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讨论:Reply to
添加话题前几天我 ping 了 Stang ,但是她说她没有收到通知。刚才923888 ping 了我,但是我也没有收到。个人认为可能和这几天新加入的模块:Ping有关。 --欢迎光临 Q 的 用户页 讨论页 2016年4月1日 (五) 11:14 (UTC)
- (!)意见:以前是没有问题的。就是这几天的问题。--欢迎光临 Q 的 用户页 讨论页 2016年4月1日 (五) 11:15 (UTC)
- 通知一下修改者SolidBlock。--Bowleerin(留言) 2016年4月1日 (五) 13:21 (UTC)
- @Bowleerin、Stang:实在很抱歉,模板出了问题。已经被Jimmy Xu修回来了。我改为模块是因为模块可以突破用户数量的限制。但是我仍然不知道为什么改为模块之后就坏了,可能是因为Minecraft Wiki和维基百科的程序有很大的不同,导致在Minecraft Wiki中模块化(见Template:reply)依然正常,但是到维基百科就不正常了。--SolidBlock讨论 2016年4月1日 (五) 14:39 (UTC)
先前讨论:Template_talk:Reply_to#编辑请求_2022-03-22;沙盒版本:Template:Reply_to/sandbox;testcases:Template:Reply_to/testcases;替换引用测试:版本78192408
提案内容:将{{reply_to}}的内容改为沙盒版本
因为此模板应用较广,所以在客栈提出讨论。
副知Sanmosa、Xiplus <- 这句话是用沙盒版本替换引用的 ——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2日 (六) 16:39 (UTC)
- {{reply to/testcases}}显示{{reply to}}调用Module后实际上只能一次ping 49个用户,我建议调整Module内的描述后才正式调用。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3日 (日) 12:37 (UTC)
- 我更建议调整Module。有个天才写了一个天才一样的循环,导致实际上能ping的数量总是比设定的少一个。--MilkyDefer 2023年7月24日 (一) 04:56 (UTC)
- @Sanmosa:我这边看起来是正常的50位。--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2:01 (UTC)
- 不要吵了,我正在写一个Module:Reply to的新版本,等我一会儿。--MilkyDefer 2023年7月24日 (一) 12:38 (UTC)
船新(全新)版本{{reply_to}}和Module:Reply to
[编辑]实现了一个全新的{{Reply to}},见于{{Reply to/sandbox2}}。配套这个全新版本还有模组Module:Reply to/sandbox。参见测试用例Template:Reply to/sandbox2/testcases。 --MilkyDefer 2023年7月24日 (一) 14:22 (UTC)
- 这个版本不错,我支持用这个版本代替原来的版本。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08:02 (UTC)
- (+)支持更换。--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7月26日 (三) 15:04 (UTC)
- 非常感谢MilkyDefer的贡献。关于新功能您自由决定如何写,我觉得现在的版本已经足够使用。--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7日 (四) 14:29 (UTC)
- 我觉得我这边应该把模组调整到ok了。管理员什么时候都可以直接把Module:Reply to/sandbox和Template:Reply to/sandbox2转正。Template:Reply to/sandbox2/testcases可以考虑版本合并。Template:Unping和Template:Noping可以完全不用修改,直接兼容。--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6:38 (UTC)
- (+)支持--Taeas(留言) 2023年7月28日 (五) 05:41 (UTC)
- @MilkyDefer:Reply to完全不需要替换引用吧--SunAfterRain 2023年7月30日 (日) 15:53 (UTC)
- 实际上,我不知道这个替换引用到底替换了什么。我对替换引用,尤其是嵌套的替换引用,不慎了解。他们提议的模版版本有嵌套引用,完全是因为英维也有嵌套引用。--MilkyDefer >这是我的第八千次编辑 2023年7月30日 (日) 16:50 (UTC)
- (+)倾向支持,但希望能改善一次可ping人数的上限问题,且功能不变,这样才是最实际的。--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3年7月31日 (一) 14:21 (UTC)
- 你这个问题就是本次更新所最直接针对的问题。从模版定义的上界10个人,扩充到MediaWiki软件所允许的上界50个人。再增加不可能了。--MilkyDefer 2023年7月31日 (一) 15:20 (UTC)
确定新版本ping模板的功能
[编辑]如果使用模组实现,那么这个新版本的模板可以具有如下功能:
- ping人。本质上是创建一个被ping到的人的用户页内链。
- 给用户页内链设定一个不一样的文字,也就是管道链接。
- 同时ping多个用户,可以自由调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符号。
- 自由设定最前面的@号,和最后面的冒号。
- 临时将最大ping人限制50人,下调至任意数值。不能上调。
我个人觉得这里面第5点功能实在鸡肋,不会有用武之地。你们觉得删掉这个功能如何? --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1:47 (UTC)
- 另外我个人觉得里面那个自由调整连接符号的功能也有点没有人会用到。--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1:55 (UTC)
- 第5点删除不会造成负担,那删了最好,毕竟我是那种ping 100人的家伙。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7月27日 (四) 12:02 (UTC)
- 我是在想,后续会不会有人制作出最多只能ping10个人的特制模版之类的。总之这个功能我还是留着吧。--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5:22 (UTC)
- 那就是后来人的事情了
--Taeas(留言) 2023年7月27日 (四) 16:11 (UTC)
- 那就是后来人的事情了
- 我是在想,后续会不会有人制作出最多只能ping10个人的特制模版之类的。总之这个功能我还是留着吧。--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5:22 (UTC)
- 第5点删除不会造成负担,那删了最好,毕竟我是那种ping 100人的家伙。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7月27日 (四) 12:02 (UTC)
- 这应该不会导致此前模板引用炸掉或变得完全不一样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8日 (五) 05:21 (UTC)
- 应该不会炸,我认为。但是{{Ping2}}会炸,幸好那个保护是简单的半保护,我能修。--MilkyDefer 2023年7月28日 (五) 11:10 (UTC)
动了点手脚,新旧应该都可以正常显示(其实就是让Sanmosa改了很久也没改好的弄好,显然他没注意到在引入时被加上了parent=true才会从parent获取参数这件事)--SunAfterRain 2023年7月30日 (日) 16:00 (UTC)- 直接对模组沙盒修改处理了新旧版模组兼容性的问题--SunAfterRain 2023年7月31日 (一) 13:37 (UTC)
- 应该不会炸,我认为。但是{{Ping2}}会炸,幸好那个保护是简单的半保护,我能修。--MilkyDefer 2023年7月28日 (五) 11:10 (UTC)
公示7日--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30日 (日) 14:04 (UTC)
- @SunAfterRain:你怎么把Module改了改,把测试用例里头关于连接符号的搞坏了呢?应该不要让Module背负沉重的后向兼容任务,而改掉使用数更少(以至于只有半保护)的{{Ping2}}才对。--MilkyDefer 2023年8月3日 (四) 11:39 (UTC)
- @MilkyDefer:我不清楚您说的测试用例是哪个(总之我先回退掉了),而且您可以参考一下User:SunAfterRain/测试场/Ping2,不特地做那个hack的话ping2在某种程度就跟ping没两样了(如果您觉得是我用法错了请自行修改User:SunAfterRain/测试场/Ping2/2让他跟其他两个版本相同)--SunAfterRain 2023年8月4日 (五) 11:37 (UTC)
- 本来ping2就是中维特有的模版,唯一存在跨语言链接的英维都是直接重定向到了reply to的。--MilkyDefer 2023年8月4日 (五) 13:06 (UTC)
- 我修了一下Module,应该解决了这个问题。--Taeas(留言) 2023年8月4日 (五) 13:41 (UTC)
- @Taeas:Template:Ping2/testcases目前看起来就算强制指定了@和p依然能被外部参数覆盖,这不算预期行为吧--RainBeforeSun(留言) 2023年8月5日 (六) 01:49 (UTC)
- 一般用户也不会提供外部参数吧,除非有特殊需求。--Taeas(留言) 2023年8月5日 (六) 02:02 (UTC)
- 你们的需求真的怪。--MilkyDefer 2023年8月5日 (六) 04:29 (UTC)
- 一般用户也不会提供外部参数吧,除非有特殊需求。--Taeas(留言) 2023年8月5日 (六) 02:02 (UTC)
- @Taeas:Template:Ping2/testcases目前看起来就算强制指定了@和p依然能被外部参数覆盖,这不算预期行为吧--RainBeforeSun(留言) 2023年8月5日 (六) 01:49 (UTC)
- 我修了一下Module,应该解决了这个问题。--Taeas(留言) 2023年8月4日 (五) 13:41 (UTC)
- 本来ping2就是中维特有的模版,唯一存在跨语言链接的英维都是直接重定向到了reply to的。--MilkyDefer 2023年8月4日 (五) 13:06 (UTC)
- 取消公示,由于{{ping2}}模板在新module不能工作,等待两人确认如何处理。——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8月4日 (五) 13:02 (UTC)
- 已经修了,甚至修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使用方法问题。--MilkyDefer 2023年8月4日 (五) 15:42 (UTC)
- 因为没有反对,公示期已过,视为提案通过,可以替换。——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8月5日 (六) 14:01 (UTC)
- @MilkyDefer:我不清楚您说的测试用例是哪个(总之我先回退掉了),而且您可以参考一下User:SunAfterRain/测试场/Ping2,不特地做那个hack的话ping2在某种程度就跟ping没两样了(如果您觉得是我用法错了请自行修改User:SunAfterRain/测试场/Ping2/2让他跟其他两个版本相同)--SunAfterRain 2023年8月4日 (五) 11:37 (UTC)
- @SunAfterRain:你怎么把Module改了改,把测试用例里头关于连接符号的搞坏了呢?应该不要让Module背负沉重的后向兼容任务,而改掉使用数更少(以至于只有半保护)的{{Ping2}}才对。--MilkyDefer 2023年8月3日 (四) 11:39 (UTC)
Module:Reply to及相关模版改2版
[编辑]等一个改3版、改4版、终极版、终极版改1版,
。
总之,上面列出的模版是这一批次要集体修改的模版,以及对比。当前未解决的问题是,提及使用者之间的连接符号不会进行繁简地区词转换,要不要把这个给修了?无所谓,我修了。 --MilkyDefer 2023年8月5日 (六) 05:44 (UTC)
最终公示
[编辑]
公示7日:再来一次公示吧,这次公示会一次性修改5个模版/模组,列于下方。
修改内容如下。
| 模版 | 新功能 | 变化功能 | 其他改善 |
|---|---|---|---|
| Template:Reply to | 模版实现改为调用模组、允许自定义“@”符号、允许自定义每个提及的用户的显示标签(管道链接实现)、允许自定义提及多个用户时候的连接符号。 | 允许提及的使用者上限扩充为50人,为MediaWiki许可的上限。 | 针对多个错误使用情况改善模版输出。 |
| Template:Ping2 | 模版实现改为调用模组、允许自定义“@”符号、允许自定义每个提及的用户的显示标签(管道链接实现)、允许自定义提及多个用户时候的连接符号。 | 允许提及的使用者上限扩充为50人,为MediaWiki许可的上限。 | 针对多个错误使用情况改善模版输出。 |
| Template:Noping | 移除@、c、p参数。Noping模版不显示内容,这些参数没有任何意义。 | 针对多个错误使用情况改善模版输出。 | |
| Template:Unping | 新增模版参数c2,当提及三人或更多时,用作最后两个人之间的连接符号。在没有填写c2参数时,模版会自动选取参数c的值,如果参数c也没有填写,则默认为一个顿号。 | 连接符号(c、c2)现在会参与繁简转换。 | 避免触发提及功能的方法改为输出指向用户页的外部链接、针对多个错误使用情况改善模版输出。 |
欢迎大家自由尝试。 --MilkyDefer 2023年8月6日 (日) 17:42 (UTC)
- @MilkyDefer:公示期已经过了,可以直接修改或提EP了。--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13日 (日) 07:49 (UTC)
- 以上修改计划已执行。--Tiger(留言) 2023年8月13日 (日) 11:41 (UTC)
- @MilkyDefer、Tigerzeng:方才才注意到,unping不是一直都不显示@和p吗(对应英维en:Template:Noping)?--路西法人 2023年8月20日 (日) 04:25 (UTC)
- 确实,以前的行为是,虽然有
|@=和|p=这两个参数,但是二者的默认值都是空字串。我愿称之为行为超级不统一。--MilkyDefer 2023年8月20日 (日) 08:27 (UTC)- 似乎不恰当。“
[[User:XXXX]]”会ping到用户,而{{unping}}用于产生相同效果而不ping到用户。您这一变更把整个SPI bot的效果(使用该模板以不提及用户)出问题了。--路西法人 2023年8月20日 (日) 16:05 (UTC)- 从一个软件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名字中含有明确的ping字样,但是最终结果出现了不在合理预期内的与ping模板不同的显示效果,这是不合设计原则的。我可以暂时把{{unping}}改一下,但是之后怎么处理需要讨论。--MilkyDefer 2023年8月20日 (日) 16:17 (UTC)
- 似乎不恰当。“
- 确实,以前的行为是,虽然有
- 请问有没有打算批量清理不再使用的参数?例如noping模板那几个。——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8月20日 (日) 12:51 (UTC)
- 没必要吧,我想。目前肉眼可见的未来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让这几个参数重新现形。--MilkyDefer 2023年8月20日 (日) 14:36 (UTC)
编辑请求2025-10-30
[编辑]| 正在请求他人代为编辑受保护的页面(编辑:仅允许模板编辑员;移动:仅允许模板编辑员(保护日志)) 注意:本模板不是用于请求开放页面给予编辑,相关请求请至请求解除保护页申请;本模板是用于请求可以编辑的用户帮忙修改内容。 请求时请列明理由及内容,确保修改有共识基础及没有争议,否则请先在受保护页面的讨论页进行讨论。(工具:处理、申请解除保护) 如果您想直接展示给管理员修改后的页面及清楚地列出编辑差异,请将本模板改为 {{Editprotected|patch=}},点击“显示预览”并按照提示进一步操作。 |
第249行改为修正讨论工具问题,问题见此条留言目前的状态,与此处所述问题相同。——枰(留言) 2025年10月30日 (四) 13:53 (UTC)
return mw.text.tag('span', { ['class'] = 'mw-notalk', ['style'] = 'display:none' }, data['body']) .. data['error']。
- 我觉得此处加mw-notalk似乎不妥,反倒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应该直接提报到phab处理。--SunAfterRain 2025年10月30日 (四) 14:43 (UTC)
- 可能确实不妥,撤回此修改。不过我发现,加入一个
<wbr>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好像和CommentUtils.php的129~135行有关),可以以此作为临时解决措施:——枰(留言) 2025年10月30日 (四) 16:18 (UTC)return mw.text.tag('span', { ['style'] = 'display:none' }, '<wbr>' .. data['body']) .. data['error']
- 引入这类markup我担心会容易在某些场景下复制出奇怪的不可见字符,像bdi标签就会有(条件不明)。不过有display:none按理不会能复制出来,所以也行。相比之下en:Module:Hidden ping是通过输出ZWSP实现的,肯定会复制出不可见字符。--Srapoj(留言) 2025年10月30日 (四) 17:04 (UTC)
- 对比CommentUtils.php的NO_ELEMENT_CHILDREN_ELEMENT_TYPES以及mw:Help:HTML in wikitext,
<wbr>确实是一个副作用比较少的标记,好奇您是怎么想到的。另外试过用<hr>、<br>也行,省一个字符。
我认为值得问开发者该怎么做,因为这段检测首个子元素的逻辑看起来是个奇怪的workaround,日后可能会删掉。--Srapoj(留言) 2025年10月31日 (五) 00:50 (UTC)- 我又发现直接把
<wbr>放在外面也可以,这个好像在第122行,将来也不太可能删掉:return '<wbr>' .. mw.text.tag('span', { ['style'] = 'display:none' }, data['body']) .. data['error']
- 关于怎么想到的,首先是想到DiscussionTools不会将标记加入到无法有子元素的
<br>内,然后我就试图在留言开始处加入<br style="display: none;">,不行,就又加了<span>,莫名就行了。后来翻到CommentUtils.php才想到<wbr>。——枰(留言) 2025年10月31日 (五) 03:15 (UTC)- 放到display:none外面的话,
<wbr>就会影响换行机会了。虽说这个模板一般不会用在句子中间,且中文断行大多数时候可以随意。--Srapoj(留言) 2025年10月31日 (五) 20:12 (UTC)
- 放到display:none外面的话,
- 我又发现直接把
- 这个class不会影响到Extension:Echo,我觉得应该不会有副作用?--Srapoj(留言) 2025年10月31日 (五) 00:50 (UTC)
- 跟编辑请求模板不同,这个模板是高几率夹杂在正文之间的,我担心现在貌似修好后面又被搞坏了。--SunAfterRain 2025年10月31日 (五) 17:32 (UTC)
- phab:T408886——枰(留言) 2025年10月31日 (五) 02:51 (UTC)
- 可能确实不妥,撤回此修改。不过我发现,加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