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ouble sharp留言 | 贡献2018年9月8日 (六) 14:29 元素173的討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Double sharp在话题“扩展元素周期表所使用的模型”中的最新留言:6年前

此頁面探討條目模板主題相關議題;与条目是否符合中立的观点有关的问题,亦可在此探讨。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誤用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Qqqyyy惡作劇內容的書籍 22 10 Ericliu1912 2025-04-25 16:55
2 细分中国文化遗产专题 24 7 MintCandy 2025-04-24 19:18
3 電力/電功率/电能 2 2 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 2025-04-24 12:37
4 模板:Infobox_School 模板:Infobox_civil_conflict 的問題 4 3 Saimmx 2025-04-16 01:31
5 不是很確定媽祖的分靈系統要寫在哪裡 14 6 Saimmx 2025-04-16 01:01
6 越南行政區劃改制 6 4 FradonStar 2025-04-20 22:08
7 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皇帝谥号 5 3 Ericliu1912 2025-04-25 15:49
8 存廢覆核與草稿 2 2 AT 2025-04-17 22:19
9 樂日教条目内容可信度 1 1 TuhansiaVuoria 2025-04-16 14:16
10 吉伊卡哇的旗幟 11 3 Miyakoo 2025-04-18 03:53
11 请留意Thần Đồng Cổ Nhạc创建的谥号消歧义页面 2 2 糯米花 2025-04-22 15:10
12 九孔螺 2 2 YFdyh000 2025-04-19 00:24
13 关于设立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专题及举办残奥编辑松的建议 8 5 Wolfch 2025-04-25 00:27
14 各國最低工資列表 4 3 Ericliu1912 2025-04-25 15:44
15 请求将阿尔贝特·施佩尔移动至阿尔伯特·施佩尔 5 3 Kurgenera 2025-04-21 10:04
16 「丁先皇」的本名說法 1 1 羅宋王 2025-04-21 16:21
17 “最后一次的讲演”条目问题 6 3 Liulyxandy 2025-04-23 22:26
18 基本電學 4 2 P1ayer 2025-04-22 20:58
19 命名一致性判決請求:「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中文翻譯 4 3 Nebulatria 2025-04-22 14:30
20 像这种自然村是否符合收录准则? 22 5 糯米花 2025-04-26 02:27
21 关于新闻动态 5 3 Ericliu1912 2025-04-25 14:00
22 關於各虛構作品的列表因為關注度被大量提刪 38 13 自由雨日 2025-04-25 22:13
23 更名程序的基準 1 1 Cbls1911 2025-04-25 19:29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議題清單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傳記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經濟、貿易與公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歷史與地理

Talk:平潭县 § 建议本条目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合并

如题。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管辖范围与平潭县基本一致,两篇条目的内容也基本一样。但是要保留平潭县还是综合实验区这是个问题。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是厅级单位。平潭县政府这个处级单位基本上属于虚化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两年也不是由县长而是由管委会主任做报告。但是平潭县的建制还存在,属于改为另一个机构来管理了。--Cs haoh留言) 2025年3月3日 (一) 12:07 (UTC)

Talk:萨罗尼科斯群岛 § 译名

总觉得现有名称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好像在译名词典及新华社资料库里也找不到译名。如果是根据所在海湾命名的话,那是不是该译为“萨罗尼科斯群岛”?请社群帮忙考证一下。--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3月23日 (日) 17:57 (UTC)

Talk:北极 § 「北極」一詞的消歧義問題

有鑒於WP: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5/03/27#北极出現了對「北極」一詞的消歧義方式的爭議,現發起此討論串。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3月28日 (五) 14:21 (UTC)

Talk:西库翁 § 译名

这些古希腊人名地名和现今希腊地名的译名真是头疼。我从现今地名入手:西基翁,其现今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α,按照音译表来翻译的话,好像是“锡基奥纳”,但谷歌搜索基本一无所得。地名大辞典、地名词典和新华社资料库里用Sikion来搜索的话都是“西基翁”,其中地名词典里有坐标,跟现今城镇的坐标一致。因此可以确定现今城镇的译名就是“西基翁”了。

而该镇是根据希腊古城邦来命名的,古城的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拉丁转写就是Sikyón。按照维基百科:外語譯音表/古希腊语来翻译的话应该是“西库翁”或“西库昂”(我不知道译音表里注释“翁不合用时,改用昂”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叫不合用?)。而此古城邦是根据同名神话人物命名的,那是否该人物也是应该译为“西库翁”?根据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古城邦是译为“西库翁”的。

而权威来源把现今地名译为“西基翁”,而不是按照一般音译规则译为“锡基翁”或“锡基奥纳”,那表明对应古希腊语名也应该译为“西基翁”吗? 而此条目最初创建时命名为“西基昂”,后来移至“西库昂”,再被移至“西锡安”,又移回“西库昂”。译为“西锡安”的理由不是很清楚。现在各个译名好像都可以找到正规论文或文章的来源。

偶然在网上找到《辞海》第六版的信息:“西息昂”(Sicyon)亦译“西基昂”。

到底选用那个译名为好?各位有何高见?@Aronlee90 @BigBullfrog--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20:50 (UTC)

Talk:教宗 § “papa”的中国大陆译名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WikiProject talk:中国 § 關於兩岸分治後的「XX年中國」條目


目前1949年後的「XX年中國」頁面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重定向至「XX年中國大陸」。私以爲應該改爲指向「XX年中國大陸」、「XX年臺灣」、「XX年香港」以及「XX年澳門」的平等消歧義,理由如下:
  1. 根據MOS:中國:「在描述國家或政權時,應儘量以確切的國家或政權名稱取代『中國』一詞……在1949年之後的相關條目中,應儘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等全稱。」是故「中國」一詞在分治後的語境並不適合用於直接指代「中國大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均(曾)在國際上代表「中國」,故兩者均可以「中國」稱之。
  3. 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前是否屬於中國有待商榷(有觀點認爲中國從未交出香港主權;無論如何,中國的治權在回歸以前均未作用於兩地),但和中國關係密切,故建議在回歸前的條目記載於「參見」章節,回歸後歸入平等消歧義項目。
先前已經建立少量消歧義,可作爲建立消歧義的模板,請見1996年中國(均未回歸)、1997年中國(香港已回歸)以及2025年中國(澳門也已回歸),現有重定向列表請見本人的追蹤用用戶頁。謹提交此提案與社羣討論,希望能得出是否建立(若不建立,應當作何處理)的共識。另副知機器人作業申請的參與者@0xDeadbeef。--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4月6日 (日) 14:38 (UTC)
Talk:迪斯托莫 § 译名

一看就觉得“迪斯托莫”是根据英语发音翻译过来的。2023年时还可以从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搜索到,但现在已经搜索不到了,看来是从数据库里删除了。相反,现在按照纯正希腊语的拼法(或直接中文)可以搜索到“季斯托蒙”的译名,也可以在《世界地名译名词典》里搜索到。《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则两者都搜索不到。

现在“季斯托蒙”虽然符合现代希腊语的发音,但基本没有别的来源在使用。而其他来源都是使用“迪斯托莫”。那现在维基里是该按照常用名原则把“迪斯托莫”作为约定俗成的译名作为条目名呢?还是把权威来源的“季斯托蒙”作为条目名为好?这个还牵涉到其所属市镇及相关条目的命名。--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4月15日 (二) 13:42 (UTC)

語言及語言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數學、科學與科技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媒體、藝術與建築

Module talk:CGroup/Music § 主唱的轉換

Lead Vocal:cn及tw為「主唱」;hk為「主音歌手」,這個轉換針對的是一個演唱團體的Lead Vocal(名詞)。然而「主唱」一語不止這個用法,其他地區我不熟悉,至少香港人就經常把「主唱」用於描述一首歌曲是誰唱的,「主唱」可以是動詞(歌曲由誰「主唱」),也可以是名詞(「主唱者」之省略),這種用法的出現機率比描述一個演唱團體要大得多。我早年發現這問題後,自己便採用「演唱」或「原唱」或「所唱」去避免動詞變為「主音歌手」,但事實上中維音樂相關條目內存在不少歌曲由誰「主唱」這樣的語句,編寫的人根本不清楚需注意轉換問題,而該些音樂相關條目又未加入NoteTA公用轉換,才未有引起注意。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12:58 (UTC)

政治、政府與法律

Talk:平潭县 § 建议本条目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合并

如题。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管辖范围与平潭县基本一致,两篇条目的内容也基本一样。但是要保留平潭县还是综合实验区这是个问题。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是厅级单位。平潭县政府这个处级单位基本上属于虚化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两年也不是由县长而是由管委会主任做报告。但是平潭县的建制还存在,属于改为另一个机构来管理了。--Cs haoh留言) 2025年3月3日 (一) 12:07 (UTC)

WikiProject talk:中国 § 關於兩岸分治後的「XX年中國」條目


目前1949年後的「XX年中國」頁面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重定向至「XX年中國大陸」。私以爲應該改爲指向「XX年中國大陸」、「XX年臺灣」、「XX年香港」以及「XX年澳門」的平等消歧義,理由如下:
  1. 根據MOS:中國:「在描述國家或政權時,應儘量以確切的國家或政權名稱取代『中國』一詞……在1949年之後的相關條目中,應儘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等全稱。」是故「中國」一詞在分治後的語境並不適合用於直接指代「中國大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均(曾)在國際上代表「中國」,故兩者均可以「中國」稱之。
  3. 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前是否屬於中國有待商榷(有觀點認爲中國從未交出香港主權;無論如何,中國的治權在回歸以前均未作用於兩地),但和中國關係密切,故建議在回歸前的條目記載於「參見」章節,回歸後歸入平等消歧義項目。
先前已經建立少量消歧義,可作爲建立消歧義的模板,請見1996年中國(均未回歸)、1997年中國(香港已回歸)以及2025年中國(澳門也已回歸),現有重定向列表請見本人的追蹤用用戶頁。謹提交此提案與社羣討論,希望能得出是否建立(若不建立,應當作何處理)的共識。另副知機器人作業申請的參與者@0xDeadbeef。--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4月6日 (日) 14:38 (UTC)
Talk:赫尔松州城市列表 § 条目命名问题

现在俄乌都有“赫尔松州”,如果只建一个“赫尔松州城市列表”却在条目中只以乌克兰的角度叙事,是否有地域中心或者不中立的问题?因为我前面有提到过相关问题,且条目主编也按照我提到的观点解决了相关争议,但仍有用户在未有任何讨论和通知的情况下把条目移回。现把此情况征求社群意见,希望社群能形成相关共识。另通知@仁克里特MykolaHK。--—동양성신✍️ 2025年4月24日 (四) 07:51 (UTC)

宗教與哲學

Template talk:耶稣 § 建议删除或更改耶稣模版图像


目前模板的题图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耶稣」模版使用的标准图像系一BBC创作的复原图,其可靠性并未被普遍接受。经考察,其他语言维基百科多数只是在介绍耶稣历史的条目中作为资料提及,并未将其接受为「耶稣标准像」。直接在模板中使用此图像,恐令读者误解为此形象可靠或被广泛接受。故此提议删去或变更,请教社群意见。

Xsgzjmxs留言) 2025年3月5日 (三) 05:02 (UTC)

Talk:教宗 § “papa”的中国大陆译名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社會、體育運動與文化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有關模板進行上色的問題

首先,我對模板和Infobox的顏色漸漸變得單一化感到意外。模板向來都是五顏六色的,不應該對上色這一件事進行阻止。然而最近在一系列的藝人模板當中,卻是相反。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鐵路模板一線一色,國際關係模板一國一色,本屬十分正常的事,所以我認為藝人模板亦應如是。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文字格式要求的是正文和表格不得染色,然而沒有對模板進行規範,亦不應該規範。這樣的行為有損維基百科向所有人開放編輯的本意。至於WP:維基百科不是甚麼的愛好者問題就更不成問題,正是愛好者的存在才將條目做得那麼好,就像我這個鐵路迷就很常編輯鐵路模板,非常正常。我不認為加上應援色就是愛好者內容。而且類似的做法反複的由不同的人作出,我更是認為應該要這麼做(WP:關注度也說,一個條目反複被不同的人創建,就是他存在的理據)。如果仍覺得太過花俏,那也請不要忘記我也曾經有WP: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7年10月#有關慕尼黑和布拉格地鐵發起過投票,結果是壓倒性地支持圖案繼續存在。如果圖案都可以,那麼標題的色帶就更應存在了。大家覺得呢?User:YinweichenUser:Dabao qianUser:Brandon0610User:Joshua ZhanUser:Jacklamf1d14User:Liaon98User:KolymaUser:Fevawo。--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7月28日 (六) 14:39 (UTC)回复

一直都只是說不要單格兩色以上而已。--Mısaka Mikøto2018年7月28日 (六) 15:31 (UTC)回复
對了,Infobox比較容易解決,只要在藝人模板內加入應援色參數就可以了。鐵路車站顏色也是以類似這樣的方式展示。--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7月28日 (六) 16:04 (UTC)回复
按照之前的共識Wikipedia:鐵道專題/移除著色文字模板套用藝人模板也可以,我就不囉嗦了。對了,關於「模板向來都是五顏六色的,不應該對上色這一件事進行阻止」這句,我想(...) 吐槽一下,你們有想過色盲用戶、讀者的感受嗎 囧rz……,然後,維基百科也開始要走花俏華麗路線了嗎??[開玩笑的]--ᴊösʜüᴀ Talk ☎ 2018年7月28日 (六) 16:15 (UTC)回复
太過花俏的,我也會刪除。但是,模板頂的色條無論如何花俏不到那裡去吧?對於色盲用戶,我的簽名已經是問題了吧?--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7月28日 (六) 16:45 (UTC)回复
因为前段时间发生了政治撕逼的缘故,所以本人并不是太想过来客栈这边说话的。但是既然提到这个问题,那我就插一句吧,导航模板的情况可以继续讨论,但是{{艺人}}信息框模板好像很早就是按类型自动配色了吧,血型、身高、体重、三围、粉丝名、应援色等参数可是全面禁止的。--Dabao qian留言2018年7月28日 (六) 16:46 (UTC)回复
是的,所以Infobox信息框模板禁止顯示應援色,被迫轉到正文,然後正文嚴格禁止上色,只好轉到模板,現在連模板都要禁止上色。看來維基百科真要把應援色趕盡殺絕啊。這應援色不是很愛好者內容的東西耶,粉絲名、應援色都是相當重要的東西,不然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偶像在說甚麼。--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7月28日 (六) 16:50 (UTC)回复
不可理喻,维基百科是一部网络百科全书,而不是粉丝或爱好者网站。这些内容可能对于粉丝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反而意义不大。--Dabao qian留言2018年7月28日 (六) 17:02 (UTC)回复
然后,维基百科:格式手册/网页亲和力了解一下,这里并不鼓励用户在表格中过度使用颜色(Infobox、Navbox实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表格),如果使用了太过刺眼的颜色的话反而会影响阅读(手册中建议文字和背景色的对比等级要至少达到WCAG 2.0的AA级)。电视剧专题就是因为信息框一直开放自定义配色,结果管不住就乱套了。--Dabao qian留言2018年7月28日 (六) 17:03 (UTC)回复
那導航模板呢?我的理解是,藝人信息框就像火車站的模板、下面的導航模板就像火車路線的模板。現在出現最多問題的其實是下面的導航模板,信息框倒可以靈活處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7月28日 (六) 17:11 (UTC)回复
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通用的导航模板元模板({{Navbox}})支持自定义各个元素的CSS样式(包括配色),音乐人专用的导航模板元模板({{Navbox musical artist}})是一类一色,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导航模板自主配色。--Dabao qian留言2018年7月28日 (六) 17:17 (UTC)回复
我支持導航模板各有各色,維基把各種文字染色都禁掉以後已經沒有多少可以保留這些顏色的空間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7月29日 (日) 06:03 (UTC)回复
導航模板和資訊框的話,單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漸變色或彩色等過度花巧的顏色就比較不妥當,尤其是無法理解為何連表格都要填色。—AT 2018年7月29日 (日) 14:23 (UTC)回复
當然了,沒有人會接受漸變色的 -- 那樣文字還要不要反白呢?我的想法是可以容許一個模板兩個色,但必須符合一些條件,如一格一色、subgroup統一顏色等。--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7月29日 (日) 15:18 (UTC)回复
infobox的背景色应该统一,但需要一些特定位置使用主事物的代表颜色,原则就是不滥用。如果作为普通读者的话,那普通读者是不是只需要关注特定人是一个人就可以了,那他的一些特色就不用完全不描述?有点墨守成规了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7月30日 (一) 01:51 (UTC)回复
User:Jane9306,請看這裡。--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1日 (三) 08:30 (UTC)回复
閱畢,謝謝告知,在下因USER:Vozhuo提醒閱讀WP:NAVBOX後才反對上色,我認為討論完確定共識後再把顏色加回來吧?--94狂·233·0w0·666 2018年8月1日 (三) 08:40 (UTC)回复
對於「模板向來都是五顏六色的」這句話我感到非常訝異,這應該是長期以來缺乏管理所導致的錯誤示範,怎成了維基百科的傳統?在討論這件事之前請思考一下百科全書的主要用途是什麼?所謂的百科全書,條目的內容是寫給不懂這件事的一般讀者閱讀而非粉絲自嗨用的,因此若有一些與顏色有關的資訊想要說明(例如藝人的應援色、鐵路線的代表色之類的),也應該以文字資料的型式來說明、展現,只要官方有定義縱使把Pantone碼寫出來也是合適的收錄資訊,但就是不該以版面上的顏色來表達。對於infobox與Navbox,框格上方的色帶是否要保留我抱持中立態度,但是本文與表格內文字部分的染色與濫用花花綠綠的小圖示(包含國旗)我是強力反對的。文字的顏色對於維基百科來說是有功能性的意義(藍色是連結、紅色是空連結...),像那種因為鐵路線或公車路線的代表色是紅色就把表格內的相關文字染成紅色的作法非常讓人困擾,會讓人無法分辨相關的連結到底是有內容還是空連結。若路線的代表色是紅色只要寫個「紅色」我就知道是啥顏色了,有誰是需要看到字真的被染成紅色後才知道紅色長啥樣子?--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8月2日 (四) 04:06 (UTC)回复
@SElephant「對不起,我紅綠色盲,紅黃綠三種顏色,我也看成了黃色」,又如何?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梁列表消綠 2018年8月2日 (四) 04:50 (UTC)回复
就是因為考量到有色盲的讀者或用單色設備閱讀的情況,所以才更該用文字來說明與顏色有關的訊息,而非直接顯示顏色本身,不是嗎?--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8月2日 (四) 05:26 (UTC)回复
Get錯了意思 囧rz…… 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梁列表消綠 2018年8月2日 (四) 05:36 (UTC)回复
我認為參考英維的單色Infobox頗好的,很美觀。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梁列表消綠 2018年8月2日 (四) 04:50 (UTC)回复
我也認為英文維基的單色政策比較好。但,中文維基似乎感染到比較多的日文維基風格(大概是主要維基版本中濫用顏色最兇的)。--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8月2日 (四) 05:26 (UTC)回复
可以照搬英維的模板;英維好的東西,中維何不參考?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梁列表消綠 2018年8月2日 (四) 05:36 (UTC)回复
照樓上的說法,顏色這種東西在維基百科完全是無用武之地,而很明顯不是。表格內文不使用顏色也隨便了(事實上表格可以用簡單的色帶條方法解決(很多日本鐵路線的車站列表都這樣),而各位應該接受Navbox模板有各種顏色這一件事。海納百川。--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2日 (四) 05:43 (UTC)回复
您應該嘗試接受維基版面最好不要太花花綠綠這件事。海納百川。--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8月2日 (四) 05:56 (UTC)回复
太過花俏的,我也會刪除WP: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7年10月#有關慕尼黑和布拉格地鐵還投票寧願要花俏一些呢。但是,模板頂的色條無論如何花俏不到那裡去吧?對於色盲用戶,我的簽名已經是問題了吧?--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2日 (四) 06:14 (UTC)回复
如同先前已經提過的,我對於模版頂的banner配色保持中立的態度,我主要反對的是文字染色的問題,例如有些車站條目的月台表中月台的編號就常被染色(主要是台灣、香港跟中國大陸的車站條目常見,日本的車站條目反倒比較沒有)。--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8月2日 (四) 06:35 (UTC)回复
為甚麼總要說我是認同文字染色呢?我早就認同了文字染色是不正確的,還努力清除(雖然清除完後總是有人再加回去)。這裡討論的都是Navbox和Infobox的色條上色,跟文字、表格染色毫無關係。--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2日 (四) 06:52 (UTC)回复
很高興您也不同意對文字染色。不過,與顏色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相關議題呀,只是每個人能接受的程度不一。就我個人而言:最好是完全不染色(類似英文維基)→ 不得已時勉強接受色條(日文維基風格)→ 強力反對文字染色(中文維基的大雜染)。--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8月2日 (四) 08:37 (UTC)回复
像「 板南線」這樣,就不算文字染色了。--Sufbdbsnshsvsh討論2018年8月2日 (四) 09:29 (UTC)回复
这是内联图像。我认为内联图像也不是很好的处理手段。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8月2日 (四) 12:40 (UTC)回复
照目前看來,多數人都不反對在導航模板加入色條的建議。--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4日 (六) 17:46 (UTC)回复
@SElephant其實英維的色條也不是完全不染色的;就説,裏頭的Infobox NRHP的色條也染了綠色;或者應該説成:完全不會embed的模板完全不染色,會embed的模板的色條只能染一種顔色。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樑列表消綠 2018年8月8日 (三) 04:14 (UTC)回复
色盲,我來說明一下我的立場。參考色彩通用設計,一個方法驗證顏色有沒有影響色盲的方法就是把頁面調成灰階後,是否影響閱讀體驗,不造成影響就不用考慮色盲了。比如說臺北捷運以前的版本是分不出紅、棕、綠的,上色會造成閱讀困難。至於標頭上色,如果不會造成單頁閱讀困難,那就沒有色盲問題。問題通常會發生在把多個鐵路、韓國團體整合到同一頁時,單以顏色作為區分的指標是不行的。要作為區別的話,可以標上指標物或虛線、實線邊框等變化。
所以只要考慮這個表格是否有整合在同一頁的可能性即可。至於程式太亂是另一個問題。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8日 (三) 06:31 (UTC)回复
所以大家的決定是如何?要不要上色?--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14日 (二) 07:54 (UTC)回复
如果再沒有人表示異議,我就當成Navbox模板上色的建議通過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18日 (六) 08:27 (UTC)回复
要作這個結論好像很勉強,大家的意思好像不是這樣,是否在本頁先作一個範例來看看?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0日 (一) 07:58 (UTC)回复
提案從頭到尾都是要求停止將Navbox固定同一種顏色,故此沒有被修改的全部都是範例。--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22日 (三) 14:36 (UTC)回复
问题主要是现行的各种染色从视觉无障碍的角度说做得很糟。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8月25日 (六) 09:56 (UTC)回复
同意赤迷迭君,那樣應該比較快吧。——Howard61313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07:51 (UTC)回复
例子:鐵路:
團體:
外交:
大概就是這樣。很簡單的Navbox標題以外不上色。--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27日 (一) 08:39 (UTC)回复
第二个例子,浅绿色底色、白色字,对于视觉有一定障碍的读者很不友好。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8月28日 (二) 05:57 (UTC)回复

本人的意見是支持上色,只是要做出對比,且因可能有多色需求所以不侷限於標題,titlestyle、abovestyle、belowstyle 、groupstyle也可加入不同的染色,但不動到evenstyle,所使用的顏色與條目相關。如:

--Brandon K留言 2018年8月28日 (二) 09:12 (UTC)回复

題外話,反正我是隨心主義,覺得看不清楚就直接移除,例如{{澳大利亞叢林大火}}英語原版用紅底白字,反而{{北京地鐵1號線}}左右加上顏色方格的做法可取。所以我來提個新建議,titlestyle、abovestyle、belowstyle禁止變更顏色,有需要時參考{{北京地鐵1號線}}左右加上顏色方格;groupstyle等有需要時可使用,但以保證視覺無障礙為先。JC1 2018年9月7日 (五) 17:11 (UTC)回复

清朝皇帝諸條目中的「汗號」是否有可靠來源?

清朝皇帝諸條目,收錄有「汗號」信息,但通篇並無可靠來源,亦無「來源請求」記錄。故在此請教大家應如何處理?

本人主要的疑問:

  1. 「汗號」是否有可靠來源?若有,為何?大家若能幫忙找到,本人願意集中改進條目。
  2. 若無可靠來源,是否可先行「來源請求」?若無效,則移除該內容。



碧海风留言2018年8月9日 (四) 01:03 (UTC)回复

(:)回應:先看看大家能否合力找尋到可靠來源吧。——碧海风留言2018年8月9日 (四) 06:47 (UTC)回复
(:)回應:我主张删除的一个理由是将中国皇帝和蒙古大汗,以及所谓的西藏文殊皇帝并列论述,明显是出于新清史逻辑,应当谨慎。--苞米() 2018年8月9日 (四) 08:54 (UTC)回复
(:)回應:我不是歷史專家,但從我能接觸到的信息來看,所謂「汗號」應是將皇帝稱呼翻譯為蒙古語后又音譯回漢語的產物。
個人猜測,「汗號」是將漢語的「年號」意譯為蒙語以稱呼皇帝。比如「額耶爾札薩克」,可理解為「順治」的意譯。而「汗」感覺是將漢語「皇帝」對稱成蒙語「可汗」。
其實所謂「汗號」其實就是對皇帝的蒙語稱呼,並不是獨立存在的。
說到這裡,仍是我個人的理解,尚無可靠依據。我再建議一個考證方向,是否能找到清政府與蒙古方面的來往公文,看看兩方文書中都是怎樣稱呼皇帝的。
——碧海风留言2018年8月10日 (五) 01:09 (UTC)回复
不建议直接全部删除。清朝皇帝统治蒙古的理由就是他们兼任蒙古大汗。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12日 (日) 03:18 (UTC)回复
所谓清朝是一个“共主邦聯”,就是新清史广受批判的观点之一。--苞米() 2018年8月21日 (二) 00:03 (UTC)回复
然而清朝皇帝统治东蒙古和中蒙古(并且消灭了西蒙古政权)的名分不就是从林丹汗那里夺去了蒙古大汗地位吗。(原创研究!)不过严肃地说,原本中文维基百科这方面就很薄弱。在我修正之前,甚至连Khagan(大汗)和Khan(汗)都分不清,有什么理由批评别人使用来源清楚可靠(但不中立:))的新清史观点呢。(逻辑陷阱!别的条目更差不等于这个条目不需要改善!)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8月21日 (二) 16:08 (UTC)回复
(:)回應:感謝您提供信息來源!這部著作中有提到「順治是額耶爾札薩克汗、康熙是恩赫阿木古朗汗」,這兩個信息點,我會去更新條目。再次感謝!——碧海风留言2018年8月9日 (四) 06:47 (UTC)回复

估计资料不好找(奏折不知道有没有蒙古语和满语的,记得似乎台湾有在线查奏折的地方?),满语和蒙古语也不懂。--苞米() 2018年8月10日 (五) 10:04 (UTC)回复

《游牧民的世界史(精)(四版)》的简介是不是摘录自该书内容?我粗略了翻了另一个版本,没有找到相关内容。请有这个版本的朋友查一下,将来源更新为正文页码。因为网络上的简介并不一定可靠。大陆这边出版书籍,网络上的简介有时候只是个概括的宣传语,内容不一定摘自书籍内容,有些就是直接抄自网络上的三无内容,因此有时也会出现与书籍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37 (UTC)回复
(:)回應:這本書我這邊也有一個電子版,正文中我也沒找到對應內容。——碧海风留言2018年8月30日 (四) 01:02 (UTC)回复
寻找来源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翻阅编辑记录,看看最早是谁将这些内容添加进中文维基的。然后ping对方,请他来说明自己添加的缘由。比如康熙帝的“恩赫阿木古朗汗”,最早是Comrade alexander于2012年6月10日在“康熙帝”条目的此笔编辑中添加的,其他皇帝的汗号最早是Šolon于2013年11月24日在“模板:蒙古大汗”条目的此笔编辑中添加的。请@Šolon@Comrade alexander两位说明一下使用的文献来源。--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37 (UTC)回复
海峡两岸出过不少涉及清代蒙古的资料集编,今年年初大陆和蒙古国合作出版了《清代钦差驻库伦办事大臣衙门档案档册汇编》,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不妨找来看看,是否存在这种翻译汉文年号的蒙古文“汗号”。--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37 (UTC)回复
@碧海风@Inufuusen@Baomi我询问了Šolon添加这些“汗号”的缘由,他表示时间太久记不清了,现在“不反对将该笔编辑改为清朝皇帝常用帝号或完全移除”,详细回复见User talk:Šolon#清代皇帝的“汗号”。--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7:00 (UTC)回复
(:)回應:那就動手刪除吧。——碧海风留言2018年8月30日 (四) 01:02 (UTC)回复
(:)回應@逐风天地自順治帝至溥儀各條目均已移除「汗號」內容,後續如有異議,再到這裡討論吧。——碧海风留言2018年9月4日 (二) 01:03 (UTC)回复
(:)回應:再給大家看一個來自於知乎云飞」的考證文章(點擊前往)。
該作者的核心結論:康雍兩朝的兩份面向蒙古的文件中,均稱「皇帝」而非「可汗」。此外,清朝以漢語「皇帝」之音譯規定了滿蒙譯文。該作者提供的資料還表明,滿蒙之「汗」對應漢語「君」。
所以,根據該作者的文章,可推論出原所謂「汗號」即滿蒙以「年號」稱呼皇帝,再音譯回漢語的版本,並非獨立存在。
@逐风天地@Baomi@Inufuusen@Mewaqua@Šolon
——碧海风留言2018年9月4日 (二) 03:07 (UTC)回复
  • 先说一个社群共识:知乎不是可靠来源。其次,个人观点,知乎不是没有靠得住的内容,但卖弄聪明、靠不住的内容很多。比如你引述这个,那人连蒙古语属格-yin都能看成qin,然后解释成清,短短一篇文章随便看看就有好几处论证谬误。不是不能argue,但你引述的这个绝对是不可靠来源。这人也应该完全不懂蒙古语和满语。论证逻辑也有问题。满语皇帝确实是Hvwangdi,但完全不能证明满洲皇帝没有蒙古汗号(虽然可能真的没有)。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9月4日 (二) 05:53 (UTC)回复
(:)回應:我們不妨忽略該文章作者的結論,就針對其所引用的資料重新解讀一番。畢竟該作者找到了清內閣蒙古堂檔的兩則文獻,這點上個人覺得還是值得關注一下的。第一,該作者引用的資料能讀出何種信息?是否能據此判斷清朝皇帝在蒙古環境下的稱呼是「皇帝」或「可汗」或是別的什麼?第二,該作者引用的資料是否可靠?——碧海风留言2018年9月4日 (二) 08:39 (UTC)回复
  • 全篇都是原创研究,也看不出该作者有专业程度的学养。举个例子而言,在中文维基百科纯用可靠的古典文献,一样能够写出百分之百的原创研究来。我拿着那几页图可以扯出比那个看上去更厉害的原创研究。说真的如无必要请不要引用知乎这个著名的原创研究(小说)平台。来我给你胡编一下啊。(※)注意下面是胡编,不要当真。
  1. 注意看第一图,喀尔喀首领称台吉对不对?为什么不用蒙古语“汗”?台吉是汉语“太子”的音译,这说明清代蒙古没有汗,当然也就没有可汗/大汗,所以清朝皇帝没有汗号,因为蒙古没有汗。(看看这段话有几处错误。)
  2. 第一图和第二图里面写的并不一样,第一图写Howangdi,第二图写Howang di,说明当时蒙古文对皇帝没有稳定的翻译。(当然不是这样了,孤例无统计意义。甚至无法排除转写笔误和原文笔误。)
  3. 第四图那个人的解释显然不对嘛,那个是汉满/汉蒙对译表,只能证明中文皇帝一词在满文和蒙文中都直接音译,说明什么?说明清朝官方文书作者都是母语汉语的人,满文和蒙文版本都是写出来做个形式。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9月4日 (二) 13:42 (UTC)回复
@碧海风@Inufuusen模板:蒙古大汗模板里提到达力扎布《清代察哈尔扎萨克旗考》一文称清代皇帝的蒙古语尊号均为“博格达汗”。我找了一下原文,达力扎布的研究材料是一份康熙十四年的蒙文圣旨《以平定布尔尼叛乱宣谕外藩蒙古各旗诏》,诏书内提到两次“吾(我)祖博格达太宗皇帝”,一次“朕父博格达世祖皇帝”,第一次出现“我祖博格达太宗皇帝”时,达力扎布作了脚注:“清太宗蒙古语汗号为:‘Boγda Sečen Qaγan’,即博格达彻辰汗,清朝历代皇帝的蒙古文尊号是 Boγda Qaγan,即博格达汗。”这和中文维基原来所列的“汗号”冲突。--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8年9月4日 (二) 15:46 (UTC)回复
(:)回應@Inufuusen關於知乎那篇文章,是否可以如下理解。該作者列出的兩則文獻,單獨看這兩例,清朝皇帝對蒙古是稱「皇帝」的。但這兩例還遠不足以定論「清朝皇帝沒有蒙古大汗尊號」。故據此的結論是:有稱「皇帝」的實例存在,但此不能證明有無「大汗」尊號。——碧海风留言2018年9月5日 (三) 05:34 (UTC)回复
  • 那两例能够证明中文“圣旨”这一名词对应的词汇是“皇帝的jarlig英语jarlig”,甚至都不能提供“蒙古文中如何描述满洲皇帝”的信息。我提一个假设:可汗是蒙古语词汇,而皇帝相对来说是外来词,那么有没有可能即使蒙古语在正式场合通常使用音译外来词“皇帝”,也是有官方蒙古语解释的。如果前面所述,特定的“汗号”仅仅是蒙古语对汉语/满语皇帝年号的意译,平时公文中用音译的皇帝或某某皇帝,不称可汗,则可以说没有汗号。反之,在特定场合称作某某可汗,则也可以说有汗号。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9月5日 (三) 07:57 (UTC)回复
  • “皇帝”和“汗”(大汗、合罕)的翻译一直是双规并行的。一方面,蒙古语、满语中有音译的“皇帝”一词,汉语中也有音译的“汗”(大汗、合罕)一词,但另一方面,在元明清时期,“皇帝”和“汗”又可以互译,比如元代皇帝蒙古语称为“合罕”(大汗、汗),汉语就对译为“皇帝”,“薛禅汗”就是“薛禅皇帝”,《蒙古源流》称明朝皇帝叫“洪武汗”、“正统汗”等,皇太极称帝时所得汉文皇帝尊号“宽温仁圣皇帝”在满文中称为“宽温仁圣汗”,等等……最近还有学者根据清代的资料考订“皇帝”、“君”、“天子”、“汗”等词汇在清代地位的变化,看得让人眼花缭乱。我想如果没有学者就清代皇帝在汉、满、蒙诸文中的称呼这一问题专门撰文解释的话,像我这样的清史门外汉很难自己去搞明白。--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8年9月5日 (三) 21:52 (UTC)回复
(:)回應:我也不是專業人士,主觀上比較同意@逐风天地的觀點。本質上是翻譯的問題,漢語、蒙語、漢語蒙音譯、蒙語漢音譯,無非是這四種表現之間的差異。漢語 皇帝 = 蒙語 qaγan = 漢語蒙音譯 quwangdai = 蒙語漢音譯 汗。嗯嗯,以我這門外漢的認知能力,也就如此啦。——碧海风留言2018年9月6日 (四) 03:49 (UTC)回复
皇帝的蒙语音译写成quwangdi我也能理解,但quwangdai是错的。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9月8日 (六) 04:16 (UTC)回复
(:)回應@逐风天地根據閣下的描述,是否可以如下理解。根據達力扎布的考證:清朝皇帝在蒙古通稱「博格达汗」,原「年號形式」的所謂「汗號」在目前還沒有可靠來源的情況下,可認定為錯誤的。——碧海风留言2018年9月5日 (三) 05:34 (UTC)回复
感谢提供出处,这个似乎是准噶尔国对康熙帝的称呼,不能算作蒙古人称呼康熙帝的尊号。而且这种由年号音译而来“汗号”,很可能是存在的,但就像我们称呼明清皇帝时所用的“洪武帝”、“康熙帝”一样,并非“尊号”,只是对皇帝、合罕(大汗)的一种俗称罢了。--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8年9月5日 (三) 21:52 (UTC)回复
所有的借词必然都有音译和意译,越熟悉的越倾向于音译。而汗号问题根本不是音译意译的问题,而是蒙古人到底拿清朝皇帝当不当蒙古大汗?我认为答案是,他们拿清朝皇帝当蒙古大汗。虽然这个大汗不太名正言顺,连博尔济吉特家的都不是,然而若不认为清朝皇帝是大汗,蒙古人如何自处? --🐕🎈实用主义大于天) 2018年9月8日 (六) 04:10 (UTC)回复

似乎重复

表情包贴图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2018年8月18日 (六) 16:44 (UTC)回复

两者性质相仿但不完全相同,后者是特指Line或者电报内程序自带的类似emoji的功能,前者是偏自制的而非程序所提供的,可以相互提及但无须合并。——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19日 (日) 01:56 (UTC)回复

Wikipedia:化学物质专题 之 重要性评级 讨论

目前以概括性文字来表明其重要度,如“中”对应的是“在该条目主题所在的主要领域中具有重大影响力”。但“重大影响力”的描述比较模糊,因此我对此有一个定性评价的提议,即某一物质所涵盖文献的数目,以及相关新闻报道数,以体现在专业领域及公共领域的重要度。--Leiem签名·留言2018年8月22日 (三) 04:07 (UTC)回复

问题在于英文维基也是任意一个编辑都可以自己评的啊……也没有定性评价的标准。其他维基就更不用说了。--CHEM.is.TRY 2018年8月29日 (三) 11:42 (UTC)回复

How to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不费那个劲贴在这里了,从小就了解的东西,翻到中文来……有够难的。翻译机器的翻译:立式活套、垂直曲、垂直环……--10³留言2018年8月23日 (四) 11:37 (UTC)回复

中国驻萨尔瓦多大使列表是否应该收录中华民国驻萨尔瓦多使节

巴拿马断交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次,见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17年7月#中華民國-巴拿馬關係和中国-巴拿马关系的历代部分,最终未达成共识。现状是中国驻外使节列表收录大清以来的全部使节,中华民国驻外使节列表保留不合并。近日萨尔瓦多转与北京建交,中国驻萨尔瓦多大使列表中的中华民国大使部分被Beta Lohman君删除,未避免起编辑战,特来寻求共识。@Beta Lohman召唤大神前来讨论--苞米() 2018年8月24日 (五) 02:18 (UTC)回复

我与Zenk0113说定,2000年以后(陈水扁政府上台)的中华民国的邦交国要与中国分拆,之前的维持不变。我的立场是Zenk0113要是同意改回PRC和ROC并列在中国驻外大使列表,那我就支持楼主的建议。否则的话,就属于有争议的情形。
还有虽然我支持台湾独立,那又什么关系呢?只要取得一致的意见,政治立场无关紧要。甚至有中国人还支持上海独立来着。中国也不是100%都支持国家统一,对此立场持保留意见。--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8月24日 (五) 13:01 (UTC)回复
現在中國大部分時候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從那時候分界比較適當,上次討論是沒有共識的。所以中國列表原有中華民國的部分,就繼續編。但是我不懂的事 這次的例子很明顯就是吃中華民國豆腐阿。只要中國搶過去,中華民國的大使紀錄就變成中國大使的一部分(這個條目還是這幾天才創 )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3:16 (UTC)回复
如果大家想討論中國駐外列表是否列入中華民國的分界的話。一個就是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結束,遷台後(或是退出聯合國)。另一個就是2000年中華民國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畢竟後來應該不會有人認為台灣可以代表中國吧? 大家只是想找個富爸爸。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3:43 (UTC)回复
個人建議將兩者分拆,並且併入各自與該國的雙邊關係條目中。例如中華民國駐薩爾瓦多大使併入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雙邊關係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比照辦理,不另設條目。這樣如何?—AT 2018年8月24日 (五) 13:20 (UTC)回复
@AT不反對閣下的建議,不過大清的使節如何處理?如果有保留價值,是否應另設「大清國駐外大使列表」? - Oxbqskeptzwizkgdcxakhnrb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0:49 (UTC)回复
當初大使列表就是單純的名單。近期加入異動的歷史。這樣應該是會跟外交關係的條目內容會有重疊的部分。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1:37 (UTC)回复
历史内容不宜太多,简单写一下建交、断交时间,国号变动之类的就可以了,应避免与关系条目重叠--苞米() 2018年8月25日 (六) 03:26 (UTC)回复
  • 其实我觉得归根结底是“中国”的问题。既然名字是中国驻外使节列表,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节列表,那么大清国、中华民国的驻外使节都应该收录进去。毕竟别管是汉贼不两立时期,还是在台独意识抬头之后,中华民国的驻外机构也没有正式改称为“台湾国驻外大使馆”的。@Beta Lohman以2000年为标准划线的依据经不起推敲,过于主观。@Zenk0113之前首次建交时已是中华民国,之后一直与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的,“中国驻XX大使列表”是不能创建的,会被删除。@AT要考虑到有些大使列表很长的问题--苞米() 2018年8月24日 (五) 14:02 (UTC)回复
那你要看中華民國幾時可以代表中國。幾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當中華民國不能代表中國的時期,卻還是把他列入中國就是很奇怪的事。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1:37 (UTC)回复
  • (:)回應,既然是「中国」的问题,那就将条目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萨尔瓦多大使列表」,也就没有该列入谁的问题。自2000年以后,PRC和ROC已经各自为政,就算我同意你这次更改,下次仍然有其它用户将其分割。我提议,尤其是最近与北京当局建交的国家,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萨尔瓦多大使列表」和「中华民国驻萨尔瓦多大使列表」。

--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8月24日 (五) 14:26 (UTC)回复

    • 按照派遣国“中国”国号变动拆分了,是不是也要按照驻在国国号变动拆分?这样“中国驻德国大使列表”得拆分成“大清出使德国钦差大臣”、“中華民國驻德意志帝國公使”、“中華民國驻德意志帝國公使”、“中華民國驻德意志帝国大使”、“中華民國(汪精衛政權)驻德意志帝国大使”“滿洲國驻德意志帝国公使(这个是现在条目附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而且长短不一,有很多小条目。所以我倾向于两国都用通称是最佳方案。--苞米() 2018年8月25日 (六) 03:31 (UTC)回复
(+)支持,虽然我认为只有近期与北京建交的国家才要拆分。德国部份,拆分过程可以简化,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列表(大使公使都是同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大使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东德大使列表。满洲国随需要列在相关条目。--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8月25日 (六) 09:57 (UTC)回复
  • (!)意見,大清的本質是滿蒙聯姻聯盟帝國,1988年起全非中國出生的民選總統政府代表的就是早已事實獨立的島國臺灣。把袁世凱大總統所派公使與李登輝總統所派大使並列已實屬不得已,若將光緒皇帝所派公使與蔡英文總統所派大使並列則純屬毫無道理可言。所謂「中國駐XX大使」是非常不精準的概念依官銜完整全銜之分至少將大清、ROC、PRC駐外大使三分應屬最基本,1950年後臺灣派往建交國之大使完全沒必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往建交國之大使並列,不但世界都知道兩邊的差異越來越大,分立這類條目列表也完全符合維基規範,可避免庸人自擾的無謂無盡衝突。--WildCursive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0:21 (UTC)回复
( ✓ )同意三者分拆,以後也不用為了中國怎麼代表或是駐華這類簡稱的問題去做界定。可省很多麻煩。不然多次討論都沒有定案。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1:16 (UTC)回复
(?)疑問滿洲國的大使又該如何歸屬? 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1:36 (UTC)回复
列在满洲国外交。--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8月25日 (六) 16:22 (UTC)回复
  • 台湾什么时候“早已事實獨立”这个真心不好说,不同立场的人看法不一致,维基原则上应该是不设立场。如果最终共识是拆分,有以下的几点问题:
  1. 是否双方均按照国号的不同进行拆分?(仅按其中一方,是否有地域中心的嫌疑)如“中国驻德国大使列表”得拆分成“大清出使德国钦差大臣”、“中華民國驻德意志帝國公使”、“中華民國驻德意志帝國公使”、“中華民國驻德意志帝国大使”、“中華民國(汪精衛政權)驻德意志帝国大使”“滿洲國驻德意志帝国公使(这个是现在条目附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
  2. “中华民国驻外大使列表”中时候保留清朝的使节,汪伪政权使节?
  3. 如何处理因拆分而产生的短小条目?
  4. 是否应当以“相关条目”的形式,互相加入链接?

--苞米() 2018年8月25日 (六) 11:37 (UTC)回复

應該不用使用關條目,大部分xx大使列表都是跟xx與關係有連結(理論上 印象之前跟誰討論)。而所有的中國與xx關係跟中華民國與xx關係也都有互相提示,大使列表就可以簡單化就好。何況底下都還有模版提示。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5:18 (UTC)回复
  • (:)回應@Baomi:我先回答,关于台湾是否早已「事实独立」,答案是肯定的。
2007年,在联合国大会美国代表就提及台湾的「事实独立」[6]。国际法早有事实独立(de facto independence)的专有名词。当然有些人可以说,美国人就支持台独,还用说什么。可按照国际法的解释,也是没办法否认的现状。Baomi 也曾参加过相关讨论,我不知道阁下为何没注意到这个问题。--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8月25日 (六) 15:38 (UTC)回复
  • (!)意見,还是先决定要不要分成三个列表,再来讨论要不要细分。但是我感觉疑问,中华民国驻德意志帝国公使不是一样吗?都列在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列表。为何是地域中心?我不知道嫌疑在哪里。驻外国使节一栏就按照原本方式处理,至于需不需要分拆应交由其他人讨论。可是目前好像仅Baomi主张要将德国政权分拆。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先分拆中国政权的驻外大使列表。至少,中国驻萨尔瓦大使列表多先分成PRC、ROC。
回答楼上的问题。
  1. 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汪精卫政权仍然是中华民国的大使。
  2. 短小条目的问题以列表形式立项,只要达成50个汉字就成立。最多只是增加一些字。
  3. 相关条目可写或不写。

--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8月25日 (六) 15:50 (UTC)回复

之所以问要不要再相关条目处加链接,是因为:

  1. 不可否认,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对外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当时的使节可以叫中国驻外使节,当时和后世的文献也是怎么叫的。但维基现状是,“中X关系”消歧义页没是没有中华民国与X国关系的链接的。我认为这是倾向于台独意识的人为割裂。
  2. 无可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节和中华民国驻外使节是有特殊关系的,两者一般情况是不可共存的职务。这种关系,与两者和其他政权的驻外使节有明显的不同。维基现状是,在中华民国驻外使节列表中,没有链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节列表,我曾试图添加过几次,均被回退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也是倾向于台独意识的不中立做法。
  3. 似乎一些编辑者希望在维基百科国际关系条目营造“中国”就是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舆论,在“中国-X国关系”“中国驻X国大使列表”等条目中,只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内容。这是不能接受的

--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0:45 (UTC)回复

其实依照我自己的意愿,建议依照中国大陆政府对中华民国政府的承认(至1949年)划线拆分,似乎不影响台独人士的特殊愿望:

  1. 保留“中国驻外使节列表”条目,条目中保留自清朝以来的使节(可以考虑剔除迁台后的),方便与其他语言的条目链接。1949年迁台之后的可以考虑不加入条目,仅以文字简述一下外交关系变迁即可。另立中华民国驻外使节列表,收录包括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的全部中华民国使节,不保留清朝使节,仅以文字简述外交关系发展即可。--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0:45 (UTC)回复
  2. 对于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但最早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建交的,建立指向中华民国驻外使节列表的中国驻外使节列表(曾建立过,被人指吃豆腐,删了)
  3. 对于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但最早在清朝建交的,建立中国驻外使节列表,收录清朝和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使节;中华民国使节使节列表中仅保留中华民国的使节,删除清朝的。

存在的问题:

  1. 民国和共和国在追溯与他国的建交历史时,可能会一直追溯到清朝。中华民国是大清的继承国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民国的继承国则争议颇多。
  2. 很多驻外大使的任期使跨越1949年的
  3. 中华民国政府在迁台早期是自认为代表中国的,其驻外大使是可以通称为中国大使的--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0:45 (UTC)回复

我以為分拆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這個尷尬的時期。分拆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好處,以後中國開頭的外交條目就是中國了。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5:55 (UTC)回复

  • @Zenk0113阁下所,说的“這個尷尬的時期”是指什么?我的建议是:鉴于支持台独的各位倾向于拆分列表,另立“中华民国驻X国大使列表”即可;“中国驻X国大使列表”保留,然后大家讨论是删除或不删除中华民国迁台后的使节--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6:22 (UTC)回复
對阿 所以中國大使列表中 中華民國那個時間可以代表中國? 那段時間放入中國列表即可。所以上述討論我才提了兩個時間點 遷台後還是2000年後。至於日後要不要禁用中國大使列表這種命名,就看大家意見。上述看下來,現在有一派的意思,應該是不要用中國大使列表這種命名條目,該階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xx列表。避免日後爭議。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30 (UTC)回复

我是反对禁用中國大使列表這種命名的,按照1949年将中华民国使节剔除后,中国驻萨尔瓦多大使列表大概会变成这样“User:Baomi/沙盒/1”--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6:36 (UTC)回复

ok。我沒其他問題了。對了 你的標題應該是中國(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有扯到中國大使列表,應該要把中國所代表的政權都列出)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49 (UTC)回复
(?)疑問汪精衛政權的大使歸在中華民國大使? 那滿州國大使列入滿洲國外交條目? 模板的駐中國大使/中國駐外列表就可以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了?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56 (UTC)回复
满洲国和汪精衛政權的可以附列到条目中。(?)疑問汪精衛政權的使节有和重庆政府的使节同时存在的吗?模板不建议挂国旗,没什么意义。题外话,二级标题挂国旗我都觉得不合适(这个以后讨论)。--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7:09 (UTC)回复
附列在誰的大使列表?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7:27 (UTC)回复

中國駐OO使節是哪個中國?太過含糊了,如果要用這一詞(而且對方也視目前建交的那邊為"中國唯一的代表",可代表整個中國),最好還是同時列出。(至於台灣統獨問題,我的觀點是:只要台灣還沒從中華民國獨立或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那麼台灣還不是國家也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是中華民國的一部份,這應該是大部分的維基人的常識)--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17:04 (UTC)回复

@Mattc123456c我觉得阁下说的有道理。--苞米() 2018年8月27日 (一) 00:47 (UTC)回复

(!)意見:百科應該是需要讓人容易找資料(一個頁面與多個頁面哪個方便?就算資料多,需要拆分,也會在主頁面留下連結)。用中華歷代駐OO使節(代表)如何?以民族的角度,所有政權都可以列入(如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汪精衛政權等),免得不清楚這裡區分政權或年代規則的人,找不到資料。當然,用「中國」去檢索的人應該佔多數,而這只需要重定向就好了。這樣可以避免誰代表「中國」的爭議。--幽月暗影2018年8月30日 (日) 01:30 (UTC)回复

@Baomi所以目前共識是把大清 中華民國 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拆開。分界就從1949年後的中國就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命名依然使用中國?(只是跨及1949年前的中國大使列表需要說明代表那個政權)Zenk0113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9:02 (UTC)回复

@Zenk0113并无共识,现状是“中国驻X国大使列表”收录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的所有使节(附录满洲国、汪伪政权派驻的使节,中国大陆的代表),另立“中华民国驻X国大使列表”收录中华民国政府派驻的使节(附录代表处代表)--苞米() 2018年9月1日 (六) 09:08 (UTC)回复
我先拆大清吧。這點應該大家沒有爭議。中國的問題大概有得討論了。Zenk0113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9:26 (UTC)回复
我是反对按国号拆分的。我认为“A国驻B国大使列表”列表内应该完整的罗列A国向B国派驻的大使,不能随政权变更而拆分。这类列表的国家名用通称是惯例,其他各国都是用的通称,其继承国也都在列表内。所以我认为应该保留完整的“中国驻X国大使列表”,至于完整的列表是否应该包括中华民国台湾时期的,可以讨论--苞米() 2018年9月1日 (六) 10:13 (UTC)回复

中国驻外大使列表应该收录那些中华民国使节

  • 方案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 方案二: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通过)之前
  • 方案三:1990年5月20日(李登辉出任中华民国总统)之前
  • 方案四: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出任中华民国总统)之前
  • 方案五:台湾独立,或以台湾名义派驻大使之前的
以上,欢迎大家提出其他方案,或就上述方案发表意见--苞米() 2018年9月1日 (六) 10:39 (UTC)回复

讨论

視乎該國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合法政府期間就收錄。兩國的外交也該考慮對方的觀點。--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18年9月1日 (六) 11:31 (UTC)回复

(?)疑問@Mattc123456c驻在国有没有这么认为怎么判断?--苞米() 2018年9月1日 (六) 12:16 (UTC)回复

關於音速小子的字詞轉換問題

完成,無異議--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2:03 (UTC)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請幫忙檢查一下「-{zh-cn:索尼克; zh-tw:音速小子; zh-hk:超音鼠;}-」是否有錯誤,謝謝--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05:05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再談Category:網路電視頻道分類

上個月在求助區裏提出了關於此分類的問題,不過好像沒多少人響應,想了下決定發在條目探討區,希望能夠得到其他維基人的意見和解決方案。

該分類似乎有些混雜,電視台以及一些網絡直播平台都出現在了這個分類下,這讓在下有些疑惑。按照“網路電視頻道”之名稱,個人理解的字面意思即:在網絡上播送的電視台,這些網絡直播平台的直播內容並不一定像電視台一樣長時間播送,雖然都是直播,但並不一定符合電視台的基本定義。

像是亞洲電視A1台麥卡貝網路電視等都符合在下認爲的定義,他們都是在網絡平台(例如OTT)直播的電視頻道。

而像BilibiliTwitch等這些網絡直播平台,個人認爲他們並不一定是電視頻道,不符合該分類原有的定義。

不知道其他維基人對此的意見是如何?--MeltdownLakeTalkripper 2018年8月24日 (五) 08:30 (UTC)回复

  • 我個人的感覺不需要特意劃分。對於電視台來說,網絡只是他們分發自己節目的一個渠道而已。就好像湖南衛視在湖南有線或長沙國安一樣,難道我們還需要細分湖南有線電視頻道和長沙國安電視頻道么?網絡視頻內容的編排方式和傳統電視台有完全區別,就好像《赫芬頓郵報》和《華盛頓郵報》一樣,雖然掛著“郵報”的名,但是前者顯然已經不是一份報紙了吧?--冰心相談室✉ 2018年8月24日 (五) 09:22 (UTC)回复
    • (~)補充:就好像亞洲電視A1台,說白了它就是亞洲電視在網絡播出而已。因為一些原因,亞洲電視失去了地面電視、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等傳播渠道,因此只能使用互聯網這個渠道罷了。--冰心相談室✉ 2018年8月24日 (五) 09:24 (UTC)回复
    • 此言有理,不過在下仍認爲類似Twitch (網站)之類的直播平台應當放置在網絡直播平台的分類下,畢竟這些平台不一定完全像一般電視台一樣運作。--MeltdownLakeTalkripper 2018年8月25日 (六) 06:09 (UTC)回复
      • (+)支持:Twitch與斗魚、熊貓直播等都屬於網絡視頻直播服務平台,或者稱之為網絡直播平台;YouTube、優酷、愛奇藝等都屬於網絡視頻點播平台。兩者的區別在於點播和直播。當同時也屬於網絡視頻平台這個大分類。另,諸如愛奇藝、優酷本身又是網絡視頻節目製作商,因此它們還有一個屬性。但是他們並不是電視台。或許在未來,當絕大部分人都習慣利用網絡接受電視訊號的時候,也許會有中國電信網絡電視頻道、香港電訊盈科網絡電視頻道……這類利用渠道進行劃分的電視頻道類別。說句題外話,內地現在有線電視和電信、聯通等網絡服務商在爭奪網絡電視渠道這塊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特別是奧運會、FIFA世界杯期間,為了版權真的是互相警告。--冰心相談室✉ 2018年8月25日 (六) 08:31 (UTC)回复
    • (!)意見:说句题外话,那对于内地新媒体平台(IPTV、OTT)的轮播频道(介于直播和点播之间的一种服务,比如IPTV3+、5+、6+、8+,以及芒果TV电视版客户端里面那些)又该如何划分?--Dabao qian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6:24 (UTC)回复

希望联盟成员党中的选举标志

随着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希望联盟宣布往后将统一使用希望联盟标志竞选,但是有用户@白布飘扬认为放置各党旗帜才更格合适,故在此进行讨论,欢迎各位提出方法。而我本人偏向使用希望联盟旗帜,而且如果放置党的旗帜会认为还是如以前般各自为营。 angys 2018年8月26日 (日) 15:34 (UTC)回复

  • 再次强调,选举标志可以随意替换,即使是根据选举委员会或社团注册局的标志做为依据,也无法去固定所谓的“选举标志”,因为在马来西亚政治局势下,标志可以轻易替换。再者,条目容易令浏览者容易产生混淆之处。当某党使用某党或某联盟的标志去竞选,而条目则依然显示自家党的“选举标志”,自然而然矛盾冲突。假定要读者单刀直入条目且避免冲突,建议不放选举标志。Ys keong99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5:58 (UTC)回复
基本上同意省略重复的标志,相同的标志只列出一次即可。目前有logo、flag和symbol三个参数,但行动党这三者都是同一个标志,所以其中两个可以省略(横置的党旗并不正确,事实上行动党只用直立的党旗),公正党、土团党的情况都一样,不过,像巫统、国大党、诚信党的党旗、党徽并不相同,就可以分开列出他们的注册选举标志。——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6:10 (UTC)回复
首先,他们只是以希望联盟党员的身份参选,并非其成员政党改了选举标志,依照国阵成员党的条目在过去的惯例,也没有把他们的标志用国阵标志掩盖,要知道国阵的旗帜自1974年用到2008,巫统、马华、国大党整整60年都不曾使用自己的政党名义上阵,但这里依然必须列出它们的自身标志。我知道目前英文维基有不一样的作法,但不应盲目跟随,那边有时连非政府组织和政党的分别也搞不清楚(例如将兴权会当作政党,但事实上兴权会并不曾向社团注册局或选委会申请成为政党),还有将在大选后直接将纳吉列入“国会反对党领袖”名单之中(但事实上纳吉不曾宣誓就任此职),所以各位还是不要盲抄英文维基的作法。有关各党的正式注册的选举标志,请参见选举委员会官方网站。——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6:01 (UTC)回复

同位素模板顏色更換

稍早之前,User:Xayahrainie43想將{{Isotope nav}} (編輯 討論 說明  信息 鏈入 歷史更換顏色,但本人認為將影響100多個條目,因此需要到交由社群取得共識。

User:Xayahrainie43的建議如下(致User:Xayahrainie43,如有錯誤請指教,感謝)

7個或以上穩定同位素   1個穩定同位素   半衰期1天  
6個穩定同位素   半衰期10億年   半衰期1小時  
5個穩定同位素   半衰期1萬年   半衰期10分鐘  
4個穩定同位素   半衰期10年   半衰期1分鐘  
3個穩定同位素   半衰期100天   半衰期1秒  
2個穩定同位素   半衰期1天   半衰期不到1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原始方案 (改自日文維基)
User:Xayahrainie43建議方案

以上--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8月26日 (日) 20:55 (UTC)回复

  • (~)補充:本人認為太花(對比過高),有些字還看不清,還請社群定奪。
點擊檢視效果預覽
原始模樣:
User:Xayahrainie43建議的模樣:

--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8月26日 (日) 20:55 (UTC)回复

三色漸層範例
顏色
黃色
灰色
藍色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03:14 (UTC)回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1:26 (UTC)回复
點擊檢視效果預覽
樣式1:
樣式2:
(:)回應:以上,請顏色糾察隊@Zero00072和提案者@Xayahrainie43複查效果,感謝。--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8月27日 (一) 12:02 (UTC)回复
(:)回應@Zero00072半衰期十分鐘(含)以下的現在換我看不出來了(難以分辨,特別是原子序106以後(含)的化學元素),我是不是也色弱 囧rz……--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8月27日 (一) 12:20 (UTC)回复
嗨,我認為這樣只有黃色跟藍色,也不夠好(太單調),最好是黑棕紅橙黃綠藍紫灰白(你應該知道電阻表示她的值der顏色吧~~)都要有,就如同上面我說的,但是3個跟5個穩定的要換一夏顏色(因為顏色太相近了),5個的維持原本的紅色,3個為橘紅色(皮膚色也可以),2個為橘色,1個為橘黃色(重點是要好分辨每個顏色之間的差異,差越多越好)。 -- Xayahrainie43, 2018年08月27日 21:56
@Zero00072對於紅色和綠色,有沒有其他方案?--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8月27日 (一) 14:15 (UTC)回复
(:)回應:雖然我們也是看得到,也是可以用,只是如果沒有我們來複審的話,就會出現「紅組   及黃組   及藍組  和紫組  」的現象,事後稍微微調避開混淆線也是可以。不過基本就如沒用網頁安全色那樣,放棄了通用性設計。原本日本的紅紅一片也是很舒服,他們是用了飽合度變化,可以看到一種「趨勢」,只是紅色對紅色弱來說是灰色的,可惜了。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4:43 (UTC)回复
(~)補充色彩通用設計裡有選色組合,可是混搭的效果很不協調,並且要的十七色遠多於可選的顏色。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4:46 (UTC)回复
萬得佛!偉大的工程,辛苦了。第二個配色很舒服,不過我發現我錯了,加入白色看得突兀,可以換成淡黃 
人眼的 S 視錐細胞確實較不敏感,這不是你也變成了色弱,我改一下色碼。
改變前(只調亮度)
改變後(包括色調)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4:43 (UTC)回复
話說你給出的「紅組   」第三個顏色,我看起來有點像     豆糕、衣料、棋盤甚至是稿紙呢。[開玩笑的] 囧rz……--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8月27日 (一) 15:14 (UTC)回复
(:)回應多虧了WP:模板樣式的引入,否則我是需要一格一格逐一輸入色碼的,現在只要設定模版參數{{{}}}對應css就能快速套用我們討論的結果。至於@Xayahrainie43君提的電阻色碼值由於顏色糾察隊認為這些是不建議的顏色組合「紅組   及黃組   及藍組  和紫組  」,所以電阻色碼值方案可能不太適合。另外想請教赤迷迭君:如果想加入除了黃色和藍色之外的第三種顏色,比較建議是哪種顏色?--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8月27日 (一) 14:59 (UTC)回复
(:)回應:其他的選擇可以擇「一」,很紅的紫紅色 、不要太紅的橘紅色 、有點藍不要太藍的綠色 去作亮度變化,但擇二就會打架了。若只選六色我會選黑、白、橘紅、黃、天空、藍。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5:18 (UTC)回复
(~)補充:也可參考規則三,加入㊀㊁㊂的符號在某一角。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7日 (一) 15:18 (UTC)回复
(:)回應:為什麼擇二不行?橘紅色跟藍綠色又沒有很像@@XDDD -- Xayahrainie43, 2018/08/28 01:58
可以的,避開下列的可能性就可以。
配色一 配色二
赤迷迭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02:59 (UTC)回复
建议灰色或者蓝色设置为稳定的,红色设置为不稳定的。(仅为个人想法)--Leiem签名·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01:57 (UTC)回复
不明白用这些颜色的意义是什么?为何用这种颜色而不用另一种颜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8月28日 (二) 02:42 (UTC)回复
(?)疑問@Leiem為什麼藍色是穩定的、紅色是不穩定的,有什麼依據嗎,還是純粹個人喜好?(只是問問)--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9月1日 (六) 12:18 (UTC)回复
意見太過分歧。可能要多列出幾種配色,透過投票來決定--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8月28日 (二) 04:58 (UTC)回复
这种底色染渐变色很难保证容易分辨。建议考虑改为边框染色(实际上应该是嵌套div了)等其他方式,保证文字部分仍然是白底。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8月28日 (二) 06:00 (UTC)回复
之前我的那兩套配色不好,我重調另一個看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赤迷迭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2:47 (UTC)回复
完成效果預覽@Zero00072
--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9月3日 (一) 03:28 (UTC)回复

建議將Template:Infobox rail transit system併入Template:Infobox public transit

如題。前者幾乎只在中國境內的地鐵使用(而且也不是全部的中國地鐵系統都有使用),而後者更為普遍,兩者內容又互相重疊,故建議合併之。--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27日 (一) 08:22 (UTC)回复

前一个模板参数有些问题,和{{Infobox rail system-route}}的参数也有重叠,等于是在混用这两个模板的参数。合并需要强行忽略这些参数。--Vozhuowhisper 2018年9月1日 (六) 13:21 (UTC)回复

關於語言的草稿是否可G8移動至主頁面了?

如題,語言的草稿大致已經完成,是否應G8移動至主頁面語言了? 順便通知@Antilovsky來看一下該討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07:51 (UTC)回复

戰後中華民國死刑犯列表標註的「不得公開」是什麼意思?

戰後中華民國死刑犯列表許多章節都有「不得公開」的註解,但是最高法院從1996年起的裁判書幾乎都能在司法院的裁判書查詢中查到,不知道此條目的「不得公開」是什麼意思?--M940504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07:52 (UTC)回复

既然这样,直接删除应该可以--苞米() 2018年8月28日 (二) 09:18 (UTC)回复

有關性侵案的101年度台上字第4506號一樣可於司法院網站查到。--M940504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04:34 (UTC)回复

許燕輝這個頁面

先說結論,疑似有許燕輝競選團隊介入該頁面相關編輯,而有IP與傀儡帳號就同樣內容反覆刪除,包含模板的刪除。另注意相關帳號編輯特性是刪除對許燕輝不利資訊,並增加許燕輝相關正面資訊(最近一次是在無來源下添加,像是作文比賽一樣)Tr56tr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08:16 (UTC)回复

頁面中看得出來AlexLeeCN及HsuYenHui為維護頁面完整性提供了當多的資訊,但資訊上的真實性存在疑義,像是頁面中提到的爭議『擔任許氏宗親會總幹事期間,根據政府建設工程履歷查詢系統,許氏宗親會之建案曾委託給冠峯建設公司。而冠峯建設公司為許燕輝自己擔任副總、其妻子擔任總經理的公司』之說,並無其可靠來源參考,因此為維護頁面真實性及可靠性,以較為保守的準確性資料進行說明,同時也感謝AlexLeeCN及HsuYenHui等帳號,為頁面完整性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但為求準確性的參考,仍希望以我方維護的內容為主。
該用戶如是說,但查閱相關連結後發現只有總經理不可考,但負責人的確是楊雅惠。建案起造人的確是金門許氏宗親會Tr56tr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09:20 (UTC)回复
  • @Tr56tr把這事放去八卦媒體,影響一下之後的九合一選舉?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樑列表消綠 2018年8月29日 (三) 04:58 (UTC)回复
  • 如果你認為我發現的簽名資訊可以作為競選團隊介入的證據,那你去,雖然證據少,但後來的快速刪除讓我覺得應該沒懷疑錯誤,因為該行動有湮滅證據的效果(事實上該留言在討論頁快速刪除申請時被完整刪除,如果不看編輯紀錄會找不到簽名檔的異常)。後來我回退快速刪除和做出討論頁留言也是為了保存編輯紀錄,以免簽名檔的原始痕跡消失,至少還能查閱。Tr56tr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6:01 (UTC)回复
討論頁那邊又有新的帳號冒出來了,只有一個目的,繼續原始的目的,明天保護到期,可能在為此做準備中Tr56tr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15:12 (UTC)回复

關於阿拉巴馬州帶有「克羅斯羅茲」的地名問題

今天早上剛和一位合作伙伴U:Htmlzycq討論過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創建的美國地名中,有一小部份帶有「克羅斯羅茲(Crossroads)」的條目(如麥弗里克羅斯羅茲 (阿拉巴馬州)麥科德克羅斯羅茲 (阿拉巴馬州)亞當斯克羅斯羅茲 (阿拉巴馬州)等)。他認為條目名稱中的「克羅斯羅茲」帶有「路口」的意思,所以這些條目應該更改名稱(保留重定向)。

當初在下這樣翻譯,是因為在8月4日我仍在建立Template:鮑德溫縣 (阿拉巴馬州)之時,StevenK234君提議我最好把所有字全部音譯,爾後我便這樣做。根據這些條目的英語版,有一部份的「克羅斯羅茲」與路口並無關係。這次到此地發問,最大原因是由於一方(StevenK234)當初提議把「克羅斯羅茲」音譯,而另一方(Htmlzycq)則提議「克羅斯羅茲」意譯為「路口」;由於我負責創建條目又夾在兩方之間,我真的不知道怎樣做,於是便到此頁徵求各位大佬們的意見。似乎我在這裏發問有一點離題,於是就不多說了。如若回覆請在本頁ping我,萬分感激!!!--SickManWP=維基病夫=H2244932=880 2018年8月28日 (二) 09:28 (UTC)回复

@風鳴问题在于,阿拉巴马州的众多「克羅斯羅茲」都是非常小的地名,绝大多数都是非建制地區。在google地图上看了一下,确实比较符合中文“路口”的定义 囧rz……。另外,中国大陆的很多平原上村落名称带有“口”字的,说的不是张家口很可能该村此前是从一个“路口”发展而来的。--Htmlzycq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11:14 (UTC)回复

    • 地名的由來當然都是這樣沒錯,這些地名估計都是拓荒時代的交通路線發展而來。但是以現代中文而言「路口」一詞多單指道路的某一個結點(手邊沒字典 印象中念書的時候有看過定義),這些地方再怎麼小也是個地名阿。人家張家口也不是叫張家路口阿XD,翻譯成「麥科德口」雖然好像更詭異,但是我還比較能接受......。風鳴留言2018年8月28日 (二) 12:31 (UTC)回复

題外話:在我創建的美國條目中,比起「克羅斯羅茲」,似乎「斯普林斯(Springs)」和「芒特(Mount/Mountain)」更為出現得多(如沃爾夫斯普林斯 (阿拉巴馬州)古德斯普林斯 (阿拉巴馬州)芒特奧利夫 (傑佛遜縣)芒特海伊 (阿拉巴馬州))。它們是否應分別改為「泉」和「山」更好呢?--SickManWP=維基病夫=H2244932=881 2018年8月29日 (三) 02:22 (UTC)回复

如果地名太長(新華社的定義好像是超過7個字)就可以使用意譯。--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8月29日 (三) 04:54 (UTC)回复

“本”还是“该”

条目中提及主题时,用“本”还是“该”更符合百科用语?--苞米() 2018年8月28日 (二) 10:56 (UTC)回复

探討看看Mainpage date模板

無意間發現的,不過感覺不太活耀甚至沒什麼人使用,故拿來探討看看Mainpage date模板是否應更改或刪除:

  1. 第一,這個模板是否根本不能同時顯示登上首頁的「FA/FL」,只能顯示登上首頁的「FA」日期?
  2. 為什麼只能使用「FA」而不能用「FL」和「GA」? 能不能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FA」欄位那一個「FA」的地方改成參數自由選擇「FA/FL/GA/DYK」?
  3. 或者第三,這模板使用率不高應刪除該模板?--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2:06 (UTC)回复

我們引用來源可以這樣用嗎?

最近在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蓮華山三聖宮有討論(如果此條DYKC結案存檔了,請看Talk:蓮華山三聖宮),條目是命名市道118號,假如有人寫成「竹118線」,應該稱為「市道」二字還是維持「竹」一字。因此關於這問題,我以縣道140號為例,我認為要至少像苗栗府政府公告,不只是因為它是官方,而且公告確實寫明「縣道140」。根據此理,我以為這樣做才不會有原創研究之嫌,但是有人提議引用以下二則來源:

市道及縣道公路編號:號碼自「101」號起。
區道及鄉道公路編號:以直轄市、縣為單位均自「1」號起,並冠以直轄市、縣之簡稱。
三、市道、縣道:自 101 號起編,至 200 號止,離島地區自 201 號起編。
四、區道、鄉道:以一直轄市、縣為一獨立編號區,每直轄市、縣均自 1 號起編,並在號碼前冠以該直轄市、縣之簡稱。

但是我發現這做法有個問題: 你們看見這二則來源是這樣寫,如何知道它是寫「竹118」還是「市道118」?如果你們的答案是看見來源沒有這寫,卻能接受這樣來源的記載,麻煩請解說這是否有原創研究。謝謝。--Kai留言2018年8月30日 (四) 13:02 (UTC)回复

有人能幫我看看這個問題嗎,你們覺得來源應該要怎麼引用是比較妥當?--Kai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07:44 (UTC)回复

請問Kai3952君

請問Kai3952君是否認為來源寫「竹118線新埔犁頭山段.....」,維基編者也要跟隨著寫「竹118線新埔犁頭山段......」?若擅自改成「市道118號新埔犁頭山段......」就是原創研究(因為來源沒這麼寫)?-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8月30日 (四) 14:45 (UTC)回复
@克勞棣 以下是我說的原話:
我沒有拿出官方資料(公路總局或縣市政府交通局),所以我不能用「不可以」這強硬的措辭。你也看到縣道140號例子,我親自跑去交通部調閱公文,還不盡然能拿到官方資料——除非我拿到,並且將條目上錯誤給修正,否則我是沒有立場制止別人不可以這麼做,因為他也是按照來源去寫,這問題當然以「來源(官方資料)」解決。我這麼說,是不是有道理?
請問你看到我哪裡有這樣說?--Kai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07:59 (UTC)回复
所以閣下的原話有提到「按照來源去寫」,與來源所述一致不正是「按照來源去寫」嗎?另,我是請問您是否這樣認為,以確認您的想法,並沒有說您說過這樣的話。-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8月31日 (五) 08:19 (UTC)回复
以確認您的想法?那麼你再看看你的討論頁,我有這樣說嗎?還有,請您回去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蓮華山三聖宮,將我全部說的話重新看一次。--Kai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08:56 (UTC)回复
看完了。-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8月31日 (五) 09:10 (UTC)回复
請問你看到了什麼呢?--Kai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0:45 (UTC)回复
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沒看到什麼」,我沒看到閣下說"來源寫「竹118線新埔犁頭山段.....」,維基編者也要跟隨著寫「竹118線新埔犁頭山段......」,若擅自改成「市道118號新埔犁頭山段......」就是原創研究(因為來源沒這麼寫)",對嗎?-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9月1日 (六) 02:34 (UTC)回复
@克勞棣 是你想確認我的想法,不是我想向你確認!如果你真心想搞清楚我說什麼,你要照我說的去回答「你看到了什麼」這問題,因為我不能在不清楚情況下就回答你問題,我只能就我知道自己說過的話去回答你問題。--Kai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5:59 (UTC)回复
克勞棣,好好花時間看完吧,只有等你看清楚我曾過什麼話,我才有辦法回答你問題,所以我有時間等你看完,不用急著答覆我。--Kai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6:10 (UTC)回复

關於蔡英文條目

參見Talk:蔡英文#KOKUYO大筆一揮來眼不見為淨刪除原版本的"民調、爭議"二個段落。這鬧劇我已經不知道要怎麼解決了。--KOKUYO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14:54 (UTC)回复

整個事情前情提要大概是:我覺得原本蔡英文的條目寫得很爛,所以整篇條直接整個改掉。Chinuan12623則說爭議(包含八卦、瑣碎的內容)和民調必須要保留。然後現在又莫名其妙搞成要投票,我覺得這樣完全不是維基百科的行事作風,只好丟到這邊。當前雙方當前持有的觀點如下:
  1. 其他低質量的條目也都這樣,增添這些內容不會影響條目質量,反正這個條目也不可能成為優良、典範條目。
  2. 這些八卦、瑣碎的內容有很多人編輯過,刪除掉是對他們的不尊重。
  3. 刪除這些爭議內容,代表我的心態可議,想要保護某人。
  • 我認為不該保留的理由:
  1.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完全基於內容本身所表現的觀點,而將文字或內容『隔離』到不同的位置或子章節的做法,可能導致非百科性的條目結構……這樣可能會導致事實遭到劃分:主要段落中的敘述是『真實』與『無異議的』,而其餘內容則具有『爭議性』並因此很有可能是錯的,如果會對讀者造成這樣的暗示,那麼很可能這是不合適的。」
  2. 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條目應該包含足夠的說明文字把統計資料所蘊含的來龍去脈介紹給一般讀者。在某些情況可能需要這些內容(例如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全國民意調查),可以考慮使用表格來提升冗長資料列表的可讀性。而在主條目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不需要這麼做,略去過度的統計和簡要概括必要的資料。」
我不知道為何一個方針就能解決的爭端,還要被一個人自創的規則打破,然後被指責一堆難聽的話。--KOKUYO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15:09 (UTC)回复

歡迎社群入內討論。Chinuan12623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15:17 (UTC)回复

中文維基百科的討論方式明明不是如此,卻還有人執意而行,我能怎麼說呢?--KOKUYO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15:24 (UTC)回复

依據方針指引,是否「爭議」段落不應存在,才是正確的做法

這是延續上面議題,但我發現有人不斷想擴大範圍來給我壓力與抹黑,且無視我不斷指出的方針指引內容。因此在互助客棧這邊,來確認一下我對方針的理解是否有誤。同上,我認為一個高質量的條目不應該有單獨的「爭議」段落,也不可能在該段落加入八卦留言、瑣碎細節、甚至跟條目主題無關的內容。理由包括:

  1.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条目结构:「完全基於內容本身所表現的觀點,而將文字或內容『隔離』到不同的位置或子章節的做法,可能導致非百科性的條目結構,譬如在上下文中出現『支持者』與『反對者』辯論的內容。這樣可能會導致事實遭到劃分:主要段落中的敘述是『真實』與『無異議的』,而其餘內容則具有『爭議性』並因此很有可能是錯的,如果會對讀者造成這樣的暗示,那麼很可能這是不合適的。更加中立的做法應是將爭議寫入敘述性的內容中,而不是將它們「提煉」成單獨的章節,而相互無視對方的存在。」→因此,如果有個段落叫做「爭議」,本身就違反這句的敘述
  2.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不合理的比重:「通常來說,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因此,八卦流言、瑣碎內容、甚至跟條目主題無關的內容,都不應該出現在條目中
  3. 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編造醜聞或宣揚小道訊息或流言蜚語。生者傳記或相關內容必須符合高標準。違反標準則可能是誹謗或者侵犯隱私。條目絕不可以純粹寫來毀壞他人名聲。」→同樣地,這句也證實八卦流言、瑣碎內容、甚至跟條目主題無關的內容,也不應該出現在條目中

所以想問一下大家,是我的理解有錯誤嗎?--KOKUYO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5:44 (UTC)回复

可以参考这篇论述,Wikipedia:批评,对您的理解可能会有帮助。--Vozhuowhisper 2018年9月1日 (六) 05:54 (UTC)回复
@Vozhuo:我知道有這篇,而且也跟我的理解相符合。不過我遇到的問題是,有個人一直堅持方針指引沒有限制,然後又說別的條目怎樣怎樣。所以我想來這邊,問看看意見。--KOKUYO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5:59 (UTC)回复
如果「Wikipedia:中立的观点#条目结构」是譯自en:Wikipedia:Neutral point of view#Article structure,那麼英文版說的是同一件爭議的支持與反對觀點應該放在一起,而不是把其中一方觀點特意隔離到孤立章節中,並不是說「『爭議』段落不應存在」。--Mewaqua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7:56 (UTC)回复
但依照第1點及Wikipedia:Criticism,不能夠去暗示「這個段落」是「爭議的」、其他都是沒問題的,所以在該這種評價性質的段落中,不應該使用「==爭議==」作為段落名稱。同時中文維基經常把爭議當作段標題,讓該段成為任何八卦流言、瑣碎內容的集聚地。但是依照第二點和第三點也必須遵守的情況下,所謂的合在一起寫,絕對不代表把那些負面的和正面的八卦流言、瑣碎內容合併在一起就叫OK。因此,依照中文維基的現狀,其實既不能使用「==爭議==」當作標題,也不應該把爭議段落當作瑣碎內容的聚集地,這才是方針指引告訴我們的。--KOKUYO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8:03 (UTC)回复
"爭議"乃是指有來源屬實之"各方見解不一"的事項,但並非不存在,如馬英九、陳建仁、陳水扁、鄧小平也都有寫,何來獨刪蔡英文,應採正反平衡併述於內文中,而不是全數移除。略舉大端KOKUYO所謂該段落是八卦瑣碎之事1.蔡前自稱“中國人”,後X...。2.領18%罵18%。3.稱臺灣的假休太多,後X...。4.前批馬總統兼任黨主席,後X...。5.乘坐裝甲車勘災事件...)其所謂八卦標準與一般相知甚遠,在其新編修中之"內文"完全去提,再將原版本-"段落"大筆全刪,倒也俐落,有失客觀中立,KOKUYO的疏漏,是可修,而不為,反採全刪,此就有爭議。Chinuan12623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5:27 (UTC)回复
如果有的人連八卦瑣事都分辨不出來,那我也沒辦法。然後我再討論方針指引的概念是怎樣落實在條目的時候,又在這邊沒重點的一大串,還真不知道要幹嘛的?-KOKUYO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5:34 (UTC)回复
開一個wikia站把八卦瑣事轉移過去,在中維加個wikia友站link,一了百了。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樑列表消綠 2018年9月2日 (日) 02:18 (UTC)回复

是否容許加入論壇貼文作為來源請求協助

有IP在南昌站 (香港)加入不符合WP:NOTWP:RS規定的來源和內容,見[7],理由是「沒有違方針之處 同時維基不是什麼什麼一欄亦有說維基不是官僚體制的地方,不應盲目跟隨預設的方針和程序」,請問是否容許這種行為。另外,IP也提到其他香港鐵路車站條目也有同樣的情況,建議各位多加留意,刪除缺乏可靠來源及原創的內容。--No1lovesu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3:41 (UTC)回复

模板:港鐵車站中部分條目存在原創個人心得及缺乏來源的內容,由於工程較大,故在此尋求各位協助清理,謝謝。--No1lovesu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4:30 (UTC)回复
另外我很欣賞英語維基一些地鐵站條目,如Bond Street tube station英语Bond Street tube stationBaker Street tube station英语Baker Street tube station,寫得相當出色,在這些條目裡你不會看到論壇貼文來源,更不用說裸露連結。--No1lovesu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4:40 (UTC)回复
其實很多英維條目也寫得很好,例如本人翻譯的條目喬治·華盛頓紀念大橋的英文原文版。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樑列表消綠 2018年9月1日 (六) 14:52 (UTC)回复
如果我沒有記錯,英文維基有強調每句話都加上來源,這點我也相當欣賞,也很羨慕。如果中文維基容許隨便引用網民評論,那麼中文維基可以乾脆改名為維基論壇了(話說不知道有沒有哪一個語種的維基版本容許裸露連結和拿網民評論當作來源)。--No1lovesu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4:56 (UTC)回复

所謂符不符合,實屬見仁見智, 請不要假定別人是違規 因為可能只是閣下錯解方針而已。 既然內文提及到是民間意見或網民意見,引用討論區一些意見也絕非不合理。 現在已經是Web3.0甚至4.0時代,自媒體愈見流行,就算是媒體報紙電視也一定客觀嗎?還不是反映有個别立場, 既然如此那又有什麼分別?堅持嚴禁引用網上意見是不合時宜。 反而我還想閣下交代清楚,你是否打算將所有鐵路車站條目的利用情況章節都加上來源請求模板? 請問你這個工程有沒有時間表?會不會將香港全部鐵路站(包括重鐵輕鐵)都會加上模板?又會不會考慮為全香港甚至全世界的巴士路線派車用車其他車務資訊等等都加上來源請求模板?我只是擔心你不能立即辦好,加一些不加一些,會為維基造成極大的混亂, 就像個別「方針魔人」老是執意於方針和來源,甚至要求每句句子句號之後都必須都加上來源,這種偏執實在相當擾民,再者在銅鑼灣站的使用情況,說到大除夕的日子車站週邊人多,這是每年電視都會播人所共知的事實,但你又卻要堅持加上一個來源請求的模板,實在不只擾民,還要擾到你自己, 你覺得這樣的代價是否太過大?如果你甚至要建議「各位多加留意刪除缺乏可靠來源及原創的內容」, 我當然不認為維基人們都跟你一樣的識見,但若有人聽從你這則呼籲又將之實行到底, 必定會為維基很多條目帶來災難。

最後,既然你能端出WP:NOTWP:RS出來說項, 為何偏偏你看不到下面這頗為重要的一句?「請尊重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南的精神,而不是照本宣科執行規條。」

123.202.222.33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3:49 (UTC)回复

拜託,連一直沒問題的利用情況車務等內容都要拿來玩了嗎?若真的都要有勞你來修理一番的話,那就拜託你將之修理得妥妥當當而不是修理一些不修理一些。 都說了明明是民間意見你又要有個官方或媒體來源,同時又要潔癖地摒除討論區來源。既然那麼高舉方針,偏偏就要刻意無視當中亦有一條「顯然的信息不需要引用來源,偏執於請求來源將視為擾亂」真的只有你才最了解方針嗎? 不要以為別人沒有去看過吧!還要強說利用情況是瑣碎資料,真是強詞奪理得可以。

最後,顯然的信息不需要引用來源, 也不屬於原創研究,涉及公眾意見人用討論區亦無不可,偏執於來源繼而清空條目內容或3RR將視為擾亂和破壞,請LOVE君自重。 123.202.222.33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15:35 (UTC)回复

將那被人無理而粗暴移除連結按進去就可看到,除你在大陸要翻牆看,否則不可能「看不出」,公眾意見就是在公眾領域的意見,包括網上,就是媒體如蘋果東方取材撰文都有引用網上討論區作為民間意見,所以不可能只因為單單閣下或某些人居於井底聲稱「看不出」就等於「不是」。又,對於某「愛字頭」一伙人聲稱要「大舉整頓」一些如「利用情況」之類內容,至今該等人士始終沒有交代詳情,這種以版務凌架內容的行為本身維基也不容許(上文已述),但有人居然在此發動如同塔利班式的文化清洗,令人不安。123.202.222.33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04:04 (UTC)回复

請「愛字頭」不要站在道德高地,既然閣下經常端出維基方針,但為何你可以 片面解讀?

如果閣下要以你這一套標準推廣,請問你是否准備要為其他世界各地車站的條目,巴士路綫等都要做出類似「整頓」? 如是者,請問你有沒有時間表?具體計劃如何?因為你不可以「整」一些又不「整」一些,將同類條目做成「 差別待遇」

這是所有參與條目編輯的人必須要知道的,閣下亦必須要再有所動作之前通知所有編輯者,不然,一樣會被視為破壞。

講到底,你故意無視方針自作主張根本就是在誤導大家,也形同破壞

大家必須留意,在方針之下,「愛字頭」可以做的只有是加入來源請求模板,而不是強制地大舉移除所記載資料,這一種舉措維基方針一樣會視之為破壞。同理,維基方針亦有清楚說明不能突然移除文字資料,因為這會被視為破壞,閣下對方針既然那麽熟讀,沒理由可無視這一點。

閣下以矯枉過正的態度,完全無視討論協商,事實上,按照方針,反過來閣下根本不適合存在於維基

一直以來維基條目也不是所有條目所有句子都有來源,雖然來源在維基而言是很重要,但方針亦有說到不能因為一些人所共知的事情都要強加來源,不說孫中山是否男人這例子(有人真的說過「 理論上要加來源」),鐵路車站條目當中的利用情況便是一例,而當中包括也不限於香港的車站國外的車站,其他如巴士路線的車務派車用車等的資訊同樣都需要該領域的專家去增補改善條目但就未必一定每條都有來源。

事實上,利用情況一類資料一直在維基存在,就是兩鐵合併之前都已出現,世界各地鐵路站條目亦會有機會記載此類資料,這已經成為該類條目的必備內容。

如果那位先生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絕對正確,那你即管跑到不同的條目大舉去作整頓(而不是小規模地只去「整」被你盯上的人所編輯的條目), 你一定會被人大舉聲討。我不認為個別一兩個「愛字頭」出來說項就需要顛覆這裏的生態。(一派資深人士的口吻,還要大言不慚說這裏不適合别人,敢問你在維基的資歷到底有多年了?

如果閣下要化身太平天國或塔利班,這是方針所不容許。懇請閣下勿再穿鑿附會和亂扣帽子,做出破壞行為的是閣下,沒有别人,閣下也必須反思,其實你的言行態度才不適合維基。

事實上,閣下早前也有參與屯馬線的條目編輯,說到「屯馬一詞在香港引起討論」,如果真的如閣下聲稱的討論區和網民意見不能作為來源,這一點其實也不應該出現,可見閣下的標準拿捏不一,並非一個公平仲裁者123.202.222.33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05:46 (UTC)回复

個人認為利用狀況的內容有助讓讀者了解鐵路車站的情況,最多掛模版就可以,不應刪除。現時太強行執行維基方針已趕走不少維基編者,去了其他大典貢獻。這樣對維基好嗎?--Wpcpey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06:58 (UTC)回复

Wpcpey君所言甚是,而且維基方針絕對沒有說過沒有來源就必定要移除,現在有感有人在拿著雞毛當令箭,但原來他的令箭其實只是片面解讀維基方針,令人髮指。

事實上維基方針亦有說到「維基不是官僚體制的地方,不應盲目跟隨預設的方針和程序」,「顯然的信息不需要引用來源,偏執於請求來源將視為擾亂」一些人高舉方針神聖,但偏要刻意無視方針,斷章取義、混淆視聽,更大言不慚地說啥「維基不適合你」,這種打壓異己的言行,實在可恥

再者,發動編輯戰的是該「愛字頭」,將條目保護為「被破壞」的版本,將該條目保護的管理員也請反省究竟保護條目是否恰當。123.202.222.33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07:15 (UTC)回复

  • 其實依據方針,該等內容是隨時可被移除的,但我傾向掛模板或找可靠來源;不過用戶依方針辦事不應是受指責的原因。Sæn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樑列表消綠 2018年9月2日 (日) 07:19 (UTC)回复
    • 既然都要掛模版了那不就表示有問題需要被處理了,為甚麼要把問題放在不管或視而不見,想讓讀者了解鐵路車站的情況其實可以選擇去使用其他平台(或出門轉右去維基導遊),每一個語種的維基百科都不適合也不容許引用非可靠來源,除非社群共識願意接受讓維基百科變成維基論壇,再說一次,有不滿,建議相關人士要不讓社群改變共識,要不離開,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平台,不要把自己的獨特習慣帶到維基百科。--No1lovesu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07:29 (UTC)回复

上面已經說到,該人士是片面解讀方針 ,有意誤導大眾,依據方針當然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如果當有個人拿著聖經去片面解讀矯枉過正甚至安插罪名,這個世界不會因為宗教而變得美善。同樣道理換在維基,方針也正被一些人利用作為排除異己的工具,例子已經詳述於上,請大家爬文,你會發覺有些人真的很像張曉明,明明基本法沒有寫,他卻可以解讀成自己想要的版本。

看!話口未完這個人又來說啥什麽你不懂維基而想趕人走了! 開口埋口強調社群共識,但自己卻跟本就漠視討論溝通 (我在上面都留下了好幾個問題給你,但你就是不肯回應,你只會以無視去處理別人對你的質疑嗎?不會是方針教你這樣做的吧!),恐怕不談就削的破壞王我就見到有一個,都不知道是誰將壞習慣帶來維基了。123.202.222.33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07:32 (UTC)回复

回應Sanmosa先生

Sanmosa君在我的對話頁留言,但就不容別人於其頁回應,還將之回退,轉過頭來又將不同意見者討論爭議事件視為「針對人」、「別人懷有惡意」,並將之提報為「當前的破壞」,我不認為這種不欲討論、麵皮薄玻璃心的人可以對維基帶來什麽正面意義。

好笑了,别人有回應你卻不願聽,更移除我的留言,好吧,我回應如下:給Sanmosa君,同樣地,強烈勸喻閣下停止針對用戶的行徑。'

「此舉不但對維基百科社羣無益,更有機會招致封禁,還望閣下自重。另:閣下對於相關爭議內容的看法,於本人而言,似乎過於狹隘」

回應:真的視乎觀點與角度,你認為我沒有被人針對嗎?如果你站在我的立場反觀你們的言行所為,反過來可能你會發現到原來被針對的是我本人。你說得很好針對人而非是的確無益,冤有頭債有主,請問是誰首先繞過討論,不求共識,不作廣泛諮詢下自己說了算,而且不談便削?本人對於方針的理解是全盤而非局部,比起那些只會斷章取義片面解毒去演繹聖經,我相信我的水平遠高於這些人。

「#「有圖有真相」:現時市面修圖程式盛行,為圖片作出改動亦非難事,故圖片不代表事實(我個人則有「有圖真相」之觀念);」

回應:一劈頭就說我是針對某某,但閣下此陰謀論假定圖片是假,何嘗不是在玩針對?’難道所有條目上面很多圖片都是p出來的?有一個人有這樣的懷疑就該將之全部清空?'如果你有這樣的懷疑可以下載圖片以專業的圖像分析軟體去鑑定圖片是否有經過修改,而不是憑空地強說「圖片可能是假」而強行將圖片拉下,這不是有說服力的理由

「#網民意見:網民雖是人,但不能代表全部人,以網民意見為「事實」似有以偏概全之嫌;」

答:維基百科所記載的當然不盡完全是「事實」,而是兼具陳述各方觀點功能,如一地兩檢爭議有人說是違反基本法,有人說沒有,各有觀點。「網民意見」當然只是反映一些網民或公眾觀點,留意並非全民觀點,絕對不會傷害十三億人民感情。何況該句陳述是口「有意見認為」而非「大部分意見認為」,相信對於沒有理解障礙的讀者來說,都應該無礙他們理解,更加沒有以偏概全的成分, 反而閣下應該花更多的心思去反思「愛字頭」將方針片面解讀是否有以偏概全之嫌

「#「你是否打算將所有鐵路車站條目的利用情況章節都加上來源請求模板」:這和積非成是毫無分別,老實說,巴士小巴條目也存在同樣問題,其實全都可以掛來源請求模板; 以上,望閣下詳參。」

答:為何你會說那是「習非成是」呢?如果你或他認為該項舉措是正確的,那麼「將所有鐵路車站條目利用情況章節都加上來源請求模板」,只不過是「將你們認為正確的事」進行到底,你們應該理直氣壯才是。事實上如果你們的想法是正確的,維基百科絕對會有數以萬計的條目有待你們去作「整頓」,單是公元1世紀 裏面都有好多陳述沒有來源,講到自己那麼正義那麼正確, 為何不立即去清空版面?根本你們就知道這件事情非常艱巨,自問無力將整個維基百科的條目都嚴肅整頓,但更大的原因莫過於了解自己的矯枉過正根本就不合理,擔心在整頓之後將會引發非常巨大的爭議,所以不敢貿然輕舉妄動。 如果你們有這樣的想法,也就是證明你們的「宏大願景」其實沒那麼大。

說穿了,其實只是在意個别條目不欲他人參與,僅僅個别一個不幸被你們盯上的人所編輯的條目才被刁難,不要有說我對你懷有惡意,事實如此而且事實會說話。

最後,同一番說話,回贈給你:對於相關爭議內容的看法,觀點狹隘的,其實是閣下。自己要到別人的對話頁撒野,別人有回應你卻聽不入耳,還要將別人的移除,實在諷刺。182.239.85.9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09:45 (UTC)回复

在下向维基百科引入了联合国开放获取文本页面

听参加了今年Wikimania的用户提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开放获取方式公开了一批资料。讽刺的是,虽然联合国官方语言里有中文,但是资料以英文居多——尤其是有关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开放获取内容,基本只有英文。我引入了一部分内容,以供各位参考。--Mend My Way 2018年9月2日 (日) 11:22 (UTC)回复

对英文维基{{Infobox_earthquake}}模板的跟进

英文维基的{{Infobox_earthquake}}前一段时间进行了一次大的更新。我大体翻译了几段理由和内容,让大家看看中文维基是否有必要跟进:

截至2018年3月,模板已添加新参数以解决有关地震日期和时间规范的长期问题。一方面,当地人口(对他们来说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和当地消息来源根据当地日期和时间确定地震,这也是社会影响中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地震目录按其UTC时间识别和索引地震。不幸的是,本信息框只有一对参数用于此目的—— '日期'(date)和'时间'(time) ,并且既没有向编辑人员说明应使用本地时间还是UTC时间,也没有向读者表明使用了哪个时间(除非编辑添加了时区)。还有一个“原始时间”(origintime),类似于某些目录中使用的“原始时间”,建议使用UTC时间和格式。但在使用时,它实际上取代了“时间”(time) 给出的值。一些编辑使用时间转换工具从给定的本地时间得出UTC时间,但这种做法值得质疑:实际用于索引地震的UTC时间应该直接获得,而不是从非权威的当地时间计算出。

现在可以通过使用三个新参数来避免这些问题:时间戳(timestamp),当地日期(local-date)和当地时间(local-time)。后两个正是所说的:当地的日期和时间,并在显示中标明。这两个参数的格式没有限制,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格式化。另一方面,'timestamp'是地震UTC时间的全数字(ISO)格式'yyyy-mm-dd hh:mm:ss'(秒可选),可在权威目录中找到。此参数必须格式化(除非设置'pre-1900'); 任何其他文本(包括时区或引文)都会产生错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需要“时间戳”本身。不必添加“UTC”,因为它包含在显示的标签中:“UTC时间”。使用这些新参数时,不推荐使用不明确的“日期”和“时间”参数,应将其删除。但是,请不要简单地复制旧值。应该使用权威来源检查,如ANSS或ISC(见下文),它们有时间索引(这里这里)。--Vozhuowhisper 2018年9月2日 (日) 12:17 (UTC)回复

User No1lovesu在不作廣泛諮詢討論未有共識的大前提下,大舉刪除各香港鐵路車站條目內「利用情況」文字陳述。事實上維基方針亦沒有說過沒有來源就一定要削除,極其量他可以放個來源請求模板,他的權限也僅此而已。正如之前討論,「利用情況」已經是香港以至海外很多鐵路站必備資訊,雖然相關的文字沒有來源,但相關的陳述並非錯誤,此君的舉措牽連甚大,偏執於「無來源便要刪除」的話,包括也不限於1世紀這個條目,維基很多條目都有可能被人以此為由作出破壞,後果不堪設想。再者,此人高舉方針但被發現其實片面解讀,無視「顯然的信息不需要引用來源,偏執於請求來源將視為擾亂」和「維基不是官僚體制的地方,不應盲目跟隨預設的方針和程序」兩點,且維基方針亦有清楚說明不能突然移除文字資料,此人行為根本和破壞無異。此人又以「你不懂維基」為由打壓其他用户,口口聲聲「維基不適合你」,企圖將維基生態變天,令人髮指, 由於本人以ip編輯未能提報破壞,現呼籲各位聯署「當前的破壞」舉報該人。也懇請管理員修理阻止此人的破壞行為,謝謝。182.239.85.9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12:55 (UTC)回复

其实在一些地铁站点,例如广州地铁的站点,都有这样的无来源的“使用情况”。根据Wikipedia:可靠来源,实际上无来源的内容是可以被删除的,只是大部分情况可能是只眼开只眼闭。只能说,留着是人情,删掉是道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9月3日 (一) 01:21 (UTC)回复
BTW,我怀疑这是不是铁路大全带来的“陋习”?(笑)——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9月3日 (一) 01:22 (UTC)回复
先生你所講的並非正確,事實上維基要求儘可能有來源,原則上沒來源的可被刪除,但如果所講述的是「顯然的信息就不需引用來源,偏執於來源將視為擾亂」,而且未經討論就大舉移除,無論是什麼理由都是屬於破壞,這是維基方針清楚列明的,再講,如果你或該人所說的是合理,那麼就請你們大舉清空維基所有「沒有來源的條目」,不要只刪除個別「鐵路相關條目」,正如之前所提到,如果你們是出師有名的,包括也不限於1世紀這個條目,維基逾萬條目你們也應該「整治」,且看到時你們會否激發更多反對聲音。還有,請君不要借題發揮,在維基的鐵路站條目利用情況一欄早於九鐵時代已有,至今起碼十数年了,這絕對是源於維基的優良傳統而非「别處傳來的陋習」,反而,我只看到是有所謂版務專家在矯枉過正為維基帶來災難。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3:29 (UTC)回复
很简单的问题,何谓“显然的信息”?因为对于“利用情况”而言,可能只有部分编者会清楚或者出于自身观察的自行总结,对于其他读者或编者而言并无可考证的来源。“显然的信息”应该是近似于常识这些无需刻意证明的,例如你会要求“一加一等于二”进行来源请求?当然,中文维基百科的现状就是有大量这类依靠编者自我观察总结的内容,如果严格按照可靠来源的要求,的确可以这样干,但是实际操作并非如此严格,所以说这些“利用情况”,只能如上述,留着是人情,删掉是道理,如果希望能保留避免被人执鸡脚的话,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加上来源,或者避免这类情况延续。——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9月3日 (一) 03:58 (UTC)回复

好吧,那你們是否想要大舉移除所有沒來源的條目?你們時間表呢?說這麽久都沒計劃書?還說什麽重視社群共識,還是又是隨意隨便沒章地亂來?如果你們是那麽有道理的還要講什麽人情道理?還是根本就沒那麽大的頭去戴那麽大的帽,才以「人情道理」去為你們「修理一些又不修大部分,修到到甩甩漏漏」去開脫?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5:16 (UTC)回复

Anyway, 林明美 張瑪莉 鍾嘉欣 月野兔 源靜香這些愛好者條目裡面都有好多沒有來源的東西,請樓上幾位務必將所有有問題的條目都依法清理!有愛好者出來阻撓你們卻又將之作罷?如果你們真的是正義那就將你們認為對的事進行到底,不要整一半又留下一半爛攤子。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6:30 (UTC)回复

請勿左右言他,你削去的才是主觀操作,如你所言要進行到底,就請你去補充來源,要不就請你大舉去大削特削,方針不是有說過「外文版本有來源」不代表什麽嗎?你為何又可以為自己的「不盡責」去開脫了?還有孝儀純皇后(魏櫻珞)那頁,喂!這些那麽「愛好者網站」的東西!「生平」都有很多沒有來源,你要何時走去剷除那些無來源而外文版本都沒有來源的「野史」???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5:10 (UTC)回复

楼上,你一來就要移除而非掛上請求模板,你也不見得是重視來源,重視的話,你就會跟人溝通討論,而不是一來就削。你連完善條目的機會時間也沒有提供,你好意思怪罪别人?我看你那種不聽人言唯你獨尊才是跟來源有仇吧?你只是愛上大削特削的快感,但對擴充條目改善條目一點建樹都沒有。 Anyway, 林明美 張瑪莉 鍾嘉欣 月野兔 源靜香這些愛好者條目裡面都有好多沒有來源的東西,請楼上幾位務必將所有有問題的條目都依法清理,特别是No1lovesu君,你連荔景站增建廁所都容不下,給人感覺那麽疾恶如仇,那就更應該盡你的本份嚴加整肅,不要讓人有所誤會你們是針對人而非事。--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5:05 (UTC)回复

要高舉方針而弄得維基各個條目烏煙瘴氣,那就鼓勵他們互相傷害啊,無來源的維基條目比比皆是,不去移除就是他們準繩有問題!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6:36 (UTC)回复

No1Lovesu君, 關於嚴肅整頓為無來源條目,請問你何時能交出你的計劃和時間表?另外温提一下, 林明美 張瑪莉 鍾嘉欣 月野兔 源靜香這些愛好者條目裡面都有好多沒有來源的東西,請務必將所有有問題的條目都依法清理,No1lovesu君,你連荔景站增建廁所都容不下,給人感覺那麽疾惡如仇,那就更應該盡你的本份嚴加整肅,不要讓人有所誤會你們是針對人而非事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7:04 (UTC)回复

再議各洋域熱帶氣旋條目之首段模板統一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在熱帶氣旋條目之首段模板上出現了二種,一種是颶風模板(顯示效果如颱風納莉 (2001年)),一種是颱風基礎資訊模板(顯示效果如颱風天兔 (2013年)),即使被稱作「颶風模板」或「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但事實上二者的應用範圍並不僅限於某個洋域,因為皆有全球各主要氣象機構的參數,簡直可以互相替換(後者可將其他非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機構做出模板統合,但前者則須將其他機構的評級,放在各國家或地區的影響章節上)。先前已有類似討論(如)但仍未產生共識,當前僅能以「主編先到先得」作為不成文規則規範,因此目前仍有編者反映需再議之。在此邀集各方研議,是否要統一各洋域熱帶氣旋的模板?若要統一的話,要使用颶風模板抑或颱風基礎資訊模板?請卡達林天蓬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AndyAndyAndyAlbertB dashMichael ChanCHING WAI KONG實況主小羊君Typhoon DestroyerOscar1003Wong128hkSanmosaMCC214宅喵Typhoon DamreyTyphoon HatoTerenceTong0108Endrit.ng等相關編輯人士參與討論,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9月2日 (日) 17:26 (UTC)回复

※註:此處可由任何用戶補充,且不必簽名。

反對統一

✓ 優點

  1. 完全翻譯的颱風條目需用颶風模板,較能比照英語維基百科對應頁面;而原創條目則較適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因為影響很多地區,需要用到多個地區的評級來敘述。
  2. 中短篇幅及不完全翻譯的颱風條目,適合透過先到先得原則決定模板使用為何。

✗ 缺點

  1. 西北太平洋與其他洋域有別,將不利於專題特色整合與齊一性。

支持以「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統一

✓ 優點

  1. 目前熱帶氣旋條目,尤其西北太平洋、南海和東海區域,以使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為主。
  2. 利於該洋域各機構之數據評級整合。
  3. 其他洋域亦可適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只要另外為若干機構另外寫套參數即可。
  4. 結構較為完善,且利於編者編輯。
  5. 無需把熱帶氣旋路徑圖另外放置。

✗ 缺點

  1. 模板對於一些條目顯得過長,甚至壓縮排版,從而影響閱讀。
  2. 易流於數據堆砌。
  3. 顯示機構名稱方面,無法反映當時機構名稱(如皇家香港天文台以前為ROHK、臺灣省氣象所以前為TPWI)。

支持以「颶風模板」統一

✓ 優點

  1. 目前絕大多數熱帶氣旋條目,以使用颶風模板為主。
  2. 評級僅有兩大權威機構(該洋域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美國氣象機構),排版較為簡潔。
  3. 路徑圖獨立出模板之外,可自行調整尺寸,並且自由選擇擺放位置或左或右,排版上較具彈性。

✗ 缺點

  1. 西北太平洋風暴條目使用此模板,並不在多數。
  2. 不利該洋域各機構之數據評級,整合於一個區塊上。各機構評級須放置於各國或地區之「影響」章節上。
  3. 評級僅有該洋域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和美國氣象機構數據,一旦該等部門評級出錯便會造成誤導。
  4. 路徑圖無法放置於模板之內,須另外放置於「氣象歷史」或「發展過程」章節頂部。

投票

反對統一

  1. 和上次看法都是一樣,反對統一,各取所需就算吧。極其量就是「河水不犯井水」,東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用「颶風模板」,西北太平洋、東海和南海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面對跨洋域風暴才按形成位置、影響地區等實際情況決定。——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8年9月6日 (四) 11:13 (UTC)回复

支持以「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統一

  1. (+)支持:因為大部分的氣象機構都可加入數據,只要加入相關參數即可。—Crazy King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6:18 (UTC)回复

支持以「颶風模板」統一

  1. (+)支持:因為目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有針對中北和東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以外的洋域進行監測,且有各洋域熱帶氣旋研究報告可查詢,亦屬於全球權威氣象機構,故須放上此機構的評級。再說,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上明明數據這麼多,卻不見內文有對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泰國氣象局的評級作出敘述,數據放這麼多意義何在?不是堆砌數據是什麼?。--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9月2日 (日) 17:26 (UTC)回复

意見反映

  • (:)回應Oscar1003:首先要加入其他洋域氣象機構的參數,即使聽來簡單,但其參數之編寫仍有難度及複雜度(薇子目前亦仍無法完全參透)。再者,閣下所謂「菲律賓、越南、泰國的數據沒有太多人關注」,這種推斷可能有違地域中心方針中立方針原創研究方針之虞,煩請閣下留意。--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9月3日 (一) 15:37 (UTC)回复
  • (?)疑問實況主小羊君:「支持以『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統一」之優點當中,第四項稱「結構較為完善,且利於編者編輯。」在此請問什麼是「結構」?難道「颶風模板」的「結構」沒有比「颱風基礎模板」完善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9月3日 (一) 15:42 (UTC)回复
  • (!)意見:「颶風模板」只會顯示出兩大權威氣象機構的數據。如果以超強颱風天鴿的風速為例,日本氣象廳的巔峰強度與香港天文台的最高持續風速,相差了45公里。這代表使用該模板,並不能反映出天鴿的實際強度。因此小弟對使用「颶風模板」,存有保留。-- CHING WAI KONG留言2018年9月6日 (四) 06:55 (UTC)回复
  • (&)建議可以只在西北太平洋統一使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Crazy King留言2018年9月6日 (四) 09:58 (UTC)回复
  • 小弟必須強調使用「颶風模板」時,把區域專責中心和美國以外的熱帶氣旋強度數據放在「影響」章節,與當地警告並列方式絕不恰當,因為此等資料應是放在「氣象歷史」。如果採用「颶風模板」,小弟建議於「氣象歷史」敍述到頂峰強度時,可以設置表格去羅列各部門對該風暴的最高評級。另外要刪減不必要數據以免「數據堆砌」,考慮部門公信力就少不免,其實就著熱帶氣旋預測表現,哪些部門名列前茅並非隨口亂說,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每年都會就官方氣象部門表現出「成績表」,當中西太方面除了作為區域專責的JMA外,亦包括天文台、NMC、JTWC和KMA,近年數據顯示此等部門表現良好。「颱風基礎資訊」模板應用於西太風暴時,對於這5個部門連同CWB,可以採取「責任範圍內即顯示數據」的做法,例如天文台數據欄一律不顯示東經140度以東之熱帶氣旋評級;其餘部門則要當地受影響才顯示,這樣就可免除數據堆砌的情況。其餘洋域就請恕小弟了解尚淺,不便評論。——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8年9月6日 (四) 11:13 (UTC)回复

煩請某些太平洋颱風季編者尊重澳門讀者

編輯四年半的維基百科,以下是薇子在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條目時的一些發現:

  1. 某些編者逕自刪除澳門轉換葡文的部份。
  2. 某些編者無視澳門的風力詞使用習慣,直接套用香港風力詞。
  3. 某些編者主觀認為澳門氣象局公信度欠佳,便主張其數據可不保留,但對於臺灣中央氣象局香港天文台、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大韓民國氣象廳等機構則堅定支持保留數據,但這種推斷可能有違地域中心方針中立方針原創研究方針

雖然薇子不是澳門人,但還是希望各位編者能注意一下這些,中文維基百科不是中文氣象迷百科,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9月2日 (日) 17:37 (UTC)回复

  • (&)建議:風力方面,香港章節用香港的分級,澳門用澳門的分級—Crazy King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6:50 (UTC)回复
  • 應否用葡文真的要問澳門編者,而小弟和很多其餘地區的編者也不懂葡文,在剛開條目的時候無可避免會直接用英文,以免轉換內容有故障,還望澳門維基人或懂得葡文的編者自行更正,非常抱歉。如能不吝賜教就各熱帶氣旋級別的葡文,就更是萬分感激。直接套用香港風力詞也是小弟和其餘編者的失誤,最近已特別注意和修正,再次說聲對不起。最後有關SMG公信力的問題,不是想冒犯澳門編者或勾起澳門人的慘痛回憶,但近年SMG的表現實在差得罄竹難書,遠少許多次漏掛八號風球以及2012年颱風韋森特遲掛九號兼漏發十號和黑色風暴潮警告不談,一談起去年天鴿風災就已經不用再說下去了。其實就著熱帶氣旋預測方面,哪些部門名列前茅並非隨口亂說,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每年都會就官方氣象部門表現出「成績表」,當中除了作為區域專責的JMA外,亦包括天文台、NMC、JTWC和KMA,近年數據顯示此等部門表現良好,故此有必要保留數據,除非位處責任範圍外。CWB雖不是颱風委員會成員(其實很可惜),但台灣是其中一個最受颱風影響的地區,再考慮到過往表現、責任範圍、颱風分級制度等因素下,同樣應獲保留。——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8年9月6日 (四) 10:09 (UTC)回复

請留意IP用戶 138.19.175.99 的貢獻

138.19.175.99君[13]最近很熱心地為維基百科作出大量編輯頁獻,然而他的編輯(尤其是在激進建制派愛護香港力量等條目)有很多問題,除了經常性地使用不恰當的文法、用詞、語氣、格式和標點,還多次作出原創總結、使用不當來源和創建缺乏來源的條目,部分例子如下:[14][15][16]。希望大家留意。--No1lovesu留言2018年9月2日 (日) 22:18 (UTC)回复

我們應縱容道德塔利班在破壞維基嗎?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承上題, 這裏有一群人主張沒有來源便要大舉削除條目章節,聲稱這是方針的要求,但正如我上面所說顯然的資料方針亦有說到無需來源,而且不求共識不作廣泛討論就將內文大舉削除,這形同破壞是方針所不容許

有些破壞者企圖在維基充當道德塔利班, 開始針對個別編輯者所編輯的條目肆意破壞,該批人士聲稱愛好者網站和討論區帶來壞風氣。

然而, 維基沒有來源的條目比比皆是,動輒上萬, 向他們提到一些條目同樣沒有樂來源,No1lovesu君聲稱「外文版本有來源所以不用處理」,問到他們是否將會對違己所有條目進行「大整頓」,該群人能夠給我們答案。 他這個說法顯然在混淆視聽,事實上很多條目的外文版本同樣沒有來源,再說就算外文版本有來源,若要按規章死背,外文版本沒來源的話也和中文維基無關,同樣留不下

顯然有關人等對維基方針根本不是全盤理解,而且斷章取義又埋沒其他方針細節(儼如宗教狂熱份子將聖經或可蘭經斷章取義解讀造成人禍,又像張曉明狐假虎威聲稱基本法不許什麽什麽,但到頭來其實香港目前其實是容許討論港獨的),不但誤導大眾,而且大舉破壞牽連讀者知的權利

這群人聲稱這是愛好者網站給維基帶來的惡習, 還要高與外文維基「較有水平」但其實就算外文版維基,只要提到網上輿論都會不吝引用討論區連接,再者中文維基也不見得全部條目都有來源,1世紀]是,其他被他們視為洪水猛獸的「愛好者條目」、「非愛好者條目」亦然

上面我曾經問過「風紀隊長」對整肅維基有何計盡或時間表,此人對本人這關乎版務的問題予以無視,怕牠看不到也在此簡提一下: 你所謂的愛好者條目裡都好多沒來源,著他請務必都依法清理,何況那位No1lovesu連「荔景站建廁所」幾隻字都不容留下那麽疾惡如仇,那更應盡本份整肅,除非,那些人只在意修理自己要針對的某某,只是在針對人而非事

請恕我難以認同那些塔利班「在這裡炸佛像」有何善意可言。再舉例子,還有神探俏嬌娃仙樂飄飄處處聞時光倒流七十年胃酸倒流流星花園都有好多原創研究,都比比皆是,但建議他們都需要處理,聾嘅一樣!奇怪,明明都是「沒來源愛好者條目」點解要那麽差别待遇?????你們怕什麽呢?十字軍做自以為正確的事而已,你們不是說自己一直拿著方針去做正義的事的嗎?為何整一些又不整一些???

P.S. 那個人,即No1lovesu,將很多港鐵車站的「利用情況」都移除,,甚至連「荔景站建廁所」都容不下,敬告大家,他並非出師有名,而是在破壞。

P.S.2 那個人無權破壞條目,他聲稱别人「不重視來源」,但他唯一可以做的,只有掛上「來源請求」模板,如果你是那麽重視來源,你不是也該協力補充優化條目嗎?怎可能不作討論,不聯絡編輯者就做擅作主張進行破壞?

P.S.3 那個人為何不去修理其他「有愛好者條目之嫌/沒來源」的條目?孝儀純皇后(魏櫻珞)那頁,喂!這些那麽「愛好者網站」的東西!在「生平」都有很多沒有來源,你要何時走去剷除那些無來源而外文版本都沒有來源的「野史」??(如果你有種,我說如果你有……那大家可以等著食花生了)

P.S.4 林明美張瑪莉鍾嘉欣月野兔源靜香剛田武富貴逼人 延禧攻略………,樓上幾位又是否有勇氣去承擔,將所有有問題的條目都依法肅清???

P.S.5 其實他很醒目,他大概都會害怕被愛好者聲討和追打吧?所以才會少規模地對他針對的人的編輯指手劃腳

P.S.6 在外文維基,如日文,英文版,有關鐵路車站利用情況很多都沒有來源,也不會強求來源更說啥什麽「沒有來源就要削,不削是人情」,我們要你給人情嗎?我們只是要求一些人想法像個人。

P.S.7 至今,此群人還是對「差别待遇」沒有回應。

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14:20 (UTC)回复

  • 懶得看完,直接結論。通篇就是廢話,你要不就直接連名帶姓點名,要不就乾脆別說,在那邊影射來影射去的,煩死了。然後「荔景站建廁所」這種事情不管有沒有來源都是刪,因為有沒有廁所都不影響它應有的功能,這叫過度瑣碎的資訊(除非該站建/不建廁所有甚麼特殊的歷史理由)。風鳴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14:35 (UTC)回复

先生你在說什麽?一大段字,不看,就可結論是廢話,明白了,傳說中的丁丁是個天才,但天才,維基方針主張討論,你看也不看,就「廢話」、「煩死了」,我看天才你應該都是那種小小事都不耐煩連電視新聞報紙都不看那種兒童吧?建廁所是優化鐵路站的設施, 企業傳訊有新聞稿,電子傳媒報章都有播的交通民生事情在你眼中是為鎖碎,但先生請你明白,你自己一個人的水平視野遼闊狹窄也不代表維基,請不要告訴大家你成為維基編輯 已經很多年了,因為很醜。182.239.85.222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14:43 (UTC)回复

@風鳴君您好,「荔景站建廁所」真的是過度瑣碎的資訊嗎?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演藝廳等公共場所有沒有廁所也都不影響它們應有的功能,但為什麼這些公共場所幾乎都有設置廁所呢?-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9月6日 (四) 06:39 (UTC)回复
如果可以的话,是不是应该说明为什么会有厕所?就像广州地铁有旧标准而导致旧线没厕所,然后新标准下开始加装站内厕所?——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9月6日 (四) 06:59 (UTC)回复
@克勞棣,問題在於,博物館、美術館等條目並沒有特別標明有沒有廁所吧?就像我上面講的,除非這個地方有/沒有廁所是因為某些特殊因素(像上面這位提到的,新舊線的差異、法規的問題等等),那才有特異標註的必要,但是原因也必須要載明。風鳴留言2018年9月6日 (四) 07:54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提議熱帶氣旋條目使用當時歷史機構名稱、警告、評級及稱呼

在此提議以下事項:

  1. 需使用當時機構名稱,而應不使用當今機構名稱。例如1962年颱風溫黛此條目中,應使用「皇家香港天文台(ROHK)」而非「香港天文台(HKO)」、「臺灣省氣象所(TPWI)」而非「交通部中央氣象局(CWB)」、「澳門氣象台」而非「地球物理暨氣象局(SMG)」。
  2. 強颱風超強颱風這些評級在2006年由中國國家氣象中心、2009年由香港天文台、2018年澳門氣象局所使用,在那之前的熱帶氣旋相當強度均被評級為颱風,在此建議應使用當時的舊評級。例如1962年颱風溫黛在香港版本當中,應為「颱風溫黛」而非「超強颱風溫黛」;1990年以前臺灣仍有超級強烈颱風評級,亦應使用當時評級。例如1972年颱風莉泰在臺灣版本當中,應為「超級強烈颱風莉泰」而非「強烈颱風莉泰」。
  3. 警告方面,1973年起的四個不同方向之烈風或暴風信號皆統一為「八號風球」,在那之前的熱帶氣旋警告則需遵依當時情況。如1962年颱風溫黛當時是「懸掛七號風球」,則不應寫作「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4. 稱呼方面亦應使用當時的習慣(尤其是中國大陸在1999年以前的風暴編號)。例如1962年颱風溫黛在中國大陸版本當中,應為「颱風6213號」而非「颱風溫黛」。

在此煩請卡達林天蓬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AndyAndyAndyAlbertB dashMichael ChanCHING WAI KONG實況主小羊君Typhoon DestroyerOscar1003Wong128hkSanmosaMCC214宅喵Typhoon DamreyTyphoon HatoTerenceTong0108Endrit.ng等相關編輯人士參與討論,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9月3日 (一) 02:09 (UTC)回复

  • (!)意見:第一項可以在影響的地方內加上括號,例如:最接近當地位置:皇家香港天文台(今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南約20公里(掠過香港境內)
第二項可以在影響的内容內加上括號,加在第一次出現強颱風\超強颱風字眼,第二次就不用加,例如:8月18日,受到颱風(超強颱風)聖帕的下沉氣流影響
第三項可以在影響的内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加上括號,例如: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例如: 五號風球(今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 六號風球(今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第四項可以在第一句中,例如:超強颱風溫黛(英語:Super Typhoon Wanda,國際編號:6216,中國大陸編號:62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6W,國際音標:/ˈwɑːndə/) T.Y Hato留言2018年9月3日 (一) 06:37 (UTC)回复
支持第一項,部門名稱方面需要清晰。
第二項則暫時傾向不支持,因天文台在現今的文獻都是用「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稱呼,例子
第三項方面,強烈支持「正名」,寫回當時的風球名稱,如「五號風球」、「六號風球」,但暫不支持加上括號列明「即現今之XXXX」,因這些風球都有內部連結,個人認為不必這麼累贅。另外注意,翻查天文台的文獻,天文台在1969年才將信號意義加到英文名稱當中,例如「Standby Signal, No. 1」,此前一直以「Local Storm Signal No. 1」稱之,見此;至於中文名稱方面,天文台的中文文獻較少,在下發現1968年颱風雪麗的文獻仍使用「X號風球」,1971年的露絲則有類似「東北烈風訊號,即七號風球」的句子,到了1975年颱風愛茜,天文台終於以信號的意義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命名,見此,但正式名稱經常有變化。單單是九號信號,就出現了「九號暴風增強信號」、「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和「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三種名稱。在缺乏足夠文獻的情況下,在下建議暫時以1973年作為分界線——1973年或以後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以現今的正式名稱稱呼之,此前則使用「X號風球」。
第四項意見與Hato君相同,在下認為放在首段已經足夠了。--Win. M. 2018年9月3日 (一) 15:15 (UTC)回复

有关修改主题缩略图模板(Module:Portal/images/chinese)的讨论

以下圖片C區已刪除,擬改成下列圖片,如有更適合圖片請提出討論。

--Zest 2018年9月3日 (一) 07:56 (UTC) 以下主題(部分)未配圖,提供參考,如有更適合可提出選擇。回复

-Zest 2018年9月3日 (一) 07:56 (UTC)回复

希望有个风格尽量统一的图标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9月4日 (二) 01:52 (UTC)回复
主題縮圖不論中英維基,目前都沒有完整系列的縮圖,只有一部分有一系列縮圖,這方面難以設計數百個專題統一。-Zest 2018年9月4日 (二) 02:48 (UTC)回复
我认为并不是不能做到,大部分可以找到风格相近的图标,找不到的可以自己制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9月5日 (三) 02:23 (UTC)回复

刘强东

两个问题,1.74年2月14的那个生日是否还有必要保留?无论中美的政府级文件都明确写着73.3.10(中国是护照 美国SEC 加上这次可算正式留底了)

2.VOA上的拘留照是否可以作为图像资源引用? --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8年9月4日 (二) 06:07 (UTC)回复

1. 来源可靠则可同时保留,排版可改善(如首段只保留最可靠信息,其他写入备注或章节)以阐明和彰显可靠性,不可靠来源可清理。2. 从WP:BLP的角度,目前不宜。--YFdyh000留言2018年9月4日 (二) 09:28 (UTC)回复

电影列表

参考en:2013 in film,是否应该把xx年电影列表合并到xx年电影当中?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9月5日 (三) 02:19 (UTC)回复

美国参议院

Jon Kyl已经被正式指名接替McCain,英文wiki已经更新了,只有一个问题补充,到底算资深还是资浅?--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8年9月5日 (三) 07:04 (UTC)回复

WP:SiuMai

關於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演藝廳等公共場所的廁所

#我們應縱容道德塔利班在破壞維基嗎?在下才剛加入討論,還有話要說,結果討論就被關閉了......

可以容在下再說幾句嗎?

Cwek君:为什么会有厕所?因為那麼多遊客、旅客中,總有一些人是剛好想大便、小便的,大小便雖然能忍,卻不能忍太久的。

風鳴君: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場所的條目並沒有特別標明有沒有廁所,那是因為它們被民眾預設為有廁所,而如果它們的確有廁所,那就是符合慣例、常態,既是慣例、常態那就不必特地寫出來了。所以在下發現前面「荔景站建廁所」中,在下的思慮其實錯了,不管荔景站以前為何沒有設置廁所,既然現在設置了,那就不必再提有無廁所的問題。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9月6日 (四) 14:45 (UTC)回复

我只认为如果有来源彰显出“荔景站建厕所”的描述点(可能是历史原因或者其他特色之类的),但写无妨,否则仅仅是说明有个厕所而且无来源的情况下,有点是琐碎信息。——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9月7日 (五) 00:35 (UTC)回复
  • 欸.....我要表達的意思不太一樣@@,這些地方有沒有廁所,並不影響建築物的功能,美術館沒有廁所就不能開展覽了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當然克勞棣君說的也是對的,因為會被預設為有廁所,所以如果沒有反而是需要記載的事項。回到這個條目,港鐵我不熟,台灣的台鐵車站是都會有廁所的(連無人車站都會有),「荔景站建廁所」這件事情是否有必要載入,必須考量是否有特殊因素,原本沒有只是單純設計上就沒有?(這又牽扯到其他問題,同個時期興建的港鐵車站是否都沒有廁所?)附近有其他公廁所以沒有必要?空間侷限所以迫不得以沒建?諸如此類,如果要放,這些問題就必須要釐清。風鳴留言2018年9月7日 (五) 01:15 (UTC)回复

看來這裡沒有香港人發言,港鐵現時並非每個車站都有公眾洗手間。較舊的港島線、荃灣線及觀塘線則只有部份車站設洗手間。到近年才在轉線車站陸續添置洗手間,爭取在2020年前完成。乘客人有三急只能經港鐵職員用職員洗手間。

不過不少編輯港鐵車站條目的人士大多偏愛港鐵,不會寫負面和有問題的東西。剛剛發現港鐵條目洗手間那段很多年未有更新。--Wpcpey留言2018年9月7日 (五) 01:24 (UTC)回复

应该说,是在有来源的情况,为什么这个厕所这么特别而需要描述。——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9月7日 (五) 01:30 (UTC)回复

就是舊車站一直未有洗手間,到現時才加建。將來有人看這條目,也能知道原來洗手間是後來才加建的。--Wpcpey留言2018年9月7日 (五) 01:35 (UTC)回复

  • 「當初為甚麼沒有建」,這是主要問題,台灣連日據時代建造的車站都有廁所,所以顯然不是公共衛生意識不足的問題,那沒建必然有它的理由,這個理由為甚麼改變了,導致它現在建了廁所。這個段落如果要寫,這些東西都要有,且要有來源,而不是只是一句「荔景站廁所料2020年竣工」,只有這麼天外飛來的一句話,誰看到都是刪吧。風鳴留言2018年9月7日 (五) 01:50 (UTC)回复

在香港,肯願意寫一句算好(這是部分用戶的風氣),大多也不願意編輯。--Wpcpey留言2018年9月7日 (五) 02:00 (UTC)回复

各位,首先「受損申報」,本人日前因為回應那位風鳴先生的不肖留言,被管理員以無禮貌為由封禁一天,而本人亦已向相關管理員對其粗疏誤判提出抗議。回説風鳴君,此人說本人長篇大論是「廢話」,本人曾質疑他是個沒有耐性,不看便急著反對質疑,又不看報紙電視新聞報道,是個專注力不足的兒童。 觀乎此人於上面的留言,也許本人的確需要對此人作出更友善的推定: 此人是台灣人,也許以自己身處的地方的鐵路車站所見視之為必然,所以對台灣以外如香港的鐵路車站一般沒有洗手間,此人認為這只是一件雜碎資料不足記下。 我想維基百科的出現就是為了你這些不是什麼都懂的人去服務,無知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像你一樣見識不廣的的人也不屬少數,但希望此人不要再那麼自我中心,不是你一個人不喜歡,不想看,就要因為你而令大家都沒有知識的權利,你覺得這樣有問題嗎?你覺得這樣會不會有點自負和自私?回說荔景站建廁所,這是新聞和港鐵公司都有發稿的事情,之前有個歹人因為「沒有來源」而將整段利用情況以及其他反映事實的車站記事都大舉移除,各位必須明白此人根本沒有權限這樣做,他可以做的事補充來源而不是像屠城一樣,自以為正義而削了算。重申,只能強調自己根據方針,但事實上他已經違反方針作出嚴重破壞行為 182.239.87.216留言2018年9月7日 (五) 19:27 (UTC)回复

  • 寫完整一點會要你的命嗎?「由於設計上的問題,港鐵舊線(港島線、荃灣線及觀塘線)只有部分車站設有洗手間。經過旅客多年反應,港鐵於20XX動工興建荔景站廁所,預計2020年完工。」,然後再加一個來源,這樣才是完整的維基編輯方式。※以上語句純粹本人範例用,內容純屬猜測,請勿收入條目※

閣下這說真是好笑,我想在你眼中凡是稍不完美的條目都會「要你的命」吧?在維基,所有條目是所有人共同努力而完成的,維基方針亦有提過,如果你見到條沒有可以完善,會建議你主動去做改善,反而我覺得你這樣挑剔他人又不主動去改善, 還要不去理解別人所說就概括說人是廢話, 我就不認為你的話可以有什麼建樹 。你說這種紛爭是不是可以避免?其實,如果你將時間和精神心力用在增埗增加來源或者收息對與優化條目之上,不是比你口水戰來得更好?182.239.85.41留言2018年9月8日 (六) 07:48 (UTC)回复

扩展元素周期表所使用的模型

Nefedov模型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Uue(碱金属(预测))
Ubn(碱土金属(预测))
Uqu(超锕系元素(预测))
Uqb(超锕系元素(预测))
Uqt(超锕系元素(预测))
Uqq(超锕系元素(预测))
Uqp(超锕系元素(预测))
Uqh(超锕系元素(预测))
Uqs(超锕系元素(预测))
Uqo(超锕系元素(预测))
Uqe(超锕系元素(预测))
Upn(超锕系元素(预测))
Upu(超锕系元素(预测))
Upb(超锕系元素(预测))
Upt(超锕系元素(预测))
Upq(超锕系元素(预测))
Upp(超锕系元素(预测))
Uph(过渡金属(预测))
Ups(过渡金属(预测))
Upo(过渡金属(预测))
Upe(过渡金属(预测))
Uhn(过渡金属(预测))
Uhu(过渡金属(预测))
Uhb(过渡金属(预测))
Uht(过渡金属(预测))
Uhq(过渡金属(预测))
Uhp(碱金属(预测))
Uhh(碱土金属(预测))
Uhs(类金属(预测))
Uho(类金属(预测))
Uhe(类金属(预测))
Usn(类金属(预测))
Usu(卤素(预测))
Usb(惰性气体(预测))
 
Ubu(超锕系元素(预测))
Ubb(超锕系元素(预测))
Ubt(超锕系元素(预测))
Ubq(超锕系元素(预测))
Ubp(超锕系元素(预测))
Ubh(超锕系元素(预测))
Ubs(超锕系元素(预测))
Ubo(超锕系元素(预测))
Ube(超锕系元素(预测))
Utn(超锕系元素(预测))
Utu(超锕系元素(预测))
Utb(超锕系元素(预测))
Utt(超锕系元素(预测))
Utq(超锕系元素(预测))
Utp(超锕系元素(预测))
Uth(超锕系元素(预测))
Uts(超锕系元素(预测))
Uto(超锕系元素(预测))
Ute(超锕系元素(预测))
Uqn(超锕系元素(预测))
Ununennium Unbinilium Unbiunium
Unquadquadium Unquadpentium Unquadhexium Unquadseptium Unquadoctium Unquadennium Unpentnilium Unpentunium Unpentbium Unpenttrium Unpentquadium Unpentpentium Unpenthexium Unpentseptium Unpentoctium Unpentennium Unhexnilium Unhexunium Unhexbium Unhextrium Unhexquadium Unhexpentium Unhexhexium Unhexseptium Unhexoctium Unhexennium Unseptnilium Unseptunium Unseptbium
Unbibium Unbitrium Unbiquadium Unbipentium Unbihexium Unbiseptium Unbioctium Unbiennium Untrinilium Untriunium Untribium Untritrium Untriquadium Untripentium Untrihexium Untriseptium Untrioctium Untriennium Unquadnilium Unquadunium Unquadbium Unquadtrium
英文維基現行使用的模型,
165號元素(Uhp)歸類為d區元素
165號元素的位置以黑框標出

如題,英文維基en:Extended_periodic_table已將主要的扩展元素周期表都改用Nefedov模型了(即165號元素(Uhp)不歸類為鹼金屬,而是d區元素[1]),不僅en:Ununennium下方的導航模板是這個模型,連en:Extended_periodic_table#Predicted_properties_of_eighth-period_elements都圍繞著這個模型的排列方式介紹

参考資料

  1. ^ I. Nefedov, V and Trzhaskovskaya, M and Yarzhemsky, V.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s and the periodic table for superheavy elements 408: 149–151. 2006年1月. doi:10.1134/S0012501606060029.  |booktitle=被忽略 (帮助)

現行的中文維基Template:擴展元素週期表仍是用165號元素(Uhp)歸類為鹼金屬的模型,而不是英文維基的165號元素(Uhp)歸類為d區元素的模型。

中文維基的Fricke模型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Uue(碱金属(预测))
Ubn(碱土金属(预测))
Uqu(超锕系元素(预测))
Uqb(超锕系元素(预测))
Uqt(超锕系元素(预测))
Uqq(超锕系元素(预测))
Uqp(超锕系元素(预测))
Uqh(超锕系元素(预测))
Uqs(超锕系元素(预测))
Uqo(超锕系元素(预测))
Uqe(超锕系元素(预测))
Upn(超锕系元素(预测))
Upu(超锕系元素(预测))
Upb(超锕系元素(预测))
Upt(超锕系元素(预测))
Upq(超锕系元素(预测))
Upp(超锕系元素(预测))
Uph(过渡金属(预测))
Ups(过渡金属(预测))
Upo(过渡金属(预测))
Upe(过渡金属(预测))
Uhn(过渡金属(预测))
Uhu(过渡金属(预测))
Uhb(过渡金属(预测))
Uht(过渡金属(预测))
Uhq(过渡金属(预测))
Uhp(碱金属(预测))
Uhh(碱土金属(预测))
Uhs(类金属(预测))
Uho(类金属(预测))
Uhe(类金属(预测))
Usn(类金属(预测))
Usu(卤素(预测))
Usb(惰性气体(预测))
 
Ubu(超锕系元素(预测))
Ubb(超锕系元素(预测))
Ubt(超锕系元素(预测))
Ubq(超锕系元素(预测))
Ubp(超锕系元素(预测))
Ubh(超锕系元素(预测))
Ubs(超锕系元素(预测))
Ubo(超锕系元素(预测))
Ube(超锕系元素(预测))
Utn(超锕系元素(预测))
Utu(超锕系元素(预测))
Utb(超锕系元素(预测))
Utt(超锕系元素(预测))
Utq(超锕系元素(预测))
Utp(超锕系元素(预测))
Uth(超锕系元素(预测))
Uts(超锕系元素(预测))
Uto(超锕系元素(预测))
Ute(超锕系元素(预测))
Uqn(超锕系元素(预测))
Uue(化學性質未知)
Ubn(化學性質未知)
Uqu(化學性質未知)
Uqb(化學性質未知)
Uqt(化學性質未知)
Uqq(化學性質未知)
Uqp(化學性質未知)
Uqh(化學性質未知)
Uqs(化學性質未知)
Uqo(化學性質未知)
Uqe(化學性質未知)
Upn(化學性質未知)
Upu(化學性質未知)
Upb(化學性質未知)
Upt(化學性質未知)
Upq(化學性質未知)
Upp(化學性質未知)
Uph(化學性質未知)
Ups(化學性質未知)
Upo(化學性質未知)
Upe(化學性質未知)
Uhn(化學性質未知)
Uhu(化學性質未知)
Uhb(化學性質未知)
Uht(化學性質未知)
Uhq(化學性質未知)
Uhp(化學性質未知)
Uhh(化學性質未知)
Uhs(化學性質未知)
Uho(化學性質未知)
Uhe(化學性質未知)
Usn(化學性質未知)
Usu(化學性質未知)
Usb(化學性質未知)
 
Ubu(化學性質未知)
Ubb(化學性質未知)
Ubt(化學性質未知)
Ubq(化學性質未知)
Ubp(化學性質未知)
Ubh(化學性質未知)
Ubs(化學性質未知)
Ubo(化學性質未知)
Ube(化學性質未知)
Utn(化學性質未知)
Utu(化學性質未知)
Utb(化學性質未知)
Utt(化學性質未知)
Utq(化學性質未知)
Utp(化學性質未知)
Uth(化學性質未知)
Uts(化學性質未知)
Uto(化學性質未知)
Ute(化學性質未知)
Uqn(化學性質未知)
中文維基現行使用的
克哈德·弗里克(Burkhard Fricke)模型,
165號元素(Uhp)歸類為鹼金屬
165號元素的位置以黑框標出

討論區

中文區是否跟進?(謝絕WP:是英文維基說的!,請針對議題發表看法,另,因日本語並未跟進,因此發起討論)Ping些可能的化學活躍使用者@YinweichenLeiemWolfch--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2018年9月6日 (四) 20:25 (UTC)回复

元素173的討論

  • 另外,有關元素173的排位,Fricke et al.並無提到其在週期表中應有的位置。Ust條目提到Pyykkö在2010年提出把它歸為鹼金屬,但我未能找到相關論文,可否提供?否則,不應把173放在模板中的鹼金屬一列或第十週期。鋼琴小子 2018年9月7日 (五) 19:31 (UTC)回复
en:Extended_periodic_table#Beyond_element_172

参考資料

  1. ^ Fricke, Burkhard. Dirac-Fock-Slater calculations for the elements Z = 100, fermium, to Z = 173 (PDF). Recent Impact of Physics on Inorganic Chemistry. 1977, 19: 83–192 [25 February 2016]. Bibcode:1977ADNDT..19...83F. doi:10.1016/0092-640X(77)90010-9. 

是誰給那位疑似管理員「突然關掉討論」的權限?

#我們應縱容道德塔利班在破壞維基嗎? 在上面有用戶反映才剛加入討論,還有話要說,結果討論就被關閉, 而且 上面要討論的正正就是 涉事者必須交代清楚的 例如 對不同條目的處理,對不同條目處理尺度準繩不一, 以及涉事者根據什麼維基方針去作出奇 牽連甚大的破壞行為, 無一個人作出回應何以討論會突然結束並被關閉?

「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居然不容探討!?還要叫人請勿編輯了???請問那個人在為己是什麼角色 憑什麼理據去關閉討論? 是不是因為討論問題太過尖銳不好回答,所以需要為那位vip去做下台階? 請問維基百科 現在已經是變為一個人治的地方嗎, 其實做出相關操作的人是管理員嗎 那位管理員 有什麼背景 例如年齡、學歷等等可以讓維基人們了解?始終年紀履歷學歷這些都會影響到他的處事水平,公平性和執法質素, 近年維基 討論風氣 板務站務 管理員的 處事手法大家亦有目共睹。182.239.87.216留言2018年9月7日 (五) 19:44 (UTC)回复

警告擅作主張以「討論已結束」為由關掉討論的行徑

警告那位「不提任何理由而將討論批評的那位用户Sæn」, 首先你並非管理員,也只不過是維基編輯,但在這裏人人都是維基編輯,沒有誰的高度比較高,你亦沒有權限阻止別人討論(而且更要不带理由)。再者,如果細閱上述各點問題, 完全找不到有什麼句語是在「宣揚維基仇恨」。 基於此,你此種如同穿鑿附會安插罪名是不恰當的,而你的所作所為已經被提報和被監察。閣下隱屏阻止討論不見得有任何立法性,事實上,以討論求共識是維基方針一直強調必須遵守。樓上勿再以卑劣的手段阻止討論,否則會被視為破壞,不管你在這裏的身份是誰也一樣,任何人在這裡都沒有特權182.239.85.41留言2018年9月8日 (六) 07:5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