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彈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维尼尔基留言 | 贡献2014年9月26日 (五) 22:42 (增加或调整分类 增加或调整内部链接 调整格式、排版)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彈指(acchatā),是指捻彈手指發出聲音,古印度習慣以拇指中指食指,以食指向外急彈,是一種習俗

南朝宋顺帝曾「泣而彈指」。宇文招敬暉皆曾「彈指出血」。旅法學者吳其昱歸納這種動作的涵義[1]有:

  1. 命令;
  2. 責備;
  3. 推辭謝絕;
  4. 漠不相關、蔑視;
  5. 滿足快樂。

時間单位

彈指又是一種古代時間单位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達摩西來,一門超出,而億劫修持三千相,彈指了之。」《摩訶僧祇律》記載:“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注釋

  1. ^ 吳其昱:〈《世說新語》所引胡語蘭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