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化
在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中,经济社会化(義大利語:Socializzazione dell'economia)指的是一种社会经济改造理论,这一理论在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时期被提出并部分实施。按照这种设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再完全归资产阶级独有,而是由企业中雇用的工人共同参与。为落实这一理论的主要立法措施是1944年2月颁布的《企业社会化法令》,此外,1943年12月起草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宪法草案》中也有若干相关条款。
法西斯主义中的社会化
[编辑]“经济社会化”一词诞生于1943年,用以指代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法团主义经济体系中构想出的一种经济学说。但其最早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20年在阜姆颁布的《卡尔纳罗宪章》、1927年的《劳动宪章》,以及乌戈·斯皮里托于1932年提出的“所有者法团”概念——也就是由法团本身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从而在生产的两大要素——劳动与资本——之间寻求平衡。[1]1928年,墨索里尼曾说过:
“正如上个世纪见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这个世纪将见证法团主义经济的兴起……必须把资本和劳动置于同等地位,必须赋予双方同样的权利与义务。”[2]
按照提出者的设想,法西斯的“社会化”原本应当成为介于二十世纪两大主要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在其社会影响方面,皆如此。
前共产主义者尼古拉·邦巴奇也参与了这一理论的发展,他在其中融入了乌克兰无政府主义者内斯托尔·伊万诺维奇·马赫诺的思想,以及费边主义和格塞尔式分产主义的元素。邦巴奇是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多年好友,同时也认同早期法西斯主义中的社会主义理想。他在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时期参与了这项经济政策的制定,但并未否认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而是努力使其与法西斯的社会政策相契合。
在《维罗纳宣言》中,法西斯主义者以新国家的“社会性”为旗帜,号召技术人员和工人代表共同参与企业的管理及利润分配(第12条)。这种法团经济的发展方向,早在1936年3月23日墨索里尼向各法团发表的演讲中就已被提及:
“我们经济中一个广阔而重要的部门的这种宪制性转变,将不会仓促进行,而是以冷静而坚定的法西斯方式完成……在这种经济中,工人将以同等的权利与义务,成为企业的合作者,与资本提供者或技术管理者地位相同。”[3]
社会化与法西斯经济思想的另外两大支柱——法团主义与货币财政制(fiscalità monetaria)——并列,共同构成了有机民主政治体系的基础。
在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实施
[编辑]这种经济理论是在《维罗纳宣言》中提出和确立的——这份文件包含了共和法西斯党的政治纲领,而该党当时正领导着新成立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宣言》于1943年11月14日在维罗纳大会上公布。依照出席大会的法西斯主义者的说法,在此之前,任何试图对意大利经济体系进行大胆改革的现实尝试,都因被称为“金权政治”的经济势力的抵制而告失败。
早在1943年9月23日组建政府时,墨索里尼就决定设立“法团经济部”,最初任命西尔维奥·加伊为部长,自1944年1月1日起则由安杰洛·塔尔基接任。正是后者推动了《社会化法令》的起草工作,并在贝加莫的部办公处就任后,全面负责社会化政策的实施。
企业社会化政策曾受到纳粹德国的怀疑与抵制。该政策最初通过专门的《社会化法令》确立,于1944年初正式生效(1944年2月12日第375号行政命令,由墨索里尼、詹彼得罗·多梅尼科·佩莱格里尼与皮耶罗·皮森蒂共同签署)。法令的核心在于设立“管理委员会”这一新制度。然而,该措施在实践中几乎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既未能赢得广泛支持,也未能显著促进战争生产,而战争生产本身则受到德军占领当局的严格控制,并在很大程度上被其直接掌控。
事实上,仅在该法令颁布四个月后的1944年6月20日,法西斯商业雇员联合会负责人安塞尔莫·瓦卡里在一份呈交给墨索里尼的报告中写道:“工人们把社会化看成一种诱饵,他们远离我们,也远离这个‘镜子’。群众拒绝接受我们给予的任何东西。这是一种成见——而且是恶意的成见——因为正是您让意大利工人第一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群众的思维,或者说‘不理智的思维’,十分奇怪。……群众说,我们自1940年至今对意大利人民造成的祸害,超过了前二十年所给予的全部好处;他们如今把希望寄托在陶里亚蒂身上——这个如今以斯大林之名在罗马布道的同志——希望他能建立一个新的‘幸福之国’。”[4]
在1944年12月的“复兴演讲”之后两个月,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出现了第二个政党——由埃德蒙多·乔内领导的全国共和社会主义集团。该党正式将“企业社会化”问题视为比以往更加核心的政治议题。
原定于1945年4月25日全面实施的社会化政策,实际上在当天就被宣告废止。随着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北部的失败,民族解放委员会在其最初的一系列政治与行政举措中,正式废除了《社会化法令》。委员会在文件中将该法令定义为一次“企图迫使被占领的意大利工人阶级为侵略者服务并与之合作的尝试”。[5]
法令内容
[编辑]该法令共由46条组成,分为三个篇章:
| 部分名称 | 标题 | 条目范围 |
|---|---|---|
| 第一篇 | 关于企业的社会化 | 1—30 |
| 第一节 | 社会化企业的管理 | 1—21 |
| 第二节 | 企业负责人及管理者的职责 | 22—30 |
| 第二篇 | 关于国家所有企业的移交 | 31—43 |
| 第三篇 | 利润的确定与分配 | 44—46 |
该法令主要适用于截至1944年1月1日时资本额不少于一百万里拉、或雇员不少于一百人的私营企业(第1条)。法令规定企业的组织机构包括:企业负责人、股东大会、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第2条)。
社会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 企业内部的集体理事会成员由工人全体或部分选举产生(第3-5条);
- 企业负责人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第9条),若为国有或具有公共性质的企业,则由法团经济部长通过法令任命(第13条);
- 企业负责人对国家承担生产运作状况的责任(第22-27条);
- 对被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实行企业国有化,或由国家参与其资本(第31条);
- 成立“管理与融资研究所”,以监督并调整各行业的生产方向(第37条);
- 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分配给全体工人,另一部分则上缴管理与融资研究所(第46条)。
另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Il comunista in camicia nera, Nicola Bombacci tra Lenin e Mussolini, Arrigo Petacco, Mondadori, 1997.
- ^ Discorso al Congresso Nazionale dei Sindacati Fascisti in Roma, 7 maggio 1928.
- ^ Discorso in Campidoglio all'Assemblea Nazionale delle Corporazioni sul piano regolatore della nuova economia italiana, 23 marzo 1936
- ^ Rapporto Vaccari al Duce, in: Santo Peli, Storia della Resistenza in Italia, Einaudi, Torino, 2006, ISBN 88-06-18092-4, p. 69; Edoardo e Duilio Susmel Opera Omnia di Benito Mussolini, La Fenice, Firenze; F. Deakin, Storia della Repubblica di Salò, Einaudi, Torino, 1963; Gianni Oliva, La Repubblica di Salò, Giunti, 1997.
- ^ C.L.N., Bollettino ufficiale degli atti del C.L.N.-Giunta regionale di governo per il Piemonte, 25 aprile 1945, tratto da Perticone G., La repubblica di Salò, ed. Leonardo, Roma, 1947.
参考书目
[编辑]- E. Amicucci, I 600 giorni di Mussolini, Faro, Roma 1948.
- Giorgio Bocca, Mussolini socialfascista, Milano, Garzanti, 1983.
- Paolo Buchignani, Fascisti rossi, Mondadori, 1998.
- Arrigo Petacco, Il comunista in camicia nera, Nicola Bombacci tra Lenin e Mussolini, Mondadori, 1997.
- Claudio Schwarzenberg, Il sindacalismo fascista, Mursia, 1972.
- Verbali del Consiglio dei Ministri della 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 - settembre 1943 - aprile 1945 (Ministero dei Beni e Attività Culturali - a cura di Francesca Romana Scardaccione, 2002, ISBN 88-7125-219-5)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13 February 2022[日期不符]. [Testo integrale]
- Storia della 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 (Edmondo Cione, Caserta, Il Cenacolo, 1948, nuova edizione: Latinitas,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