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蔡德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德本
出生1925年12月6日
日治臺灣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今嘉義縣朴子市
逝世2015年8月29日
臺灣台南市
職業台南一中英文教師
語言日語台語華語英語
國籍 大日本帝国(至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起)
教育程度台灣師範學院英文系
東京都名教中學日语東海大学付属浦安高等学校・中等部
福岡縣立門司中學校日语福岡県立門司高等学校
朴子公學校
代表作臺湾のいもっ子
蕃薯仔哀歌
Elegy of Sweet Potatos
獎項巫永福文學獎
鹽分地帶台灣新文學特別貢獻獎
第六屆府城文學獎特殊貢獻獎
朴子國小百周年校慶傑出校友
配偶蔡黃燔桃

蔡德本(1925年12月6日—2015年8月29日),生於台灣嘉義縣朴子,為教育工作者與作家,曾任教於東石中學台南一中。1954年至1955年因政治相關案件遭拘押;晚年以回憶性作品《蕃薯仔哀歌》(日文原作《臺灣のいもっ子》)等著稱。

生平簡介

[编辑]

出生至中學畢業(1925-1944)

[编辑]

蔡德本,1925年12月6日出生於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樸子腳(現今嘉義縣朴子市)源遠商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兄姊五人。小學六年級時由舅舅黃啟南醫生帶到日本受教育,投靠當時在日本已成家的大哥蔡德馨先生,直到中學畢業。二戰末期1943年返台並開始從事教育工作。

小學教員時期(1944-1945)

[编辑]

返台後,蔡德本於朴子東國民學校(今朴子國小)擔任教職,後因徵兵入伍,戰事結束後復職繼續從事教學工作。

大學時期(1946-1950)

[编辑]

1946年考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英國語文學系就讀。在校期間成立台語戲劇社,於師院演出《日出》改編之《天未亮》及《阿T的死亡》等劇;並於朴子榮昌戲院演出《天未亮》、《南歸》,及《金石盟》改編之《愛流》。1949年蔡德本又應師院學生自治會長周慎源邀請出任康樂部長,並創辦龍安文藝社,任社長,出版有《龍安文藝》。[1]《龍安文藝》首刊印好第四天,爆發四六事件,為顧及參與者及贊助者的安全,全部刊物未及發行自行燒毀。[2]

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後,部分青年傾向同情左翼並加入地下組織,當時蔡德本與任職台北建國中學的大哥一家同住,而大哥與李水井(時亦任職台北建國中學)因宿舍短缺而分享同一間宿舍。

1947年暑假期間蔡德本與同鄉張璧坤鄭文峰等成立朴子學生聯誼會,公演許多舞台劇《天未亮》、《南歸》等作品,不料,張璧坤鄭文峰等皆是省工委台大法學院支部的重要成員,日後發生光明報遭破獲,許多學工委成員遭逮捕,蔡德本當時未受波及。[3][4]

成家立業(1951-1952)

[编辑]

師大英文系畢業後,蔡德本返鄉任教於東石中學。1951年於朴子與黃燔桃女士結婚,次年長女式貞出生。共育有五名子女。

赴美留學(1953年9月-1954年9月)

[编辑]

1953年,蔡德本因所服務的東石中學美援興建的新式中學之一,因此而獲得美方前來視察的教授賞識,得到美援計畫提供之獎學金,以學習民主教育為標的,赴美留學一年。其回憶稱,該獎學金得主來自各國。留學期間,美國政府除提供生活費外,也安排學員們共同生活、學習,並至美國各州參觀考察。[5]

入獄(1954年10月~1955年11月)

[编辑]

回國後一個月(1954年10月),蔡德本旋即被情治單位拘捕入獄,歷經嘉義保安司令部刑警大隊、嘉義看守所、台北看守所、青島東路軍法處大牢、東本願寺調查局,再回軍法處大牢接到判決書,以「與李水井、張璧坤等經常接近,及閱讀唯物論魯迅小說」為由,判決交付感化,發配安坑臨時感訓所(位於當時軍人監獄內)執行,於1955年11月出獄返鄉。

蔡德本在獄中的經歷,特別是目睹其他受難者的境遇,成為他日後決心以寫作記錄這段歷史的主要動機。《蕃薯仔哀歌》即是蔡德本根據這段經歷寫成的著作。評論家黃怡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蕃薯仔哀歌》的寫作風格特點在於其『沒有意識型態固著,也沒有激情吶喊』,而是以平實的敘事手法,記錄了該時代知識份子、工農同胞所承受的政治迫害[6]

復職(1956-1959)

[编辑]

蔡德本出獄後因肋膜炎大病一場,休養一個月後恢復任教東石中學。

台南一中教書生涯(1959年8月-1990年8月)

[编辑]

1959年,蔡德本受聘於台南一中,舉家遷居台南。在任期間編著或參與英語教學教材之編撰,其著作《升大學英文綜合測驗進階》(明山出版社)再版25次。1990年蔡德本屆齡退休,在台南一中任教約三十一年。

《蕃薯仔哀歌》(1991-2002)

[编辑]

1991年「懲治叛亂條例」廢止,蔡德本開始執筆,以日文著作《臺灣のいもっ子》一書,並於1994年9月由日本集英社出版。日文版出版後蔡立即著手在長女蔡式貞協助下,親自翻譯成中文版《蕃薯仔哀歌》,並由遠景出版社於1995年11月出版[7]。2002年由蔡德馨先生之女蔡式桂女士翻譯之英文版 《Elegy of Sweet Potatoes》出版。2016年《消失的項鍊》由周華斌先生翻譯,刊登於台灣文學史料集刊第六輯(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許素蘭女士主編)[8]

晚年(2002-2015)

[编辑]

1995年《蕃薯仔哀歌》中文版出書,蔡德本因此認識了很多文壇上的好朋友。此後十多年,到他重病以前,蔡德本都活躍地參與各項座談會、演講、以及文藝聚會,並接待台日友人。

2015年8月29日,蔡德本於台南逝世,享年89歲。逝世後,後人為其編纂了一本紀念文集,題為《蔡德本老師-勇者的精神,仁者的風範》。該文集現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典藏。[9]

獲獎紀錄

[编辑]
  • 巫永福文學獎,1996年
  • 鹽分地帶台灣新文學特別貢獻獎,1996年
  • 第六屆府城文學獎特殊貢獻獎,2000年
  • 朴子國小百周年校慶傑出校友,1997年

著作

[编辑]
  • 《臺湾のいもっ子》(日本集英社出版),1994年
  • 《蕃薯仔哀歌》(台灣遠景出版社出版),1995年
  • 英文版《Elegy of Sweet Potatos》(望春風出版社出版,蔡式桂翻譯),2002年

短篇小說

[编辑]
  • 《啤酒》,《苦瓜》(新生報副刊),1946年
  • 《雞埘》(龍安文藝創刊號),1949年
  • 《消失的項鍊》(台灣文學史料集刊,周華斌翻譯,許素蘭主編,台灣文學館出版),2016年

英文教學相關著作

[编辑]
  • 升大學英文綜合測驗進階(明山出版社),1967年
  • 高中英文單字測驗進階(上下兩冊,明山出版社),1971年
  • 電腦測驗形式研究(明山出版社),1972年
  • 英文字彙精通(明山出版社),1977年
  • 英文模擬考試題(精準出版社),1980年

外部連結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哀音綿綿--蔡德本與《蕃薯仔哀歌》裡的嘉義朴子左翼青年身影
  2. ^ 龍安文藝. 台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台. 台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台. 
  3. ^ 二二八人物小傳---張璧坤/1924.9.5.-1955.9.26.. 曾建元 極光 希望-二二八人物小傳. 2009-01-07 [2017-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4. ^ 藍博洲. 李井水檔案《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師院部份)》.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00. 
  5. ^ 蔡德本. 番薯仔哀歌. 草根. 2008/03/01: 第1章及111章. ISBN 9789866656040. 
  6. ^ 黃怡. 崔小萍、蔡德本、戴獨行──白色恐怖喊冤三奇書. 獨立評論. 天下. 
  7. ^ 蔡式貞. 蔡德本的藝文人生. 台灣文學史料集刊. 2016/07/01, 第六輯. 
  8. ^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憶洄溯.文本再生 -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9. ^ 蔡德本. 國家人權記憶庫. 國家人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