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峰
| 岡仁波齊峰 | |
|---|---|
岡仁波齊峰南面 | |
![]() | |
| 最高点 | |
| 海拔 | 6,638米(21,778英尺) |
| 地形突起度 | 1,319米(4,327英尺) |
| 坐标 | 31°4′0″N 81°18′45″E / 31.06667°N 81.31250°E |
| 地理 | |
| 位置 | |
| 所属山脉 | 岡底斯山脈 |
| 攀山 | |
| 首次登頂 | 无人登顶 |
冈仁波齐峰[1](藏語:གངས་རིན་པོ་ཆེ,藏语拼音:Kangrinboqê),又称凯拉什山(梵語:कैलास),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海拔6638米,位于中國西藏普兰县巴嘎镇境内,其南面是圣湖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
冈仁波齐峰的高度有6638米、6650米、6656米、6714米等说法,这几种海拔基本都是20世纪初期西方及印度探险家测量的英尺数值转换所得,但至今未见中国主管部门正式发布对其的当代测定数据。在近二、三十年中国官方核准出版的地图上,冈仁波齐的海拔既有标6638米也有标6656米。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2022年发布的《“中国数字山地图”数据集(2015)》中的冈仁波齐峰海拔标为6638米,这也是中国科研部门当前普遍采用的冈仁波齐峰高程数据。[2]
名称
[编辑]藏语“冈”:雪、雪山;“仁波齐”=“仁波切”:珍宝、珍贵的—— “冈仁波齐”གངས་རིན་པོ་ཆེ།即意为“珍贵的雪山”。西藏人也常称冈仁波齐峰为“底斯”ཏི་སེ།或“冈底斯”གངས་ཏི་སེ།。一种观点称“底斯”来自梵语,是“雪山”之意,“冈底斯”这个藏梵组合词可以理解为“大雪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底斯”是象雄语“水神”之意。
其西文名“凯拉什”(Kailash或Kailas)源于梵语“kelasa”(“水晶”)。[2]
宗教意义
[编辑]冈仁波齐峰是四个古老宗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共同的圣山,也是藏区最重要的神山。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亦译作“本教”)就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周边。在远古年代,冈仁波齐已是原始本教的神山,而本教“三界宇宙观”的中心就是冈仁波齐。印度教认为冈仁波齐是主神湿婆的居所,他与妻子帕尔瓦蒂及孩子们住在这里。耆那教认为其初祖勒舍婆就是在冈仁波齐前面的Ashtapad(意为“八层”)山上苦修多年后得道的。佛教认为冈仁波齐是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藏传佛教密宗认为五大本尊之一的“胜乐金刚”(也称“上乐金刚”)就居住在冈仁波齐山上,是其“身坛城”。[2]
在较晚的《米拉日巴传》中,有着藏传佛教噶举派大师米拉日巴与本教(苯教)的那若本琼斗法,争夺冈仁波齐神山归属权的故事。但也有学者指出,在早期的《米拉日巴传》中并没有他与那若本琼在冈仁波齐斗法的内容,认为这些故事是后人的“演绎”[2],甚至只是模板化杜撰出来的故事。[3]
出於虔誠信仰和洗清罪孽、积累福报的目的,上述各種宗教都有不少信徒不辭艱辛,從四面八方跋山涉水來到在此处朝聖、转山。以致岡仁波齊峰常年朝聖者絡繹不絕(參見藏傳佛教的朝聖),成為名副其實的“多重”宗教聖地。
旅游开发
[编辑]冈仁波齐及玛旁雍错由中国的“西藏旅遊股份”取得长期的商业经营权,将其运营成“阿里神山圣湖景区”。除了藏族人,其他外来人到此转山(冈仁波齐)或转湖(玛旁雍错)均需购买门票。
神山(冈仁波齐)与圣湖(玛旁雍错)的门票是分开的,票价均为150元人民币。
转山
[编辑]
冈仁波齐转山与转佛塔、转寺庙、转圣城、转圣湖一样——以绕行圣物、圣地的仪式,来消除恶业、积累福德,是一种朝圣活动。佛教徒和印度教徒以顺时针方向(右旋)转山,而本教(苯教)信徒则以逆时针方向(左旋)转山。
冈仁波齐适合转山的季节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10月。转山路线分为外转和两个被称为内转的线路:习惯上只有完成外转十三圈才有资格进入内转[4]。
冈仁波齐被认为是藏传佛教密宗五大本尊之一的“胜乐金刚”的居所,而冈仁波齐神山旁的每座山峰几乎都有名字,多数称之为某某神明的宫殿或雕像。转山路沿途还有大量的圣迹与典故,所以冈仁波齐周边是不折不扣的“众神之地”。有说法称,以冈仁波齐为中心,与四周的群山组成了一个天然的坛城,转一次神山也等同转了一圈坛城。笃信业报轮回的朝圣者,视转一圈冈仁波齐是体验一次从今生到来世的过程,期望洗清今世罪孽,积累福报,获得更好来生。虔诚者甚至以15天一圈的磕长头方式转山,以求更能利益众生。[2]
印度教徒經典西藏朝聖路線「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錯朝聖之路」以往只能經里普列克山口,2015年起開放乃堆拉山口。[5][6]
路线
[编辑]- 外转:冈仁波齐外转路线全长约52千米。线路自南坡的塔尔钦(海拔4675米)出发,从主峰西南南、西、北坡沿拉曲河谷而上,经过经幡广场(海拔4740米)、曲古寺(海拔4860米)、止热寺(海拔5080米)、天葬台(海拔5370米)等地点后,翻跃主峰东北侧、海拔5648米的卓玛拉山口,沿位于主峰东坡的门曲峡谷下降,经托吉措、尊珠普寺(海拔4835米)、宗堆后回到塔钦[7][4]。
-
西侧河谷的经幡广场
-
曲古寺
-
止热寺
-
从天葬台眺望冈仁波齐北坡
-
卓玛拉山口
- 空行母密道内转:空行母密道在藏传佛教中又被称为“内转”,位于冈仁波齐外转路线西北角,是通过翻跃更靠近主峰、海拔5675米的康卓桑姆垭口而非卓玛拉山口的近道[7]。该道路程短但是道路险,难度系数大。
- 因揭陀山内转:围绕冈仁波齐前峰因揭陀山(海拔5979米)的路线又被俗称为“内转”,总长28公里。线路塔尔钦出发向北上坡、经色龙寺(5020米)到达因揭陀山南坡,后逆时针沿因揭陀山,攀登悬崖到达冈仁波齐主峰岩壁下的“十三经塔”,然后翻跃主峰和因揭陀山间的山口(最高海拔5860米),沿因揭陀山东坡下降后回到色龙寺,折返回塔钦途中可向东绕行经过江扎寺(海拔5060米)[7][4]。
-
因揭陀山内转线从塔尔钦东北侧的河谷边坡上山开始
-
冈仁波齐主峰和右前方的因揭陀山
登顶尝试
[编辑]1985年,被誉为“登山皇帝”的意大利登山家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得到了冈仁波齐峰的登山许可。经过现场勘察后,梅斯纳尔认为冈仁波齐峰完全有攀登的可行性,优秀的登山者能轻松应对。但他觉得使用冰爪、冰镐这些登山装备去“征服”这座独特魅力的宗教圣山是对神明的亵渎,所以梅斯纳尔主动放弃攀登,而沿着转山路绕神山转了两圈。[2]
而在2001年,西班牙登山家耶稣·马丁内斯·诺瓦斯 (Jesus Martinez Novas) 得到中国政府的许可,计划攀登冈仁波齐峰,但他在其他国际登山者的广泛抗议下放弃了此计划。[8]
梅斯纳尔在接受采访,对此事发表意见说:“如果我们征服了这座山,那么我们就征服了其他人灵魂中的一些东西。我建议他们去爬一些更难的山,凯拉什(冈仁波齐峰)没有那么高、也没有那么难。”(If we conquer this mountain, then we conquer something in other people's souls. I would suggest they go and climb something a little harder. Kailash is not so high and not so hard.)[9]
作为佛教、耆那教、印度教、苯教信徒共同崇拜的聖山,冈仁波齐峰在人們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價值,致使这座山峰至今保持著無人攀登、沒被污染的純潔無瑕風貌。
注释
[编辑]- ^ 也译冈仁波钦、冈仁布钦等
- ^ 2.0 2.1 2.2 2.3 2.4 2.5 Jansen Wong 《冈仁波齐转山朝圣指南(7.0版)——为文化旅行者、朝圣者而写. 2025年5月10日.
- ^ Dmitry Ermakov,中文译者:杨辰 《密勒日巴与那若本琼之间的斗法:究竟孰胜孰负?》. 2022年3月26日.
- ^ 4.0 4.1 4.2 亲近冈仁波齐看十三金塔,颇具神秘的转山内道. 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景区 (微信公众号). 2022-04-20.
- ^ China poised to open a new route to Kailash-Mansarovar yatr. 2014-09-04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 ^ Kailash Mansarovar Yatra through both Nathu La, Lipulekh Pass routes opened after Sino-Indian understanding. 2018-02-22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 ^ 7.0 7.1 7.2 走进西藏阿里 神山冈仁波齐转山攻略,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西藏文旅 (微信公众号). 2017-08-29.
- ^ Julian West 《Climber calls off ascent of sacred peak amid protests》. The Telegraph. 2001年3月27日 [2022年4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1日).
- ^ Should some peaks remain virgin?. NEPALI TIMES. 2001年3月11日 [2022年4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