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SDDS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scarbot留言 | 贡献2006年12月22日 (五) 04:49 (robot Adding: es:SDDS Modifying: cs: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File:Sdds.png
SDDS的標誌圖

SDDS全稱為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是由Sony公司針對電影院所研發的音效系統,其中數位音效的資訊內容是記錄在35mm電影膠片的左右端緣,以類似火車鐵道的平行軌方式進行連續記錄,因此也常俗稱為音軌。SDDS系統最多能夠同時進行8個獨立音效通道(簡稱:聲道)的錄製與之後的播放,而此8個聲道包括了5個前方聲道,2個(後方)環繞聲道,以及1個重低音聲道。事實上,如此的設計排佈近似於70mm膠片的磁錄音軌格式,不過70mm膠片主要是在非常大型的電影院的戲幕上才有感受到它的受用價值,較小的電影院一般只有三個幕前聲道,在此種情況下音軌方面就必須採取降混(downmixed)編製。此外SDDS音效系統及其技術目前Sony公司並沒有打算用於家庭,依舊持續最初的定位:純然只為電影院需求而專精設計的技術。

歷史

SDDS八聲道數位環場音效系統在電影院內的喇叭配置圖

與SDDS(在此暫譯成:索尼動態數位音效)技術相近時間發展,且為相同訴求定位的主要競爭技術是杜比數位Dolby Digital)與數位劇院系統DTS),不過SDDS也是三種數位音效格式中最晚推出的,首次的實際商業電影運用是在1993年6月17日上映,由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的最後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

此後,有超過1,400部的電影影片採用SDDS的音效記錄格式,至於電影院方面,到了1999年初已有6,750家以上的電影院裝設、佈建SDDS的音效播放系統。

雖然已有1,400部以上的片子採用SDDS音效格式,但實際上只有約97部的影片是真的以完整的八聲道進行混音(Mix,包含配音、配樂以及其他聲效製作編輯等)錄製,絕大多數的音效工作室仍是用六(5.1)聲道的系統設備而不是八(7.1)聲道來進行編輯製作,此外SDDS的八聲道錄製設備相當昂貴,此也使得許多工作室無力添購與增設新設備,如此也使得之後的發展變成只有較有預算、製作場地較大、較能允許放置更多製播設備的工作室才有八聲道的錄製系統可用。

「SDDS 8-Channels」這個標誌是用來與其他業者所推行的六聲道系統及技術進行抗衡。

因此,SDDS是三種普及推廣型音效中最居弱的一種(此處還未將THX加以列算),而負責SDDS的索尼電影院產品部門(Sony Cinema Products)也在2002年將職務告一段落,不過SDDS仍然持續支援多數的主要製片工作室,然而新成立的電影院中則愈來愈少是採行及佈建SDDS系統,此也是不爭的事實。

即便如此,SDDS也依然是相當活躍的音效格式,在2005年仍有150部以上的新影片使用SDDS格式,2006年至今為止也已經超過100部,且2005年只有5部影片是真的使用到八個聲道,而2006年目前為止也已有3部使用上八聲道。[1]

相關請參見:八聲道SDDS電影影片表列List of 8 channel SDDS films

技術

File:Anamorphic-digital sound.jpg
SDDS的數位音效資訊就記錄在35mm電影膠片的最左與最右端緣上的青綠色位置,位在膠片齒孔之外,而左側齒孔內到視框間還有些波浪形記錄的則是傳統光學性的類比音軌記錄。

SDDS的音軌及記錄資訊其實是印在電影膠片的最左右外緣的青綠色層(cyan color layer)位置,是比膠片上的扣鏈齒輪孔(sprocket hole)還要外處的地方。

此外,八個聲道雖然採行各自獨立的音效資訊記錄,但每個聲道的記錄格式與技術方法都相同,都是使用Sony公司自有的ATRAC編解碼法,ATRAC的音效編解碼技術是失真(破壞)性的壓縮性演算記錄法,其壓縮率與音樂光碟(Audio CD)的忠實記錄量相比約是5:1,倘若用Audio CD需要50MB的音樂記錄存量,那麼使用ATRAC就只要約10MB,這是以44.1kHz取樣率、16位元解析度為共同基準點的壓縮率比較。

至於聲道的組態配置方面,SDDS有如下的聲道:

  • 5組幕前聲道(5 screen channels)
    • 左聲道(Left)
    • 左中聲道(Left center)
    • 中央聲道(Center)
    • 右中聲道(Right center)
    • 右聲道(Right)
  • 2組環繞聲道(2 surround channels)
    • 左環繞聲道(Left surround)
    • 右環繞聲道(Right surround)
  • 1組重低音聲道(Subwoofer channel)
SDDS系統的聲道排置:5組前聲道、2組環繞聲道、以及1組重低音聲道,此種聲道的組態配置法也經常被書寫成「5/2.1」

除此之外,還有四個備用聲道(Backup Channel)可供編碼,主要是在膠片左右側中的一側遭到壞損或其他因素影響時才派上用場:

  • 中央聲道(Center)
  • 重低音聲道(Subwoofer)
  • 左聲道+左中聲道(Left + left center)
  • 右聲道+右中聲道(Right + right center)

如此更正確來算SDDS最多同時有12個聲道,所以必須有2.2Mbps的資料傳輸率才能對應與滿足同時12個聲道的錄播,這樣的規格技術表現雖足以與DTS格式一別苗頭,但卻遠遠不如Dolby Digital,Dolby Digital每秒僅需要0.37Mbps的資料傳輸率。

另外在音效資料資訊的安全防護上,SDDS是在膠片兩側分別用了17個視框(Frame)長度來記錄,所以若有一個疊接或者是連續訊框錯失等情事的發生,則所有後續的資料資訊都將無法再正確解讀。

參考

  1. ^ 於2006年8月14日參考自採行SDDS格式的新影片列表

外部連結