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翻译
![]() | 本条目主要受众是刚刚接触维基百科、需要了解如何利用外文进行翻译的维基人。 |
内容翻译功能是维基媒体基金会为维基百科专门开发的一项功能,专门用来翻译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待翻译的外文文本和已经翻译的部分并排显示,方便核对。此外,它亦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编辑器——和源代码编辑不同的是,它能够即时预览已翻译的内容,同时也省得编者还需费心学习维基语法,很容易上手。编者基本上不需要任何指导,即可开工。另外,保存起来的翻译草稿在发布之前也不受普通的删除方针之约束,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翻译工作,无需担心草稿被删除的问题。翻译完成、发布后,讨论页还会自动挂上{{translated page}}模板,方便处理版权问题。总之,使用的时候很省心。
然而,内容翻译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您需要注册、登录,并打开JavaScript。此外,该功能仍然处在测试阶段,诸如模板、链接、格式等功能还不完善,经常会出现“翻译完了结果还要清理一遍凌乱不堪的格式”的情况,翻译完成了之后要记得清理。
源代码编辑的方式和正常的创建条目、编辑条目的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对于熟悉维基语法的老手来说,这种方式较为直白、简单。源代码编辑也允许用户作出一些可视化翻译做不到的操作,比如使用小工具、修改复杂模板等。但因为大部分操作都不是自动化进行的,所以新手可能一个不留神就漏掉些什么。
如果要使用源代码编辑来翻译中文维基百科没有的页面,首先搜索一下,确定中文维基没有该条目之后,点击搜索结果中最顶上的那一行字,“您可以新建这个页面XXX,但应检查下面的搜索结果,看看是否有相同内容的页面已被创建。”中的红色链接,进行创建。这时候您会进入到创建条目的页面,编辑框还是一片空白(如果无法创建,请联系管理员)。如果您想将外文维基百科翻译为中文,可以从外文维基百科那里将维基源代码复制,并粘贴到您刚刚打开的空白创建页,将整个代码粘贴到编辑框中,再进行翻译。
- 具体来说,如果您看到了形如
'''Earth''' is the third [[planet]] from the [[Sun]].<ref name="solar" />
这样的维基代码时,您一般应该只翻译内文和维基链接,即翻译为'''地球'''是[[太阳]]的第三颗[[行星]]。<ref name="solar" />
,显示效果是:
如果您没法一口气全翻译完,请在条目页的最顶端加入
,并考虑将其放在草稿空间或者您自己的用户空间底下。全部翻译完成后,出于版权协议,请记得在该条目的讨论页里加入 {{subst:translating/auto}}
{{translated|来源文字的语言代码|来源文字的标题}}
。此外,您需要将新翻译好的条目与来源语言链接在一起,生成通常的“左侧语言列表”,方法是找到左侧“语言”一栏,有个灰色的“添加链接”的按钮,点击它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即可。
建议
- 部份外語詞彙可能一詞多義,應小心分辨其詞義,以選擇合適的中文詞語翻譯。
- 一些外語漢字(如日文漢字)詞彙與中文漢字詞彙縱然相似,但詞義不同(如日語中的「連合国」是指同盟國而非聯合國),不應直譯。
- 一些外語可能使用了漢字,部分有對應中文漢字,應以中文漢字為主(「渋谷区」⇒「澀谷區」);沒對應中文漢字者(如:和製漢字)則可保留原字,但應盡量加上譯音、注釋或相關譯名。
- 外語人名、地名、影視作品、ACG作品等的譯名可能在各中文使用地區會在翻譯時有所不同,因此應考慮加上各地區譯名,以方便不同地區之閱讀者。
- 请以句子为单位翻译,如果遇到较难句子可暫時保留,待他人翻译,最好不要按单词翻译,这样可能断开整句,给其他翻译者理解上下文造成困难。
- 建議翻譯完成後進行校對,並且通讀文章,檢查句子文法是否符合中文習慣。例如直接譯自英語的文章很容易產生很多被字句,或者容易出現很長的定語。
- 在討論頁標記{{Translated page}}。
工具、资源
- 站內資源
- 中文譯名 - 基本知識。
- 专用词汇翻译 - 关于维基百科术语、计算机术语的翻译。
- 术语表 - 维基百科的术语翻译。
- 外国人名翻译 - 关于外国人名的翻译。亦可参照中文官方译名和譯名表。
- 译名规范 - 指导如何为非汉文词汇确定汉译名。
- 科技条目翻译指引 - 指导如何翻译科技条目。
- 分類:外語譯音表
- 站外資源
- 中国大陸
- 台灣
- 學術名詞資訊網--名詞檢索
- 本國專利技術名詞中英對照詞庫查詢系統
- 中央社譯名檔
-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
- 其他
- 工具書
- 中国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