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格式手册/音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基百科條目中的發音應以國際音標(IPA)標註,除非有下列特別情況。

對於英語發音,應採用廣義的語音變體中性轉寫英语Diaphoneme,以便讀者無論口音如何都能正確理解。該轉寫系統的詳情見於Help:英語國際音標,首次出現時應附上連結,例如:英格蘭(英語:England/ˈɪŋɡlənd/),並使用{{IPAc-en}}模板。此亦可搭配維基百科的發音重拼,使用{{respell}}模板呈現。

不過,音標並非總是最佳的發音呈現方式。若品牌名稱為既有單字的變體拼寫,直接提供該單字會比標註音標更清楚。同樣地,對於字母縮寫,直接拼出字母也比音標更易理解。這兩種做法在多數情況下都不會造成歧義,且更能為廣大讀者接受。

至於非英語的發音,通常以音標轉寫為主,並連結至Help:國際音標或對應語言的IPA說明。若使用音位轉寫,則需提供該語言音系的相關說明連結,否則符號可能造成混淆。

此外,也可考慮連結至維基詞典中的相關條目,或搭配音標提供音檔。但撰寫條目時應注意,維基百科並非字典;若發音已列於主條目中,不宜在各子條目中重複,以免內容繁瑣,且未來編輯可能導致發音版本不一致。

延伸閱讀:

合宜的使用方式

[编辑]

一般來說,條目中的發音應僅在序言章節中提供。對於非英語的詞語或人名,請使用該語言的適當發音標示系統。若該名稱在英文中已有常見對應名稱(如VeniceNikita Khrushchev),必要時應先提供其英文發音,再標示原語發音。英文詞語與人名的發音,若屬常見詞或拼寫足以推知發音者,通常可省略。發音標示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外語借詞(如coup d'etat)、拼寫與發音不一致的名稱(如LeicesterRalph Fiennes),或極為冷僻的詞語(如synecdoche)。

發音資訊應儘量節制使用,因為括號內的標示會影響文本的流暢性並造成版面雜亂。在正文中,僅於與主題密切相關之處標示發音,例如用於詞源說明或雙關語的解析。次要的發音可略去,或以註腳、專節或資訊框等方式處理。若條目主題為語音學或語言相關內容,則可視情況於全文使用發音標示。

請勿為在英語中發音已為人熟知的國名(如France、Poland)添加發音,也不應該以某些常見英文詞對英語學習者可能較難發音(如laughter、sword)為理由就加入發音。若人名由多個詞組成,僅需為真正有標示必要的部分提供發音(如讓·范·海耶諾特英语Jean van Heijenoort各字皆標示;而湯瑪斯·喬爾蒙德利英语Thomas P. G. Cholmondeley僅標示Cholmondeley)。

國際音標的使用體例

[编辑]

使用國際音標時應註明是國際音標。可以使用Template:IPA notice或直接提供國際音標條目的連結,如:

([[國際音標|IPA]]: {{IPA|[aɪ pʰiː eɪ]}})

會給出:

(IPA: [aɪ pʰiː eɪ])

国际音标在用来标示语音(phone)时,应放入方括号中;用来标示音位(phoneme)时,应放入斜线间,比如英语的宽式音标。例如,在正常情況下英文单词 pull 的音位描述應使用/pʊl/,但若要更详细地标示本单词的实际语音,則可標成[pʰʊɫ]

在除英语外的其它外语名称中,一般应使用语音(phone)标示,因为对于对相关语言本身不太了解的普通读者来说,放在斜线间的音位(phoneme)标示并不会很有用。另外,英语中的语音(phone)标示也可以用来表示一种特定的口音,地区性或历史性发音,或一个人对自己名字的读法。例如,英文名字 Florence 通常情况下应使用/ˈflɒrəns/标示,但对于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如果我们有她对自己名字发音的录音,她读作[ˈflɒɾəns],其中有一个一般不用于英语的闪音[ɾ],像这种非普遍的英语发音就应该清楚地标示出来。

您可以使用下列模板提供國際音標的連結,如:

{{IPAlink|a}} {{IPAalink|a}} {{IPAblink|a}} {{IPAslink|a}}

會給出:

aa[a] /a/

英式、美式、澳洲式英語發音之區別

[编辑]

參見英文維基百科en:Talk:International_Phonetic_Alphabet_for_English#Pronunciation_guides_in_Wikipedia_articles之內容。

技術性問題

[编辑]

用户的浏览器可能並不自動使用适合顯示國際音標字符的字體。因此,應將國際音標放在模版Template:IPA中,以使浏览器選用適當字體。更詳細的說明提供在en:Template talk:IPA

示例(使用Template:IPA表示英文字「characters」的發音):

{{IPA|[ˈkæɹəktə(ɹ)z]}}

您的瀏覽器實際顯示:

當不用template:IPA時: [ˈkæɹəktə(ɹ)z]
當使用template:IPA時: [ˈkæɹəktə(ɹ)z]

位置

[编辑]

序言

[编辑]

在詞典的格式中,音標通常會直接標示在詞條的主詞之後:

倫敦(英語:London/ˈlʌndən/LUN-dən)是...... is the...

倫敦(英語:London/ˈlʌndən/)是......

當發音能夠以簡短的括號說明清楚時,這種標示方式很有效。然而,若使用的是不同的音標轉寫系統、存在地區性差異,或發音本身較為複雜時,這種作法可能反而會讓讀者分心。在這類情況下,採用其他方式會更合適。部分條目會設有命名或發音專區,明確介紹其發音方式。

註解

[编辑]

另一種做法是,將最常見發音以外的所有資訊置於註解,或乾脆將所有發音相關內容一併放入註解中。例如:

☒NGreenwich Village (/ˈɡrɛnɪ/ GREN-itch, /ˈɡrɛnɪ/ GREN-ij, /ˈɡrɪnɪ/ GRIN-itch, /ˈɡrɪnɪ/ GRIN-ij),[1] in New York often simply called "the Village"...

checkYGreenwich Village,[pron 1] in New York often simply called "the Village"...

☒N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ˈrzəvɛlt/ ROH-zə-velt or /ˈrzəvəlt/ ROH-zə-vəlt; January 30, 1882 – April 12, 1945), also known by his initials, FDR, was the 32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33–1945).

checkY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a] (January 30, 1882 – April 12, 1945), also known by his initials, FDR, was the 32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33–1945).

註解
  1. ^ Pronounced variously /ˈɡrɛnɪ/ GREN-itch, /ˈɡrɛnɪ/ GREN-ij, /ˈɡrɪnɪ/ GRIN-itch, /ˈɡrɪnɪ/ GRIN-ij.[1]
參考資料
  1. ^ 1.0 1.1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entry "Greenwich Village"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