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支大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支大綸
大明奉新縣知縣
籍貫浙江嘉興府嘉興縣
字號字心易,號華平
出生嘉靖十三年(1534年)四月初一日
逝世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
配偶娶嚴氏
親屬(子)支如玉、支如增
出身
  •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科舉人
  • 萬曆二年甲戌科同進士出身

支大綸(1534年—1604年),心易華平浙江嘉興府嘉善縣奉賢里人,明朝政治人物。與袁黃並稱“支袁”。

生平

[编辑]

曾祖支立,好講學,人稱“支五經”。祖父支高。父支祿入贅奉賢里[1]。早年接觸陽明心學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浙江鄉試第二十四名舉人萬曆二年(1574年)甲戌科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進士。刑部觀政,潛心研究律例,當時首輔張居正以紅蓮白燕為祥瑞進獻,支大綸擬論劾張居正但作罷,授南昌府儒學教授,四年(1576年)升泉州府推官[2],五年(1577年)閏八月丁父憂,六年(1578年)十月丁母憂,七年(1579年)十二月因處理永春縣暴亂失當被論劾罷職,十一年(1583年)起為江西布政使司理問,曾整頓“胥吏猾桀”,但被知縣朱雲錚回護,升奉新縣知縣,任內處置當地寇盜和整頓傳驛,十四年(1586年)冬因“與上官不協,掉首而還,隱居著書”[3],居家以“白頭媳婦”自況自嘲。三十二年(1604年)卒於家[4],享年七十一歲[5]。門人私諡曰文介先生。

著作

[编辑]

著有《世穆兩朝編年史》、《支子余集》、《華萃詞》等。後世整理為《支華平先生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

家族

[编辑]

曾祖支立,翰林院孔目;祖父支高,教諭;父支祿,訓導。母顧氏。具慶下。兄支大緒、支大經。

評價

[编辑]

時人對支大綸評價兩極。支大綸好自我標榜,多次強調自己被彈劾的原因與洪朝選案有關,“時宰欲陷洪侍郎,不從招恨”,以博取時人的同情。實際上張居正與洪朝選案並無聯繫。伍袁萃評價支大綸“憸狡不可方物,人畏之如蛇蝎”。沈德符則批評《世穆兩朝編年史》“舛謬不必言”。徐乾學亦批評《世穆史》中的不實書寫是“挾私害正”[6]

註釋

[编辑]
  1. ^ 支大綸有《家乘》稱:“吾家庭秀(支子傑)為始遷之祖,樂安公(支茂)為繼禰之宗,翰林公(支立)創業起家,皆百世不遷。而翰林公諸長子多不世其家,吾祖興濟公(支高)其繼別之宗乎!”
  2. ^ 陳揚善在〈支子政餘序〉中認為支大綸在南昌時“江陵啣舊怨,不欲先生入,乃轉推泉州。”
  3. ^ 《支華平先生集》,頁30;《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8
  4. ^ 《南昌府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卷27
  5. ^ 沈季友:《檇李詩繫》卷十五
  6. ^ 劉承幹:《明史例案》卷二〈徐健庵修史條議〉

参考资料

[编辑]
  • 道光《晉江縣誌·卷35·政績志·文秩2·明·推官·支大綸》
  • 江柳青,〈張居正與洪朝選案〉
  • 林宏,〈鄉紳支大綸「志徐節婦」事及所見晚明嘉善地域社會〉,《史學月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