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中的比馬龍效應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3年2月7日)  | 
此條目或其章節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23年2月7日)  | 
| 教室中的比馬龍效應 | |
|---|---|
| 作者 | 羅伯特·羅森塔爾 | 
| 類型 | 文學作品 | 
| 語言 | 英語 | 
| 出版資訊 | |
| 出版機構 | Crown House Publishing | 
| 出版日期 | 1968年 | 
| 出版地 | 美國 | 
| 頁數 | 280頁 | 
| 權威控制 | |
| ISBN | 978-1-9044-2406-2 | 
《教室中的比馬龍效應》(英語: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是1968年由羅伯特·羅森塔爾與雅各布森協同寫作的故事。故事主要內容為關於教師期望對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表現的影響,如果教師趁早操控對學生的期望能力,這些期望將延續到影響教師的行為,進而影響學生在智商測試中的表現。若對教師產生高期望將導致高水準的智商測試,反之低期望則將導致低智商[1]。
參考資料
[編輯]- ^ Rosenthal, R., & Jacobson, L.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 Expectation and Pupil'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PDF). [2022-10-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10-24).
 
參見
[編輯]| 這是一篇與圖書、雜誌、期刊等出版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