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
|---|---|
| 日期 | 1963年11月12日-22日 | 
| 地點 | 台北三軍聯合參謀大學中正堂 | 
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963年11月12日至22日在台北三軍聯合參謀大學中正堂召開。會議由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親自主持,出席及列席人員合計達894人[1]。
國民黨九大繼續堅持「反共復國」的政策,並籌組「中華民國反共建國聯盟」組織,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蔣介石在大會講話中認為「現一切反攻準備,即已接近就緒」,因此提請大會籌組「中華民國反共建國聯盟」並擬定《反共建國共同行動綱領》(草案)。大會接受了蔣介石的提案[1]。
大會通過的《中國國民黨現階段工作綱領》中,進一步確立了「反攻復國」戰鬥體的部署。國民黨九大再次修正《中國國民黨黨章》,重訂《中國國民黨政綱》。會議還通過了關於《中央委員會政治報告》、《對敵鬥爭與大陸工作報告》、 《五院從政主管同志工作報告》的決議。會議決議蔣介石繼任國民黨總裁,通過蔣介石指定陳誠為國民黨副總裁,通過蔣介石指定于右任、鈕永建、宋美齡、張群、何應欽、陳立夫、馬超俊、戴愧生等一百四十四人為中央評議員。 宣布蔣經國等七十四人當選為中央委員;潘振球、孫運璇等三十五人為候補中央委員。
大會宣言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三民主義戰勝共產主義的明徵」,對比台灣與大陸,認為臺海防務鞏固、土地改革與產業發展帶動臺灣穩定,並與大陸體制性危機形成對比,因此是三民主義道路優於共產主義的「實證」。第二部分「毛的倒行逆施和末路窮途」,認為毛澤東政策造成中國經濟與社會問題、對外關係緊張,並加深與蘇聯的分歧。第三部分「反攻復國的四項基本方針」,在方針上,主張以政治與心理戰為先、軍事行動為輔,擴大「敵後工作」;推動與亞洲民族國家及西方民主國家的合作;以「實業計劃」與「十年建設」為藍本開發資源與市場;強調文化延續與青年人才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對各方的希望與對全黨同志的提示」,對大陸民眾則提出寬待與整合的原則(除首要責任者外),預告「光復」後恢復憲政、地方自治與人權保障,並呼籲海內外力量團結,將解決中國問題視為緩解區域與全球安全風險之途徑[2]。
九屆一中全會
[編輯]1963年11月23日,中國國民黨九屆一中全會在台北召開。全會通過由蔣介石指定蔣經國、張道藩、谷正綱等十五人為中央常務委員。
九屆二中全會
[編輯]1964年11月24-28日,中國國民黨九屆二中全會在台北召開[3]。
九屆三中全會
[編輯]1966年3月7-10日,中國國民黨九屆三中全會在台北召開[3]。
九屆四中全會
[編輯]1966年12月26-29日,中國國民黨九屆四中全會在台北召開[3]。
九屆五中全會
[編輯]1967年11月12-23日,中國國民黨九屆五中全會在台北召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