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8×22mm南部彈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8×22mm南部彈
類型手槍
原產地 日本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02年—1950年代(日本)
参与战争民國軍閥戰爭
蘇日邊界衝突
第二次中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國共內戰
韓戰
越戰
生产历史
研发者南部麒次郎
研发日期1904年
生产商東京兵工廠
生产日期1904-1945年
基本规格
彈殼類型無底緣、瓶頸式
彈頭直徑8.13 mm(0.320英寸)
彈頸直徑8.71 mm(0.343英寸)
彈肩直徑10.00 mm(0.394英寸)
殼底直徑10.23 mm(0.403英寸)
底緣直徑10.50 mm(0.413英寸)
底緣厚度0.92 mm(0.036英寸)
彈殼長度21.43 mm(0.844英寸)
全長31.56 mm(1.243英寸)
底火種類小型手槍
彈道表現
彈頭重量/種類 槍口初速 能量
102 gr(7 g) FMJ 950 ft/s(290 m/s) 202 ft·lbf(274 J)
测试枪管长度:117公厘(4.61英吋

8×22mm南部彈是一款瓶頸式、無底緣手槍用子彈,由南部麒次郎7.63×25mm毛瑟彈的設計放大製造。最初僅用於他所設計的南部手槍上,由於南部手槍後來獲得日本軍方採用以及銷售給國外(尤其是中國)因此此種獨一無二的子彈規格持續生產,之後十四年式手槍以及九四式手槍也使用同規格子彈,日本帝國陸軍稱為十四年式手槍實彈(日语:十四年式拳銃実包)。

設計

[编辑]

這款子彈的構造分為四部分:彈頭、彈殼、底火、發射藥,子彈全長32公厘、最大寬度10.56公厘、彈頭直徑0.320英吋,子彈全重10.9公克。彈殼呈瓶頸形狀,由黃銅材質製造,彈殼採用無底緣設計,為了配合半自動槍機設計,因此彈殼尾部車有一圈凹槽匹配槍機抽殼鉤。子彈採用伯丹式底火設計,有2個點火孔。子彈為外披白銅、內裡為鉛芯的橢圓形圓柱體,直徑8.12公厘、長15公厘、重6.6克。

與國外軍用手槍子彈(9mm魯格彈7.62×25mm托卡列夫手槍彈)比較,南部彈的彈頭重量與國外產品同級,但是因為彈殼設計導致發射藥僅0.3克,這導致南部彈的動能較弱、破壞力小、射程不長,雖然威力略大於.38 ACP英语.380_ACP,但是卻弱於它國手槍彈。

二戰結束後,由於日軍制式手槍大多遭到銷毀的情況下南部子彈也就跟著消失在軍火市場,不過由於盟軍從俘虜手上繳獲部分南部手槍當收藏品的因素,目前仍然有使用手工製造的南部子彈少量販售。

除了手槍以外,日本的百式衝鋒槍也採用了同款子彈,但是因為子彈因素因此百式衝鋒槍的表現也不甚良好。

使用槍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