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NeXT, Inc. | |
---|---|
![]() 该标志由保罗·兰德所设计 | |
![]() NeXT位于雷德伍德城切萨皮克大道900号的前总部,摄于2022年7月 | |
公司類型 | 私人公司 |
公司結局 | 被蘋果電腦公司收購 |
後繼機構 | 苹果公司 |
成立 | 1985年 |
结束 | 1997年 |
創辦人 | 史蒂夫·乔布斯 |
代表人物 | |
總部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紅木城 |
产业 | |
產品 | |
員工人數 | 530(1993) |
网站 | next.com,存档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檔日期 1997-04-12) |
NeXT是一间美国科技公司,其总部设立于加利福尼亚州雷德伍德城,随后又陆续更名为NeXT电脑公司(英語:NeXT Computer, Inc.)及NeXT软件公司(英語:NeXT Software, Inc.)。其主业为开发面向高等教育与商业市场的工作站,之后又转为网页应用开发。NeXT是由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创立于1985年,他于当年逐出苹果公司[1][2]。NeXT于1988年推出的了他们的首款硬件产品NeXT Computer,之后又在1990年推出了NeXTcube及外形更小的NeXTstation。NeXT的整个硬件产品系列的销量都极其有限,其总共只有约50000台的出货量。尽管如此,NeXT仍在计算机行业中引领了图形用户界面与面向对象编程方面的潮流。
NeXT与太阳微系统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OpenStep的API,使NeXTSTEP的应用层能运行于其它操作系统当中。1993年,NeXT放弃了其硬件业务,转而专注于OPENSTEP for Mach的营销,这是NeXT为其它几家计算机厂商提供的OpenStep实现。NeXT还开发了WebObjects,其是首批面向企业的Web应用框架之一。尽管其50,000美元(相等於2023年的100,000美元)的高昂的价格影响了它的市场吸引力,但其仍是一个重要的动态网页早期示例。许多成功的应用程序都是在NeXT的硬件上诞生的,包括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和电子游戏毁灭战士与雷神之锤[3]。
苹果公司于1997年以4.27亿美元,包含150万股苹果股票的价格收购了NeXT。这场收购使此前作为NeXT的CEO的史蒂夫·乔布斯得以作为顾问重返苹果公司。而OPENSTEP for Mach亦被合并入Classic Mac OS,从而催生了Rhapsody及Mac OS X。
歷史
[编辑]1985–1986年:NeXT的成立
[编辑]背景
[编辑]得益于苹果面向学术界的“苹果高校联盟”折扣营销计划,以及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亲自到访各个大学进行的宣传,其两款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产品Macintosh和Lisa在高校中受到了欢迎[4]:56,67,72,到1984年2月时,苹果高校联盟已经累计为苹果售出了价值超过5000万的电脑[5]。不过,在乔布斯对布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进行访问时,他们提到Mac的性能还远远无法满足大学实验室的需求,并表示学术研究人员们希望得到功能强大且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工作站[6]:199。
乔布斯在硅谷为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举行的晚宴中结识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伯格[4]:72[7],伯格当时正在为在湿实验室中进行重组DNA研究所需的时间与开销感到苦恼,而能用于模拟实验的电脑价格又超出了大学实验室的承受范围[6]:198,他建议乔布斯应该动用他在计算机行业中的影响力去为高等教育领域开发一款“3M计算机”[8][9]。
乔布斯对伯格的工作站概念很感兴趣,于是在自己所管理的Mac部门中建立了一个名为“Big Mac”的项目,目标是开发出专供于研究人员使用的高性能个人电脑,同时还开始盘算创立一家专注于为高等教育领域开发计算机的新公司[6]:198,199。当时的苹果公司正处于动荡中,由乔布斯所主管的部门没能发布出Macintosh的升级款式以及大部分的Macintosh Office软件[10],而其主要产品Macintosh则因性能不足、缺乏内置硬盘驱动器等种种原因而遭遇了销售额的暴跌[11]:193,苹果被迫销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积压库存[11]:227。最终,1985年,公司的时任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卡利决定将乔布斯从苹果高管的位置上赶下台,并由让-路易·加西取代他的职位[11]:291,乔布斯之前建立的“Big Mac”项目在此之后也被加西叫停[6]:199。同年晚些时候乔布斯在公司内进行了一场权力斗争,以重新夺回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但董事会站在了斯卡利一边,他们将乔布斯发往西欧和苏联代表苹果公司出差[12]。
NeXT的始创团队
[编辑]
1985年9月,在被边缘化数月后,乔布斯从苹果辞职[13]。他告诉董事会他将会去创办一家新的电脑公司,并将带走一些苹果员工,他同时也承诺新公司将不会同苹果形成竞争关系,同时也表示很乐意继续同苹果合作,还可能考虑将新公司的设计成果以Macintosh品牌授权给苹果[14]。
几位前苹果员工跟随乔布斯加入了他新创立的NeXT,包括乔安娜·霍夫曼、巴德·特里布尔、乔治·克罗、里奇·佩奇、苏珊·巴恩斯、苏珊·凯尔与丹·列文[15],在向美国全国各地的主要教育买家进行咨询,以及与保罗·伯格的再次会晤后,NeXT工作站的暂定规格被制定出来。这款工作站被设计为具备足以进行湿实验室模拟的强大性能,但同时也拥有一个相对更合理的价格,还可以被摆放在宿舍中[16]。然而,在规格制定完成之前,苹果以“企图利用联合创始人的内幕讯息进行恶意图谋”为由起诉了NeXT[4]:75[16]:44[15]。而乔布斯则辩称:“很难相信一家拥有4300多名员工,价值20亿美元的公司没法和6个穿着牛仔裤的人竞争。”[17]:207。这场诉讼最终在审判前被驳回[4]:75。
1986年,乔布斯以100,000美元(相等於2023年的278,000美元)的价格聘请了平面设计师保罗·兰德为NeXT设计品牌标识[18],乔布斯一开始希望兰德能够提供多版方案供他选择,但兰德表示:“不,我负责解决你的问题,而你只负责付钱给我,你可以使用我的设计,也可以不用,但我不会提供备选方案,而且不管你用不用我的设计,你都要付钱给我。”[6]:205,206[19]兰德最终提供了一份20页的宣传册,其中详细介绍了该品牌,包括其设计的正方体标志的精确角度(28°),以及公司名称的新拼写方式:NeXT[18],其中被特别小写的e表达了教育(education)、卓越(excellence)等意[6]:206。
1987–1993:NeXT电脑
[编辑]初代产品
[编辑]
在1986年中期,NeXT更改了其经营策略,不再仅限于工作站的开发,而是同时进行软件与硬件的开发。其中,硬件团队由曾指导了苹果Lisa研发团队的NeXT联合创始人里奇·佩奇所领导。而NeXT的操作系统NeXTSTEP则是由Mach内核的联合开发者艾维·泰瓦尼安带领开发的。NeXT的第一个工厂在1987年设立于加州佛利蒙,每年能生产150,000台电脑[4]:72。而NeXT得第一个工作站产品是NeXT Computer,又因其独特得镁制1英尺(30厘米)立方体外壳而被称为“the cube”[21],这款外壳是由哈特穆特·埃斯林格和他领导的青蛙设计公司团队所设计的[22][23]。
1987年,罗斯·佩罗在看到了PBS于1986年拍摄的纪录片《企业家》中一段有关于NeXT的片段后被打动,从而向NeXT投资了2000万美元,获得NeXT公司16%的股份,成为NeXT的首个外部主要投资者[15],他最终于1988年加入了NeXT的董事会[24][25]。
NeXT还与Adobe合作开发了一款2D图形引擎Display PostScript(DPS),其于1987年发布。NeXT的工程师另外为其编写了一个窗口化引擎版替代品,以完全利用NeXTSTEP的优势。NeXT的工程师使用DPS为用户空间窗口库制作了图形元素,如标题栏和滚动条[26]。
最初的设计团队预计将于1987年初完成这台电脑,并将其以3,000美元(相等於2023年的8,000美元)的价格于年中发布[27]。NeXT Computer于1998年10月12日在旧金山交响乐厅举行的“NeXT Introduction”活动中首次亮相,全场与会者均为NeXT Computer而起立鼓掌。第二天,一些教育工作者和软件工程师获邀前往参加在旧金山希尔顿酒店举行的“NeXT日”活动,NeXT Computer的技术演示在此次活动中进行,以向对NeXT软件感兴趣的开发者们深入展示他们的软件架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NeXT Computer,而此次活动中的午餐会上的演讲嘉宾是史蒂夫·乔布斯[28][6]:217-221。
首批测试版本的NeXT Computer在1989年发布,随后NeXT向各个大学限量发售了预装有0.9测试版NeXTSTEP的电脑[29]。最初,这款电脑仅面向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出售,起售价6,500美元(相等於2023年的16,000美元)[21]。这款电脑得到了来自各大杂志的好评,尤其是其硬件部分。但当有记者问到乔布斯是否对其产品发布时间的推迟感到不满时,乔布斯表示:“晚了?这台电脑已经领先于时代五年了!”[30]。
NeXT Computer的中央处理器为一块25 MHz的摩托罗拉68030。NeXT最初也曾考虑使用RISC架构的摩托罗拉88000芯片,但这款芯片供货量不足[31]。NeXT Computer配有8至64MB的随机存储器(RAM),一块256MB的磁光驱动器,一块40MB(仅交换)、330MB或660MB的硬盘驱动器,以及10BASE2以太网和NuBus,另外还配有一个分辨率为1120×832的17英寸MegaPixel显示屏。而同时期的其它个人电脑,如麦金塔和Amiga一般都只配有几兆字节的RAM、一块16色640×480分辨率或4,096色320x240分辨率显示屏、一块10到20MB的硬盘、以及少量的网络功能[32][33]。NeXT Computer是第一款在主板上搭载了通用DSP芯片(摩托罗拉56001)的电脑。NeXT Computer透过该芯片实现对复杂音乐和声音处理及Music Kit软件的支持[34]。
NeXT Computer所搭载的磁光驱动器是由佳能公司推出的。磁光是当时市场上新出现的一种存储技术,而NeXT Computer则是市场上第一款搭载这种技术的电脑[35]。磁光驱动器价格便宜,但速度也比硬盘要慢得多,其平均寻道时间为96毫秒;乔布斯与佳能协商后将每张空白磁光碟的价格定为150美元,并最终以每张50美元的价格进行零售。由于每台NeXT Computer只搭载有一个磁光驱动器,且不关机就无法移除磁光盘,这使得NeXT Computer无法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与另一台电脑交换文件[35]。磁光盘有限的容量和速度使其根本不足以作为NeXTSTEP的主要存储介质[35]。
1989年,NeXT与前康柏经销商Businessland达成协议,授权对方在国际市场上通过零售商销售NeXT,这与NeXT此前只直接面向学生和教育机构的销售方式截然不同[36]。Businessland创始人大卫·诺曼更预测NeXT Computer的销量将于12个月后超越康柏[37]。同年,佳能向NeXT投资1亿美元,换得16.67%的股份[38],使得NeXT的市值上升至接近6亿美元。这场投资的条件是NeXT须授权NeXTSTEP安装在佳能的工作站上,这大大拓展了NeXTSTEP的市场。在NeXT推出硬件业务后,佳能推出了一条名为object.station的PC产品线,其型号有31、41、50和52,该系列产品是专为将NeXTSTEP运行于英特尔处理器而设计的[39]。另外,佳能也是NeXT在日本的经销商[40]。
NeXT Computer最终于1990年以9,999美元(相等於2023年的23,000美元)的价格发售。1991年6月,佩罗退出了NeXT的董事会以专注于经营他自己新创立的公司佩罗系统,这是一家位于得州普莱诺的软件系统集成商[41]。
1994–1996年:NeXT Software
[编辑]另一方面,NeXT由於硬體销售狀況不佳,於1992年起开始授权其它硬件生产商使用NeXTSTEP系统,并在1993年終止亏损严重的硬體業務,轉為專注於与Sun的OPENSTEP的軟件市場開發上。
1996年蘋果電腦公司的经营管理陷入困局,市场份额由鼎盛时的16%跌到4%。业务的衰退、市场佔有率的下跌,使得各界开始期盼有能者管理苹果公司。由于Copland的开发计划陷入僵局,時任蘋果CEO吉爾·阿梅利奥急需与外间公司合作以开发一套替代系统,让-路易·加西的BeOS和乔布斯的NeXTSTEP成了另外选择(Plan B)。经过乔布斯的公关手段,苹果最终决定以收购NeXT的方法获取了他们公司OPENSTEP操作系统及开发人员,并最终导致其公司共同創辦人乔布斯回归苹果并于1997年取代阿梅里奥[42]。蘋果公司的作業系統Mac OS X就是奠基於OPENSTEP的基礎之上[43],WebObjects則整合到Mac OS X Server和Xcode中。
参考文献
[编辑]出处
[编辑]- ^ When Steve Jobs Got Fired by Apple. ABC News.
- ^ Today in Apple history: Steve Jobs attempts a boardroom coup. May 23, 2023.
- ^ GameTales: Cray 6400. January 31,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27, 2016).
- ^ 4.0 4.1 4.2 4.3 4.4 Stross, Randall. Steve Jobs and the NeXT Big Thing. Athenium. 1993 [August 1, 2019]. ISBN 0-689-12135-0.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28, 2019).
- ^ Morrison, Ann. Apple Bites Back. Fortune. February 20, 1984.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9, 2019).
- ^ 6.0 6.1 6.2 6.3 6.4 6.5 6.6 Isaacson, Walter. 史蒂夫·乔布斯传 Steve Jobs. 由赵灿翻译 典藏版. 中信出版社. 2023 [2011]. ISBN 978-7-5217-5223-6.
- ^ Shannon, Victoria. Apple losing its polish in Franc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May 22, 20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2, 2006).
- ^ Patton, Phil. Steve Jobs: Out For Reveng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ugust 6, 1989 [July 28,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4, 2018).
- ^ Lubenow, Gerald C. Jobs Talks About His Rise and Fall. Newsweek. September 29, 1985 [July 28,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8, 2021).
- ^ Fuerst, Irene. Apple's new Mac push; can Apple Computer succeed in wooing big companies with its Macintosh Office?. Datamation. March 15, 1985: 42.
- ^ 11.0 11.1 11.2 Rose, Frank. West of Eden. Viking. 1990 [August 1, 2019]. ISBN 0-670-81278-1.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3, 2020).
- ^ Young & Simon 2005,第118頁.
- ^ Kahney, Leander. Sept. 16, 1985: Jobs Quits AppleSept. 16, 1997: Jobs Rejoins Apple. Wired. September 15, 2008 [December 14,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1, 2021).
- ^ Spector, G. Apple's Jobs Starts New Firm, Targets Education Market. PC Week. September 24, 1985: 109.
- ^ 15.0 15.1 15.2 Gallagher, William. Looking back at Steve Jobs's NeXT, Inc — the most successful failure ever. AppleInsider. September 12, 2019 [July 12, 2022] (英语).
- ^ 16.0 16.1 Deutschman, Alan.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
. Broadway Books. 2000: 64 [August 1, 2019]. ISBN 0-7679-0432-X.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3, 2020).
- ^ Linzmayer 2004,第207頁.
- ^ 18.0 18.1 Heller, Steven; Helfand, Jessica; Lois, George. Paul Rand
. Phaidon Press. 2000: 256. ISBN 0-7148-3994-9.
- ^ Beahm, George W. Steve Jobs' life by design : 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his last lecture, the most popular graduation address in history
.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2014: 190 [February 22, 2022]. ISBN 978-1-137-27983-5. OCLC 880884772.
- ^ Menuez, Doug. Fearless Genius: The Digital Revolution in Silicon Valley 1985-2000. Atria Books. June 3, 2014: 4 [February 10, 2019]. ISBN 978-1476752693. OCLC 852226582.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24, 2021).
- ^ 21.0 21.1 Thompson, Tom; Baran, Nick. The NeXT Computer. Byte. Vol. 13 no. 12. November 1988: 158–175 [May 14,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5, 2008).
- ^ Brownlee, John. Remembering The Design Legacy Of Steve Jobs's Other Great Computer Company. Fast Company. February 16, 2016 [February 24,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13, 2022) (美国英语).
- ^ Bonnera, Paul. The heart of a new machine (frogdesign for NeXT computer). PC/Computing Magazine. February 1989: 144.
- ^ McCracken, Harry. How Ross Perot befriended Steve Jobs and helped bring us the iPhone. Fast Company. July 9, 2019 [March 30,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 2019) (美国英语).
- ^ Young & Simon 2005,第134頁.
- ^ PostScript language reference. Adobe Systems 3rd.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99 [January 4, 2022]. ISBN 0-201-37922-8. OCLC 40543937.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4, 2022).
- ^ YouTube上的Steve Jobs building NeXT
- ^ Schlender, Brenton R. Next Project: Apple Era Behind Him, Steve Jobs Tries Again, Using a New Syste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ctober 13, 1988 [December 2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8, 2021).
- ^ NeXT Timeline.
- ^ Standefer, Robert. Evolution of Mac OS X. Macintosh Switcher's Guide
. Wordware Publishing. 2004: 33. ISBN 1-55622-045-6.
- ^ Takahashi, Ken. Motorola making chips in Japan. Newsbytes. August 29, 1989.
- ^ White, David W. Dell System 325 (Hardware Review). The Local Area Network Magazine. December 1989: 132.
- ^ Krasnoff, Barbara. Buyer's guide: benchmarks. Personal Computing. December 1989: 170.
- ^ NeXT Computer, Inc. Sound, Music, and Signal Processing on a NeXT Computer: Concep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December 23, 2021]. ISBN 978-0-201-58137-9.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23, 2021) (英语).
- ^ 35.0 35.1 35.2 Rawles, Richard. Developers split over optical drive (NeXT Inc's 256Mbyte erasable magneto-optical drive). MacWEEK. September 19, 1989: 3.n33.
- ^ COMPANY NEWS; Businessland Deal Seen for Next Inc.. The New York Times. Reuters. March 25, 1989 [January 20, 2020].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 2017) (美国英语).
- ^ Shaffer, Richard. NeXT means business now.. Personal Computing (General Reference Center Gold). July 1989.
- ^ McCarthy, Vance. Steve Jobs just says no.. Fortune (General Reference Center Gold). July 17, 1993.
- ^ Ford, Kevin. Canon object.station 41. The Best of NeXT Computers. [September 18,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14, 2012).
- ^ Garfinkel, Simon L. Open Door Policy. NeXTWORLD. April 1994 [May 11,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8, 2009).
- ^ NeXT may expand two-man board. PC Week. December 9, 1991: 125.
- ^ Apple Computer, Inc. Agrees to Acquire NeXT Software Inc. (新闻稿). Apple Computer. December 20, 1996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2-08).
- ^ Apple Computer, Inc. Finalizes Acquisition of NeXT Software Inc. (新闻稿). Apple Computer. February 7, 1997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01-17).
书籍
[编辑]- Deutschman, Alan. 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 Broadway. 2001. ISBN 0-7679-0433-8.
- Linzmayer, Owen W. Apple Confidential 2.0. No Starch Press. 2004. ISBN 1-59327-010-0.
- Malone, Michael. Infinite Loop. Currency. 1999. ISBN 0-385-48684-7.
- Stross, Randall E. Steve Jobs & the NeXT Big Thing. Scribner. 1993. ISBN 0-689-12135-0.
- Young, Jeffrey S.; Simon, William L. iCon: Steve Jobs. John Wiley & Sons. 2005. ISBN 0-471-72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