下依此討論的引言誤以為這裡也可方針修改討論。--鐵路1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2:26 (UTC)回复
2012年埔心平交道事故--銀河市長☎️2021年4月5日 (一) 00:11 (UTC)回复
請問貼上「埔心平交道事故」的用意在哪,這也還不是Fcuk1203在4月2日自行移動10個交通事故條目之一罷了,就是因為Fcuk1203,Tenbeens才來此,請先搞清楚。-- 2021年4月5日 (一) 07:43 (UTC)回复
記得看看2012年1月28日的編輯紀錄。-- 2021年4月5日 (一) 07:47 (UTC)回复
@寒吉我不是要表達其有加年分,只是說它也是太魯閣號事故,故為您所謂同型號火車再次發生而已。--銀河市長☎️2021年4月5日 (一) 11:05 (UTC)回复
所以呢?「埔心平交道事故」的條目名有用到太魯閣號字樣嗎?「埔心平交道事故」現在的條目名有跟「2021年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產生歧義嗎?仍然不懂你留下此留言的意義在哪?-- 2021年4月5日 (一) 11:17 (UTC)回复
  1. 符合「型號火車再次發生事故」得加上年分。
  2. 否。
  3. 部分歧義。
  4. 重複Kolyma的提醒。--銀河市長☎️2021年4月5日 (一) 11:44 (UTC)回复
2.記得你自己的回答。
3.一個用地點、一個用火車型號,完全無歧義,也打臉你自己第二點的回答。
1.條目名根本沒用火車型號,哪來的符合?也再次打臉你自己第二點的回答。
4.哪裡來的錯覺讓你覺得我沒看到Kolyma的發言,還需要你的提醒。且只丟下「2012年埔心平交道事故」算哪門子的提醒。-- 2021年4月5日 (一) 12:44 (UTC)回复
首先,條目標題確實差異大,但內容的確皆為太魯閣號事故。其次,我不認為歧義甚大,但亦不否認其存在,故歧義也不是我主張支持添加年分至條目名之主要原因。再者,我尊重您認為不存在歧義,也知道您的理由。最後,我不是認為您沒看到該發言而重複之,是因為看到您提到同型號火車再次發生事故也是加上年份的前提之一才想表達該提醒符合之,而留言之短則是因一時忙碌,對其造成之誤解深感抱歉。--銀河市長☎️2021年4月6日 (二) 11:01 (UTC)回复
(~)補充當時的理由為 個人在此提案「2021年太魯閣列車出軌事故」。理由:其中2021快速點出事發時間,太魯閣點出車型,出軌事故指明事件。--銀河市長☎️— 2021年4月3日 (六) 07:26 (UTC) 而非消歧義。--銀河市長☎️2021年4月6日 (二) 12:35 (UTC)回复
「不需要加」就是「可加,也可不加」,在此「有歧義」只是「加年分」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如果閣下認為「有歧義」不僅是充分條件且也是必要條件,請把閣下論述中的「不需要 / 不需」全部改成明確的「不可以」,以避免他人誤解您的意思。-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4月5日 (一) 15:21 (UTC)回复
我確實認為「歧義發生」只是「加上年份」的充分條件,再者Wikipedia:命名常規_(事件)只是論述,故我是講請參閱,非請遵循。-- 2021年4月5日 (一) 15:51 (UTC)回复
@顏嘉佑「太魯閣號列車」的用法是確實存在的,我希望你盡快收回錯誤陳述,避免誤導社群。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7日 (三) 05:56 (UTC)回复
明確反對加年份,現時並未出現任何名稱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事件。我認為應該等到調查報告出來以後,再根據報告的名稱決定條目名稱。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7日 (三) 06:00 (UTC)回复
@Sanmosa贊成閣下「根據報告的名稱決定條目名稱」的提議,但您的反對與提議頗有可能是矛盾的:如果最後報告的名稱是「(民國)110年XXXX」呢?-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4月8日 (四) 15:36 (UTC)回复

今日首页展示的特色列表文字简介不符合现状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今日首页的特色列表是现任中华民国一、二级行政区行政首长列表,首页文字简介说“现任直辖市长持民主进步党籍者有3位,持中国国民党籍者有1位,不属于任何政党者有2位。现任县长、市长持民主进步党籍者有9位,持中国国民党籍者有5位,不属于任何政党者有2位;其中嘉义县的张花冠是女性”,这应该是2018年选举换届前的情况,与2021年当下的情况完全不符,应该尽快修改。--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05:05 (UTC)回复

直接修改Wikipedia:特色列表/现任中华民国一、二级行政区行政首长列表就能解決不是嗎?-- 2021年4月4日 (日) 16:09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对于增加一些中国大陆地区饮品店品牌条目的讨论

有关中国大陆地区盛行的饮品店,目前本人已知没有益禾堂古茗奈雪的茶等,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中国大陆地区盛行的饮品品牌未描述,还需要扩充的
--彩色琪子留言2021年4月4日 (日) 17:56 (UTC)回复

你没看到那三个红链吗?-彩色琪子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09:35 (UTC)回复
我意思是,就你列出的这几个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中国大陆地区盛行的饮品品牌未描述,还需要扩充的”自己的话,(?)疑問 谁中文理解出问题了?--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6:45 (UTC)回复
可能是我吧,我是说包括三个列举出来的未创建条目在内的其他条目的-彩色琪子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10:33 (UTC)回复
(:)回應(!)意見 就上面这三个,个人看法是,只有奈雪的确需要条目(剩下两个认知度门槛估计就过不了)--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05:45 (UTC)回复

舒马赫

提醒一下,其子米克被有的媒体称为小舒马赫(百度啦),而不是其叔父拉尔夫了。这点需要开始注意一下了(当然你问我条目应该怎么搞,那肯定还是米克啊,某些媒体就是错的。看几年F1就知道小舒马赫指谁,也就能带偏刚入门的新手。我已经不想再看到类似 很多车迷xx云云了(足球那边就有这种理由),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带偏新手是媒体的问题,不是说媒体带偏的新手人数多了,这事就从错的变成对的了,这种事情数人头没用的)。--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06:35 (UTC)回复

段野1999,看不明??? StevenM69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07:48 (UTC)回复
我也覺得1999。「1999」大致是「含糊不清」的意思,取自粵語「一鳩舊舊」的諧音。請提供背景資料。-hiJK910 I'm sorry, I couldn't hear your question, Yvonne 2021年4月5日 (一) 11:00 (UTC)回复
(?)疑問 你们在说什么?进错讨论段落了?今年F1第一场已经跑了(米克今年开始跑F1),多条新闻将其称为小舒马赫(百度啦)。而这显然不对(真正代指的当事人——其叔父拉尔夫早就退休了,完全没听说会复出的样子)--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6:43 (UTC)回复

白砂水族区》译名来源?

完成:
完成移动,同时鉴于原名称极不常用,已报R3。--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5:30 (UTC)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该动漫目前没有官方或正式译名,我所知道的常用译名是“白砂的Aquatope”,来源搜索:"白砂水族區" site:.hk”——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Report、来源搜索:"白砂水族區" site:.tw”——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Report均未找到相关结果。请条目创建者@Zero-chan-chan提供该译名的来源。--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0:44 (UTC)回复

標個Requested move過7天就能解決的事...我覺得直接移動並告知建立者一聲也沒啥問題。--Xiplus#Talk 2021年4月5日 (一) 14:01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林保怡

请求协助查证,有IP用户提供了一条新的ref。现在只能希望能在图书馆找到这杂志了,否则无法查证。图书馆这种事,我们在外地的是完全无能为力的--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1年4月6日 (二) 06:38 (UTC)回复

毛澤東條目之版權問題

毛澤東條目中,部分條目可能有版權問題。原本「童年時期」前兩段幾乎是《毛澤東傳》之節選。現我已將這兩段改寫。請其他編者一同檢查是否有其他文段存在類似問題。亦請管理員考慮是否應當隱藏部分編輯歷史。--Yangwenbo99 2021年4月8日 (四) 01:38 (UTC)回复

关于地铁站车站结构段落的问题

最近我在编辑与地铁站有关的条目时,发现车站结构内容格式不统一,排版不整齐,而且使用的是硬编码格式,例如桂林公园站#车站结构

另外我还发现,车站结构经常把“开门方向”写在站台的位置,而非车站轨道的位置,这个我不太能够理解。此前我在en:Talk:Hongqiao_Airport_Terminal_2_station#About station layout中提到过这个问题,给出的解释是要不然内容过长。

此外,在中国大陆的地铁站页面仍经常见到“月台”一词,这个词在中国大陆的地铁中一般是叫做“站台”。目前在站台页面是有文章手工转换的(似乎不是公共转换组),但其他页面没有。此外偶尔我还发现使用过{{站台}}模板,该模板没任何文档,也没有看到讨论页。

在此想和大家讨论一下车站结构段落的写法问题。--SolidBlock留言 2021年4月8日 (四) 01:41 (UTC)回复

我基本上沒有編輯車站結構,這方面可否請最初為桂林公园站增加車站結構的MNXANL解釋下?
「開門方向」與列車有關,正常來說應寫在車站軌道位置,但這樣會令車站軌道那一行過長,造成排版問題,因此很多車站條目通常會寫在站台內,我認為可以接受。不過有些車站會開兩邊車門,就做法不一,例如上海人民广场站、廣州公园前站、深圳罗湖站、香港羅湖站等。上海人民广场站在站台位置列出開門方向[52][53],廣州公园前站和深圳罗湖站在站台位置列出祇供上/下車而沒有開門方向,香港羅湖站在月台位置列出供上/落客和開門方向(其實香港羅湖站車站軌道有充足位置列出開門方向,但編者仍選擇在月台位置列出)。
月台和站台的問題,中國大陸車站應稱作站台,港澳台車站應作月台,並需要按讀者所在地區提供轉換。最初(2007年)公共轉換技術好像還不成熟吧,我就建立了{{站台}},好處是不用依賴公共轉換,編者可按需要使用。後來好像有公共轉換,{{站台}}使用率也就不太高了。—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8日 (四) 14:36 (UTC)回复
关于你提到的站台、月台的问题,由于目前已经有了成熟的公共转换技术,我觉得不必再使用{{站台}}模板。我这里暂时只讨论地铁。(&)建議如您提及那样使用公共转换组,使与地铁有关的条目在“站台”“月台”之间转换;或者也有一种或许可行的做法,即(&)建議大陆的地铁条目使用“站台”一词(除非当地的地铁实际上使用的是“月台”一词,下同),港澳台的地铁条目使用“月台”一词,不进行转换。——SolidBlock留言 2021年4月8日 (四) 15:13 (UTC)回复
你說仍見到“月台”一词,是在哪些條目?—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8日 (四) 15:44 (UTC)回复
我去查找了一下,中國大陸方面也是有月台的用法拉,看百度百科 [54]解釋“月台”是“古时用来赏月,现为候车台”。所以我想即使不強制轉換,也看的懂吧,只要裡面有說明一下就好了。——懶散的魚懶散的魚🐠|留言2021年4月8日 (四) 15:50 (UTC)回复
關於“站台”“月台”之间转换,我建議單向轉換,“站台”一定會轉為“月台”,反之則不會。 --Loving You Is A Losing Game 2021年4月9日 (五) 10:52 (UTC)回复
港澳地區只會寫“月台”,若寫“站台”應會看不明白,大陸、台灣、星馬地區的讀者能看明白“站台”“月台”嗎?—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9日 (五) 15:03 (UTC)回复
開門方向的內容表述太長(如「左邊的車門將會打開」,港鐵)所以才出現避免提及的情況,其實4個字足矣(「左側開門」,台北捷運)。跨月台轉車站更麻煩,要多次使用<br>,不然會太長。所以我是用4個字的X側開門來寫的,不過被回退而已。我現在都有在擴充時儘可能順道把公共轉換組也一同加入的習慣了,不過有些地方還是令人頭痛(過度轉換,車道溝都變行車綫溝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4月8日 (四) 16:23 (UTC)回复
車站結構既然是表格式,用字自然應盡量精簡,所以你用X側開門我是支持的。目前列車開車方向是用箭號圖案表示,開門方向是否也可以用圖案表示?—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9日 (五) 15:03 (UTC)回复
关于车站结构,这里插播一件事:英文维基百科似乎已经决定移除车站结构表格的内容。——SolidBlock留言 2021年4月10日 (六) 00:18 (UTC)回复
大致看了移除理由,主要就是NOTGUIDE and CRUFT,即使立場為No general policy的編者也認為車站需有足夠知名、獨特或複雜結構才可列出車站結構表格,原因也是NOTGUIDE。我認為車站同時作為建築物和鐵路乘降設施,車站結構對條目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應作介紹及以繪圖或表格方式說明,讓讀者一望而知車站性質、月台分佈、層數、功能等等。這些內容怎看也不屬於GUIDE(指南)或CRUFT(瑣碎資料)吧。就以Hongqiao Airport Terminal 2 station為例,移除前移除後,哪個版本較佳?一望而知。英文維基收錄標準一向過份嚴格,對此不意外,但失望,損失的是讀者。—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10日 (六) 16:39 (UTC)回复
早就说过,en垃圾。但有些信众对此迷恋不已。——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4月13日 (二) 03:01 (UTC)回复

如何更好地「不把垃圾放進維基百科」?

參考這篇文章:印度党争转化为“编辑战” 虚假信息在维基百科的文章中蔓延

当新冠病毒疫情袭击印度时,社会紧张局势达到了沸点。一篇关于病毒在印度传播之源的词条,更把维基百科推到了印度文化战争的中心。该词条称,新德里的一次传教活动引发4000人成为确诊病例,并且27人因感染而死亡。许多人指责称,这次活动是新冠病毒在印度传播之源。最终词条在极具争议中最终被删除。

不过,围绕这个词条的风暴仍在继续。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在Twitter发布相关说明后,招致非议。他被指责收了钱删稿。对此,威尔士在Twitter上花了许多时间解释了维基百科处理批评者意见的规则。他把这个词条称为“糟糕的写作”和“无事实来源”。他随后又表示,“这无关宗教情感,而是关于不把垃圾放进维基百科”。 随后印度部分媒体发起了一场反对维基百科的运动。 印度编辑亚哈西什(Subhashish)认为,这是对维基百科缺乏理解,无论是出于无知还是故意的,这是问题的原因。他对媒体环境和政治家关于禁止维基百科的威胁,进行了指责。

孟买学生曼尼莎“他们报道的问题并非真实,因此人们来编辑文章,但这使得情况变得更糟。导致了极端化,产生了灰色区域,”曼尼莎表示。“现在,一切变得两极化,一切变得要么左,要么右,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点。”

顯然,文中提到的包括「Jimmy Wales收了钱删稿」在內針對Wales及維基百科的絕大部分指責有違常識且不可能是事實,然而這種虛假信息充斥在一些文中所指的「參與反对维基百科运动的印度媒体」中,問題是,對於這種明顯「对维基百科缺乏理解」及「出于无知或故意」的「可靠來源」,這些充滿偏見、陰謀論及謊言的來源,是否可以乾脆利落地拒之門外?近來有一名用戶堅持將一篇宣稱「維基百科是綠營網軍管的」的來源寫進條目,與前者的情況不同,並無來源提供反論以反駁「維基百科是綠營網軍管的」這種指控,也就是前者至少存在「另一方觀點」,後者則完全是單一觀點,而且這個觀點明顯有違常識且不是事實,更加應該乾脆地刪除。--No1lovesu2留言2021年4月8日 (四) 14:52 (UTC)回复

以中立视角阐述重要“观点”,广泛报道的争议可以写。后者注意来源可靠性及边缘学说。--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8日 (四) 15:55 (UTC)回复
同上。--Raptor (Unknown) 2021年4月8日 (四) 18:15 (UTC)回复
@YFdyh000RaptorLake本人早前跟uer:AegonINVICTUS討論過相關議題[55],簡單來說,後者來源出自亞洲週刊臉書編輯之手,該來源宣稱「綠營網軍在中文維基百科(的亞洲週刊條目)增加大量負面評價,甚至惡意編輯扭曲事實」和「維基都是綠營網軍管的」。AegonINVICTUS表示:「亞洲週刊的信譽、驗證不等同於亞洲週刊臉書小編,所以這有WP:假專家的問題」;「亞洲週刊臉書小編控訴了他人,但沒有提可供檢驗的證據,這很可能是陰謀論,最少也是不該被寫入的偏見」;「結論就是必須增加另一方觀點,否則沒辦法達到觀點的中立性。沒有觀點的中立性就不應該增加。」本人的看法基本與他相同,我認為該來源除了存在边缘学说問題,也存在WP:BIASED、陰謀論及WP:假專家等問題,這種來源正是上文提到的「对维基百科缺乏理解」及「出于无知或故意」的來源,根本不適合寫在維基百科,更不用說至今也沒有出現另一方觀點(作為反論的來源),無法達到觀點的中立性,因此更不應該加進來,正如Jimmy Wales說「不把垃圾放进维基百科」。--No1lovesu2留言2021年4月9日 (五) 16:05 (UTC)回复
以學術文獻為優先,避免有爭議的八卦媒體、第一手來源等。—-Outlookxp留言2021年4月8日 (四) 19:19 (UTC)回复
把这些垃圾扔去维基学院、维基教科书甚至原味鸡、基金会Foundation Wiki(即答)[開玩笑的]。--痛心疾首 2021年4月10日 (六) 07:54 (UTC)回复
本人补充说明:这种属于少数观点的原创研究,正确位置在维基学院。其他三个地方都是在开玩笑。特此声明并补充。--痛心疾首 2021年4月10日 (六) 11:19 (UTC)回复
@痛心疾首提醒一下楼上,会被回退,删除。--Raptor (Unknown) 2021年4月10日 (六) 11:09 (UTC)回复
收到,已经补充说明。--痛心疾首 2021年4月10日 (六) 11:19 (UTC)回复
@No1lovesu2看懂了。--Raptor (Unknown) 2021年4月10日 (六) 11:13 (UTC)回复

TVB劇頁面應唔應該添加主題曲或插曲的鏈接,點擊便可以聽,並不屬於宣傳

--Babygogolove留言2021年4月11日 (日) 08:13 (UTC)回复

可能有版權問題。--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11日 (日) 14:21 (UTC)回复
不應該。—-

Kapol6360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13:38 (UTC)回复


  • 劇本身的頁面就很多的,鏈接多一個少一個怎麽了????而且都是公開聽的,這樣點一個就能去聽了,就不用再去找了,多方便,版權問題早就在那發布,解決了,做個鏈接而已,真的不知道為什麽那個撤回的人就不明白,真的是非常無語-_-||--Babygogolove留言2021年4月13日 (日) 02:25 (UTC)回复

說出你不應該的原因

  • 翻了一下你的編輯紀錄,你放的連結已經被私人了你知道嗎....有人上傳不代表就是可以(除非上傳者是TVB的官方帳號),或者你有辦法拿到or確認上傳者有獲得TVB的許可,否則就是侵犯版權的行為。風鳴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19:44 (UTC)回复

香港商場條目繁瑣、宣傳性內容問題

@‎‎Baycrest@‎‎Wpcpey@‎‎AT@Kapol6360近期本人在各香港商場條目(如THE LOHAS裕民坊 (商場)等)發現有編輯持續在相關條目對租戶方面的詳述,相關資訊內容繁瑣、且傾向愛好者及宣傳性,故閣下認為應否認同繼續在相關條目加入這些詳述?--DarkWizard21留言2021年4月11日 (日) 16:06 (UTC)回复

如果你是指裕民坊 (商場)的商店資料,我認為可作簡單介紹,讓讀者大概得知商場有哪些重要及特別的商戶。其他如CCTV、評論式內容,則應在評論一段內寫。—Baycrest (作客) 2021年4月11日 (日) 16:13 (UTC)回复
香港商場條目在租戶方面的詳述已經存在10多年,通常都是描述某層有某租戶。如果要一下子不容許禁止所有商場條目加入這些詳述,對讀者是很大的損失,也間接讓條目的內容不足夠。裕民坊 (商場)條目中,個人認為沒有過度細節內容,只是提供商場條目應該有的資料。不過THE LOHAS的例子卻是不太好,無必要在設施的標題寫明全香港最大,以及戲院一段有這麼多的描述(戲院更多的描述應該放在英皇院線條目內)。而條目提及的餐廳租戶建議最多只提及菜式,面積和基本特點就可以。無需要再提及有甚麼食物供應和食物來源地。--Wpcpey留言2021年4月11日 (日) 16:20 (UTC)回复


同意@‎‎Wpcpey的説法,香港商場條目在租戶方面的詳述已經存在10多年,大型商場租戶方面的詳述更詳細,例如圓方PopCorn,不過THE LOHAS有不少誇張的描述,建議只需將這些句子刪除便行。—-Kapol6360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13:38 (UTC)回复

公共場所本來就用來宣傳的,你不想讓大量的東西宣傳,你也阻止不了!!!

== "生物学的一切都没有道理,除非放在演化的光芒之下"条目标题更改建议 ==f r e e h k

生物學的一切都沒有道理,除非放在演化的光芒之下这个条目来自英文“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和对应相关条目en: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in the light of按照Collins的翻译表示为: in view of; taking into account; considering

因此这里直接翻译为单词字面意思「在...的光芒之下」直译仍有些不妥,原意是指生物学需要根据演化论来理解才能讲通。因此建议翻译成「生物学的一切都讲不通,除非是从演化视角来看」

期待反馈,谢谢! --hairuo留言2021年4月11日 (日) 20:33 (UTC)回复

  • (:)回應
  1. 閣下的留言格式混亂,我稍作整理,並調整了內部連結。
  2. 支持條目改名為「生物学的一切都讲不通,除非是从演化视角来看」。--CaryCheng留言2021年4月13日 (二) 08:37 (UTC)回复

苏联勋章与奖章条目名称

版本差异。麻烦熟悉此领域的编者复查Template:蘇聯勳獎與榮譽稱號的内容。参考英文维基看,我的初步理解为Medal是勋章(军事)、Orders是奖章(军民通用),这样解决同名的“乌沙科夫勋章/奖章”问题。但英文和中文维基的模板似乎使用了不同的分类模式,中文资料中“‘保衛列寧格勒’獎章/勋章”也都有存在。--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13:44 (UTC)回复

@YFdyh000你好,我是該模板的主要製作者,我界定該模板的分類主要以中文文獻為據,首先,無論是勳章還是獎章都有各自的軍事與民事類別[1],絕大多數也是將Medal(俄语:Медаль)譯作「獎章」(僅少數文獻將「蘇聯英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的金星章譯作「勳章」),Order(俄语:Ордена́)譯作「勳章」。其次,關於「乌沙科夫」,是因為你混淆了乌沙科夫勋章(Орден Ушакова)與乌沙科夫獎章(Медаль Ушакова)兩樣不同的東西,至於「保衛列寧格勒」,我參考各有關蘇聯獎勵的主要中文文獻皆將其譯作獎章[2][3][4][5][6],加之原文為「Медаль «За оборону Ленинграда»」,以上述規則論,不認為有譯作「勳章」的可能,而必是「獎章」。--Aizag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14:51 (UTC)回复
@Aizag所以请教en:Order of Ushakoven:Medal of Ushakov的中文条目名应如何消歧义,以及该系列条目是否不与英文维基的名称和分类有所对应。我有尝试区分两个“乌沙科夫”条目。修改起因是此处苏沃洛夫勋章(军功勋章)的下级勋章需要指向“烏沙科夫奖章”,原奖章条目写和对应的是Medal of Ushakov。--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15:43 (UTC)回复
@YFdyh000可是我翻找俄語維基,「苏沃洛夫勋章」的下級章為「烏沙科夫勳章」,「蘇沃洛夫獎章」的下級章才是「烏沙科夫獎章」,並且「蘇沃洛夫獎章」是俄羅斯聯邦的獎章,其下屬的「烏沙科夫獎章」也是1994年的增設版。如果使用的是google翻譯,它會不分Орден與Медаль都翻成勳章,不知道是不是造成你疑惑的原因?現在的情況應是:
  1. 將內容為「烏沙科夫獎章」、已被你移動和作內文字詞替換的「烏沙科夫勳章」改回「烏沙科夫獎章」(蘇聯時代的獎章)
  2. 日後有人建立「蘇沃洛夫獎章」條目(蘇聯時代並無「蘇沃洛夫獎章」,僅俄羅斯有此項目,故無須消歧義),其下級章為「烏沙科夫獎章 (俄羅斯)」)
  3. 日後有人建立「烏沙科夫勳章」(因上述條目移動而變成紅連),為現有的「蘇沃洛夫勳章」之下級章。
--Aizag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15:58 (UTC)回复
@Aizag抱歉,已反复尝试搞清,但仍感凌乱,打算放弃修订。Орден/Order与Медаль/Medal我认为要保持一致的中文译法,不能本级勋章然后上/下级是奖章(或反之)。烏沙科夫獎章已做还原。烏沙科夫獎章在导航模板中归入奖章-通用,我之前误认为对应enwiki中的“Civil and military orders” - Order of Ushakov,但仅从中文模板来看未作此划分。颁发起始日等一些数据雷同,感觉只有图片和图案利于参照。--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20:29 (UTC)回复
「烏沙科夫」的問題就目前先如此吧。是的,英文模板的「Civil and military orders」不是指「軍民通用」,而是把軍人專用、民人專用都放在同一欄位下,像是軍人用的勝利勳章與民人用的勞動紅旗勳章都被放入其中。當時我設置現在中文模板時,「通用」我不是指軍民兩用,而是諸多獎章中除了「戰役」、「民事」、「紀念章」外的所有獎章,另一種處理方式是同「苏联的勋赏体系及其历史启示」一文中僅對獎章分作軍事和民事兩大分項,但這樣兩欄內容都會一大陀就是。--Aizag留言2021年4月13日 (二) 04:08 (UTC)回复

@Jared-li閣下也曾創建好幾個蘇聯勳獎與榮譽稱號的條目或模板,有甚麼意見想說嗎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17:34 (UTC)回复

我和Aizag的看法一样。我认为翻译时最好参照源语言,苏联勋章与奖章最好参照俄语维基百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勋奖体系,因为各国文化差异、说话方式、世界观的差别,翻译的时候不能把Order与Medal的中文译法“勋章”和“奖章”定死。在中文语境中,勋章一般比奖章层次高。在美国,Medal of Honor翻译成荣誉勋章,而China Service Medal翻译成中国服役奖章。这是因为在中文语境中,纪念一场战役战斗而专门设置的奖品常常与奖章/纪念章而非勋章搭配。再者,少数文献将“苏联英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金星章译作“勋章”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两个奖项算是苏联最高的荣誉,在中文语境中使用“勋章”比使用“奖章”更加高大上一些。对了,刚才搜索时发现中国的友谊勋章在英文维基百科出现了Order of Friendship和Friendship Medal两种说法(好像又有外国网友把它和中国政府友谊奖弄混了......谁来帮忙改一下[捂脸])Jared-li留言2021年4月13日 (二) 09:51 (UTC)回复

参考資料

  1. ^ 張新平; 李義男. 「苏联的勋赏体系及其历史启示」.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7, (6): 119. ISSN 1671-8461. 
  2. ^ 徐海燕、孙浩. 《苏俄百年军服》. 金城出版社. 2007: 418. ISBN 9787800849299. 
  3. ^ 唐思; 谢亮 (编). 《号角 世界经典制服徽章艺术 1》. 北京: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3: 172. ISBN 7-5107-0679-3. 
  4. ^ 張新平; 李義男. 「苏联的勋赏体系及其历史启示」.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7, (6): 122. ISSN 1671-8461. 
  5. ^ 徐津川. 「图说苏联勋表」. 《军事史林》. 2004, (2): 53. ISSN 1002-4190. 
  6. ^ 赫英斌. 《二戰蘇聯陸軍單兵裝備》. 北京: 北京藝術與科學電子出版社. 2013-08: 53. ISBN 978-7-89429-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