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人事] 2025年4月管理人员申请投票正在进行中,参见投票列表,欢迎参与。
- [通知] 仲裁委員會内部动议流程的動議及仲裁委員會修订拟议结论措辞的動議已經通過。
- [公告] 規範序言羅列別名、將WP:擾亂性編輯更名WP:擾亂并正式確立為指引、正式确立仲裁委员会选举规则及仲裁方針不信任條款的修訂已經通過。
- [公告] 調整兩岸四地用語格式手冊中國籍表記的規定、將禁止歧視方針替換為軟重新導向、修正Wikipedia:界面管理员及提議將Mediawiki保護改名正在公示,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 [討論] 互助客栈方针区正在討論提升巡查員的門檻、凍結定期批量提刪小小作品的規定及有關申請權限與申請解除權限的方針條文與申請區的放置問題,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技术区正在討論Module:ISO 3166/data的子頁面的地名設置事宜及Jpn、Kor等模板是否應改以langx等模板為基礎的事宜,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其他区正在討論重新引入用戶查核,請踴躍參與討論。
- [協作] 第二十三次動員令正在討論相關籌備事宜及固化未來部分動員令籌備事項,請踴躍參與討論。
- [调查] 互助客栈其他区正在进行一项对社群是否了解监票员在安全投票机制中作用的简易调查,欢迎各位参与调查并加入讨论。
![]() 存檔 | ||||||||||||||||||||||||||||||||||||||||||||||||||||||||||||||||||||||||||||||||||||||||||||||||||||||||||||||||||||||||||||||||||||||||||||||||||||||||||||||||||||||||||||||||||||||||||||||||||||||||||||||||||||||||||||||||||||||||||||||
---|---|---|---|---|---|---|---|---|---|---|---|---|---|---|---|---|---|---|---|---|---|---|---|---|---|---|---|---|---|---|---|---|---|---|---|---|---|---|---|---|---|---|---|---|---|---|---|---|---|---|---|---|---|---|---|---|---|---|---|---|---|---|---|---|---|---|---|---|---|---|---|---|---|---|---|---|---|---|---|---|---|---|---|---|---|---|---|---|---|---|---|---|---|---|---|---|---|---|---|---|---|---|---|---|---|---|---|---|---|---|---|---|---|---|---|---|---|---|---|---|---|---|---|---|---|---|---|---|---|---|---|---|---|---|---|---|---|---|---|---|---|---|---|---|---|---|---|---|---|---|---|---|---|---|---|---|---|---|---|---|---|---|---|---|---|---|---|---|---|---|---|---|---|---|---|---|---|---|---|---|---|---|---|---|---|---|---|---|---|---|---|---|---|---|---|---|---|---|---|---|---|---|---|---|---|---|---|---|---|---|---|---|---|---|---|---|---|---|---|---|---|---|---|---|---|---|---|---|---|---|---|---|---|---|---|---|---|---|
| ||||||||||||||||||||||||||||||||||||||||||||||||||||||||||||||||||||||||||||||||||||||||||||||||||||||||||||||||||||||||||||||||||||||||||||||||||||||||||||||||||||||||||||||||||||||||||||||||||||||||||||||||||||||||||||||||||||||||||||||
早於10日的討論將會由Jimmy-bot存檔。 |
# | 💭 話題 | 💬 | 👥 | 🙋 最新發言 | 🕒 (UTC+8) |
---|---|---|---|---|---|
1 | 誤用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Qqqyyy惡作劇內容的書籍 | 22 | 10 | Ericliu1912 | 2025-04-25 16:55 |
2 | 细分中国文化遗产专题 | 24 | 7 | MintCandy | 2025-04-24 19:18 |
3 | 電力/電功率/电能 | 2 | 2 | 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 | 2025-04-24 12:37 |
4 | 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皇帝谥号 | 5 | 3 | Ericliu1912 | 2025-04-25 15:49 |
5 | 请留意Thần Đồng Cổ Nhạc创建的谥号消歧义页面 | 2 | 2 | 糯米花 | 2025-04-22 15:10 |
6 | 关于设立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专题及举办残奥编辑松的建议 | 9 | 5 | CreeperDigital1903 | 2025-04-26 09:33 |
7 | 各國最低工資列表 | 4 | 3 | Ericliu1912 | 2025-04-25 15:44 |
8 | 请求将阿尔贝特·施佩尔移动至阿尔伯特·施佩尔 | 1 | 1 | Jimmy-bot | 2025-05-01 16:14 |
9 | 「丁先皇」的本名說法 | 2 | 2 | 阿南之人 | 2025-04-28 12:09 |
10 | “最后一次的讲演”条目问题 | 6 | 3 | Liulyxandy | 2025-04-23 22:26 |
11 | 基本電學 | 4 | 2 | P1ayer | 2025-04-22 20:58 |
12 | 命名一致性判決請求:「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中文翻譯 | 6 | 4 | Nebulatria | 2025-05-01 14:35 |
13 | 像这种自然村是否符合收录准则? | 22 | 5 | 糯米花 | 2025-04-26 02:27 |
14 | 关于新闻动态 | 5 | 3 | Ericliu1912 | 2025-04-25 14:00 |
15 | 關於各虛構作品的列表因為關注度被大量提刪 | 59 | 15 | Saimmx | 2025-05-01 04:40 |
16 | 更名程序的基準 | 3 | 3 | Ericliu1912 | 2025-04-30 20:39 |
17 | 哪些周深歌曲符合收录标准 | 1 | 1 | 糯米花 | 2025-04-30 01:55 |
18 | 請求搬出沙盒條目:戰神賽特(War God Seth) | 2 | 2 | 糯米花 | 2025-04-30 10:38 |
19 | 关于闽越都城的争议 | 15 | 4 | 自由雨日 | 2025-05-02 02:23 |
20 | 有關漫畫獎項建立模板的疑問 | 1 | 1 | Nieve | 2025-05-01 18:44 |
21 | 「冨」 | 1 | 1 | Ericliu1912 | 2025-05-01 23:11 |
22 | 主席的玉照没了 | 2 | 2 | YFdyh000 | 2025-05-02 05:21 |
發言更新圖例 |
---|
|
|
|
|
|
特殊狀態 |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
手動設定 |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 | 您可在回饋請求系統訂閱以收取特定主題相關討論通知。 |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經濟、貿易與公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歷史與地理
Talk:西库翁 § 译名这些古希腊人名地名和现今希腊地名的译名真是头疼。我从现今地名入手:西基翁,其现今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α,按照音译表来翻译的话,好像是“锡基奥纳”,但谷歌搜索基本一无所得。地名大辞典、地名词典和新华社资料库里用Sikion来搜索的话都是“西基翁”,其中地名词典里有坐标,跟现今城镇的坐标一致。因此可以确定现今城镇的译名就是“西基翁”了。
而该镇是根据希腊古城邦来命名的,古城的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拉丁转写就是Sikyón。按照维基百科:外語譯音表/古希腊语来翻译的话应该是“西库翁”或“西库昂”(我不知道译音表里注释“翁不合用时,改用昂”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叫不合用?)。而此古城邦是根据同名神话人物命名的,那是否该人物也是应该译为“西库翁”?根据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古城邦是译为“西库翁”的。
而权威来源把现今地名译为“西基翁”,而不是按照一般音译规则译为“锡基翁”或“锡基奥纳”,那表明对应古希腊语名也应该译为“西基翁”吗? 而此条目最初创建时命名为“西基昂”,后来移至“西库昂”,再被移至“西锡安”,又移回“西库昂”。译为“西锡安”的理由不是很清楚。现在各个译名好像都可以找到正规论文或文章的来源。
偶然在网上找到《辞海》第六版的信息:“西息昂”(Sicyon)亦译“西基昂”。
到底选用那个译名为好?各位有何高见?@Aronlee90 @BigBullfrog--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20:50 (UTC)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一看就觉得“迪斯托莫”是根据英语发音翻译过来的。2023年时还可以从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搜索到,但现在已经搜索不到了,看来是从数据库里删除了。相反,现在按照纯正希腊语的拼法(或直接中文)可以搜索到“季斯托蒙”的译名,也可以在《世界地名译名词典》里搜索到。《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则两者都搜索不到。
现在“季斯托蒙”虽然符合现代希腊语的发音,但基本没有别的来源在使用。而其他来源都是使用“迪斯托莫”。那现在维基里是该按照常用名原则把“迪斯托莫”作为约定俗成的译名作为条目名呢?还是把权威来源的“季斯托蒙”作为条目名为好?这个还牵涉到其所属市镇及相关条目的命名。--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4月15日 (二) 13:42 (UTC)详见我与@御坂雪奈:在User_talk:御坂雪奈#闽越都城的讨论。争论焦点是城村汉城是否是闽越都城--Perinbaba(留言) 2025年4月30日 (三) 17:10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數學、科學與科技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媒體、藝術與建築
Module talk:CGroup/Music § 主唱的轉換Lead Vocal:cn及tw為「主唱」;hk為「主音歌手」,這個轉換針對的是一個演唱團體的Lead Vocal(名詞)。然而「主唱」一語不止這個用法,其他地區我不熟悉,至少香港人就經常把「主唱」用於描述一首歌曲是誰唱的,「主唱」可以是動詞(歌曲由誰「主唱」),也可以是名詞(「主唱者」之省略),這種用法的出現機率比描述一個演唱團體要大得多。我早年發現這問題後,自己便採用「演唱」或「原唱」或「所唱」去避免動詞變為「主音歌手」,但事實上中維音樂相關條目內存在不少歌曲由誰「主唱」這樣的語句,編寫的人根本不清楚需注意轉換問題,而該些音樂相關條目又未加入NoteTA公用轉換,才未有引起注意。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12:58 (UTC)
现在俄乌都有“赫尔松州”,如果只建一个“赫尔松州城市列表”却在条目中只以乌克兰的角度叙事,是否有地域中心或者不中立的问题?因为我前面有提到过相关问题,且条目主编也按照我提到的观点解决了相关争议,但仍有用户在未有任何讨论和通知的情况下把条目移回。现把此情况征求社群意见,希望社群能形成相关共识。另通知@仁克里特、MykolaHK。--—동양성신✍️ 2025年4月24日 (四) 07:51 (UTC)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耶稣」模版使用的标准图像系一BBC创作的复原图,其可靠性并未被普遍接受。经考察,其他语言维基百科多数只是在介绍耶稣历史的条目中作为资料提及,并未将其接受为「耶稣标准像」。直接在模板中使用此图像,恐令读者误解为此形象可靠或被广泛接受。故此提议删去或变更,请教社群意见。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关于条目“英伦期盼每个汉子恪尽其责”的条目名的问题
这个条目与今年六月更名为“英伦期盼每个汉子恪尽其责”,可是看了讨论页只看见了“这个条目已经因应移动请求更名为英格兰企盼每个男人都恪尽其责”这句话,最主要的是看了讨论页后压根就不知道标题中这个“汉子”是从哪里出来的。请相关人员帮忙检查并帮助移动,谢谢。--SyaNHs 2011年12月1日 (四) 13:03 (UTC)
- 查过,最后移动是User:Clithering做出的,确实没有关于“汉子”的讨论,参见Special:链入页面/英倫期盼每個漢子恪盡其責。移动回“英格兰企盼每个男人都恪尽其责”。但个人建议,考虑到所谓翻译艺术,应当采用优良条目候选时所用的“英伦期盼人人恪尽其责”(最佳)或“英國冀諸健兒人人各盡其責”。--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3日 (六) 11:58 (UTC)
- 事實上,討論頁也沒有正式討論過應否採用「男人」一詞,只曾有一段提及:「在下只在一本由新華社記者唐師曾所撰寫的《我的諾曼第》中看到其將此句翻譯為「英格蘭企盼每個男人都恪盡其責」,不過唐師曾並非歷史研究者,這本書的紕漏也甚多,參考價值不大」。正如达师提及,考慮到翻譯質素,若果隨便使用參考價值欠奉的資料當作重要的參考來源,實非維基百科之福。替用「漢子」一詞,值得大家考慮。--Clithering(MMXI) 2011年12月13日 (二) 08:17 (UTC)
- 如若要使用“汉子”,则请将前面改成“英格兰”。从语感角度上讲“英伦”一词显得较为正式,不适合与“汉子”相连置入同一语句中。当然个人还是建议前述两个比较正式的翻译。在这个情况下,个人认为性别是相对次要的翻译因素。--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16日 (五) 08:17 (UTC)
- 再怎么参考价值不大那也是可靠来源,你的“漢子”的可靠来源在哪?Clithering你已多次在没有统一意见甚至在没有讨论的情况下移动重要条目,我要对你提出严重抗议。——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3:57 (UTC)
- 达师的提議的翻譯方式比較文雅--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4日 (六) 04:14 (UTC)
- (:)回應,當事人已明言「本書的紕漏也甚多」,我認為一本「紕漏甚多」的參考來源不可視為你所指的「可靠來源」(正如我們不期望一份學術論文會以維基百科作參考來源)。事實上,您現時移動條目的行為也不見得有經過正式的討論,因為根據討論頁的紀錄,目前的「可靠來源」應該是由古文家林紓所譯的「英國冀諸健兒人人各盡其責」。另外,根據台灣《中外雜誌》第77卷2005年3月號,由台灣海軍軍官陳降任撰寫的〈巡洋艦「重慶號人」話滄桑〉一文,寫到「……1805年10月21日英國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以西海面,掛出「英國盼同仁各盡其職責」的旗號,激勵士氣……」,供各位參考。--Clithering(MMXI) 2011年12月24日 (六) 04:58 (UTC)
- 本书纰漏多不妨碍它成为可靠来源,难道还要我来指引你去看wp:可靠来源?林纾的译作历来就是被批判的典型,何况他这一句翻译还是语病句。——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5:22 (UTC)
- 感謝您列出維基百科有關「可靠來源」的正式方針,內有一段注名為「注意虛假的專家」,內文表示:「請盡量引用在與條目有關的專業領域擁有研究學位或是有已證實的專業知識的人所發佈的資料。通常擁有良好聲譽的專家都會與學術單位有密切的關係,而最有名的則會在其領域範圍中出書,這些書的作者是可以被視為對其專業領域有着深厚的權威。」先不論唐師曾與林紓兩人的學術地位是否等同,由唐師曾撰寫的《我的諾曼第》貌似是一本旅遊書,林紓的《拿破崙列傳》是一本歷史專書,既有歷史專書,又何以採用旅遊書?(即使不採用林紓的譯句,也應該採用陳降任的文章,至低限度他寫的是軍事文章,並在學術雜誌發表)。您聲稱林紓的譯作「历来就是被批判的典型」,很可能是因為他是權威古文家的身份,樹大招風並不出奇;沒有人「批判」唐師曾,也很可能是因為他不是古文學家,學術範疇或學術程度與林紓不同,沒人「批判」也不出奇。隨便結論林紓廣受「批判」而唐師曾無人「批判」,是對林紓極不公允的比較。對與您指出林紓的譯句有語病,您應該列出充足的參考資料證明「英國冀諸健兒人人各盡其責」一句違反文法,否則有違維基百科有關「可靠來源」正式方針的立場。--Clithering(MMXI) 2011年12月24日 (六) 05:54 (UTC)
- 又在胡搅蛮缠,谁告诉你不能用旅游书的内容?林纾居然也成了“權威古文家”,真是恶搞无限度,你对他的生平有没有一丁点的认识?「英國冀諸健兒人人各盡其責」在原条目讨论页面就被批判的彻底了,是没看呢还是不愿意看呢?——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9:52 (UTC)
- 您對本人的意見和立場單純解讀為「胡搅蛮缠」和「恶搞无限度」,設法迴避問題,這種消極逃避討論的態度我只能表以無奈和遺憾。--Clithering(MMXI) 2011年12月24日 (六) 14:21 (UTC)
- 对于您自始至终都不去看条目讨论页面却在这里摆出一大套说法的行为,我只能做出这种回应。——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4:46 (UTC)
- 這裡討論與討論頁討論有甚麼分別?至少我在討論頁無法找到任何認為應採用「英格蘭企盼每個男人都恪盡其責」的共識,第二,應提出參考來源證明「英國冀諸健兒人人各盡其責」違反文法。--Clithering(MMXI) 2011年12月24日 (六) 14:53 (UTC)
- 对于您自始至终都不去看条目讨论页面却在这里摆出一大套说法的行为,我只能做出这种回应。——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4:46 (UTC)
- 您對本人的意見和立場單純解讀為「胡搅蛮缠」和「恶搞无限度」,設法迴避問題,這種消極逃避討論的態度我只能表以無奈和遺憾。--Clithering(MMXI) 2011年12月24日 (六) 14:21 (UTC)
- 又在胡搅蛮缠,谁告诉你不能用旅游书的内容?林纾居然也成了“權威古文家”,真是恶搞无限度,你对他的生平有没有一丁点的认识?「英國冀諸健兒人人各盡其責」在原条目讨论页面就被批判的彻底了,是没看呢还是不愿意看呢?——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9:52 (UTC)
- 感謝您列出維基百科有關「可靠來源」的正式方針,內有一段注名為「注意虛假的專家」,內文表示:「請盡量引用在與條目有關的專業領域擁有研究學位或是有已證實的專業知識的人所發佈的資料。通常擁有良好聲譽的專家都會與學術單位有密切的關係,而最有名的則會在其領域範圍中出書,這些書的作者是可以被視為對其專業領域有着深厚的權威。」先不論唐師曾與林紓兩人的學術地位是否等同,由唐師曾撰寫的《我的諾曼第》貌似是一本旅遊書,林紓的《拿破崙列傳》是一本歷史專書,既有歷史專書,又何以採用旅遊書?(即使不採用林紓的譯句,也應該採用陳降任的文章,至低限度他寫的是軍事文章,並在學術雜誌發表)。您聲稱林紓的譯作「历来就是被批判的典型」,很可能是因為他是權威古文家的身份,樹大招風並不出奇;沒有人「批判」唐師曾,也很可能是因為他不是古文學家,學術範疇或學術程度與林紓不同,沒人「批判」也不出奇。隨便結論林紓廣受「批判」而唐師曾無人「批判」,是對林紓極不公允的比較。對與您指出林紓的譯句有語病,您應該列出充足的參考資料證明「英國冀諸健兒人人各盡其責」一句違反文法,否則有違維基百科有關「可靠來源」正式方針的立場。--Clithering(MMXI) 2011年12月24日 (六) 05:54 (UTC)
- 本书纰漏多不妨碍它成为可靠来源,难道还要我来指引你去看wp:可靠来源?林纾的译作历来就是被批判的典型,何况他这一句翻译还是语病句。——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5:22 (UTC)
- 再怎么参考价值不大那也是可靠来源,你的“漢子”的可靠来源在哪?Clithering你已多次在没有统一意见甚至在没有讨论的情况下移动重要条目,我要对你提出严重抗议。——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3:57 (UTC)
- 如若要使用“汉子”,则请将前面改成“英格兰”。从语感角度上讲“英伦”一词显得较为正式,不适合与“汉子”相连置入同一语句中。当然个人还是建议前述两个比较正式的翻译。在这个情况下,个人认为性别是相对次要的翻译因素。--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16日 (五) 08:17 (UTC)
- 事實上,討論頁也沒有正式討論過應否採用「男人」一詞,只曾有一段提及:「在下只在一本由新華社記者唐師曾所撰寫的《我的諾曼第》中看到其將此句翻譯為「英格蘭企盼每個男人都恪盡其責」,不過唐師曾並非歷史研究者,這本書的紕漏也甚多,參考價值不大」。正如达师提及,考慮到翻譯質素,若果隨便使用參考價值欠奉的資料當作重要的參考來源,實非維基百科之福。替用「漢子」一詞,值得大家考慮。--Clithering(MMXI) 2011年12月13日 (二) 08:17 (UTC)
- (!)意見:直接用英文原文。--铁铁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26 (UTC)
- 有中译名,也非地区词问题,没有用原文的必要。--达师 - 218 - 372 2012年1月2日 (一) 15:32 (UTC)
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条目的命名争议
讨论在Talk:德累斯顿大轰炸#将“德累斯顿轰炸”移动到“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理由,我已经提出了极其充分的理据,但User:Cobrachen仍然坚持不肯妥协。因此只好放到这里,让大家决定应该使用哪个名称吧。--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6日 (二) 14:12 (UTC)
- 就說你講話做事就不能先想清楚再行動?這又是一例。
- 只有你的理由是理由?只有你的理由叫做極其充分?你的理由過去被其他用戶抗議不只一次,你就視而不見?
- 你要移動卻不討論,為什麼大家就得要吞下你的理由?你要是認為這樣你就是有道理,那你就沒有資格批評諸如百字頭和蘋字頭等一類的用戶的理由。
- 你看到有不同意見的時候,為什麼不提出來討論?你有理由就可以硬幹?你沒有提出討論就連續改兩次,你的行為可是非常的堅持。也就是說,不用硬的,你是不會願意討論。這是很早就有的現象。
- 你早就該拿出來討論,為什麼非得等到你發現硬走走不通的時候才願意在這裡討論?
- 你不想討論就硬上,如果有其他用戶的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見而修改,是不是也要被你打成堅持不妥協?
- 不是只有你的理由才是理,不是你有理由大家就得聽。協作是要參考別人的意見,不是嘴巴說和行為走兩套。最終通過討論的結果是甚麼都好,但是不能單憑你一個人就決定,而且還不能反對。-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7日 (三) 22:00 (UTC)
- 你说我老是认为只有我的理由充分,那我问问你,你的理由充分在哪里?我在Talk:德累斯顿大轰炸提出了三个理由,第一个是常用,google:"德累斯顿大轰炸"110,000个结果,google:"德累斯顿轰炸"31,300个结果;第二个是这次轰炸的规模确实很大,在这次轰炸中投下了数千吨炸弹,炸死了两万多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轰炸”;第三个是符合中文的习惯,中文通常习惯对规模较大的事件加上个“大”字。我还举了好几个例子:唐山大地震、重庆大轰炸、通古斯大爆炸、克拉玛依大火、省港大罢工。如果你嫌这些例子还不够多,那我再举几个给你看:伦敦大轰炸、东京大轰炸、南京大屠杀,都有“大”字。而你提出的三个理由已经被我反驳:你说总共3天四次轰炸,不是单一的轰炸任务,没有必要加上大小,我反驳说不是单一的事件并不一定就不能加上大小,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是单一的战争,是由许多战争如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等所组成的;你说在英文相关的资料上也没加上个Big/Large/Huge等等字眼,我反驳说英文之所以没有加上Big/Large/Huge,那是英文的习惯,英文中从来都不会在事件前面加上Big、Great、Small等字眼,比如唐山大地震的英文是en:Tangshan earthquake而不是Tangshan Great Earthquake;你说百科的编辑要趋向中性的字眼,避免有夸大倾向的描述,我反驳说虽然百科的编辑要趋向中性的字眼,但也要考虑到常用性,就算是不中立的字眼,只要常用就应该使用。当我提出这些大量理据的时候,你理屈词穷,自感无法再反驳了,于是只好岔开话题,骂我“常常不想清楚就发言”、“挖个坑自己跳”。
- 你说我看到不同意见的时候不提出来讨论,这个我要否认一下,我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如此。去年8月,我看到Kilobyte、Megabyte等条目的名称都是英文,于是我提出讨论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存档/2010年8月#Kilobyte等条目的命名,讨论结束后我才把这些条目移动到中文;今年6月,我对目前英国贵族条目的命名方式感到不认同,于是我提出了讨论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再论爵士英國貴族条目的命名,由于讨论没有达成共识,我就没有进行移动;还有上个月我不同意“二代目”、“三代目”的命名方式,于是我提出了讨论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11年11月#“N代目XXX”是否应移动到“第N代XXX”?。如果你觉得这几个例子还不够多,我还可以再举几个给你看。再说,你说我没有提出讨论就连续改两次,这你可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我确实是连续改了两次,但是我讨论了啊,Talk:德累斯顿大轰炸难道不是讨论吗?
- 你说我坚持不妥协,我认为我有理当然不会妥协,如果最终别人说服了我,我也会妥协。比如去年6月我把Van Hool条目移动到范胡尔,但被User:Unsonique在User talk:Symplectopedia/341-360#354. Van Hool的意见所说服,因此我就妥协了,之后我就没有再移动过那个条目。反观你,你什么时候妥协过了?当年你跟User:宮本すぐる发生争议的时候,你妥协了吗?你非但不妥协,而且还要罢免他的管理员权限才肯罢休。还有最近你跟User:Exploringlife在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11年11月#封禁理由讨论发生的争执,你妥协了吗?无论他的理据多么有理,你就是不肯妥协,最后还是他主动让步,争执才总算平息。
- 你说不是只有我的理由才有理,那难道你要让我走另外一个极端——盲目听别人的,只要是我的理由都没有理,别人的理由都有理吗?
- 最后我要提醒你一次,请就事论事,不要岔开话题,也不要对人不对事。我在这里本来是想让大家讨论这个条目的名称的,你却扯开话题,对我的行为进行批评。你上面的言论已经违反了Wikipedia:文明和Wikipedia:礼仪。我本来都想删掉你的言论,我之所以不删掉是给你面子。请你自己用{{Deltalk}}删除你上面的留言。如果我再看到你扯开话题批评别人,我将毫不犹豫地将其删除,并提报Wikipedia:当前的破坏。--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8:22 (UTC)
- 就說你講話做事就不能先想清楚再行動?這又是一例。
- 平心而論,Cobrachen閣下的做法合理。我檢查過歷史記錄,Symplectopedia閣下並沒有在移動前發起過任何討論就移動,而移動的理由也只是在google搜尋結果的數目。個人認為,任何條目的移動,被原作者或反破壞外,均先要在條目內的討論頁內討論,自行動動的不乎合禮儀。再者,基於先到先得原則,該條目沒有移動的必要。請Symplectopedia閣下依照適合的手續及禮儀後才好再次移動條目。--武蔵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8:51 (UTC)
-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既然编辑条目之前不需要讨论,为什么移动条目之前就要讨论呢?任何人都应该Wikipedia:勇于更新页面,认为条目名称不妥就应该勇于移动,不应该顾忌太多。如果移动条目之后别人对其有异议,那这时候可以再讨论嘛,没有必要在移动条目之前就讨论。如果每次移动条目之前都要讨论,那肯定要花费大家的大量精力。你一定是在日文维基百科待的时间久了,习惯了日文维基的方针,在日文维基移动条目之前都要讨论,在中文维基是不需要的。此外我要纠正你的一个错误,你说基于先到先得原则,该条目没有移动的必要,你知道先到先得原则是怎么回事吗?Wikipedia:命名常规#命名冲突说了,如果发生由于现有的命名原则不足造成的移动战,且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则使用條目符合命名方針的最初使用名稱(即將條目名稱恢復為爭議發生或移動戰之前的狀況),并在共识產生之前,作為該條目的名稱。请注意“现有的命名原则不足”。就这个条目来说,是因为Cobrachen对现有的命名原则(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有异议,认为并不一定要用最常用的名称,而引起的移动战。而不是由于现有的命名原则不足而引起的移动战。因此不适用先到先得原则。--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9:34 (UTC)
- 平心而論,Cobrachen閣下的做法合理。我檢查過歷史記錄,Symplectopedia閣下並沒有在移動前發起過任何討論就移動,而移動的理由也只是在google搜尋結果的數目。個人認為,任何條目的移動,被原作者或反破壞外,均先要在條目內的討論頁內討論,自行動動的不乎合禮儀。再者,基於先到先得原則,該條目沒有移動的必要。請Symplectopedia閣下依照適合的手續及禮儀後才好再次移動條目。--武蔵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8:51 (UTC)
提醒一下Symplectopedia,用繁體中文搜索的話,兩者的使用頻率沒有差那麼多(有大的5.8k,沒有的5.1k,算是在google dance的誤差範圍裡),所以若原條目者是以繁體中文創作,那麼這兩個詞彙應該是先到先得。如果加不加「大」字牽涉地區用語習慣的不同時,不能只以google所有網頁的方式處理。也要分別一下繁體與簡體用詞的不同。--Reke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9:29 (UTC)
- 但是该条目的标题是简体,内文也大部分是简体啊。如果用简体中文搜索,“德累斯顿大轰炸”有107,000个结果,“德累斯顿轰炸”有29,500个结果。--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9:38 (UTC)
唔,我看了紀錄似乎原本是以簡中撰寫,所以上面當提醒就好,不視為這次討論的理據。另外我試著找了一下學術論文裡的用法,似乎「德勒斯登轟炸」多一點,但因為是只搜尋有pdf檔的部分,這個結論並不完全確立。--Reke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9:35 (UTC)
- 你用的是哪个搜索引擎?我用Google Scholar,scholar:"德累斯顿大轰炸"12个结果;scholar:"德累斯顿轰炸"只有1个结果。--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9:41 (UTC)
- 指定google找.pdf檔之後再過濾內容,google scholar的搜索不是很精確,絕大多數的論文都找不到。--Reke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9:43 (UTC)
- 抱歉!對兩位採用的名稱還原一下,否則旁人很難看得懂。--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9:48 (UTC)
- (:)回應 基本文法問題,轟炸本身是一個動詞,德累斯頓轟炸本意是德累斯頓去轟炸,XXX轟炸當然說不通,因為名詞後面不能接動詞,所以有電影叫轟炸德累斯頓而非德累斯頓轟炸,但大轟炸卻可是一個名詞,因此移動此大轟炸會較為合理。至於user:Cobrachen所說德累斯顿轰炸: 總共3天四次轟炸,不算大轟炸,實屬荒謬。本人以此例子反駁,30萬人的南京大屠殺,相比蒙古人的赫拉特屠城(150萬)和猶太人滅絕方案(600萬),只是小巫見大巫,還是移動至南京屠殺,反正30萬人數亦是有爭議的。--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12:52 (UTC)
- 沒有這種文法問題,中文詞性本身較弱,都可以轉品使用,甚至於「轟炸」這個詞當名詞使用的機會還比較多(例如「由某中隊執行轟炸」,轟炸當成一個事情,名詞,動詞是執行)。還是集中到「常用」與「中立性」兩個部分來做考查會比較好。--Reke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15:06 (UTC)
- 常用性我前面已经说过了,google:"德累斯顿大轰炸"110,000个结果,比google:"德累斯顿轰炸"31,300个结果多了两倍多。至于中立性,表面上看“德累斯顿大轰炸”中有个“大”字,不中立,但实际上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规模确实很大,在这次轰炸中投下了数千吨炸弹,炸死了两万多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轰炸”,其他规模较大的轰炸如台北大空袭、汉堡大轰炸也都有个“大”字。是大就应该说大,是小就应该说小,如果应该说大的不说大,那反而是不客观、不中立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15:48 (UTC)
- 要投下了多少吨炸弹, 死多少人才算大轰炸? 沒有定義, 討論完全沒有意思--Nivekin※請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04:50 (UTC)
- 名稱的部分,我認為大多是約定成俗或是專有名詞為優先。建議找名稱的來源出處,確定歷史書籍有使用此名稱,不要原創研究--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10日 (六) 13:50 (UTC)
- 同意以出示歷史書籍、論文上的名稱為證據,比起用Google完善。Google結果只是初步的,同時網路常有一篇被到處轉載而導致使用頻率失真的現象。--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4:39 (UTC)
- 先前就在客棧討論過google非移動之唯一理據,學術或是文獻書目和上面那種連續轉載積出來的結果完全是兩回事。Symplectopedia完全無視這點,還在作同一件事,光這點各位就不用想說服了,純屬浪費時間。—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4:51 (UTC)
- 如果你觉得Google不是移动的唯一理据,那我给你看Google books和Google scholar的结果,书籍和学术文献比一般的网页要可靠:在Google books上搜索"德累斯顿大轰炸",有46个结果;在Google books上搜索"德累斯顿轰炸",只有7个结果。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德累斯顿大轰炸",有12个结果;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德累斯顿轰炸",只有1个结果。依然是“德累斯顿大轰炸”比“德累斯顿轰炸”多出好几倍。--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10:52 (UTC)
- 這條目怎樣命名我個人根本無所謂,你前面一直丟google搜尋結果來壓我才跳出來說,你現在拿文書資料出來,針對本條目我也不會再說什麼了。—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11:01 (UTC)
- 如果你觉得Google不是移动的唯一理据,那我给你看Google books和Google scholar的结果,书籍和学术文献比一般的网页要可靠:在Google books上搜索"德累斯顿大轰炸",有46个结果;在Google books上搜索"德累斯顿轰炸",只有7个结果。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德累斯顿大轰炸",有12个结果;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德累斯顿轰炸",只有1个结果。依然是“德累斯顿大轰炸”比“德累斯顿轰炸”多出好几倍。--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10:52 (UTC)
- 先前就在客棧討論過google非移動之唯一理據,學術或是文獻書目和上面那種連續轉載積出來的結果完全是兩回事。Symplectopedia完全無視這點,還在作同一件事,光這點各位就不用想說服了,純屬浪費時間。—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4:51 (UTC)
- 同意以出示歷史書籍、論文上的名稱為證據,比起用Google完善。Google結果只是初步的,同時網路常有一篇被到處轉載而導致使用頻率失真的現象。--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4:39 (UTC)
- 名稱的部分,我認為大多是約定成俗或是專有名詞為優先。建議找名稱的來源出處,確定歷史書籍有使用此名稱,不要原創研究--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10日 (六) 13:50 (UTC)
- 要投下了多少吨炸弹, 死多少人才算大轰炸? 沒有定義, 討論完全沒有意思--Nivekin※請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04:50 (UTC)
- 常用性我前面已经说过了,google:"德累斯顿大轰炸"110,000个结果,比google:"德累斯顿轰炸"31,300个结果多了两倍多。至于中立性,表面上看“德累斯顿大轰炸”中有个“大”字,不中立,但实际上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规模确实很大,在这次轰炸中投下了数千吨炸弹,炸死了两万多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轰炸”,其他规模较大的轰炸如台北大空袭、汉堡大轰炸也都有个“大”字。是大就应该说大,是小就应该说小,如果应该说大的不说大,那反而是不客观、不中立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15:48 (UTC)
- 沒有這種文法問題,中文詞性本身較弱,都可以轉品使用,甚至於「轟炸」這個詞當名詞使用的機會還比較多(例如「由某中隊執行轟炸」,轟炸當成一個事情,名詞,動詞是執行)。還是集中到「常用」與「中立性」兩個部分來做考查會比較好。--Reke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15:06 (UTC)
- 指定google找.pdf檔之後再過濾內容,google scholar的搜索不是很精確,絕大多數的論文都找不到。--Reke (留言) 2011年12月8日 (四) 09:43 (UTC)
- 新华月报: Issues 17-24
- 西上天山的女人们
- 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ume 35, Issues 1-6
-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 Volume 9
- 我从战场归来
- 译林: Issues 1-2
- 轻逸与沉重之间: "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 Wen shi zhe: Issues 1-6
- 文艺理论: Issues 1-6
- 這些列出的作品,除了一個出處以外,都和戰史或者是歷史研究領域關係不大。至於要怎麼判斷,也是留給各位。
- 無論社群的意見是甚麼都好,但是,如果非得要用硬一點的方式才會讓某些人願意先討論,後行動,或者是看看其他意見是甚麼,也實在太累了。-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14:17 (UTC)
Symplectopedia,給了你三天,你沒有更新的資料,也提不出比起文學作品更具有代表性的解釋,說的再多,也不代表你的意見大家接受了。所以,我現在最後一次告訴你,24小時之內你不自動把條目移動回最先開始引起爭議的狀態,我就會加以恢復並且申請保護,等到你有更新的資料,通過討論再來看看大家的共識是甚麼。如果你執意繼續硬搞,那這些會在明年適當的時間出現提醒你。你好自為之。-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4日 (三) 23:02 (UTC)
- 既然你坚持一定要移回“德累斯顿轰炸”,那我就不再跟你继续辩论下去了,反正我是学数学的,对历史不感兴趣,“德累斯顿轰炸”加不加个“大”字对我来说基本无所谓。我已经照你所说的,把该条目移回“德累斯顿轰炸”,而且我还帮你把其他名为“XX大轰炸”的条目重庆大轰炸、伦敦大轰炸、汉堡大轰炸、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鹿特丹大轰炸都去掉了“大”字,你应该满意了吧。--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5日 (四) 11:29 (UTC)
- 我不建議把中國大陸、台灣跟日本這三地的事件命名,也當成類似例子牽扯進來。因為這些事件的命名,靠當時的報紙與口傳,很快就約定俗成下來了,後來期刊、書籍也隨之大量記載。翻譯的問題,應該用翻譯的例子解釋較妥當。--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15日 (四) 15:45 (UTC)
Symplectopedia,請你搞清楚,是你堅持要移動,但是又得不到共識,不要把你的執意妄為賴到別人身上。此外,現在起24小時之內,請你把為了闡釋你自身觀點,未通過討論,近乎破壞性的其他移動和修改恢復。24小時之內沒有動作,這些條目就會恢復到先前的狀態,靜待社群的討論,並且申請保護以免你繼續破壞。如果你執意如此,那就要請你旁邊休息了。所以,請你好自為之。-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5日 (四) 16:15 (UTC)
请两位不要意气相争,还是就事论事的好。前面Symplectopedia给了google scholar的搜索结果,下面请Cobrachen给出学术著作中倾向使用“德累斯顿轰炸”的例子,供社群参考。--Gilgalad 2011年12月16日 (五) 08:57 (UTC)
- 我所提出的觀點很簡單:先討論,再移動。既然Symplectopedia提出的資料無法顯示他的觀點在歷史相關領域出版品有較為明確的說法,那就先別移動。目前,我所有的移動或者是意見,都是恢復原狀。這是符合方針和共識尋求的基本條件。因此,你應該去告訴Symplectopedia不要意氣用事,執意妄為,先討論,再移動。-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2:39 (UTC)
- 现在条目已经是原状。请回归讨论正轨,就事论事。你可以认为symplectopedia提出的资料不够充分,但是你也要理解,作为要求恢复原状的一方,你同样有摆资料接受社群评价的责任。--Gilgalad 2011年12月16日 (五) 12:52 (UTC)
- 我所提出的觀點很簡單:先討論,再移動。既然Symplectopedia提出的資料無法顯示他的觀點在歷史相關領域出版品有較為明確的說法,那就先別移動。目前,我所有的移動或者是意見,都是恢復原狀。這是符合方針和共識尋求的基本條件。因此,你應該去告訴Symplectopedia不要意氣用事,執意妄為,先討論,再移動。-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2:39 (UTC)
- 我上面已經不只一次指出,無論社群討論出來的共識是什麼都好,我也不斷的說明,先討論,再移動,還有什麼需要說明的嗎?協作達成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共識,我現在尋求的就是共識。在沒有共識前的移動才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吧。
- 而且,這個標題下討論的只是一個條目,在沒有共識前應該先恢復原狀,結果現在是沒有討論下,其他不包含在這一次討論過程中的條目被移動,這個討論就已經是針對這樣的行為,同一個用戶,同樣的行為,接連出現,這樣的問題出在誰身上呢?討論一下有那麼難嗎?-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3:16 (UTC)
- 我看到的是,现在条目名称已经恢复原状,理所应当进入正常的讨论命名的流程。希望你不要给人留下只在乎斗气不关心条目的印象。--Gilgalad 2011年12月16日 (五) 14:11 (UTC)
- 其他幾個條目他借題發揮的呢?恢復原狀了嗎?討論了嗎?如果你要關心這些條目,請你以同樣的標準來看待目前的狀況,誰沒有討論就移動?誰不能夠有效的說服社群前也不恢復?在沒有討論出比較明顯的共識前又再度移動,還借題發揮,近乎破壞呢?如果這些都不是應該注意的,那我只能說,雙重標準不適用於討論共識上。我不希望看到這種狀況發生,但是,這也不是我能控制的。-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4:42 (UTC)
- 我看到的是,现在条目名称已经恢复原状,理所应当进入正常的讨论命名的流程。希望你不要给人留下只在乎斗气不关心条目的印象。--Gilgalad 2011年12月16日 (五) 14:11 (UTC)
- 好,那就接着讨论吧。Cobrachen你刚才说Google Scholar上的“德累斯顿大轰炸”搜索结果第一頁絕大多數都是在講一本出版品:五号屠场。请注意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就算把那些講同一本出版品的去掉,那也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吧?总比scholar:"德累斯顿轰炸"的一个结果多吧。你还说Google Books上的“德累斯顿大轰炸”搜索结果可能是地區的關係,你看到的只有9項。就算只有9项,那也比“德累斯顿轰炸”的7个结果多吧?你又说这9个作品除了一個出處以外,都和戰史或者是歷史研究領域關係不大,请问你仔细阅读了这9个作品吗?我仔细阅读了一下,发现至少头两个作品都是和戰史或者是歷史研究領域有关的:
- 《新华月报》: Issues 17-24 :“萨克森在古代曾是德国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而后来靠"铁血"政策统一德国的普鲁士,相对于萨克森而言,不啻是落后的"蛮族" ,当年德累斯顿的古城要比普鲁士占据的柏林华丽、典雅得多,可惜却在二战末期著名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中完全被夷为平地。……”
- 《西上天山的女人们》:“是的,人类不能忘记广州和重庆大轰炸,也不能忘记东京大轰炸;不能忘记英国考文垂大轰炸,也不能忘记德国德累斯顿大轰炸;不能忘记南京和马尼拉大屠杀,也不能忘记广岛和长崎原子弹。这一切,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制造这些悲剧的行为,无疑地都属于违反国际公法的战争罪行。那都是人类社会道德崩溃的无声的见证。但这些同样是消灭平民的战争罪行,毕竟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就在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和德国是先行者,轰炸城市和屠杀平民是他们扩大战争的手段;而反法西斯国家轰炸敌方城市,是制止侵略战争的手段一一当然它不能说成是必要手段,而是一种不择手段的手段。从因果关系上说,南京、重庆、考文垂是因,而德累斯顿、东京、广岛是果,是侵略者自食其果。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又在于,承受这种报复之果的主体,是侵略国的平民。对他们来说,这就不是必然之果。他们是无区别报复的无辜受害。 1945 年 8 月 6 日 8 时 15 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这是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划时代的一个瞬间。从前面引述的白宫公报中我们看到,美国人投掷原子弹时的愤怒和骄傲是可以理解的。千千万^ "的中国人听到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时的兴奋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报复之心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但是,人类毕竟还有理智。毕竟还有冷静之人。 1945 年 8 月 7 日,即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二天,重庆的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抗议轰炸广岛时说:战争的目标是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
- 那么“德累斯顿轰炸”的5个结果又如何呢?(不知怎么回事,前几天我看到7个结果,今天无论如何只能看到5个结果了)
- 《将错就错》:“但德累斯顿轰炸无非表明:轰炸城市已经被全面合理化、合法化,从此以后平民与军人、城市与战场的区分已经荡然无存。因此毫不奇怪,德城轰炸后不到一个月, 1945 年 3 月 9 日凌晨,美国就对人口密集的东京发动了更恐怖的大轰炸,结果一次就炸死八万三千多人。随后,日本所有大中城市均成为美军轰炸目标,只留下两个城市即广岛与京都一其原因恰恰在于美国已经内定这两个城市用作原子弹轰炸之用!轰炸城市必然道德虚伪我们知道,盟军在二战中是正义的一方,但尽管如此,罗尔斯等都强调,从汉堡、德累斯顿,到东京,再到广岛的轰炸仍然是极大的罪行,不能在道德上被辩护,因为这种把轰炸平民和中心城市合理化的行为事实上无异于蓄意谋杀平民。……”
- 《人民日報索引》(无法看到内文)
- 《新华月报》:“2^ 179 联合国安理会决定调査布隆迪雇杀事件 9^ 151 德累斯顿轰炸五十厕年祭(七岭) 3^ 149 利比里亚再現和平嗶光(林峰) 9 ~ 151 德国分别举行集会纪念贝尔根一贝尔森筹集中营法国出兵平息科車罗的军事政变 11 , 178 解放 50 周年 6^ 178 阿尔及利亚……”
- 《2003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我们的部队,年轻、缺乏经验的第 106 师(很巧的是,以《第五号屠场》使德累斯顿轰炸臭名昭著的该书作者科特,冯内戈特也属于这个师) ,后来辗转越过英吉利海峡替代了驻扎在阿登纳森的第二师, 1944 年冬天,在德军发起的大规模反扑中被消灭殆尽。……”
- 《新華月報》:“中东四方首脑会议在开罗举行并发表联合公报^ (^^)以色列、波兰和德国分别纪念奧斯威辛集中营解^五十周年^ ("?)德累斯顿轰炸五十周年祭^七岭( ^ ^秘鲁和厄瓜多尔签署关于停止边界武装^突的和平声明^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完成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
- 这5个作品中,第三个跟第五个是讲述德累斯顿轰炸五十周年祭,不是讲述德累斯顿轰炸本身。第四本《2003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只是顺带提及了德累斯顿轰炸。只有第一本《将错就错》讲述了一点关于德累斯顿轰炸的内容。
- 因此,你顶多只是证明了“德累斯顿大轰炸”没有我说的那么常用,而没能证明“德累斯顿轰炸”比“德累斯顿大轰炸”更常用。更何况除了常用性以外,我还给出了另一个应该使用“德累斯顿大轰炸”作为条目名称的理由,那就是符合中文的习惯,中文通常习惯对规模较大的事件加上个“大”字,并举了好几个例子:唐山大地震、重庆大轰炸、通古斯大爆炸、克拉玛依大火、省港大罢工。这一点你并没有反驳。因此,总的来说,你提出的论点仍然不够充分,不足以反驳我的论点。--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3:30 (UTC)
- 好,那就接着讨论吧。Cobrachen你刚才说Google Scholar上的“德累斯顿大轰炸”搜索结果第一頁絕大多數都是在講一本出版品:五号屠场。请注意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就算把那些講同一本出版品的去掉,那也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吧?总比scholar:"德累斯顿轰炸"的一个结果多吧。你还说Google Books上的“德累斯顿大轰炸”搜索结果可能是地區的關係,你看到的只有9項。就算只有9项,那也比“德累斯顿轰炸”的7个结果多吧?你又说这9个作品除了一個出處以外,都和戰史或者是歷史研究領域關係不大,请问你仔细阅读了这9个作品吗?我仔细阅读了一下,发现至少头两个作品都是和戰史或者是歷史研究領域有关的:
距離24小時還有3個多小時。你自己考慮該怎麼作。-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3:45 (UTC)
- 我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是坚持不肯妥协的话,那就只好投票表决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5:03 (UTC)
動不動就要投票,你有沒有尊重一下社群,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時間?動輒就要其他用戶接受你的意見,而不是先停下來,看看別人有什麼想法。請你恢復你的破壞還會給你24小時,你在急什麼?
講白了,你這種行為模式,不用想選管理員了,因為你連基本的協調和溝通的原則都不明白。-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5:22 (UTC)
- 我倒是想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可是别人发表意见了吗?可以说整个讨论基本上都是你和我在讨论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命名问题。其他人也不是没有参与讨论,如User:Reke、User:Mihara57、User:Nivekin、User:Ai6z83xl3g、User:MtBell都参与了讨论,但他们大部分都只是在说些无关的内容,没有明确表示应该用哪个作为条目名称。除了你和我以外唯一一个明确对条目的命名问题发表意见的就是User:Dragoon16c,而他也是认为应该用“德累斯顿大轰炸”。从开始讨论到现在,已经有十天了吧?比你给我的24小时多了十倍吧?十天之内除了你、我和Dragoon16c以外,再没有另外一个人对该条目的命名问题发表明确的意见,投票表决一下有什么不可以?我估计投票表决也基本上不会有多少人参加。
- 最后我要警告你,你不要再拿选管理员来威胁我。你以为我就那么想当管理员吗?我今天就把我用户页上的那句“Symplectopedia希望能在2012年3月当选管理员!”撤了,你还能怎么样?我不当管理员我照样过得很愉快,至少要比你现在愉快十倍。我不在维基百科当管理员我去别处当,世界上有那么多网站,我去哪个网站当管理员不行?实在不行我自己建立一个网站自己当管理员,你管得着吗?再说你老说我没资格当管理员,请问你现在当管理员了吗?我估计如果你现在申请成为管理员,肯定反对票至少比支持票多两倍,不信咱们试试。--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6:03 (UTC)
對你這些言論,不與置評。每個用戶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無論他們的意見是甚麼,和你的意見有平等的地位,而不是讓你做為可以單獨裁判的依據,只要有人提出意見,就表是討論仍在進行。你連稍微等待其他用戶出意見的心都沒有,總要搶先做出結論。不過,到要對你自己該澄清的說法做出結論的時候就又躲開。
你愛亮出要當管理員,那就不要怕在任何場合被提到。不過,這整個過程可以看出你對於協作的精神了解是甚麼,你對於不同意見的採納和接受態度是甚麼,以及你認為你的意見是必須優先被考慮的壓迫口吻,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甚麼用戶敢發表意見也不意外。
其實講白了,這個條目有沒有個大字,對品質和內容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卻可以反應出一些該讓社群知道的事情。此外,維基的基本精神是討論,不要以為你態度硬就可以避開討論。
簡單的查了幾本資料,結果如下:
- 鐵十字戰鷹:格蘭德的自傳,鈕先鍾翻譯,星光版的。第375頁只有提到轟炸這個城市,沒有特別的標題或者是說大轟炸。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李德哈特原著,鈕先鍾翻譯,我的是軍事譯粹的舊版,一共三本,星光後來出的好像是兩本,所以提到的地方略有不同。第三本是講到1944/1945年的部分,並沒有特別提到戰略轟炸的地方。
- 西洋世界軍事史:富勒原著,鈕先鍾翻譯,這是星光的新版本,一共六本。第六本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沒有特別講到戰略轟炸當中,歐洲戰場的轟炸任務。
-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顧與省思:鈕先鍾原著,星光的新版。第16章講的是對德國的戰略轟炸,不過對本次轟炸並未單獨指出。
- 血色夜空:韓磊著,我的是知兵堂的繁體版,可能會和簡體版有所不同。第223頁的標題是摧毀德勒斯登,這一個章節並沒有另外使用類似德勒斯登大轟炸的字眼。
基於這些資料,我的意見是,有沒有大字並不是很重要,維持原狀也沒有錯誤,如果有其他意見建議要移動,多幾位贊成,那就作為多數的共識,移動就好。
先討論,在移動,有這麼難嗎?-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01:23 (UTC)
- 提醒Symplectopedia,你先前近乎破壞性的移動和修改,請先恢復,上面也有其他用戶提出同樣的請求。請你尊重社群,尊重他人意見。24小時已過,請不要在沒有討論下就按照你的意見任意移動。-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01:26 (UTC)
- Cobra君,至少移动可以不经过讨论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有人提出异议之后就不行了。--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17日 (六) 11:27 (UTC)
- 是的,有不同意見的時候,速度放緩一點,稍微等待一下,又何妨呢?毛躁易出錯,也往往處理不好事情。-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13:56 (UTC)
- 你还要我速度放緩一點,请问你速度放缓了吗?我移动了条目后,你不也是马上就回退了?“毛躁易出錯,也往往處理不好事情”这句同样适用于你。--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20:58 (UTC)
- 是的,有不同意見的時候,速度放緩一點,稍微等待一下,又何妨呢?毛躁易出錯,也往往處理不好事情。-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13:56 (UTC)
- 有沒有大字确实不是很重要,維持原狀也沒有錯誤,但没有错误并不是决定条目名称的唯一标准,也并不是条目名称没有错误就不能移动。有不少条目都有两个以上没有错误的名称,但其中一个比另外几个更常用一些,或更准确、更易懂、读起来更通顺……等等,这时就应该使用该名称作为标题,而不应该用其他的名称。反过来条目名称有错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不能使用该名称作为标题,有时虽然有错,但极其常用,比“正确”的名称常用几百、上千倍,这时还是应该使用较常用的名称,而不是“正确”的名称。就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条目来说,“德累斯顿大轰炸”和“德累斯顿轰炸”都没有错误,但我前面已经说了无数遍了,“德累斯顿大轰炸”比“德累斯顿轰炸”更常用、更符合中文的习惯,而且其他规模较大的轰炸如重庆大轰炸、伦敦大轰炸、汉堡大轰炸、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也都是用“大轰炸”,为什么你就坚持不肯使用“德累斯顿大轰炸”作为条目标题呢?--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12:17 (UTC)
沒有錯,就沒有移動的必要。我從未堅持要或者是不要移動,所以,在堅持的是你,先問問你自己,為什麼非要堅持把時間和社群的資源放在這種無關條目對錯的事情上。如果其他人同意你的意見,那麼,就當作是共識。既然沒有更多人贊成任何一方,那就是維持原樣,等待日後更多人加入討論。怎麼這時候就變成誰聲音大,就要採行誰的意見?你以為你兇一點,整個社群就沒有聲音了?
此外,你到現在還不把你先前的移動恢復,這也代表你根本上是不尊重其他用戶的意見和聲音。那麼,和你討論的意義在哪裡?如果你還是不恢復,那就要請你下去休息一下了。不要連這種基本禮儀和維基的方針都不懂,只會在一些微末細節上要別人聽你的。-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14:06 (UTC)
- 我看是你才不懂基本的礼仪吧。我在讨论中一直就事论事,千方百计试图将话题拉回到正题上来,而你却不断偏离话题,对我的品格进行批评,这是应有的礼仪吗?请你看看这张图,正常的讨论应该是停留在最上面三层,而你却降到了第六层“偏离争论的实质问题,污蔑其他编者的品格或威望”。
- 还有,你对共识的理解有严重错误,并不一定是其他人都同意我的意见才叫共识,见en:Wikipedia:What is consensus?#Not unanimity。如果只有其他人全都同意我的意见才叫共识,那岂不是只要有一个人反对就可以否决了?那样维基百科就无法进步了。再说,没有共识也并不一定就要回退我的移动,见en:Wikipedia:Don't revert due solely to "no consensus"。--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19:39 (UTC)
- 先把你不當的移動恢復之後再來講。你沒有討論就移動,既然沒有人特別贊成你的看法,那就是維持原狀,現在被你凹成是沒有其他用戶表示意見就得要聽你的?這真的奇怪了,是你先有意見的啊,既然你的意見沒有其他的支持,本就該恢復原狀。你究竟有沒有認真的在討論?好像只是不斷講你要的東西,完全不理會其他人的說法。
- 最後一次勸你,把該恢復得先恢復,不要非得要用硬的,你才會尊重其他用戶。不要以為你這樣的態度可以壓制其他人對你的意見。-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19:47 (UTC)
- 你别忘了,User:Dragoon16c也是同意我的意见的,他也是支持使用“德累斯顿大轰炸”。虽然他现在离开了中文维基,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意见就可以忽略。再说为什么有人反对就要恢復原狀,就要回退我的移动?如果任何事情只要有人反对就不能进行,就要恢复原状,那维基百科就会停滞不前,无法进步了。你可别忘了历史的教训,王安石推行变法,后来因为司马光的反对而恢复原状,结果呢?失去了一次富国强兵的机会。康有为推行变法,因为慈禧的反对而恢复原状了,结果呢?清朝在13年之后就灭亡了。我不希望你也重蹈他们的覆辙。--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20:54 (UTC)
- 最後一次勸你,把該恢復得先恢復,不要非得要用硬的,你才會尊重其他用戶。不要以為你這樣的態度可以壓制其他人對你的意見。-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19:47 (UTC)
第一种选择
一律使用“XX大轰炸”:重庆大轰炸、伦敦大轰炸、汉堡大轰炸、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鹿特丹大轰炸、德累斯顿大轰炸。
第二种选择
一律使用“XX轰炸”,不加“大”字:重庆轰炸、伦敦轰炸、汉堡轰炸、柏林轰炸、东京轰炸、鹿特丹轰炸、德累斯顿轰炸。
第三种选择
如果“大轰炸”较常用,就用“大轰炸”,如果“轰炸”较常用就用“轰炸”:重庆大轰炸、伦敦大轰炸、汉堡大轰炸、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鹿特丹轰炸、德累斯顿大轰炸。(“鹿特丹大轰炸”不如“鹿特丹轰炸”常用,在Google Books上搜索“鹿特丹轰炸”有1个结果,而“鹿特丹大轰炸”则没有任何结果。其余都是“大轰炸”较常用。)
- (+)支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5:03 (UTC)
第四种选择
先到先得,即如果原作者使用“轰炸”,以后就永远不能移动到“大轰炸”;如果原作者使用“大轰炸”,以后就永远不能移动到“轰炸”:重庆大轰炸、伦敦大轰炸、汉堡大轰炸、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鹿特丹大轰炸、德累斯顿轰炸。
- 第一、二、四項的選擇,近乎胡鬧,形容虛設,要怎麼投?第一跟第二項,根本不該將中、台、日三地的事件命名與歐美的中譯名稱相提並論,頂多只能將「東京大轟炸」改回「東京大空襲」。第三項選擇則是把問題看淺了,將裁決權完全交給Google去了。第四項,跟華文世界的用語習慣無關,無法像標題及全文轉換的功能來解決異同,將來一定還會有爭議。--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11:39 (UTC)
- 那既然这四种选择您都不同意,您认为最好的方案是什么呢?--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20:54 (UTC)
- 如果您要透過投票,在第一、二項之間選出一個清楚的規範,投票者在取材、判斷上是有困難的。第一,中文名稱不能跟翻譯問題混淆,Google書籍、學術大部分只能反映這十幾、二十幾年的中文文獻。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資料,應該要查申報、中央日報這類新聞資料庫,還有整合當時雜誌、期刊的資料庫(好像是叫民国中文期刊资源库),圖書館的早期藏書更不用說了。第二,就算是歐美事件的翻譯,當時也有熱門不熱門之分,自然也有約定俗成的區別。就像李約瑟這種早期知名人物約定成俗下來,就不能依後來的Template:英語譯音表去規範。所以其他譯名應該照個案去處理,有規範就照規範,沒規範就經過討論取得共識。第三項,本來沒什麼問題,但你的意思好像要簡化過程,直接跳過討論得到結論,應該說Google比較適合拿來參考,輔助大家取得共識的來源之一。我覺得要把「德累斯顿」先解決,而不是急著定出什麼條目都適用的規範。所以我建議範圍小一點,選項簡化成兩種,支持「德累斯顿轰炸」或「德累斯顿大轰炸」(當然最理想的情況,還是你們兩人討論出結果,不要交由投票)。--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0:41 (UTC)
- 其實我覺得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就是「去翻書」,別再只使用Google了。--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3:33 (UTC)
- 如果您要透過投票,在第一、二項之間選出一個清楚的規範,投票者在取材、判斷上是有困難的。第一,中文名稱不能跟翻譯問題混淆,Google書籍、學術大部分只能反映這十幾、二十幾年的中文文獻。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資料,應該要查申報、中央日報這類新聞資料庫,還有整合當時雜誌、期刊的資料庫(好像是叫民国中文期刊资源库),圖書館的早期藏書更不用說了。第二,就算是歐美事件的翻譯,當時也有熱門不熱門之分,自然也有約定俗成的區別。就像李約瑟這種早期知名人物約定成俗下來,就不能依後來的Template:英語譯音表去規範。所以其他譯名應該照個案去處理,有規範就照規範,沒規範就經過討論取得共識。第三項,本來沒什麼問題,但你的意思好像要簡化過程,直接跳過討論得到結論,應該說Google比較適合拿來參考,輔助大家取得共識的來源之一。我覺得要把「德累斯顿」先解決,而不是急著定出什麼條目都適用的規範。所以我建議範圍小一點,選項簡化成兩種,支持「德累斯顿轰炸」或「德累斯顿大轰炸」(當然最理想的情況,還是你們兩人討論出結果,不要交由投票)。--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0:41 (UTC)
- 想要推翻某件事,最徹底的作法是「去翻書」,尤其是牽扯愈多條目時。但為什麼不這麼做呢?以「德累斯顿」的情況來看,不管用哪個,大部分的人最後都會默默接受,反正後面寫個「又稱什麼」、「或稱什麼」就解決了,把時間拿修訂內容不是更好。但如果是誤譯、音譯字不正確,那麼「去翻書」對條目命名進行修訂是有必要的。Google是比較有效率,只是太依賴就不好了。= =--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4:19 (UTC)
- 前面我已经“去翻书”了,在Google books上搜索"德累斯顿大轰炸",有9个结果;在Google books上搜索"德累斯顿轰炸",有5个结果。虽然Google Books没有收录世界上所有的书籍,但至少收录了一部分的书籍,而这一部分的书籍中就有9个“德累斯顿大轰炸”、5个“德累斯顿轰炸”。由此可以估计,如果计算世界上所有的书籍,“德累斯顿大轰炸”与“德累斯顿轰炸”的出现比例也大致上是9:5左右,还是“德累斯顿大轰炸”比较多。--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9日 (一) 12:05 (UTC)
- 那既然这四种选择您都不同意,您认为最好的方案是什么呢?--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7日 (六) 20:54 (UTC)
重複的戲碼一再上演
再過幾天就是2012年,這一年稍早曾經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可以說是類似的戲碼,同樣的主角,似曾相見的說詞。
馬歇爾使華
讓我們把時間推回到2011年的1月,當時在頁面存廢中,User:Symplectopedia提出要將馬歇爾使華這個條目合併到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這個要求的開端是User:Symplectopedia認為這個條目合併到馬歇爾的條目下即可,根據的來原因為時間的關係,記不太得,印象中多少和Google的搜尋有關連(可能記錯)。
由於User:Symplectopedia在巡察的過程中與主要的編輯有意見上的歧異,但是在對方表示異議之後,User:Symplectopedia執意提出這個合併與廢除頁面的要求,導致雙方的爭議進一步的升高。
在主要編輯用戶發出不滿的聲音之後,User:Symplectopedia看到事情不妙了,拿出來的理由是對不起,我是學數學的,對歷史了解不多。
在這個投票中,另外一位用戶的解釋相當的好:以馬歇爾為名稱的條目還有馬歇爾計劃,如同以盧瑟福命名的還有盧瑟福散射,難道這些都要合并到人物裡面?事件和人物根本不是一回事,憑什麼合并?。也可以說是道中這件事情當中,User:Symplectopedia是透過甚麼樣的角度,是否謹慎的看待歷史類型的條目(其他類型的爭議印象中也有)。
這件事情最後是該主要編輯在處理爭議的過程中受到封禁,在不滿User:Symplectopedia不當處理下不再參與編輯。條目在其他用戶主張下獲得保留(也就是恢復原樣),由其他用戶接手改進。
此外,這一次提出頁面廢除合併的插曲,是該編輯用戶被封禁的理由之一是他將馬歇爾計畫,馬歇爾公館舊址和西遊記,可以參考頁面與頁面的紀錄。
回到現在
現在來看這幾天的事情。同樣是歷史性質的條目,同樣是User:Symplectopedia,因為他認為有個大字比較符合他的意見而修改。出現反對的聲音之後,拿出一貫的Google搜尋結果出來,但是,面對下面三位用戶的意見,他就忽視了這幾位提到的重點:
- 要投下了多少噸炸彈, 死多少人才算大轟炸? 沒有定義, 討論完全沒有意思--Nivekin※請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04:50 (UTC)
- 名稱的部分,我認為大多是約定成俗或是專有名詞為優先。建議找名稱的來源出處,確定歷史書籍有使用此名稱,不要原創研究--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10日 (六) 13:50 (UTC)
- 同意以出示歷史書籍、論文上的名稱為證據,比起用Google完善。Google結果只是初步的,同時網路常有一篇被到處轉載而導致使用頻率失真的現象。--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4:39 (UTC)
在所謂的網路搜尋資料中,他拿出來的,與歷史領域的不多,與戰史或者是戰略轟炸的更是少之又少,換句話說,希望他去找相關的書來佐證,被他一再忽略,只是不斷的強調自己的意見是需要被採納的。
等到User:Symplectopedia發現他提出的資料不夠,意見也無法被採納,就將同樣的台詞再拿出來一遍:對不起,我是學數學的,對歷史了解不多。只不過,這時後他還作了一些額外的事情:
- 而且我還幫你把其他名為「XX大轟炸」的條目重慶大轟炸、倫敦大轟炸、漢堡大轟炸、柏林大轟炸、東京大轟炸、鹿特丹大轟炸都去掉了「大」字,你應該滿意了吧。--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15日 (四) 11:29 (UTC) 。
這時候,他的行為和先前那一位被封禁的用戶的行為可以說是如出一轍,角色一換,時間一改,User:Symplectopedia認為這樣作是正當的。回顧一下他在2011年1月時,針對他引發的事情的說法:
- 怎麼不對?這一次是因為User:Philphy創建了一個條目馬歇爾使華,被人提刪,於是他就大發脾氣,把根本不應刪除的條目馬歇爾公館舊址和西遊記提交刪除,屬於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所以User:Shizhao才把他封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月26日 (三) 17:27 (UTC)
另外一位用戶適時的提醒他,沒有見到User:Symplectopedia有任何善意得回應,或者是將自己任性的修改加以恢復:
- 維基百科: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Nivekin※請留言 2011年12月15日 (四) 13:12 (UTC)
如果說,先前那一位用戶因為闡釋觀點提出頁面廢除被封禁,那麼,實際上作出移動與修改的,是不是也應該有所處理呢?而這一次基於闡釋觀點而任意移動的用戶,先前才以同樣的理由譴責其他用戶,這樣前後矛盾的說詞和行為,能說不是同樣的戲碼,重複的上演?
從資料的觀點
如果從資料的使用觀點來看,中文的出版品當中,二戰的出版品不算多,其中提到戰略轟炸,歐洲空中作戰或者是歐洲戰史的數量就更少,在這種環境下,想要從電子資料的內容來判斷,是會有相當的差異的。User:Symplectopedia一開始提出的資料僅是單純的Google的搜尋,經過其他用戶的指出問題所在,搜尋的方式雖然改變,可是能夠提出的資料量有限不說,與戰史的關聯性更是薄弱。下面這位用戶的意見就說得恰如其分:
- 想要推翻某件事,最徹底的作法是「去翻書」,尤其是牽扯愈多條目時。
但為什麼不這麼做呢?(摘錄-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4:19 (UTC) 的發言)。
- 想要推翻某件事,最徹底的作法是「去翻書」,尤其是牽扯愈多條目時。
前後幾位用戶提出應該要從專業一點的書籍著手,絲毫不見User:Symplectopedia有任何行動,只是提出前面我已經「去翻書」了,然而這些所謂的書,是文學性居多還是歷史性居多?文學性質的描述和戰史性質的撰寫,本質上是有差異的,是不是應該小心一些,避免因為文詞上的修飾而形成有誇大的狀況呢?這方面,留給閱讀者去判斷和思考。
換個角度看,以User:Symplectopedia先前提出的理由,這個條目應該是要合併到德勒斯登去不是嗎?如果以該地名來Google,得到的數字應該更是龐大,按照他的邏輯,他現在得到的結果是一點也不起眼啊。但是,這樣作對嗎?光用網路搜尋數字來決定,前次給予的教訓還不夠嗎?
歹戲拖棚
前後對照一下,兩件事情和台詞的相似性,諷刺性的角色對換(先前遣責闡釋觀點,現在是自己實踐),一場拖棚的歹戲,對社群沒有甚麼實際價值的網路搜尋,破壞性的移動和修改,至此,頁面已經留下很多的紀錄,這場戲也該結束了。希望這是個人對這件事情最後一次發表意見。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由社群來決定。不過,這樣的歹戲,這樣的諷刺性的角色扮演,只要當事人還是抱持類似的邏輯和理由,還是會持續上演的。-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03:09 (UTC)
- 如果在行动之前,能和主编者讨论一下再行动。或者在主编者有异议的时候先停止行动的脚步并将其恢复原状进行讨论,得出共识后再行动。并及时的答复其他用户的留言。我想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20日 (二) 03:20 (UTC)
- 条目的主编者User:阿芮早已不活跃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0:31 (UTC)
- 维基百科的缺陷之一在于无限制地浪费编辑者时间,而且往往这种浪费只有到最后才被发现。--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04:58 (UTC)
- 是啊,Cobrachen偏要浪费时间跟我进行无谓的争吵,要是他能把这些时间用于给优良条目候选中的条目挑挑错,多好。你看看Special:Contributions/Cobrachen,他这个星期光跟我争吵了,都顾不上做他本来经常做的事情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1:48 (UTC)
- 花這麼時間去寫文章針對某人,對誰都沒有得益--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5:33 (UTC)
- 是啊,Cobrachen偏要浪费时间跟我进行无谓的争吵,要是他能把这些时间用于给优良条目候选中的条目挑挑错,多好。你看看Special:Contributions/Cobrachen,他这个星期光跟我争吵了,都顾不上做他本来经常做的事情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1:48 (UTC)
- 怎麼有空回到垃圾堆呢?不是說不要和垃圾中文維基為伍的嗎?-cobrachen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7:35 (UTC)
- 別多管閒事--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21日 (三) 03:49 (UTC)
- 维基百科的缺陷之一在于无限制地浪费编辑者时间,而且往往这种浪费只有到最后才被发现。--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04:58 (UTC)
(為保持前文的完整和閱讀性,將先前得其他回應集中放在這裡)
- 要投下了多少噸炸彈, 死多少人才算大轟炸? 沒有定義, 討論完全沒有意思--Nivekin※請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04:50 (UTC)
- (:)回應,要说死多少人才算大轟炸,台北大空袭中投下的炸弹和死亡人数比德累斯顿大轰炸少很多,尚且称为“大空袭”,为什么德累斯顿轰炸中投下的炸弹和死亡人数更多,反而不能称为“大轰炸”呢?--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1:31 (UTC)
- 名稱的部分,我認為大多是約定成俗或是專有名詞為優先。建議找名稱的來源出處,確定歷史書籍有使用此名稱,不要原創研究--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10日 (六) 13:50 (UTC)
- (:)回應,你要我找含有此名称的历史书籍,我去哪里找?我住在英国,图书馆里都是英文书。--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1:31 (UTC)
- 同意以出示歷史書籍、論文上的名稱為證據,比起用Google完善。Google結果只是初步的,同時網路常有一篇被到處轉載而導致使用頻率失真的現象。--Reke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4:39 (UTC)
- (:)回應,同上问,我住在英国,图书馆里都是英文书,你要我找含有“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中文书籍和论文,我怎么找?难道要我回中国一趟吗?否则就只能用Google Books和Google Scholar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1:31 (UTC)
- 你可以暫緩修改,請求在中國大陸或台灣的編者代你查找這方面的資料,然後再決定如何去做。--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5:28 (UTC)
- 请注意是“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并不是為闡釋觀點而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请看一看Wikipedia: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的例子:
- 如果有人以“無聊”为理由把您心愛的條目提议删除,而您覺得說到無聊,更無聊的合理條目比比皆是、成百上千……
- 理當好好的在刪除投票页為條目辯護,指出比起很多別的條目,這一條目無聊不到哪裡,列一兩個例子。
- 而不要花一天时间提交上百條刪不得的條目到删除投票页,以求挽救您心爱的一个條目。
- 如果有人以“無聊”为理由把您心愛的條目提议删除,而您覺得說到無聊,更無聊的合理條目比比皆是、成百上千……
- 这里“删不得”是很重要的一个词,不能忽略。如果他看到自己的条目被提交删除后,就帮大家把其他应该删除的条目也提交删除,那就不是扰乱,而是帮忙维护维基百科了。就一年以前User:Philphy的那次事情来说,我把马歇尔使华条目提交存废讨论,他就把很多其他无关的、根本不该删除的条目如西游记、马歇尔公馆旧址也提交删除,这是扰乱行为。但如果他把肯定应该合并或删除的条目提交存废讨论,那就不能算扰乱了。
- 那么再看看现在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命名争议。Cobrachen把“德累斯顿大轰炸”移回“德累斯顿轰炸”,我要是把大萧条、大反弹等无关的条目也去掉“大”字,移动到萧条、反弹,那我就是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但现在我是把其他类似的轰炸去掉“大”字,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我和Cobrachen在这次讨论中提出的大部分理据,不仅适用于德累斯顿大轰炸,也适用于其他类似的轰炸。比如汉堡大轰炸,如果用Google来搜索,google:"汉堡大轰炸"16,000个结果,google:"汉堡轰炸"1420个结果,但如果用Google Books来搜索,“汉堡轰炸”有2个结果,“汉堡大轰炸”有1个结果。跟德累斯顿大轰炸的情况基本类似。那为什么“德累斯顿轰炸”就不能有“大”字,而其他类似的轰炸却又不能去掉“大”字呢?--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1:31 (UTC)
- 我把話的摘錄刪節一下,因為那是指下一段的質問。其實還有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可以用,最早介紹它的是菲菇,見維基百科:互助客棧/其他/存檔/2009年8月。 然後關於翻書的事情,Google書籍是因為有全文檢索所以方便、有效率,但說實在話並沒有呈現「翻書」的艱辛。(諸如檢索書名、跑圖書館、實際翻書等 等。翻完後,從註腳整理出新的書單,接著再輪一遍)。另外一種是翻閱電子書(免費的像台灣的學位或期刊論文,或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資料庫),或網路上流傳 被掃描成PDF的,都比Google書籍更進階一點吧?但我的心理話是,可以省下這些力氣,我更鼓勵為了內容的考證、修訂才去翻書。也許徹底翻書後,說不 定能證實User:Symplectopedia的說法,但又如何。--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2:34 (UTC)
- 回应Cobrachen,网络搜索的数字虽然不是绝对可靠,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拿来参考。就拿“德累斯顿大轰炸”和“德累斯顿轰炸”的Google搜索结果来说,虽然google:"德累斯顿大轰炸"、google:"德累斯顿轰炸"的搜索结果中不完全是可靠来源,有BBS、论坛、博客等不可靠来源,但是,你想一想,假如某个人在某个论坛上发表文章时用了“德累斯顿大轰炸”而不是“德累斯顿轰炸”,这是为什么呢?很可能就是因为他读过的书中都是写的“德累斯顿大轰炸”。这样一来,之所以google:"德累斯顿大轰炸"有112,000个结果,google:"德累斯顿轰炸"只 有33,900个结果,很可能就是因为当初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在书籍和论文中就是“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出现次数比较多。等有了互联网以后,那些原来读过的 书中含有“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人在网上发表文章的时候,一般也用“德累斯顿大轰炸”;原来读过“德累斯顿轰炸”的人在网上发表文章的时候一般也用“德累斯 顿轰炸”,这样才造成“德累斯顿大轰炸”的Google搜索结果比“德累斯顿轰炸”多。
- 还 有,你说文學性質的描述和戰史性質的撰寫本質上是有差異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描述历史的书籍都或多或少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有些文学成分,这些书籍 难道都不能考虑?如果真要完全去掉那些含有文学成分的资料,那恐怕就没有多少个了。你又说应该避免因為文詞上的修飾而形成有誇大的狀況,但这不是我们在夸 大,是那些书籍在夸大,书籍中怎么使用我们就应该怎么使用,这样我们才是完全中立,如果书籍中都说是“大轰炸”,我们反而说“轰炸”,那我们就是在“缩 小”(想不到较好的词,反正是“夸大”的反义词)。当年的日本历史教科书就是因为缩小、隐瞒事实,而遭到了中国、韩国等国家的强烈抗议!--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2:46 (UTC)
警告
- 围观多时了。
- 在此公开警告Cobrachen和Symplectopedia(WP:VPM#不能再忍受User:Cobrachen的行为了),请勿在互助客栈或其他公共页面进行对人不对事的讨论,尤其是当讨论主题是条目的时候。即使未达到人身攻击也请避免。如近期再犯,可能会以“扰乱客栈”的理由封禁。
- 在此公开警告Symplectopedia,请勿威胁进行扰乱行为,en:WP:OSE。如果再犯,也可能会以扰乱客栈的理由封禁。
- 上述封禁之前可能会有第二次警告;依情况而定。本警告层级是3。
- 最后,以个人身份对Dragoon16c未能信守承诺,在退出宣言还挂在客栈的时候就返回垃圾堆表示遗憾。--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21日 (三) 05:23 (UTC)
- Dragoon16c前称Dragoon17c,换个帐号又是一条汉子。--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8:31 (UTC)
- 有句俗谚说:「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树失去了树皮,等于失去了韧皮部,无法传送养分到根部储存,树一定会因此死亡,人不在意自己的脸皮,跟脸皮厚度是否为无穷大等义,先骂维基百科是垃圾,让自身舒畅达到快感以后,躲个几天沉潜避避风头,几天后又跑到口中称的垃圾继续跟垃圾为伍,如此厚颜之人天底下恐难逢敌手,举世无敌。--125.39.16.85 (留言) 2011年12月23日 (五) 08:11 (UTC)
- 我回來的目的是破壞,像User:Cobrachen一樣破壞(修正)此垃圾,原來你們是這樣對待其它維基人,難怪經常參與者一直維持200人左右,今晚好好反思吧--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4:48 (UTC)
- 有句俗谚说:「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树失去了树皮,等于失去了韧皮部,无法传送养分到根部储存,树一定会因此死亡,人不在意自己的脸皮,跟脸皮厚度是否为无穷大等义,先骂维基百科是垃圾,让自身舒畅达到快感以后,躲个几天沉潜避避风头,几天后又跑到口中称的垃圾继续跟垃圾为伍,如此厚颜之人天底下恐难逢敌手,举世无敌。--125.39.16.85 (留言) 2011年12月23日 (五) 08:11 (UTC)
- 在此(+)支持「大轟炸」名稱。將同規格轟炸事件命名為「大轟炸」有很多先例,並且前文已提出大量搜尋證據說明學術界多使用「大轟炸」字眼。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3:48 (UTC)
- 问题不在于“大”不“大”,而在于争议问题者无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将事情集中在一些无谓或者说只对争议者有所谓的字眼上,从而忽视条目质量的提升。顺便回应一下上面某人的话,活跃者不是200人左右,是3000人左右,这是有统计数据支撑的。而这3000人,老实说一句,过来打几个字容易,但能做到和大家协作多年,不会动不动抛出“离开”字眼的,很难很难。我觉得先不说这3000人是否如某人说的那样刻薄,但即使是邪恶也好,我觉得也是如同德意志帝国般遗臭万年。贬低3000人者,连这3000人都不如。--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05:52 (UTC)
共識在哪裡?
共識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也不是在沒有進一步的佐證被提出之後,討論停止的情況下就可以被某一方自動宣稱共識已達成。而且,在這個討論當中,諸多用戶提出要以較為專門的資料作為改變的佐證,可惜到目前為止都尚未看到較為專門,相關領域的資料作為改變的依據或者是共識的來源。
在沒有進一步的資料佐證與協助下,維持原樣算是對於社群與其他用戶的一個尊重,而且對於需要條目保護的原則也是以歧異發生前的版本為基準點,來作為處理的基本精神。在我們生活週遭,幾乎天天可以見到或者是親身經歷,想要改變牽涉到其他人的事務時,是提出改變的人需要有足夠的資料與說法,來建立需要改變的想法與行動,這不是也是維基運作的基本精神?看看最近關於封禁上的討論,不就是有用戶覺得需要改善,提出無夠的證據之後才能行動?
更何況,諸多類別下的改變與否,不能依靠投票,而是較為仔細的尋找與研究資料來取得。如果任意交付投票,那是不是二戰的起因可以因此改變?中日那8年的戰爭是不是也可以變成僅僅是武裝衝突?這不是在較為專業的領域上可以任意為之的一種行為。
到目前為止,這一場歹戲中所含一定要改變的資料,僅僅是網路上搜尋出來,絕大多數與二戰,戰史或者是相關歷史研究領域不同的資料。不只一位用戶請Symplectopedia去尋找相關的中文資料來取得共識,但是他的回應是:我住在英国,图书馆里都是英文书,你要我找含有“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中文书籍和论文,我怎么找?难道要我回中国一趟吗?否则就只能用Google Books和Google Scholar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1:31 (UTC),而另外一位用戶很清楚的告訴他其他途徑:你可以暫緩修改,請求在中國大陸或台灣的編者代你查找這方面的資料,然後再決定如何去做。--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15:28 (UTC)。
可惜的是,這些天下來沒有看到任何正面回應這條路徑。
如果說以居住地點作為資料無法取得,但是又必須遵照他的意思,來作為辯解的理由,這就太對不起其他用心尋找資料的用戶了。在上面,我提出的幾個資料來源是:
- 鐵十字戰鷹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 西洋世界軍事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顧與省思
- 血色夜空
這些都是中文的,而且很多人多半知道我也不是居住在華人為主的地區,難道說這些資料和戰史的相關性會比不上網路找到的資料嗎?而且,如果Symplectopedia肯花點心思,到一些論壇上去找認識的人幫幫忙,這些天下來很有可能早就找到一些資料,可是位什麼都沒有呢?
在沒有更強力的新資料下,光是自己說我把你的說法都反駁了,就能夠代替可靠參考來源的話,這一點就可以推翻目前在各類條目上要求可靠來源的要求,大家都可以用我反駁你的說法,所以沒有參考資料也沒關係來寫條目了,日後的衝突與品質上的基本要求只怕會更難。
沒有可靠的相關資料,又非得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改變,真的要問,共識在哪裡?歹戲會拖,也就源自於此。-cobrachen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14:00 (UTC)
魚類諸條目
請大家關注Category:魚類 這個分類的條目,幾千個不同屬種的頁面混雜期間,讓人無所適從,能不能建立一個機器人,把這些條目的“魚類”分類移除?如此諸多細分類沒有任何意義可言了。余兮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14:19 (UTC)
- 人工一个个看看吧,有的不适合移除,例如体侧线。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16日 (五) 20:02 (UTC)
- 最近我会清理。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17日 (六) 04:06 (UTC)
- (+)支持清除,另外最近魚類條目大多是user:alan li在編的,希望能聽聽他的意見。--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12月17日 (六) 12:40 (UTC)
- 留言了很多次都没有回应呢。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17日 (六) 13:12 (UTC)
- 我也和他说过,完全置若罔闻。而且他还把许多其他属种分类俱在的鱼类条目也都添上“鱼类”这个分类以及“目”的分类。余兮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00:53 (UTC)
- (?)求助 ,在對這些魚類條目進行清理後,需建立很多屬的分類,請求大家幫助建立。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18日 (日) 12:56 (UTC)
- 就不能清理的时候根据infobox把分类层级一起创建了吗?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5:40 (UTC)
- 別忘了單種屬和繁簡的問題,創建分類還是手動比較穩固。—AT 2011年12月18日 (日) 15:45 (UTC)
- 繁简还好办,单种属人工创建时怎么查呢?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6:21 (UTC)
- 當分類只有一個頁面時,稍為花點時間看看條目內容有沒有說明是單種屬或點擊「科」的條目看看該屬的物種表,這樣就差不多了。—AT 2011年12月19日 (一) 03:25 (UTC)
- 繁简还好办,单种属人工创建时怎么查呢?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18日 (日) 16:21 (UTC)
- 別忘了單種屬和繁簡的問題,創建分類還是手動比較穩固。—AT 2011年12月18日 (日) 15:45 (UTC)
另外user:alan li創的條目許多沒加上跨語言(那些奇怪的魚類條目在ca與it版幾乎都有),希望大家在清分類時能順手加上。--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12月19日 (一) 15:00 (UTC)
- 这条目数量上万,无法顺手啊。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19日 (一) 16:27 (UTC)
- 有规则的方法找到就跑机器人吧。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19日 (一) 16:33 (UTC)
- 目前僅剩下5個頁面,應該是清理完成了吧?--♪安可♫(與我對話 ☺) 2011年12月22日 (四) 00:41 (UTC)
- category:鱼类是干净了。其他分类还乱着呢。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22日 (四) 02:16 (UTC)
- 目前僅剩下5個頁面,應該是清理完成了吧?--♪安可♫(與我對話 ☺) 2011年12月22日 (四) 00:41 (UTC)
- 有规则的方法找到就跑机器人吧。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19日 (一) 16:33 (UTC)
- 如開版所述:「諸多細分類沒有任何意義」,的確有過細分類情況,然則希冀討論該分類至哪個綱目,敝人贊成如AT所述分類至「科」即可。另外敝人會創建Wikipedia:魚類專題,以收納這些寶貴的意見,做為日後的撰寫條目的參考資源。--♪安可♫(與我對話 ☺) 2011年12月31日 (六) 01:55 (UTC)
- 条目分类按照生物层级来分类是很自然的事情。从种直接跳到科,这样属会伤心的,
囧rz……。如果只分到科,鲤科这样的大科一样会爆掉,没有使用价值。貌似AT上面也没说分至科就可以了吧?鱼类专题还是转到生物专题做吧,要不然到时候都没人关心没人看。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31日 (六) 03:22 (UTC)
- 条目分类按照生物层级来分类是很自然的事情。从种直接跳到科,这样属会伤心的,
注意!有人在條目刪除有可靠來源引據的媒體人子弟負面編輯!請大家一起來監督!
用戶Mmm333k長期在蕭明禮條目重複刪除以引據新聞稿為可查證來源之蕭明禮擋救護車惡行的相關編輯內容,所刪除的條目內容皆是有可查證來源,如今日新聞網等所發之網路新聞,Mmm333k選擇式的刪除有關蕭明禮和蕭師言、孫香蘭關說的負面編輯,卻不刪除有利於蕭一家的辯護相關條目內容,吾人皆知蕭師言是前華視製作人與人民日報海外版環球時報駐台政治記者,孫香蘭則是中華民國軍方背景深厚的中華日報主任與政治記者,兩人在媒體界資深且人脈雄厚,在政界影響力很大,所以才有新北市副分局長斯儀仙到蕭家探視和透過中央社發稿等特權,我們都知道警察不是社工更不會到府探視加害人,國家通訊社中央社更不是普通人能隨便發稿,我們納稅人的辛苦稅金卻被特權人士公器私用,蕭家關說名嘴與後來主流媒體的偏袒與冷處理更是台灣民眾所與目共賭,現今除了今日新聞網外,主流媒體的新聞稿多以賣人情給蕭家而背離新聞道德,試看台灣各大論壇之輿論與現今蕭明禮條目內容,以引用新聞稿來撰寫已是最低中立性,Mmm333k刪除少數中立性之編輯,在下希望這個條目可以多一點人來關注並理性的來編輯這個條目,廣泛的取得共識,以避免偏袒蕭家之弊,在下知道Mmm333k長期關注維基百科,貢獻良多,但是希望您在回退時能注意編輯的變動差異,盡量避免抹煞別人的貢獻,M君編輯問題如下:
1.在加害人蕭明禮說法,Mmm333k回退成當事人與其家屬說法這並不妥當,蕭明禮被檢察官罰金並罰以勞動服務,他並不是當事人而是加害人,否則余家人何被稱為受害者?,所以當事人稱呼蕭明禮並不妥當。
2.「事發後,新店分局有大量記者前往關注,原應該在新店分局三組,但當事人改至另一派出所做筆錄,故當天媒體並未拍到一家人」這句並不妥當,引用的新聞稿指出,孫香蘭不想讓蕭明禮身分曝光,所以臨時改至另一派出所做筆錄,請問若所有犯罪嫌疑人都因不想曝光為理由,請問犯罪嫌疑人都可原應該在某分局做筆錄,但當事人改至另一派出所做筆錄?這不是關說是什麼?應予修改,要把關說的實質傳達給條目閱覽者才是中立性。
3.「2011年1月10日,台大學生獎懲委員會表示該事件引發社會極負面觀感,嚴重影響校譽,但以蕭明禮有發表道歉信為由而免於退學處分,因此依校規給予兩大過兩小過、留校察看的處分」、「馮燕說道,蕭明禮已為成年人,應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各種狀況,有校友反映要求學校立即懲處」這兩段都是有來源的編輯內容,台大學生獎懲委員對蕭明禮的處分與台大校友反映要求學校立即懲處蕭明禮,何處違反中立性?難到台大學生獎懲委員和校友對蕭明禮的觀感不得見於維基百科?應予保留。
4.「蕭明禮(1977年10月16日-),籍貫中國四川省,臺灣外省人第二代,中國文化大學史地系畢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所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案助理。研究領域為臺灣史、中國近代經濟史、臺灣日治時期產業史、軍事武器發展史。」、「蕭父蕭師言曾是華視製作人,筆名胡又中,現任中共黨中央直屬《人民日報》社海外版《環球時報》的駐台特約政治記者。蕭母孫香蘭曾是台灣政府公務員,現任於臺灣《中華日報》專欄主任,同時也替中共官媒所屬媒體寫稿。」這兩段為什麼不能寫?反觀我爸是李剛條目,以「李启铭(1988年-),又名李一帆,(本案发生后,网友冠以新称号“李衙内”、“李小衙”,男,河北传媒学院2008届播音主持(专科)专业学生,2010年6月毕业,事发时为保定市电视台实习生,其父亲是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局副局长李刚。」記載,蕭家人做錯事把自己搞成新聞人物而登上維基百科,難道還想再維基百科耍特權?應予相同標準處理。
結語:看過論壇上鄉民對這件事的輿論與維基百科條目內容的差異,也許蕭明禮的過錯以刑法嚴格來說並還不太算重大,但是蕭明禮惡意比中指與擋救護車的惡行,鄉民在意的,並不是蕭家所宣稱的「受害者於事發前已斷氣,表示蕭明禮對受害者婦人無相關刑責。」與「他極度緊張而導致躁鬱症發作。想轉向右邊讓道,卻被一輛公車擋住。他又說,突然緊急煞車是想停車讓救護車先通過,亦不記得自己有比過什麼手勢」,而是蕭明禮賴皮強辯與死不出面道歉和蕭家關說相關有力人士,媒體與公務機關給予因當事者不同而給予不同待遇,蕭家從未對關說所造成的社會不公平與國家機器被濫用所道歉,在下認為這個條目有欠中立性,請各位網友可以看過附錄上PTT對本事件已結束的討論,編輯給予適當修改給予中立性,一起還原真相。
- 附錄
- 李艷秋:中指蕭有讓救護車!網友:乾脆說他幫救護車開道
- 爆卦 中指蕭的高級外省人父母:蕭師言,孫香蘭
- 爆卦 唐湘龍確認蕭父蕭母!!
- 阻擋救護車 中指蕭緩起訴
- 「中指蕭」竟透過中央社發公開信道歉;「我錯了」 網友痛批沒誠意
--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59.127.8.94(討論)於2011-12-20T22:04:54加入。
- (:)回應:噗,看來有人又回來了吵老話題了,那我就再一次逐條回覆吧。
- 「當事人」與「加害人」這兩詞相比較之下,前者較為中立,且「加害」兩字有「直接傷害、迫害或殺害他人」的語意,而蕭明禮在此事件為間接造成余姓老婦延遲送醫而不治,故用「當事人」一詞更妥善。
- 該段文字根本就沒被刪除,在敘述事件經過的倒數第二段。況且就算有關說,把臨時更換筆錄地點的實情點出來,閱覽者自然就意會了,不需要加入太多腦補的想法去敘述,否則在沒有參考資料輔助的情況下,很容易會觸及原創研究。
- 嘖,你沒提我還不想說,校方評論及回應的部分不僅沒有被刪除,在條目裡還重複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在敘述後續處理的校方之段落,第二次是在敘述社會各界反應的校方反應之段落。要指控別人之前,先把條目完整地瀏覽一遍好嗎?
- 蕭明禮的父親蕭師言本身就已經有條目了(還是Luke先生創建的呢),所以在此事件重複提及他老豆資訊的必要性就沒那麼大,用個{{seealso}}或{{see}}的模板加註就可以了,否則把蕭師言條目上的文字原封不動地複製貼在此事件的頁面中很沒意義,而且該段文字也不是我刪除的,請您老兄找Alltonight先生理論吧([1])。然後蕭明禮的求學過程和專攻領域也不是我刪的,還是Alltonight先生刪除的([2]),不要啥都推到我身上好唄。
- 描述真相就是不加入個人情緒化的敘述,應該要用「有幾分實證,說幾分話」的態度去撰寫條目才是。唉,我說了好幾十遍,嘴都快說破了也沒用,算了。-TW-mmm333k (Talk) 2011年12月20日 (二) 18:06 (UTC)
- 似乎是误会。--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5:32 (UTC)
(!)意見:今年的聖誕節又快到了,明天就是平安夜了,但是就在去年的平安夜,篤信天主教的余家卻在這個夜裡失去了他們至愛的家人,如果不是中指蕭(蕭明禮)的惡意阻礙急救過程,余老太太不會失去被急救成功的機率,我們看到的是中指蕭第一時間做的是假藉精神病規避刑責,更有勞斯仙儀副分局長給予護航與特權,蕭家的跋扈態度,台灣民眾皆知,蕭家甚至看電視不爽,就給予關說施壓,若不是李濤在TVBS節目上向蕭家人喊話,要求蕭家人最起碼發個聲明也好,社會大眾連「道歉信」都得不到,媒體界與公務機關如此沒有格調,鄉民無奈又能如何?談到台灣媒體亂象,台灣媒體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淪喪,所以在台灣社會地位低落,大部分台灣民眾都很瞧不起媒體從業人員,特別是政治記者,我們都知道台灣媒體政治立場鮮明,但媒體人們私下都有交情,若有涉及他們個人利益,大多會彼此賣帳,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媒體人在本事件是如何猥褻新聞職業道德,愧對良心,一但關說施壓就職業道德崩潰,即使鄉民關切,照樣給予冷處理,只報導有利中指蕭的新聞稿,特別是再三強調蕭明禮有悔意與做義工、無刑責與余老夫人心臟已停止,完全無視余家的感受,天地良心,看到維基百科的這個條目如此避重就輕,特別是故意忽略蕭家關說的相關編輯內容,實在令人失望,本事件也隨著時間逐漸被世人淡忘,我們希望余家人能忘卻傷痛,主賜平安,在今年的平安夜獲得平安與喜樂。--撲馬律師 (留言) 2011年12月23日 (五) 14:22 (UTC)
- 笑--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6:23 (UTC)
- (:)回應:每次重看小貓兄的蕭中郎 之 囂張中指男 / 廖小貓出品」,心中都是充滿了憤怒與感慨,網友們的不滿與要求,多少媒體人一被關說就換了立場換了腦袋,彷彿自任加害者辯護律師一般無恥,主流媒體自認為第三公權力的良心今在何處?難怪蘋果日報與今日新聞網閱覽者日漸多,看到這篇萧师言:呼唤第四次国共合作萧师言:呼唤第四次国共合作,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零四條 外患罪:「通謀外國或其派遣之人,意圖使中華民國領域屬於該國或他國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台灣媒體人為不承認中華民國現今存在,已併吞且意圖繼續併吞中華民國國土的敵對政權工作並宣傳,驚然賺取收受中國共產黨的金錢與報酬,現任中共官媒職位,惡意侮辱中華民國元首馬英九先生與前元首陳水扁先生:見台湾资深政论家萧师言:马英九是个失败的领导人、陈水扁,留下的只有骂名,不是通敵是什麼?台灣警界不但不法辦反而是由高階警官到府關懷與探視蕭明禮,一家人竟然還能住在台北不但沒事反而可以享受吃香喝辣的生活,台灣媒體界的道德與操守早已蕩然無存矣,最可憐的還是余家人,有多少人關心他們的感受?--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1:39 (UTC)
- (:)回應:對時事的個人感受可到合適地方發表, 如閣下之博客--Nivekin※請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1:59 (UTC)
- (!)意見:這不是時事的個人感受,而是在說明蕭明禮條目始終缺乏中立性的嚴困環境,這是試圖透過背景討論尋求目前僅引用新聞稿導致不中立的問題,且有一些人不罷休一直刪除這條目的稍負面編輯內容,希望能找出本條目能與廣大社會共識一致或著不差太多的方法。--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2:12 (UTC)
- (~)補充:例如可嘗試從受害者余性家屬的角度來探討本事件,而不是條目編輯越來越應和如媒體、警方、台大、司法機構等因被蕭家人關說後就賣人情給蕭家後,一起集體霸凌余家家屬與廣大網友,我們應該也要站在受害者和第三者的角度撰寫條目。--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2:28 (UTC)
- 此處並不適合「探討」任何新的發現。若要使本條目出現與「社會共識」較相近的看法,可以先去找人寫書、寫論文、寫報導,並在這類著作中將「民間反應」的部分整理出來。通過具公信力的出版社、學界人士或編輯審核通過而得以出版或發表之後,維基百科就能夠加以引用。--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25 (UTC)
- (~)補充:例如可嘗試從受害者余性家屬的角度來探討本事件,而不是條目編輯越來越應和如媒體、警方、台大、司法機構等因被蕭家人關說後就賣人情給蕭家後,一起集體霸凌余家家屬與廣大網友,我們應該也要站在受害者和第三者的角度撰寫條目。--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2:28 (UTC)
- (!)意見:這不是時事的個人感受,而是在說明蕭明禮條目始終缺乏中立性的嚴困環境,這是試圖透過背景討論尋求目前僅引用新聞稿導致不中立的問題,且有一些人不罷休一直刪除這條目的稍負面編輯內容,希望能找出本條目能與廣大社會共識一致或著不差太多的方法。--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2:12 (UTC)
- (:)回應:對時事的個人感受可到合適地方發表, 如閣下之博客--Nivekin※請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1:59 (UTC)
- (:)回應:每次重看小貓兄的蕭中郎 之 囂張中指男 / 廖小貓出品」,心中都是充滿了憤怒與感慨,網友們的不滿與要求,多少媒體人一被關說就換了立場換了腦袋,彷彿自任加害者辯護律師一般無恥,主流媒體自認為第三公權力的良心今在何處?難怪蘋果日報與今日新聞網閱覽者日漸多,看到這篇萧师言:呼唤第四次国共合作萧师言:呼唤第四次国共合作,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零四條 外患罪:「通謀外國或其派遣之人,意圖使中華民國領域屬於該國或他國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台灣媒體人為不承認中華民國現今存在,已併吞且意圖繼續併吞中華民國國土的敵對政權工作並宣傳,驚然賺取收受中國共產黨的金錢與報酬,現任中共官媒職位,惡意侮辱中華民國元首馬英九先生與前元首陳水扁先生:見台湾资深政论家萧师言:马英九是个失败的领导人、陈水扁,留下的只有骂名,不是通敵是什麼?台灣警界不但不法辦反而是由高階警官到府關懷與探視蕭明禮,一家人竟然還能住在台北不但沒事反而可以享受吃香喝辣的生活,台灣媒體界的道德與操守早已蕩然無存矣,最可憐的還是余家人,有多少人關心他們的感受?--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1:39 (UTC)
早知道你是谁了,所以笑。--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16:55 (UTC)
- 台灣媒體之惡質與社會大眾的壓抑絕非大陸人可以想像的到,相比之下大陸媒體不過是照本宣科,進行官式宣傳罷了,還不算是太過分。--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01:32 (UTC)
(!)意見:看遍PTT、youtube、網友們的部落格的相關評論……等完全是一片壓倒性的罵聲不斷,特別是強調蕭家強勢的背景得以關說,國家公權力部份包括中央社與斯儀仙副分局長的給予包庇與特權,網友們都很忿忿不平,我在Mobile01看到已有網友向監察院對斯儀仙濫權褻職部分提出糾舉權檢舉,這些輿論說明了維基百科蕭明禮條目中一直再被刪除「關說」部分的編輯與「社會共識」和「一般認知」有明顯落差。
台灣某親綠大報竟然報導獨家專訪被緩起訴的犯罪嫌疑人之父蕭師言,寫什麼「知錯、認錯,並願意改錯,接受司法應有的處分,有病之身的蕭明禮接觸宗教,每個星期都開始上教堂,參加兩三個公益團體擔任志工,課業依學校規定,其餘時間在家自修。」之類的鬼話,找個熟識的記者就可以高興寫什麼都行,反觀受害者余家只是普通老百姓不高興又如何發聲?這種報導還會有中立性可言嗎?維基百科竟可給予收留,相對這一段取自今日新聞網的報導「PTT上有網友自稱為其高中同學,表示蕭明禮在高中時期就被同儕視為「怪人」,平時喜愛軍事武器及崇拜希特勒,只要一提到希特勒的名字便會馬上立正敬禮,蕭明禮在高中時期喜歡跟同學討論政治,心中黨國思想,意識形態嚴重,完全容不下其他聲音,經常下課後一言不合就打起來了,也因為打架鬧到家長來學校善後,最後由蕭師言到校賠償了事。[1]」,又被Mmm333k刪除,我認為兩者都取自新聞稿應予相同標準處理,不能只保留只對蕭明禮有利的部分。
我認為現在這個條目最大的問題,是收錄了太多被蕭家關說媒體後所發出的新聞稿描述,大量記載了蕭明禮的狡辯,惡意比中指的部分就被淡化處理,蕭明禮說「突然緊急煞車是想停車讓救護車先通過,亦不記得自己有比過什麼手勢」這完全說明了蕭明禮完全不承認惡意比中指,毫無悔意仍可被檢察官包庇免責的事實,條目中描述卻傾向有悔意、沒比中指這會導致閱覽者被誤導,相比之下,台灣唯一對新店救護車阻擋事件有據實詳細報導的媒體今日新聞網新聞稿內容頻頻被刪,這不合比例原則,難道維基百科也要賣人情給蕭師言和孫香蘭這對夫妻嗎?
台灣主流媒體人的無恥與沒道德,台灣人皆知,即使是政治立場鮮明不同的媒體,媒體人們仍可私下合作,共謀私利,媒體人們與其家屬妄稱是新聞輿論的「特權階級」,建立充滿自私的互相引援互相護航之「特權保護傘」,猶如某國立大學附屬醫院的「系友門診」一般可惡,我們維基人自認為「公民記者」自然要避免重蹈覆轍之過,我希望我們維基人可以從這個條目的編輯,避免雖然是主流媒體所發可查證來源新聞卻是個賣人情下的產生的黑心偏頗報導,對於即是小報或是新興媒體卻肯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應可引用與肯定,這可使維基百科整體之內容可以更趨近中立性。
總之,充分揭露蕭明禮一家的惡行,並勇於揭發那些被關說者們的真面目,讓世人看盡他們的醜態,才是尊重事實,給予閱覽者對條目有最清楚的瞭解,這就是我們撰寫條目傲骨。 --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03:11 (UTC)
- (:)回應:噗,您老兄可別忘了還有「生者傳記」這個規範,我不要求你把整篇讀完,如果你有看完引言我就覺得你很棒了。不好意思,維基百科是「百科全書」,不是「網路論壇」。-TW-mmm333k (Talk) 2011年12月31日 (六) 11:11 (UTC)
要做公民記者的話歡迎去維基新聞,維基百科並沒有這種功用。--Reke (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16:57 (UTC)
參考資料
- ^ 陳思穎. 「中指蕭」聽到希特勒會敬禮?網友爆:他們父子長一個樣. 今日新聞網. 2011-1-5 [2011-03-29] (中文(臺灣)).
(~)補充:
網友們在Mobile01的相關討論:
--Pumalawor (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09:08 (UTC)
- (!)意見:或許可在新店救護車阻擋事件條目增設「各大討論區的網友反應」子條目一節,網友的群起合作產生的輿論力量才是本事件不被河蟹的關鍵,不可輕忽「網友觀點」,建議可使用今日新聞網處理網路事件的方法放進網友意見,例如網友chifang8留言:「他是故意的啦!一看就知道。我看到救護車還是會讓不管有沒有人。如果車上的是自己家的人怎麼辨呢!現在有什麼事不會發生的呢!」、網友kooko5319說「寫的很好,可惜對蕭明禮有用嗎,看起來像媽寶一個,出事情了媽媽陪著上警局,爸爸出面嗆媒體,成年人了跟縮頭烏龜一樣,可惜在路上卻很屌,懂得比中指,懂得擋車,懂得急煞,出了事情現在哭著回家找媽媽。」、網友minilabo回覆「這件事依照蕭父親的社會經驗,應該會動用所有的關係,我估計會像搓湯圓一樣給搓掉,WELCOME TO TAIWAN,台灣人都很友善的。」、網友矮子喬登表示「中華民國的警務人員公開替嫌犯說情,這情節難道不比李艷秋.唐湘龍更嚴重?大家砲轟這兩人之餘,更應該把新店分局副局長斯儀仙這種不適任的警務人員給轟下台。」、網友lusifa02留言:「其實蕭霸~不…是蕭爸!他們一家人都是那種有權有錢有勢的特權份子,當然會護航啦!法官只會相信他們的話!即使老太太家屬要告蕭家也是告不贏,因為對方有錢有權有勢,而老太太家裡可能只會像一般家庭一樣而以。有錢人家蕭張,無錢只能被害,沒天理!」,等從不同角度與不同層面收錄網友們的珍貴意見與精闢分析,以合理增加素人輿論樣本量,直接提升中立性,以避免媒體界子弟負面新聞被媒體同業護航修飾,杜絕形成「搞定媒體朋友,闖禍沒煩惱」之不實表達。--撲馬律師 (留言) 2012年1月6日 (五) 15:35 (UTC)
條目質量提升計畫改版第一發!
這是遲來的改版消息,條目質量提升計畫要進行年度Patch 1.1作業,首先是針對報到處的改善方案
- 為了避免到此一遊並強化彼此交流,改為一年重新簽到一次,若近期三個月皆未見任何貢獻,並經通知一個月卻無任何回應之參與者,會移動至「不活躍的參與者」。
- 製作參與者名冊並發散至每個人的用戶頁,另外會依據貢獻量有粗略的歸類,而名冊會依據用戶頁顯示站外聯絡方式。
- 另外每個參與者會發送 維基質量提督員 的榮譽,若退出者會回收其榮譽。
- 其他想到再追加。
维基质量提督员 |
--♪安可♫(與我對話 ☺) 2011年12月22日 (四) 06:08 (UTC)
- 強烈請求產於到生物分類的整理中來。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22日 (四) 18:42 (UTC)
- 請詳述一下需求,至少給個連結。
囧rz…… --♪安可♫(與我對話 ☺) 2011年12月28日 (三) 11:56 (UTC)
- 另外「所知有雲」(雲端相關維基百科條目編輯行動)與「知維在準建」(建築相關維基百科條目編輯行動)等一些站外發起的條目撰寫計畫也會納入條目質量提升計畫,並縮減一些子計畫(台灣、香港、財經與軍事),主因是主持維護人力不足。--♪安可♫(與我對話 ☺) 2011年12月31日 (六) 06:01 (UTC)
- 把軍事合併到歷史提升兼存檔,等你或其他人有時間精力才重開吧。軍事史也是歷史學一部分,根本分不開。更何況一者維基軍事編者本身就很少,二者各軍事編者興趣範疇又不同,尚未足以支撐一個集體計畫,三者西洋軍事史不少書藉,都不是所有編者容易看得到。在此情況下,除非主持可以提供相關提升主題的
盜版電子書給予集體,否則最後也只能依賴個體主理整個條目,與沒有提升計畫的分別不大。Oneam 01:00 AM (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4:10 (UTC)- 收到,此兩計畫將會合併 ^_^\。--♪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3日 (二) 13:38 (UTC)
- 把軍事合併到歷史提升兼存檔,等你或其他人有時間精力才重開吧。軍事史也是歷史學一部分,根本分不開。更何況一者維基軍事編者本身就很少,二者各軍事編者興趣範疇又不同,尚未足以支撐一個集體計畫,三者西洋軍事史不少書藉,都不是所有編者容易看得到。在此情況下,除非主持可以提供相關提升主題的
- 另外「所知有雲」(雲端相關維基百科條目編輯行動)與「知維在準建」(建築相關維基百科條目編輯行動)等一些站外發起的條目撰寫計畫也會納入條目質量提升計畫,並縮減一些子計畫(台灣、香港、財經與軍事),主因是主持維護人力不足。--♪安可♫(與我對話 ☺) 2011年12月31日 (六) 06:01 (UTC)
- 請詳述一下需求,至少給個連結。
- 成員名單已整理出來,接下會做美化或者增加一些連結之類,然後就發散至每個參與者的WP:用戶頁。呼~手痠。--♪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3日 (二) 13:38 (UTC)
- 今年不重簽到嗎?
- 不能直接發到別人的用戶頁,只能到對話頁通知他加入這個東西的方法吧?
- 表中連結最好也連到對話頁,不然找人溝通還得多按一次。--Reke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18:45 (UTC)
(:)回應
- 2010年參加者皆要重新簽到並重新作自我介紹,但不撤除名單之列也不會刪去原有簽到(但會做區隔),待冬聚之後會將頁面重新整理,並再另行通知參與者重簽(如果等候1個月未重簽且近期3個月無貢獻紀錄才會被移出參與者之列)。
- WP:圓桌會的成員名單也是直接送至用戶頁(例如此),因此照理說條目質量提升計畫也可以發送(使用Hide/H語法做成卷軸),當然也歡迎自行移除或調整位置。
- 本表單會新增對話頁連結。
歡迎各位條目質量提升計畫參與者提出改版或改良建議,感謝各位參與。--♪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5日 (四) 15:05 (UTC)
我不理解為什麼圓桌會會這麼做,不過我個人認為除非有不妥內容要提刪,不然編輯他人用戶頁仍然極不妥當,未必要依照圓桌會的方式去做。雖然可以自己移除,不過一旦例用這樣片面宣告式的條款讓每個人都能去編人家的用戶頁,不能排除在我移除之後,過一段時間會被不明所以的熱心份子加回來的風險……
我極力要求用戶頁部分完全只交由用戶本人編輯,同時也向圓桌會呼籲能修正該條條款。--Reke (留言) 2012年1月5日 (四) 17:13 (UTC)
模板:中国历史
这个模板已经被台湾人挟持了,还可不可以更不要脸?--Fxqf·留言簿 2011年12月7日 (三) 10:58 (UTC)
- 先管好你自己這張嘴。--Zhxy 519 (留言) 2011年12月7日 (三) 11:35 (UTC)
- 删了算了,重做一个“正统”中国历史的模板。--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7日 (三) 14:19 (UTC)
有本事把其他所有版本(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日文版……)都改成1912-至今。--Fxqf·留言簿 2011年12月7日 (三) 15:14 (UTC)
- 什么叫台湾人?民进人听到你的言论会十分开心的。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将中国人转变为台湾人。原本是泛蓝的网民看到这副嘴脸不变绿才怪。这例子又不是没有。
- 已在英文版討論頁提出討論。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3:35 (UTC)
如果真的爱中国的话,希望不要因为某些意识形态的原因而做了台-独分子的帮凶。--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14日 (三) 03:47 (UTC)
- 这里的台湾人与北京人、上海人等同,只是中国的一个省。--Fxqf·留言簿 2011年12月22日 (四) 11:00 (UTC)
- 麻煩注意一下,維基百科的立場對於台灣是獨立國家或中國一省都不表示贊同與反對,不要用一些言語來試圖改變這個情況。
- 如果真的要被獨派份子挾持,1949之後的中國歷史模板可能只剩下一邊,而不是切成兩半。所以,請理性討論,不要動不動就扣其他人帽子。--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12:08 (UTC)
- IP使用者對此模板破壞似乎頗為嚴重,都是將中華民國從「1912-至今」改為「1912-1949」。我相信真正台獨人士估計會大加贊同這一改動,他們巴不得中華民國絕於1949,而後由「台灣國」繼承。--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3:16 (UTC)
- 中華民國的確亡於1949年,現在是一邊一國,台灣共和國早在1949年後就獨立了,我歡迎Fxqf這中國人替台灣共和國正名,我的觀點跟中國人Fxqf相同,中華民國現今根本不存在,中國歷史模板中華民國的確是1912-1949,之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1949-至今,台灣共和國跟中國歷史無關,當然不存在於中國歷史模板,應獨立設一台灣共和國歷史模板。--94.254.2.120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32 (UTC)
- 這使用者似乎在擾亂討論,請管理員處理。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53 (UTC)
- 这种人不用管。搞过头了直接{{deltalk}},不用找管理员。--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24日 (六) 17:56 (UTC)
- 這使用者似乎在擾亂討論,請管理員處理。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53 (UTC)
- 中華民國的確亡於1949年,現在是一邊一國,台灣共和國早在1949年後就獨立了,我歡迎Fxqf這中國人替台灣共和國正名,我的觀點跟中國人Fxqf相同,中華民國現今根本不存在,中國歷史模板中華民國的確是1912-1949,之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1949-至今,台灣共和國跟中國歷史無關,當然不存在於中國歷史模板,應獨立設一台灣共和國歷史模板。--94.254.2.120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32 (UTC)
- 不如把这“敏感”模板设为永久半保护,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现实改变时,不要再动了,无论对于哪个,台湾问题就是痛也是烦--Cwek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4:14 (UTC)
- 這叫中國自作自受,韓戰爆發後,毛澤東本來就叫金日成到中國東北組流亡政府了,不知何故卻突然組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阻礙美國統一朝鮮半島的結果,就是受到美國報復性反擊,叫第七艦隊巡防台灣海峽,讓中國也無法統一,不然中國佔領海南島之後,下一個就攻打台灣島完成全國統一,也沒有現今的台灣問題存在,這是中國自找的,亂別人(美帝)統一朝鮮半島,自然別人(美帝)也能亂你統一台灣。--94.254.2.120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32 (UTC)
- 已提請半保護。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15 (UTC)
以上怎麼會有1919的數字跑出來?不管尾巴是至今還是1949,頭至少一定是1912呀?--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39 (UTC)
- 隨便啦,我的部分已改回1912年,中華民國已是歷史名詞,哪年開始不重要,這國已亡是事實,我的觀點跟中國人Fxqf相同。--94.254.2.120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49 (UTC)
- Whoops,筆誤,請見諒。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8:05 (UTC)
另外我建議將「至今」與「至1949」兩種觀點並列(維基的中立原則就是強調不同觀點宜並列)。可以仿照宋朝的方式,把中華民國分成兩欄,左欄跨二列,寫1949-至今,右欄分成二列,上列為「中華民國1912-1949」、下列為「中華民國(台灣)1949-至今」,這樣關照了統派著重的歷史傳承;也反應了獨派強調的管轄範圍與代表意義的不同。(實作情況請參考)--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45 (UTC)
- 這樣會不會太複雜?--Znppo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54 (UTC)
- 用講的複雜點,我用沙盒先做了,大家給點意見。--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8:06 (UTC)
- G粉果真就是td的好战友。如果要写成上面这样,那应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面也用括号注中国大陆,这样才是中立。--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7:32 (UTC)
是否可以删除“(台灣)”?半年前这个模板是没有兴亡年代的,我个人认为一些历史政权的兴亡年代本身就是极具争议的问题,限于模板的大小,一些歧异观点都无法在模板中体现。如辽朝的建国年代到底是916年、907年、还是之间的某一年。--Shibo77 2011年12月25日 (日) 11:42 (UTC)
- 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可以保留「(台灣)」,但應同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上「(中國大陸)」以示平等,意見同玖巧仔。--沙田友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6:28 (UTC)
- 那么'97年后的香港、'99年后的澳门怎么算?我的建议是删除所有年代,或删除“(台灣)”,只写“中華民國”。还有就是上边写“1912年至1949年迁台”,下边写“1949年迁台-至今”。--Shibo77 2011年12月26日 (一) 01:08 (UTC)
- 用中华民国(台湾)其实也没有算上金、马、澎。这个模板在几个月前也有过讨论,我之前也讲了,严格来讲中华民国(台湾)1949至今也是有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从1911年至今,金、马及南海若干小岛的控制权没有变,而台湾及附属澎湖是在1945年重光。如果说用中华民国(台湾)可行,那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也可行,一中各表、各自表述,括号中的可以算中央政府驻地。--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03:13 (UTC)
- 這裡的「(台灣)」其實我的定義上是對中華民國政權本身的分期,對應字是「北宋」的「北」、「南宋」的「南」。所以我會覺得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加上「(中國大陸)」(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歷史上的明確分期,就好像遼、金並不因為有個「南宋」而變成「北遼、北金」),而是可以思考1912-1949之間的「中華民國」有沒有什麼慣用的稱謂,以區別整體延續的中華民國。至於港、澳因為在回歸以前是成為其他國的領土,而不似台灣是在一個宣稱擁有中國主權的政權底下的領土,所以不會加在這個表中。當然,這部分我覺得還可以思考,只是邏輯有些怪異。
- 至於金馬澎問題,原則上這只是因為習慣用台灣做為1949以後的中華民國的代稱,國際間、兩岸間都是如此,應該不至於形成問題。--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17:28 (UTC)
請問一下還有沒有意見要補充的?我剛才看了Shibo77的建議,考慮把中華民國右邊的兩塊內文字改成「中華民國(遷台前)」、「中華民國(遷台後)」的方式來避免「(台灣)」的加註引起包括玖巧仔、沙田友諸君的誤解。--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40 (UTC)
- 我覺得,在中華民國(台灣)旁加上1949年遷台至今即可,其實主要不要誤會中華民國在1949年滅亡。--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50 (UTC)
- 過年了。如果這個條目到存檔前都沒有人再發表意見,我會依我目前沙盒的狀態修改該模板。--Reke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05:22 (UTC)
有關:武進士題名錄及模版
這個問題煩擾我良久的。在網上所見已知已有朱保烱、謝沛霖的《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但是有關武進士的題名碑錄索引卻搜索未見,令人費解。不知各位有否同感,想著應有一系列全面的武舉進士模版和條目。敬祈不吝賜教。感謝。Will629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0:08 (UTC)
- 武进士没有题名碑,而且历来就记载很少,资料残缺不全。记载最详细的或许是朱彭寿《旧典备徴》中的“武鼎甲考”了,记录了清代112科的一甲,但并不完备。--Stevenliuyi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8:23 (UTC)
- 樓主不妨採用《舊典備征》中的一甲鼎列出個表格條目,比如“清朝武進士一甲列表”等,包括某科、狀元、榜眼、探花等項。我不敢估計這些條目是否能夠建立,但如果條目未經大量創建前急於編寫模板,恐怕被提刪的可能性較大。--Walter Grassroot (♬) 2011年12月31日 (六) 03:59 (UTC)
有关明成祖条目的开篇争议
明成祖条目的开篇最近发生争议,想请教大家这方面的问题,以求得圆满解决。我的想法是这类帝王条目除了开国皇帝,开篇以国号+庙号+谥号(主体部分,太长的不能全部要,那样太长了)+名字,比如明成祖条目以“大明成祖(太宗)文皇帝朱棣”,这个括号可要可不要。--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40 (UTC)
- 不折不扣的原创研究,等你找到用这种方法称呼帝王的可靠来源再说吧,别又和我谈明实录,你就照抄明实录的那个称谓好了。——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55 (UTC)
- 「明惠帝」條目內是不是要改成「大明惠宗讓皇帝朱允炆」?--Mewaqua 2011年12月24日 (六) 16:59 (UTC)
- 由於庙号和谥号的部分時常變動,不知道要用一開始的稱呼或是最後的會比較好,而且一些皇帝還會有爭議的谥号(如明思宗等等),這樣子會太混亂。如果都加上去又會太長,如果要簡寫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這種谥号的簡稱的用法。所以我還是建議單獨列出名字就好了,廟號、谥号都留在後面闡述就好了。另外,希望討論事情能夠比較平和的方式,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歷史專家,有時候可能有盲點或是需要釐清與討論的地方,這些都是可以互相激盪的好議題。討論時,不要動不動就利用知識去嗆別人,將問題的所在一一列出,讓對方心服口服,這樣才能讓撰寫百科的人越來越多。當然,這也是我們(包括在下)要努力的方向。總之,請善意推定。--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5日 (日) 01:54 (UTC)
- 说的非常好。--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2:05 (UTC)
- 对于直接用名字,的确是一个可以避免争议的方法。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常用称呼算不上正式称呼,比如不论明成祖还是明太宗其实现实中都没有永乐或永乐皇帝常用,但后者又实在算不上一个正式称呼。这似乎是一个正式称呼和常用称呼之间的矛盾,想请教一下。最后,关于我的那个想法,实际就是源于《明实录》的开头的表述。--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4:39 (UTC)
- 又来“源于”了,说穿了不就是原创研究吗?你是不是也要源于1+1=2推导出T+王=田?——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4:49 (UTC)
- 你说话冷静一点行吗?这里是要讨论解决问题,不是要吵架。《明实录》是这样用的,有所本何谈得上原创研究?一定要按照你的来才不是“原创研究”吗?--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9:02 (UTC)
- 我够冷静的了。明实录是怎样用的还要我来重复?你就照抄那一段啊,在那个基础上增字减字不是原创研究是什么?这和源于1+1=2推导出T+王=田有什么区别?——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21 (UTC)
- 你这是在强词夺理了,你对什么是原创研究似乎都不了解。--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33 (UTC)
- 是我强词夺理还是你原创研究,尽请众人评判。——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40 (UTC)
- 嗯,看众人,所以我才提交到这里来的。--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3:33 (UTC)
- 是我强词夺理还是你原创研究,尽请众人评判。——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40 (UTC)
- 你这是在强词夺理了,你对什么是原创研究似乎都不了解。--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33 (UTC)
- 建议使用条目名称“明成祖”,其后可以再详细介绍姓名、庙号、谥号等。首段开头的粗体文字不就是重复条目的题目吗。另外中文维基百科关于条目命名的方针请参阅:Wikipedia:命名常规#中国歷代君主。不同朝代的君主用不同的方式表述,首段打头文字尊照条目名称,刘邦条目写刘邦、唐太宗条目写唐太宗、明成祖条目写明成祖、康熙帝条目写康熙帝。--Shibo77 2011年12月25日 (日) 11:34 (UTC)
- 我觉得User:Jason22的意见很好,想了一下,觉得用条目名字+人物名字作开头比较好,所纠结的在于朱棣的两个庙号在明朝使用时间都差不多,太宗还长点。直接用朱棣开头,没有这种争议,也很简洁,不过又和条目标题不太对应。另外,担心理解失误,想问问User:Jason22所指的“名字”是指的人物名字还是条目名字。--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17 (UTC)
- 我是比較傾向直接用人物名字,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例外出現(例如朱溫有好幾個名字),希望能討論一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5日 (日) 14:39 (UTC)
- 我也支持直接用人物名字當作人物條目之名稱,曾在替某些人物條目移動到本名時,隔日即被Symplectopedia君回退移動,該人理由:「哪个名字最常见就用哪个名,不一定要用真名。不然的话,唐太宗是不是也要移动到李世民?」,我看到這回退理由心裡非常想把唐太宗移動到李世民,建議發起修改中文命名規則,改以實際中文名字替條目命名。--Znppo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4:53 (UTC)
- 看来这个意见赞同比较多,我也是这个意见,不过移动恐怕会掀起无谓的波澜,在条目开篇推广应该可以,这样也不用在诸多称呼中纠缠了。不过那种很喜欢改名的确实也是个问题,比如李亨前后几个名字,朱温前后三个名字,这些情况似乎的确也有待解决。--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6:17 (UTC)
- 我也支持直接用人物名字當作人物條目之名稱,曾在替某些人物條目移動到本名時,隔日即被Symplectopedia君回退移動,該人理由:「哪个名字最常见就用哪个名,不一定要用真名。不然的话,唐太宗是不是也要移动到李世民?」,我看到這回退理由心裡非常想把唐太宗移動到李世民,建議發起修改中文命名規則,改以實際中文名字替條目命名。--Znppo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4:53 (UTC)
- 我是比較傾向直接用人物名字,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例外出現(例如朱溫有好幾個名字),希望能討論一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5日 (日) 14:39 (UTC)
- 我觉得User:Jason22的意见很好,想了一下,觉得用条目名字+人物名字作开头比较好,所纠结的在于朱棣的两个庙号在明朝使用时间都差不多,太宗还长点。直接用朱棣开头,没有这种争议,也很简洁,不过又和条目标题不太对应。另外,担心理解失误,想问问User:Jason22所指的“名字”是指的人物名字还是条目名字。--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17 (UTC)
- 我够冷静的了。明实录是怎样用的还要我来重复?你就照抄那一段啊,在那个基础上增字减字不是原创研究是什么?这和源于1+1=2推导出T+王=田有什么区别?——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21 (UTC)
- 你说话冷静一点行吗?这里是要讨论解决问题,不是要吵架。《明实录》是这样用的,有所本何谈得上原创研究?一定要按照你的来才不是“原创研究”吗?--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9:02 (UTC)
- 之前也参与讨论过相关命名。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以现代的姓名观套用到古代。现代人只有名,而古代人有字有号还有谥,皇帝还有庙号,这些都可算他们名字,像谥的意思就是指另一个名字。--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7:19 (UTC)
- 嗯,有道理,你有什么成熟的完整意见吗?想听听。--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14:50 (UTC)
- 之前也参与讨论过相关命名。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以现代的姓名观套用到古代。现代人只有名,而古代人有字有号还有谥,皇帝还有庙号,这些都可算他们名字,像谥的意思就是指另一个名字。--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7:19 (UTC)
我的建议
本来很忙,很少有时间参加讨论的,但看到上面就像吵架,不得不说几句。都是为了维基好,大家何必为了一个死人的名号争得面红耳赤呢?大家都消消气。我早就认为明朝皇帝的命名有问题,因为有几位庙号、谥号一直改来改去,曾经提议将其名称和清朝皇帝一样改为“年号”加“帝”的形式,因为说到底一世一元是从明朝开始的,而且“某某帝”更常用,可惜当时应者寥寥,现在再次提出此议。至于明成祖(永乐帝)条目的开头,我认为可以趁此为所有中国皇帝的开头做一规范。我一般和正史一样用全庙号加谥号的形式加粗,再用“即”字引出姓名,即明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即朱棣的形式。为什么用最终的庙号和谥号?因为史书上是这么写的,而且既然是最终的庙号和谥号,那就说明先前的已经废止不用了,无所谓用的时间长短,反正以后就只用最终的了,其余名号在后面提出即可。至于嫌这名字太长,那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后人给他起了这么长的号,而且史学家都不嫌长,我们嫌长干什么。比起李氏朝鲜的那些,这名号还不算长吧。我就是这个意见,希望大家讨论,达成共识。——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11年12月26日 (一) 02:19 (UTC)
- 用全称这个方法也能解决问题,不过不知道其他人意见如何,不妨再问问。明清皇帝用年号加帝,明英宗有两个年号,似乎有点问题。--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14:53 (UTC)
- 天顺帝元朝也有一个,现在重定向到元朝那个了,把明英宗称作正统帝是没有问题的。——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11年12月27日 (二) 03:01 (UTC)
- 这个建议就学术上来说真心不错,比如说伊莉雅蘇菲爾・馮・愛因茲貝倫这个名字也有差不多长度。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今人已经多用简写。即使是崇尚传统文化的香港,估计还是称明成祖什么的居多。再比如Karl Heinrich Marx,现在大家还不是叫马克思?--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05:44 (UTC)
- 我没有反对条目名称用简写,而且条目名称肯定不能这么一长串。但即使是卡尔·马克思在开篇不也写了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么?明成祖(永乐帝)的开篇也是一样啊,和哪个地方崇尚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就不信写了全名,大家就不认识这个人是谁了。——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11年12月26日 (一) 06:03 (UTC)
- 我是覺得用簡寫會比較好,其次是史學界常用的稱呼,最後是比較穩定、大家都認同的稱呼--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6日 (一) 15:17 (UTC)
- 简写的话就是回到了最初那个问题了,如何安排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前面也有一定的结果了,但还需要最后确认一下。--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16:17 (UTC)
- 条目名称肯定是用简写,如果不满意开头这么长,可以把简写部分加粗,其余不加粗。——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11年12月27日 (二) 03:01 (UTC)
- 根据这几天的意见,是否可以这样处理,开国皇帝的开篇直接用名字,其他帝王的开篇用条目名字加该帝王名字,比如明成祖条目,以加粗的明成祖朱棣作为开篇?--历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27日 (二) 13:54 (UTC)
- 我是覺得用簡寫會比較好,其次是史學界常用的稱呼,最後是比較穩定、大家都認同的稱呼--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6日 (一) 15:17 (UTC)
- 我没有反对条目名称用简写,而且条目名称肯定不能这么一长串。但即使是卡尔·马克思在开篇不也写了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么?明成祖(永乐帝)的开篇也是一样啊,和哪个地方崇尚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就不信写了全名,大家就不认识这个人是谁了。——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11年12月26日 (一) 06:03 (UTC)
- 我是覺得直接都用名字就好,將爭議降到最低。不過如果用廟號+名字也是可以接受,只事會有一堆爭議,但是建議用常用的稱呼為主。
- 秦朝以前。
- 秦朝用秦始皇、二世帝等常用稱呼,唐朝之前都用諡號,唐朝之後用廟號。
- 不過明朝我還是建議用廟號就好了,因為卡在一個明英宗
- 不過清朝是用廟號好還是年號呢?
- 清聖祖玄燁,愛新覺羅氏,名玄燁。
- 康熙帝玄燁,愛新覺羅氏,名玄燁。
- 清聖祖康熙帝,愛新覺羅氏,名玄燁。
- 至於元朝的名字排列要怎麼辦呢?
- 元世祖忽必烈,孛兒只斤氏,名忽必烈。
- 大蒙古國要怎麼辦呢?(這又扯上追尊)
- 如果沒有廟號諡號、或是帝號被廢則稱X帝某某某衛紹王。
- 另外,如果這個人名字有好幾個,就以1.史學界最常用為代表2.民間約定成俗為代表,其他的名字則一一列出。例如
- 所以我認為還是只有名字就好了= = --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7日 (二) 16:06 (UTC)
- 其他朝代的皇帝先不管,我认为明朝还是用年号好,因为不止明英宗,建文帝和崇祯帝也是问题,到底用庙号、谥号还是年号呢?明显是年号更常用,而且庙号、年号还是混乱(现在用明思宗,然而为何不用明惠宗,他们可是同时追尊的啊,更何况思宗很快就不用了,后来的庙号谥号极多而混乱),所以用年号最好。英宗的问题好解决,天顺帝指的是元朝那个,正统帝只有他一个,做好重定向就行了。——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12年1月3日 (二) 06:45 (UTC)
- 個人認為用明成祖即可,太宗這個廟號可以在後面敘述,雖然它存在過,但後來被明世祖改為成祖,所以,還是以最終的廟號為準,至於諡號可以省略,諡號演變到最後變成一個浮誇、華麗、毫無意義的字詞。--首醫女張德◇留言 2011年12月28日 (三) 07:43 (UTC)
- 其实按照前汉定庙号的标准,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庙号,但到了后来也和谥号一样了,所以无所谓意义不意义,只不过是一个符号,写与不写关系不大,用不着我们今人瞎操心。——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12年1月3日 (二) 06:45 (UTC)
有些常用模板似乎名称与功能不对应
感觉{{see}}与{{see also}}的功能完全是对调了,还有{{Cat main}}与{{Catmore}},不知道为什么?--YFdyh000 2011年12月25日 (日) 14:13 (UTC)
- (?)求助 是被忽略了还是没人知道,求回应。--YFdyh000 2011年12月29日 (四) 18:57 (UTC)
应该担当起Wikibooks:生物学书架的编写工作吗?——Shakiestone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4:53 (UTC)
- 如果参与者愿意,可以对姊妹项目进行扶持。--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25日 (日) 15:06 (UTC)
- 我只是觉得本来维基百科的内容已经够寒酸的了,逛了一下维基教科书,终于感到什么是史前时代了。——Shakiestone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5:11 (UTC)
- 若維基教科書是史前時代,那麼維基學院應該就是石器時代了(連專屬中文站也沒有)
囧rz……。--♪安可♫(與我對話 ☺) 2011年12月31日 (六) 06:39 (UTC)
- 若維基教科書是史前時代,那麼維基學院應該就是石器時代了(連專屬中文站也沒有)
- 我只是觉得本来维基百科的内容已经够寒酸的了,逛了一下维基教科书,终于感到什么是史前时代了。——Shakiestone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5:11 (UTC)
我一直认为消歧义不可能代替条目,直到我膝盖中了一箭。记得前两天还碰到一个类似的,但是忘了。--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26日 (一) 07:21 (UTC)
- 这句话比VPP那个双重否定还要难读。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07:48 (UTC)
- 看是谁读了。--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28日 (三) 16:50 (UTC)
- 但是,我真的不是很懂達師兄要表達的是啥意思?該消歧義看似沒啥問題呀?--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12月30日 (五) 06:26 (UTC)
- 我的看法是,維基百科是上述這些各語版維基百科的『綜合體』,所以,不需要用消歧義,只要針對整個集合母體開條目作介紹、並在資料量足夠時另闢不同語版維基百科的介紹作為子條目即可。但是,『民航局』可不是各國與各地民航局的綜合體,當然會有所指模稜兩可的狀況,需要消歧義。--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12月30日 (五) 19:29 (UTC)
- 看是谁读了。--达师 - 198 - 336 2011年12月28日 (三) 16:50 (UTC)
但是中国大陆的铁路局制度完全可以建成一个条目。应避免建立这样的消歧义。--达师 - 218 - 372 2011年12月31日 (六) 15:17 (UTC)
征求Template:Breakchar条目修改意见
编辑Template:Breakchar条目时,注意到这条目很多冗余琐碎的章节,很想清理一下,不过这样的章节似乎太多,一个人难以完成清理,因此列举出来有问题的地方和我的意见。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并补充我遗漏的地方;也请有能力的专家,纠正一下我可能出现的错误,谢谢!
- Template:Breaklink:和前后的章节有重复,连贯性不强,何谓“大事”也难以明确,不如将内容分拆到各章节的好。
- Template:Breakchar在其他區域的發展及影響:这地方各种事件评论混杂,在我所看过的宗教、政治组织的条目内都没有这样的。Template:Breaklink、基督教也好,几十年几百年下来支持和反对的材料都一大堆了,也没有如此罗列一大堆。几个不同章节对比下来,观点也很混乱。我认为主要应该介绍Template:Breakchar在各国的组织、发展情况,如果有突出的事件也可记载。弄个分布地图也很好。
- 日本:没什么可说的,建议补充一下日本官方的意见。
- 韩国:韩国基督教所属月刊《Template:Breakchar》批判Template:Breakchar的内容不明,同时介绍此事件的来源也是反对Template:Breakchar的宣传网站。建议改善或者在影响较小的情况删除。
- 泰国:只有Template:Breakchar网转载光明日报的单方面报道,个人认为不能算中立,建议改善。
- 香港:香港Template:Breakchar學被判罪的事件实在微不足道(其他游行示威也经常有类似情况发生,如Template:Breaklink),不过如果在香港有较大影响也可考虑。
- 台湾:控告中共高官的事情不知有无影响力(最后也没有人被逮捕)。最后几段(更被查出……在台活動情資)无来源且与Template:Breakchar不是特别相关,(每一个政治组织也总会有其他组织的渗透)如果没有特别意义的话建议删除。此外以马英九一人来代表“官方表态”也不全面。
- 新加坡:没具体来源,泛泛而谈的空洞句子,不如不要的好。
- 紐西蘭:后面的“Template:Breakchar的遊行被市议会拒绝”事例和Template:Breakchar的实质无关,也不足以概括当地Template:Breakchar的活动,任何人物组织也都可能造成噪声扰民,没必要专门写下来,除非有证据证明这是经常发生或有影响的现象。
- 美国:
- 抗議與衝突:“華埠Template:Breakchar暴力攻擊Template:Breakchar學員”之衝突缺乏第三方来源,影响力不明。报纸箱被攻击那件事没必要记录,没影响且其他组织也可能发生这种事。
- 控告思科:案子还没有判下来,而且开发软件帮助Template:Breakchar监控互联网,和Template:Breakchar的实质或发展没有明显的关系。
- 加拿大
- 华侨时报诽谤案:我认为没有必要单开一段讲这么一个事件,而且此案件的胜败与否也和Template:Breakchar是什么、如何发展没有大影响(如果不是这样,请指正),充其量也就写一两句,最好删除。
- 卑詩省:游行示威的相关法例和Template:Breakchar有什么关系?明显的偏题。
- 主要争议
- 关于性质的争议:Template:Breakchar网所转载的评论的作者的学术威望和此评论的影响不明。另外此段其实可以和下一段合并。
- 略近筆戰的對應:就只有一个Template:Breakchar网不足以代表目前的笔战情况,这方面我不是太清楚,希望专家帮帮忙。
总体来说一下: 对于事例,应该在对Template:Breakchar的发展有特别影响(如:中共取缔Template:Breakchar)时或者受到比较多的外界关注(如:Template:Breakchar自焚)时才收入条目中。一般的琐碎事件没有必要收录。这些事件不但无助于中立与全面,相反地更容易使读者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对于相关人物的评论,我的意见和相关事件基本一样,就是有影响的才收录。例如Template:Breakchar中董建华的或许可以保留,Template:Breakchar就有疑问了。 --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1年12月27日 (二) 10:57 (UTC)
囧rz……,必须都要改成链接吗,原有的像一些链接到段落的链接都被弄乱了。而且可能被过滤的又不止这些关键词,下面也可能会有不懂规矩的人。PS:https是否万金油?--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1年12月27日 (二) 12:26 (UTC)
- 是。段落链接已改回。Liangent (留言) 2011年12月27日 (二) 15:04 (UTC)
谢谢Inspector,注意到你修改成 --“后又称其为“Template:Breakchar””,此说比原先接近于事实。确实中共在99年7月只是定作了非法组织,加以取缔;到了10月下旬镇压三个月没能消灭Template:Breakchar)之后,再加大火力制造新的口实,当时江泽民访问法国媒体接受采访,首次公开宣称是Template:Breakchar后,而后第二天人民日报跟风说是Template:Breakchar;而后虽然中国人大通过防范Template:Breakchar的决定,两高对此决定作司法解释等,但这些决定和解释,从末提到过Template:Breakchar);故从中国法律的角度,尽管司法人员在操作中在执行了镇压的命令,严格的说,从末对Template:Breakchar)公开定性为Template:Breakchar。 另外,声称韩国的《Template:Breakchar》杂志是基督教所属月刊,这纯属是中共官方的说法。 其实无论韩国的《Template:Breakchar》杂志还是华侨时报等对Template:Breakchar)的评论,是基本上照搬中共官方人民日报。中共把自己反Template:Breakchar)的私货借助其海外代理在海外发表,然后再出口转内销而已欺骗国内百姓而已。对于在各国的活动,比如韩国和加拿大的无数正式媒体,十多年来均对Template:Breakchar)在当地的活动有无数正面报导,维基百科的Template:Breakchar)词条居然一点不引用,而只引用中共有意出口转内销的东西,这样的做法,是失去了中立的立场。为了维护中立,我当时编辑时想到,如不引用其他报导,那么也应删除新华社和Template:Breakchar网宣传的东西;如保留中共的说辞,则有必要引用Template:Breakchar)学员对此的看法或第三方报导。以此为原则,我才作了相应编辑。如有不对处,欢迎批评指证。想不到不问青红皂白,统统给撤消了。 据Template:Breakchar报导[9]: “关于韩国的《Template:Breakchar》杂志本身问题重重,其发行人来自一个被规定为异端的团体,因此刊物也因为诋毁他人而遭到控告,编辑部门人员被判刑。据《国民日报》报导,1999年《Template:Breakchar》诽谤58名牧师为异端,基督教韩国浸礼会总会2000年给予该杂志人员永久除名的处分。 首尔地方法院还裁定,《Template:Breakchar》通过杂志和网络等诽谤了前基督教团体长,《Template:Breakchar》编辑部门人员被判刑:编辑和顾问袁某(69岁),徒刑1年;编辑主干袁某(54岁),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2年;谘询委员张某(37)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2年。 裁判部判决文上特别认定,《Template:Breakchar》不是把教界关心的事,按照记者的采访,根据事实为基础写成报导,而是以主观论断制作报导,而且多用于批判持反对立场的人为目的。 据悉,被中共收买的《Template:Breakchar》最近又在北京成立“基督教异端Template:Breakchar研究所”。该杂志社社长李大馥在接受中共官方《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Template:Breakchar》杂志社还将陆续推出批判文章,以便在韩国展开全面抵制“Template:Breakchar)”的运动。 Template:Breakchar)在韩国洪传已超过十年,政治人士、政府官员、法律界人士、医生、教授、艺术界人士、人权界人士、学生等各阶层的男女老少都在平和的修炼Template:Breakchar)。现在写这等诽谤Template:Breakchar)的文章又有谁会相信呢? 明慧网评论员欧阳非指出,新华社当作宝贝转载了,说是“韩国媒体”如何如何,其实,《Template:Breakchar》是一个小小的宗教刊物,新华社想瞒天过海,让人以为是韩国的什么真的媒体。” - Marvin
我赞同上面一位编辑的条目修改意见。昨天我一整天的努力,可视作是回应这个意见。 比如,关于加拿大,我增加了华侨时报在2008年被法庭定为诽谤成立的文献;关于日本,我修改成了日本政府出面向中共交涉营救日本人的中国妻子金子容子,这是佐证日本是允许Template:Breakchar)学员在日本的活动的;关于泰国,修改成泰国各炼功点所在的地址和联系人电话。 对于许多没有引用文献处,我设法找到文献,比如黄琦为轮功鸣冤而入狱;比如宣称死了数千人一说仅见于江泽民2000年6月接受CBS采访时,Template:Breakchar初中共称700多人,99年10年改称1400例;并提供Template:Breakchar)方面对1400例的全面否定。 本来,我还准备在一一加以完善,调整语句后,再更新在其他国家媒体报导过Template:Breakchar)活动等。 但我编辑被全部撤消(我回复了一两条),我现在在等相关编辑或管理员的答复,目前暂停继续编辑。 - MARVIN 19:56 (UTC)
- Template:Breakchar)是敏感詞,麻煩在打字時使用模板{{Breakchar|法|轮|功}})區隔字--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30日 (五) 07:02 (UTC)
- 宗教与异端这篇文章影响不清楚,相关的来源也只有Template:Breakchar和Template:Breakchar,一种就是直接删除;另一种更稳妥一点就是看一下原文再网上搜索一下其影响,毕竟这两个互相敌对的媒体也有抬高自己一方媒体、贬低对方的媒体的可能。--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11:03 (UTC)
- 关于日本的情况,我认为不要过度强调单独事件,除非有特别影响。泰国的话也不用太琐碎,给一个链接就行了。--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11:03 (UTC)
- 还是请大家关注一下重点——不要太多琐碎内容。查英文维基条目,华侨时报、思科、卑诗省三件事更是一点没有提到。--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11:11 (UTC)
- 能不能再有些编者帮帮忙!我觉得目前琐碎章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讨论和行动。--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12:30 (UTC)
- 既然没有反对的话,我就开始动手清理了。--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4:21 (UTC)
朝鮮國王的諡號開篇爭議
在朝鮮太宗、朝鮮世宗、朝鮮世祖三項條目分別被加上恭定王、莊憲王、惠莊王,因是否加上明朝的賜諡而引發了爭論,個人認為明朝的賜諡在右側欄位已註明,不必在條目一開始便加上“朝鮮太宗恭定王”,再說市面上有關朝鮮歷史書籍都稱呼他們朝鮮太宗、世宗、世祖,而不會稱呼恭定王、莊憲王、惠莊王,若真有必要的話,可在條目後面標明明朝賜諡恭定,故個人認為朝鮮太宗恭定大王、朝鮮恭定國王、朝鮮世祖惠莊大王、朝鮮惠莊國王、朝鮮世宗莊憲大王、朝鮮莊憲國王。--首醫女張德◇留言 2011年12月28日 (三) 08:58 (UTC)
- 其實用朝鮮太宗李芳遠就好了,國號(可省略)+廟號+名字--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9日 (四) 12:29 (UTC)
關於清朝使用的模板
現在,有一位維基人(User:Loveskys)與我在模板使用上發生爭議,所以請大家注意一下要怎麼使用比較好。 當初我在寫這篇文章時,認為清朝屬於中國朝代,按照朝代格式使用相對應的模板。在唐朝、宋朝等朝代都是使用這個模板。
- 然而User:Loveskys他不知道甚麼原因將模板改成另一種,所以我再回退時就說由於中國朝代條目的格式統一使用這種模板,所以請勿更改。(如果要改,麻煩請將所有的中國朝代一次更新。因為我不希望中國朝代系列的條目格式再度混亂不堪。
- 然而User:Loveskys他沒有理由又回退我。我想說好吧,他可能沒有看到我這段話,所以我又到他的對話頁再去講一次。但是一天過去後,沒有任何回應。所以我想說他應該知道我的用意了,閣下沒有回應的話 那我就統一格式了,不好意思
- 但是她又再度回退,並附上理由大清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資料比歷代詳細很多,不應以中國朝代來俱分,乃是一個近代帝國。正如大韓帝國的條目跟新羅朝鮮的條目一樣,麻煩不要進行編輯戰,謝謝合作。我覺得他應該要知會我,與我達成共識後再去修改。
- 總之,我請大家幫忙提出意見,來解決此事。
- 編寫歷史--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32 (UTC)
- 争议是不是就是这个{{Infobox Former Country}}模板?建议恢复原状,尽量慎用这个从英文版照搬过来的模板,里面有一些参数具有“原创研究”的嫌疑。User:Loveskys在编辑摘要中给出的理由是关于清朝的資料比中国先前朝代的资料要詳細,所以使用类似其他近代帝國的模板。其实你看英文版是在所有的历史国家(即现在不存在的国家或政权)条目中都使用这个{{Infobox Former Country}}模板。参阅:米底王国、夏朝、塞尔维亚与黑山等。此模板的继承国(p1、p2、p3)参数属于原创研究。目前模板中说大清的继承国有中华民国、英属香港、台湾日治时期和Template:BreakLink,没有提供参考资料,且岂止这几个。看底下的附图1759年的全盛疆域图画出的边疆国家,哈萨克、沙俄、缅甸、阿富汗、英属印度等多少都占有清朝的领土。--Shibo77 2011年12月29日 (四) 16:28 (UTC)
- 我覺得現在這樣滿好的,沒有更動的必要。--首醫女張德◇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06:49 (UTC)
- 真的是感謝各位了,謝謝--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30日 (五) 06:54 (UTC)
关于百度条目模板无法显示的问题
本人打开百度条目时底部的两个模板都只能显示为“Template:百度产品”“Template:NASDAQ-100”的样子而无法正常显示,不知各位那情况如何?请各位帮忙维护一下,谢谢。--SyaNHs 2011年12月30日 (五) 05:10 (UTC)
- 模板包含上限已经超过的页面,模板超限了,不清楚该怎么处理。--YFdyh000 2011年12月30日 (五) 07:50 (UTC)
已修复 by User:Liangent--HW (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09:40 (UTC)
关于“亚洲东南部领土争议”模板内容越格的问题
在模板:亚洲东南部领土争议中,关于[[Template:Breakchar]]的争议栏中“Template:Breakchar”出现在了“领土类型”一列中,而这一行的内容也因为首栏越格而缩进。在下查看历史发现在这个编辑之后出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单从代码在下找不出问题,也因为这个编辑有实际意义在下无法回退,希望各位帮助维护解决一下这个问题,谢谢。--SyaNHs 2011年12月30日 (五) 10:20 (UTC)
元素化合物模板修改建议
现在正在使用的元素化合物模板仅完成了收录含某种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的目的,但基本没有为其分类。所以我建议按一定方式将这类模板收录的化合物统一进行归类,以便查阅。我按照这一思路重制了{{镁化合物}}这一模板,希望能征求一下大家的建议。
原模板:
新模板(底色为{{元素周期表}}中镁所在区域的颜色):
--I.R.A.·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16:08 (UTC)
- 非常(+)支持。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31日 (六) 03:16 (UTC)
- (+)支持--铁铁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1年12月31日 (六) 04:08 (UTC)
- (+)支持,不错,希望能完成。--MakecatTalk 2011年12月31日 (六) 11:17 (UTC)
- (+)支持,记得以前“铁化合物”模板也已经有这样了--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4:40 (UTC)
- (!)意見:还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是否都要放上去,还是只给一个“有机镁化合物”链接?--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4:20 (UTC)
- 如果有机化合物足够多的话,也建议将其单立模板,但应使用中文名。乌拉跨氪 2012年1月2日 (一) 16:39 (UTC)
歷史提升計畫的回顧與展望

- 歷史提升計畫第二期於2011年6月25日開始,2011年12月31日正式結束。
- 本計畫源自2010年朝代條目大撤銷,所以於2010年12月11日展開中國與朝代提升計畫。在2011年6月25日的第二期(也就是本期)時,擴大成歷史提升計畫。本計畫包含歷史、歷史政治、歷史軍事、歷史文化等等,只要和歷史相關均包含在內。
- 第二階段計畫有賴許多同仁積極參與與第九次動員令的協助下,其新條目推薦多達140條,以下是成果:
- 簽名人數:34人(+)支持
- 參與人數:29人
新條目推薦 | 優良條目![]() |
特色條目![]() |
特色列表![]() |
特色圖片![]() |
相關圖片 |
---|---|---|---|---|---|
140 | 13(其餘5個升特色) | 9 | 1 | 1 | 26 |
- 新條目推薦
- 感謝維基人極力提報新條目推薦,讓新條目推薦數量提升到140條
- 前幾名的有黑暗魔君(37)、HenryXVII(23)、周子儀(19)、Eartheater(11)、pkou(8)、Clithering(6)、Mouse20080706(5)等
- 優良條目
- 特色條目
- 其他相關特色
- 有Walter Grassroot的明朝尚書與都御史年表,獲選特色列表。俠刀行的頤和園銅亭,獲選特色圖片。
- 歷史圖片或地圖
- 以玖巧仔製作最多,有28張(包含繁簡版)
- 子計畫
- 條目專題
- 許多條目都完成目標,獲選優良與特色條目,然而仍有一些條目等待完成目標。
- 11.1 朝代或帝國:#拜占庭帝國、#新朝 、#商朝
- 11.2 文明與文化:#古希臘
- 11.4 歷史事件: #漢武盛世
- 11.5 戰爭與戰役: #十字軍東征 、#羅馬軍團
- 11.7 人物與團體: #明成祖 #東南亞條約組織
- 11.12 其他相關 #漢族
- 最後我們陸續完成歷史事件模板如下
未來展望
- 由於許多計畫仍然未能實現,需要更多人參與,希望大家能否提出意見,或是願意擔任主持人。--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31日 (六) 04:07 (UTC)
- 感谢jason22的不朽贡献,他在作为计划重要参与者的同时,还要兼顾主持人角色来管理其他用户的贡献,真是很不容易,在这里以一个不称职的参与者的身份向他表示感谢!
- 同时也感谢其他的参与者,正是因为你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这么多出色的条目!
- 个人的观察是很多条目基本都是单个用户独自完成,是否会令编辑者在有瓶颈时感到气馁?有种得不到他人协助的感觉?像jason22在扩充西夏时,就表示很累,颇有想放弃的打算,当然他最终是坚持完成了。
所以我建议以后的工作应着重于分工协作,或许有利于效率,也能在这过程中多培养协作精神。--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2:58 (UTC)
- 作為不稱職的主持人,也在此檢討,在1年多的主持與參與,發現在維基百科要達到同步協作是相當困難,主因是大家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在做這些事情,而且在維基百科上的社群互動機制相當缺乏,容易忽略相關訊息。然則條目質量提升計畫就是希望能建構撰寫計畫的發表平台,這是長期性的工作,或許一時之間看不出成效,但是藉由本計畫可以讓原本各自撰寫的維基人,可以得知其他人主力於那些條目,在另外方面,這是給予自己一個目標,讓編者不會感到孤獨,他們會發現原來也有那麼多人在做類似的事情只不過是一時之間無法配合而已。在此希望更多人能協助本計畫並參與其中,日後可能會加入「所知有雲」的組織分工要素,相信可以改善分工協作的效率,並搭配站外號召方式,吸引更多新人來投入編者行列。--♪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2日 (一) 04:11 (UTC)
- 单独编写本身是比较困难,但并没有感到气馁。气馁主要是维基中过度的浮躁与党争不息,致使很多卓有功勋的编辑纷纷离去。政客太多,编辑太少。--Walter Grassroot (♬) 2012年1月4日 (三) 11:33 (UTC)
- 我是比较喜欢多人一起编写同一个条目的模式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月5日 (四) 01:48 (UTC)
- (:)回應新版計畫仍可進行多人一起編寫同一條目計畫模式,但收納各子計畫內並在計畫頁中協作分工規劃與討論,也可直接在條目討論頁規劃,避免冗長討論造成計畫頁龐大。--♪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5日 (四) 15:12 (UTC)
- 我是比较喜欢多人一起编写同一个条目的模式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月5日 (四) 01:48 (UTC)
問:为什么我客观中立的条目“裸辞”被提交原创研究,还说有删除的可能?
——张天诚 (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09:12 (UTC) 大家好!中国近几年刮起“裸”风潮,裸婚、裸辞、裸归、裸考等,外媒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如美国《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还有日本的报纸,把中国裸现象跟美国镀金时代、进步时代挂上钩,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时代来形容中国在发生的细微变化和动向!裸辞是中国裸现象的代表!我本人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这个条目,是非常中正客观的表述!没有一点偏颇!你们可以查询相关资料!我也可以提供!!!所以,希望公正处理!!!因为这个条目还需要不断完善,需要大家广泛参与!!!我需要公正的裁决!!理由不充分必定不断上诉!!!大家都看一下!!! 张天诚——张天诚 (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09:12 (UTC) 2011年12月31日
- 任何條目除要符合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外,還要符合wikipedia:非原創研究和wikipedia:可供查證原則,裸辭一個參考來源也沒有。--途人 (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09:26 (UTC)
- 邀请大家关注一下,这样的新手可以培养,不过可能需要磨合一下。目前看来该条目写作语气不太像百科全书,还存在一些个人宣传,不过应该可以慢慢改善。--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11:01 (UTC)
- 整篇內容的行文風格全都是論說文語氣,無論是語體還是內容都有濃厚的原創研究意味,被提刪除也是正好而已。我想這位張兄根本沒真的瞭解百科全書該有的體裁,這其實是很基本的常識。--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12月31日 (六) 16:08 (UTC)
- (:)回應請移回到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1/12/31#裸辞討論--Nivekin※請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16:42 (UTC)
- 作者需要注意,没有关注度的条目会被删除。所以尽量编辑一些众所周知的事物。也建议多了解一下维基的编辑格式,这个可以参考首页的条目。不懂的可以提问。--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1:50 (UTC)
- 如果确实想要保留的话,也可以移动到用户页,如User:Inspector/百度封禁贴吧列表。--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4:38 (UTC)
- 其实维基百科对于非原创研究的要求是很高的,但在中文区执行得其实很松。第一,这篇“文章”的标题的就体现出,其文体是错误的,这更像是新闻社论,而不是百科全书。第二,文中充斥模棱两可的描述,“受到全世界媒体的关注”,“这些不断增多的“裸”现象”,“大量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环境却日渐恶劣”,“越来越多的“裸”现象是中国跨入全新“进步时代”的标志”。第三,文中多处体现了作者的主观论断,并不符合中立的要求,“作为世界大经济体国家的未来中坚,中国新生力量以他们实际行动对这个国家落后观念积极改进!”。第四,下部所列的参考文献在上文没有脚注,亦无法得知,文内的观点和事实到底到何而来。最后,从上面“我本人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这个条目”也确定了这篇文章绝对是原创研究的论文。乌拉跨氪 2012年1月1日 (日) 06:03 (UTC)
- 简单说,并不是网上有几篇文章,把它们拿下来再整合出一些意见就不是原创研究。您也可以考虑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到国内一些知名期刊上(研究有名字的现象应该不是特别难找)。--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7:09 (UTC)
那些互相矛盾的条目需要整理,而不是挂矛盾模板了事。
像狮和吐火罗语中有内容矛盾,矛盾模板都不知挂几年了,却至今木有对这那方面领域有所了解的用户来改善内容。我在本版中也提出了隆中和诸葛亮等条目的内容存在矛盾,也没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2:46 (UTC)
- 現況的確是「掛維護模板的人多,解決問題的人少,導致問題條目愈積愈多。」其實中文維基需要維護的條目真的很多(請逐層點選即知
不曉得為何在此點選「[+]」無法展開?在我的個人頁面裡確實可以展開。拿掉縮排符號即可展開,但版面略為凌亂,抱歉!):
- 最好每一個(維護)分類都能有專人認養。在下先前已長期認養兩大塊:
- 原本工作量大致還可以。前一陣子忍不住又參與:
- 負荷就明顯超過自己的能耐了(即使有User:高晶等人一起作業)。不僅影響到自己原有的條目撰寫計畫,連上述兩大塊條目數也有點失控,也許這就是我參與維基的最大極限了。在此呼籲大家若行有餘力,多多參與維護工作。--Kolyma (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6:53 (UTC)--Kolyma (留言) 2012年1月6日 (五) 17:42 (UTC)
- 嗯。--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22:37 (UTC)
- 關於條目維護方面,在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今個禮拜大搞作有在進行維護模板改進計畫,而且其精神亦融入部分子計畫之中,希冀閣下能善用此計畫頁,這頁面可由主持人全權處理,在自願長期主持投入情況下,自行變更原有計畫設計(甚至重新設計)以符合主持計畫之需求。--♪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2日 (一) 03:23 (UTC)
- 如果號召的人不夠多的話,Kolyma會變成除了原有的工作量之外,要再多維護一個頁面。講真的,社群確實過於突顯增加內容的寫手而忽略維護內容的編輯,榮譽制度、動員令都沒有提出對應的鼓勵;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的部分撇開參與度問題,維護本身在各子計劃中也沒有太大的空間。例如上面歷史提升計劃的成果報告裡,完全沒有維護工作的動態(不確定是沒人在做、還是沒有在計算)。整體風氣如此的話,依靠單一小區塊要吸引人手長期穩定投入有難度。--Reke (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5:01 (UTC)
- 關於條目維護方面,在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今個禮拜大搞作有在進行維護模板改進計畫,而且其精神亦融入部分子計畫之中,希冀閣下能善用此計畫頁,這頁面可由主持人全權處理,在自願長期主持投入情況下,自行變更原有計畫設計(甚至重新設計)以符合主持計畫之需求。--♪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2日 (一) 03:23 (UTC)
- 嗯。--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22:37 (UTC)
用独脚鸡做为中国地理小作品的标示是否适合?
是这张图:。
个人觉得并不合适,应该用卫星图来代替,像这张:
--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2:56 (UTC)
- 南海呢。乌拉跨氪 2012年1月1日 (日) 05:53 (UTC)
- 支持使用卫星图或者地形图。--Gilgalad 2012年1月1日 (日) 17:30 (UTC)
- 有些地理事物的存在时间远远超过中国政治历史。--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8:15 (UTC)
生物分类的条目要怎么样写
鲤科条目的目录差点没让我吐血身亡……--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8:23 (UTC)
- 个人比较反对列表式条目的,
囧rz……除非这个条目就是列表--铁铁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1月1日 (日) 08:45 (UTC)
- (~)補充,目录被我{{TOClimit}}了否则配置不好的机子要卡死……--铁铁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1月1日 (日) 08:49 (UTC)
- en:Cyprinidae也有一堆物种的列表,不过是放在后面,而且前面的内容也很多--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9:09 (UTC)
- 英文版只是列出了鲤科的各亚科和各属,并没有列出物种。--Stevenliuyi (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9:12 (UTC)
- 谢谢提醒。--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9:16 (UTC)
- 只能庆幸没人动菊科和百合科了(笑)。这种情况建议用分类解决,属一级的分类应该足够体现物种层次吧,毕竟这个条目也仅仅是关于科的。-Mys 721tx(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9:26 (UTC)
- 谢谢提醒。--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9:16 (UTC)
- 英文版只是列出了鲤科的各亚科和各属,并没有列出物种。--Stevenliuyi (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9:12 (UTC)
- en:Cyprinidae也有一堆物种的列表,不过是放在后面,而且前面的内容也很多--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9:09 (UTC)
- 分类条目就应该只叙述本级及下一级的内容。此外,用换行来做列表,只能说是排版问题,真正做成表格就不会这么夸张了。乌拉跨氪 2012年1月1日 (日) 09:43 (UTC)
- 其实只收录下一级分类也可能会有很多(如鲤科”包括210属2010种“),这种不如做个HideH隐藏起来。--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4日 (三) 08:52 (UTC)
- 210属并不多的。做适当的折叠和缩小就可以很容易的显示出来,只不过现在都是用换行列表,这就非常长了。乌拉跨氪 2012年1月4日 (三) 10:39 (UTC)
- 其实只收录下一级分类也可能会有很多(如鲤科”包括210属2010种“),这种不如做个HideH隐藏起来。--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4日 (三) 08:52 (UTC)
武王逝后,周成王年少登基,周公摄政專制,管叔、蔡叔與武庚等諸侯非常不滿,起兵清君側。周公也動用武力以証清白,發動了周公东征,打敗三監,正法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將霍叔廢為庶人,平定了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条目
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当时起事的七国提出要“诛晁错,清君侧”,以晁錯為強化正當性的「亂臣賊子」。但事後晁錯被殺後,戰事並未停止。
——清君侧条目
据清君侧条目,“該名詞最早见于中國經書《公羊传》中“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通常作為政變起事者強化其正當性使用”,故发生在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理应和清君侧没有关系。--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8:55 (UTC)
- 显然第一个例子中的“起兵清君侧”只是对那起事件的形容。个人认为这并不矛盾。因为这段文字是给现代人看的,而在现代,清君侧早已是一个成语,指的正是管蔡所说的要清除君主身边擅权的人。就像里面提到的周成王年少登基,要深究起来也会矛盾,因成王是他的谥号,是后人对他的称呼。当然了,清君侧这个成语若是出现在一部以当时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那才是矛盾。--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17:12 (UTC)
- 歪題一下。「清君側」其實本身是很不中立的用語,暗示君側有「需要被清理的小人」;站在被「清」者的立場,肯定不覺得自己需要被清理,而是起兵者藉口作亂,所以這個用語明顯偏向起兵者的觀點。基於中立原則,我認為如果這個詞彙不是單純地引述(例如「七國諸侯以『清君側』為由」就只是「引述」,表示這個詞是七國諸侯說的,不代表編者立場),那最好不要使用。三監之亂既然發生在清君側的名詞出現之前,起事者並無提出此一辭彙,維基編者實不宜代言。--Reke (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3:41 (UTC)
- 其實這類例子頗多的吧,正如上面用戶玖巧仔所說,出現諡號也是矛盾的。反而Reke說的中立性和原創研究觀點比較值得商榷。我認為應該換個字眼的,能避免讀者誤解。--途人 (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9:02 (UTC)
- 我把它改了一下。--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2年1月4日 (三) 09:03 (UTC)
- 其實這類例子頗多的吧,正如上面用戶玖巧仔所說,出現諡號也是矛盾的。反而Reke說的中立性和原創研究觀點比較值得商榷。我認為應該換個字眼的,能避免讀者誤解。--途人 (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9:02 (UTC)
- 歪題一下。「清君側」其實本身是很不中立的用語,暗示君側有「需要被清理的小人」;站在被「清」者的立場,肯定不覺得自己需要被清理,而是起兵者藉口作亂,所以這個用語明顯偏向起兵者的觀點。基於中立原則,我認為如果這個詞彙不是單純地引述(例如「七國諸侯以『清君側』為由」就只是「引述」,表示這個詞是七國諸侯說的,不代表編者立場),那最好不要使用。三監之亂既然發生在清君側的名詞出現之前,起事者並無提出此一辭彙,維基編者實不宜代言。--Reke (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3:41 (UTC)
命名那段很奇怪……是不是我翻译时理解错了?--MakecatTalk 2012年1月1日 (日) 14:43 (UTC)
- 看[3]就明白了。--Stevenliuyi (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14:53 (UTC)
个人觉得这一页的排版有一些小问题 illusionwing 2012年1月8日 (日) 05:09 (UTC)
请帮助修复一下新加坡条目中模板出现的问题。
新加坡条目中国家信息栏中国歌下的Audio模板的聆听等链接失效了;同样的在信息栏人口的介绍中,2009年的链接也失效了,希望有人能够帮助维护修复,谢谢。--SyaNHs 2012年1月2日 (一) 17:04 (UTC)
已修复,另外,應否禁止使用{{Listen interwiki}}?看到有不少例子是連去有版權的檔案。-卍田卐
馬其頓每天國旗介紹 2012年1月4日 (三) 05:01 (UTC)
墨西哥该何去何从?
美洲一个名为墨西哥的国家,该条目最开头对她的介绍是:“位于北美洲”,但条目下方的美洲模板却将其分在中美洲里。这导致了墨西哥、北美洲、中美洲等几个条目中的说法存在矛盾。是不是应该把这个事情描述清楚一些? 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巴布亚新几内亚。
个人觉得是不是可以将模板中划分方式进行归类。就像人种模板那样,按肤色来分为某、某、某几种,按其他分类法则又是分为某、某、某几种。 --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22:41 (UTC) 不會矛盾,只要加上是用二分法表示還是用三分法即可。在二分法他屬於北美洲、三分法則是中美洲。--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2年1月3日 (二) 05:10 (UTC)
- 七大洲中是屬北美洲,仔細可分入中美洲,例如以色列是亞洲,仔細劃分為中東--Dragoon16c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05:54 (UTC)
- 個人認為端看使用何種分類法來決定,若把美洲分成三部分北中南,則墨西哥屬中美;若把美洲分成兩部分北南,則墨西哥屬北美。--Znppo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12:44 (UTC)
- 那应该描述清楚。--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7日 (六) 04:06 (UTC)
朝鲜的標題
無論是不轉換、簡體或繁體,朝鲜的標題皆顯示全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但實際標題卻是簡稱「朝鲜」。這種做法,即是在沒有移動條目的情況下,變更標題,是否恰當?實在有濫用noteTA之嫌。--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Quest for Truth(討論|貢獻)於2012年1月5日 (四) 03:35 (UTC)加入。
- 删掉了。请签名。Liangent (留言) 2012年1月5日 (四) 04:45 (UTC)
- 为什么不移动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乌拉跨氪(討論|貢獻)加入。
- 因為方針建議用“常用名”而非“官式全名”作為條目的永久標題。例如香港的標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同舟 (留言) 2012年1月5日 (四) 06:13 (UTC)
- 为什么不移动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乌拉跨氪(討論|貢獻)加入。
請問這個分類是甚麼意思?--途人 (留言) 2012年1月5日 (四) 16:25 (UTC)
- {{Non-free use rationale}}模板自动生成的分类--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月6日 (五) 03:08 (UTC)
囧rz…… --途人 (留言) 2012年1月6日 (五) 03:25 (UTC)
共济会会员
看柯南·道尔,该条目下方有个分类是"共济会会员",但是条目通篇无一处提及共济会,请问是根据什么资料来证明他为共济会会员? —此條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于2012年1月7日 (六) 12:01 (UTC)之前加入的。 --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8日 (日) 01:03 (UTC)
問:类似这样的条目应该如何处理?
可能这个条目已经被删除了,内容如下:“中华绿党/中国绿党成立于2005年8月6日。是由当时在英国的留学生贝立组织创建的。说来这是中国绿党的第三次组建,前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废。 刚组建的中华绿党主要领导成员有英国的贝立,在德国留学的李冬、荷兰的伍少白、新西兰的谭诚等;在国内则有北京的刘晓东(厚泽)、山西的吕晓光(sxcgp),以及广东的阳光(wx40j.w)等人。 这个组织的目的是通过他们的活动,努力建立中国式的绿色政治和绿色生态。因而从开始中华绿党/中国绿党就把环球绿党联盟的价值观作为自己应该遵守的规则,并且承认绿色无国界的绿色运动宗旨!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绿只能以观察员得身份参加国际绿党联盟的活动。2008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二届环球绿党大会,李冬代表二百多中绿成员出席。 目前,中绿也是亚太绿党联盟的非正式成员。 几年以来,虽然中绿经历着起伏,但他一直顽强的存在着!在比如中国好多地方存在的“血铅事件”及民众维权活动中发挥着作用。”
类似这样的条目应该提请快速删除、存废讨论还是挂其他什么模板好(主要是主观意味太强,另有随机插入的不明字符)?请诸君赐教。 —— illusionwing 2012年1月7日 (六) 17:30 (UTC)
西红市
以前曾在维基中搜索西红市,发现会跳转到重庆市这个条目,里面专门有个章节解释西红市的来历。 今天我又在搜索魔都、妖都、西朝鲜、兲朝时,发像相关词语并非被重定向到相应的条目中。 是不是可以把他们重定向一下?当然,在相关条目是要解释来历的。--玖巧仔●□留言 2012年1月8日 (日) 01:08 (UTC)
- 哪裡是「西红市」的解釋?Zzarch (留言) 2012年1月8日 (日) 05:1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