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獎項列表
外观
此条目缺少序言章节。 (2018年9月18日) |
臺灣金馬獎獎項,分為現行獎項及已停辦獎項。[1][2][3][4][5][6][7][8][9]
現行獎項
[编辑]| 類別 | 獎項 | 備註 |
|---|---|---|
| 影片類 | 最佳劇情片(第一屆起) | 1962年設置。 |
| 最佳紀錄片(第一屆起) | ||
| 最佳動畫片(第十四屆起) | 1969年設置「最佳卡通片」和「最佳卡通片編導」。 1990年「最佳卡通片」更名為「最佳動畫片」。 | |
| 最佳劇情短片(第三十三屆起) | 1996年設置「最佳創作短片」。 2016年拆分。 | |
| 最佳動畫短片(第五十三屆起) | ||
| 最佳紀錄短片(第五十八屆起) | 2021年由「最佳紀錄片」拆分。 | |
| 個人類 | 最佳導演(第一屆起) | 1962年設置。 |
| 最佳男主角(第一屆起) | ||
| 最佳女主角(第一屆起) | ||
| 最佳男配角(第一屆起) | ||
| 最佳女配角(第一屆起) | ||
| 最佳新導演(第四十七屆起) | 2010年設置。 | |
| 最佳新演員(第三十七屆起) | 2000年設置。 | |
| 最佳原著劇本(第一屆起) | 1979年由「最佳編劇」拆分。 | |
| 最佳改編劇本(第一屆起) | ||
| 最佳攝影(第一屆起) | 1962年設置 。 | |
| 最佳視覺效果(第三十二屆起) | 1995年設置「最佳視聽科技」獎。 1996年更名為「最佳視覺特效」。 2004年更名。 | |
| 最佳美術設計(第三屆起) | 1965年設置。 | |
| 最佳造型設計(第十八屆起) | 1981年設置「最佳服裝設計」獎。 1990年更名。 | |
| 最佳動作設計(第二十九屆起) | 1992年設置「最佳武術指導」。 1993年更名為「最佳動作指導」。 |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第一屆起) | 1981年「最佳配樂」拆分為「原作音樂」和「改編音樂」。 1990年合併為「最佳電影音樂」。 1997年更名。 | |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第一屆起) | 1979年「最佳音樂」拆分為「最佳配樂」與「最佳電影插曲」。 1992年由「最佳電影插曲」更名為「最佳電影歌曲」。 1997年更名。 | |
| 最佳剪輯(第一屆起) | 1962年設置。 | |
| 最佳音效(第一屆起) | ||
| 特別獎項 |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第三十四屆起) | 1997年設置「評審團特別獎」。 2001年更名為「評審團個人特別獎」。 2002年更名為「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 2006年更名為「福爾摩沙個人獎」。 2007年更名。 |
| 終身成就獎(第三十屆起) | 1993年設置。 | |
| 特別貢獻獎(第四十五屆起) | 2008年設置。 | |
| 金馬獎特別獎 | 1962年設置。 | |
| 非正式競賽 |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非正式競賽項目)(第二十九屆起) | 1992年設置。 |
已停辦獎項
[编辑]年度臺灣傑出電影
[编辑]最佳童星
[编辑]最佳紀錄片個人獎
[编辑]最佳紀錄片策劃(第1屆-第17屆)
[编辑]| 獲獎者 |
|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62 (第1屆) [10] | ||
| 戴彭齡 | 《今日金門》 | |
| 1963 (第2屆) [11] | ||
| 熊光 | 《中華民國五十一年國慶》 | |
| 1965 (第3屆) [12] | ||
| 祁和熙 | 《春江花月夜》 | |
| 端木煊 | 《春江花月夜》 | |
| 1966 (第4屆) [13] | ||
| 貢敏 | 《成功嶺之歌》 | |
| 1967 (第5屆) [14] | ||
| 趙群 | 《高山仰止》 | |
| 1968 (第6屆) [15] | ||
| 王波影 | 《大哉中華》 | |
| 1969 (第7屆) [16] | ||
| 楊文淦 | 《龍井鄉》 | |
| 1970 (第8屆) [17] | ||
| 劉芳剛 | 《我愛國旗》 | |
| 1971 (第9屆) [18] | ||
| 高景仁 | 《青年假期第三輯》 | |
| 1972 (第10屆) [19] | ||
| 楊敦平 | 《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大會》 | |
| 1975 (第12屆) [20] | ||
| 華光典 | 《烽火慈航》 | |
| 1976 (第13屆) [21] | ||
| 劉藝 | 《清明上河圖》 | |
| 1977 (第14屆) [22] | ||
| 端木煊 | 《台灣與大陸的血緣》 | |
| 1978 (第15屆) [23] | ||
| 端木煊 | 《田園組曲》 | |
| 梁開明 | 《沙壤中的白玉》 | |
| 徐一功 | 《武領與慈湖》 | |
| 1979 (第16屆) [24] | ||
| 洪老典 | 《北港牛墟》 | |
| 雷起鳴 | 《果實蠅》 | |
| 趙琦彬 | 《怒潮澎湃》 | |
| 1980 (第17屆) [25] | ||
| 李樹屏 | 《國劇藝術》 | |
| 洪老典 | 《傳統小鎮——美濃》 | |
| 鄧韋幸 | 《世紀大戰爭》 |
最佳紀錄片導演(第23屆、第25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86 (第23屆) [26] | ||
| 李道明 | 《殺戮戰場的邊緣》 | |
| 余為政 | 《舵》 | |
| 鄭賢治 | 《南迴鐵路工程》 | |
| 1988 (第25屆) [27] | ||
| 林作庸 | 《深山猶有讀書聲》 | |
| 劉國彬 | 《水里陶》 | |
| 楊文淦 | 《暮鼓晨鐘》 |
最佳紀錄片攝影(第1屆-第1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62 (第1屆) | ||
| 祁和熙 | 《台灣教育》 | |
| 1963 (第2屆) | ||
| 陳玉帛 | 《台灣漁業》 | |
| 1965 (第3屆) | ||
| 李興義等 | 《中華民國五十三年國慶》 | |
| 1966 (第4屆) | ||
| 祁和熙 | 《澄清湖》 | |
| 1967 (第5屆) | ||
| 李興義 | 《高山仰止》 | |
| 1968 (第6屆) | ||
| 李興義、平振華、范金玉、周潄真 | 《大哉中華》 | |
| 1969 (第7屆) | ||
| 祁和熙 | 《張大千的畫》 | |
| 1970 (第8屆) | ||
| 祁和熙 | 《大哉孔子》 | |
| 1971 (第9屆) | ||
| 祁和熙 | 《太極拳》 | |
| 1972 (第10屆) | ||
| 陳廣瑞 | 《中華民國經濟建設成果展覽》 | |
| 1973 (第11屆) | ||
| 端木煊 | 《愛心與信心》 | |
| 1975 (第12屆) | ||
| 余如季 | 《木琴心聲》 | |
| 1976 (第13屆) | ||
| 台灣電影製片廠 | 《慶祝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國慶閱兵大典》 | |
| 1977 (第14屆) | ||
| 陳玉帛 | 《慶祝六十五年國慶活動》 | |
| 1978 (第15屆) | ||
| 陳玉帛 | 《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 | |
| 余如季 | 《康莊大道》 | |
| 廖宏雅 | 《田園組曲》 | |
| 1979 (第16屆) | ||
| 王菊金 | 《台灣的蝴蝶》 | |
| 彭春天 | 《北港牛墟》 | |
| 駱榮本 | 《果實蠅》 | |
| 1980 (第17屆) | ||
| 張照堂 | 《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 |
| 張照堂 | 《傳統小鎮——美濃》 | |
| 賴永鑫 | 《國劇藝術》 |
最佳新聞片(第6屆-第8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68 (第6屆) | ||
| 《中國電影新聞595號》 | 中製廠 | |
| 1969 (第7屆) | ||
| 《中國電影新聞644號》 | 中製廠 | |
| 1970 (第8屆) | ||
| 最佳新聞片(35釐米)《中華少年棒球隊世界爭霸賽》 | 台製廠 | |
| 最佳新聞片(16釐米)《艾爾西、芙勞西風災和災後重建》 | 台視公司 |
優等新聞片(第6屆-第8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68 (第6屆) | ||
| 《中國電影新聞596號》 | 中製廠出品 | |
| 1969 (第7屆) | ||
| 《楊傳廣紀政一人一元運動》 | 臺視公司出品 | |
| 1970 (第8屆) | ||
| 《廿四屆全省運動大會》 | 台製廠 | |
| 《恭祝 總統華誕 尼日總統訪華》 | 中製廠 | |
| 《中南半島的火巷柬越戰地巡禮》 | 台視 | |
| 《中華客機迫降成功》 | 台視 |
最佳新聞片編導(第6屆-第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68 (第6屆) | ||
| 李冷 | 《中國電影新聞595號》 | |
| 1969 (第7屆) | ||
| 黃家燕 | 《中國電影新聞644號》 |
最佳新聞片攝影(第6屆-第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68 (第6屆) | ||
| 吳廣昌 | 《中國電影新聞595號》 | |
| 1969 (第7屆) | ||
| 吳廣昌、姜楓、劉建業 | 《中國電影新聞648號》 |
最佳卡通片編導(第14屆、第16屆-第1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7 (第14屆) | ||
| 黃木村 | 《未雨綢繆》 | |
| 1979 (第16屆) | ||
| 黃木村 | 《幸福掌握在您手中》 | |
| 1980 (第17屆) | ||
| 黃木村 | 《丁丁夢遊記》 | |
| 蔡明欽 | 《三國演義》 |
特別獎項
[编辑]最佳演員特別獎(第2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63 (第2屆) | ||
| 凌波 | 《梁山伯與祝英台》 |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第2屆、第6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63 (第2屆) | ||
| 《吳鳳》 | 台製廠 | |
| 1968 (第6屆) | ||
| 《梨山春曉》 | 台製廠 |
最佳藝術設計特別獎(第3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65 (第3屆) | ||
| 《春江花月夜》 | 台製廠 |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第3屆-第5屆、第8屆、第12屆-第13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65 (第3屆) | ||
| 《諜海四壯士》 | 電懋公司 | |
| 1966 (第4屆) | ||
| 《大地兒女》 | 邵氏公司 | |
| 1967 (第5屆) | ||
| 《還我河山》 | 中影公司 | |
| 1970 (第8屆) | ||
| 《重慶一號》 | ||
| 1970 (第8屆) | ||
| 《我愛國旗》 | ||
| 1975 (第12屆) | ||
| 《英烈千秋》 | 中影公司 | |
| 1976 (第13屆) | ||
| 《八百壯士》 | 中影公司 |
特別演技獎(第4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66 (第4屆) | ||
| 王莫愁 | 《啞女情深》 |
揭發共匪暴政特別獎(第5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67 (第5屆) | ||
| 《故鄉劫》 | 中製廠 |
最佳攝製技術特別獎(第6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68 (第6屆) | ||
| 《寂寞的十七歲》 | 中影公司 |
戰地採訪特別獎(第6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68 (第6屆) | ||
| 《越南戰地採訪》 | 台視公司 |
特別獎(長期努力製片事業著有成績)(第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
| 1969 (第7屆) | |
| 童月娟 |
特別獎(努力卡通影片之製作著有成績)(第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
| 1969 (第7屆) | |
| 趙澤修 |
特別獎(最有希望之男星)(第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
| 1969 (第7屆) | |
| 田鵬 |
特別獎(最有希望之女星)(第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
| 1969 (第7屆) | |
| 井莉 |
最富創意特別獎(第9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1 (第9屆) | ||
| 唐書璇 | 《董夫人》 |
最佳演員特別獎(第9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1 (第9屆) | ||
| 金峰 | 《啞吧與新娘》 |
最有希望新女星(第9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1 (第9屆) | ||
| 徐楓 | 《龍城十日》 |
最有希望新男星(第9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1 (第9屆) | ||
| 岳陽 | 《三朵花》 |
最佳技術特別獎(第9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71 (第9屆) | ||
| 《再見阿郎》 | 萬聲公司 |
最佳技藝特別獎(第10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2 (第10屆) | ||
| 李小龍 | 《精武門》 |
最能反映愛國精神特別獎(第10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72 (第10屆) | ||
| 《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大會》 | 留美中國同學會 |
宣揚中國文字特別獎(第11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73 (第11屆) | ||
| 《中國文字演變》 | 中華卡通公司 |
優秀演技特別獎(第11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3 (第11屆) | ||
| 嘉凌 | 《忍》 |
優秀演員特別獎(第11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3 (第11屆) | ||
| 狄龍 | 《刺馬》 |
最具表現時代意義特別獎(第13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76 (第13屆) | ||
| 《香花與毒草》 | 中製廠 |
演技優異特別獎(第14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7 (第14屆) | ||
| 柯俊雄 | 《愛有明天》 |
演技優良特別獎(第15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78 (第15屆) | ||
| 歐弟 | 《汪洋中的一條船》 |
攝製技術優良特別獎(第15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78 (第15屆) | ||
| 《多情劍客無情劍》 | 邵氏公司 |
最佳新聞價值特別獎(第15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78 (第15屆) | ||
| 《飛向白日青天》 | 中製廠 |
優等策劃特別獎(第1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80 (第17屆) | ||
| 《古寧頭大戰》 | 台製廠 |
最具時代意義特別獎(第18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81 (第18屆) | ||
| 《皇天后土》 | 中影公司 |
特別獎(第25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88 (第25屆) | ||
| 《陰間響馬》 | 中影公司 |
評審特別推薦獎(第27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片名 |
|---|---|---|
| 1990 (第27屆) [28] | ||
| 文希蓮 | 《愛在他鄉的季節》 |
評審團特別獎(第28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91 (第28屆) | ||
| 《阮玲玉》 | 威禾公司 | |
| 1991 (第28屆) | ||
| 《推手》 | 中影公司 |
評審特別獎(動畫創意特別獎)(第28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91 (第28屆) | ||
| 《薛西弗斯的一天》 | 華裕卡通 |
評審特別獎(動畫鼓勵獎)(第29屆、第31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 1992 (第29屆) [29] | ||
| 《學仙記》 | 宏廣公司 | |
| 1994 (第31屆) | ||
| 《禪說阿寬》 | 遠東卡通公司 |
傑出製片人特別獎(第31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
| 1994 (第31屆) [30] | |
| 徐立功 |
大陸人士特別獎(第32屆)
[编辑]| 年份 (屆數) |
姓名 |
|---|---|
| 1995 (第32屆) [31] | |
| 李連杰 |
參考文獻
[编辑]- ^ 金馬獎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獎項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大事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關於我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金馬獎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金馬奔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競賽規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評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入圍得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金馬影展
- ^ 第1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2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3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4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5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6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7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8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9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10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12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13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14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15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16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17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23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25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27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29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31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 ^ 第32屆金馬獎. 臺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