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what7what8/iLoo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微软提议的iLoo三维示意图,展示了一个蓝色立方体形状的厕所隔间,右侧设有洗手台。马桶对面配置了电脑键盘和等离子屏幕,中间是洗手池。隔间顶部装有无线天线,并标有象征信号波的图示。示意图左下方印有微软MSN品牌标识。
MSN UK设计并由新闻机构发布的iLoo概念图

iLoo(全称互联网厕所)是微软一项已取消的项目,旨在开发配备Wi-Fi上网功能的便携式厕所。该产品原计划在英国夏季音乐节首秀,被描述为带有无线宽带上网、可调节等离子屏幕、防水薄膜键盘、六声道音响系统以及印有热门网址的卫生纸的移动厕所。iLoo外部还计划配置额外屏幕和键盘,并配有安保人员看守。此项目是MSN UK一系列成功创新举措的延续,此前该团队已在MSN街道、MSN公园长椅和MSN躺椅等非常规场所推广互联网接入。

2003年4月30日,MSN UK正式宣布该项目,随即引发广泛嘲讽。5月12日,微软声明该项目实为恶作剧。次日,微软再次发布新闻稿澄清,称项目并非恶作剧但已取消,因其无益于提升MSN品牌形象。外界猜测项目终止或因担心与安德鲁·丘比特(Andrew Cubitt)的同类产品"i-Loo"产生法律纠纷。《在线新闻评论》将iLoo事件称为公关"败局"[1]

与iLoo类似,混沌计算机俱乐部的"Datenklo"(德语,意为"数据厕所")在混沌通信营地使用移动厕所隔间作为网络分发中心,但实际功能并非如厕。

2007年芬诺夫特混沌通信营地的帐篷与"Datenklo"(德语,意为"数据厕所")

设计概述

[编辑]

iLoo被构想为一款配备Wi-Fi上网功能的移动厕所,允许用户如厕时浏览网络[2]。内部设施包括802.11b无线宽带连接、防水无线键盘、运行Windows XP专业版的旋转等离子屏幕、洗手池下方的六声道环绕音响、压印热门网址的卫生纸以及真空马桶[2][3]。外部设置MSN标识,配备供等候者使用的"Hotmail站"附加屏幕和键盘[3]。安保人员将驻守设备旁,确保正常使用并防盗[3]。原计划在"多数夏季音乐节"首秀[2],且仅在英国部署[4]

公关时间线

[编辑]
互联网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厕所上网是自然延伸。过去人们在厕所阅读书刊,如今将在此登录网络!想到这个私密空间能通向广阔虚拟世界,实在令人兴奋。
——MSN市场经理特蕾西·布莱克,2003年4月30日新闻稿[2]

2003年4月30日,微软英国子公司MSN UK发布新闻稿,称该项目是"探索网络使用方式变革的系列举措之一"[2]。新闻稿声明:

英国最受欢迎网站msn.co.uk正在打造全球首款'互联网厕所'。移动式iLoo体现了MSN'随时随地即时登录'的使命。 为迎接夏季音乐节,MSN正在改造移动厕所,为寻求非传统如厕体验的用户提供独特服务。使用者可坐下后取用无线键盘,便捷访问首个WWW.C[5]

新闻稿还提到"MSN正与卫生纸制造商洽谈生产特制网页纸,为需要网址灵感者提供便利"[2][6][7]

MSN确实在为夏季音乐节制作原型机,可能在格拉斯顿伯里...这是'试水'实验,需观察反响。尽管当前反响已激发公众想象力!
——红咨询公司本·菲利普森回应美联社询问[8]

该消息经主流媒体广泛传播[A 1],5月1日成为雅虎新闻最热邮件转发新闻,转发超4000次[9][A 2]。项目遭广泛嘲笑,媒体报道使MSN微软备受批评。5月10日,The Inquirer报道安德鲁·丘比特指控"微软剽窃其iLoo创意"[10]。5月12日,微软声明iLoo是"英国团队的愚人节玩笑"并致歉[8][11]。但美联社指出此前已从微软两家公关公司Waggener Edstrom和红咨询获得项目确认[8]。《西雅图邮讯报》也证实收到Waggener Edstrom确认并获设计图[12]。且愚人节已过近一月,微软此前从未发布虚假新闻稿[11]

5月13日,微软撤回否认声明,称iLoo是英国夏季音乐节的合法演示项目,但被雷德蒙德总部叫停,高管认为该项目不当[13][14],最终由MSN高级副总裁大卫·科尔决定终止。MSN产品经理丽莎·格里表示项目"与全球品牌目标不符"[13][15]。微软再次为沟通失误致歉,称"此事件混乱源于相关人员行动过快,未收集完整信息便发表言论"[16]。项目取消前,iLoo原型机处于"早期建造阶段"[2][17]。MSN允许地区团队自主设计营销活动,英国团队以创新著称,此次结合英式厕所幽默[15][18][19]。iLoo作为英国"诙谐营销"的一部分,是"MSN街道、MSN公园长椅、MSN躺椅"等非常规场景上网项目的延续[16],此前项目反响良好[20][21]。微软表示未因此事件处罚员工,但将进行"内部讨论"[22]

社会反响

[编辑]
厕所阅读是英国传统。我们在全国厕所见过杂志架、印笑话的卫生纸和墙上的卡通画。不得不佩服微软创意团队——独特的英式思维。
——Context市场研究员杰里米·戴维斯[3]

尽管产品未上市,舆论普遍质疑"微软是否丧失理智",项目遭猛烈抨击[23][24]。批评者认为项目浪费资源且注定失败[14]。质疑集中在如厕时间是否足以使用网络功能、公厕键盘卫生问题及键盘被尿液污染的可能性[7][25][26]。有评论指出"多数移动厕所使用者停留时间仅够解决问题,无需长时间呼吸异味"[27]

iLoo的厕所属性使MSN和微软陷入双关语调侃,尤其是微软当时的营销口号"今天你想去哪里?",个人电脑被戏称为"尿-C"[1][22][26][28][29]。《先驱太阳报》称"iLoo无疑是记者们厕所笑话的绝佳素材",《西雅图时报》评论"如今公司面临信誉危机与颜面扫地"[13][30]。其他媒体标题充满戏谑:《微软技术冲入马桶》(旧金山纪事报[31]、《厕所混搭零壹贰》(华盛顿邮报[32]、《微软疯了》(每日镜报[33]

该事件后被列为公关灾难案例网络恶作剧典型[34][35][36][37][38]。微软的公关应对被视为公司史上最糟之一,尤其考虑到其素以严格管控新闻发布著称[39][40]

iLoo的负面报道淹没了MSN Radio Plus在2003年5月12日的发布[41][42],并催生众多恶搞作品[43]

i-Loo争议

[编辑]

阅读iLoo报道后,同名产品i-Loo发明者安德鲁·丘比特致信The Inquirer,称iLoo"与我的设计惊人相似...微软聪明人似乎剽窃了创意,甚至沿用相同名称!"[10]丘比特指出"我的设计具备微软宣称的所有功能,还增加卫生纸打印信息功能,且因卫生考虑未使用键盘"[44]。i-Loo是丘比特2001年在布鲁内尔大学攻读产品设计与工程学位时的毕业设计。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由于设计归属大学,校方将密切关注微软'发明'"[44][45]

微软未正式回应丘比特指控,仅最初声明iLoo是愚人节玩笑[46]。丘比特质疑此举是"精心策划扼杀早期竞争,还是承认连月份都搞不清以逃避潜在法律纠纷!"[46][47]。丘比特称"微软将我的设计污名化为笑话后,我永远无法实现创意",正"查阅法律书籍准备起诉诽谤"[47]。截至当前,丘比特与布鲁内尔大学均未对微软采取法律行动。

i-Loo产品描述如下:

i-Loo互联网卫生纸浏览器是新颖独特的产品,旨在优化您的如厕时光!该设备固定于隔间墙,提供新产品资讯、每日新闻及彩票结果,通过易操作软件实现。如厕时搜索网络并打印感兴趣网页,卫生纸使用如常。[48]

i-Loo亮相2003年《每日邮报》理想家居展未来概念展区,获MFI 2003新星奖提名[48][49][50]。获爱普生赞助的i-Loo获广泛报道,登上GMTV及多家电台[48][51][52][53][54]

参见

[编辑]

[56]

注释

[编辑]
  1. ^ iLoo被美联社BBCCNET先驱太阳报路透社旧金山纪事报西雅图邮讯报西雅图时报卫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详见参考文献扩展阅读
  2. ^ 数据来源雅虎新闻热门排行. [201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5-26). 现更新为雅虎新闻热门头条. [201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4). ,该服务由雅虎提供。

参考文献

[编辑]

注释

  1. ^ 1.0 1.1 格拉泽, 马克. 媒体公信力随布莱尔、iLoo丑闻跌入谷底. 在线新闻评论. 2003-05-15 [2011-02-26].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MSN推出全球首款'互联网厕所':新型WWW.C为今夏音乐节提供便捷上网服务 (新闻稿). 微软. 2003-04-30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5-11). 
  3. ^ 3.0 3.1 3.2 3.3 Wilcox, Joe. 如厕上网:MSN UK测试移动厕所. CNET. 2003-05-02 [2011-03-03]. 
  4. ^ 厕所里的网络生活. 芝加哥论坛报. 200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需付费查阅
  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pr30p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谁需要在线厕所?. 马里恩星报 (俄亥俄州马里恩). 2003-05-13 [201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7. ^ 7.0 7.1 洛, 苏. 若厕所排队糟糕,试试上网. 时代报 (墨尔本). 2003-05-07 [2011-03-01]. 
  8. ^ 8.0 8.1 8.2 微软:联网厕所项目系恶作剧. SFGate. 美联社. 2003-05-12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5-16). 
  9. ^ Winston, Paul. 网络新闻淘金记. 商业保险. 2003-05-12, 37 (19): 6 [2011-02-26]. 
  10. ^ 10.0 10.1 Magee, Mike. 男子指控微软窃取其iLoo创意:毫无新意. The Inquirer (Incisive Media). 2003-05-10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7. 
  11. ^ 11.0 11.1 Kanellos, Michael. iLoo让微软尴尬. CNET. 2003-05-12 [2011-03-03]. 
  12. ^ 微软:联网厕所实为恶作剧. 西雅图邮讯报. 2003-05-13 [2011-03-03]. 
  13. ^ 13.0 13.1 13.2 达德利, 布莱尔. 微软澄清iLoo事件. 西雅图时报. 2003-05-14. 
  14. ^ 14.0 14.1 科技热点. eWeek. 2003-05-19, 20 (20): 21 [2011-02-26]. ISSN 1530-6283. 
  15. ^ 15.0 15.1 哦,这不是恶作剧:微软iLoo. 连线. 美联社. 2003-05-13 [2011-02-28].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 news}}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newspaper=) (帮助)
  16. ^ 16.0 16.1 Perrone, Jane. iLoo计划付诸东流. 卫报 (伦敦). 2003-05-14 [2011-03-03]. 
  17. ^ Richman, Dan. 互联网入侵移动厕所. 西雅图邮讯报. 2003-05-06 [2011-02-26]. 
  18. ^ Richman, Dan. 反复无常的iLoo最终告终. 西雅图邮讯报. 2003-05-14 [2011-02-26]. 
  19. ^ 微软称iLoo非恶作剧但项目终止. 美联社 (今日美国). 2003-05-14 [2011-03-01]. 
  20. ^ 安德鲁·卡拉布雷斯; 让-克洛德·伯格曼. 传播、公民权与社会政策:反思福利国家边界. Rowman & Littlefield. 1999: 211–214 [2011-03-04]. ISBN 978-0-8476-9108-1. 
  21. ^ 公园长椅联网. BBC. 2011-08-06 [2011-03-01]. 
  22. ^ 22.0 22.1 基夫, 丽莎·M. 是。否。是...但. 营销新闻. 2003-12-08, 37 (25): 21. ISSN 0025-3790. 
  23. ^ 互联网设备图鉴. 计算机桌面百科全书. LoveToKnow公司. [201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9). 
  24. ^ 奥尔森, 埃里克. 直奔iLoo. 博客评论家. 2003-05-14 [201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25. ^ 福勒, 丹尼斯. 新旧交织. 网络工作者. 2003-09, 7 (3): 5–9. S2CID 41616066. doi:10.1145/940830.940836. 
  26. ^ 26.0 26.1 内幕:并非所有读者都渴望厕所冲浪. 西雅图邮讯报. 2004-05-10 [201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27. ^ Www.馊主意.com. 多伦多星报. 2003-06-14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需付费查阅
  28. ^ 格林, 杰伊. 请勿开擦窗玩笑. 商业周刊. 2003-06-02 [201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6-28). 
  29. ^ 脑力食粮:品牌延伸. 今日管理. 2003-07: 22 [2011-02-26]. ISSN 0025-1925. 
  30. ^ 布朗, 特里. 轻松下载. 先驱太阳报 (墨尔本). 2003-05-17. 
  31. ^ 微软技术冲入马桶. 旧金山纪事报 (赫斯特报业). 2003-05-06 [2011-02-26]. 
  32. ^ 莱姆克, 蒂姆. 厕所混搭零壹贰. 华盛顿时报. 2003-05-07 [2011-03-04].  需付费查阅
  33. ^ 维克斯, 艾米. 微软疯了. 每日镜报 (伦敦). 2003-05-02. 
  34. ^ 霍洛维茨, 亚当; 阿西塔基斯, 马克; 拉斯韦尔, 马克; 托马斯, 欧文. 最蠢时刻奖得主,产品开发类:微软:掉进马桶?. 商业101个最蠢时刻:2003年度 (CNN). 商业2.0. 2004-01-01 [2011-02-26]. 
  35. ^ 图集:微软硬件七宗成败. CNET. 2006-07-07 [201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4). 
  36. ^ 微软iLoo——十大科技恶作剧. 每日电讯报 (伦敦). 2010-08-12 [2011-02-26]. 
  37. ^ 迈耶, 凯瑟琳. 最佳最差榜. 华尔街日报. 2006-05-03 [2011-02-27]. [永久失效連結]
  38. ^ 2003年度'最蠢'获奖者. 塑料新闻. 2003-12-15 [201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5). 
  39. ^ 科技行业年度最佳与最差. 西雅图时报商业版. 2003-12-29 [201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40. ^ 微软'网络厕所'被废. 多伦多星报 (加拿大). 2003-05-14. ISSN 0319-0781. 
  41. ^ 只有网络——医生在线. 新闻报. 科技版 (韦恩堡). 2003-06-02: 6D. 微软本可借新付费网络电台服务获正面报道,却因厕所项目反复陷入舆论漩涡。 
  42. ^ 微软启动MSN电台计划. 市场观察. 2003-05-12 [2011-02-28]. 
  43. ^ 微软iLoo. 恶作剧博物馆. 2003-04-30 [2011-02-26]. 
  44. ^ 44.0 44.1 拉斯特, 亚当森. 微软'借鉴'iLoo概念?:离奇案件持续发酵. The Inquirer (Incisive Media). 2003-05-12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5. 
  45. ^ 砧板上的电脑芯片. 太阳先驱报 (悉尼). 2003-04-20 [2011-02-28]. 
  46. ^ 46.0 46.1 马吉, 迈克. 微软iLoo系愚人节玩笑. The Inquirer (Incisive Media). 2003-05-13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4. 
  47. ^ 47.0 47.1 丘比特, 安德鲁. 真iLoo发明者抨击微软'污蔑':创意付诸东流. The Inquirer (Incisive Media). 2003-05-13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7. 
  48. ^ 48.0 48.1 48.2 丘比特, 安德鲁. i-loo. mabathrooms.co.uk.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49. ^ 沃芬登, 克莱尔. 发明家遭MSN iLoo恶作剧重创. Webuser. 2003-05-13 [2011-02-28].  [失效連結]
  50. ^ 网络冲入厕所. BBC. 2003-04-05 [2011-02-28]. 
  51. ^ 亚当斯, 理查德. 城市日记. 卫报 (伦敦). 2003-04-08 [2011-02-28]. 
  52. ^ 苏珊, 毛斯哈特. 厕所时光. 澳大利亚杂志. 2003-05-03: 42. 丘比特的互联网卫生纸浏览器发布(若该词合适)引发媒体热潮。 
  53. ^ 科技动态. 周末澳大利亚. 6 - 新南威尔士乡村版. 2003-04-12: T13. 当设计师安德鲁·丘比特在理想家居展发布互联网卫生纸浏览器时,伦敦高科技焦点转向马桶。厌倦如厕翻阅漫画者将能用此设备在卫生纸上打印信息。 
  54. ^ 网络入厕.. 亚非情报专线. 2003-04-10 [2011-03-07]. 
  55. ^ Charmin突破卫生纸范畴推出异味探测器、卷纸器及V.I.Pee移动厕所. VentureBeat. 2020-01-05. 
  56. ^ 格林沃尔德, 威尔. Charmin厕所科技角逐最怪CES产品. PCMAG. 2019-01-05 [2020-01-12] (英语).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编辑]
外部媒体链接
圖片
圖片 互联网卫生纸浏览器
圖片 iToilet恶搞
音频
音訊 微软发布联网移动厕所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Template:微软导航框 Template:MS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