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经
外观
	
	
| 佛教 | 
|---|
| 
佛教大綱  | 
《清净经》(巴利文:Pasadik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九部经。[1]
該經講述,佛陀住在释迦族弓术园时,阿难带着沙弥周陀告诉佛陀,尼乾子在波婆城去世后,其弟子发生分裂互相攻击。佛陀以自我为例,说明什么是理想的导师与弟子。佛陀说他达到正等正觉,获得阿罗汉果,而成为导师。佛陀强调自己宣讲的法为三十七道品。佛陀并告诫弟子,为众生利益与幸福,必须保证这些法常存世间,众比丘要互相团结,共同切磋诵读,不要争执。佛陀还讲述四安乐、四禅、四果位和四圣谛。并要求比丘不为九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蓄财、不随欲、不随恚、不随痴、不随怖,也不要陷入对灵魂和世界起源之类无谓的思辨。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清净经》(第1部第72卷)。
参考资料
[编辑]- ^ 刘寅春; 段晴 等译. 汉译巴利三藏 经藏 长部. 上海: 中西书局. 2012-08-01. ISBN 9787547503829.
 
外部链接
[编辑]| 这是一篇關於佛教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