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razysoft留言 | 贡献2011年7月15日 (五) 11:51 (大陆)共构车站合并的问题:​ 调整格式、排版 修复排版,补充签名)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Crazysoft在话题“(大陆)共构车站合并的问题”中的最新留言:13年前

本頁面是條目模版主題相關的探討。

  • 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需要參與者協商一致才能達成。每個條目都有討論頁,但是有時候有人發起了討論,卻遲遲等不到別人的回應、參與,這個頁面就是為了提供正在進行中的條目討論的地方。
  • 任何條目或模版的問題、疑慮、懷疑、參考文獻、有關文章的論戰或者評論應該先在相關的條目討論頁提出來並在討論段落加上{{indiscussion}}模板,最近7天在條目對話頁上的討論會出現在討論索引,而若無人加入該討論才在此發起,若否則可能被移動回{{Moveto}}原條目討論頁,討論頁指導方針亦在此適用。
  • 若需要就具體條目應當如何編輯才符合中立性原則尋求社群共識,請前往中立觀點的佈告板留言。
  • 条目对话页讨论索引可以提供一些活躍的條目討論頁討論,請多多關注。
  • 若需要合併的條目的請求,請至維基百科:合併條目提出。
  • 第九次動員令相關問題,請至第九次動員令討論頁提出。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皇帝谥号 6 4 Babaibiaobin 2025-05-02 14:15
2 命名一致性判決請求:「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中文翻譯 6 4 Nebulatria 2025-05-01 14:35
3 關於各虛構作品的列表因為關注度被大量提刪 90 18 1F616EMO 2025-05-09 07:44
4 更名程序的基準 3 3 Ericliu1912 2025-04-30 20:39
5 哪些周深歌曲符合收录标准 7 4 Factrecordor 2025-05-09 21:22
6 請求搬出沙盒條目:戰神賽特(War God Seth) 3 3 Babaibiaobin 2025-05-02 14:00
7 关于闽越都城的争议 32 4 自由雨日 2025-05-02 13:14
8 「冨」 7 6 神秘悟饭 2025-05-06 11:21
9 主席的玉照没了 3 3 The Puki desu 2025-05-02 14:08
10 标题已修改 8 7 Kurgenera 2025-05-08 08:03
11 籍贯与出生地 13 8 Whisper of the heart 2025-05-09 17:14
12 模板爆炸 3 2 Kurgenera 2025-05-05 11:30
13 人物信息框不用挂国旗了? 3 3 Cygz 2025-05-09 02:22
14 Alzheimer's 臺灣用語 7 4 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 2025-05-08 15:25
15 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这样的区划能不能算市辖区? 7 3 Hamish 2025-05-07 03:36
16 新聞局登記證號等純審查/分級編號可否納入資訊框? 5 4 糯米花 2025-05-08 21:03
17 是否加入球形地圖 1 1 Gdagys 2025-05-06 22:04
18 關於徵求來源系列維護模板的字句修訂 3 3 YFdyh000 2025-05-09 16:56
19 有关在建城市轨道交通条目中的计划通车时间 3 3 MintCandy 2025-05-09 13:45
20 歷任教宗譯名 4 3 Ericliu1912 2025-05-09 02:28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議題清單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傳記

Template talk:藝人 § imdb字段
要麽默認從wikidata抓數據,要麽移除這字段,必須手動輸入頗為反智。另貌似沒人用的{{藝人/Wikidata}}居然也沒有imdb。--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不姓 2025年5月4日 (日) 02:10 (UTC)

經濟、貿易與公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歷史與地理

Talk:西库翁 § 译名

这些古希腊人名地名和现今希腊地名的译名真是头疼。我从现今地名入手:西基翁,其现今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α,按照音译表来翻译的话,好像是“锡基奥纳”,但谷歌搜索基本一无所得。地名大辞典、地名词典和新华社资料库里用Sikion来搜索的话都是“西基翁”,其中地名词典里有坐标,跟现今城镇的坐标一致。因此可以确定现今城镇的译名就是“西基翁”了。

而该镇是根据希腊古城邦来命名的,古城的希腊语名是Σικυών,拉丁转写就是Sikyón。按照维基百科:外語譯音表/古希腊语来翻译的话应该是“西库翁”或“西库昂”(我不知道译音表里注释“翁不合用时,改用昂”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叫不合用?)。而此古城邦是根据同名神话人物命名的,那是否该人物也是应该译为“西库翁”?根据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古城邦是译为“西库翁”的。

而权威来源把现今地名译为“西基翁”,而不是按照一般音译规则译为“锡基翁”或“锡基奥纳”,那表明对应古希腊语名也应该译为“西基翁”吗? 而此条目最初创建时命名为“西基昂”,后来移至“西库昂”,再被移至“西锡安”,又移回“西库昂”。译为“西锡安”的理由不是很清楚。现在各个译名好像都可以找到正规论文或文章的来源。

偶然在网上找到《辞海》第六版的信息:“西息昂”(Sicyon)亦译“西基昂”。

到底选用那个译名为好?各位有何高见?@Aronlee90 @BigBullfrog--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20:50 (UTC)

Talk:教宗 § “papa”的中国大陆译名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WikiProject talk:中国 § 關於兩岸分治後的「XX年中國」條目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5月13日 (二) 23:16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目前1949年後的「XX年中國」頁面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重定向至「XX年中國大陸」。私以爲應該改爲指向「XX年中國大陸」、「XX年臺灣」、「XX年香港」以及「XX年澳門」的平等消歧義,理由如下:
  1. 根據MOS:中國:「在描述國家或政權時,應儘量以確切的國家或政權名稱取代『中國』一詞……在1949年之後的相關條目中,應儘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等全稱。」是故「中國」一詞在分治後的語境並不適合用於直接指代「中國大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均(曾)在國際上代表「中國」,故兩者均可以「中國」稱之。
  3. 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前是否屬於中國有待商榷(有觀點認爲中國從未交出香港主權;無論如何,中國的治權在回歸以前均未作用於兩地),但和中國關係密切,故建議在回歸前的條目記載於「參見」章節,回歸後歸入平等消歧義項目。
先前已經建立少量消歧義,可作爲建立消歧義的模板,請見1996年中國(均未回歸)、1997年中國(香港已回歸)以及2025年中國(澳門也已回歸),現有重定向列表請見本人的追蹤用用戶頁。謹提交此提案與社羣討論,希望能得出是否建立(若不建立,應當作何處理)的共識。另副知機器人作業申請的參與者@0xDeadbeef。--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4月6日 (日) 14:38 (UTC)
Talk:迪斯托莫 § 译名

一看就觉得“迪斯托莫”是根据英语发音翻译过来的。2023年时还可以从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搜索到,但现在已经搜索不到了,看来是从数据库里删除了。相反,现在按照纯正希腊语的拼法(或直接中文)可以搜索到“季斯托蒙”的译名,也可以在《世界地名译名词典》里搜索到。《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则两者都搜索不到。

现在“季斯托蒙”虽然符合现代希腊语的发音,但基本没有别的来源在使用。而其他来源都是使用“迪斯托莫”。那现在维基里是该按照常用名原则把“迪斯托莫”作为约定俗成的译名作为条目名呢?还是把权威来源的“季斯托蒙”作为条目名为好?这个还牵涉到其所属市镇及相关条目的命名。--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4月15日 (二) 13:42 (UTC)
Talk:閩越 § 闽越都城

详见我与@御坂雪奈User_talk:御坂雪奈#闽越都城的讨论。争论焦点是城村汉城是否是闽越都城--Perinbaba留言) 2025年4月30日 (三) 17:10 (UTC)

Talk:多多尼 § 译名
在《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Dodoni译为“多多尼”。新华社资料库、《世界地名译名词典》及《21世纪世界地名录》里没有Dodoni,但有Dodona译为“多多纳”,坐标跟此条目的坐标很接近。按理说这些地名资料书里收集的地名应该是现今的地名(特别注明的除外),难道是以古希腊语的拼法来翻译的?另外,作为考古遗址的Dodona神谕处的条目名现为多多纳,在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却译为“多多那”。这个神谕处算是希腊神话地名吗?这两个条目的名称不知该如何处理?有谁能看看地图出版社的译名为何?--万水千山留言) 2025年5月6日 (二) 18:34 (UTC)

語言及語言學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數學、科學與科技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媒體、藝術與建築

Module talk:CGroup/Music § 主唱的轉換

Lead Vocal:cn及tw為「主唱」;hk為「主音歌手」,這個轉換針對的是一個演唱團體的Lead Vocal(名詞)。然而「主唱」一語不止這個用法,其他地區我不熟悉,至少香港人就經常把「主唱」用於描述一首歌曲是誰唱的,「主唱」可以是動詞(歌曲由誰「主唱」),也可以是名詞(「主唱者」之省略),這種用法的出現機率比描述一個演唱團體要大得多。我早年發現這問題後,自己便採用「演唱」或「原唱」或「所唱」去避免動詞變為「主音歌手」,但事實上中維音樂相關條目內存在不少歌曲由誰「主唱」這樣的語句,編寫的人根本不清楚需注意轉換問題,而該些音樂相關條目又未加入NoteTA公用轉換,才未有引起注意。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12:58 (UTC)

Template talk:藝人 § imdb字段
要麽默認從wikidata抓數據,要麽移除這字段,必須手動輸入頗為反智。另貌似沒人用的{{藝人/Wikidata}}居然也沒有imdb。--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不姓 2025年5月4日 (日) 02:10 (UTC)

政治、政府與法律

WikiProject talk:中国 § 關於兩岸分治後的「XX年中國」條目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5月13日 (二) 23:16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目前1949年後的「XX年中國」頁面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重定向至「XX年中國大陸」。私以爲應該改爲指向「XX年中國大陸」、「XX年臺灣」、「XX年香港」以及「XX年澳門」的平等消歧義,理由如下:
  1. 根據MOS:中國:「在描述國家或政權時,應儘量以確切的國家或政權名稱取代『中國』一詞……在1949年之後的相關條目中,應儘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等全稱。」是故「中國」一詞在分治後的語境並不適合用於直接指代「中國大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均(曾)在國際上代表「中國」,故兩者均可以「中國」稱之。
  3. 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前是否屬於中國有待商榷(有觀點認爲中國從未交出香港主權;無論如何,中國的治權在回歸以前均未作用於兩地),但和中國關係密切,故建議在回歸前的條目記載於「參見」章節,回歸後歸入平等消歧義項目。
先前已經建立少量消歧義,可作爲建立消歧義的模板,請見1996年中國(均未回歸)、1997年中國(香港已回歸)以及2025年中國(澳門也已回歸),現有重定向列表請見本人的追蹤用用戶頁。謹提交此提案與社羣討論,希望能得出是否建立(若不建立,應當作何處理)的共識。另副知機器人作業申請的參與者@0xDeadbeef。--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4月6日 (日) 14:38 (UTC)
Talk:赫尔松州城市列表 § 条目命名问题

现在俄乌都有“赫尔松州”,如果只建一个“赫尔松州城市列表”却在条目中只以乌克兰的角度叙事,是否有地域中心或者不中立的问题?因为我前面有提到过相关问题,且条目主编也按照我提到的观点解决了相关争议,但仍有用户在未有任何讨论和通知的情况下把条目移回。现把此情况征求社群意见,希望社群能形成相关共识。另通知@仁克里特MykolaHK。--—동양성신✍️ 2025年4月24日 (四) 07:51 (UTC)

宗教與哲學

Talk:教宗 § “papa”的中国大陆译名

在中国大陆,官方译名“教宗”一词多见于宗教领域,“教皇”一词更为大众熟知(如在读秀搜索“教皇”可搜到227960条结果,“教宗”可搜到17292条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3倍),根据“使用常用名称”原则,是否应将本条目在大陆简体显示模式下的译名改为“教皇”?——杰里毛斯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4 (UTC)

社會、體育運動與文化

目前此主題無正在討論的議題



維基百科寫作教學班教師團報名

在下希望尋找一批有熱情、有道德、有勇氣的維基教師,充當帶領新人編寫維基百科條目的工作,以應對日後大量新人的入學。歡迎各位愛好者在下面報名。報名不等於錄用,本人親自參與篩選。請在下方使用(+)支持模板並簽名。-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5:03 (UTC)回复

瀑布汗-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3日 (日) 07:08 (UTC)回复
歡迎飯桶。-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3日 (日) 11:32 (UTC)回复
欢迎ICEHEART,我需要有能力带到新人的朋友,所以只要你有能力,还是当老师吧。-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04:21 (UTC)回复
不一样,不要误会。-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04:30 (UTC)回复

歡迎大家參與“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詞條的翻譯工作

對比中文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英文First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差距實在是太大。憲法第一修正案不僅是美國諸多判例的援引條例,而且也具有很重要的國際意義。歡迎熱愛美國專題的維基人和具有相關法律從業背景的維基人參與編寫和提升詞條質量。—Wesley Lee Talk to Me 2011年7月3日 (日) 16:50 (UTC)回复

让安可加入到XXX计划吧。-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09:49 (UTC)回复
應該是讓Iceheart加入到條目質量計畫吧。人文提升計畫應該可收納法律方面的提案,敝人已開闢政治與法律特別段落,並誠摯邀請有興趣的人加入。--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7月5日 (二) 16:32 (UTC)回复
我會嘗試邀約質量提升計劃參與者法律兴趣小组(久未有新人……)來參與,而目前所知道有法律背景的維基人有NluTheodoranian等。當然如果其他有興趣的還請幫忙一下。--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7月11日 (一) 10:03 (UTC)回复

未被合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哪里来的?

Uue后面的很多元素都有这样的信息,相对原子质量多少u之类的,请问如果没有合成如何知道这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参考英文条目,里面也只有电子排布的预测(即使是基于构造原理的预测,也可能出现意外,参见英文元素专题的讨论),原子量则是“未知”。--管闲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7月4日 (一) 02:47 (UTC)回复

来源是否可靠?没有合成如何测算?况且有关元素可能的同位素不只一种,为什么只提及一种原子量?--管闲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7月5日 (二) 03:49 (UTC)回复

對有版權之頁面的翻譯是不是侵權?

YSK株式会社#歷史及該公司之網頁[2]. --Nivekin請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04:24 (UTC)回复

这种简历性质的,可变性不大的应该没问题吧,看样子他也没说不准转载。--管闲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7月4日 (一) 10:52 (UTC)回复
Copyright(c) 2003 YSK ワイ・エス・ケー 株式会社 All Rights Reserved.-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04:55 (UTC)回复
翻译者有翻译者的版权,但是翻译作品是原作的衍生作品(Derivative work),因此翻译作品要不能违反原作的版权要求。至于这段文字,也算长了点,改改吧。--Ben.MQ 2011年7月6日 (三) 06:30 (UTC)回复

「平治」繁簡轉換

日本明治時代有位圍棋棋手叫廣瀨平治郎,其名中的「平治」會被自動轉換成「賓士」。--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7月4日 (一) 09:17 (UTC)回复

可以通過繁簡轉換或-{平治}-來解決。—AT 2011年7月4日 (一) 11:29 (UTC)回复
寫成這樣就可以解決了:廣瀨平治郎。汽車品牌的『Benz』被提及的頻率應該比這位棋手高很多,因此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因為這狀況而取消目前的轉換設定。—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5日 (二) 01:55 (UTC)回复
了解,感謝兩位。--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7月5日 (二) 14:55 (UTC)回复

屈原

去年就想说了,屈原条目中画像是反的,为什么一直不改? 如图:File:屈原.jpg--玖巧仔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01:37 (UTC)回复

正反影响不大吧。-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09:48 (UTC)回复
汉服#交领右衽--玖巧仔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23:00 (UTC)回复
配劍應在左邊, 除非是左撇子--Nivekin請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02:23 (UTC)回复
哦,原来汉服还有这种要求啊。-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04:32 (UTC)回复
已修改。—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04:53 (UTC)回复

核磁共振頻譜學条目名的探讨

此条目英文名为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关键在于spectroscopy的翻译,该翻译大多为光谱,也有波谱。 这里由于磁场为电磁波,因此最好为波谱,即:核磁共振波谱学。Merphisto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09:00 (UTC)回复

...不知这里有没有维基人讨论化学的?Merphisto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6:49 (UTC)回复

感慨一下

现在某些条目是语弊严重- -

助词、量词、关连词、连词和程度副詞之类的乱用- -||||||

还有语意+文段内容冗长重複- -||

句式错用(比如把字直接当英語be來用= =||)和近義詞混用(詞義差別混淆)也很嚴重啊- -

改得好辛苦啊啊啊啊啊啊- -||

下次翻譯儘量叫有語文功底的人來做吧- -||||| Rethliopuks-大陸用戶請勿點此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0:24 (UTC)回复

{{copyedit}} {{grammar}} 可以起到告知作用--Ben.MQ 2011年7月6日 (三) 11:34 (UTC)回复

File:Xbox_360_Error_codes_lang_zh.svg

我刚刚翻译好了一个SVG文件,由于维基媒体给出的工具已经出现错误,因此我在编辑器里手动翻译。初次可能会有语句问题,请提出。--52Dora Talk! 2011年7月6日 (三) 16:09 (UTC)回复

建议:
  • 同时将图片内的文字放到描述页面内,方便复制文字
  • 第一行:翻译……最好删掉,否则这跟加水印无分别
  • 字体用黑体或者类似黑体,然后,在inkscape里面选择文字,然后选择“路径”->“对象转换成路径”,这样字体就在每台电脑都正常显示黑体,现在在我浏览器中显示的是宋体。
  • 第三种加上常用简称“三红”
  • 控制台应该叫主机?
  • “当发生硬件故障”
  • “当(出现)一个或以上……”
  • 最后一句应该是“当用HDMI连接主机的时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Caiguanhao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6:36 (UTC)回复

对象转换成路径的话,如果再要翻译成其他文字就没那么容易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6日 (三) 16:45 (UTC)回复


表示翻译的可以删,不过移动就怕有冲突了。--52Dora Talk! 2011年7月6日 (三) 16:50 (UTC)回复
如果不转换,除了在不同电脑下显示出来的字体、行距等等可能不一致外,貌似在不能显示中文的电脑上看这张svg会是乱码。--Caiguanhao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7:01 (UTC)回复


如果转换,SVG里的普通硬件故障...--52Dora Talk! 2011年7月7日 (四) 04:34 (UTC)回复
我更倾向于直接拆分成小图,删除大部分文字,通过条目内注释的方式说明。文字缩放来缩放去效果蛮差的--Ben.MQ 2011年7月7日 (四) 06:55 (UTC)回复

建议将条目连江县 (福州市)合并到……

发起了讨论,却迟迟等不到别人的回应、参与,,建议将条目连江县 (福州市)合并到条目连江县;条目连江重定向条目连江县;另建连江 (消歧义)页面

有关讨论在此,无人参与

“马祖正名马祖县”的网络民调

有鉴于马祖列岛只于一般公务通行连江县之名,但正式与非正式场合中亦常称马祖,例如正式文件中有台澎金马的称谓,未有“台澎金连”之说。

2008年,马祖当地网络媒体-“马祖资讯网”进行“马祖正名马祖县”公投作网络民调,赞成的比例亦高达8成,原网页在此。彼时中国国民党蒋氏父子有反攻大陆之迷梦,争中国正统,将连江县之称谓强加于马祖人。两岸隔绝半个世纪,近年来方有所沟通,马祖人对连江县之认同一日不如一日,有关连江县的条目不应再昧于现实。马祖改名之事见条目连江分治

现维基百科有成例,如两岸都有福建省、台湾省、连江县的建制,现有条目福建省福建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湾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何独连江有连江县 (福州市)连江县 (中华民国),连江县纵是台湾人亦认为是大陆之县份,曾经发生邮件寄马祖而误送至大陆福建省连江县的事件。既然马祖人于连江县之名并无太大爱好,应当正连江县之名予大陆之连江县。

我建议比照上述之例,将条目连江县 (福州市)合并到条目连江县;保留连江县 (中华民国)不变;条目连江重定向条目连江县;另建连江 (消歧义)页面——Lianxx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01:55 (UTC)回复

關於動員令提報條目的質量要求……

所謂提報條目達標,並不只是把條目達到位元組就可滿足,否則不如使用機器人來填充條目內容,但是也不需要有優特或DYK上面嚴格的要求(例如:翻譯錯誤……),大致上還要審視條目是否有幾個維護問題,要注意的是否有{{unreferenced}}(無任何來源!)、{{wikify}}(起碼要整理一下吧)、{{translating}}(未翻譯,可能是灌水),還可能有標示錯誤等一些比較明顯的錯誤,若看到這些提報條目,請先使用Wait並附上info,主持人百忙相助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希望其他參與者或旁觀者能幫忙揪錯,若發現提報條目的質量上有問題,還請對方對話頁或至動員令討論頁提出,謝謝。--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7月7日 (四) 15:57 (UTC)回复

目前動員令提報條目中,有看過未標示來源的,未維基化的條目也有一個(應該是還不太熟悉維基百科對條目的要求),目前還沒看過未翻譯的條目,不過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協助主持人一起確認條目的質量(品質)--Wolfch (留言) *DC9* 2011年7月7日 (四) 22:54 (UTC)回复

問:有關香港中學的交通內容的定位

——留名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06:24 (UTC) 近日發現香港中學的交通內容被刪除, 求證交通內容的應否出現於中學簡介內容內.回复

否。--达师198336 2011年7月9日 (六) 11:58 (UTC)回复

分類排序字

除了特殊的排序用途外,一般都是使用條目名的拼音字序作為排序字,分類中的成員則會按拼音字序分組排序(不使用字序,則以成員的名字首字分組)。但是我在Category:內陸國家中,全部都是使用英文作為排序字。如南蘇丹,一般的排序是{{DEFAULTSORT:N南蘇丹}},但User:Choihei卻把它改為S的字首(取自英文Southern Sudan)。中文維基百科主要服務對象是中文使用者,為甚麼要用英文字首?英文字首對於中文使用者而言幾乎沒有意義。我準備把分類中的所有條目都改按拼音字序排序字,方針中是否應該說明如果以條目名排序,中文(拼音)應是唯一的排序語言?謝謝。Ivantalk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18:02 (UTC)回复

为了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建议使用中文排序,或原名排序。(另推广Wikipedia:维基百科工具/CategoryPageForm)。--Isnow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19:01 (UTC)回复
不知道CategoryMultiSort什么时候能拿出来用。--达师198336 2011年7月9日 (六) 11:58 (UTC)回复
問問wikimedia-tech -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0日 (日) 13:07 (UTC)回复
在此先道個歉,在補充其他內陸國家時,本人參照了英語版,加上本人在英國住了太久,拼音有點爛,一時想不起N是指南,於是改用S代表蘇。請見諒。但中文維基上有不少國家分類都有使用英文排序。將按照Isnow的意見刪去排序字。——Choihei (留言) 2011年7月9日 (六) 16:58 (UTC)回复
謝謝合作。我不是找你的碴,而是中文維基的很多條目都有這種情況;還有其他奇怪問題
  • 人名分類不以人名而以封號載入分類(如唐武宗Category:李姓,字首是C,在分類中看到的人肯定在猜他的名字是李CX=李瀍;更甚是巴陵公主Category:唐朝自殺人物的L字首,不熟讀歷史的人根本不知道她姓李,在分類看到會很混亂。)
  • 分類成員或子分類給的星號或空白,如Category:中國歷史,憑甚麼那些子分類就能用星號而別的不能?星號、~號和空白應如何使用?
我覺得有必要在方針中給出分類編輯的指導性說明。還有能用能讓{{DEFAULTSORT}}和[[Category:XXX]]語句的排序字支持魔術字{{{PAGENAME}}}?比如南蘇丹我直接下{{DEFAULTSORT:N{{{{PAGENAME}}}}}和[[Category:XXX|N{{{PAGENAME}}}]],或者系統默認排序字後面接上條目名為排序依據,這樣就能大大節省編輯時間。Ivantalk (留言) 2011年7月11日 (一) 14:34 (UTC)回复
部分條目使用漢語拼音排序,其實一直是中文維基的亂源之一,原因有二:1.兩岸多地對於很多外文譯名的翻譯方式不同而且落差非常大,所以排序時要照誰的譯名排序為準?2.台灣用戶習慣使用的是注音拼音排序(台灣的書籍,如果採中文方式索引的,都是採注音排序),目前常見到的漢語排序方式其實對我們比看英文排序還困擾,尤其大部分台灣人的護照名都是使用WG拼音的,所以如果硬把台灣人的中文人名用漢語拼音排序,可能會發生連本人都找不到自己名字排在哪兒的困擾(舉例來說,姓『張』的人在大陸是排在Z字頭的分類,但在台灣卻是排在C字頭分類,香港人常用的廣東發音姓氏也有類似的困擾)。我記得之前有個討論,當Multisort這種工具還沒啟用之前,像中文人名、地名的順序需考慮當地的用法,而非中文領域事物似乎應是暫時以原文名稱的羅馬拼音排序為主。—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1日 (一) 15:37 (UTC)回复
譯名不同倒容易解決,把所有可能的別名都加到分類中就可以了,但同一事物不同命名出現在同一分類中會有潛在問題。注音與拼音的問題,我也曾經提出過,關鍵是要對Category功能升級。關於Category功能的改善建議,請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11年5月#维基百科落后的编辑系统是其社区缩小的重大原因中我的發言。你最候提的"羅馬拼音為主",除了Internet Explorer這種外來無漢譯事物外,幾乎絕大部份條目都是英語命名的吧?用既有的漢語命名去排序我不覺得會是個問題。分類的問題還是要管理層和技術人員牽頭解決,不然就會浪費編輯者的時間。Ivantalk (留言) 2011年7月11日 (一) 17:02 (UTC)回复
泗水大象,你把我在巴拉圭的漢語拼音排序字去掉,還說甚麼「沒有這種規定」?我倒想問這種用英語的排序是給會英語的中國人看還是給會漢語的老外看?上面的討論已經很清楚,應該是用條目名排序。中文維基受眾是中文使用者,你這種做法令我無法善意去想是不是條目沒有注音排序了,於是就不能用拼音,乾膽用英語讓大陸和台灣都沒法佔便宜?這種四不像的排序,還不如直接用漢字排序。原來所謂規定就是就了造四不像啊。Ivantalk (留言) 2011年7月11日 (一) 17:10 (UTC)回复
我之所以回退您的編輯,是因為這種重大的原則問題是需要先經過討論再來進行,而且以前曾經有類似的討論過,當時的意見就是暫時保留該事物原語言的羅馬拼音(注意,是羅馬拼音不是英文,因為當初討論的記得是日本相關的事物)。而且您也不用善意推論,因為我的用意就是在凸顯與抗議部分編輯者默認漢語拼音就是最佳的拼音方式,其實是對其他不使用此拼音方式的地區用戶之一種打壓。至於漢字排序,原本應該是個可以考慮的用法,但偏偏中文維基有個很核心的特殊狀況會讓這作法產生重大的問題:中文維基是原本的繁體中文維基與簡體中文維基的『合體』,因此條目名同時存在簡體與繁體的版本,如果直接靠漢字排序,繁體撰寫的條目名跟簡體的,有時在順序上會有很大的差異(這問題在很多用筆畫來排序的列表上特別明顯:例如日本鐵路車站列表就是個很糟糕的範例)。我建議還是朝強化Category的標籤功能方向去討論為宜,因為這其實可以算是繁簡轉換功能的一種配套機制。—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2日 (二) 02:13 (UTC)回复
我無語了....至於Category的繁簡支持基乎為0,也不能使用noteTA模板做標題轉換;依條目原名,可能會出現同一分類中繁簡體同時出現的混亂情況。Ivantalk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8:06 (UTC)回复
我在技術頁面中開了個題討論分類排序的功能升級可能,歡迎大家移駕這裡參與討論!—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2日 (二) 03:49 (UTC)回复

关于动画条目的一个建议

该说是昨天调整几个动画条目的时候想到的吧,因为日文维基上动画各话标题是很全的(我昨天就搬运了两个),
所以我觉得可以用机器人去日文维基百科上收集动画条目的"每话标题"一栏(免得做重复运动).日文维基上基本如下格式:

話数 サブタイトル 脚本 絵コンテ 演出 作画監督

收集后对应的把"サブタイトル"翻译成"标题","絵コンテ"翻译成"画面构成"即可.
至于各个条目的中文译名,可以等搬运来之后再做人工翻译. - Dr. Cravix SLEEPY HEAD! 2011年7月10日 (日) 01:20 (UTC)回复

百科条目十病

近看中国大百科的编辑金常政老先生的一篇短文,讲到“百科十病”,兹扼要列举于下,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借鉴:

  1. 喧宾夺主、跨疆越界:条目核心内容与边缘内容比例失衡,或者太多与条目主题无关的内容
  2. 结构混乱
  3. 定义不清
  4. 概念表达含混模糊,容易造成歧义
  5. 作者在条目中大发个人议论
  6. 水分太多,缺乏实在知识
  7. 条目主题缺乏稳定性,把一时的热闹当作新知
  8. 过于讲求文采
  9. 半文半白,或者过于引经据典
  10. 繁琐的考证和公式推导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11日 (一) 08:22 (UTC)回复

其實這些弊病在現存的WP方針指引都有提出過,但它們總是被編輯選擇性無視掉:

  • 5. 中立觀點/非原創研究
  • 6. 瑣事(trivia)資訊
  • 7. 過度引用即時新聞資訊,不考慮該報導對後續事件的實質影響力;只因一次事件見報而輕易獲得撰寫百科條目
  • 8. 杜撰式用字

其中第7點是最為棘手,因為會直接與保留主義者正面引發不愉快爭論。-- 同舟 (留言) 2011年7月11日 (一) 08:55 (UTC)回复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意外的,因為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懷疑,在維基百科進行編輯的用戶之中,有多少人真的翻看過傳統的百科全書?很多上述的缺失對於真的常翻閱百科全書、知道正確百科文體的人來說,根本不是個問題。只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般的blog或fan site看得多,但實際好好讀過百科書或教科書的人卻很稀少......—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1日 (一) 09:39 (UTC)回复
從一些史地條目,可以看出有些人喜歡用充斥情緒化用詞的作文風格寫百科,看起來就像政府網站上的歌功頌德一樣。Luuva (留言) 2011年7月13日 (三) 02:38 (UTC)回复

吳卿憐條目被百度百科抄襲

由我所創建的維基吳卿憐條目

維基吳卿憐

百度百科的吳卿憐條目

百度吳卿憐

敬希垂注--好學的菜鳥請指教 2011年7月11日 (一) 11:31 (UTC)回复

  1. 新添讨论内容请放置于页面底部。
  2. 关于百度的侵权行为请参考WP:BDLC
  3. 维基条目可用内部链接:[[吳卿憐|維基吳卿憐]],显示效果为:維基吳卿憐。--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11日 (一) 11:38 (UTC)回复

太久沒上維基,忘了很多東西,抱歉抱歉--好學的菜鳥請指教 2011年7月11日 (一) 11:40 (UTC)回复

所以很遗憾,似乎现在除了以个人身份给百度发一封信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其它办法了。抱歉无法帮到您更多。--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11日 (一) 11:55 (UTC)回复
若有空請順便將人物條目的對話頁加入{{WPBiography}}。--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7月11日 (一) 13:46 (UTC)回复

明白了,謝謝指教。--好學的菜鳥請指教 2011年7月12日 (二) 03:36 (UTC)回复

(大陆)共构车站合并的问题

现在是这样,按道理来讲,如果地铁车站和国铁车站共构(例:北京西站/北京西站 (地铁)),按道理应该只是属于不同层停靠不同列车,不应该分开列条目。大陆以外的车站通常合并处理,如台北车站即是如此,如果翻英文版伦敦地铁车站更是数不胜数(如翻译的利物浦街站)。找到的确实共构的车站放在下面,希望能够得出合并的共识。

我认为不能教条地以官方说明为准,要看具体情况。即使完全是地铁系统,比如西直门站,虽然自称是共构的,但事实上应该吧13号线的西直门站单独踢出来。—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7月11日 (一) 16:21 (UTC)回复
西直门站也并未自称是共构的。确实英文版有把非共构车站分开的例子(纽约市地铁)。--达师198336 2011年7月12日 (二) 15:27 (UTC)回复
我说说天津西和北京南站,这两者结构都相似。都可以在地下进行换乘。如果是香港,可以这么做,因为香港的地铁和国铁合并成为了一个系统,称之为港铁。不过大陆城市的地铁和国铁属于两个系统,天津西站还特别使用了
这个符号在指示牌上标出地铁,以示区分。所以我不赞成中国大陆地铁国铁车站合并。顺便补充,上海虹桥站属于同样结构。—Crazysoft$绿色的铁盒子邮箱 2011年7月15日 (五) 11:51 (UTC)回复

和珅條目還要加強那一方面

小弟在去年編了整整一年多的和珅,令和珅條目大幅度擴充,之後聽從某些師兄的指教壓縮了字數,但仍然是個龐大條目(笑),小弟現在回歸重拾和珅這個龐大條目的編輯工作。 可以從討論:和珅中的條目里程碑中看到已經送交同行評審三次,第二次以及第三次都沒有人提出建議,因此想在此問問各位和珅條目還要加強那一方面。 --好學的菜鳥請指教 2011年7月12日 (二) 03:49 (UTC)回复

“款”还是“种”

看到这个用户把“款”都改成了“种”,比如:1 2 3 4,从小用“款”习惯了,所以确认下 -- Zlbruce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5:13 (UTC)回复

這好像不是習慣問題,而是定義問題。一『種』表示它包含了複數以上的次單位(例如一種鳥類絕對不可能只有一隻),但是一『款』就真的只是指單一的一樣事物而已,我看了他編輯過的條目很多意指的其實都是單一的一個事物,因此將其先予以修改回退,並邀請該IP用戶先來此處討論一下。—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2日 (二) 05:35 (UTC)回复

真的是習慣問題嗎?「款」通常是使用在金錢方面,查過字典也只有錢方面的意思,不過後來發現一款卻是假借閩南語音而造成的濫用詞,導致現在非常的糟糕。 照上面說的,如果真的對,應該用「種」,不過不一定,看文章也可說是第一「代」、第二「代」。還有款說不定是從款式來的,但說成共幾「款」卻是不對的,應該說共幾「種」。因為我本身很討厭濫用詞彙,看到那樣濫用很不舒服。如播放軟體應該用是一「種」開發工具,而不該用「款」。182.235.161.63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6:22 (UTC)回复

請仔細看一下上面第一個提出這問題的朋友,他其實是中國大陸的用戶喔!可見『款』這個量詞並不是單從閩南語轉換來的。事實上,我想它應該是從『款式』中的『款』字而來,舉例來說『M3是BMW旗下一款新車』的『款』字,是來自『車款』,但如果改成『M3是BMW旗下一種新車』就怪怪的了,因為『房車』、『卡車』、『旅行車』才是車種,『車款』並不等同於『車種』。的確,播放軟體應該是一『種』開發工具,因為有很多不同的播放軟體存在,但是WinDVD就是一『款』播放軟體。—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2日 (二) 06:52 (UTC)回复

播放軟體一「種」比較適合,說成一「款」很不適合,我當然也是會看啊!也會看文章,再做修改,是不會隨便來。最上面提到的應該都是遊戲。最近發現這「款」手機很怪,應該說成這「型」手機。『M3是BMW旗下一種新車』如果很怪,可以改成。『M3是BMW旗下一類新車』就好啦!這就不怪啦!現在的媒體真的該打屁股,把「種」、「類」、「型」,都用「款」代表,真的很白痴呢!是想減少大家用字,嫌字太多了是不是,那些人是罪魁禍首,不可原諒。 至於遊戲,記得以前也是用「種」的,後來也有因為濫用,才變成用「款」的。 182.235.161.63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7:15 (UTC)回复

似乎形容游戏都是用的“款”,比如魔兽世界官网就描述为一款线上游戏 -- Zlbruce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6:54 (UTC)回复

用『一類新車』還真的很不倫不類,拿到哪裡去都會被笑掉大牙吧,這也明確的告訴我們IP User兄的見解有點邏輯上的漏洞。我想,除非能參考更多人的意見並同意『款』字的用法不適合,否則迄今為止如果只有您一個人覺得『款』字的使用很不適當的話,那也只能說是您個人的原創研究意見,沒辦法在維基百科上被接受的。—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2日 (二) 07:51 (UTC)回复
我可沒說「款」字不能用,但說我原創又太冤枉,例如這「種」父母,那種兒子,居然有看到變成這「款」父母,什麼時候變成這樣啦!父母是款式來形容,我說的是真的。還有一種播放軟體,真的比較好,也並非原創,確實真的是這麼說的。這一「型」手機,曾幾何時變調了,真的有這麼用,這一「型」筆電,也很少聽見了,居然變成「款」。車子也許用「一款新車」真的好。182.235.161.63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8:55 (UTC)回复
先到先得,日后你写条目时用回“种”、“类”、“型”不就得了。—Snorri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8:59 (UTC)回复
IP User兄:如果您有在維基百科中看到『這款父母』的寫法,請務必幫忙將它訂正成『這種父母』,我們會感激您的。但是請問這跟『一款軟體』『一款新手機』有啥關係?這種叫『錯誤類比』,是最常見的反駁謬誤之一。仔細看我從頭到尾沒有說過在某些地方『一種」、『一類』、『一型』的使用是錯誤的,我只是說這樣使用時代表的意義不見得跟『一款』相同,要看狀況,但您因此把它拿來證明我認為所有的『種』、『類』、『型』都可以用『款』來替換,這個叫『過度衍生』(over-generalization),又是另一種常見的反駁謬誤。我指的原創研究是您說『後來發現一款卻是假借閩南語音而造成的濫用詞』所以應該徹底消滅的理論。雖然閩南語中的確有『款』這個輛詞,但閩南語中的『這款』其實是『這樣』的意思吧?總感覺把它拿來套在所有使用到『款』字的範例上,有點太理所當然而欠缺深思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2日 (二) 09:29 (UTC)回复

現在的流行語,真的是氾濫到不行,還有聽到共六「款」,其實應是共六「種」才對,但軟體還是用一「種」播放軟體的好,也真的常用。我也沒想要過渡衍生,只是現在的新聞和廣告真的都亂來,也都亂用,雖然也是隨時間會改變,但不是要放棄這些用法啊!我會舉那種例子,是因為現在報章雜誌太濫用了,難道說要取消這些字的用法,是不是意思說以後說話用字越少越好,真搞不懂那些這樣用的人在搞什麼。182.235.161.63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10:17 (UTC)回复

《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這成個甚麼款!哪有這個道理!」,清朝時白話文裡就這麼出現了,定義是「款式」。是不是這意思我不想爭辯,反正《漢語大辭典》就這麼寫進去了。再看報章雜誌(當然廣告公司也有份),台灣對量產化的統一規格商品,就偏愛用「款」來作單位,小的另外可用「套」來代替。電腦相關的用法,從1990年這些用法已經很盛行了,詳細去查新聞資料庫。現在這些後輩撰寫文稿,偶爾總會參考一下前人的範本吧?這二十年都是這樣子的用法,突然改成「種」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種」的用法1980年就有了,不過普遍是依用途不同來區別。--Mihara57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15:27 (UTC)回复
您一直口口聲聲說把『款』當數詞是流行語,有多亂用,但是我用『款』在教育部網站搜尋之後,卻發現這個字在官方網站中被大量當作量詞使用,而且是非常正式地被當作法條的量詞(其由來應該是與『條款』的『款』字有關)。像法規與行政命令這種正經八百的文體都如此運用了,雖然在此處它不是指軟體或手機的量詞,但至少證明您的認知,似乎有違正式文法與一般人的語感習慣。—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2日 (二) 15:25 (UTC)回复

法條條款沒有問題,我沒說有錯啊!我說的濫用,可沒有說把正常的用法也包括喔!如果這樣我能說維基的注意事項是寫錯的嗎?使用條款的條款,和代表法令的款,我可沒說有錯啊!款還是有一定的地位在,也有它該用的用法,不是到現在都很多報章雜誌的濫用原本不該稱款的東西。 上面的說的「這成個甚麼款!」是款式沒錯,這樣可以的,這用的對。那我問,為何非電腦商品,如指甲油、睫毛膏或吊飾的共六種樣式(共六種),變成共六款,記得之前確實是用種的,不是款,我指的是這方面氾濫。還有幾種這樣的鞋子,變成款的濫用。 而且確實是說「一種軟體」,如它是一種電腦軟體,可沒聽過一款電腦軟體,我遇到的很多朋友都這樣說,難道牠們說錯了,幾年前還聽過這種類型的遊戲,現在很少聽到了。 又不是每種東西都用款取代,這樣是不要他們了嗎?還有最近發現,也用「超」來取代「很好用」、「真好用」、「太好用」這樣的濫用,也是不要這些字了嗎?182.235.161.63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17:01 (UTC)回复

明明就可以說『共六種款式』簡稱為『共六款』,有什麼錯誤嗎?何況以我個人的理解我覺得『六種軟體』跟『六款軟體』根本代表不同的意義!六種軟體可以意指『六個軟體種類』,例如作業系統、多媒體播放器、掃毒軟體、文書處理、影像處理、試算表共『六種類』,但每種軟體例如作業系統,可能有多個選擇,例如常用的作業系統有Windows、MacOS、Linux等多『款』軟體。這兩者意義根本不同,您到底是在雞同鴨講些啥呀???—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2日 (二) 17:11 (UTC)回复
沒有喔!我遇到過的人都沒有講過幾款軟體和遊戲,也包括遇到老師,根本都不這麼說,都是說種的,我也和他們深入了解過,他們真的都說種,不說款,你能說我是雞同鴨講嗎?如果雞同鴨講,我和他們也會發現,但是卻沒有。還有你說的不是已經和之前的想法違背,你說種是複數型的,那商品只是顏色不同的種類的複數,有必要說成款嗎?難道六種顏色,要說成六款顏色比較好是不是。如果你說的款式是單一的,那複數是種吧!還有我身邊的人從以前都說Windows、Linux作業系統等多類型軟體,可沒聽他們過說款啊!難道他們說錯了。182.235.161.63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17:37 (UTC)回复
您遇到的人可能跟我遇到的正巧不是同一群,或許教育程度的差異與所處的世代等不同讓大家的用語習慣也不同,但是您不可以直截了當地就把『款』的使用抹黑說是氾濫到不行的流行語,甚至還牽強地解釋說那是閩南語轉化而來的(結果踢到鐵板,因為首先提出的朋友根本不是台灣人)。事實上在我對語感的體認中,『款』『款式』的使用方式給我一種正式的感覺,相比之下講一種兩種反而是很口語化的說法,舉例來說,『這產品有六種顏色』與『該產品有六款顏色不同的選擇』都可以解釋同一件事情,但是何者聽起來比較像是正式行文?這就叫語感,不同的敘述方式就會讓人有很平俗與很正式的差異,而在這種比較中,至少對我個人來說,『款』的使用感覺比較正式。何況上面參與討論過的朋友們似乎無人認同您的意見,所以這到底是誰的認知有問題呢?—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3日 (三) 02:00 (UTC)回复
我的朋友都是台灣人,平常說話本來就很口語話,這樣說種都沒問題,意思是說品種變成品(款)能夠認同,這種事情變成這(款)事情,意思是要用款取代那些字嗎?我從來沒有想過把條款變成條種的,不然很怪。還有,你舉的,『這產品有六種顏色』與『該產品有六款顏色不同的選擇』,為何你不這樣說,『這產品有六種顏色不同的選擇』與『該產品有六款顏色不同的選擇』。你這樣是在偏好款比較好喔!而且這樣說起來,也沒有怪到輸給款。182.235.161.63 (留言) 2011年7月13日 (三) 03:10 (UTC)回复
舉那兩個例子是在跟您說明,同樣一件事,不同的敘述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觀感效果(語感),誰在跟您偏好哪一個呀!不過您自己的回答倒是點破問題癥結:『平常說話本來就很口語化』,但是百科全書的內容適合很口語化的敘述嗎?所以您也不用把事情牽扯到啥媒體的素質不好該打屁股之類的,明明就是您拿口語化的敘述去批評人家正式的撰文風格。還有,從頭到尾都我都沒說過『種』跟『款』可以互換,相反的,我一直在強調『一種』與『一款』通常代表的是不同的意義,說可以互換是您的主張,所以您說『意思是說品種變成品(款)能夠認同,這種事情變成這(款)事情,意思是要用款取代那些字嗎?』,怎感覺閣下有種正在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這邏輯根本不通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3日 (三) 04:19 (UTC)回复
做為一個靠幫媒體寫稿吃飯的人聲明,用「種」來形容某一特定的遊戲是非常不正式的用法。遊戲當用到「種」的時候會偏向與「類」同義,即「種類」的用法,所以指的是「角色扮演、模擬、動作、射擊」這些遊戲的分類;而用「款」的時候,則是偏向單一的遊戲。可以比較以下的例句:「萬人線上遊戲是近來年廠商開發的主力,這是一遊戲強調玩家之間互動的遊戲類型,需要透過網路連線…」「魔獸世界是一萬人線上遊戲,背景設定在虛擬的星球艾澤拉斯…」。
我不曉得這位ip用戶平常接觸的人是如何,不過我相信本人中文系的學歷、7年多中文教學與文字寫作的工作經驗,對用詞的敏感度應該高很多。款跟種實際上在正式的用語裡非常難以互換(這部分我的意見與下方的魔法少女顯然不同),「款」其實是「種」下面更細的分項,以商品來講更接近消費者進行在購買時最終要決定的最細層次。以3C產品來講,「種」會指一個大分類(如「小筆電」),「型」會指一個特定型號的機種(如「EeePC 1215B」),而「款」則會指此型商品中不同外觀(如「EeePC 1215B 亮面黑款」)。
另外,口語用詞其實是最不可靠的,因為比起書面語,口語比較傾向以簡代繁,就像台灣習慣用「用」字、大陸習慣用「搞」字,來替代複雜的動詞。同樣的,以軟體來講,種、類、款、套在書面中應該彼此是有分別的,但是台灣在口語中的確會有全以「種」替代的傾向。這不是媒體用款字的錯,而是口語太愛用種字才發生的誤會。--Reke (留言) 2011年7月13日 (三) 08:48 (UTC)回复

其实款和种差别不大,没有必要争下去。-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13日 (三) 03:40 (UTC)回复

順便提醒一下ip用戶,像這次編輯裡,把日文譯成中文是好的,把「某某之母」改成「某某的母親」實在很無聊,這種同義的詞語若非真的能提升整體文字的流暢度,最好還是尊重原本作者先到先得的權利。--Reke (留言)

非常感謝Reke兄的說明,意見跟我幾乎一致,只是更有條理易懂。看來,真正需要在中文維基中滅殺的,其實是『種』的濫用吧(苦笑……)。另外很巧的一點是,雖然我不是中文科班出身的,但我以前也幹過爬格子換口飯吃的日子好一段時日呢!—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3日 (三) 10:49 (UTC)回复
看來你是老人家,因為我出道的時候,大家都用電腦打字,沒有職業寫手在稿紙上爬格子了(笑)--Reke (留言) 2011年7月13日 (三) 11:24 (UTC)回复
沒辦法,年少時誤入歧途,那時完稿是用PE2在排版的。話說,現在的小朋友不知道有沒有見過稿紙這種東西?—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3日 (三) 14:34 (UTC)回复

公司、集团的联系电话应该收录吗?

刚刚提议过滤“联系电话”这类字眼的时候想到这个问题。我看到就算大如微软,都没有收录联系电话吧?--管闲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7月1日 (五) 11:17 (UTC)回复

個人認為不可以,如果被人惡意放一個假電話號碼,輕則可能對該號碼主人產生滋擾,重則成為詐騙陷阱。--Mewaqua 2011年7月1日 (五) 11:23 (UTC)回复
( ✓ )同意,我也认为不应该收录。--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11:32 (UTC)回复
不應該收錄,mewaqua提到的詐騙問題的確要正視。ffaarr (talk) 2011年7月1日 (五) 12:34 (UTC)回复
那如果加上可靠来源再适当维护可以吗?公司自己的网站应该是比较可信的。--管闲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7月1日 (五) 12:49 (UTC)回复
網上騙案層出不窮 視危機堵塞漏洞: 「根據金融管理局的數字,2004年1-10月收到三十一宗有關銀行假網站的報告......」用假網頁比假電話更容易--Nivekin請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14:43 (UTC)回复
维基百科不是企业黄页,我认为应该收录成为百科全书内容。--海牛欢迎吐槽~^^2011年7月1日 (五) 17:15 (UTC)回复
我倒是覺得正因為不是企業黃頁,所以不應該收錄聯繫電話。--祥龍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04:19 (UTC)回复
囧rz……笔误,本想说不应该的。特此更正,多谢提醒!--海牛欢迎吐槽~^^2011年7月2日 (六) 04:33 (UTC)回复
不應該收錄!事實上大部分介紹公司的條目都有該公司的網頁,聯絡資訊裡面一應俱全根本不需在百科條目中多此一舉。開放聯絡電話的收錄,反而是給了一些名不見經傳小公司趁機利用維基百科打廣告的方便之門。—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2日 (六) 06:18 (UTC)回复
  • 建議寫入編輯原則中,以人力方式在看到時將其刪除,不要太仰賴過濾器或機器人。因為雖然不能刊登聯絡電話是大家都公認的原則,但難保偶爾會有跟電話號碼有關的事項,是特別需要介紹的,例如如果是在介紹各國的警察報案或火災求救電話時,這就是值得維基百科收錄的資訊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9日 (六) 15:12 (UTC)回复
建議刪除。—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7月13日 (三) 06:02 (UTC)回复

关于类别Carbon-carbon bond forming reactions的翻译问题

Carbon-carbon bond forming reactions的这个类别,现有两个中文版本,一个是:Category:碳-碳键形成反应;一个是:Category:碳-碳键生成反应

就习惯来讲,大多使用“形成化学键”而并非“生成化学键”,不知各位意见如何?Merphisto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06:48 (UTC)回复

我记得徐寿昌的有机教材里是“形成反应”。“生成”没有怎么见过,不知道台湾的教材里怎么翻译的。--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12日 (二) 06:59 (UTC)回复

个人看法:“形成”貌似多用于描述“涉及到分子内产生某些局部结构(化学键、亲电子中心、亲核中心)”,如“形成碳碳键”、“形成碳正离子”等;“生成”貌似多用于描述“经过一个反应而产生了一种分子”,如“丙酮酸经乳酸脱氢酶酶反应生成乳酸”等。

将两者放在同一段话中:“葡萄糖与三磷酸腺苷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反应中葡萄糖6号位碳羟基中的氧原子作为亲核体进攻ATP中磷酰基磷原子,形成双金字塔结构的中间体”

因此,我认为“Carbon-carbon bond forming reactions”应该译为“Category:碳-碳键形成反应”——Shakiestone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16:10 (UTC)回复

關於小作品模板的使用

基本上,條目大小超過3000位元組的條目,有很多並不能移除其小作品模板,因為這些條目有的大小大於3000位元組的原因不是真的字數多,而是因為infobox及圖片使然。所以麻煩維基人不要透過機器人移除這類條目的小作品模板。--RekishiEJ (留言) 2011年7月13日 (三) 15:32 (UTC)回复

infobox及圖片本身就是內容之一,不過可以把判別參數提高到4000位元組較無疑義。--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7月14日 (四) 04:03 (UTC)回复
不同意,內容多寡原則上還是只看正文字數較準。--RekishiEJ (留言) 2011年7月14日 (四) 10:51 (UTC)回复

信息素

信息素前些日子由Xuyoujin添加大量未維基化的內容,也在存廢討論與客棧中引起蠻大爭議的,經過敝人昨天的改寫與清理,現在應該好多了,希望大家能去看看之前的問題還存不存在,另外Xuyoujin也很積極的在學習維基的格式與技巧,希望大家能多給他協助與關懷。--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7月14日 (四) 10:57 (UTC)回复

关于新信息提示

鄙人有个小小的意见:能不能把新信息提示里那个“与上一版本”删去,每次鄙人看到时都以为是MediaWiki升级了或者是提醒方式更新了......或者直接改成“突出”?(反正查看差异时新信息都会以加粗加红标出),或者设计一个特殊的用户讨论页新信息查看方式?只是想法。已经疯了的克雷多斯有话要说 | 我贡献过吗? 2011年7月14日 (四) 17:55 (UTC)回复

我有問題

(代POST--Nivekin請留言 2011年7月15日 (五) 05:02 (UTC))回复
如下方的表格 如果2/3/4行表格 要跟第1行表格一樣 下方還分成兩格要怎麼用啊?因為我都用不好 都會出現再第一行下面 如果要全部用或者只用其中一行或者要分成3/4格等很多格 要怎麼用 可以示範一次嗎?拜託

角色 演員 介紹 登場
現今 古代

Li jihua (留言)

角色 演員 介紹 登場
現今 古代 現今 古代 現今 古代 現今 古代

--Caiguanhao (留言) 2011年7月15日 (五) 05:5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