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题
歡迎打开時間之門!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纵火抢劫战争罪行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普遍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甚至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这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軍事衝突

西班牙内戰
西班牙内戰

西班牙内戰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長槍黨等右翼集團;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得到蘇聯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的衝突和軸心集團與共產勢力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奏。西班牙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西班牙種種的社會矛盾,左右翼份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另外,這場戰爭首次出現飛機對坦克的轟炸和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的大規模轟炸。


盧提西行動
盧提西行動

盧提西行動德國諾曼第戰役中一次反攻行動的代號,,它在1944年8月7日至8月13日於摩爾坦附近的美軍陣地展開。在美國和英國的諾曼第戰役歷史中,該進攻亦僅僅被稱當作“摩爾坦反攻”。這次攻擊由阿道夫·希特勒下令實施,以消除美國第1軍團眼鏡蛇行動和隨後幾個星期所取得的成果,及從阿夫藍士到達科唐坦半島海岸地區,以切斷已推進到布列塔尼美國第3軍團單位。當時德軍在前線的指揮官曾經警告希特勒攻勢是徒勞的,幾乎沒有攻擊成功的機會,及集中在其裝甲預備隊在西線的諾曼第前線不久將導致災難,因為他們的南面側翼被包和向東的戰線已崩潰,導致許多在諾曼第的德軍被圍困在法萊茲口袋內。

武器裝備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使用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发射器的绰号,也称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实战用的单兵反坦克装备。巴祖卡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弹头为高爆和高爆反坦克弹头,能够摧毁装甲车机枪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弹手雷的投掷范围。因为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北非战场中缴获到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他们马上就发现了巴祖卡在战场上的作用并开始着手仿制。德国设计师将弹头直径增加到88毫米(还有一些小的改动)并在德军中推广使用,这种武器被称作坦克杀手。由于新奇且易于识别,「巴祖卡」在军事术语中常常代指肩扛式火箭发射器。

海上軍艦

福治谷號航空母艦
福治谷號航空母艦

福治谷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23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13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福治谷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與大陸軍在1777年冬天艱苦駐紮的陣地。福治谷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但在戰後下水。按建造日期,她是美國最後建造的一艘艾塞克斯級;但按艦身編號次序,最後一艘艾塞克斯級是菲律賓海號。福治谷號是第一艘參與韓戰的美國航空母艦,並分別進行了四次韓戰巡航,期間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艦身編號改為CVA-45。韓戰後福治谷號留在太平洋艦隊,於1954年改為反潛航母,再於1961年改建為兩棲突擊艦,編號改為LPH-8。1964年起,福治谷號多次搭載陸戰隊前往越戰戰場

航空武器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美國波音美國陸軍航空軍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

二戰拾遗

二戰历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哈利·S·杜鲁门
哈利·S·杜鲁门

哈利·S·杜鲁门美国美国民主黨政治家,1945年出任第三十四任副总统,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成为了第三十三任美国总统(1945年-1953年)。在美國國內事務上,杜魯門總統剛好遇上了新一輪混亂的經濟衰退週期,物資短缺、無數的罷工成為了當時的寫照。杜魯門雖於1948年成功連任總統,但卻未能成功掌握國會的多數,以致於他的「良政」計劃幾乎全部流產。在外交事務上,杜魯門總統任內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廣島長崎原子弹爆炸、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聯合國的成立、以重建歐洲為旨的「馬歇爾計劃」的落實、杜魯門主義對抗共產主義、冷戰的開始、北約的成立以及韓戰的爆發等。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的支持度不算高,但他在任內仍能克服了不少困難。雖然他最後在1952年被迫放棄競逐連任,但今天普遍的學者仍視他為最出色的美國總統之一。

軸心國傳記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奧地利德國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為德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919年,希特勒因軍隊任務而認識納粹黨,並在之後不久加入,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23年因啤酒館政變被捕入獄之後,他以泛德意志民族主義反猶主義反資本主義反共主義等宣傳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之後,快速將德國變為一黨專政。希特勒極欲建立納粹,以霸權於歐洲。為達到目的,他以外交政策来主張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及德國的重新武裝。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这次入侵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之後的三年裡,德國及其他軸心國佔領了大部份的歐洲、北非、東亞及太平洋諸島嶼。然而1942年之後,盟軍開始反攻,德軍漸居劣勢。至1945年,盟軍已反攻解放遭德軍佔領的大部分地區。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逼近柏林之時,希特勒與其女友愛娃·勃勞恩結婚並在30日自殺。

二戰分類

分类拼图
分类拼图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