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收錄指引
| 呢頁喺英文維基百科嘅對應頁係一項政策同指引,但係喺粵文維基百科重未達成共識,內容只供參考。 請參照英文版嘅對應頁或者討論頁以進一步完善內容,提議同埋參與討論佢係咪可以成為粵文維基百科嘅正式方針或者指引。 |
一個主題嘅知名度喺指佢比人了解同埋關注嘅程度。喺维基百科入面,知名度即係幫個主題進行深入咁樣介绍佢喺獨立可靠文献嘅数量,任何一篇文嘅主題一定要滿足知名度嘅最低要求(>=2),先至可以確保篇文嘅可查證性。1但係知名度唔係“重要性”或者“著名”一樣咁解,滿足知名度嘅主題唔一定重要或者係著名。 呢版確定同埋解清楚知名度嘅通用標準,關於每個具體範疇嘅知名度標準,睇下右邊個表。
標準
类似于要求可供查证而不要求“准确性”,维基百科也通过其他媒体对主题的知名度进行衡量,确定收录标准。知名度通用原则是:如果一个主题被多份(>=2)独立可靠文献深入介绍,则该主题满足知名度标准,否则其知名度可能被质疑。其中
- 文献: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包括但不限於報紙、期刊、書籍、雜誌、廣播、電視、報告、文件、网站等等。
- 獨立有两重涵义:
- 可靠:文献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严谨性,从而确保条目的可查證性(参见可靠来源)。注意,很多网站可能不可靠。
- 深入介绍:文献对主题介绍的程度和篇幅,不应是简单的提及或列举,而应该有具体的介绍和说明。
理由
设定以上标准是为了确保:
- 条目的可查證性,知名度标准使编辑者可以找到并引用相关資訊;
- 条目的中立性,知名度标准使相关资讯没有偏见和倾向性,也保证有除了主题支持者之外的其他编辑者进行编辑;
- 维基百科的百科全书性质,从而排除不适合维基百科的文章。
特点
知名度不是主觀判断
对知名度的判断是维基百科衡量一个主题是否应该被收录的标准,不(也不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主观判断,诸如「没听说过」、「有趣」、「值得注意」、「不夠有名」、「非常重要」、「普遍」、「我喜歡」、「无人关注」之類的標準,都是不適合的。
知名度不是直接由維基百科的編輯者決定的,而是根据主題是否已被可靠文献所收錄这一事實进行衡量的。維基百科以外的其他編輯者、學者、或記者已經決定注意這項主題,而且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中已經研究並確認該主題的各項訊息。因此,知名度標準实际上是檢查全世界是否已經了解該主題。此標準跟某個維基人是否了解某主題無關。
知名度通常不会降低
这可能与日常用語中的「知名度」不同,在维基百科中,以提及文献数量进行衡量的知名度通常不会降低,从而保证一个主题一旦满足了知名度收录标准,那麼它將一直滿足該標準。但由于方針與指引以及共識可能改變,知名度的衡量标准可能变化,从而影响一些边缘条目的收录。
管理办法
普遍的原则是维基百科不收录知名度不足的条目。但应该注意到,很多条目仅仅是由于编辑技巧的原因而暂时没有体现其知名度,例如很多编辑者不知道应该或如何加入参考文献,对这种情况的条目的处理应该留有余地,其他维基人应该帮助新来者补充条目内容,而不应仅仅以知名度不足为理由删除。
我們可以合併或刪除不滿足知名度條件的主題。若你發現知名度可能不足的條目,則可在條目前面加上{{知名度}}模板,讓其他編輯者注意到這個問題。具体的管理办法如下:
合併
雖然某主題可能可以在独立可靠的文献中找到,但它仍然有可能無法滿足知名度的要求。因为该主題可能只有被簡單的提及而不是在該文献中被深入探討,例如小说中的辅助角色,这种情况下,该主题是不足以自外於焦點主題而成為一篇完整而有來源的百科文章的。對於所有知名度指引的常見建議,是不要將這些主題提請刪除,而是重新命名、重構或是合併到包含這主題的條目,或是探討主要主題的條目。若該條目尚未建立,應該建立它4。相關的討論請見什麼是中立的觀點?、條目分拆以及简约的风格。
刪除
相關的討論請見Wikipedia:不要介紹自我及Wikipedia:獨立來源。5
- 对于没有引用至少2篇相关文献的条目,任何人應採取以下流程處理:
- 在條目創建者的對話頁留言,詢問是否有關於條目的可靠來源。
- 在條目使用{{知名度}}模板标记,限期30天内改进。
- 若條目屬於某個維基專題的領域,使用{{expert-subject}}以吸引對該領域了解,可能可以獲得可靠資料的編輯者。
- 如果30天内条目被加入至少2个文献,则任何人可以摘除该模板;否则,30天后可以“知名度不足”为理由提请删除或合并(参见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
- 如果要质疑一个条目的参考文献的可靠性,可按照Wikipedia:可靠来源中的管理办法进行。
- 如果对参考文献的独立性和深入性质疑,则可以直接在条目讨论页进行,或直接在条目中删除该参考文献。無法由文献中被證實的主題是不可被查證的,必須被刪除。
註
- 註 1: 維基百科許多關於題目之指引與維基百科不是有一共通點:收錄之題目應己有多種可靠、獨立且互相獨立之出版著作深入描述。
- 註 2: 自我宣傳、自傳、廣告、产品介绍等不能成為百科條目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需要是第三方对主题的介绍,否则会影响条目的中立和可供查证性质。知名度的标准着眼于考察是否有独立于主题(以及它的创作者、作者、发明者、持有者、以及生产者)的人真正认为这个主题知名,并发表文献着重对其进行讨论或介绍。
- 註 3: 例如:《史记·孝武本纪》和《汉书·武帝纪》对汉武帝的介绍是深入的,而同样是《史记·孝武本纪》对丁夫人的提及“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则是不深入的。也就是说,《史记》用在“汉武帝”条目中可以作为深入介绍主题的文献,而在“丁夫人”条目(如果有这个条目的话)中则不是深入介绍主题的文献。
- 註 4: 例如:
- Wikipedia:虚构作品知名度建議合併小說中知名度不足的次要角色入一列表。
- Wikipedia:学校知名度建議合併無獨立資料來源、只有校刊之條目入市、區、教育部或辦學組織。
- 知名人之不知名親友可入該知名人之條目;參與單一知名事件之不知名人可入該事件之条目。
- 有知名人參與,但不滿足 Wikipedia:音乐知名度條件之樂隊,可入該知名人之条目,如約翰·凱利所曾參與之樂隊可入約翰·凱利條目。
- 註 5: 換言之,僅有不獨立於主題本身的出版著作,例如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