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園庄
外观
	
	
| 日語寫法 | |
|---|---|
| 日語原文 | 新園庄 | 
| 假名 | しんえんしょう | 
| 平文式罗马字 | Shinen shō | 

新園庄為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高雄州東港郡。今屏東縣新園鄉及崁頂鄉。
行政區劃
[编辑]新園地區在清代屬新園里、港東上里,在1897年5月分別隸屬於「鳳山縣萬丹、內埔辨務署」。1898年6月18日,鳳山縣併入「臺南縣」,而萬丹、內埔辨務署合併為「潮州庄辨務署」。1900年11月15日,新園地區分為「新園區、仙公廟區、崁頂區」[1]。1901年11月11日,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二十廳,臺南縣被裁撤,阿猴、東港辨務署合併為阿猴廳,新園里屬「阿猴廳東港支廳」,港東上里屬「阿猴廳潮州庄支廳」。1904年4月13日,阿猴廳將原有街庄整併;同年4月15日,潮州庄支廳改稱「潮州支廳」。1905年3月,阿猴廳改稱「阿緱廳」,新園地區在此時期及1910年的劃分如下[2]:
- 新園區
- 新園里:新園庄、五房洲庄、烏龍庄
 
 - 仙公廟區
- 新園里:仙公廟庄、田洋仔庄、瓦磘仔庄
 
 - 崁頂區
- 港東上里:崁頂庄、力社庄、洲仔庄、過溪仔庄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鄉澚之行政區廢除,街庄社改為大字,而上述街庄合併為高雄州東港郡新園庄,轄域內分為新園、五房洲、烏龍、仙公廟、田洋子、瓦磘子、崁頂、力社、洲子、過溪子等10個大字[3][4]。
二戰後,新園庄改為高雄縣東港區新園鄉。1950年3月24日,在東港溪東側的崁頂、力社、洲子、過溪子則獨立組成「崁頂鄉」。1950年10月1日,改為「屏東縣新園鄉、崁頂鄉」。
| 1904年 | 1920年 | 現在 | |||
|---|---|---|---|---|---|
| 堡里 | 區 | 街庄社 | 街庄 | 大字 | 鄉鎮 | 
| 新園里 | 新園區 | 新園街、港東庄、港西庄、舊港東庄 | 新園庄 | 新園 | 新園鄉 | 
| 五房洲庄、溪埔仔庄、頂五房洲庄 | 五房洲 | ||||
| 烏龍庄、中洲庄、後廍仔庄、鹽埔仔庄 | 烏龍 | ||||
| 仙公廟區 | 仙公廟庄、內庄仔庄、港仔墘庄、店仔口庄 | 仙公廟 | |||
| 新厝庄、仙仔腳庄、西勢仔庄、田洋仔庄、新興廍庄 | 田洋子 | ||||
| 瓦磘仔庄、下巷仔庄、後大厝庄、下瓦磘庄 | 瓦磘子 | ||||
| 港東上里 | 崁頂區 | 崁頂庄、後壁厝庄、瓦磘溝庄、社皮庄、社尾庄、田藔庄、南謨安庄、衙門口庄、頭前庄 | 崁頂 | 崁頂鄉 | |
| 力社庄、竹圍內庄、土角窟庄、崎仔頭庄 | 力社 | ||||
| 洲仔庄、後廍庄、溝仔底庄、北勢仔庄、檳榔腳庄 | 洲子 | ||||
| 新港東庄、過溪仔庄、竹圍仔庄、油車庄、筏仔路頭庄 | 過溪子 | ||||
區、庄長
[编辑]- 新園區長
- 陳福:1910~1919年
 - 陳林石:1920年
 
 - 仙公廟區長
- 吳川:1910~1911年
 - 黃𦬬來:1912~1920年
 
 - 崁頂區長
- 陳謙:1910~1919年
 - 羅喜:1920年
 
 - 新園庄長
- 陳林石:1920~1928年
 - 楊長:1929~1933年
 - 陳清桔:1934~1937年
 - 手代木駒之助:1938~1945年[5]
 
 
設施
[编辑]參見
[编辑]- ^ 縣令第二十二號 各辨務署管內街庄社長管轄區域改正. 臺南縣報. 1900-11-13.
 -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 ^ 《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
 -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