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ET
外觀

![]() | 此條目可參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5年4月16日) |
P-NET | |
---|---|
管理機構 | IPUO |
通訊協定資料 | |
網路種類 | 開放總線網路 |
物理介質 | 雙絞線 |
網路拓撲 | Bus |
P-NET是一個開放式的工業現場總線協定,由丹麥的Proces-Data A/S公司在1983年開發[1]。管理機構為國際P-NET使用者群組織(International P-NET User Organization,IPUO)。P-NET適合在一般時間需求的工業系統中使用。一般系統的反應時間大約為微秒等級,網路線最長可到一公里。
P-NET協定的標準是架構在OSI模型上。大多數的現場總線協定只包括有OSI模型的第1層(實體層)、第2層(資料連結層)及第7層(應用層),但P-NET協定除了上述的協定外,還包括OSI模型的第3層(網路層)及第4層(傳輸層,但在P-NET中是服務層)。
在1999年發佈的現場總線標準,IEC 61158 第2版中,現場總線分為8類,Type 4是P-NET,2008年發佈的IEC 61158,標訊標準分為15個通訊行規族(Communication Profile Families, CPF),其中的CPF04是P-NET[2]。
參考資料
[編輯]- ^ 馮金光、周華平. P-NET現場總線技術分析與應用. 控制工程網. 2006-03-10 [201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Serving global industrial automation: IEC publishes new Fieldbus Standards.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2010-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