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Help talk:跨语言链接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immy-bot在话题“新版跨语言链接小工具”中的最新留言:1个月前


按字母排序

[编辑]

请大家注意在加入跨语言链接的时候,要把它们按字母排序好(如把en:放在da: de: 这里 fr: ja:),那样对用户会较方便。 --Lorenzarius 2003年6月12日 10:33 (UTC)


编码點:“‧”跟“·”

[编辑]

我发现在英文版本里面添加带有“”的人名的链接的时候英文网页总是链接到错误的网页中,只有从已经变成%XXX的中文地址栏中粘贴过去才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不是不能正确编译汉字编码的问题?--Samuel 2003年7月28日 14:00 (UTC)

但我没有这问题,您用的是哪个浏览器?我用的是Mozilla 1.3.1。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8日 15:39 (UTC)
您在英文版本中可以直接添加带有“·”的中文链接吗?我试了几次都出错的。我使用的是IE6.0+Windows XP。 --Samuel 2003年7月28日 15:49 (UTC)
我明白问题了,其实我在en:也不可以直接储存中文字(其它非拉丁字母也一样),而只可以按preview,待那些字转成unicode码后才成功。这是en:的编码问题。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8日 15:58 (UTC)
需要通知developer来修复吗? --Samuel 2003年7月28日 16:01 (UTC)
不需要,因为他们是知道en:不是用UTC-8的(只有用UTC-8的WP才可以直接储存中文字)。请看Wikipedia:Special_characters最底的CJK characters部份。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8日 17:28 (UTC)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works in Edit box, but not as HTML-article titles on Mozilla or IE 6.0 in the Microsoft computers I tried. The dot become either a black box or an empty space. --Menchi 2003年7月28日 17:00 (UTC)
現在我在編輯欄或文章中也看到那個點。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8日 17:28 (UTC)
原来是这样!一个trick!要预览两次才行哦!--Samuel 2003年7月29日 03:21 (UTC)

看来是我误解了问题,原来这个“‧”跟这个“·”是不同的,前者用来作跨语言链接没问题,后者才会有链接变乱码的问题。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14:55 (UTC)

中文版中好像应该使用全角的这个“·”吧!(我一直都是使用这个的)--Samuel 2003年7月29日 15:51 (UTC)
当然应该用全角点。
但奇怪的是,我用Mozilla看这个“‧”跟这个“·”都是全角的点,但是我用IE6看就只看到后者,前者变了一个空格(正如Menchi说的)。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15:59 (UTC)
不会呀?我用IE可以看到前面一个点,但是好像是半脚的。--Samuel 2003年7月29日 16:02 (UTC)
那我们只好用后面那一个,可以知道它的unicode码(如&#XXXXX;)吗?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16:11 (UTC)
不太清楚,不过使用微软拼音可以在全角状态下使用“@”号打出来。--Samuel 2003年7月29日 16:49 (UTC)
除了 ·和 ‧,還有 .和 .
  1. · = ? (IE 顯示可以,最大的點)
  2. .= . (IE 顯示有問題)
  3. . = . (IE 顯示可以)
  4. ‧ = ‧ (IE 顯示可以,這個好像是歐語的點)
以上四個點在中文微軟記事本(Notepad,最最簡單的程式)都顯示沒問題。
--Menchi 2003年7月29日 19:17 (UTC)

找到了,那个最大的点“·”的内码是183。

在其它语言的WP放跨语链时不要只放[[zh:乔治·华盛顿]],而要把点先用人手换成·,即这样[[zh:乔治·华盛顿]],然后按一次preview,待软件自动把中文字也转成unicode码就可以了。

(如果该语言WP是用unicode-8的则完全没有这问题,可以直接贴中文字和点。) --Lorenzarius 2003年7月31日 17:00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Untitle

[编辑]

是否應該將本題目由“Wikipedia talk:跨語言鏈接”改為“Wikipedia talk:跨語言連結”呢? -- 石添小草 01:59 2004年2月3日 (UTC)

关于其他语言的条目链接

[编辑]

其他语言的每个条目左侧都有与其他语言的链接,为什麽中文网页没有,在编辑页面到有,但无法直接点击链接,只能通过首页,请问管理员如何直接点击链接其他语言的相应条目?--方洪渐 11:00 2004年7月18日 (UTC)

必须手工编辑,请参看help:跨语言链接--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2:04 2004年7月19日 (UTC)
如果我新创作页面时,从英文维基copy了三个语言链接。但几天以后,该英文维基页面的语言链接增加到了五个,这时还需要我们自己手动修改中文维基上页面吗? --Carlos 05:55 2004年7月20日 (UTC)
是的。另外,Robbotsz-iwbot是两个bot用户,主要用来完成跨语言链接的。当然也需要用户来控制运行,而且bot进行跨语言链接,文章中起码要有一个到其他语言的跨语言链接才行--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6:10 2004年7月20日 (UTC)
编辑时候,点击“显示预览”之后左边会显示写进去的跨语言链接,不需要通过首页。这时候可以到别语言条目,只要用Back可以回到正在编辑的条目。如果您把中文连接加入英文维基,有时其它语言维基人会来这里添加他们新的条目。--Vina 07:15 2004年7月20日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跨语言链接 (字母) 次序?

[编辑]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通常创建了新条目后,我都会去其他语言的维基加入中文维基的相应连接。我发觉芬兰语 (芬兰语称为 Suomi,维基简称是fi,应该是解释为英语名称finnish) 维基的连接有些放在法语 (fr)之前,有些则按照 Suomi 的 S 放在俄语维基 (P字头,但其实发音是 R,有些维基人都知道是指 Rossiya 这类字眼) 后面。

究竟跨语言链接的简称是否按拉丁字母排序?如果是,那前者的排列才是正确。中文 (zh) 一向都几乎放在最后啊。--Gary Tse 10:45 2006年6月26日 (UTC)

  • ISO 639-1标准。
  • 写跨语言链接的时候不用很注重排序,机器人会帮忙排的。
--Isnow 11:59 2006年6月26日 (UTC)
原來將fi放到ru後面的是人類用戶。--Gary Tse 12:09 2006年6月26日 (UTC)
有人類用戶把日語當nippon放在n字 --Hello World! 15:38 2006年6月26日 (UTC)
坦白說,我覺得這是當初命名的問題。語言代碼組合如此多,應該不難找到個易明的代碼。--Gary Tse 16:17 2006年6月26日 (UTC)
那些代碼不是隨便由維基百科的用戶編定的,而是已經存在的國際標準,其實還是應該照規矩將不同語言按照代碼拉丁字母順序排好,以免後面的人要查證是否已經見了指定語言的連結時,因為順序不對而找不到。--泅水大象 訐譙☎ 17:24 2006年6月26日 (UTC)
對喔,英語版的機器人是這樣設定,當你把英語的interwiki列表抄回來的話,就會出現以音標順序顯示。目前中文的機器人都是以wikipedia語言代碼排序的。--Flame 05:23 2006年6月28日 (UTC)

要排音標的話,把中文排到j字頭或ts字頭好了(英語和國際音標的/z/與漢語拼音的z、zh相差十萬八千里)。當然,有國際標準就絕對應該跟從。--Hello World! 13:16 2006年6月28日 (UTC)

zh的國際音標是,和ts差得多。用j就更離譜,國際音標和德文的j是英文y的音,法文j是英文sh的濁音,都沒有塞音d的成份。香港人常常自以為是的以為j一定是按英文的讀法,外國許多球星的名字因此被香港人粗暴翻譯得完全走了樣,個人非常討厭這種不知所謂的譯名。--137.189.4.1 03:03 2006年7月3日 (UTC)
我也不喜歡香港譯名,不過你說j字不合理,其實可以斟酌。台灣通用拼音用jh指為漢拼的zh音……--Gary Tse 04:23 2006年7月3日 (UTC)
我把 j 列出來只是為了舉一個台灣的例,沒有說哪個才是正確的意思(事實上也沒有所謂正確或不正確,端視乎你在什麼場合用)。至於外語名字,我最討厭香港有人把 vić (斯拉夫名字,而且 vić 不是 vic) 譯作「域」(粵語 wik)字,vić 是 v-i-ts 音,內地譯作維奇,ć 正是普通話拼音的 q。--Hello World! 14:47 2006年7月6日 (UTC)
是的,你看大英百科全書的繁中版(台灣網域),都是譯維奇的。香港足球評述員和他們的同工不懂上維基呢,哈哈。對這些外語(非英語)名稱,還是用標準語的大陸和台灣比較認真。--Gary Tse 01:57 2006年7月7日 (UTC)

另外還想問問,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學校在教 abc...xyz 字母的發音時,是否跟從英語的發音讀?--Hello World! 14:56 2006年7月6日 (UTC)

ㄝ...阿不然咧?在台灣a就是唸a囉 我還記得以前老師都要我們背KK音標咧 但是我還是偷偷的用注音去拼英文 哈哈-- Nikopoley✪尼可波里 ✏POP-it! 05:09 2006年7月8日 (UTC)

啊,你們台灣同學讀kk拼音嗎?香港學生名義上讀英式英語,不過沒很多人記得jones拼音是什麼、怎樣讀;也有很多人只是在講港式英語。至於英文字母(來自拉丁字母),我們從來只是當拉丁字母那26個字母就是英文字母。總之,A至Z就是英文字母。英語也不知為何代表了整個西方世界。捷克語、德語那些字母上的點和撇,很多人都不會理會(主觀意見)。--Gary Tse 02:50 2006年7月13日 (UTC)
學 校是會教KK音標的,所以abcd是唸成美式發音,象A唸/e/、B唸/bi/...等。不過後來我在外面補習和來美國住久了之後也忘記KK音標了,現在 都是自然發音囉,看字就大致上都唸的出來,不過我還是覺得KK音標對初學者挺有幫助的。那些歐洲語言才用的字母(ie.Ö、Ü、Ä等)在台灣也是大部分人 都不會唸吧,台灣外語教育是只重視英語的。(恩...好像有點離題喔 呵)--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05:26 2006年7月16日 (UTC)
香港也是只重英語。到書店想找國際音標,全部都是教講英語的。什麼是(標準語)德語r音?什麼是西班牙語r音? 我要找某台灣書商專講那些語的入門書,甚至上英語維基,才明白那些音是什麼。--Gary Tse 11:07 2006年7月18日 (UTC)

#183 vs. utf-8

[编辑]

Isn't the stuff about #183 outdated, as they are all now using utf-8? --User:Jidanni 2006-11-28

一個查跨語言連接的工具

[编辑]

一個法語維基朋友,給我留了言,向咱推薦一個站外查跨語言連結的工具,大家不妨試用。--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15:59 2007年4月9日 (UTC)

跨语言连接的问题

[编辑]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我问一下:如果只在中文页面上给出英语相应条目的连接,而没有在英语页面上加上中文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是否仍能帮助完成所有跨语言连接?因为以前有维基人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制作了这个模板Template:跨语言链接提示,但被提出删除,而在未经深入讨论的情况下又被管理员删除了(讨论的结果是3比3),所以特意问一下这个问题。--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2日 (日) 00:33 (UTC)回复

以我理解,在上述情况下,机器人是能够帮助完成所有跨语言连接的。当然,从效果上来看,由于在英文版上运行的机器人更多,在英文版上加中文链接的效率比较高。—Isnow 2007年4月22日 (日) 09:12 (UTC)回复
以 我經驗,不要依賴機器人,因為每個跨語言鏈接機器人要到每一個維基語言百科申請bot資格,有些語言那個bot沒有申請的,它就不會加上那語言了,況且近 來英語維基百科在批bot時多只會批控制那bot加上操作它的人所熟悉的語言的鏈接。另外,有些interwiki根本是錯的,例如兩篇鏈往同一篇、鏈往 相同拼法(但兩個語言中同一拼法是不同東西)、把某頁鏈到消歧義頁......數也數不盡--Hello World! 2007年4月22日 (日) 14:27 (UTC)回复
那么我要求恢复这个模板,至少是恢复这个功能。否则有些明明存在的条目可能一年都无法建立对外链接,而对外连接对编辑条目的便利相信常有翻译条目的用户一定都知道。--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3日 (一) 02:36 (UTC)回复
那個模板用處不大,極其量只是提示用。原因一是新手無法完成到其他語言維基加鏈接的任務,二是參與得多、來得多的維基人,會自行意識到該條目欠了跨語言鏈接,可想辦法替自己熟悉的條目加上鏈接。--Hello World! 2007年4月23日 (一) 09:19 (UTC)回复
一些bot是专门在小语言wiki上工作的,也有少数bot工作在绝大多数的wiki上。另外,Interwiki-Link-Checker可以检查消歧義、兩個語言中同一拼法是不同東西等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4月23日 (一) 07:40 (UTC)回复
Interwiki-Link-Checker我試過用,但該 checker 是否只會記下要加的條目,但必須由人手完成?還是它會在我使用時即時加上?因為我用過後看不到效果。--Hello World! 2007年4月23日 (一) 09:21 (UTC)回复
敝人的做法是,跨語言連結不多時(如不超過5個),會每一個都加入。如果太多的話,我就只在英文及日文維基加連結。—Ellery 2007年4月23日 (一) 07:45 (UTC)回复
我再重复一遍我的意思。跨语言连接的好处之一在于,当有人从其它语言翻译文章时,其中涉及的内部连接可以方便地找到在中文上的相应条目,从而建立正确的中文内部连接。否则当一篇条目翻译好后,也许有用户会去消除其中的红字,由于命名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时可能会出现建立重复条目的情况。用 合并来解决此类问题,弊端多多。如果能有正确的跨语言连接,就可避免这种问题。现在令人不快的是,除中文外几乎所有其它语言都禁止代理编辑(那个镜像也被 禁了),这就使大陆用户自行建立跨语言连接成为不可能。明明自己就知道正确的连接却无法建立,这是相当不愉快的,而且等待别人发现还不知道要等多久。这可 不同于本身就不知道正确连接的那些情况。如果到留言页上去求助于其他用户,除了几位总是在线的用户外,很难说什么时候能解决;而经常在线的用户一般要维护 其他方面,本来就很忙了。若是对维基较为了解的用户、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来完成这事,不是要好一些吗?对于维基来说,一件无害且有用处(哪怕它很小)的东 西,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它存在?如果各位一定要删除这个模板,那么麻烦请制定解决这事的方法。--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3日 (一) 11:40 (UTC)回复
原來如此。我有個反建議,不如設立一個類似提請合併的頁面,就叫Wikipedia:跨語言連接徵求,請求幫忙。你上面所寫的,「模板有助避免出现建立重复条目」,我看後一頭霧水,可否解釋一下?--Hello World! 2007年4月24日 (二) 01:42 (UTC)回复
我以前就提出过这类方案,您可以查找以前的互助客栈存档。但感觉此事终究不属大局,建立专门页面有占用名字空间之嫌。后来User:Cncs wikipedia建 立了这个模板,我觉得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它醒目,可以一下子就让进入页面的人知道此页面无对外连接),但现在又被删除了。我现在考虑不建立单独页 面,但把它合并到其它更大的、然而却有许多人会经常关注的维护项目中。至于“有助避免出现建立重复条目”,那是指如果您从其它语言翻译某条目,则其中的内 部连接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中文条目,而不必呈现红字(否则由于命名方法的不统一和重定向工作的不完全,这种情况是常有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4日 (二) 12:21 (UTC)回复

其他语言版本的中文链接

[编辑]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

条目被创建后,编者究竟有没有责任到其他所有语言版本添加中文链接?还是只需添加一两个,把余下工作留给机器人?(但可能有些语言版本没有机器人)—Quarty 2007年6月14日 (四) 16:34 (UTC)回复

责任我想没有,尽力而为就可以了。--Hawyih 2007年6月14日 (四) 17:08 (UTC)回复
我 的習慣是,將英文版上所存在的所有interwiki links複製到中文版上(記得不要漏掉英文版本身的連結),並且在英文版中留下中文版的連結。由於幾乎所有的版本都會在英文版設置連結,因此該版的 interwiki links也是最完整的,更不用說以英文版為基礎進行其他語版連結的機器人也是最多的。至於在手工連結建立之後還陸續追加的新連結,就得靠機器人維護了, 誰有空天天在那裡反覆查詢監督的呢?—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6月15日 (五) 07:14 (UTC)西方七國 G7回复

跨語言連接

[编辑]

我發現我的電腦沒有支援亞美尼亞語的語系,導致編輯某些條目使跨語言連接損毀。請問有否方法可以解決?而各位可否修補巴黎的跨語言連接?我早前發現這裡太混亂,用Excel排序了。多謝各位幫助。— bananasims對話 2007年6月22日 (五) 05:54 (UTC)回复

我这里SP2的系统也不行,显示不出文字,不过我点了巴黎的zh to am的跨語言連接,似乎对着呢,没損毀。可能直接复制或使用WORD字处理不会导致损毁的问题,用记事本改就会出现跨語言連接損毀的现象 by usaroc
这个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by usaroc
其實只要不亂動亞美尼亞語的跨語言連接,即使不能顯示出文字也能連過去的。不過如果真的想顯示亞美尼亞文字,可參見該維基的am:Wikipedia:Can't see the font?並下載Ethiopic fonts。 —Lkopeter 2007年6月22日 (五) 06:46 (UTC)回复
感謝,已解決。可能因為瀏覽器的問題將那些字當問號瀏覽,故亞美尼亞語維基就說找不到。— bananasims對話 2007年6月23日 (六) 05:35 (UTC)回复

錯誤的跨語言連接

[编辑]

發覺部份頁面的跨語言連接有錯誤,是否要全部手動修正?還要只需修正一兩個其他語言版本,機械人就會自動修正餘下的其他語言版本?--Ws227 2007年6月29日 (五) 06:23 (UTC)回复

保留您知道的正确的语言链接就可以了。—Isnow 2007年6月29日 (五) 12:35 (UTC)回复

繁简体跨语言连接

[编辑]

突然发现使用[[zh-hans:xxx]]会在左侧其他语言里显示为中文(中国大陆),[[zh-hant:xxx]]显示为中文(台湾)。我记得以前都是显示为中文(简体)和中文(繁体)的。尤其在commons这种多语言站点,中文界面只需要区分繁体和简体,不需要按照地域区分。另外,现在在中文版使用[[zh-hans:xxx]],[[zh-hant:xxx]]也会在左侧其他语言里出现,而以前则是不把它当作跨语言连接的。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7月4日 (三) 07:28 (UTC)回复

刚发现使用{{#language:xx}}调用中文语言代码有了许多改变
  • {{#language:zh-hant}}显示为:中文(繁體)
  • {{#language:zh-hans}}显示为:中文(简体)
  • {{#language:zh-cn}}显示为:中文(中国大陆)
  • {{#language:zh-sg}}显示为:中文(新加坡)
  • {{#language:zh-hk}}显示为:中文(香港)

但是只有[[zh-hans:xxx]],[[zh-hant:xxx]]是跨语言链接。不知道能否让它们像[[zh:xxx]]在中文版的显示效果一样?即zh:xxx这样的显示。也就是说,让[[zh-hans:xxx]],[[zh-hant:xxx]]的跨语言链接失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7月4日 (三) 07:43 (UTC)回复

可能和mw:User:Shinjiman中的某次修改有关。—Isnow 2007年7月4日 (三) 08:56 (UTC)回复
要調用『中文(繁體)』或『中文(简体)』,應使用zh-hant跟zh-hans。[1] 而跨語言連結的顯示方式是根據Names.php文件顯示的。--Shinjiman 2007年7月5日 (四) 10:22 (UTC)回复

如何改变跨语言链接中的语言名称啊?

[编辑]

我发现,缅甸语版本中,其跨语言版本的语言名称不是用缅甸语写的,而是用拉丁字母写的,很是不爽,如果我想改,如何改啊?大家是否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比如:我想在某个英文版本中看到某个条目的中文条目,我想把中文二字改成汉语,不知如何更改,望老鸟赐教!另外,还有,如果要改一个语言版本的左上角wiki的logo,怎么改啊?—冰封沙漠 2007年7月17日 (二) 12:48 (UTC)回复

請問你所說的「修改語言名稱」是甚麼意思呢?如果你的意思是[[my:XXXXX]]中的「my」的話,那恐怕就不行了,那可是規範了的。終於理解到了你的意思了(抱歉……):那個或許是由於緬甸文的Wikipedia還是在比較初步的階段吧,這可要等Wikimedia甚麼時候的一次系統更新時,把它更新成以緬甸文顯示了(還是管理員可以?但至少普通用戶是不能改的)。
至於「要改一个语言版本的左上角wiki的logo」……你的意思是你自己架設了一個wiki站點嗎?--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7年7月17日 (二) 14:08 (UTC)回复

比如我看见客家话版本的wiki logo是英文的,我想把logo改成中文的,怎么改呢?—冰封沙漠 2007年7月18日 (三) 02:27 (UTC)回复

上传新的image:wiki.png--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7月18日 (三) 02:36 (UTC)回复
保護該圖後,再到Bugzilla回報。--Shinjiman 2007年7月18日 (三) 05:03 (UTC)回复

关于跨语言链接

[编辑]

为什么我看到的所有跨语言链接全部失效了?这是我机子的毛病还是Wikipedia的毛病?如果是前者,请告诉我如何维修,如果是后者,请告诉我何时能够修好。

具体症状:例如,此帮助页上的实例:世界语en:Esperanto)是一种语言。

我得到的是:一点击跨语言链接立刻跳转到:编辑“En:Esperanto”

首页左侧的“其他语言”也不管用,日语一点击就变成了“维基百科目前还没有与上述标题相同的条目。” --Memberzgc (留言) 2012年2月1日 (三) 00:33 (UTC)回复

刚刚修好了-Mys 721tx(留言) 2012年2月1日 (三) 00:38 (UTC)回复
哦,那就谢谢了,(我们俩刚刚“撞车”了)

提请修改跨语言链接标示颜色

[编辑]

现行的跨语言链接是标示为浅蓝的,与条目间链接的深蓝很容易混淆以致误点"被骗"= =所以我认为应把跨语言链接的颜色稍作修改以作区分,不知各位觉得如何 - Dr. Cravix ♪Eternal Reminiscence 2012年2月23日 (四) 01:59 (UTC)回复

testtesttest,好像还是有点区别的吧?--铁铁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2月23日 (四) 04:51 (UTC)回复
区别不明显,虽然有标签和状态栏提示,如果跨维基链与内链的颜色有更明显的差异(好像红蓝般的差别),会明显些。—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wek對話貢獻)加入。
比照外部鏈結,在後方加上小圖示即可,反正跨維基連結被某些人視為噁心的偽內部連結。--163.29.100.241 (留言) 2012年2月24日 (五) 02:06 (UTC)回复
我觉得颜色差别还是不够明显(蓝-红差别就很鲜明),说真的即使辨色能力正常(至少我测试正常)不仔细看也容易搞混...
不过的确先给个过渡用的common.css比较好,需要的请点这里然后写入以下代码(BTW,谢谢Quest for Truth君提供代码),#318c05是颜色序号(我在这里设成对比较明显的浅绿),可以换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名/编号吧,给个html常用颜色名/编号参考,有兴趣自取. - Dr. Cravix ♪Eternal Reminiscence 2012年2月28日 (二) 10:31 (UTC)回复
div#content a.extiw, div#content a.extiw:active {  color:#318c05 }

已有中文條目並作內部連結之外來詞彙另加跨語言連結問題

[编辑]

世界城市軌道交通列表條目中,有許多各國地鐵或捷運系統已有中文條目並作內部連結(「中譯」欄位),卻又同時列出跨語言連結(「當地名稱」欄位)。現擬刪除「當地名稱」欄位,並將尚無中文條目者依Help:跨語言連結所述方法處理。但有維基人以Help:跨語言連結頁面中有如下舉例文字為由,主張同時列出兩種連結符合規定。

例如:

輸入:[[世界语]]([[:en:Esperanto]])是一種語言
得到:世界语en:Esperanto)是一種語言

然而,這似乎與社群共識不符。因此,建議刪除上述舉例文字的中文部分及括號,以免造成誤解。-Kolyma留言2013年2月11日 (一) 17:27 (UTC)回复

社群的共識應該是禁止這樣的連結的。不過「當地名稱」欄位內的連結雖然應該刪除,但我認為保留去除連結後的原文當作註釋應該是可以接受或甚至有必要的。--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2月11日 (一) 18:55 (UTC)回复
(:)回應 Kuailong 君:我的意思是問題根源在於Help:跨语言链接#出現在正文中的連結舉例不當,故建議刪除該頁面舉例文字的中文部分及括號,僅剩下單純地顯示輸入結果,亦即改為:

例如:

輸入:[[:en:Esperanto]]
得到:en:Esperanto
以杜絕誤解的可能性。後來想想,也許還得更進一步加註:「此法僅用於特殊狀況,不宜用於一般條目中。」至於條目本身「當地名稱」欄位存留問題,原本想留在條目討論頁協商即可。由於本頁面開版標題寫法不佳,一度被混在一起討論。不過目前當事人似乎已經弄清楚議題,所以暫時不準備更動標題。--Kolyma留言) 2013年2月12日 (二) 07:43 (UTC)--Kolyma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8:10 (UTC)回复
为什么要在中文条目中链接其他语言维基百科的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2月12日 (二) 05:06 (UTC)回复
中文没有对应条目时方便读者查证。--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6:03 (UTC)回复
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已經有對應中文條目時是否還要保留跨語言連結的問題,閣下發言前是不是應該看清楚討論主題?對於還沒有中文對應條目的狀況,已經有共識使用ILH模板來處理了。--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2月12日 (二) 06:10 (UTC)回复
我仅仅针对-百無一用是書生问“为什么要在中文条目中链接其他语言维基百科的条目?”这个问题在回答他,请不要跳脱上下文或转移话题,谢谢。--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6:16 (UTC)回复

我意识到这个讨论其实仅局限于一个可能错误的例子,而这个例子跟原始讨论关系不大。我当初举出这个例子仅仅为了示意中文链接可以跟跨语言链接并存,没有意识到这个不是红链。我在原始讨论中是反对ta移除条目中整个“当地名称”一竖条,而且希望在中文红链时保留原文的跨语言链接。我认为我的看法符合社群共识。--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6:28 (UTC)回复

(:)回應:既然如此,是否請您將前面的(-)反对模板刪除。--Kolyma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12:33 (UTC)回复
已移除。--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14:55 (UTC)回复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列表中“当地名称”那一列为何要保留?列表并不是收集跨语言链接的地方,如果用户想要查找对应内容应该点开相应的条目。而条目的开头应该就有例如:斯图加特城铁(德文:S-Bahn Stuttgart)这样的表述,而且条目中也有跨语言链接。--Kuailong 2013年2月12日 (二) 06:45 (UTC)回复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列表中的中译很多是红链,根据社群共识应予保留跨语言链接,直到中文条目被建立。另外泅水大象CommInt'l认为就算去除跨语言链接,也应该保留不含链接的原文。我同意他们的看法。--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6:49 (UTC)回复
社群共识是使用{{ilh}}系模板而非简单采用[[中文名]]([[:xx:TITLE|TITLE]])的方法。 --达师261442 2013年2月12日 (二) 08:16 (UTC)回复

問:如何进行跨语言链接

[编辑]


--火焰之河留言2015年2月19日 (四) 18:08 (UTC) 我已经快要气疯了,我曾经创建过一个中文词条,当时很容易就加入了左边的跨语言链接系统中,可我这次再创建一个中文词条并再次想加入跨语言链接时却怎么也不行了,我点击该词条英文版本的Edit links想加入我的中文版本,可里面根本找不到可添加新语言版本的地方,而我记得前不久创建另一词条后是很容易就找到并添加了的,难道是维基又改版变复杂了吗?我又按照“帮助:跨语言链接”中创建跨语言链接的要求在Item by title中的site和 Page按钮中分别键入zh和路易吉·法克塔,可点击search后转了一圈却还是回到原来的页面,一点变化都没有,也没有找到什么项目“链接到本项目的维基百科页面”(Wikipedia pages linked to this item),根本无法添加我所创建的条目,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维基真改版了吗?如果是改了为什么不及时把新的操作方法写出来?我建议你们还是恢复原来那种比较容易的编辑方法并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做,我忙到这时候还没有睡觉,正事都还没做,现在真的是要烦死了,请你们仔细告诉我谢谢!回复

@火焰之河:首先輸入語言碼,例如英文維基是en,然後再於下方輸入該語言維基百科的條目名稱就可以了。我代為處理了,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找我。祝新年快樂。—AT 2015年2月19日 (四) 19:32 (UTC)回复

虽然答案对我没有什么用处,但是维基自己已经帮我加好了(话说我已经按你说的步奏输入语言代码zh和中文条目名了,但点击搜索后就是没有反应,页面始终不变,我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以前好像很简单的,难道现在只能系统自动添加了吗?)

@火焰之河:其實不是自動添加,沒有去wikidata弄的話也不會有(我代為添加了)。輸入語言代碼是輸入中文維基以外的才會找到啊,條目名也是中文維基以外的維基計劃,在中文維基內尋找中文頁面當然沒反應。例如路易吉·法克塔,首先輸入en,然後輸入Luigi Facta就會找到了。—AT 2015年2月20日 (五) 04:32 (UTC)回复
@火焰之河:請參考Help:跨语言链接,相關的討論請參考Help talk:跨语言链接,裡面已經有人詢問過了。--114.46.246.12留言2015年2月20日 (五) 08:58 (UTC)回复

由机器人修复跨语言链接

[编辑]

能否由机器人修复跨语言链接,例如将[[:en:GNU Compiler Collection|GCC]]修复为{{link-en|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现在挂{{Link style}}的页面似乎过于多了……--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2016年5月26日 (四) 15:13 (UTC)回复

这样会出错的。--Antigng留言2016年5月26日 (四) 15:16 (UTC)回复
搞个WP:JS吧。--Artoria2e5 更改·工具 2016年5月26日 (四) 15:17 (UTC)回复
半自动也许可以,但是自动的bot没法判断 BBB(DDD)该怎么处理。--Antigng留言2016年5月26日 (四) 15:20 (UTC)回复
這個例子頂多處理成{{le|BBB|AAA}}([[CCC|DDD]]),似乎比現況好?-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DC14討論2016年5月26日 (四) 16:12 (UTC)回复
(+)支持这种处理,其实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个例子Example)被处理成例子例子英语Example),比现在条目顶上挂着{{Link style}}强--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2016年5月27日 (五) 16:29 (UTC)回复
我的想法:
  1. 對於[[:en:XXX]]:
    1. 若wikidata上存在對應中文條目YYY,則改為[[YYY|XXX]]
    2. 若wikidata上不存在對應中文條目,則改為{{link-en|XXX|XXX}}
  2. 對於[[:en:XXX|ZZZ]]:
    1. 若wikidata上存在對應中文條目YYY,則改為[[YYY|ZZZ]]
    2. 若wikidata上不存在對應中文條目,則改為{{link-en|ZZZ|XXX}}
  3. 若[[:en:XXX]]的原語言條目不存在,則直接改為[[XXX]]
以上。-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DC14討論2016年5月28日 (六) 02:30 (UTC)回复
(+)支持,两种情况下的小(!)意見
  • 對於[[:en:XXX]],若wikidata上存在對應中文條目YYY,则直接改为[[YYY]]
  • 若[[:en:XXX]]的原語言條目不存在,則直接改為XXX
--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2016年5月29日 (日) 06:36 (UTC)回复
之前已經有過一次不成功的嘗試...維基百科:機器人/申請/Cewbot/11 您可參考在下的修正方法 提出進一步的意見 --Kanashimi留言2016年5月29日 (日) 10:51 (UTC)回复
@Dingruogu:對於第一種情況,會有很多錯誤發生,例如像這樣子或者Antigng在上面Cewbot申請時舉的例子。另外@Kanashimi:我的方案會產生什麼錯誤嗎?-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DC14討論2016年5月30日 (一) 01:13 (UTC)回复
我個人的想法是,其實我們會用到 [[中文項目名]] ([[:en:其他語言頁面名|...]]) 之類的,然後不存在此中文項目名的話,大多都是因為沒辦法不列其他語言頁面,要不然也找不到source,因此若存在相對應中文條目,就能直接改成 [[中文項目名]],刪掉 ([[:en:其他語言頁面名|...]]) 了。(雖然我也能保留下來就是,這是特意刪的……)相對的,就算想留原文名,也因為這是中文維基百科,只要點進中文項目名就能得到相對應資訊,根本不須多此一舉。因此之前那些測試是這麼作的。像上面舉的例子,已經是我以為無法判斷 卡耶塔諾·維羅索 = 卡耶塔諾·費洛索 的情況下,bot能做到最好的變換了。當其他瀏覽者看到這樣的轉換,應該能很容易發現兩者音近,因此能夠起到提醒瀏覽者存在中文條目、可以刪掉卡耶塔諾·維羅索的作用。就我個人而言,這是次成功地轉換。當然許多人不是這麼看的,所以我就放棄了,因為沒共識。
但若真認為需要留下原文名,那我得說不論是哪種轉換法,恐怕都會出現不理想的轉換。以我搜尋過所有 [[:en:其他語言頁面名]], [[:en:其他語言頁面名|...]] 的結果,許多人填這東西有些隨興。除了錯填,還可能出現模板、前後文特殊對應關係。因此以 Jimmy Xu 的看法,或許會說「就不用改就好了」?
總之我覺得要改這東西,以當前的標準來看,還是很冒險的。若您想知道這樣的作業可能出現那些例外,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幾千次嘗試。至於我使用的方法,包括意外處理,請見GitHub20160414.import label from wiki link.js頁面Kanashimi留言2016年5月30日 (一) 10:51 (UTC)回复
同意@Kanashimi:所述。我是觉得无论怎么改,都比放在那里不管强。--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2016年5月30日 (一) 13:28 (UTC)回复
@Kanashimi:正因為可能有「錯填、模板、前後文特殊對應關係」,所以我才提出了我那個方案。-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DC14討論2016年6月2日 (四) 08:46 (UTC)回复
@和平奮鬥救地球:舉個例吧。我已經做到會偵測[[:en:...|英語版]]之類的,不過仍不能盡如人意。例如還有[[:en:Alien language|外星語言]]{{en icon}}[[:en:Gambier Islands|甘比爾]]島會轉成[[甘比爾群島]]島[[甘比爾群島|甘比爾]]島等。雖然到最後也幾乎都對應了,可惜還是沒過關就是。我相信@Jimmy XuliangentAntigng:能給出更多意見。另外如前述,我不覺得 [[中文項目名]] ([[:en:其他語言頁面名|...]]) 改為 [[中文項目名]] ([[中文項目名|...]]) 之類,留下原文名會比直接刪掉 ([[:en:其他語言頁面名|...]]) 好。(這是之前我沒過的理由之一)
說實在我也希望改,可惜現在的標準我拿不清。問我不如問有決定權的人吧。若是決定好標準與共識了,鑑於之前做好的擺著也是擺著,我很願意效勞的 :) Kanashimi留言2016年6月2日 (四) 09:50 (UTC)回复
在尝试用AWB半自动替换,但效率较低,人工判断(错误率约1%~20%),需User:Liangent-bot二次处理蓝链。见YFdyh-bot對話頁 | 用户貢獻)。--YFdyh000留言2016年6月4日 (六) 06:13 (UTC)回复
暂停,效率太低了,识别出错率不低(仅两条正则替换和最后检查[[:,有剩余就跳过;无wikidata等检查)。某些特例存在问题,比如楔形文字#音节表,替换成{{tsl}}就变成鼓励创建这些字符为单独条目了吧。--YFdyh000留言2016年6月4日 (六) 06:47 (UTC)回复
不要把显示文字当成条目名(比如现在最顶上的编辑),不然我的bot以后会建不合适的重定向……Liangent留言 2016年6月4日 (六) 11:51 (UTC)回复
Special:Diff/40359479,确实,刚开始有想着,后来看得多可能忘记这点了……--YFdyh000留言2016年6月9日 (四) 13:54 (UTC)回复

跨語言連結

[编辑]

編輯完成後會顯示「您選擇的的頁面已與於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xxxxxxx 項目 關聯,請確認下列您欲連結的頁面。」,但網址的連結是錯的,都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央資料儲存庫的 --A2093064#Talk 2016年8月15日 (一) 09:15 (UTC)回复

不好意思不太明白您的問題為何。現在跨語言連結已全部放在維基數據,如果關聯項目有誤(例如連結的外文條目與中文條目的主題明顯不同),歡迎到維基數據上編輯。--Lakokat 2016年8月15日 (一) 10:56 (UTC)回复
@Lakokat:,我點擊新增連結(必須是新增連結而不是編輯連結)會跳出一個編輯框,即可編輯跨語言連結對吧,不用跳到維基數據的網頁,那我編輯完成儲存後,編輯框就會出現以上字樣,其中網址部分是個連結,可以點擊的,但是點擊進入後卻不是維基數據的對應頁面,而是中文維基的中央資料儲存庫的。--A2093064#Talk 2016年8月15日 (一) 14:52 (UTC)回复
例如哪條條目?這有可能是您希望連結的外語條目已在某項目中被連結,那直接去所示的 Qxxxxxx 去加入中文維基百科的連結吧。也有可能是信息出錯。--Lakokat 2016年8月15日 (一) 14:58 (UTC)回复
您是说这个吗?-- Stang 298 2016年8月15日 (一) 15:45 (UTC)回复
@Lakokat:不管所有條目都會這樣,只要中文維基的條目尚未連結,新增連結後就會發生。@Stang:沒錯,其中中央資料儲存庫的/我們的中央數據儲存庫的項目標連結有問題。--A2093064#Talk 2016年8月15日 (一) 23:35 (UTC)回复
我說的是這個,倒是按確定後的下一個是正確的。
已修復MediaWiki:Wikibase-linkitem-confirmitem-text/zh-tw。--Lakokat 2016年8月16日 (二) 04:17 (UTC)回复
translatewiki那边也要检查下。——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8月16日 (二) 05:12 (UTC)回复

主条目和条目章节的跨语言链接

[编辑]

如果一种语言的维基百科的某个条目在另一种语言的维基百科里不存在主条目,但作为某个条目的章节,这种情况应该进行跨语言链接吗?谢谢!Disarmament留言2020年6月19日 (五) 20:14 (UTC)回复

@Disarmament舉例?-Peacearth留言2020年6月21日 (日) 15:05 (UTC)回复
@和平奮鬥救地球:不是完全符合要求,一时想不起来例子,但应该是这个意思:比如伊蘇IX -怪人之夜-,在英语条目里没有独立条目,只是在en:Ys (series)#Games提到了“Ys IX: Monstrum Nox”。这种情况如何制作跨语言链接。
早期没有Wikidata时,有直接[[en:Ys (series)#Games]]这样添加跨语言链接的,后来推出Wikidata这种用法就被废弃了。现在全部都是链Wikidata,某个语言不建独立条目,也没什么好办法。
PS:Wikidata是不能直接加入重定向项目的,伊蘇IX -怪人之夜-右侧有英语链接是使用了一个技巧:先在英文版创建了空白页面en:Ys IX: Monstrum Nox,然后链接Wikidata,再把en:Ys IX: Monstrum Nox改成重定向。但这个重定向理论上是可以发展为独立条目的,尽管过了几年还是没有人创建。而且这种做法,不知道Wikidata是否欢迎。--洛普利宁 2020年6月21日 (日) 15:30 (UTC)回复
@和平奮鬥救地球:一个例子是en:Donghuamen Night Market,在中文版只有东安门大街#东华门夜市。当然可以通过在多个语言版本里都创建独立条目来解决,但如果不同语言版本的编辑者对于某个主题“应该创建独立条目还是只作为其它条目的章节”有不同的决定,就会产生这个问题。Disarmament留言2020年6月21日 (日) 18:15 (UTC)回复
不过倒过来说,en:Donghuamen Night Market链接到东安门大街#东华门夜市容易,东安门大街#东华门夜市反过来链接en:Donghuamen Night Market就难了。这一直都是个问题。--洛普利宁 2020年6月21日 (日) 18:57 (UTC)回复
前面說的建立重定向頁記得有看過類似做法(比如讓东华门夜市重定向到东安门大街#东华门夜市,再將东华门夜市連到en:Donghuamen Night Market)。但「东安门大街#东华门夜市反过来链接en:Donghuamen Night Market」的部分我不太確定您想表達的意思。-Peacearth留言2020年6月22日 (一) 02:16 (UTC)回复
@和平奮鬥救地球 就是读者阅读东安门大街#东华门夜市时,能看到跨语言链接en:Donghuamen Night Market。当然,的确,这很不现实……--洛普利宁 2020年6月22日 (一) 13:40 (UTC)回复
hmmm 覺得有困難(-Peacearth留言2020年6月22日 (一) 14:20 (UTC)回复
@Disarmament和平奮鬥救地球 发现英语维基有用en:Template:LinkedLabel实现章节链接Wikidata的效果,比如en:Characters of the Final Fantasy VII series#Professor Hojo。不过用此模板的条目总共不到20个,大部分还类似于我们{{ilh}}的用法,在章节标题上使用的更没几个。这做法是否算旁门左道……--洛普利宁 2020年7月11日 (六) 16:26 (UTC)回复

你們真應該跟別人說跨語言連結的問題

[编辑]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雖然知道跨語言連結早已不能用,可是會吃字也太誇張了。在提名新聞候選時刻意嘗試抱怨一下連en版根本都沒幾個人要更新的連結,卻顯示「...,顯然都沒有屁用。連,都能直接接手了,...」,中間的「en版也都沒幾個人要更新」因為跨語言連結而吃掉了,但真的有人會知道嗎?是不是該跟別人說一下啊?--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9月3日 (四) 06:05 (UTC)回复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跨維基連結問題

[编辑]

我最近注意到跨維基連結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v:連結指向zhwikiversity(例:v:全明星運動會指向 https://zh.wikiversity.org/wiki/全明星運動會 ),但全寫wikiversity:卻是指向enwikiversity(例:wikiversity:全明星運動會指向 https://en.wikiversity.org/wiki/全明星運動會 )。想知道這是原意還是錯誤的設定?--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1年1月25日 (一) 02:19 (UTC)回复

wikiquote:明报。不确定,似乎全部全称的都会指向en先。——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25日 (一) 05:37 (UTC)回复
個人覺得短寫指向中文項目全寫指向英文項目屬於缺乏一致性,應該本地化統一為指向中文項目(如有)。--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1年1月25日 (一) 08:54 (UTC)回复
(✓)同意。——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月26日 (二) 06:51 (UTC)回复
(~)補充:不只wikiversity:有此情形,像wiktionary:wikibooks:wikinews:之類的亦然。甚至,w:也是直接指到en去。個人認為應一併修復統一。唯在修復之前,須檢查當前此類跨維基連結於各頁面(包含但不限於主條目空間)之使用,因為個人曾見過有人以此連結至en去。如直接修復至zh,可能導致連結損毀。因此,若欲本地化統一為指向中文項目,須先將此類連結逐一修復後,再行統一。-Peacearth留言2021年1月27日 (三) 23:58 (UTC)回复
您在哪些地方看到有類似的情況呢?--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1年1月30日 (六) 10:28 (UTC)回复
隨便舉個例子:回车符。一旦直接改,而沒有手動排查此類條目進行人手逐一修正,將會使連結失效。-Peacearth留言2021年1月30日 (六) 18:19 (UTC)回复
按照全域及本地长期形成的习惯,这些链接应该都指向英语去。在元维基或者其他项目上,它们就是“项目(默认英语版):语言:页面”。为什么英语是默认的?因为人家先来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把v:也指向英语版,中文用v:zh:。--安忆Talk 2021年1月30日 (六) 10:45 (UTC)回复
同时应注意元维基等使用英语。从方便和直觉上,应该默认指向中文,如果软件提供有相关定义设置,更应如此。变更设置前,用机器人将全部现有链接更改为如w:en:。但如果没有相关设置、没有先例,默认英文不算错误。所以v:是怎么回事。--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30日 (六) 12:24 (UTC)回复
不清楚v:是怎么回事。不过用这么长时间了,熟悉wikibooks:zh:wikinews:zh:等类似用法的人数肯定不少,即使用机器人将页面内文中现存的链接都改掉,也不会减少改动之后人再加入时的学习成本;同时不仅是元维基等英语项目,日语、韩语等项目的跨维基链接(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但我去过的都是)都是默认英语的。所以如果只有v:是指向中文的话,本着最小付出选择,我倾向于统一默认为英文。--安忆Talk 2021年1月30日 (六) 12:45 (UTC)回复
虽然知道该用法,但我认为这是个技术问题导致的“弊病”,从语义上应该转向其他项目的当前语言。如果能检测到其他项目不存在当前语言的该页面并自动转向英文版(小工具可以实现)就更完美。--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30日 (六) 12:51 (UTC)回复
用户端不一定存在JavaScript环境。--安忆Talk 2021年1月31日 (日) 04:25 (UTC)回复

新版跨语言链接小工具

[编辑]

各位维基人新年快乐,

针对本站陈旧并且使用了过时库的跨语言链接小工具,我开发了新版,具有以下功能:

  1. 和MediaWiki预览弹框外观类似;
  2. 支持显示文字预览;
  3. 专门适配移动版;
  4. 直观的设置页面,可以让未登录用户调整设置(使用Vue构建)。

已经在中文Beta Cluster部署,可以试用(但是目前测试站显示预览的API坏掉了,所以只能看到错误界面 囧rz……),小工具源代码位于这里

现征求社群意见。由于软件必须要使用才能看出问题,本人建议仿照先前做法,以试行代替公示。

(部署blocker: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不蓝不绿的绿链问题Module_talk:WikidataLink#編輯請求_2024-12-31;均已解决)

以上。--碟之舞📀💿 2025年1月26日 (日) 03:10 (UTC)回复

这是把之前多个js合成了一个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1月26日 (日) 03:45 (UTC)回复
对。--碟之舞📀💿 2025年1月26日 (日) 03:46 (UTC)回复
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1月26日 (日) 07:26 (UTC)回复
(+)支持。试行如何试行?建一条新的小工具项目?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PJ:NEW23 2025年1月26日 (日) 09:33 (UTC)回复
7天之内用本工具换掉旧工具,无严重问题就算通过一直启用,否则返工重新提案。--碟之舞📀💿 2025年1月26日 (日) 10:01 (UTC)回复
會不會導致ilh模板變化?--MilkyDefer 2025年1月26日 (日) 15:21 (UTC)回复
不会。--碟之舞📀💿 2025年1月26日 (日) 15:35 (UTC)回复
目前看起来并无反对意见。拟试行部署方案如下:
  1. https://zh.wikipedia.beta.wmflabs.org/wiki/MediaWiki:Gadget-ilhpp.js => MediaWiki:Gadget-ilhpp.js
  2. https://zh.wikipedia.beta.wmflabs.org/wiki/MediaWiki:Gadget-ilhpp.css => MediaWiki:Gadget-ilhpp.css
  3. https://zh.wikipedia.beta.wmflabs.org/wiki/MediaWiki:Gadget-ilhpp-settings.js => MediaWiki:Gadget-ilhpp-settings.js
  4. https://zh.wikipedia.beta.wmflabs.org/wiki/MediaWiki:Gadget-ilhpp-settings.css => MediaWiki:Gadget-ilhpp-settings.css
  5. ilhpp小工具介绍为“跨语言链接增强工具”(繁体相应转换);ilhpp-settings无介绍。
  6. 小工具定义通过注释的方式移除以下小工具:
    • OldIlh
    • internalLinkHelper-*
  7. appear章节新增以下小工具定义:
    • ilhpp[ResourceLoader|default|package|dependencies=ext.gadget.HanAssist,mediawiki.user,user.options]|ilhpp.js|ilhpp.css
    • ilhpp-settings[ResourceLoader|package|hidden|dependencies=ext.gadget.HanAssist,ext.gadget.ilhpp,vue,@wikimedia/codex]|ilhpp-settings.js|ilhpp-settings.css
以试行代公示7天。如出现严重问题则回滚上方操作。--碟之舞📀💿 2025年1月28日 (二) 04:53 (UTC)回复
目前看起来并无反对意见,请问@Shizhao,是否可以试行部署?试行时间从部署时间开始记。--碟之舞📀💿 2025年1月30日 (四) 15:26 (UTC)回复
已部署。请检查是否存在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1月31日 (五) 11:42 (UTC)回复
以试行代公示7日,2025年2月7日 (五) 11:42 (UTC)結束。--碟之舞📀💿 2025年1月31日 (五) 12:36 (UTC)回复
试行期结束,结论见此处。--碟之舞📀💿 2025年2月9日 (日) 14:48 (UTC)回复
热更新,内容如下:
  1. 修复只显示外部链接模式和旧版不同的问题;
  2. 增大桌面版“阅读更多”链接字号,调整文案;
  3. 修复桌面版淡出动画不受到prefer-reduced-motions影响的问题;
  4. 修复桌面版部分情况下误认为触屏而仅在点击时显示的问题;
将Beta Cluster 4个文件复制到对应位置即可生效,@Shizhao。--碟之舞📀💿 2025年2月1日 (六) 14:08 (UTC)回复
第二次热更新:
  1. 再次调整桌面版检测触摸点击逻辑;
  2. 应下方要求,关闭和navpopup的冲突检测;
  3. 修复粤维等域名和语言代码不匹配的wiki的预览问题;
  4. 微调点击显示模式下的弹框逻辑;
  5. 优化维基数据链接,目标wiki页面不存在时,以及非条目页面的预览。
将Beta Cluster 4个文件复制到对应位置即可生效。@Shizhao烦请部署。--碟之舞📀💿 2025年2月5日 (三) 10:07 (UTC)回复
已更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2月6日 (四) 03:31 (UTC)回复
👍 --Tim Wu留言2025年2月6日 (四) 03:35 (UTC)回复

试行期讨论

[编辑]

@Shizhao問題可不少:

  1. 首先,有冇重回使用舊版的選項 ? 本人不喜歡目前的版本。
  2. 緑鏈成了深綠,本人偏用淺綠,有冇使用淺綠的選項 ?
  3. 顯示偽藍鏈的淺藍完全消失,只有全綠,已嚴重影響本人清偽藍鏈的工作。

所以,有冇重回使用舊版的選項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5年1月31日 (五) 12:35 (UTC)回复

@DiskdanceA2569875魔琴YFdyh000Cwek副知各位。--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5年1月31日 (五) 12:42 (UTC)回复
@Comrade John,第三条,点击预览框中的设置按钮打开设置,勾选“高亮显示本地已存在条目的跨语言链接”。第二条的话,请问是否之前启用了OldIlh小工具?否则新版的绿色和旧版是一样的。--碟之舞📀💿 2025年1月31日 (五) 12:42 (UTC)回复
@Diskdance“高亮显示本地已存在条目的跨语言链接”在偏好設定 ?;「請問是否之前啟用了OldIlh小工具?」原本OldIlh不是默認深綠嗎 ? 所以我在當時偏好設定點了某個可令其變成淺綠的選項。所以啊.....--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5年1月31日 (五) 12:48 (UTC)回复
@Comrade John:在这里,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给截图的原因。绿链改颜色是有原因的,是为了无障碍考虑,如果您确实有需求的话可以考虑复制MediaWiki:Gadget-OldIlh.css到您自己的common.css下。--碟之舞📀💿 2025年1月31日 (五) 12:56 (UTC)回复
刚确认了一下,这个“可令其变成浅绿的选项”提供的颜色有严重的无障碍问题。--碟之舞📀💿 2025年1月31日 (五) 13:03 (UTC)回复
@Diskdance無論如何,增加「可令其變成淺綠的選項」,可行嗎 ? 無論如何,都不應剝奪用家的選擇權。--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5年1月31日 (五) 13:14 (UTC)回复
我已经解释过这个颜色存在的无障碍问题,如果您想要使用,可以在Special:MyPage/common.css加入这些内容:
.ilh-page a.new {
    color: #00af89 !important;
}

.ilh-tool {
    color: #00af89 !important;
}
如果想要用回旧版小工具的话,可以复制MediaWiki:Gadget-internalLinkHelper-redtipsy.js的内容到您的Special:MyPage/common.js,然后在参数设置里把新版关掉。
本站的自定义程度本来就很高,选择权一直都有。--碟之舞📀💿 2025年1月31日 (五) 14:11 (UTC)回复
高情商的选择权——加小工具脚本,爱用的自己选择启动;低情商的选择权——纳新弃旧,让人家自己花功夫去弄,并称“自定义程度很高”,“选择权都有”。当年能放出这么多个使用脚本,那才叫选择权。——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5:19 (UTC)回复
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当年能放出这么多个使用脚本”,设置窗口里选项明明已经囊括了之前所有跨语言链接脚本。“让人家自己花功夫去弄”,事实是我已经直接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难道要我登录其他人的账号,帮他们改设置吗?--碟之舞📀💿 2025年2月4日 (二) 05:33 (UTC)回复
真正的选择权——保留两套脚本,按照需要勾选启动(就像以前那样,九选一)。而不是再弄一个用户脚本出来,叫人家自己改加载。——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5:43 (UTC)回复
你又没有这么大的拳头,让用户在配置界面上启用了导航Popup就启动不了参考Popup。——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5:46 (UTC)回复

设计上无法去兼容Popup小工具吗,看到haveConflicts。--YFdyh000留言2025年1月31日 (五) 12:52 (UTC)回复

不应该出现两个弹框啊。MW自己的Popup也是这么处理的。--碟之舞📀💿 2025年1月31日 (五) 12:56 (UTC)回复
忘记以前是怎样,但至少是能用,目前变成二选一。可以对绿链禁用(抑制)Popup小工具的弹框吗。如果能错位显示两个弹框,以及更多用户选项,那更好。--YFdyh000留言2025年1月31日 (五) 13:05 (UTC)回复
是会出现两个弹框,但导航Popup的更贴近光标指点,ilh的tiy会稍微远离一点(redtipsy脚本是链接内容第3个字符为左界,底下大概1个像素位置显示),所以会错位覆盖(ilh盖住了Popup),Popup可以按住Shift移出来,而且特定操作下由于悬浮时间差不同,可以刚好ilh的消失了Popup的还在。——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5:40 (UTC)回复
ilh(redtipsy脚本)和导航Popup互相覆盖的选择,桌面版:鼠标尽可能靠链接上半部,让Popup多露出来,然后移动鼠标刚好离开ilh但还在Popup的div范围,等ilh的消失了,Popup的能用。移动版操作太细,不太可能弄掉。——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5:55 (UTC)回复
以前导航Popup和旧ilh脚本能同时触发悬窗,但有少许错位,也不太影响使用。mw提供的参考Popup和脚本的导航Popup说到明会冲突的,只能二选一,果断不要官方的参考Popup因为后者也能查看(旧版能?),而且导航Popop的功能更好。你现在这工具就有点Python 3的态势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4:54 (UTC)回复
或者保留旧的脚本,默认启动新脚本。或者你想着对移动版支持更好,能预览语源,但对于另一些用户而言,I don't care。或者学以前多脚本分开加载来支持是否预览,绑定点击来触发显示功能(截胡掉原有的链接跳转红链编辑的行为,再在显示弹窗中显示编辑用的红链),或者针对不同皮肤(移动版和桌面版)的情况定制脚本和对应的触发绑定点。——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5:03 (UTC)回复
@SunAfterRain把旧版做成了用户脚本:User:SunAfterRain/js/InternalLinkHelperV1.js,应该可以。--碟之舞📀💿 2025年2月4日 (二) 05:34 (UTC)回复
可以将这个加入到小工具中,两套ilh二选一简便可选。——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6:01 (UTC)回复
不可行,你要這樣乾脆把舊版開回來比較快--SunAfterRain 2025年2月4日 (二) 10:00 (UTC)回复
那这样的话,我认为干脆恢复原有的脚本,保留两套脚本,但默认启用后一套并说明与Popup冲突的问题,让编辑更容易选择,而不是为了纳新而弃旧,然后让愿意使用旧的用户做额外的迂回方法,或新工具需要适当调整。——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5日 (三) 09:43 (UTC)回复
我說難題一點,舊的根本是屎山,你要維護我支持你,但我不樂意。--RainBeforeSun留言2025年2月5日 (三) 16:05 (UTC)回复
我也希望能明確提示保留舊版本的辦法,新版小工具雖然好看,但介面太大,感覺是針對讀者設計,對編者而言某些時候反而臃腫。——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2月7日 (五) 12:03 (UTC)回复
另希望此小工具能在預覽介面運作:以往綠連可正常預覽顯示,現已無法如此。——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2月15日 (六) 22:31 (UTC)回复
@Ericliu1912:2010编辑器是可以的,您指的是什么预览界面?--碟之舞📀💿 2025年2月16日 (日) 01:07 (UTC)回复
2017原始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2月16日 (日) 12:42 (UTC)回复
@Ericliu1912:已修复,请复查。--碟之舞📀💿 2025年2月17日 (一) 02:17 (UTC)回复
可以了,感謝!——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2月17日 (一) 02:18 (UTC)回复

綠鏈無法正常工作

[编辑]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最近才出現這個問題。以前把指針放到綠鏈上時會出現一個氣泡,導向至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這個氣泡最近不再出現,綠鏈無法使用。另外以前能用的時候也有將指針移開綠鏈範圍,點擊真正鏈接時氣泡會消失的問題。沒有修改過設置。瀏覽器是Chrome 131。--AdyaTalk 2025年2月1日 (六) 06:34 (UTC)回复

@RecoveryRing,见#新版跨语言链接小工具,请问是否开启了导航Popup小工具?电脑是否有触屏?--碟之舞📀💿 2025年2月1日 (六) 06:49 (UTC)回复
popup一直在使用,沒有觸屏。現在暫時不能用popup了嗎?--AdyaTalk 2025年2月1日 (六) 06:54 (UTC)回复
不是,而是新版小工具会自动规避popup小工具以防止和它的提示框冲突。--碟之舞📀💿 2025年2月1日 (六) 06:58 (UTC)回复
關閉popup之後就沒事了。感謝--AdyaTalk 2025年2月1日 (六) 07:23 (UTC)回复
一定要關閉popup嗎?我一直開著popup,今天也發現綠鏈就出問題了。關掉popup後感覺挺不方便。--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2月1日 (六) 08:28 (UTC)回复
所以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嗎?--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2月1日 (六) 08:35 (UTC)回复
@日期20220626RecoveryRing看你要不要用我的版本的Popup,我目前測試我的Popup可以和新綠鏈並存,User:A2569875-sandbox/MyPopups。先打個預防針:不會跟進新功能,也不會修BUG (我沒時間)。(抱歉我G11了)--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2025年2月1日 (六) 08:41 (UTC)回复
謝謝,我試試。--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2月1日 (六) 08:43 (UTC)回复
經測可以使用,感謝。綠鏈的popup也都是「頁面不存在」,所以個人認爲最佳狀態應是popup能啓用,但在綠鏈上不顯示。也許這樣更合適。--AdyaTalk 2025年2月1日 (六) 08:57 (UTC)回复
上述表述還是不夠清晰:我的意思是,在綠鏈上不應該讓跨語言給popup讓路,而是反過來。--AdyaTalk 2025年2月1日 (六) 09:01 (UTC)回复
同上,我在上方讨论也是这个意见。--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1日 (六) 20:19 (UTC)回复
合并讨论至此处。--碟之舞📀💿 2025年2月3日 (一) 05:05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粤维跨语言链接问题

[编辑]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示例:土族缸粵语土族缸。问题在于粤维域名没有使用标准语言代码。猜测文言版也有同样问题。请问是在Module:ilh修复还是在小工具侧修复?--碟之舞📀💿 2025年2月3日 (一) 05:12 (UTC)回复

也许meta:Special language codes都会有?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PJ:NEW23 2025年2月3日 (一) 06:01 (UTC)回复
我先在小工具侧修了。--碟之舞📀💿 2025年2月4日 (二) 10:22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是否不再检测和导航Popup的冲突?

[编辑]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如题。目前看到的影响最大的用户反馈是因为导航Popup开启导致绿链看起来坏掉了。我本来认为导航Popup显示绿链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目前看起来不行。附知@RecoveryRing日期20220626YFdyh000A2569875魔琴。--碟之舞📀💿 2025年2月4日 (二) 05:38 (UTC)回复

之前绿链顯示雖然簡陋,但是Popup和绿链顯示都可以同時運作。如果為了綠鏈能有新界面顯示而導致Popup不能用,感覺有點得不償失。--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2月4日 (二) 05:44 (UTC)回复
同上,非常遗憾。--Tim Wu留言2025年2月4日 (二) 06:15 (UTC)回复
能不能改变绑定事件避免和Popup冲突?例如有Popup(检测用户配置参数或者即时检测div层)的话,改绑定动作到单击上。或者允许调整z-index来调整不同div的覆盖问题。——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4日 (二) 06:06 (UTC)回复
我只能对自己的小工具是否正常工作负责,至于和Popup相互作用会变成什么样我无能为力,因为有可能今天修好了明天那边一变又坏了。--碟之舞📀💿 2025年2月4日 (二) 10:21 (UTC)回复
那这样的话,应该同时保留两套工具,毕竟前一套和Popup影响有限,新来一套肯定和Popup有问题。——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5日 (三) 09:41 (UTC)回复
@Cwek你误解我的意思了:
  1. 我说的无能为力指的是我没办法保证有最佳用户体验,不代表不能用;
  2. 抛开检测,新版和navpopup的冲突有且仅有双重弹框,实际效果和旧版差不多;
  3. 我已经在中文的beta站去掉了检测(链接见上),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测试。
以上。--碟之舞📀💿 2025年2月5日 (三) 10:00 (UTC)回复
那也没错,同时保留两套工具,可以默认启用单一脚本部署的新脚本,新脚本也不考虑Popup的冲突,让用户有更好的选择能力。不代表新的也不能用,或者必要放弃基本能用的旧。——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2月5日 (三) 10:26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熱更新 ? 抑或是製造更多問題的熱破壞 !?

[编辑]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ShizhaoDiskdanceYFdyh000cwekAizag

真是非常好 ! 兩次熱更新不但搞壞新版本,連使用common.js轉回舊版本也被搞壞 !

  1. 新版本在兩次熱更新後,顯示偽藍鏈的淺藍色淺到等如無,按了連結,直頭成了和按了藍鏈的顔色(而非紫色),按設定無補於事。
  2. 使用common.js轉回舊版本在兩次熱更新後,完全失效 ! 完全看不到任何偽藍鏈。

非常的漂亮 ! 拜託快快修復 ! 抑或加上重回使用舊版的選項,Vector也可以選2010或2022,為何一個小工具反而不可以選新或舊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5年2月6日 (四) 09:24 (UTC)回复

@Comrade John:很抱歉导致这个问题,已经修复。@Shizhao:烦请再同步一下Beta站的四个文件,谢谢!--碟之舞📀💿 2025年2月6日 (四) 09:40 (UTC)回复
@Diskdance修復了啥 ? 看不到任何改變,抑或要待Shizhao回來修復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5年2月6日 (四) 09:52 (UTC)回复
对。--碟之舞📀💿 2025年2月6日 (四) 09:55 (UTC)回复
已更新。另,MediaWiki:Gadget-ilhpp.css有一些报错,我不确定是否是一些css语法与系统不兼容导致?不知道会否对小工具造成影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2月6日 (四) 12:47 (UTC)回复
@Shizhao:我确认都是假阳性(那个编辑器自带的CSS解析器太老了),那几个报错的语法兼容性都是OK的。--碟之舞📀💿 2025年2月6日 (四) 12:50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试行期结束后讨论

[编辑]

試行期剩約20分鐘就要結束了,可以開始討論試行是否轉正的問題了。--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2025年2月7日 (五) 11:26 (UTC)回复

试行期内有三次热更新,最近一次更新还是在昨天,是否应稍微延长?--Tim Wu留言2025年2月7日 (五) 11:33 (UTC)回复
我认为上方所说的关于本小工具的问题皆已解决,可视同公示期间无有效异议,符合转正的条件。--碟之舞📀💿 2025年2月7日 (五) 11:46 (UTC)回复
转正无需改变配置。--碟之舞📀💿 2025年2月9日 (日) 14:48 (UTC)回复
绿链消失之后,部分表格被“撑胖”了,比如肖恩·墨菲#生涯决赛一节中、1993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的表格;以及Template:赫尔松州行政区划中大段的外文。原本绿链挺好的,比如在表格里,{{link-en|中文全称|英维对应条目|显示文本}}这样的格式本来挺好的,有利于兼顾表格的简洁和绿链的平衡,结果现在乱七八糟的……--超级核潜艇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5:02 (UTC)回复
@超级核潜艇:请问“绿链消失”指?应该还是绿链啊。--碟之舞📀💿 2025年2月20日 (四) 05:07 (UTC)回复
我电脑使用360安全浏览器。以1993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表格的一格为例,旧版本原本是Lola Cars BMS Scuderia Italia,全为绿字;现在变成了Lola Cars(英语:Lola) BMS Scuderia Italia(英语:BMS Scuderia Italia)其中Lola Cars是红字,第二个Lola是蓝字。很明显影响阅读。--超级核潜艇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5:13 (UTC)回复
小工具里是否打开了“跨语言链接增强工具”?--碟之舞📀💿 2025年2月20日 (四) 05:15 (UTC)回复
已开启,是否需要关闭?--超级核潜艇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5:18 (UTC)回复
不需要。感觉像是缓存bug,清一下浏览器缓存试试?我这里你给的页面都有绿链。--碟之舞📀💿 2025年2月20日 (四) 05:20 (UTC)回复
清理了浏览器缓存之后,还是显示红蓝两色的样子。这样,我发送一封邮件给您吧,主要是想让您看看我看到的丑陋的界面。--超级核潜艇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5:34 (UTC)回复
换了Microsoft Edge之后就好多了。360 浏览器真是垃圾,这才是根源。感谢您的维护。--超级核潜艇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5:36 (UTC)回复
我做了个实验,发现不全是浏览器的锅。在Edge上,未登录就是正常绿字Lola Cars,登录之后就是Lola Cars(英语:Lola)前红后蓝(2022版外观);360浏览器上登录模式前红后蓝,不登录则是前蓝后蓝(2010版外观)。以1993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参赛车队及车手和#积分榜一节,我看到大片大片的xxx(英语:yyy),太影响阅读体验。--超级核潜艇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5:52 (UTC)回复
(※)注意:360极速浏览器有bug,无法显示绿链。请用别的浏览器、在“参数设置-小工具”中勾选“跨语言链接增强工具”。我遇到的bug根源还是浏览器不行。更换浏览器后已修复。--超级核潜艇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8:08 (UTC)回复
所以有沒有辦法保留舊版本?——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2月28日 (五) 21:28 (UTC)回复
視覺化編輯器最近有個ilh相關的bug,不知道跟這個有沒有關係。剛剛測試了一下,似乎當外語連結沒有空格時會顯示成全黑字的“X語:link]]”而非正確帶藍字的“X語:link”。連到英文之類還好,日文的話就幾乎全都是這樣了(見幣舞橋底部的模板)。--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不姓 2025年3月5日 (三) 05:14 (UTC)回复
@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这是Parsoid的bug,和小工具无关。--碟之舞📀💿 2025年3月5日 (三) 05:21 (UTC)回复
哦,好的。--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不姓 2025年3月5日 (三) 11:0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