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可持續指數

環境可持續指數(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EPI)是一種量化並以數值標記國家政策環境表現的方法,突顯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命支撐系統的退化。一個仍然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世界經濟,導致持續的空氣和水污染、海洋酸化,以及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這些變化威脅到已因棲息地大幅喪失而苦苦掙扎的物種生存,將它們推向滅絕的邊緣。近期分析顯示,人類已超越地球安全運作空間所定義的九個關鍵行星界限中的六個,並接近跨越第七個界限。
環境可持續指數(EPI)始於2002年,由世界經濟論壇聯合耶魯大學環境法律與政策中心(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中心(哥倫比亞大學)共同創立。每兩年發布一次的EPI報告利用最新的數據集、科學和技術,提供全球可持續性狀態的最全面評估。2024年的EPI報告總共納入了58項指標,對180個國家在減緩氣候變遷、保護生態系統活力以及促進環境健康方面的進展進行排名。這套廣泛的指標是追蹤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中的氣候減緩目標,以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進展的強大工具。[2]
2023年,首次對巴黎協定目標進展的全球評估揭示了一幅令人擔憂的畫面:全球遠未達成目標。儘管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創下紀錄,溫室氣體(GHG)排放量仍在上升。隨著世界進入未知的氣候領域,地球氣候系統跨越不可逆轉臨界點的風險正在加劇。[2]
依2024年環境績效指數(EPI)得分的國家列表
[编辑]2024年環境績效指數報告根據58項績效指標,分為30個議題類別,對18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排名。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愛沙尼亞、盧森堡、德國、芬蘭以及英國;排名最後的國家則是印度、緬甸、老撾、巴基斯坦和越南。[3] 排序依據ISO 3166-1 alpha-3國家代碼按字母順序排列。
| 國家 | 地區 | 指數值 | 趨勢 | 2024年排名 |
|---|---|---|---|---|
| 南亞 | 31.0 | ▲ 12.8 | 144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0.1 | ▲ 8.2 | 106 | |
| 歐洲與中亞 | 52.2 | ▲ 6.1 | 47 | |
| 中東與北非 | 51.6 | ▲ 9.1 | 48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7.0 | ▲ 1.1 | 70 | |
| 歐洲與中亞 | 44.9 | ▲ 2.0 | 80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5.6 | ▲ 1.2 | 37 | |
| 東亞與太平洋 | 63.1 | ▲ 4.2 | 22 | |
| 歐洲與中亞 | 68.9 | ▲ 0.1 | 8 | |
| 歐洲與中亞 | 40.5 | ▼ −0.3 | 103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3.5 | ▼ −1.3 | 138 | |
| 歐洲與中亞 | 66.8 | ▲ 4.9 | 14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7.8 | ▼ −0.3 | 119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2.2 | ▲ 0.1 | 95 | |
| 南亞 | 28.1 | ▲ 2.3 | 148 | |
| 歐洲與中亞 | 56.2 | ▼ −1.2 | 35 | |
| 中東與北非 | 35.3 | ▼ −1.4 | 131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5.9 | ▲ 1.6 | 36 | |
| 歐洲與中亞 | 46.0 | ▲ 3.3 | 75 | |
| 歐洲與中亞 | 58.2 | ▲ 8.7 | 31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7.4 | ▲ 0.9 | 67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5.3 | ▲ 3.4 | 78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3.0 | ▲ 6.7 | 44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3.1 | ▲ 2.6 | 43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8.3 | ▼ −3.1 | 62 | |
| 南亞 | 43.3 | ▲ 6.8 | 89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9.2 | ▼ −1.8 | 59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9.0 | ▼ −5.1 | 111 | |
| 北美 | 61.1 | ▲ 3.5 | 27 | |
| 歐洲與中亞 | 67.8 | ▲ 2.3 | 9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9.6 | ▲ 3.0 | 57 | |
| 東亞與太平洋 | 35.4 | ▲ 5.6 | 130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2.9 | ▲ 7.8 | 90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8.6 | ▲ 2.2 | 114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9.5 | ▲ 6.0 | 109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1.6 | ▲ 0.9 | 99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9.7 | ▲ 4.4 | 56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8.2 | ▼ −5.9 | 115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8.0 | ▼ −1.8 | 117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5.5 | ▲ 0.2 | 38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2.5 | ▲ 2.5 | 46 | |
| 歐洲與中亞 | 53.9 | ▼ −0.2 | 41 | |
| 歐洲與中亞 | 65.5 | ▲ 0.4 | 16 | |
| 歐洲與中亞 | 74.5 | ▲ 4.3 | 3 | |
| 中東與北非 | 32.3 | ▲ 0.2 | 141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9.3 | ▼ −0.2 | 58 | |
| 歐洲與中亞 | 67.7 | ▼ −0.3 | 10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7.7 | ▼ −1.1 | 66 | |
| 中東與北非 | 41.7 | ▲ 3.2 | 98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1.3 | ▲ 7.0 | 49 | |
| 中東與北非 | 43.7 | ▲ 3.5 | 87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29.0 | ▼ −0.3 | 147 | |
| 歐洲與中亞 | 64.0 | ▲ 2.2 | 21 | |
| 歐洲與中亞 | 75.7 | ▲ 14.9 | 1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6.3 | ▲ 3.8 | 125 | |
| 歐洲與中亞 | 73.8 | ▲ 3.1 | 4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6.0 | ▼ −2.4 | 75 | |
| 歐洲與中亞 | 67.0 | ▲ 1.6 | 12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0.8 | ▲ 0.3 | 101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53.3 | ▲ 7.3 | 42 | |
| 歐洲與中亞 | 72.6 | ▲ 1.3 | 5 | |
| 歐洲與中亞 | 47.3 | ▲ 6.2 | 68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6.9 | ▲ 1.8 | 122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6.5 | ▼ −2.9 | 123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7.6 | ▲ 0.6 | 120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2.0 | ▼ −0.5 | 96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1.7 | ▼ −3.3 | 98 | |
| 歐洲與中亞 | 67.3 | ▲ 8.9 | 11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5.8 | ▲ 0.4 | 76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32.5 | ▼ −2.8 | 140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9.0 | ▲ 2.3 | 60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0.2 | ▲ 2.9 | 105 | |
| 歐洲與中亞 | 62.3 | ▲ 4.9 | 24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36.4 | ▲ 7.7 | 124 | |
| 歐洲與中亞 | 59.8 | ▼ −1.3 | 30 | |
| 東亞與太平洋 | 33.6 | ▲ 5.8 | 137 | |
| 南亞 | 27.6 | ▲ 4.2 | 149 | |
| 歐洲與中亞 | 65.8 | ▲ 2.8 | 15 | |
| 中東與北非 | 41.8 | ▲ 0.0 | 97 | |
| 中東與北非 | 30.3 | ▲ 6.4 | 145 | |
| 歐洲與中亞 | 64.3 | ▲ 2.5 | 18 | |
| 中東與北非 | 48.0 | ▲ 0.6 | 63 | |
| 歐洲與中亞 | 60.3 | ▲ 4.8 | 28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8.5 | ▲ 1.0 | 61 | |
| 中東與北非 | 47.3 | ▲ 10.1 | 68 | |
| 東亞與太平洋 | 61.4 | ▲ 4.2 | 26 | |
| 歐洲與中亞 | 47.8 | ▲ 4.0 | 65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6.9 | ▼ −0.2 | 122 | |
| 歐洲與中亞 | 42.8 | ▲ 13.0 | 91 | |
| 東亞與太平洋 | 31.2 | ▲ 0.0 | 143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4.3 | ▼ −1.1 | 82 | |
| 東亞與太平洋 | 50.6 | ▲ 4.9 | 51 | |
| 中東與北非 | 44.4 | ▼ −1.8 | 81 | |
| 東亞與太平洋 | 26.3 | ▲ 2.0 | 151 | |
| 中東與北非 | 39.9 | ▲ 7.9 | 108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4.3 | ▲ 1.3 | 135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1.1 | ▲ 2.1 | 50 | |
| 南亞 | 38.8 | ▲ 1.8 | 112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6.9 | ▲ 0.1 | 122 | |
| 歐洲與中亞 | 64.1 | ▲ 4.6 | 20 | |
| 歐洲與中亞 | 75.1 | ▲ 3.4 | 2 | |
| 歐洲與中亞 | 60.2 | ▲ 1.2 | 29 | |
| 中東與北非 | 39.5 | ▲ 2.6 | 109 | |
| 歐洲與中亞 | 46.1 | ▲ 2.8 | 74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0.1 | ▲ 0.8 | 146 | |
| 南亞 | 38.1 | ▲ 2.8 | 116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4.2 | ▲ 2.2 | 83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2.5 | ▲ 0.8 | 94 | |
| 歐洲與中亞 | 50.3 | ▲ 1.2 | 52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4.5 | ▼ −3.3 | 134 | |
| 歐洲與中亞 | 66.9 | ▲ 4.7 | 13 | |
| 東亞與太平洋 | 27.1 | ▼ −1.4 | 150 | |
| 歐洲與中亞 | 47.7 | ▼ −0.5 | 66 | |
| 東亞與太平洋 | 37.2 | ▲ 5.4 | 121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9.0 | ▲ 5.2 | 111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4.6 | ▼ −3.5 | 133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7.3 | ▲ 2.9 | 68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5.1 | ▼ −6.7 | 132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1.0 | ▲ 7.3 | 100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4.0 | ▼ −0.1 | 85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0.0 | ▲ 7.3 | 107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7.9 | ▲ 4.7 | 118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7.4 | ▲ 1.2 | 67 | |
| 歐洲與中亞 | 66.9 | ▲ 4.4 | 13 | |
| 歐洲與中亞 | 69.9 | ▲ 3.3 | 7 | |
| 南亞 | 33.1 | ▲ 0.7 | 139 | |
| 東亞與太平洋 | 57.3 | ▲ 1.1 | 32 | |
| 中東與北非 | 51.3 | ▲ 12.9 | 49 | |
| 南亞 | 25.5 | ▼ −4.0 | 152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2.9 | ▲ 5.2 | 45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6.5 | ▲ 3.9 | 73 | |
| 東亞與太平洋 | 32.1 | ▲ 0.4 | 142 | |
| 東亞與太平洋 | 36.9 | ▼ −3.6 | 122 | |
| 歐洲與中亞 | 64.2 | ▲ 1.8 | 19 | |
| 歐洲與中亞 | 61.9 | ▲ 4.1 | 25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39.5 | ▲ 0.7 | 109 | |
| 中東與北非 | 46.8 | ▲ 5.6 | 71 | |
| 歐洲與中亞 | 57.3 | ▼ −3.1 | 32 | |
| 歐洲與中亞 | 46.7 | ▼ −0.1 | 72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3.9 | ▼ −0.3 | 136 | |
| 中東與北非 | 42.5 | ▲ 9.5 | 94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9.1 | ▲ 3.9 | 110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3.8 | ▲ 4.8 | 86 | |
| 東亞與太平洋 | 53.0 | ▲ 6.5 | 44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2.2 | ▲ 1.6 | 95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9.9 | ▲ 5.3 | 108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1.6 | ▼ −4.4 | 99 | |
| 歐洲與中亞 | 49.8 | ▼ −5.6 | 55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6.2 | ▲ 1.8 | 126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6.9 | ▲ 8.6 | 34 | |
| 歐洲與中亞 | 65.1 | ▼ −1.6 | 17 | |
| 歐洲與中亞 | 62.4 | ▲ 0.0 | 23 | |
| 歐洲與中亞 | 70.3 | ▲ 0.2 | 6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8.7 | ▼ −2.4 | 113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7.9 | ▼ −3.9 | 64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5.9 | ▲ 2.0 | 127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5.7 | ▼ −1.1 | 129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5.7 | ▲ 4.5 | 77 | |
| 歐洲與中亞 | 32.3 | ▼ −4.2 | 141 | |
| 歐洲與中亞 | 40.6 | ▲ 4.9 | 102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9.9 | ▲ 9.6 | 54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0.4 | ▼ −7.3 | 104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2.5 | ▲ 1.0 | 46 | |
| 中東與北非 | 45.3 | ▲ 0.5 | 78 | |
| 東亞與太平洋 | 50.1 | ▼ −0.1 | 53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3.6 | ▲ 5.6 | 88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35.8 | ▲ 4.2 | 128 | |
| 歐洲與中亞 | 54.6 | ▲ 7.3 | 39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44.1 | ▲ 0.5 | 84 | |
| 北美 | 57.2 | ▲ 0.2 | 33 | |
| 歐洲與中亞 | 42.6 | ▼ −1.3 | 93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4.2 | ▲ 0.8 | 40 | |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 53.3 | ▲ 1.1 | 42 | |
| 東亞與太平洋 | 24.6 | ▼ −3.7 | 153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5.0 | ▲ 9.3 | 79 | |
| 東亞與太平洋 | 47.1 | ▲ 6.0 | 69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2.7 | ▲ 4.4 | 92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46.7 | ▲ 3.9 | 72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51.6 | ▲ 9.5 | 48 |
參考資料
[编辑]- ^ Block, S.; Emerson, J.W.; Esty, D.C.; de Sherbinin, A.; Wendling, Z.A.; et al. 2024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Technical Appendix (PDF). epi.yale.edu. New Haven, CT: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 2024-10-03 [2024-10-24].
- ^ 2.0 2.1 2024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yale.edu. New Haven, CT: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 &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 Earth Institute, Columbia University. 2024-10-03 [202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 ^ Block, S.; Emerson, J.W.; Esty, D.C.; de Sherbinin, A.; Wendling, Z.A.; et al. 2024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PDF). epi.yale.edu. New Haven, CT: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 2024-10-03 [2024-1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