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Nebulatria/馬爾他世界遺產列表
外观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1972年制订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指对全人类有重要文化或自然价值的遗产项目[1]。常见文化遗产包括古迹(如建筑、雕塑、题字)、建筑群、遗址(如考古遗址);自然遗产通常是具备特殊物质和生物价值的自然地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如濒危动植物栖息地),或在科学、保育、自然美角度极具价值[2][3]。馬爾他于1978年6月23日批准公约,该国自然和文化遗迹因此有资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
1980年,馬爾他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入選首批共三項遺產,分別為薩夫利尼地宮、法勒他古城和季甘蒂亞神廟。1992年,季甘蒂亞神廟的遺產範圍被擴大以納入哈贾尔基姆神廟、姆纳耶德拉神廟、哈格拉特神廟、斯科巴神廟和塔爾欣神廟,並更名為馬耳他巨石神廟。2015年,該遺產的邊界再經小範圍修改[5][6]。截至2025年[update],這三處文化遺產仍為馬爾他僅有的世界遺產[4]。此外,馬爾他還有四項遺產被列入預備名單,均為1998年列入[4][7]。
世界遺產
[编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十项标准收录世界遗产,入选的每一个必须符合至少一项标准,其中第一(i)至六(vi)项为文化遗产,第七(vii)至十(x)项为自然遗产,同时符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标准的叫复合遗产[8]。表格的顺序按入选年份排列,文代表文化遺產,自代表自然遺產,自文代表复合遺產。
名称 | 图像 | 地点 | 入选年份 | 编码和入选标准 | 简介 |
---|---|---|---|---|---|
萨夫利尼地宫 Ħal Saflieni Hypogeum |
![]() |
保拉 | 1980年 | 130 文(iii) |
該地宮是一座大型地下墓穴,建於公元前4000年至前2500年間,於1902年被發現。墓穴共分三層,由軟質的抱球蟲石灰岩鑿刻而成,部分墓室模仿當時地面巨石神廟的建築風格。這座墓穴原本安葬了約7000具人類遺骸。該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遺址之一,為了解當時的喪葬儀式提供了線索,大量的人類骨骼表明儀式可能不只一個階段。出土文物包括刻有複製圖案的陶器、石製及陶製護身符,以及人形雕像,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名女子躺臥在床(或榻)上的雕像,被稱為「沉睡的女士」(馬爾他語:Il-Mara r-Rieqda)。[9] |
法勒他古城 City of Valletta |
![]() |
法勒他 | 1980年 | 131 文(i), (vi) |
法勒他是由醫院騎士團於1566年建成的文藝復興晚期城市,其統一的城市規劃受到新柏拉圖主義啓發,街道以棋盤式布局分佈於城牆之內。儘管這座城市曾經數次重建,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嚴重破壞,但其大部分的城市面貌至今仍然得以保存或修復。法勒他擁有多達320座歷史古蹟,當中包括聖若望副主教座堂、大教長宮、卡斯蒂利亞騎士旅館、普羅旺斯騎士旅館、意大利騎士旅館、阿拉貢騎士旅館,以及勝利之后聖母堂、聖嘉芙蓮教堂、方濟會聖母瑪利亞耶穌教堂等宗教建築。此外,18世紀的建築如巴伐利亞騎士旅館、聖保祿遇難教堂,以及馬諾埃爾劇院亦屬重要文化遺產。[10] |
馬耳他巨石神廟 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 |
![]() |
沙拉、格伦迪、姆贾尔、塔爾欣 | 1980年 | 132 文(iv) |
此遺址包括七座史前巨石神廟,分別為季甘蒂亞神廟(兩座)、哈贾尔基姆神廟、姆纳耶德拉神廟、哈格拉特神廟、斯科巴神廟和塔爾欣神廟(最初僅列入季甘蒂亞神廟,1992年擴展至現有範圍),建於為公元前四千年至前三千年。這些神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獨立石造建築之一,極可能在當時高度組織化的社會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或儀式意義。雖然每座神廟的建築風格各異,但通常在凹形立面前設有橢圓形前庭。從現存的水平石層可以推斷,這些建築原本有使用疊澀拱頂,在當時是一項非常先進的建築技術。神廟內部的裝飾包括經鑽孔的石板、描繪螺旋圖紋、樹木、植物與各種動物的浮雕裝飾,彰顯其豐富的象徵意涵與高超的工藝水平。[6] |
預備名單
[编辑]除已入选的世界遗产外,接受《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成员国还可以把遗产项目列入预备名单,任何遗产在提名《世界遗产名录》前都必须入选预备名单[11]。截至2025年,意大利共有7项遗产列入预备名单,均於1998年列入[4]。
名称 | 图像 | 地点 | 入选年份 | 对应标准 | 简介 |
---|---|---|---|---|---|
沿海懸崖 Coastal Cliffs |
![]() |
馬耳他島、戈佐岛、科米诺岛、科米诺托岛和菲爾夫拉島的多個地點 | 1998年 | 自 | 馬耳他群島多處海岸線分佈著懸崖地形,由於懸崖腳下多為巨石岩屑堆,難以進入,這些地區成為多種馬爾他特有動植物或瀕危動植物的避難所,如馬爾他特有的蝸牛Trochoidea gharlapsi、Lampedusa imitatrix、Xerocrassa gharlapsi,特有植物群包括馬爾他國花海耳菊、馬爾他濱藜(Atriplex lanfrancoi)、馬爾他豬毛菜(Salsola melitensis)等。[12] |
卡烏拉/德維拉 Qawra/Dwejra |
![]() |
聖勞倫斯、戈佐岛 | 1998年 | 自(vii), (viii), (ix), (x) | 這個海灣地區擁有多項獨特的地質景觀,包括著名的「藍窗」(已坍塌)、蕈狀岩以及戈佐內海。該地區亦是多種馬耳他特有植物和動物的棲息地。其中一種寄生植物——歐洲鎖陽(Cynomorium coccineum),俗稱「馬耳他蕈」,最早便是在此地被記錄與研究的。[13] |
奇塔德拉城堡 Cittadella (Victoria – Gozo) |
![]() |
維多利亞 | 1998年 | 文(ii), (iii), (iv), (v) | 這座位於丘陵上的小型堡壘城市佔據戰略要地,俯瞰周邊鄉野。該址最早的定居歷史可追溯至青銅時代。在中世紀時期,聚落逐漸擴展,並於16世紀由醫院騎士團改建為純粹的軍事要塞。除防禦性建築之外,亦有若干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在此興建,包括當地的聖母升天主教座堂。[14] |
馬耳他港口周邊的騎士防禦工事 Knights' Fortifications around the Harbours of Malta |
![]() |
比尔古、森格萊阿、弗洛里亚纳、科斯皮夸、卡爾卡拉、格济拉和斯利馬 | 1998年 | 文(i), (ii), (iv) | 馬爾他的棱堡式防禦工事系統由醫院騎士團於16至18世紀間興建,19至20世紀期間亦曾由英國人加以改建與強化。防禦系統涵蓋比爾古防禦工事和森列阿的防禦工事、弗洛里安納防線、聖瑪加利大防線、科頓納防線、里卡索利堡以及蒂涅堡。[15] |
姆迪納(舊城) Mdina (Città Vecchia) |
![]() |
姆迪纳 | 1998 | 文(i), (ii), (iii) | 姆迪納曾是馬爾他貴族的中心,也曾是馬爾他的首都。1530年,醫院騎士團接管馬爾他後,選擇在比爾古建立行政與軍事中心,姆迪納隨後開始衰落。1565年馬爾他大圍攻後,騎士團意識到需要建造更堅固的城市來抵禦未來威脅,故決定興建法勒他作為新的首都,姆迪納進一步失去政經主導地位。18世紀,大團長維爾赫納統治時期,姆迪納經大規模擴建,精美的巴洛克建築被融入城市,但這座城市再也未能恢復到1530年前的繁榮。如今這座城市整體風貌以中世紀風格為主,若干重要的巴洛克建築亦得以保留,其中聖保祿都主教座堂仍是馬耳他建築師設計的、最精美的巴洛克建築之一。[16] |
馬爾他地下墓穴群 Maltese Catacomb Complexes |
馬耳他島上多個地點 | 1998年 | 文(i), (ii), (iii) | 這些早期基督教地下墓穴群建於羅馬時期晚期,其建築風格源自腓尼基與希臘化時代的岩石切割式墓葬,並在羅馬時期逐漸演變成更為複雜的墓穴系統。[17] | |
維多利亞防線 Victoria Lines Fortifications |
![]() |
拉巴特、姆贾尔、莫斯塔、納沙爾、加尔古尔 | 1998年 | 文(i), (ii), (iii) | 這條防線由英國人在19世紀建造,最初包括三座獨立的堡壘:瑪達蓮娜堡、莫斯塔堡和賓傑瑪堡。到了1890年代,這些堡壘被一道連綿的城牆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防禦線。不過至1907年,該防線已失去軍事價值,隨即被棄用。[18] |
參考資料
[编辑]-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PDF).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2021-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04).
- ^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1).
- ^ 4.0 4.1 4.2 4.3 Malt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September 2015).
- ^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on the Sixteen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14 December 1992. (原始内容存档于1 April 2016).
- ^ 6.0 6.1 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March 2016).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Malta Info Guide. [24 March 2019].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2).
- ^ Ħal Saflieni Hypogeum.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March 2016).
- ^ City of Vallett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March 2016).
-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 Coastal Cliff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1 April 2016).
- ^ Qawra/Dwejr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1 April 2016).
- ^ Cittadella (Victoria – Gozo).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6 September 2015).
- ^ Knights' Fortifications around the Harbours of Malt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5 September 2015).
- ^ Mdina (Città Vecchi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March 2016).
- ^ Maltese Catacomb Complexe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6 September 2015).
- ^ Victoria Lines Fortification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March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