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苗可秀 (1906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苗可秀 (政治人物)
苗可秀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06年4月5日
大清盛京将军辖区奉天府本溪县
逝世1935年7月25日(1935-07-25)(28—29歲)
满洲国安东省鳳城縣凤城县監獄
民族滿族
政党中国青年党
母校东北大学
军事背景
效忠中华民国
服役东北抗日义勇军
服役时间1931年-1935年

苗可秀(1906年4月5日—1935年7月25日),字而能,男,滿族遼寧本溪人。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中国青年党黨員。

生平

[编辑]

1906年4月5日,苗可秀出生于奉天府本溪县,後舉家遷至黑龍江省富錦縣,其父名長青。 苗可秀面貌白皙,個子高,個性沉默,不苟言笑而尚禮義。1926年進入東北大學文學系預科,1928年8月升入本科。讀書期間苗可秀加入了中國青年黨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當時正就讀東北大學的苗可秀報國心切,投筆從戎,不久東北大學被迫搬遷到北平,適逢中國青年黨在東北及平津地區自發募款組織抗日,李璜深感國恥,迅速宣佈組織抗日救國學生軍,自求出路。此舉打動了苗可秀,首告奮勇服從這一指示,率領總部王慎盧等人(皆為青年黨籍)出關抗日,到鄧鐵梅部隊中瞭解情況,不久即正式參加鄧鐵梅部義勇軍,成爲自衛軍中第一個大學生,被任命爲東北民衆自衛軍總參議。面對日軍四次“大討伐”後的嚴峻形勢,民國二十三年2月,中國青年黨指示苗可秀與趙侗等人組建中國少年鐵血軍,並推舉苗可秀爲鐵血軍總司令。[1]

1934年9月,鄧鐵梅被日军杀害,苗可秀痛心疾首,決心支撐抗日艱難局面。但形勢越來越緊張,到後來白天活動都有困難,只能在夜裏活動。1935年6月21日,苗可秀率少年鐵血軍由鳳城向岫巖轉移,經過羊角溝時被日军包圍,突圍後,他身負重傷,不能行走,便留在密林深處醫治,被漢奸告密為日軍偵知被俘。被俘后,苗可秀被押至鳳城縣監獄。在軍事法庭上,法官問他話,他宣稱這個法庭不合法,日本軍事法庭怎可在中國領土上設立?問他同黨有多少人?他說全中國人都是他的同黨。日本審判官無可奈何,宣判他死刑。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在鳳城縣監獄中就義,死前仍大喊「中華民國萬歲!」。

纪念

[编辑]

2015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将苗可秀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參考文獻

[编辑]
  1. ^ 陳正茂. 醒獅精神: 青年黨人物群像. 秀威出版.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