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病毒分类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Polyhedron留言 | 贡献2006年1月26日 (四) 20:09 关于翻译用词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应该把条目名称改为生物病毒分类--Moses 11:44 2005年1月15日 (UTC)

應該多分幾類吧

至少有雙鏈DNA,單鏈DNA,雙鏈RNA,單鏈RNA和逆轉錄五類。 再加上類病毒、朊病毒。。。 --polyhedron(古韻) 22:33 2005年7月18日 (UTC)

"sense"

sense:表示病毒對"+""-"離子(如:OH-;O-;Cl-;H+;Na+;C+)的感知反應,故應譯為"正感知"、"負感知";請查閱各類抗病毒藥分子式,應可瞭解。(TWU235)

請不要誤解sense的意義了,請去查一下病毒學課本(基礎生物學或微生物學課本),在病毒遺傳物質中,sense 是指sense strand(中文譯法很多有正意股、正鏈、有意義鏈.....),又稱作coding strand,anti-sense則是可與sense一股互補的DNA or RNA,並不是依離子作用命名。另外,請確定一下你要將某病毒的中文翻成什麼,一個使用者不會想到要在搜索的過程中在關鍵字加入括號,你的命名方式,只是讓你創建的東西更難搜尋到而已,在創建內部連結的時候也請注意一下,不要把原文一起建入內部連結。如果你不小心刪除了別人編輯的interwiki或是分類,請記得加回來,不要增加其他使用者的困擾。--KJ(悄悄話) 14:48 2006年1月24日 (UTC)

五大支柱政策:有容乃大嗎?

目前所有病毒名稱取自“病毒分類國際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對正意”、“正義”均為網路各種貼文,個人將“positive-sense”譯成“正感知”並無排除其他譯名之“義、意”;故“建議”: “The positive-sense ssRNA Viruses”→正感知單鏈核糖核酸病毒、正意單鏈核糖核酸病毒;應可暫時併列為:
如:正意單鏈核糖核酸病毒(The positive-sense ssRNA Viruses正感知單鏈核糖核酸病毒)
※對英文譯名有衝突時應以英文為主各家譯名為輔吧!
※等待相關政府機關公告正確名稱後予以修正!(TWU235)
※在貴百科本人先貼上:

  • 負感知單鏈核糖核酸病毒(The negative-sense ssRNA Viruses)7科,2亞科,30屬。
    • 單(鏈)負(感知)病毒目(Mononegavirales)7科,2亞科,30屬。
  • 正感知單鏈核糖核酸病毒(The positive-sense ssRNA Viruses)23科,83屬。

現在已被改為:

  • 反意單鏈核糖核酸病毒(The negative-sense single strand RNA Viruses, -ssRNA virus)7科,2亞科,30屬。
    • 單股負鏈病毒目(Mononegavirales)7科,2亞科,30屬。
  • 正意單鏈核糖核酸病毒(The positive-sense single strand RNA Viruses, +ssRNA virus)23科,83屬。

如(UTC)所訴“如果你不小心刪除了別人編輯的interwiki或是分類,請記得加回來,不要增加其他使用者的困擾。--KJ(悄悄話) 14:48 2006年1月24日 (UTC)”。 TWU235 03:46 2006年1月26日 (UTC)

sense

※sense:
n.
1.感官;官能
2.感覺;意識;觀念
3.智慧;見識
4.辨別力,判斷力
5.意義;意思
6.(公眾的)意見,意向
7.知覺;理智
8.道理;益處,效用
vt.
1.感覺到,意識到
2.(機器等)檢測;測出
3.了解,領會

※病毒中使用(+)positive-、(-)negative-,有增加(強)、減少(弱)之意。
※既已認定positive、negative為[物理][化學][醫學][電子]之(+)、(-)。
※而“positive-”、“negative-”字尾均有連接符號“-”,其後之“sense”譯意甚明,故應從[物][化][醫][電]之“感覺器官(sense organs; receptor感受體)”!
TWU235 04:31 2006年1月26日 (UTC)

請你先搞清楚在分子生物學中,sense的意思吧,這個sense到底是什麼來sense?是要sense什麼?anti-sense又是要anti什麼sense?從你的留言中,發現你對這點完全誤解。如果你要說sense是對化學物質的感知,那請問病毒接受這些化學物質的接受體為何?是envelope、capsid、spike還是什麼?各領域對同一詞的翻譯本來就不一定相同,同一個詞cycle,難到要用資訊學領域的翻法把血液循環翻成血液迴圈嗎?既然這個東西屬於生物領域,就請用生物領域的定義而言,維基百科的命名並不是編輯者說了算,編輯者是一個搜集各方資料並整理上網的角色,我所找到的資料病毒命名,皆可在各研究論文中找到,或是在華文世界中普遍的用法,如果你能舉出任何一本專業生物辭典是用你所列出的翻譯方法的話,任何人都不會去質疑且完全接受你的翻譯方法。「有容」容的是正確的東西,維基百科要做的是收集現有全人類累積下來的知識,但不是一個原始的研究,甚至是你自創的東西,很多東西在華文的研究論文中都可以找得到,建議你直接找那些資料來作為你翻譯的依據。--KJ(悄悄話) 10:03 2006年1月26日 (UTC)
  • 首先看了TWU235的纪录,可以看出是位新近参与的朋友,但是已经对WP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做出了很多的编辑贡献,这些都非常值得肯定。不过具体到sense的理解,可以说,也许这里有些误会。维基百科要求不允许做一些学术性的实验,意思就是,写在百科上的东西必须是在百科以外的环境已成定论的,因此一些外文如果实在是没有翻译,就保持了它的原貌然后被编入wiki。也因此我们说一个单词在什么情况如何翻译,并不是我们说的算的,而是看人家是怎么翻译的,我们才可以拿来写在wiki里,也算是对读者的负责。生物基因学中把positive-sense,一般说为正意、正,正感知并没有使用在描述DNA的双链的区别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翻译,但是要说双链的区别在于对某种物质的感知,的确不合适。另外命名一个条目的时候,也可以尽量慎重些,这里的一切都是本着方便与规范的准则,在自己做了一些编辑后希望可以和其他人分享知识是WP参与者的共识,为了达到这一点,维基对命名有一套稍严格的建议,希望你也可以认同我们。最后希望TWU235wiki愉快--边缘o^-^o留言 13:24 2006年1月26日 (UTC)
  • 补充:这些的确没有官方的译名,就像一些著名的数学定理,但是相对正意等一些在使用的翻译来说,正感知的说法几乎是没有的,wiki重在描述已有的知识,对于尝试性、试验性的内容并不支持。--边缘o^-^o留言 13:33 2006年1月26日 (UTC)

我都不予爭論

旨在依ICTV建立病毒基因式分類表,翻譯只是輔助性質,認何人有意見均可修正,我沒有任何問題! ※病毒基因分類條目建立後,任何人對病毒的目、科、屬、種均能方便收集資料研究、研討貼文。 ※本人對其他任何人的引証相關資料的修改均無任何意見!TWU235 16:50 2006年1月26日 (UTC)

最重要的不是翻譯名詞,而是大家掌握和傳播的信息是否正確。多看看書或者問問生物專業的人,都清楚病毒的sense和antisense不是對外界反應如何,而是單鏈DNA或RNA病毒顆粒所帶的遺傳物質和表達基因是否在同一條鏈上。請先查閲一下相關資料吧。--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0:04 2006年1月26日 (UTC)

关于翻译用词

在google上搜索,"单链" "病毒" "正义"/"反义",远比"正意"/"反意"来得多,建议改成“义”字。--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0:08 2006年1月26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